货币供给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

摘要:我国的影子银行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的“影子”,即商业银行为了规避监管采用通道业务和同业业务将资金从表内转移到表外。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在资金融通、资源分配和资产增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影子银行给经济金融运行,尤其是货币政策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和新风险。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得参与货币创造的部分货币从商业银行“漏出”,一部分货币转换为不纳入货币范围的信贷资金,降低了货币乘数。同时,影子银行进行信贷创造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监管要求的束缚,其规模扩张和收缩会影响商业银行货币的派生能力,从而引起货币乘数的变化。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的研究焦点集中于影子银行的界定、测量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对货币供给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观点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借鉴权威研究合理在界定我国影子银行的内涵,阐述影子银行出现和发展的原因,重点剖析我国影子银行运作模式,并将影子银行引入信用货币创造模型。由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集中体现为对货币乘数的作用,故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究影子银行如何作用于货币乘数。从理论层面看,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取决于影子银行中具有流动性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和与1的大小关系。当前者之和大于1时,货币乘数与影子银行的漏损率同向变动;当前者之和小于1时,货币乘数与影子银行的漏损率反向变动。从实证方面看,本文采用了VAR模型和窗口滚动模型分析影子银行在长期和短期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本文选取货币乘数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和新加入的影子银行的规模为中介传导变量。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影子银行规模、超额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四个变量对货币乘数影响均是负向的,其中影子银行规模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系数较大,说明这两个变量对货币乘数最终数值的影响最大。滚动窗口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从短期看,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呈现由负转正、再由正转负的阶段性特征。本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使得货币乘数变得更为复杂,增加了监管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和制定货币政策的准确度,应该对其增加监测频率和监测力度,并建立影子银行规模监测的相关指标,持续监测影子银行规模变化。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供给;货币乘数;VAR模型;滚动窗口回归

学科专业: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创新点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影子银行的内涵界定

2.2 影子银行规模的测量

2.3 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三章 影子银行理论阐述

3.1 影子银行的定义

3.2 影子银行的现状

3.2.1 影子银行的规模

3.2.2 影子银行的结构

3.2.3 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

3.3 影子银行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3.3.1 银行竞争

3.3.2 监管套利

3.3.3 信贷歧视

3.3.4 个人理财投资偏好

3.4 影子银行的业务类型

3.4.1 通道业务

3.4.2 同业业务

第四章 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分析

4.1.1 货币外生性

4.1.2 货币供给内生论

4.2 货币供给的内涵与口径

4.2.1 货币供给的内涵

4.2.2 货币口径的划分

4.2.3 我国货币供应口径的历次修订

4.3 我国货币供给的现状

4.4 引入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模型的构建

4.4.1 传统的货币创造模型

4.4.2 加入影子银行后的货币创造模型

4.5 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概述

第五章 我国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选取及意义

5.1.1 影子银行规模的测度

5.1.2 变量及数据选取

5.2 VAR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VAR滞后阶数的确定

5.2.3 协整检验

5.2.4 脉冲响应分析

5.2.5 方差分解

5.3 窗口滚动回归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滚动窗口回归结果

5.3.2 参数序列的趋势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论文提纲下一篇: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