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全面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指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补充和深化, 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分析笔者所在学校实践教学的现状着手, 全面阐述近年来学校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 地方师范大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目标

1.1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理论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 (T 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一词首次出现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菲根鲍姆 (A.V.Feigenbaum) 著作《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Control) 中, TQM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其特点是“三全一多”, 即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和多方面的质量管理, “三全”管理是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精髓;ISO9000管理模式是一种全面进入、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并自带监督机制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和实现各种质量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强调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应用。TQM和ISO9000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精华思想, 其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对高校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2 地方师范大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层面方面, 学校对教学质量整体监控过程失衡, 重理论教学质量监控, 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首先, 长期以来,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侧重理论教学质量监控, 成立了专司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并建立相应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而实践教学则由学校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我校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分别由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等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制度化、规范化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其次, 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能力呈弱化状态。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并通过实验、实习 (训) 、毕业论文 (设计) 等教学环节拓展专业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它在教学过程中独具的特殊性, 决定了实践教学具有多样性、长期性、社会性、分散性等特点, 加上近年来学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生均教育资源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能力。

(2) 思想意识方面, 长期受“重理论, 轻实践”教育观念影响, 忽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直接催生了实践教学设计起点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条件落后等制约实践教学环节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教学设计起点低,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预计不足, 课程体系设计欠整体性和连贯性;师资队伍建设数量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 无法承担和指导高水平、高难度的教学科研实验工作, 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条件投入力度不大, 经费不足, 实践教学开展实验所需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设备老化、更新速度慢, 利用率低, 加上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实践教学场地日趋短缺。

1.3 改革目标

在分析目前地方师范大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后, 确定改革目标:开展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校本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2 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 不断优化和构建校本实践教学体系

2.1 精心组织, 构建4年不断线, 内容多元化, 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007年以来, 我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涵盖实验、实习 (训) 、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设计) 等环节在内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 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各环节, 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本科4年不断线。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性 (研究性) 实践三个实践环节, 依次将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基本实验、专业 (教育) 见 (实) 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整合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课程, 并将基础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 专业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其次,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和内容。压缩验证性、演示性实验,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开设比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门数占有实验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不少于80%;大学一、二年级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 培养学生的实验科学素质和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 大学二、三年级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 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重。规定人文社科类专业列入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 (学时) 占总学分至少15%, 理工类 (含体育类) 专业至少25%。

2.2 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注重创设实践教学环境

(1)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注重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建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本着互动性、就近性和代表性三个原则, 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特点, 多途径、多形式与对口的合作企业 (单位) 建立科研与教学合作关系, 目前共建有稳定的挂牌实习基地183个, 有效地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2) 加强实验室 (中心) 建设和管理。学校本着“资源共享”原则重新组建实验室和积极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促进实验室资源整合和共享, 统一管理, 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通过制订相关管理措施, 增加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健全实验室开放机制, 扩大实验室开放内容和时间。

(3)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实验教学队伍担负着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任, 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 学校重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定员定岗聘任制, 通过开展在职业务、提高学历等多种形式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业务技术骨干等措施,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相对稳定、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队伍, 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实验技术人员带头人。

3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理念, 构建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 学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引入实践教学管理中, 并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 本着目标性、可操作性和可监控性原则, 成功地构建了组织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反馈、过程监控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健全且层次分明的组织保障体系。组织系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载体, 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效运行的保证。我校自2006年起, 实行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 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各司其职。学校成立教务处、教学指导 (教学督导) 委员会等机构, 在质量监控中起着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分析反馈作用;学院是实施教学管理的实体, 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 组织各教室实施有关教学质量系列活动;教研室是学院教学管理运行的最小教学单位和中枢, 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施主体。

(2) 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根本依据。经过几年建设, 学校制 (订) 了涵盖实践教学各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 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每年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 适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 编印实习教学大纲, 加强实践教学计划、组织、运行和质量管理;学校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 (修) 订工作,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2010年, 学校重新修订实践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调查 (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 等环节过程管理的基本规范要求进行校订, 修订后的执行标准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 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有效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监控系统得以动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校建立了校领导 (教务处) 领导联系学院、领导 (干部、同行、专家) 听课评课、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网上评教等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信息反馈制度。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对教学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后, 将结果如实、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学院) 和教师个人进行整改, 同时也为学校制定下一轮教学管理目标提供参考。

(4) 严密的过程监控体系。监控是监控主体通过一定的监控方式, 促使受控客体实现监控主体预期限目标的能动过程。我校建立了专项检查与评估相结合且行之有效的过程监控体系。一是实行教学检查制。结合阶段性教学检查, 开展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检查, 规范实践教学, 督促各项工作如期按计划有步骤实施;二是实行实习巡视制。每学年由校、院两级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实习巡视组, 深入各实习点, 了解、检查并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三是实行毕业论文 (设计) 检查制。每学年学校组织一批资深专家, 采取学院自查、学校抽查的方式, 对毕业生选题情况、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和质量抽查等进行检查;四是实行评估制。以期中教学为契机, 以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论据, 以检查、听课、座谈、问卷等形式以学院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结果分析;定期开展实验室评估、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评估, 组织开展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实习工作评优活动, 正确运用评估结果, 奖罚分明,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重要环节。文章从分析笔者所在学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 全面阐述近年来地方师范大学成功构建了校本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系列有益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质量监控,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章豹.基于TQM和ISO9000的高校质量管理新理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2] 蔡伟清.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9) .

[3] 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7) .

上一篇:新高校会计制度执行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影响下一篇: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