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公开课美术教案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公开课美术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优秀公开课美术教案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5-10-27 09:18 2095次

洪登攀

地区: 重庆市彭水县 学校:平安镇小学 共1课时

泊秦淮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活动2【讲授】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赏析诗歌

赏析

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

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4【练习】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泊秦淮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泊秦淮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活动2【讲授】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赏析诗歌

赏析

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

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4【练习】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第2篇: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生气。

2.了解生气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学习并尝试较好地调节自己生气的情绪。

活动准备:

运用“我不想生气”绘本的PPT,安静、愉快的音乐各一。

活动过程:

(一)小兔生气了

1.观察封面图片:这只兔子看起来心情怎么样?

你从哪里感觉到它很生气?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生气成什么样子了——(1)看图片1-3:你看出来小兔子怎么样了,谁来表演一下小兔子生气时的样子。

(2)我们来听听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幼儿边看PPT,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3.小结真的,从别人的表情、动作可以感觉到一个人的心情,看来小兔子真的好生气呢。

4.猜测小兔子会因为什么事情这样生气呢?

5.看看,小兔到底为了什么事情生气呀!(幼儿看PPT,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6.小结被人嘲笑、错怪,有人故易来捣乱,是会很生气呢。

(二)我也会生气

1.你也有这样生气的时候吗?你遇到什么事情会特别生气呢,请你把它记录在小纸片上。

2.告诉大家你会为什么事生气?

3.老师这里有个生气的大火球,让我们把让人生气的这些事装到球里去吧。

(三)我不想生气

1.你感觉人生气了,心里装了个大火球舒服吗?生气对人有些什么影响呢?

2.一直生气可不好,可不能让生气的大火球伤到我们自己,那生气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不生气呢?

3.看看小兔子有些什么好办法吧:阅读故事图片6~7

(1)幼儿边看PPT,边听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2)呼——吸——,请幼儿学着做安安静静地独自呆着,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什么。

(3)你知道了什么新的方法?让我们随着小兔子一起来试一试:

4.阅读故事图片8,体会气消后的愉快心情

(1)呵呵,这些办法真不错,看!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不知时候自己会瘪掉。因为嘛,我们生气得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呀!哈哈,这真的好可笑!

(2)你生气的大火球还在吗?原来,生气是可以用有用的办法赶跑的,我们都不想生气,让我们愉快地和大家再见吧。

第3篇:13公开课优秀教案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到。

2、使学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3、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4、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等地球。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明确目标:

1、[板书:猜谜]想猜吗?

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学生板书:地球]

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家得多和它们交朋友。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讲得很多,我们人类的生活、生存离不开地球。地球是我们共有家园. 2.同学们想不想上太空看一看我们可爱的地球呢?(出示音乐及飞船升空的片段)

1 . 师:宇航员在太空看见地球发出怎样的感叹?

2. 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从哪儿能看出地球“可爱”,从哪儿看出来地球容易“破碎”?

4.学生读课文进行学习

5.小组汇报:“ 可爱” 部分

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给大家汇报下:

A: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披着水兰色纱衣的球体是什么呢?是的,他就是地球,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遍布它的全身。难道它不美丽,不可爱吗?(边说边看图)

B: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因此说地球是“母亲”,是“摇篮”。出示课文内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提问学生:这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形象的说明地球的可爱? 生回答:用了比喻手法,,把什么比着什么?

C:出示:(地球仪,学生边说边指出)“地球的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6300多公里”“51亿平方公里” 大陆的面积是好多?

提问

6 . 通过这一部分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A:我体会到了地球太美丽,太壮观了。

B:我感觉到地球真是太小了,人类生活的范围更是小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 7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地球的2个特点。 是啊,我们是应该好好的爱抚地球,但是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随意的破坏。 引入: 学生汇报“易碎”部分: 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给大家汇报下:

A:我读了课文知道了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B:我知道了科学家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了2种: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通常是指矿产资源,;而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煤,铁,石油,木材, 谈水,纸张,粮食,大熊猫。 (让学生说出是可再生的,还是不可再生的。)

除了课文以外你还了解关于地球易碎的哪些情况?

学生汇报:A .我查阅了资料,看到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大家随意破坏,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A:科学家提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设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B: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第一是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8.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9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 (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10.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而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11.学了这篇课文,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分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汇报. 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明确地球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尝试说明方法的写作运用。

3、感悟文中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用,尝试说明方法的写作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几个地球?(一个,板书加三角)

再读,强调“一个”读。

这个地球可以替代吗?(不能,板书圈“只有”)

所以,强调“只有”读。 再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测预习,梳理内容。(3分钟)

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作者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谁来展示你的答案。

(没人举手?)没人举手这是不正常的,请个救星来解决,一班之长请你来说。 总结方法:填的非常准确,真不愧是一班之长!你和大家说说怎么填出来的?有什么方法技巧。

(我听明白了,看来熟读课文,把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就能把这些特点概括出来)。【第八段,和PPt的提纲课件怎么衔接】

三、品读课文,明方法,晓作用,悟情感。(15分钟)

(一)复习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会运用一系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解释事物的原理。常用说明方法有——(教师出手势比划)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简单阐述每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通过两种事物的对比突出某一方面的特征。

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数字准确有说明性。 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二)默读课文,梳理文中说明方法。

请你再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说明方法来介绍地球?请勾出来,旁边批注说明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三分钟。【最多两人汇报搞定】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哪个小组来汇报。使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语句有哪些?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一类一类的说)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他们有勾错或者勾漏的地方请你补充。

小组汇报。

这个小组完整地勾出了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每一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有其作用,每一组语句都透露了作者的情感。

(三)分类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情感。【教师指导体会打比方(母亲)指导感情朗读——小组合作学习其他说明方法,体会感情,直接汇报】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你细细品读这句话,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评补充资料

教师点评语总结指向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的事例 打比方:具体形象 列数字:准确 作比较:突出

1、教师指导体会打比方说明方法的用处。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打比方突出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请你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这句:如母亲般美丽和蔼,我怎么没听出你对母亲的赞美? 指导个别读——全班齐读。

如母亲般和蔼可亲,如此美丽壮观的生命摇篮,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护她,珍惜她?

2、学生自学体会其他说明方法的用处。

除了这句话,其他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有何作用,又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呢? 小组讨论,说说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语句背后的情感。

谁先来分享你的理解。其他同学仔细听,你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你想说对哪句话的理解。

(1)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打比方

“只有”6300多千米,真实的数据,恰当的比方,如一叶扁舟突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美丽而又孤独,伟大而又脆弱。唯一的地球值得我们任何人去珍爱。

(2)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列数字,用数据说话,让人们知道地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人类生活范围实际是多么狭小。

世界人口网上的数据,截止2016年7月4日,全球人口已经接近73亿人。在仅有的1亿平方千米左右的面积要生活这么多的人,地球的承载压力可想而知。可是随之环境的破坏,沙漠化、海平面上升,原本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被破坏,人类将无处可去。】

(3)拿矿物资源来说,地下埋藏的煤、铁、金、银、铜、锡、铅、石油和天然气,它们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料必将越来越少,最多再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不加节制地下面加上小三角,以示强调。】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几百万年,几亿年因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产……

是啊,如今我们在家做饭、洗澡使用的天然气,外出开车用的石油,还有很多的生活用品,锅、每天吃饭用的餐盘、勺子,你喝水的保温杯,这些都需要矿物资源做原材料。如果今天我们不加节制地开采浪费,用完可就真的没有了。】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它们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

【作比较。无节制地下面加上小三角。

以水资源来说,1977年,40年前,联合国就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有人估计到2025年,人们可能耗尽所有的储备水。尽管如此,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虽然地球71%的表面积覆盖水。但是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开采供人类使用。所以留给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可人们却还经常浪费、污染】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列数字,40万亿千米远的范围内,都没有第二个地球,换句话说,人类只能在这一个地球上生活,如果地球毁灭,我们自己也将随着一起灭亡。】

(6)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修建移民基地。但是,这还只是设想,要实现起来很难很难,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

【举例子。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个会先来,珍惜今天才最重要。】

总结使用说明方法的用处: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想孩子们能够体会到说明文巧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特点,表达作者情感的妙处。列数字……【板书】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境。

随着工业兴起,社会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972年6月5日,联合国提供了一份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就是这篇课文,希望唤起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可是,四十多年过去了,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PPt播放环境破坏图片)

可怕的大气污染让人们承受雾霾的奇袭;

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灾害频发,沙尘暴席卷整个城市; 还有堆积如山的垃圾,乱排乱放的污水,石油的泄漏污染河流海洋; 化工产品爆炸、核爆炸的危害……

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污染和破坏,大气臭氧破坏、全球气温变暖……

(二)升华情感朗读。

当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当我们脑中浮现地球美丽的身影。我们的作者才会悲情地呼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作者在课文第八自然段急切地呼吁我们保护地球,汪老师被这段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把它改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

只有一个地球!

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 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学完课文,你对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有什么理解?

说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然而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五、选择说明方法写。

(一)学生课堂练笔。

地球如今面临的危害不止书中写的这些,请结合搜集补充的资料,选择说明方法补写课文内容,用事实告诉人们保护地球的重要。

要求:选择搜集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补写课文。 地球如今还面临着许多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资料指导写作】我猜想这是咱们第一次尝试写说明方法,是不是有种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呢?

(二)展示汇报。

我很欣喜地看到大家用笔写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与迫切,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地球唯一不可替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和子孙后代都牢牢记住:只有一个地球。

多么急切的呼唤 多么真诚的告诫 多么痛心的肺腑之言

我相信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忠告,而决不是一句口号。 问题:

1、说明方法的理解程度。 打比方:比喻

作比较:两类事物相比,突出一方的特点。 举例子

列数字:用数据说明事物,更具体、科学、准确,具有说服力。

2、运用说明方法进行练笔写作的指导

3、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程度。

第4篇: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

高崇丽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

2、 诵读教学法

3、 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 学生合作翻译。

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 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 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5篇:2015《离骚 》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 解题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 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 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第6篇:《5.手指》公开课优秀教案

5手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不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手指》,看作者都写了什么。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根据读一读课文吧!(PPT出示阅读要求) (1)快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字词学习反馈: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

1.学生根据表格,细读课文,然后进行读书反馈: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同学们,我们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五要手指的优缺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

首先,请大家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一拿我们课桌上的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

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跟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c.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

五、拓展延伸: 读现代诗《手》 五.开放性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板书设计:

5.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上一篇:模电实验考试题下一篇:机关工会经费审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