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需注重发挥文艺的作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 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深入的、与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紧密结合的, 是与文艺有着紧密关系的。

1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 涉及打击腐败、黑恶、欺诈、低俗等内容的报道不时见诸网络报端, 这显现了党和国家整治的决心和行动, 也反映出社会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庸俗化、奢侈化、虚荣化、小资化的倾向。这些倾向的产生是社会精神层面物质化、非本土化的直接后果。

自古义利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舍生取义就被视为一种崇高品质;古人为官的至高境界也是报国为民。而勤政为民、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是我党早就提出的重要思想, 也一直为很多人所实践。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看, 长期以来, 我们采用的形式大抵有:灌输式、交流式、辅导式、考察式、解剖式、反馈式、恳谈式、娱乐式、示范式、汇报式、简报式等。每一种形式的产生都是有着特定的时势背景, 也适应需要并发挥了作用。当然, 多数情况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都是多种形式并举。

再者, 外来观念、形式也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由于港台乃至西方一些观念的涉入, 同时进入的还有其形式, 我们自己的东西生存的空间反而越来越小了, 我们曾经竭力营造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正在发生变化, 尤其是文化市场, 猎奇、八卦、矫情、猥琐等并不少见, “低级趣味”经过装扮也上了大雅之堂。

2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挥文艺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自古就强调“修身”、“养德”,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 这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从来就是注重言传身教的, 尤其是公众人物,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姑且不论。

要保证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免受到损害, 就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发展需要的人文环境。笔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走大众化、分层化、审美化的道路, 要面向全社会、全员化开展, 尊重不同受众的审美情趣, 要注重运用文艺这一有效的形式。

当然, 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艺形式从来就有“美刺”、“宗经”、“载道”、“明道”等使命, 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是完全切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文艺注入纯正的血液, 而文艺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具生命力、感染力, 最能引起共鸣的形式。我们知道, 文艺有着反映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并且从民间产生, 与大众息息相关, 这也决定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联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的目的、对象、立场、态度等问题, 并在之后出现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 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毋庸置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艺结合的典范。

3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与文艺结合

文艺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部分, 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 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 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 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及其的‘齿轮和螺丝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并举。

首先,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时地充实到文艺中去, 巩固和扩大严肃文艺的阵地。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 也是必要完成的工程。在当今文艺界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我们有些民族精粹, 如一些剧种, 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生存面临危机;有很多作品题材不能跟进, 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还有些甚至畅销流行的作品, 主题庸俗, 负面影响很大;一些文艺工作者由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足, 使命感、责任感不强。

其次, 是规范文化市场。图书、报刊和影视作品, 我们一直有着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措施, 这在左倾思想严重时曾经影响了文艺的变革、发展, 但对主流的、健康的文艺的生存,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高效是有重要意义的。目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不少刊物片面追求利益, 在方向上发生偏离, 轻重倒置;有些作品, 粗制滥造甚至媚俗的倾向很明显;而某些明星、影星、歌星等, 一些选秀产生和网络推出来的明星, 台前幕后各种不端言行屡见不鲜;至于网络, 恶搞炒作、空穴来风、矫情猥琐也不少见。

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扬传统, 对于一些曾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很好作用、现今被边缘化的文艺形式应注意继承、革新、发展。我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直注意向群众宣传, 发动群众, 采用群众熟知的文艺形式。即使是红军长征中, 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下, 依然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而且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当时采用的形式:坚持出《红星报》;坚持举办流动学校;成立宣传队, 设立宣传棚;张贴布告, 书写标语;编写歌曲。这些做法, 形式是群众的、由群众完成、对象也是群众, 而且注意发挥文艺的作用, 收效很好。

此外, 培育和树立典型是一个需要给予充分关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应注重培育、发掘、树立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精神上的典型, 使大多数人心中有具象。在文艺上, 要摈弃商业主义、庸俗娱乐主义, 在题材上加以启发, 塑造具有时代特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典型, 并注重在曲艺等大众喜爱的一些民间的文艺形式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使其活泼、生动、形象性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在较小范围、一定层面塑造、树立更多、更直观得典型, 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文艺相得益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手段,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本文着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形式的选择问题, 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要注重大众化、全员化, 其形式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即要注重受众的审美情趣, 注重发挥文艺的功能和作用, 融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 实现寓教于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全员化,审美情趣,文艺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80.

[2] 蓝江, 周贝.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式[J].江汉论坛, 2007, 2.

[3] 祝菊贤.音乐的形式美与政治的音乐化——先秦儒家审美教育思想管窥[J].唐都学刊, 2006, 11 (6) .

[4] 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6 (1) .

上一篇:基于独立平台的短视频生产新特征下一篇: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