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邻居聚会责任书

2023-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老邻居聚会责任书

“老墙门”里的老邻居:分别20年迎来“最有爱”的聚会

20年前,在杭州金刚寺巷10号,有20户老邻居,他们住在一个墙门里,喝着同一口井里的水,出入同一扇大门,虽然只是普通的邻居,却亲如一家人,我能闻着你家的肉香,你能尝到我家的韭菜饼。1994年,老墙门拆迁,这些老邻居搬出了曾经的大家庭,住到了杭州市不同的城区,后来又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搬出了杭州城,在别的城市落了户,然而他们却忘不了墙门里的老邻居。2014年10月19日,老墙门原居民袁孝枫倡议举办一场“邻里团圆会”,希望墙门里20户老邻居都来参加,但毕竟20年过去了,这些老邻居天各一方,还有多少人记得邻里情分?他原本以为能来十来户就不错了,可没想到,邻居会这天,20户老邻居全来了,一个没落,有的人还带来了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有的老街坊一见面就哭了。这场跨越了20年的邻居会,被网友誉为“最有爱”的聚会……

墙门琐事,

20户邻里亲如一家

墙门大宅是杭州传统的建筑形态,也是老一辈杭州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几十户人家共同居住在一个墙门里,有了困难大家帮忙,有了喜事一起分享,百十来人就像一个大家庭,琐碎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947年出生的袁孝枫,小时候正赶上了那个生活在墙门中的年代。袁家原本住在上海,1957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10岁的袁孝枫跟着家人一起搬到了杭州,住进了杭州金刚寺巷10号。

墙门里住着20户人家,袁家和另外两户人家住在楼上,一道木质楼梯连通上下两层。住在楼梯口的顾家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带着四个子女,爸爸是火车站的会计,大儿子喜欢拉小提琴。住在里面的严家有一位老爷爷,是铁路上的老职工,平日里喜欢种花,不大的阳台上被他种满了各种好看的花。

每天吃完晚饭,父母把桌子拉开,袁孝枫和五个弟弟妹妹围成一圈,在灯下做作业。晚风送来阵阵花香,耳边是轻柔美妙的小提琴曲,爸爸在一旁看报纸,妈妈则忙着洗碗收拾,只有28平方米的老房间中弥漫着一片温馨和谐的气氛。

在一个屋檐下,袁家和楼上的另外两家相处得很好,邻居们戏称他们三户为“三家巷”。三家共用一个厨房。说是厨房,其实不过是楼梯上面两平方米左右的一点空间,满满当当地放着各家的煤饼炉、炒菜锅和装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一到饭点儿,三位妈妈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她们一边笑吟吟地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烹饪出各种美味。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各家的厨房里难得添些荤腥,却从不吝于和邻居分享。今天你家烧了鱼,分给我家尝尝,明天我家包了饺子,也送给你家尝尝。谁家的油盐酱醋用完了,吆喝娃娃去小卖店买的工夫,另两家会马上把自己家的拿出来。三个女人像是一大家的妯娌,也像姐妹,其乐融融。

老墙门在改造之前没有自来水,各家要用水全靠那几口水井。住在楼上的三户人家里,严家女孩多,唯一的男孩又比较瘦弱,因此从下到上拎水全靠几个女娃娃。拎水是项力气活,严家的女娃娃经常在拎水上楼的时候碰翻水桶,然后和满桶的水一起轰隆隆地摔下楼梯,楼下那户常常遭殃,被“水漫金山”。邻近的几家不忍心,经常抢着帮着严家提水。

1957年,老墙门改造,楼下装了两个水龙头。袁妈妈买来了一根橡皮水管,又在楼上家门口摆了两口大缸,用橡皮管接在自来水龙头上,顾家和袁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楼下控制水龙头,一个在水缸边看着,水快要放满时,水缸边那人大叫“满了满了”,楼下那人就马上关上水龙头。有了这个法子,楼上的三户人家总算不用再去水井边提水了。

在墙门里,谁家有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有人自告奋勇地修理。每到春节,擅长书法的时伯伯会买来一沓厚厚的红纸,帮各家各户写对联。做列车货运员的瞿伯伯经常要去外地,谁有什么东西要从外地买,或者要搭车去什么地方,托他准能办成。

墙门里更是孩子们快活的天堂。那个年代各家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小孩,多的更是一家有六七个孩子。墙门的大门是传统的江南大木门,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天井,约有四五十平方米的空地,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白天,孩子们就在一起跳皮筋、“造房子”、做“木头人”、“抢婆婆”、“躲猫猫”、“打弹子”……夏夜消暑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围在大门口,坐在长凳上听大人讲故事。那是没有寂寞没有烦恼的童年,是在大家庭中快快乐乐的童年。

墙门老屋,里弄幽巷,每一块砖瓦间都藏着许许多多趣闻轶事……

分别情难忘,

20年后我们来相会

1969年,22岁的袁孝枫在知青下乡的浪潮中,到了农村的建设兵团,从此离开了墙门里的生活。回城后他被安排到中学任教,1983年又到了机关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渐渐离墙门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可他却仍然顾念邻里间的温情,常会回老墙门看看。

1994年,杭州市要建造城站火车站,老墙门也被划到拆迁范围内。墙门里的老邻居大部分搬迁到了三里亭社区。三里亭社区是新式小区,房子更宽敞了,条件更舒适了,然而老邻居们的联系却不那么紧密了。偶尔碰个面,也是打个招呼,就匆匆回自家忙各自的事情了。

2014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邻居特地来看望袁孝枫的母亲,袁孝枫和几个弟弟妹妹也赶了过来,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围了一桌,共同回味老墙门中的那些时光。老邻居感慨地说:“我到现在还惦记着那时候袁妈妈带来的杨梅呢,这么多年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杨梅了。”

已经88岁的袁妈妈笑呵呵地说:“是啊,那时候日子苦,没什么好吃的东西,一点杨梅也能记挂到现在。”老邻居叹了口气说:“那时候生活虽然苦,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块,邻里间互相帮助,就像兄弟姐妹,一个墙门里就是一个大家庭,日子再苦也好过。现在生活虽然越来越好,但独门独居,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还是那时大墙门里的生活更像生活啊!”袁妈妈也叹了口气,有些落寞地说:“是啊,现在咱们都老了,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跟墙门里的大伙聚一聚。”

母亲说话的神情刺痛了袁孝枫的心。母亲是个念旧的人,他和弟妹们成家后纷纷搬离母亲身边,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们几个都曾邀母亲到家里去住,然而母亲却不同意,她说从前的老邻居都知道她住在这里,如果她搬走了,那些老邻居就找不到她了。虽然这里已经不是从前的老墙门,可是母亲还是舍不得离开,就盼着那些老邻居能回来看看她。

母亲念叨的多了,孝顺的袁孝枫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有同学会,有校友会,能不能办个“邻居会”,把墙门里的老邻居都召集起来,坐下来好好聊聊。

袁孝枫的想法一提出来,马上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几个平时联系比较密切的老邻居也立刻表示愿意参加,并且主动帮忙联系其他的邻居。老墙门拆迁已有20年,当时的一些老人已经过世,还有一些因为年纪太大而起不了身,而年轻人也有着各自的生活,袁孝枫心里有些没底,他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挂念着老墙门。

第一天,第二天……得到消息的老邻居们纷纷给袁孝枫打电话,表示愿意参加聚会。袁孝枫还找到了三里亭社区委员会的负责人,社区党委书记很赞成他的想法,积极帮助他联系居民、安排场地。考虑到很多老邻居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袁孝枫把聚会地点定在了离社区不远的一家酒店。

袁孝枫还亲自为这次活动设计了会徽,两只手交握成一颗心的形状,寓意心手相牵的邻里情。他还为这次聚会设定了主题:老邻居,老朋友,新友谊,新梦想。他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重塑老墙门的邻里情,共同找回过去的美好。

袁孝枫把会徽做成了一枚枚胸章,打算聚会的时候分发给老邻居们。除了徽章,袁孝枫还为到来的每一位邻居准备了礼物――每人一个精美的玻璃杯,寓意着“饮水思源”,不要忘记老墙门这个大家庭,同时送杯子也谐音一辈子,祝愿每一位老邻居一辈子开心快乐。袁孝枫的外甥女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礼物的筹备工作,喜爱摄影的弟弟袁孝炯则主动要求担任现场的摄影师。一场浩浩荡荡的老邻居聚会活动,在大家伙高涨的热情中紧张地筹备着。

从8月份开始通知之后,不断有老邻居报名参加。袁孝枫一再打电话确认,最终确定要参加的人数为65人。在大家伙的期盼和催促下,聚会的日期被确定在2014年10月19日这天。

难分难舍好邻里,

相亲相爱一家人

袁孝枫订下的酒店9点开门营业,他事先跟酒店负责人沟通好,让酒店提前半小时开门,方便他去布置会场。这天8点半,袁孝枫早早赶到酒店,却没想到有人比他来得更早。在酒店的大门外,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由子女搀扶着,早早就等在了那里。

袁孝枫认出来那都是墙门里的老人,急忙走上前去。一位邻居笑呵呵地对他说:“我妈早就盼着这次聚会了,今天一大早就起来,非得让我们提前带她过来。”袁孝枫赶紧把老人请进酒店,老人的动作有些迟缓,心情却很好,笑眯眯地说:“一想着能见到从前的老姐妹,我在家里就待不住了,就想快点赶过来。”

进了饭店,几个老人坐在一边笑呵呵地聊天,年轻人都过来帮袁孝枫布置会场,挂横幅、挂气球,把大堂布置得热热闹闹。

9点半左右,老邻居们陆陆续续地赶来了。袁孝枫在入口处设了一个签到台。邻居们签完到之后都舍不得走,聚在那儿热闹地聊开了,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上午10点,老邻居们基本到齐了。让袁孝枫有些意外的是,原本电话里确定要来的有65人,当天到场的却有70多人。其中有10位老人的年龄在8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95岁高寿。老人们都不愿意错过这次难得的聚会,年纪大了,就越发想念老朋友。

在大厅中央的一张圆桌上,袁孝枫用56支蜡烛摆成了一个心形,象征着老墙门56年的邻里情。中间用蜡烛摆了一个阿拉伯数字“10”,代表着金刚寺10号。他请到场的10位老人共同点燃了蜡烛。

一位邻居找到袁孝枫,对他说:“我的母亲今年也有80多岁了,她特别怀念墙门里的老邻居,但是她瘫痪在床,知道有这个聚会,嘱咐我一定要替她过来。能不能也给我的母亲一份纪念品,她看到一定会很开心。”袁孝枫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让对方拿出手机,让母亲那帮老姐妹们对着手机录了几句话,好带回去给老人听听。

场下,老邻居们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你挽着我的手,我拍着你的肩,互相问候,回忆着旧日的时光,倾诉着离开墙门以后的生活。一些20年没见的老邻居都已经认不出彼此,但只要一说出名字,立马就像兄弟姐妹一般拥抱在一起。

聚会活动持续了4个小时,活动的最后,袁孝枫组织大家一起吹熄了桌子上的蜡烛。老邻居们意犹未尽,拉着手依依惜别,互相许诺着下次聚会再见。

回到家中,袁孝枫马上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做“老墙门10号”。他把老邻居们一个个加进了群里,方便大家交流。大家在群里聊开了,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了能在群里跟老邻居们说话,特意跟孩子学会了用微信。这个微信群成了网络上的“老墙门”,老邻居们每天在这里聊着家长里短,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分享着点滴快乐,似乎还生活在当初的那个老墙门里。距离再也不是障碍,他们的心贴在一起,哪怕离得再远,依然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老墙门”几十年的邻里情,即使经过岁月磨洗冲刷也丝毫不曾褪色,不像现在,很多人即使门对门,也不知道谁是谁,更别说聊聊知心话唠唠知心嗑了。远亲不如近邻,其实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身边有位好邻居,只要你愿意迈出那一步,走出去,把心放开,不管多冰冷的墙也阻挡不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编辑/刘 柳

第2篇:老邻居超市管理

老邻居超市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规定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每个员工经营观念、树立企业形象,定出以下条款,望自觉遵守执行。

第一条

1、迟到超过10—15分钟以上;

2、上岗不穿工作服,佩戴不整洁;

3、上班吃东西、梳头、化妆;

4、上班打私人电话、聊天、打闹、爬卧;

5、在程列上、商品上摆放工人物品;

6、随地吐痰、扔果皮、影响清洁卫生;

违反以上条款,扣除工资20~30元。

第二条

1、商品杂乱有灰尘;

2、未及时补充货源;

3、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岗位处理私事;

4、隐藏顾客物品不上交;

违反以上条款,扣除工资30~50元。

第三条

1、与顾客发生争执,不礼貌对待顾客,不介绍商品;

2、在场内商品上乱写乱画;

3、员工之间吵架、打骂;

4、发现场内有人偷东西不阻止;

违反以上条款,扣除工资50~100元。情节严重送公安机关。

第四条

1、员工偷拿公司的各种商品及财务;

2、转手、变卖、缺尺少秤和商品递给亲朋好友及他人;

3、对偷盗人员不检举,不报告,包庇他人;

违反以上条款,罚款300~500元,并送公安机关解决。

第五条

1、货物分类存放,价格与商品准确对齐;

2、随时查检商品是否有,发霉、破烂、质量有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3、防水、防火、防盗安全责任事故;

违反以上条款,扣除工资50~80元。

第六条

1、早晚开门和关门,必须人员到齐才能开门营业;

2、交班时,将把工作情况向接班组交待清楚;

3、上下班把当天的日结、账目、现金交给管理人员校对准确无误才离开卖场;

4、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向管理人员请示,方可才能单独进入卖场;

5、交账时,现金与日结要准确,只能1元钱的误差;

6、账目与现金不准确,按误差5倍当天工资扣除;

违反以上条款,扣除工资50~100元。

第七条

库房管理

1、首先要重视库房的资金安全责任制;

2、防水、防电、防盗、防火;

3、库房货物分类存放,随时检查货物是否变霉、变质、破烂,日期检查,有情况及时上报调换处理;

4、配货收货入库,必须两人在场才能开门和关门;

5、不能擅自单独进入库房,除开特殊情况要向管理人员请示同意和指派才能进库房;

6、不能把无关的人员带入库房;

违约以上条款,在工资扣除100~200元,严重者递交公安机关解决。

第八条:如要辞职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否则扣除全部押金。

以上各款项,望自觉遵守,努力把自觉的工作干得更好。所有人员要服从安排和管理。

以上规章制度从2013年10月20日生效。

老邻居超市

2013年10月

第3篇:老街坊老邻居散文

在老烟台街的那些年,我家住在民生胡同72号,那时候街坊四邻的关系比较密切,不像现在这样“井水不犯河水”。过去的民生胡同是一条狭长的街道,我老公的童年时代就是在那里度过的,他童年里许多美好的记忆都和民生胡同分不开。那乡情浓厚得化也化不开。

我公公爹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脾气,屋里的家什准备得齐齐全全的,从不愿意去邻居家借物件使用。而我们院子的其他三家邻居都是喜欢前来借东西的街坊四邻。

一次邻居王大爷从新疆弄回一些葵花籽,大批量的,好几麻袋。他要卖掉葵花籽,却没有秤。我家有一杆秤。王大爷来借用,说:“老张嫂子,借您家的杆秤用一用。弄了瓜子来,吃不了卖点儿。回头送秤的时候,给你捎点来。”母亲一边拿秤给他一边说:“你不用客气,我家也不常用,你随便使唤。”好嘛,这一句客套话儿,我家的杆秤在王大爷家住了半个月。家里称米称面的时候,没有秤用了,很不方便。家里怎么会称米面呢?那时候吃饭是按定量做的,每月供应的粮食都不够使,只好用秤称着做饭吃。父亲对母亲说:“就你嘴欠,说什么不经常用干什么?不经常用,我准备它干什么?”害得我母亲只好派我去王大爷家要回我家的杆秤。王大爷还有点不高兴:使用你们家的秤,又弄不坏,至于追着屁股要回去吗?

话是这么说的,那一天两家分西瓜,又来了,“借秤”。于是我们家的杆秤,经常不在家,父亲自己买了秤,并不方便使用,于是乎,又买了一杆秤。这回好了,使用方便了。父亲说“早知道该准备两杆秤了。”

那时候奶奶身体不好,经常吃中药,于是父亲卖了一个砂锅给奶奶煮中药。于是这个煮中药的砂锅又成了邻居们经常借用的物件。按照老烟台街的习惯煮中药的砂锅是只能借不能还的。就是说,你家使用的时候借来用,不可以归还,只能等着主人来索取,或别一家来借。因为送中药锅给人家是不吉利的。

于是王大爷家和李大妈家就经常借中药锅用,而奶奶煮中药的时候,经常是人家正在使用着。所以父亲又感觉不方便了,于是又买来一个大一号的砂锅来煮中药。先前的哪一个成了公用的。邻居们知道了,都不好意思地说:“张大哥你怎么又买了一个砂锅啊?”父亲说:“我家老太太的中药量多,原先那砂锅小了点。”

就这样,我们家里备用的公用物件越来越多,有钳子、扳手,改锥、试电笔等工具;有木工用的锯子、斧子、刨子等;还有铁锹、镐头、撅头等农用工具;也有补袜子用的模子、各种颜色的缝纫机线、做针线活儿用的尺子、剪子、顶针等等东西。于是乎,来我们家借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谁家缺什么东西了,就会说:“到张嫂家去借用,他们家什么都有。”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还有一个做粉条用的河洛床子,每到春节的时候,大家就把自家平时节省下来的淀粉用来做粉条,有的人家是买很小的土豆,磨成碎末,提炼淀粉,然后用来做粉条,自家做的粉条绝对是纯淀粉的,劲道,滑溜,非常好吃。我母亲是做粉条的行家里手,经常用自家的河洛床子给邻居家做粉条。所以一到春节前,母亲就成了大忙人啦!

邻居们关系密切有很多好处,谁家有了病人、小孩子,都是邻居们来帮忙照顾;母亲们在一起织毛衣,可以互相学习技法,编织出漂亮花色的毛衣,女孩们叫唤绣花用的花样,绣品的花色更是美不收收。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民生胡同也改造成了民生小区,邻居们都分散在四周的楼房里,有时候想见面聊天都难得了!真想念那些过去的旧时光,真想念那些过去的老街坊老邻居啊!母亲提到这些话题,总是眼泪汪汪的。她九十多岁了,多么想今生今世再和老邻居们见个面啊!

第4篇:房屋漏水老邻居闹23年 法官登门调解纠纷

长沙天工防水讯:

因为房屋漏水纠纷,一对邻居从中年“红脸”到老年。12月23日下午,法院民二庭法官在下班后仍然来到当事人家中调解,直到晚上8时,终于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潘某当场拿出1万元赔偿给原告梁某,一起闹了23年的纠纷圆满解决。

梁某和潘某在同年同月出生,两人如今都已经68岁,还曾经是一对邻居。当年,梁某住在拉堡镇某街道,潘某住在他的隔壁,两家人相安无事。1988年,潘某分别在自家房屋二楼、三楼飘出外墙建造卫生间;此后,梁某房屋部分内墙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损毁。为了这件事,梁某多次找潘某协商,因无法确定墙壁脱落原因,双方协商无果,关系逐渐恶化。2009年3月,梁某的房屋内墙损坏日益严重,无奈之下只得搬走。

今年3月,梁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潘某立即停止侵害、恢复梁的房屋原状,并赔偿财产损失1.2万余元。案件审理过程中,潘某始终否认是其建造的卫生间漏水,导致梁某房屋内墙受损。于是,梁某通过法院申请对受损房屋进行司法鉴定,结论是潘某增建的卫生间不符合《建筑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的要求,未采取相应防水措施,致使梁某的房屋墙体渗水。虽然有了鉴定结论,双方仍然为赔偿问题争论不休,无法达成一致。

考虑到潘某有病卧床,行动不便。12月23日下班后,法院的办案法官第三次来到潘家。这次,法官将潘某的几个子女召集在一起,希望子女们配合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最终,老人被法官的耐心和诚心所打动,当场拿出1万元交给梁。

第5篇:老邻居公司“众人拾柴火焰高”主题篝火晚会主持词

清风传雅韵,彩叶迎辉煌

远山含情笑,喜接老邻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

老邻居公司“众人拾柴火焰高”主题篝火晚会现在开始!

今夜,我们放下昨天的负荷,远离城市的喧嚣,带着澎湃的激情,驻足在这群山环绕、红叶纷飞的地方,我们将在这里一起挥洒豪情,放飞梦想,我们将在这里用我们热情共同照亮黑暗的夜空,托起明天的太阳。

下面,首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请出公司总经理许宏勇先生讲话。

谢谢总经理的热情致辞!相信我们大家都不会辜负总经理对大家的期望,请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总经理。

接下来请公司领导组检阅团队展示,有请许总和杨总,有请各团队按顺序排列!

首先走出来的是我们的工作组,请看我们工作组成员的团队展示! 接着走出来的是我们XXX组,请看他们整齐的步伐、满脸的自信,就知道他们不但准备充分,而且胸有成足!

下一队走出来的将是XXX组,请看他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气势,就知道他们早已有了必胜的决心!

现在走出来的是第三队——XXX组,大家请看他们的眼睛,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已经在告诉我们,他们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最后走出来的是我们今天的压轴队伍——XXX组,他们每一个队员的每一个细胞都已经充满了豪情,他们在告诉我们,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他们!

团队展示结束,请领导组的许总和杨总评出今天团队展示的第一名。

各们领导,各位同事,请大家注意了,今天晚会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点火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请全体起立,跟着我一起数

10、

9、8 、

7、

6、

5、

4、

3、

2、。。。1

哇,熊熊的篝火已经点燃了。。。。。。

点燃的是熊熊的篝火,点燃的是我们的激情,点燃的是我们老邻居的明天的太阳,在这一刻,让我们手挽着手,尽情的跳吧,尽情的叫吧,跳得越热烈,叫得越响亮,老邻居的明天将会赵辉煌。

我知道,我们的心还在激动,我们都还能听到相互的心跳的声音。现在请大家用掌声请出XXX表演。。。。节目

谢谢。。。激情表演,我们接下来又要进入一个让大家玩得心跳的环节了,今天晚会的第一个游戏大比拼就要开始,下面我宣布游戏规则

熊熊篝火,燃不尽的青春激情

团队展示,比不了的你追我赶

动感游戏,数不完的惊心动魄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不会忘记今晚这刻骨铭心山地之夜,我们将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翻越前方的山,趟过时间的洒,登上璀璨的山巅,打开天空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永远都是老邻居的真心英雄,请全体起立,一起合唱《真心英雄》

朋友们,今天的晚会已经结束了,明天的征程马上开始了,相信我们的脚步会越走越坚定,相信老邻居的明天会越来越辉煌!

第6篇:老同学聚会感言

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

5月22日上午,我和莲香以及倪九龙、施令英、王耀忠、郑雪芬、戴再鸣等好友,应邀去浦东航头镇航星饭店参加新场中学同学聚会。

早晨7点多钟,我们从普陀区清涧路出发,乘地铁和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便抵达新场镇,先去倪九龙弟弟家拜访。一会儿,从新疆退休回新场定居的老同学胡瑞番闻讯赶来。上海老知青、新疆老同事戴再鸣夫妇应倪九龙邀请,也从家里来到新场。在倪九龙、施令英夫妇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新场古镇老街,在新场中学校门前摄影留念。

新场中学是我的母校,从初一到高三,在学校度过了六年寄宿生的中学生活,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63年高中毕业后,我和倪九龙、卫则奚、周顺仙、唐文娟、胡瑞番、徐宗豪、俞家骧、卫家铨等九名同学,响应党的号召,告别母校,远离家乡,支边到新疆工作。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终於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母校怀抱。五十年来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年的旧校园已不复存在,一座环境优美、校舍漂亮的现代化新校园呈现在眼前,令人怦然心动,感慨万千!

在母校门前照完相后,我们一行九人乘公交车来到我的故乡航头镇。一下车,直奔公路边上的航星饭店。老同学周顺仙早在饭店门前迎候,把我们引进餐厅,和我们同坐一桌。刚落座,老班长卫则奚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我和倪九龙两位迟到的同学。卫则奚不仅是一起支边进疆的老同学,又是和我在兵团农四师医院共事多年的老朋友。后来,他调回内地工作,在江苏大丰中学当教师。我调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从此,我俩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忙于工作,很少来往。2010

年9月,一起支边进疆的老同学、老知青在我家聚会时见过一面,之后再也没有见面。也许他还在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教务繁忙,今天能来航头召集同学们聚会,实属不易。

这次同学聚会,除了一起支边进疆的老同学常有来往、比较熟悉外,其他同学一别五十年,从未见过面,今日相见,互相都认不出来了,有些同学连名字也一时想不起来了。当年热情单纯、无忧无虑的中学生,如今成为饱经风霜、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老同学久别重逢,激动万分,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目不转睛地辨认着对方的脸,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老了,老了,认不出来了!”一位老同学握看我的手,兴奋地说;“六三年你到新疆去时,托王育孝送给我一些书,还记得吗?”我惊讶地说:“这事你还记得?我早就忘了,你一说,我才想起来了。”餐厅里一片欢声笑语,热情洋溢,热闹非凡。大家互相祝酒,千言万语,尽在杯中,一饮而尽,痛快淋漓!老同学难得相见,彼此急于相问,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感到格外亲热、甜蜜、幸福!这就是纯朴真挚、令人难忘的同窗之情。人到老年,免不了怀旧,常常怀念豪情满怀的学生时代。不久前,抽空翻阅尘封五十多年的高中日记。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尤如电影镜头在眼前一幕辜闪现。那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以及发生在校园里的逸闻趣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那样清晰,那样熟悉。今天,日记中提到的蔡治权、方云汀、季根发、张燧君、陈桂仙、朱征祥等同窗好友,分别五十年后终於相见,怎不令人兴奋、激动!

临别前,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这镜头,这照片,多么难得,多么珍贵!明年是新场中学百年华诞。此文权作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吧!

同窗汇官方同学聚会就找同窗汇

微信号:tongchuanghui12

3“同窗汇”是国内首家专业的同学聚会服务机构。“同窗汇”成立以来始终如一的专注于同学聚会及其相关的聚会方案策划、文化衫制作、毕业纪念册制作、摄影制作、会场布置等领域。秉持“用心维系同学情”的宗旨,坚持创新,不断完善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承办了数百场同学聚会,场场精彩,得到各届院校校友的好评。

上一篇:英雄联盟比赛活动策划下一篇:国际志愿者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