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成渝两地社区居民乙肝、丙肝知信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对乙肝、丙肝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肝炎社区防治中各方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针对社区肝炎防治工作的改进措施,为今后建立一套适合社区肝炎防治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和成都市的两个社区为研究现场,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涉及社区居民、健康大使、肝炎患者、社区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和医生。定量研究:分别抽取重庆和成都的一个街道共10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根据调查表统一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乙肝和丙肝相关知识、乙肝相关态度、乙肝和丙肝相关行为等。采用Epidata3.1和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定性研究:对8名社区健康大使,5名肝炎患者,3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名管理者和2名医务人员共计20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运用MAXqda软件,采用主题框架方法分析资料。结果:乙肝相关知识中,社区居民对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知晓率最高,为80.62%,对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的知晓率最低,为14.39%;丙肝相关知识中,对丙肝是一种严重传染病的知晓率最高,为62.83%。对预防丙肝没有相应疫苗的知晓率最低,为17.20%。知识部分按满分120分计,70分及以下不及格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8.57%。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人均收入和婚姻状况(未婚)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在对待乙肝患者问题的应答上,不愿意与对方恋爱/结婚的比例最高,为79.85%;分别有36.92%和39.66%的居民曾遇到乙肝患者被人远离和就业/升学困难的现象。不同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对乙肝患者的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6.10%。低年龄组接种率高于高年龄组(p<0.01),高收入组接种率高于低收入组(p<0.01),高文化程度组接种率高于低文化程度组(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人均年收入越高,居民更可能接种乙肝疫苗(or分别为1.619、1.180),年龄越大,接种的可能性越低(or=0.763)。社区居民乙肝血清学检测率为41.82%。男性检测率高于女性检测率(p<0.01),高文化程度组检测率高于低文化程度组(p<0.01),高收入组检测率高于低收入组(p<0.01)。多因素结果显示:女性、较高文化程度和较高收入的居民,更有可能做乙肝血清学检测(or分别为1.627、1.877与1.385),与已婚居民相比,离婚或丧偶的居民检测的可能性更低(or=0.437)。社区居民丙肝抗体检测率为16.68%。低年龄组检测率高于高年龄组(p<0.01),高文化程度组检测率高于低文化程度组(p<0.01),高收入组检测率高于低收入组(p<0.01)。多因素结果显示:收入越高,更有可能做丙肝抗体检测(or=1.222),年龄越大,做丙肝抗体检测的可能性越小(or=0.971)。定性访谈发现,社区居民普遍更关心老年人健康问题。居民获得肝炎知识渠道非常有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不具备乙肝和丙肝的筛查、治疗的能力,也没有用于治疗的设备和药品。乙肝未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患者没有及时追踪管理。结论:社区居民乙肝、丙肝的认知程度偏低,对乙肝患者的歧视现象较为普遍。高年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偏低,社区居民缺乏对乙肝血清学检测和丙肝抗体检测的意愿。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肝护肝的意识。

关键词:社区居民;乙肝;丙肝;社区防治;流行病学调查

学科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和干预进展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论文提纲下一篇:思想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