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贺词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百岁老人贺词

探求真气运行的百岁老人

由病而医,由医悟道

李少波老师1910年2月出生于齐鲁大地普通百姓的家庭,因家境并不富裕,青少年时期即打工于化工厂,落下了一身病痛。在百药少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师从祖辈习吐纳导引行气摄生之术,治愈了自身久治不愈的痼疾。同时习医尚武研儒究道,穷五十年之精力,洞医儒道之精髓,悉医即道道亦医之真理,创编了简便验廉、行之有效、广为人们喜爱的真气运行养生理法。不仅自身受益无穷,年届百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而且能让众多的百姓愈病强身,从中受惠。真气运行养生体系,从当初五十年代原始的《真气运行法》油印本,到七十年代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又八十年代理性提高的《真气运行论》,乃至二十一世纪初动静功法体系结合,普及高级理论齐备、理法完整系统的《真气运行学》问世,为人类保健治病、养生长寿呈献了一份大礼,为宏扬传统医学乃至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法养生是强身延年的有效方法

真气运行养生法术自五十年代初草创,当初经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及至八九十年代广泛推广和临床观察,对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和运动关节疾病等诸多中老年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功效。医学科学研究也提示,真法对修复提高心脏血管功能,强壮胃肠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等都具有极好的作用。其抗病延年功效在广大锻炼实践者中广泛体现。

但是,正是这些一时未能为更多人接受的实践和理论,却实实在在地隐藏着治病强身的巨大能量,并有可能进一步发挥益寿延年的无穷潜力。笔者近日从有关的科学信息中得到启迪,极大地增强了原本对传统自然疗法可以却病延年的坚定信念。也足以确证真法锻炼能够成为“干预多种疾病”,“延缓衰老”的有力措施。

最近,以最早、最快介绍国际国内医学科技信息著称的权威报刊《中国医学论坛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延缓衰老可能预防多种疾病”的文章,提示: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药品的问世,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多种疾病。近日,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提出,采取干预措施延缓衰老可能比针对单个疾病采取治疗措施对人更加有益。

文章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衰老可能与一种预先设定的遗传“程序”有关,通过开关某些基因,将可能使细胞生命延长,衰老也将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文章引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指出,引起衰老的很多因素往往也是癌症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如氧化应激、肥胖等。干预衰老将可能综合性地延缓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专家分析,人的活动能力受到慢性病的困扰,大多免疫力低下,如果能够将衰老时间延缓,中老年及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都将受益。

文章提出了现今已认识的干预衰老的方法,如抗氧化剂的补充(维生素A、E、C等),限制热能摄入(减肥),运动强化机能(强化心血管、减少脂肪堆积),基因疗法(基因修复)。鉴于延缓衰老可以综合预防治疗多种慢性病,且有较高的成本效应,美国纽约长寿中心主任提出,二十一世纪促进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点应该是延缓衰老。强调延缓衰老不仅可以预防多种疾病,还可以延长以健康状态生活的时间(长寿),提高生活质量。

美加两国的衰老研究专家和社会学者同时指出,重点在于找出延缓衰老的方法,还需考虑伦理方面的因素,尽量少用“修改基因”的敏感方法。建设政策制定者考虑加强对衰老相关研究的投资,以鼓励开展更多的研究。

人类的寿命本来就在百岁以上,但现今却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达到这个年龄。人们未能尽享天年是因为伤病和过早衰老。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早有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黄帝内经》、《道德经》和《易经》等医、道、儒经典学理为指导的真气运行养生体系,完全有可能成为先进发达的西方医学人类学家苦心寻找的延缓衰老、保健延年的有效方法。李少波老师的健康和长寿以及许多真法实践者由病复健、由弱转强、由衰返壮的事实,印证了加美科学家的理论;反之,美加科学家的研究也验证了真气运行养生理法的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

实践探索养生长寿法术

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年届耄耋的李少波教授,当时已经是名满华夏的著名养生家了。他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在他的努力下,已在国内诸多省市乃至东南亚地区实践推广,不少医学研究者也协同成功地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取得很好的成效。为寻找合作伙伴,最终成就事业,李老在唐代太仆令启玄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的激励下,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卓越精神,又几度南来北往,甚至在杭一呆就是十载。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初完成宏篇巨著《真气运行学》。此后,九十开外的老先生还数度飞抵有关省市以至东南亚岛国,指导真法理论实践的研究。仅在最近三五年里,在家人和学生的极力劝阻下,才力拒各方盛请,寻一方僻静,专心修养,以尽享天年。

李老在杭的十年期间,本人全力协助开展了一系列的真法推广,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基本上是朝夕相处,并发掘理论,系统功法,协助完成了《真气运行学》的总结整编。李老的工作、炼养、食饮和作息规律习惯,毕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给笔者以极好的榜样。比如:早晨六点起床,洗漱后在庭园内活动活动腿脚,七点半早餐;上下午各安排适当时间作真法讲座或练功指导;午餐后午睡,每见他右侧身团卧,一卧就是一二个小时(五龙蜇卧功);晚餐后散散步,看晚间新闻,对武侠电视也时有兴趣;十点半休息。平时有空闲坐或与人交谈,也经常保持右脚置于左脚足背之上,两手交叉拇指有节律地旋转(下河车搬运)的习惯姿式。曾向老师请教探讨静功高级阶段的感受,说晚间行功至深,有十分奇妙的感受。生活中的老先生少言寡语,喜静戒躁,时时刻刻“不离这个”,真可谓是“知其道者”也!

行文至此,文题之意尽在其中。本人虽仍忙于医疗诊务,但生活中时时学着老师的行动规则,也有所心得。愿致力真法实践的人们更有所获,冀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新贡献!

〖编辑:迟昊〗

作者:吕 直

第2篇:《吉祥三宝》歌者布仁巴雅尔 用镜头记录百位百岁老人

2016年10月8日,布仁巴雅尔拿起手机,为当时115岁的玛利亚·布老人留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从这位国宝级长寿老人开始,布仁开启了为呼伦贝尔老人打造民族影像志的旅程。

2006年,因为一个难得的机会,歌唱家布仁巴雅尔写给女儿的一首歌《吉祥三宝》在春晚上一炮走红。前些年,为了创作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布仁巴雅尔多次去呼伦贝尔的少数民族采风,当地的玛利亚·布老人将一首一首快要失传的民歌唱给布仁听。布仁看着眼前动人的场景,举起手机拍了一组照片。就是这么一个举动,让他下了一个决心,他要用另一种方式为那些随时会老去的人留下生动的影像……就这样,布仁巴雅尔无意中从一个歌唱家变身为了摄影师。

文化寻根开启影像之旅

布仁巴雅尔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新巴尔虎左旗,喜欢唱歌的父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歌手。少年时,他就表现出能歌善舞的天分。放羊时他听别人唱歌,一遍两遍就学会了。刚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牧区演出,还不会说汉语的布仁唱了当时流行的几段样板戏,马上引起了轰动。16岁那年,布仁先去了内蒙古艺术学校,然后又到了呼伦贝尔艺校学习声乐。在这里,他遇见了中学时代的同学乌日娜,两个人的恋情从此开始。1990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乌日娜留校当了老师,布仁也来到北京,在国际广播电台做了名记者、编辑。一年后,他们的女儿诺尔曼出生。

2006年,因为一个难得的机会,布仁写给女儿的一首《吉祥三宝》在春晚上一炮走红。其实,这首歌的走红让大家都有点意外。草原的音乐应该是舒缓辽阔沧桑的,可这首歌却是很清新的,大家都很好奇。布仁意识到呼伦贝尔的民族音乐远没有被传播出来,自此,布仁和妻子乌日娜开始投身民族文化的寻根工程,积极从各种民间音乐中发掘素材,吸收养分。

布仁先从妻子乌日娜的民族鄂温克族开始,他走遍了鄂温克民族聚居区采风,收集了许多即将失传的古老民间音乐,整理了鄂温克族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大部落不同风格的民歌精品,并且将这些各具特色的音乐再次创作,制作成了中国第一张原生态唱片《歷史的声音》。唱片一经发行,就长时间地占据了各大音乐排行榜的前三名。

后来,为了创作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布仁曾多次去呼伦贝尔敖鲁古雅民族乡拜访使鹿鄂温克部落的玛利亚·布老人。老人脑子里储存着大量濒临失传的民歌,她一首一首唱给布仁听,让布仁惊叹不已。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布仁得知,几年前,老人身体突然不行了,按鄂温克传统习俗,家人把老人送进了山里等待最后的时刻,没想到生活了一辈子的森林给了玛利亚第二次生命。老人平静地讲述自己起死回生的经历,似乎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她坐在草地上,布仁坐在她的脚边,边听边唏嘘,那一次,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2016年10月8日,布仁巴雅尔拿起手机,为当时115岁的玛利亚·布老人留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从这位国宝级长寿老人开始,布仁开启了为呼伦贝尔老人打造民族影像志的旅程。

每一位草原老人都有故事

使鹿鄂温克部落隐藏在大兴安岭深处,是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微型族群,也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玛利亚·布老人今年97岁,因为德高望重,被使鹿鄂温克人尊称为“最后的酋长”。为了拍到她的照片,布仁在向导的带领下,先是开车,然后是骑马,最后步行,用了三天时间才见到了玛利亚·布。老人的脸上没有酋长的威严,更多的是一个年长者的慈祥和岁月的沧桑。老人一口气唱了近十首民歌后,又给布仁吹起了口弦琴。听到琴声,几只驯鹿从远处跑来,安静地凝视着老人。布仁仰卧在地上,专注地记录着这绝美的画面,任由调皮的驯鹿从他身边踏过。

太阳要落山了,布仁也要离开山林了。老人哭着说:“一想到鄂温克人没有猎枪,没有放驯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梦都在哭。”布仁转过身,再也忍不住一直要奔涌而出的泪水。鹿鸣声声,仿佛在向他告别。他在想,驯鹿的传说,老人的故事,都会慢慢远去,连同整个民族的记忆,如何让这些活化石一样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得知布仁要来给自己拍摄,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老人门德陶特依然亲自安排了一场庄重的祈福仪式。她让七个孩子带着家人都赶来了,蒙古包的角落里也坐满了人。

布仁看着老人身上洋溢着草原民族特有的坚韧与乐观,心想这也正是他一直寻找和记录的东西。老人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草原歌手,她的大儿子是草原著名的作曲家,他作曲的《月光下》传遍整个内蒙古大草原。祈福仪式最后,布仁和门德陶特一家人唱起这首歌,外面寒风呼啸,整个蒙古包却瞬间温暖起来。拍照时,门德陶特特地穿上件艳蓝色的袍子,戴上巴尔虎特有的白色头帕,在寒冷的雪地上,迎着灿烂的阳光微笑。布仁被老人的笑容感染了,他边拍边说:“您能露出仅有的一颗牙吗?”老人咧开嘴大笑:“不是一颗,是两颗,是两颗,看清楚没?“布仁看着镜头里的老人,想象着她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的女神。

告别老人,布仁走在早春还未变绿的草原上,他知道此时的草原孕育着希望,象征着传承,就如草原上的老人和孩子,这才是最美的草原。布仁回头看,门德陶特老人依旧站在草原高处,风吹起她的长裙,老人的歌声随风飘进他的耳朵。布仁没有听出歌词是什么,但音乐很神奇,他能感觉到这是老人送给他一路平安的祝福。

照片记录着逐渐逝去的传统

在根河市,布仁拍摄107岁的汉族老人刘训兰时,他想用一些光线的处理来美化照片,但总发现照片上的人物很呆板。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技巧:他让老人坐在自己的床上,不用管他在做什么。此时,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老人若有所思地眺望着远方,布仁陕速地摁下按键,一张采用最简单的自然光拍摄的人物照片仿佛油画一般让人惊叹。

81岁的鄂温克族老人辛桂荣是一种发酵饮料噶瓦斯的传承人,她拒绝了许多商人购买配方的要求,坚持免费赠送,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和了解到这种家乡的饮料。76岁的蒙古族老人德力格尔塞汗年轻时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性,她缝制的每一件蒙古袍都极尽完美,在电视上看到不好好穿蒙古袍的人,她就会非常生气,非常挑剔。95岁的满族老人宝达坚持自己民族的待客传统,为了款待第一次上门的客人,作为主人和长辈的他又是张罗着炖肉,又是献哈达送红包。

一张张图片,记录着老人们脸上逐渐逝去的传统和信仰,也不时地让布仁经受着心灵的洗礼。“每位老人都是一座山,拍摄时我只能用仰视的视角,蹲下、跪下甚至趴下,站起来和他们平视,我根本无法按动快门。即使在最矮的山峰面前,我们仍是渺小的。呼伦贝尔有着多元的文化,各民族的生活图景交织在一起。但无论是什么民族,人心其实都是一样的。”在这一座座山峰面前跪过近百次后,布仁真的感觉到了这项拍摄的意义。“我发现各民族老人身上有一点东西是共同的,他们是勤奋的、善良的,是善解人意、热情好客的,面对这些老人,我们自然而然会肃然起敬,会想方设法留住他们最好的瞬间。”

2017年8月,布仁的专题影像展《呼伦贝尔万岁》在北京美术馆举行。展厅内,近百幅内蒙古各民族百岁老人的生活照、纪念照、肖像照,以及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草原美景震撼着所有来宾。

作者:邢大军

第3篇:《吉祥三宝》歌者布仁巴雅尔: 用镜头记录百位百岁老人

文化寻根开启影像之旅

布仁巴雅尔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新巴尔虎左旗,喜欢唱歌的父母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歌手。少年时,他就表现出能歌善舞的天分。放羊时他听别人唱歌,一遍两遍就学会了。刚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牧区演出,还不会说汉语的布仁唱了当时流行的几段样板戏,马上引起了轰动。16岁那年,布仁先去了内蒙古艺术学校,然后又到了呼伦贝尔艺校学习声乐。在这里,他遇见了中学时代的同学乌日娜,两个人的恋情从此开始。1990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乌日娜留校当了老师,布仁也来到北京,在国际广播电台做了一名记者、编辑。一年后,他们的女儿诺尔曼出生。

2006年,因为一个难得的机会,布仁写给女儿的一首《吉祥三宝》在春晚上一炮走红。其实,这首歌的走红让大家都有点意外。草原的音乐应该是舒缓辽阔沧桑的,可这首歌却是很清新的,大家都很好奇。布仁意识到呼伦贝尔的民族音乐远没有被传播出来,自此,布仁和妻子乌日娜开始投身民族文化的寻根工程,积极从各种民间音乐中发掘素材,吸收养分。

布仁先从妻子乌日娜的民族鄂温克族开始,他走遍了鄂温克民族聚居区采风,收集了许多即将失传的古老民间音乐,整理了鄂温克族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大部落不同風格的民歌精品,并且将这些各具特色的音乐再次创作,制作成了中国第一张原生态唱片《历史的声音》。唱片一经发行,就长时间地占据了各大音乐排行榜的前三名。

后来,为了创作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布仁曾多次去呼伦贝尔敖鲁古雅民族乡拜访使鹿鄂温克部落的玛利亚·布老人。老人脑子里储存着大量濒临失传的民歌,她一首一首唱给布仁听,让布仁惊叹不已。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布仁得知,几年前,老人身体突然不行了,按鄂温克传统习俗,家人把老人送进了山里等待最后的时刻,没想到生活了一辈子的森林给了玛利亚第二次生命。老人平静地讲述自己起死回生的经历,似乎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她坐在草地上,布仁坐在她的脚边,边听边唏嘘,那一次,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

2016年10月8日,布仁巴雅尔拿起手机,为当时115岁的玛利亚·布老人留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从这位国宝级长寿老人开始,布仁开启了为呼伦贝尔老人打造民族影像志的旅程。

每一位草原老人都有故事

使鹿鄂温克部落隐藏在大兴安岭深处,是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微型族群,也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玛利亚·布老人今年97岁,因为德高望重,被使鹿鄂温克人尊称为“最后的酋长”。为了拍到她的照片,布仁在向导的带领下,先是开车,然后是骑马,最后步行,用了三天时间才见到了玛利亚·布老人。老人的脸上没有酋长的威严,更多的是一个年长者的慈祥和岁月的沧桑。老人一口气唱了近十首民歌后,又给布仁吹起了口弦琴。听到琴声,几只驯鹿从远处跑来,安静地凝视着老人。布仁仰卧在地上,专注地记录着这绝美的画面,任由调皮的驯鹿从他身边踏过。

太阳要落山了,布仁也要离开山林了。鹿鸣声声,仿佛在向他告别。他在想,驯鹿的传说,老人的故事,都会慢慢远去,连同整个民族的记忆,如何让这些活化石一样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得知布仁要来给自己拍摄,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老人门德陶特依然亲自安排了一场庄重的祈福仪式。她让七个孩子带着家人都赶来了,蒙古包的角落里也坐满了人。

布仁看着老人身上洋溢着草原民族特有的坚韧与乐观,心想这也正是他一直寻找和记录的东西。老人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草原歌手,她的大儿子是草原著名的作曲家,他作曲的《月光下》传遍整个内蒙古大草原。祈福仪式最后,布仁和门德陶特一家人唱起这首歌,外面寒风呼啸,整个蒙古包却瞬间温暖起来。拍照时,门德陶特特地穿上件艳蓝色的袍子,戴上巴尔虎特有的白色头帕,在寒冷的雪地上,迎着灿烂的阳光微笑。布仁被老人的笑容感染了,他边拍边说:“您能露出仅有的一颗牙吗?”老人咧开嘴大笑:“不是一颗,是两颗,是两颗,看清楚没?”

告别老人,布仁走在早春还未变绿的草原上,他知道此时的草原孕育着希望,象征着传承,就如草原上的老人和孩子,这才是最美的草原。布仁回头看,门德陶特老人依旧站在草原高处,风吹起她的长裙,老人的歌声随风飘进他的耳朵。布仁没有听出歌词是什么,但音乐很神奇,他能感觉到这是老人送给他一路平安的祝福。

照片记录着逐渐逝去的传统

在根河市,布仁拍摄107岁的汉族老人刘训兰时,他想用一些光线的处理来美化照片,但总发现照片上的人物很呆板。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技巧:他让老人坐在自己的床上,不用管他在做什么。此时,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老人若有所思地眺望着远方,布仁闪速地摁下按键,一张采用最简单的自然光拍摄的人物照片仿佛油画一般让人惊叹。

81岁的鄂温克族老人辛桂荣是一种发酵饮料噶瓦斯的传承人,她拒绝了许多商人购买配方的要求,坚持免费赠送,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和了解到这种家乡的饮料。

76岁的蒙古族老人德力格尔塞汗年轻时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性,她缝制的每一件蒙古袍都极尽完美,在电视上看到不好好穿蒙古袍的人,她就会非常生气,非常挑剔。

95岁的满族老人宝达坚持自己民族的待客传统,为了款待第一次上门的客人,作为主人和长辈的他又是张罗着炖肉,又是献哈达送红包……

一张张图片,记录着老人们脸上逐渐逝去的传统和信仰,也不时地让布仁经受着心灵的洗礼。“每位老人都是一座山,拍摄时我只能用仰视的视角,蹲下、跪下甚至趴下,站起来和他们平视,我根本无法按动快门。即使在最矮的山峰面前,我们仍是渺小的。呼伦贝尔有着多元的文化,各民族的生活图景交织在一起。但无论是什么民族,人心其实都是一样的。”在这一座座山峰面前跪过近百次后,布仁真的感觉到了这项拍摄工作的意义。“我发现各民族老人身上有一点东西是共同的,他们是勤奋的、善良的,是善解人意、热情好客的,面对这些老人,我们自然而然会肃然起敬,会想方设法留住他们最好的瞬间。”

2017年8月,布仁的专题影像展《呼伦贝尔万岁》在北京美术馆举行。展厅内,近百幅内蒙古各民族百岁老人的生活照、纪念照、肖像照,以及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草原美景震撼着所有来宾。

作者:邢大君

第4篇:“寻找百岁老人,尊重百岁老人,宣传百岁老人”

——中国吉安网公益健康行活动方案

长寿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特别是百岁老人数量的增加,更直接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卫生、人文、生态等方面的进步。为充分展示吉安百岁老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分享百岁老人的百年生活精彩,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老年人,进而提升吉安城市文明形象,从今年8月起,中国吉安网正式开展寻访百岁老人的社会公益活动。

一.活动主题

通过开展“寻找百岁老人,尊重百岁老人,宣传百岁老人”系列公益活动,探寻吉安百岁老人的长寿之谜,深入、系统、全面地总结吉安市区域性健康长寿规律,宣传独具特色的长寿养生生态和文化,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关爱老人健康,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活动主办单位

吉安市民政局、吉安市老龄办、井冈山报社 三.承办单位

中国吉安网、爱心单位企业 四.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1.寻访百岁老人,讲述老人们的故事,探寻长寿之谜 针对本次活动,中国吉安网寻访百岁老人采访团成员将奔赴各县(市、区)面对面与百岁老人及其家人进行交流,收集整理吉安市每一位百岁老人的文字及图片信息资料,积极宣传百岁寿星的健康养生之道。通过寻访、探究百岁老人长寿之谜,挖掘他们的生活阅历、养生之道、生活智慧、家庭和社会关爱等,全景式地展示吉安市百岁老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进而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吉安网将在网站首页开设专栏,并设置专题图文并茂刊发报道,井冈山报在重要版面开设专题栏目。

2.发动社会团体力量,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

中国吉安网将积极联络有关单位和社会团体,以慰问百岁老人、献爱心、社区服务、义诊服务、座谈为主要内容,宣传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养老观念,普及医学常识,回报社会;同时,中国吉安网将开设专栏,报道合作单位、社会团体“献爱心”过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营造良好氛围。

3.积极传播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入慈善队伍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吉安网积极传播参与、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吸引更多的有闲暇、有意愿的群众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积极推动吉安地区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四.活动开展时间 2014年9月底至10月 五.媒体支持

井冈山报、吉安晚报、井冈山旅游报、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官方微博、井冈山报官方微信。

第5篇:百岁生日贺词

新春将至,万象更新, 迎来了腊月二十,腊月二十是李留老人家百岁生日。在这里我代表官刘庄村两委向李留老人送上最真诚的生日祝福,祝福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人过70古来稀,如今李留老人今天已经是人间百岁。这真是,唐家的富,唐家的乐,这是老人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人生最美好的华章。

古语说得好:“有德长寿,大德长寿”。李留老人风风雨雨跨越两个世纪,风风雨雨走过一百年,个中酸与甜、苦与辣、荣与辱,唯有李留老人体会最深。她一生勤劳,生活简朴,性情开朗,待人宽厚,与乡里乡亲、邻居们友善相处,和谐百年。

如今她老人家有党的关怀,有我们村两委的关心,儿孙们的孝敬,正享受着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我们为她祝福,为她欢乐。我们再次衷心地道声:祝福、祝福,祝福她老人家生日快乐、乐享高龄、合家欢乐!

第6篇:百岁贺词

尊敬的各位长辈,亲朋好友,大家中午好,今天是我们家的宝宝品卉百岁岁的大喜日子。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有好多的话想说,今天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我的宝宝品会能够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她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美好的希望。祝福我的宝贝品卉长命百岁,茁壮成长。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媳妇,是她冒着生命危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孕育了我们的小宝宝,宝宝和我会永远爱你。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奶奶,姥姥和品卉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没有您们,就没有今天我们和宝宝的欢聚一堂!没有我们其乐融融的四世同堂。祝福你们健康长寿。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在座的每一位亲人,感谢你们这一百多天对品卉的关照和爱护,宝贝品卉能长成今天这样的可爱,漂亮,健康,活泼。离不开大家的关照和爱护,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继续关注,关心,爱护我们的宝贝品卉。祝福宝贝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祝福大家健康,快乐,幸福。吃的开心,喝得顺心。谢谢!

今天是公元2012年1月15日农历二0一一年腊月二十二,是一个喜庆、欢乐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一个幸福的宝宝,一个快乐的小天使,一个聪明的小美女降临到我们我们这个大家庭,宝宝的到来给雷家带来了无限的喜庆和幸福,今天是宝宝满月的纪念日,各位尊贵的来宾都带着美好的情意前来祝贺,承蒙各位亲朋好友的关心厚爱,请允许我代表宝宝全家感谢大家的光临。下面让所有的祈祷和祝福都化作这热烈的掌声,欢迎宝宝品卉,来到人间。

品卉,你知道吗?出生后的三个月来,你从一个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一天天地成长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大宝宝。你知道吗?你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进步,包括听到声音转头,吃自己的小手,一逗就会笑,等等,带给大家莫大的惊喜,爸爸妈妈都记在心里。你知道吗?你的快乐,在爸爸妈妈那里是成倍的,你那天真可爱的笑颜,能消除爸爸妈妈身上所有的疲惫和烦忧。品卉,爸爸妈妈谢谢你哦!

品卉,你是聪明的宝宝,你会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给予你生命的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会做你的坚强后盾,爸爸妈妈永远相信品卉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在此再祝宝贝品卉百日快乐!

第7篇:百岁老人

探访湘潭百岁老人(之十一)探寻长寿秘诀、破解百年密码

文/唐露图/邱建农

人物档案

姓名:陈翠兰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10年01月01日

出生地址:湘潭县石潭镇百托村

现住地址:湘潭县云湖桥镇杨林村荷叶塘组

人生历程:1929年,陈翠兰与和自己同龄的丈夫李汉云结婚。1936年,大儿子出世。1987年,丈夫因病去世。陈翠兰一共生了6个孩子,三儿三女,其中一个儿子及一个女婿现已去世。

特点:百岁后长出黑头发、记性好、乐观豁达

生活习性:饮食清淡为主,少吃猪油、味精,不喜欢吃泥鳅、鳝鱼

身体状况:牙齿好,胃口好,双腿瘫痪

百岁老太的豁达人生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踏着泥泞,绕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来到了陈翠兰的家。面容清秀,虽已布满皱纹,清瘦的脸颊还泛着红晕,乐呵呵地笑着,眼睛清澈、明亮,充满神采,这是101岁的陈翠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热情好客

看到陈翠兰的时候,老人坐在轮椅上,向我们作揖表示问好,满面笑容地示意我们坐在她身边,嘴里不停地念着:“你们不是本村的人吧?”陈翠兰的媳妇黄青莲说,老人记性特别好,只要见过面的人她都记得,而且热情好客,从没和人产生过隔阂,发生过矛盾。听到这里,老人腼腆地笑了笑,然后拍了拍黄青莲的肩膀,示意媳妇拿吃的糕点和一些自制食品给我们。

去年年初,老人的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黄青莲时刻在身边照顾着。“奶奶是百岁生日后才开始坐轮椅的,之前还能走动,生活也能自理。”老人的孙子李伟军说,1997年,陈翠兰在长沙的女儿家里摔断了右腿,虽然行走不太方便,但拄着拐杖还能帮忙做家务,去年年初左腿摔伤后才开始坐轮椅。“老了,走不动咯,谢谢你们还来看我。”言谈举止中,老人的思路仍然清晰。

勤劳节约,豁达一生

陈翠兰一辈子都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 “奶奶不但节俭还很守旧,到现在还是用以前的那种黄草纸。”李伟军说,1987年,爷爷李汉云去世,那时候奶奶家里还剩下一些米和油盐饭菜,奶奶舍不得浪费,把东西全部吃完后才搬到他家来住。

黄青莲讲述婆婆的人生经历时,也提炼出了她最大的优点:勤劳。陈翠兰17岁结婚,婚后和丈夫一起在外面做事,什么庄稼活都干过,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她省下自己的粮食给丈夫和孩子吃,还到处找农活做贴补家用,对家庭实在是贡献不小。“到老了还是一身干劲,最怕给晚辈添麻烦。”双腿瘫痪前,老人每天都把自己和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媳妇

黄青莲对老人十分佩服,说老人不仅心胸豁达,心态也很平和,并且总是怀着一副热心肠,以前,谁家有困难她都尽力相帮。“苦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儿孙们对我都很孝顺。”一直陪伴在陈翠兰身旁的媳妇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十分硬朗,照顾起母亲来有条有理,而孙儿、孙媳都十分孝顺,手头并不宽裕的他们还经常买些保健品给陈翠兰吃。

兴趣广泛是良方

陈翠兰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年轻时喜欢唱歌。现在,这位老人已历尽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开始安度平静的晚年,平日里她还是习惯哼一下老歌。一说到唱歌,老人不禁哼唱起来,虽然我们听不清楚是什么歌,但是感觉得到她声音里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息。

老人身边总是放着一个装满书的塑料袋子,袋子里面有本老黄历和一本《西游记》。我们递给她一张写了四个字的纸条,她看了看,轻声念道:“百岁老人!”“她的视力比我的还要好!”黄青莲说, 老人年轻时识了些字,于是一直保持看书的习惯,老人还喜欢看电视,《寻情记》是她最爱看的节目,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守着电视,看节目上上演的喜怒哀乐。“奶奶兴趣爱好不少,始终保持着一颗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李卫军说。

百岁后长出黑头发

老人100岁那年做过一次全面体检,医生说她身体内脏肠胃都十分健康。“100岁以后,奶奶越活越年轻,奇迹般地长了黑头发。”李伟军说,由于奶奶双腿瘫痪行动不便,前段时间他将奶奶满头的白发剃光了,让人惊奇的是,过不久头顶上竟然长出了一层黑黑的新发。我们细细一看,果然,白头发只是表面一层,头发根部都是黑的。

起居饮食方面,老人的作息十分规律。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9点休息,一日三餐都要吃青菜。“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猪油,少吃味精。”陈翠兰的媳妇黄青莲说,老人胃口好,偶尔一天要吃四餐饭,除了鳝鱼和青蛙,青菜、鱼肉、鸡肉她都爱吃。“家族中也没有长寿基因。长寿秘诀,我们总结起来就是心态平和,生活规律。”李伟军说奶奶的长寿是全家人的福气。

第8篇:百岁老人

跨越世纪的静谧

初见您,是一个阳光柔和的下午。面庞一如夏季温韵的阳光般和蔼,一见如故。阳光以最美的角度映照在您如雪的白发上,慈祥,温和。您像一位年岁神喻的故友,是您的平和带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宁静。

104岁高龄的阿婆丁蕴清是我们此行采访的对象,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言语行动不方便,她的事情便由跟她一起居住的小儿子徐永庭向我们说明。

进门时便看到老人端坐在一张藤椅上,安详的像一尊佛像,两串佛珠串在手腕。身后是一盆汗荷,似在静听老人诵经般温顺的垂下枝条。老人的小儿子一家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便开始询问起老人一生的事迹来。

老人生于1907年6月,属羊,从小性格温和。后来在村大食堂做厨师,因为做饭好吃,每天的菜总是供不应求。老人对子女是万般的宠爱,年轻时每天一大早起来买菜,因为家里人多,有的时候菜要买两三次,老人总是任劳任怨从不抱怨生活艰苦。80年代老人在居委会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每年都是评先进。小女儿徐静芳高中毕业被放下乡,到溧阳做农活,因为条件艰苦,早出晚归没人做饭,老人便只身一人赶去溧阳每天做饭给她吃,当时老人已经七十多岁,老人年轻时经历过抗战,当时举家搬迁到武进漕桥,这也为老人仁慈宽厚的性格最终成型埋下了伏笔。

孩子们的头发长了短了、衣服新了旧了、他们站在大地上哭了笑

1 了、那个大大的太阳依然每天在这个地方升起、降落,把他们的影子拉长再缩短,于是,岁月就这么轰隆隆的碾过了一年又一年„„等到孩子们也开始成家了,有孩子了,老人便开始带孙子孙女。这一带就是几十年,等家里的第三代孩子也成家了,便又开始为他们带孩子,老人的性格,老人的品行,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一成不变的从最初的孩子开始,慢慢的流淌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血液里,这种淡然超脱的心态是这个家族特有的共性,成为这个家族日后无尽的财富。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她的小儿子谈到,老人平时基本不吃肉,偏爱鱼虾,饮食节制,注重健康。他还提到老人一般都不会早睡,晚上还会自个做一些手工活。他说,老人能长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心态平和,仁慈宽厚。老人一辈子没有与别人发生过争执,一直是与世无争的工作,生活,从不计较报酬和名望,有时明知道是自己吃亏也不争。老人的儿媳丁海莉是2003年“天宁区十佳孝星”,1998年,老人95岁高龄的老伴驾鹤西去,儿媳考虑到92岁的婆婆没有人照料。适逢丁海莉的单位有内退政策,就这样,当时已是车间主任兼书记的丁海莉内退回到了家,婆婆信佛,吃常素,为了加强她的营养,丁海莉总是变着法子做婆婆喜欢的菜让老人吃的丰富,为了方便照顾起居,丁海莉夫妻俩和婆婆同睡一个房间,就这样,她默默伺奉在婆婆的身前身后十多年。家庭的和睦美满也是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徐家现在已是一个48口人的大家庭,但是每年都还要召集全家聚会,虽然是小小的聚会,但是足以看出这个家庭的内部氛围是多么和谐。这个家庭中从上到下四代人,无不浸润在敬老爱幼的思想暖流之中。这

2 个家庭在固定的时候会有一次自己家庭内部的颁奖典礼,在这个小型的家庭颁奖典礼上会由全家的人来评选出尊老爱幼奖,赡养老人奖,创业奖等一些奖项,谈到这里,老人的小儿子也美滋滋的拿出自己获得的赡养老人奖的奖状给我们展示。

老人每月固定收入580元,其中长寿补贴300元,遗嘱补贴280元,小儿子和儿媳退休工资加起来也仅几千元一月,不能算富裕,但是全家人却过得开开心心,从不因为这些生活琐碎繁杂之事扰乱自己。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而老人,老人的家人却能够处之安然,处之泰然,是因为他们能适时的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老人的内心世界明亮透彻,无所忧虑便无所他求,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老人的宽容大度已经包含了太多,对自己子女的,对邻里乡亲的,对工作同事的,对所有她遇到的人的。老人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制作精美的木偶,演尽了喜怒哀乐,世态炎凉,却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内心与这些琐碎的事情纠结到一起。老人似乎以第三者的视角客观的看待她所处的时代与人事变迁,静静地观望,从容淡定的穿梭于那些人,那些事,而从未改变的是老人平和的心态和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改变的时候,其实一切在老人心中只是眉宇间的一瞬。老人像是躲

3 在壳里长眠的鹦鹉螺,等跨越一个世纪后探出头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那原先居住的大海可能已经变成巍峨的山脉,那些旧时的世事也已不在,而老人却以跨越百年的静谧回馈这个自然的,世俗的,难以捉摸的社会。她的一生也可以算是一种穿越,不过这个穿越,是老人用自己的不变来迎接万事的巨大变迁,因为她所不变的是这个社会一直需要的,一直渴望的,一直追寻的。很多人会亲眼目睹到这样一个看似缓慢却又无限迅疾的风景:从最初美好的花瓣和鲜艳,到然后变成枯萎的零落花瓣,再到最后化成了被人践踏的粉尘,这个是人们所会经历的平淡的一生,而老人却将自己有限的年华用无限的精神境界扩大,那最初美好的花瓣和鲜艳成为那片花丛永远不会遗忘的印记。

这样的老人是飞扬的素瓣,您开出一束清亮而优雅的汗荷,您的静谧带走了我们的驿动,琐碎永远不肯在生活中谢幕,您用隐忍下的生活态度开出一朵、两朵、三朵,影响了一代、两代、三代, 无穷传承的来处是您用身体力行换来的。没有忧伤的过度,没有激荡动人的高潮,老人的生活平淡如水,却潜移默化着一个家庭。岁月中隐没的年华随南飞的鸟一直南飞,老人从她的内心走来,记忆的记忆,跋涉而至的是她蕴藏百年的气质,而我、我们像是从远古的远古,像是未被教化的粗人,在觊觎老人无尽的精神内涵。最后才发现,老人的境界没有来路,也没有归途,只有无限传承„„

跨越百年的静谧,跨越人世的繁华,博爱,自由,永生。

第9篇:百岁老人的养生

百岁老太的人生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踏着泥泞,绕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来到了陈翠兰的家。面容清秀,虽已布满皱纹,清瘦的脸颊还泛着红晕,乐呵呵地笑着,眼睛清澈、明亮,充满神采,这是101岁的陈翠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热情好客

看到陈翠兰的时候,老人坐在轮椅上,向我们作揖表示问好,满面笑容地示意我们坐在她身边,嘴里不停地念着:“你们不是本村的人吧?”陈翠兰的媳妇黄青莲说,老人记性特别好,只要见过面的人她都记得,而且热情好客,从没和人产生过隔阂,发生过矛盾。听到这里,老人腼腆地笑了笑,然后拍了拍黄青莲的肩膀,示意媳妇拿吃的糕点和一些自制食品给我们。

去年年初,老人的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黄青莲时刻在身边照顾着。“奶奶是百岁生日后才开始坐轮椅的,之前还能走动,生活也能自理。”老人的孙子李伟军说,1997年,陈翠兰在长沙的女儿家里摔断了右腿,虽然行走不太方便,但拄着拐杖还能帮忙做家务,去年年初左腿摔伤后才开始坐轮椅。“老了,走不动咯,谢谢你们还来看我。”言谈举止中,老人的思路仍然清晰。

勤劳节约,豁达一生

陈翠兰一辈子都保持着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 “奶奶不但节俭还很守旧,到现在还是用以前的那种黄草纸。”李伟军说,1987年,爷爷李汉云去世,那时候奶奶家里还剩下一些米和油盐饭菜,奶奶舍不得浪费,把东西全部吃完后才搬到他家来住。

黄青莲讲述婆婆的人生经历时,也提炼出了她最大的优点:勤劳。陈翠兰17岁结婚,婚后和丈夫一起在外面做事,什么庄稼活都干过,由于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她省下自己的粮食给丈夫和孩子吃,还到处找农活做贴补家用,对家庭实在是贡献不小。“到老了还是一身干劲,最怕给晚辈添麻烦。”双腿瘫痪前,老人每天都把自己和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媳妇黄青莲对老人十分佩服,说老人不仅心胸豁达,心态也很平和,并且总是怀着一副热心肠,以前,谁家有困难她都尽力相帮。“苦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儿孙们对我都很孝顺。”一直陪伴在陈翠兰身旁的媳妇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十分硬朗,照顾起母亲来有条有理,而孙儿、孙媳都十分孝顺,手头并不宽裕的他们还经常买些保健品给陈翠兰吃。

兴趣广泛是良方

陈翠兰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年轻时喜欢唱歌。现在,这位老人已历尽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开始安度平静的晚年,平日里她还是习惯哼一下老歌。一说到唱歌,老人不禁哼唱起来,虽然我们听不清楚是什么歌,但是感觉得到她声音里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息。

老人身边总是放着一个装满书的塑料袋子,袋子里面有本老黄历和一本《西游记》。我们递给她一张写了四个字的纸条,她看了看,轻声念道:“百岁老人!”“她的视力比我的还要好!”黄青莲说, 老人年轻时识了些字,于是一直保持看书的习惯,老人还喜欢看电视,《寻情记》是她最爱看的节目,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守着电视,看节目上上演的喜怒哀乐。“奶

奶兴趣爱好不少,始终保持着一颗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李卫军说。

百岁后长出黑头发

老人100岁那年做过一次全面体检,医生说她身体内脏肠胃都十分健康。“100岁以后,奶奶越活越年轻,奇迹般地长了黑头发。”李伟军说,由于奶奶双腿瘫痪行动不便,前段时间他将奶奶满头的白发剃光了,让人惊奇的是,过不久头顶上竟然长出了一层黑黑的新发。我们细细一看,果然,白头发只是表面一层,头发根部都是黑的。

起居饮食方面,老人的作息十分规律。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9点休息,一日三餐都要吃青菜。“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猪油,少吃味精。”陈翠兰的媳妇黄青莲说,老人胃口好,偶尔一天要吃四餐饭,除了鳝鱼和青蛙,青菜、鱼肉、鸡肉她都爱吃。“家族中也没有长寿基因。长寿秘诀,我们总结起来就是心态平和,生活规律。”李伟军说奶奶的长寿是全家人的福气。

上一篇:七年级迎新大会下一篇:文明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