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原文及翻译

2023-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满江红秋瑾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下面是关于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x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第2篇:苏轼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此词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作品。苏轼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满江红·怀子由作

北宋·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樽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满江红主旨:

这首词为怀念胞弟,追感前约之负,厌于官场倾轧,期盼归隐休闲之乐而作。

满江红翻译:

清澈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

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的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

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

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

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

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满江红字词解释:

(02)“清颍”,“颍”,颍水,淮河支流颍水。颍州滨临颍水,在其下游。《嘉庆一统志》卷二五《河南府一·颍水》:“阳城县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03)“目断”,元本作“来送”。

(04)“孤帆明灭”,元本作“征鸿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鸟翼)”。

(05)“宦游”,元本作“情乱”。

(06)“青山白浪”,卢纶《送元昱尉义兴》:“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

(07)“万重千叠”,元本、二妙集、毛本作“万里千叠”。

(08)“辜”,元本、毛本作“孤”。“意”,元本作“语”,毛本作“忆”。

(09)“对床夜雨”句,傅本注:“子由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子由尝读韦苏州诗,有‘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轼开始为凤翔签判时,与子由离别在郑州西门外,马上赋诗一首,有‘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之语。“孤负”二句:追念过去兄弟一起生活——对床而卧,夜听雨声的情景,并叹息当时相约退隐之语未能实现。林下,山林家园之中,指退隐之处。

(10)“添”,元本作“雕”。

(11)“昨”,原缺,据毛本、朱本、龙本补。傅本作“梦”。华发,花白头发。

(12)“衣上泪”,刘希夷《捣衣篇》:“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13)“添”,元本作“占”。“眉间喜气添黄色”,谓面有喜色。《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四《人事·额》引《相书占气杂要》曰:“黄气如带当额横,卿之相也。有卒喜,皆发于色,额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黄色最佳。”韩愈《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城上赤云呈胜气,每间黄色见归期。”苏轼《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唯见眉间一点黄。”此处预祝苏轼、苏辙两兄弟不久将在家相聚。

(14)“相看”二句,以前兄弟会面情景仿佛还像是昨天的事,但已过去了许多年月。

(15)“花如雪”,落花纷纷如雪也。

词牌名:

《满江红》,亦作《念良游》、《伤春曲》。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本调九十三字。首句四字,不用韵。次句七字,起韵,上三字为豆,第

一、三字可仄,下四字,第

一、三字平仄不拘。第

三、四句为四字两句,上加三字豆。“宦”、“游”二字可仄可平;“青”、“白”二字亦平仄不拘;惟一为仄协,一为平协耳。第

五、第六俱七言句,上句仄起仄收,不用韵,下句平起仄韵;宜用对偶。第十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上加一字豆也。末句三字,作平平仄,乃定格;而语气须与上句相贯。后阕换头。起四句皆三字仄句,第

二、第四句协韵,第一句第二字,第三句第

一、二字,俱不拘平仄。此四句既可

一、二两句自为对偶,亦可以上二句对下二句。第

五、六句亦为两四字句,上加一豆;上句“看”字可仄,下句协韵而平仄不可移易。此八字宜用对偶。以下均与前阕第五句以下相同。

第3篇:岳飞满江红段原文翻译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岳飞满江红全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岳飞满江红全文及翻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原指愤怒得都把帽子顶起来了,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邯郸磁县境内。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第4篇:岳飞《满江红·写怀》古诗原文及译文

满江红·写怀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第5篇:满江红刘克庄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满江红刘克庄原文及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刘克庄——《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天无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后期爱国词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写作上,颇具特色。上片写过去,正面着笔,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纯用反笔,风格掩抑沉郁。运用强制的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两句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琱戈,初立辕门”。作者为的是突出“金甲琱戈”的雄姿。因此,词一开头就鲜明突兀地展现出自己初参军幕时的兴奋神情,以及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辕门初开,铁甲琱戈,词人此时多么精神抖搂,气宇轩昂!“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则进一步显示出当时军情的紧急和他的才气纵横,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而如龙蛇走势的字迹还没有干呢!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

这二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有谁怜,独臂故将军,无功绩?”金兵退后,非但没有功赏反遭诽谤,被迫去职。

“独臂故将军”,用汉将李广事。

《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代李广猿臂善射,即臂长如猿,可以运转自如。他参加过七十多次抗击匈奴的战斗,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然而始终不得论功封侯。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气,溢于言表。

下片用一系列反笔倾诉了报国无门、英雄坐老的郁闷情怀。

“平戎策”指克敌的策略、计划。“从军什”指描写从军生涯的诗歌作品。现在既然人已被弃,留着这些东西又有何用?

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国难方殷,自己却无事可做,只得将《茶经》、《天香传》之类的读物,拿来“时时温习”,消磨岁月。词人为什么“生怕客谈榆塞事”呢?因为当时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爱国之士请缨无路,谈论及此,徒然空悲切。榆塞,指边防要地。《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选的一部词集,是剪红刻翠一类的作品。作为爱国词人,他“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虞美人。席上闻歌有感》),现在却拿《花间集》词来教下一代。这表明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词人也似乎悲观到了极点。最后两句:“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借古人之言以说己心,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上片从“金甲琱戈”到“楼船夜渡风涛急”,回忆昔日军营生活,壮怀激烈,酣畅淋漓。从“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开始,突然一个大转折,写壮士凄凉,苦闷,抑郁。下片纯是牢骚语,以嬉笑写愤激,故作旷达,而不平之气,充溢字里行间。词人写自己抛开“武略”,课读《茶经》,与客不谈边事,教儿但诵《花间》,吟风赏月,似乎甘愿将生命的热力消磨殆尽,其实,从词序即可看出,风风雨雨,皆可触动心事,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情。由此可知,下片所用口吻虽闲淡委婉,其实是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一时代英雄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这首词意境开阔,风格雄浑,结构严密而变化莫测,脉络分明,错综交织,慷慨而不消沉,悲壮而不衰颓,充满积极的爱国之情,成为传世名词。

上一篇:高考励志语录大全下一篇:中外名人良好家风事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