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和激发的区别

2023-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激励和激发的区别

大石桥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村和社区干部工作活力

大石桥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激发村和社区干部工作活力

为切实加强村和社区干部管理,落实村和社区干部待遇,激发工作活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村和社区干部队伍。大石桥市建立健全五项激励机制,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鼓励,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和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经济强市,打造镁都铜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健全完善政治激励机制。坚持“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增强村、社区干部的政治荣誉感,疏通和拓宽村、社区干部“能上”渠道和政治上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确保村、社区干部政治上有奔头,激励他们立足岗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一是大力实施“乡村(社区)领导班子素质建设工程”。建立市、镇、村(社区)三级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促进村、社区干部成长。二是择优选拔使用村和社区干部。建立择优选拔机制,逐步扩大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录(聘用)工作中优秀村(社区)干部参与比例。在镇区事业编制出现空缺时,优先考虑优秀村和社区干部,通过规定程序定期开展选拔录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和社区干部,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提拔为镇区部门领导或镇区班子成员,但仍留在村和社区任职。三是拓宽村、社区干部参政议政渠道。积极推荐村和社区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种群团组织的代表(委员),充分调动村、社区干部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切实保障村和社区干部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村、社区干部依照法律和政策开展工作,对遭受恶意诬告或打击报复的村、社区干部要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对侵害村、社区干部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打击。

二、健全完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各镇区对所辖村和社区班子实施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各镇区与村和社区干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与村和社区干部的责、权、利挂钩,并作为村和社区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村和社区干部奖励制度,荣誉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村和社区干部评比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村和社区干部及时给予表彰和宣传,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和高尚情操,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评先评优活动中,向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适当倾斜。定期组织召开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对连续三年各项工作综合排名位于前列的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市委定期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疗养。

四、建立健全生活保障机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均收入水平,研究制定村和社区干部报酬待遇落实以及正常增长的有关政策规定,逐步提高村和社区干部整体收入水平,建立健全村和社区干部各种生活保障机制。一是完善村和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社区干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参保范围,将村“两委”其他成员纳入其中,切实增强村和社区干部岗位的吸引力,稳定村和社区干部队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村和社区干部医疗保障制度。从2008年起,由

镇区财政统一出资,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为社区干部办理城镇医疗保险。三是建立村和社区干部健康体检制度。在村和社区组织每一届任期内,由市委统一安排,镇区党委统一组织,为村和社区“两委”负责人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村和社区干部健康档案。四是完善村和社区干部困难救助制度。对因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困难的村和社区干部,给予临时性困难救助。救助资金可由市民政部门、市管党费、市党建基金解决。五是完善村和社区干部走访慰问制度。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经常性地对村、社区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了解掌握村、社区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的监督,是促使村和社区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全面规范村和社区干部的行为,促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健全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代表议事会、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机构;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会制度、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制度,对村、社区干部进行有效监督。实行村民听证会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听取村(居)民的意见,接受村(居)民的监督。二是建立村和社区议事决策制度。积极推进“一制三化”,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组织请示汇报工作制度、村党组织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区事务通报制度,明确村、社区“两委”议事决策的内容、范围、程序和规则。要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扬民主,严格履行程序。三是建立村和社区干部“四诺”制度。从推行承诺、践诺、评诺、奖诺制度入手,每年年初,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就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为民兴办实事的内容标准、完成时限和违诺责任,向全体村(居)民做出公开承诺,年底,由镇区党委组织对“两委”班子成员践诺情况进行初评,并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四是完善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村和社区进一步规范村务、党务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程序和时限,增强工作透明度。继续实行村级财务镇区代理等制度,加大对村和社区财务的管理力度。五是建立村和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各镇区对担任村和社区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其离任时,对其在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对问题较多的村和社区,可随时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布,并作为村和社区干部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六是建立村和社区干部定期谈话提醒制度。各镇区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名村和社区干部,每季度至少与村和社区正职干部谈一次心,并做到“五必谈”,即工作没有起色必谈、班子出现不团结时必谈、有违规违纪苗头必谈、群众反映多的必谈、有思想情绪时必谈。七是建立村和社区干部坐班服务群众和去向告知制度。制定并实施村和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和去向告知制度,要把村和社区干部坐班方便群众办事纳入对村和社区干部的工作目标考核。真正实现办公阵地平时有人坐班、群众办事有人服务、遇到问题有人解决。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形成了广大村和社区干部积极拼搏,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第2篇: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郭华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不断融合,思维不断碰撞,智慧不断闪现,捕捉信息、发现亮点、恰当评价自然成为评价的关键。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市、区、校课题组的研究经验,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1、激励语评价

人人都需要赞美,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上,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正确合理的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对上课爱发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老师很欣赏你的自信,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回答得真棒,和老师想的一样。” „„

2、态势语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起到传递情感信息的作用,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智慧的源泉,让学生乐此不疲。如,小学生上课搞小动作时,老师可以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儿;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个眼神;学生发言正确时,老师伸出大拇指„„

3、小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

对于小学生,一朵红花、一颗小星、一张画片、一阵掌声、一种称号、一个暗示都会被他们看成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我们不要吝惜这些,通过这样的评价来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多一点儿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二、改进数学作业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恰当点评,重在激励

每次作业时,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类型的评价,从中得到激励。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是一个很有数学才能的学生,老师因你而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对班级的后进生,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相信你今后会把作业做得更漂亮”,以此来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进步。

2、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有时会采用作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甚至根本没有检查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每次写完作业后,我就要求学生先作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和自我满意度给自己作出评定,可用一颗星到五颗星代表相应的等级。凡是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大致相当的要给予肯定,如果差距太大,则要个别谈话,找出原因。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把握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

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不单纯以“分数”来论英雄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单元过关和期末检测中仍被我们采用,但有所改变。

1、运用等级制和激励性语言评价

在考试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分数制,用 “A、B、C、D”作为四个等级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淡化了“分数意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90分以上的会得A+,80分—90分之间的会得A,70分—80分间的会得B;分数高但书写差的不会得A,且会有评语“你感觉书写怎么样呢”,学生自然会知道因书写差得了个B;进步较大但分数在C档的会提一档得B,“这次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这样灵活地采用等级制,不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评价会更全面。

2 、采用多次测查的评价制度

我建立了多次测查制度,允许学生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测查结果申请第2次甚至第3次测查,直至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为止。这项措施的实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对参与多次测查并不感到难为情,有的学生反而会因为二次测查得了个A而感到高兴。应该说,多次测查为学生创造了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更多的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插上了快乐的翅膀,成为学生美好的学习体验。无论用哪种方式评价,都要抱着诚恳的态度,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使评价真正达到一个追求增值的目的,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3篇:激发员工潜能 激励再激励

要创造一个高绩效、高忠诚度的企业,领导者不但要具备科学的经营理念、理性的思维方式,还要注重运用“感情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EQ(情商),让员工及顾客被你感动,让员工心甘情愿地投入并付出激情。

怎样激发员工潜能?

情感互功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

当今企业,应该以全新方式看待你的员工,视每位员工为具有充分潜力的人才,视顾客为拥有复杂情感的个体。

事实表明,由情感投入的员工所组成的团队,往往能获得杰出的成果。而且,当客户感到你的员工以热忱与真诚对待他们时,他们一定也会以相同的情感回应。这种员工与客户之间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互动,会变成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与其效果低微地矫正员工的缺点,不如重视发掘与善用他们的优点。研究表明:人类通常有24种情绪天赋,这些天赋通过人的思维、感觉与行为体现出来。对这些天赋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并善用他们的长处。比如,有擅长把任何枯燥的主题都表达得十分有趣的“沟通者”,有能预感冲突并擅长化解纠纷的“和谐者”,有永远习惯与人比较的“竞争者”,也有能了解他人,具备“换位”思维的员工。

一般而言,员工有八项需求必须得到领导者的充分关注,从而员工才能做出最佳的工作表现。如果领导者未能关注这些需求,即使是仅仅忽视了其中一项,也将无形中“刹”住组织发展的前行。

一是工作的意义:员工需要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否与组织及更大的目标想连接。员工需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怎样与整体愿景相联系的,组织文化有什么意义,公司的价值在哪里。

二是合作氛围:员工渴望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下工作,他们希望能和其他员工一起,相互合作,获得成功。

三是公平:员工愿意为公平公正的雇主服务,无论是薪资、福利、工作量都公平且平衡,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员工希望感到组织和领导者用同样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和客户。事实上,研究表明造成员工离职的最大原因是他们觉得未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

四是自主:员工希望能自主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信息来参与关乎自己工作的决策制定。

五是认可:员工需要表扬,需要自己的功绩得到认可。

六是成长:有机会学习、成长、发展技能来实现职业发展,这也是员工的一项关键需求。而且,员工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职业发展计划进程中的一部分。七是与领导者的关系:员工希望领导者能与他们分享信息,并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诚实信任的基础上与员工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这将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

八是与同事的关系:同上述与领导者的关系一样,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将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企业要发展,领导者就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和保留高意愿、高能力的优秀员工。薪水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今天的员工需要更多。他们在考量所在的工作环境,看看自己的贡献和付出是否得到肯定,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是否能参与或被授权完成工作,是否有机会锻炼和提升技能,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自己能否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过去那种只关心短期结果、命令控制型的领导力,就需要被重新修正和改变,今日的领导力采取的是参与度更高的形式,关注长期发展成效,关注员工的满意度。

当前很多组织使用的日常管理方法将发生变化。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员工并未从现在的管理模式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且这种管理模式正在使员工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这就提示我们要成功地激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为员工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更有动力,帮他们不断发展。最优秀的领导者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发挥自己所长,有机会学习,可以分享才干。员工不再愿意为那些只懂得发号施令和评估绩效的领导者工作,他们所愿意跟随的领导者必须能够辅导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运用情绪管理激发员工潜能:

让冲突增加绩效

西方管理研究的著名事件“霍桑试验”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与团体内部的情绪有关。提升员工的精神待遇,有助于使员工的情绪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上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企业内一团和气是好事吗?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头脑里,答案是肯定的。然

而,现代冲突理论站在互相作用的角度上,却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表现冷漠。这样的组织缺乏创新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不批判纠正,掩盖失误,导致组织利益受到损害。这样的组织还会显得没有活力,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产生新的思路和应变,容易丧失发展和壮大的机会。因此,聪明的领导者应懂得去维持适当水平的冲突,有意识地让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产生,以此来达到增加组织绩效的目的。激发适度冲突的措施有很多。像在咨询行业和高科技产业里,可以建立认可适度冲突的组织文化,让员工理解,只要是有助于启发思维、完善组织行为的冲突,都是应该提倡的。适当引进外部人才也能够激发冲突水平。因为新进人员还没有接触该组织的团队文化,脑子里面框框比较少,思维相对比较开阔。另外,由于还没有跟内部员工建立起非常紧密的私人关系,较少会因为面子上不好过而三缄其口。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提出不同意见时,管理者要适度表扬或奖励,表明领导对创新意见的肯定态度,从而激励更多的新思路产生。

在技术研发和市场部门,冲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带有缺陷的产品和项目一旦投入生产,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在组织结构的设立和调整上面可以多动脑筋,提升冲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让思路在反复熔炼之后转化为能够创造效益的真金。

领导者善于控制情绪

冲突水平维持在怎样的程度,依赖于领导者的直觉能力和领导艺术,这需要在实践当中去体验和提高。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林肯是在教下属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行为学上称其为“自我监控能力”。林肯控制情绪的方式不失为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对管理者来说,学会自我控制是实施情绪管理的前提。

总之,善于激发员工的潜能的、拥有更高水平的领导者,要同时关注工作结果和工作关系。因为这两项因素都是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必须两者兼顾。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启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与企业共图发展,力争双赢。激发员工潜能要诀:

1、让每个员工做他喜欢的做事,实现价值观相匹配

2、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训练

3、创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4、突破“我不能”的局限

5、协调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即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协调

6、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7、对员工正面激励

8、允许员工犯错误

9、教会员工有效沟通

10、教会员工有效思维

11、教会员工利用思维导图

12、利用视觉化的手段激发员工的潜能

13、利用音乐手段激发员工的潜能

14、教会员工在工作中放松

15、调节员工工作与休息的关系

第4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都是中重度弱智生,其中多数学生没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过教育。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孩子们有的哭、有的跑、有的课上睡大觉、有的不停地喊吃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他们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安心下来学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信任。

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对老师感到陌生与恐惧,对老师布置

的任务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老师只有像母亲那样关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与学生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我们十分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面向全体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上课时,我们微笑着,侧着身子讲课,走到孩子身边,看看这个孩子在干什么,

弯下腰来听听那个孩子的发言,轻轻摸一摸这个孩子的头,再微微拍一拍那个孩子的肩。把温情传给他们,熏染他们。学习的情感得到优化,慢慢地,学生们有点接受我们了,有时能按我们的愿望和要求学习新知识。

二、设良好的环境,刺激感官

法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所以为弱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对知识产生兴趣,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我们特地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有机地张贴与摆放。如:图文配套的汉语拼音表,可以让孩子认物、识拼音;数学挂图形象地描绘了数字的字形,通过各种数量不等的动物表示数的意义;摆放的写字板可以让孩子们涂鸦;小算盘让孩子有空的时候去拨拨数数;连环画可以翻翻看看;孩子们一走进教室,首先刺激感官的就是拼音、数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弱智儿童会有意无意地去看、去认、去读、去数,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三、代化教学手段,引起注意

弱智儿童,尤其是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即使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也不能维持太久,我们就经常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把课文上静态图象动态化、趣味化、再通过插入字幕、着色、闪烁、音乐伴奏等手段呼起和控制弱智儿童的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为了进一步认识“十”的计算单位,我们这样设计课件,让屏幕游出一只只小鸭子,同时配以“嘎”的声音来不断的刺激弱智儿童的听觉器官,使学生们随着每一个“嘎”声,把注意力集中于屏幕上的每只小鸭子,当游到5只小鸭时,运行振幅更大的“嘎”声。这样学生在不同音调的刺激声中,数数,兴奋积极,比单纯瓣指的传统教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劲头更足。

四、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激发兴致

孩子的玩和学是分不开的,对初入学弱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学与玩的结合,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我们这儿所说的玩就是辅助教学的游戏,如:有把一个个拼音写在信封上的“送信游戏”,有把一个个数字写在苹果上的“摘苹果游戏”;有把拼音的声调做成头饰的“戴帽子游戏”;有把加法的得数对上门牌号的“小动物找家游戏”等等。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情绪高涨的朗读了拼音、练习了数数,进行了一位数家一位数的训练等。

五、走进大自然课堂,增强热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经常活跃在自然环境中的学生比较少接触或不接触自然环境的学生生活更充满信心,学习更为努力。多接触自然风光,多领略一些自然美,有助于生活闭锁的儿童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热情、增长知识。这远比从课本上的插图上来感知直观形象得多。为此我们常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如学习拼音tǔ,我们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们看一看泥土的颜色,踩一踩泥土地,挖一挖泥土,搓一搓泥团,再拼一拼音节。学生的学习精神振奋、学习热情浓厚,有的边踩边读,有的边搓边拼,

tǔ的朗读声彼起彼伏,很快,大家学会了这个音节。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学期来,我们对初入学的弱智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儿童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为弱智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弱智儿童接受知识进入“愉悦”的境界,在一种充满兴趣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5篇: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562409

兴义市顶效镇楼纳学校

熊亲义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语文教学之关键。

关键词

语文 兴趣

激发 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由成功中产生新的兴趣味和动力,使得学习不断得到丰富,不断地成功,这一巧妙的方法蕴含着许多兴趣的因素,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使用权其融于语文学习之中。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以此为学习的动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接近师生这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也比较好。反之,如果要是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所教的课学生就学得差。因而,我们应该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一切,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好奇心

语文教学是一种悟性教学,就当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及创新的语文情境,提出问题,构思想象,形成智力思考场所。提供相对就教学内容的启发意义材料,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 1 人意见,并拿出集体交流。例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在清朝政府极其腐败之时,在外国人轻蔑的语言下,工具及相关技术都较为落后的环境中,我国伟大的工程师却修筑了闻名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的设计让人惊叹。然而,在当时各方面技术都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的确有一段惊人的过程。”这时,我祟詹天佑的挂像,让学生说出他是谁?随着提出,“你能说出詹天佑是怎样完成这项工作的吗?你能谈谈詹天佑的伟大之处吗?为什么他的杰作会让世人赞叹呢?”这样一来,学生产生了求知的好奇心和欲望,激起了学生猜想,并急于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地产生了这样好的环境,使之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背景。

三、设置悬念,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我认为就是巧妙地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轻松地带着好奇心,在极力寻找答案的基础上去学习,去创造、去挖掘。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引子听完、学完内容后,再回头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开通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说法不一,但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导语是教师上号一节课的前提,每一位老师都明白,在精心设计一节课钱,首先都会在导语上下功夫,是自己上课前更精彩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们都倾注于某些柜式的原由,我们只要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都将会被教师全部吸收,这样一来,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四、教师要把“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语文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这当中,声情并茂的叙述,扣人心弦的朗读也能感染学生, 2 当然,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从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师生之间交换一下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他们自主地去读、去想、去发现、去研究。利用不同的语音声调,来吸取学生的专注,利用生动的讲解来激起他们的认可及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言行引导下,才会用心地去完成一节语文课,也使得他们在轻松中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自身素质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教师要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旧的思想转变成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坚定和强化教育发展功能,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同时,要把自己培养成具有较高素养的人,使自己在教学中能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理解,优美的板书等去体现自己高雅的教学气质和素养,教学过程中,要参设一部分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交流课程与教学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教学途径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不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但主要地是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学习的态度,学的主动,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让他们在愉快、轻松地情趣下接受学习,把他们一些理智的学习气氛引导到趣味学习上来,使其沿着乐学,好学,主动地学的方面发展,从而达到兴趣培养的效果。

第6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即在学生没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

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

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同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法:即学生观察模仿归因榜样,学会正确归因;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法: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由一名受过训练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第三个就是可以采用强化矫正法:即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当学生关注自己努力时,他成功了将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会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

这时,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最大、最持久的动机则是学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其方法主要有:

1、讲活教材内容。在思想上、情感上,使学生能够引起共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变苦学、厌学、死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会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

2、补充新鲜知识。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当前发生的时间性较强、空间性较近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感情材料。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教育自己,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导致学习的盲目和被动状态是所有学习问题的潜在因素。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近期性和缩小化。因为一个长期性的学习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

(二)、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

(三)、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成为一种乐趣,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机器学生的求知欲。

(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争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学生都有进取心。这种进取心往往在学习竞争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竞争对动机的激发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竞争内容应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多种竞争形式中,应以团体竞赛为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又有利于集体精神的培养;

3、竞赛活动要适量。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情绪紧张度,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应过于频繁,竞赛题目也不宜过难;

4、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信心、个性较倚赖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反馈会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这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及时调节学习程序,加强其自身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反馈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并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得到反馈结果后的正确反映,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顶的学习标准有多远;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其分数的高低,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上一篇:在县人代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古代经典情诗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