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江苏省居民投资行为分析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型金融学,是把行为学、心理学、认知学融入金融学中,通过人们的行为、心理、认知来解释金融市场上的现象。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于行为金融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行为金融理论下投资者行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由美国的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能力、精力和信息等方面是有限的,是处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该研究表明传统金融学中的“理性人”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人们是无法做到完全理性的,只能够做到有限理性。由于投资者的能力和知识是有限的,他们在面临选择方案时,往往不能够对各种选择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只能找到比较满意的选择,从而就不能够达到完全理性。由于绝对的“理性人”是不存在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基于启发式思维、思维捷径的非理性的和欠佳的。因此,有限理性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认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二)规避后悔

后悔是指人们做错一件事情后,心里感到不安、伤心和痛苦,他们事后感到懊悔和挫败感。因此,人们为了规避后悔而会做一些非理性地决策行为。比如,股民不愿意卖出下跌的股票,反而热衷于购买一些热点股票。一旦股价下跌,他们认为其他股民也同样持有该股票。这些错误的投资行为都是规避后悔心理引起的。

(三)过度自信

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中有种现象叫作过度自信。人们在投资过程中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对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过分相信,却没有深入分析可能造成错误投资决策的客观情况。比如在股票投资中,很多股民都是没有工作的,他们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竞争力,不能科学评估自身的资产和能力,只是单纯盲目的想要从股市中赚钱,这就是过度自信的典型表现。因此,过度自信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帮助投资者规避相应的投资风险。

(四)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会影响投资者所做的投资决策,投资者的思维会被固定在某处,他们反应迟缓或拒绝接受新信息。当人们在投资决策判断时,经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这种效应的产生经常会使投资者受到心理暗示,从而引起居民对新信息反应不足。

二、江苏省居民投资行为研究

通过对江苏省居民的投资者年龄、投资者学历、投资者收入、投资产品、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调查,我们清晰得发现江苏省居民投资行为特点如下:

(一)居民投资意识较强

通过调查发现,有投资行为的江苏居民多数处于36-45岁之间,大约占到总调研人数的41%;其次是26-35岁的居民,占到32%;而25岁以下的居民投资的比例达到19%;除此以外,46岁到55岁的居民投资比例为7%;55岁以上的居民投资的比例才1%。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江苏居民投资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由于中青年人都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先进,他们的投资理财意识较强。

(二)居民投资渠道多样化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江苏居民的投资趋向多元化,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拓宽,但是江苏居民的投资仍以银行存款为主。调研数据显示,银行储蓄是居民最常使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居民投资的比例占到56%,而理财产品占比54%,债券投资占比5%,房产占比30%,保险占比35%,黄金占比5%,基金占比23%,股票占比24%,其它占比12%。从数据显示,在居民的投资中,银行储蓄、理财产品、保险、房产投资仍占据主流地位。

(三)居民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从居民的投资比例来看,多数居民投资金额不超过其收入的50%。居民投资行为还是较理性的,投资行为会根据不同时期投资策略有所变化。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居民都将一部分资产进行投资,投资占个人家庭收入10%的居民比例为57%;投资收入占个人家庭收入11%-30%的居民比例为23%;投资收入占个人家庭收入30%-50%的居民比例为15%;而投资收入占个人家庭收入在51%以上的居民比例仅为5%。总体来说,居民投资对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良好。

三、江苏省居民投资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制度不完善

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使得投资者投资行为出现不理性,盲目地跟风。一方面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了获得经济利益,部分上市公司披露部分信息给投资者,从而导致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充分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同时金融市场上充斥着小道消息,投资者的决策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了羊群行为。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监管制度不完善。投资者为了获得某些利益试图操纵证券市场,误导其他投资者进行错误投资,最终引起投资者投资失利。

(二)信息不对称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投资者出现了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投机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投资者本身知识水平、投资技术的限制,他们不能掌控所有的信息来进行有效地投资。此外,投资者盲目跟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并不熟悉股市内部信息,单纯跟随投资机构投资,投资机构完全利用投资者的这个心理操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导致投资者非理性投资的发生。

(三)逐利的盲目心理

江苏投资者选择金融市场投资的目的是希望获得高盈利,却忽略了金融投资的高风险。由于羊群效应的影响,部分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忽略了其投资资产的实际价值,其逐利的心理因素促使投资者盲目冒险。同时,由于金融市场波动幅度较大,他们希望通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方式来获利,这种赌徒心理的出现引起了居民盲目跟风地进行非理性投资,最终导致投资者投资损失惨重。

(四)缺乏投资理财知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江苏居民的投资行为较为固定,一般为银行储蓄、理财产品、房产、保险等,但是涉及黄金、外汇、期货等投资行为的居民很少,有些甚至无人问津。这充分说明江苏居民投资理财知识匮乏,对投资产品认识不足,对投资产品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虽然居民投资过程中获得投资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大部分居民投资缺乏专业的认知,在投资时都不能独立进行,都需要朋友或者专业机构的帮助。总的来说,居民投资有时候会出现投机行为。

四、完善江苏省居民投资行为的合理化建议

(一)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政府应该完善金融市场的披露制度和监管制度。一方面,应当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来保证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理性地做出决策。可以通过改革和创新市场的信息监管方法,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另一方面,应该完善市场监管制度。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条例来加强金融市场的管理力度,避免出现不法分子对市场进行非法操控,进而为金融市场的规范运作提供法规政策基础。

(二)对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议

一方面,正确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掌握客户的投资心理、风险偏好等,可以通过讲座交流、投资资讯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指导,根据客户的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投资方案、投资规划。另一方面,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推行消费贷款、开发投资基金、简化信贷消费手续、取消购房贷款抵押、增强保险品种和保险保障管理等方式来选择自如的良好投资环境。

(三)对投资者的建议

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衡量投资风险、注重价值投资,避免由于各种行为偏差带来的投资风险。同时必须加强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宣传投资的相关知识,强化投资的基础知识,促使江苏居民掌握各种投资行为的操作,对投资行为的选择有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其参与各种投资行为。此外,加强家庭资产投资的专业培训,减少投资的盲目性,而且不同投资行为的收益率不同,必须教会居民掌握各种投资工具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分析,从而达到合理的分配家庭资金,起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为金融理论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行为金融理论以人为分析对象,通过心理学、行为学、认知学等方面来解释金融市场的相关经济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相关特征,然后分析了江苏省居民投资行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来完善居民投资行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理论,江苏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希.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分析[J].中国投资,2013(9).

[2] 陶金枝.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探究[J].知识经济,2015(12).

[3] 李婵娟.行为金融理论体系下的投资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5(12).

[4] 董桓旭.行为金融框架下的投资市场非理性效应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8(1).

[5] 贺楚姝.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J].辽宁经济,2019(4).

上一篇:关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坊的组建与实施——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坊为例下一篇:关于R2R废水的处理技术及仪表改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