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批评和自我批评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院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不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

西部开发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

西部开发要增强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两大关键。特别要围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局,坚决守住生态红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会议上强调

金融体系的汽车需要大修

中国金融体系正如已行驶多年的汽车,仅仅依靠日常保养维护,已无法保证行驶安全了,必须大修后才能再上路。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日前举行的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说

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一体發展

突出以人为核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统筹新区发展和旧城改造,继续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第2篇:传媒时代:受众批评的兴起和文学批评的泛化

我们一直生活在传媒之中。从远古口口相传的声音传播时代,到当今无往弗界的网络传播,人类一直依赖各种传媒而被联系在一起,传媒也一直或隐或显的影响和制约着人类历史的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波斯特提出,“历史可能按符号交换情形中的结构变化被区分为不同时期”。不过,由于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行业等传播产业对当代社会肌体的全面渗透,更由于传播媒介对芸芸众生的生活理念的支配性影响,我们更有理由给这个时代贴上“传媒时代”的标签。然而,当这个传媒时代来临时,我们却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正是由于当代传媒的推动,文学批评话语在一片众声喧哗中变得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故此,文学批评正在失范,文学批评出现危机!

难道传媒是文学批评的阻拒性力量?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正是现代印刷传媒的发展,促使文学批评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有学者在进行了一番历史考察后指出,“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近现代的文学批评,是以报刊作为其出发基地的。”从这里开始,文学批评不再是象牙塔尖端的少数精英自我陶冶的玩物,而是成为更广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改造社会的武器。正如陈晓明所说:“新文化运动就是推动中国经典化的文学平民化和普及化,文学批评正是借助大众媒体完成了伟大的现代白话文转换运动。同时,也展开了现代性的社会理念、知识和审美感知方式的传播和普及。”由此,一个专业的文学批评队伍出现了,一整套相应的文学批评准则也确立起来。照此逻辑,传媒与文学批评并非对立关系,而应是促进关系。

那么,似乎是天作之合的文学批评与传媒,为什么会在传媒时代出现了感情裂痕?问题在于我们的传媒时代其实不仅是一个传媒发达的时代,而且是一个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型的时期,即印刷传播向电子传播的转型,因而我们说的传媒时代,实际上是电子传媒主导的跨媒体时代。而这种媒体转型也带来了文学批评形态的多层面转型。

以我之见,印刷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主导形态是专家批评。首先,这与印刷媒介时代的文学生产方式有关。由于媒介因素和社会体制的共同制约,印刷传媒之前的文学是一种贵族化的文学,新文化运动者对此的激进批判已使我们耳熟能详,勿需多论。进入印刷传媒时代,新文化运动同仁力图推行的是一种平民“能懂”的文学。1949年之后,传播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但传媒的管理方式更为严格,此时的文学必须是能给“人民”的文学。然而无论是“能懂”还是“能给”,内在的文化权力结构方式则基本一致:文学创作是少数人的事,文学的普通受众(平民)都被置于从属地位。

与之相应,印刷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目的虽不可否认是平民化的,但它的结果却是文学批评的专业化,其突出表征即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如果说中国古典的文学批评还只是贵族精英对作品的感悟式评点,那么现代文学批评则越来越需要强大的学理支撑。在当前的文学批评文本中,哲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知识纷纷涉足其间,各种批评理论流派此起彼伏,批评话语也思辨色彩日趋浓厚,感性印象日趋淡漠。这固然是文学批评独立化、学科化的必然结果,但也使得文学批评成为专家圈子里的家常话,不为普通读者这样的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们所了解了。

其次,印刷媒介的传播特性强化了这种专业化、理论化的倾向。印刷时代的传媒虽然极大的扩展了受众的数量,却并未建立起信息施受双方的即时联系,更不用说同步的交流互动。由于印刷媒体的信息容量,读者的批评意见必须经过报纸杂志的编辑们层层选拔。而批评话语的理论化程度已然成为鉴别高下的重要标准,这样,现代印刷传媒成了擅长理论化言说的专家们的后花园。由于无法如是言说,普通读者则被挡在了门外。因而专家批评掌握了印刷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话语权。

但是。随着电子传媒的发展,长期稳居文化权力结构上层的批评专家发现,他们正面临失去对话语权掌控的危险。因为在电子传媒时代,正在发生的是一种平民能写的、甚至是平民直接提供的“文学”。在这种新的文学生产形态的推动下,不但有善于制造声势的媒体批评,而且长期默默无闻的媒体受众群也开始对“文学”说三道四,在电子传媒平台上众声喧哗。套用王朔的句式,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全体有批评能力的人民”。我们不妨称这种以传媒受众为主体的批评为受众批评。它的出现预示着文化权力关系结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解体和重构,必然给主导的文学批评形态造成严重冲击。传媒时代文学批评危机论的实质正在于此。

我以为,受众批评的出现是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文学批评本质上是围绕文学作品展开的文学接受活动,对于一部作品,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读者,他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因而也都有表达这种意见的权力。然而,由于印刷媒介的局限性,广大受众的声音被长期淹没,这不能不说是重大的遗憾。所以,受众借助当代电子传媒优势登上文学批评的舞台,实际上是翻开了文学批评史的新的篇章。但是,面对刚刚兴起的受众批评,许多学者表现出了对它的不适应乃至蔑视。在他们看来,受众批评喧闹而粗俗,并无多少价值可言,而造成这种价值缺少的根源即在于面对强大的传媒,受众并不具备作为批评者的主体性。从而,认识受众的主体性。或者说分析受众在传媒中究竟占据怎样的主体位置,成为认识受众批评的焦点性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最富影响力的意见来自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他们认定,传媒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生产机构,在它的宰制下受众沦为原子化个体。“从电话进到无线电广播,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每个主体都能自由地运用这些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民主的听众,都可以独立自主地收到电台发出的同样的节目。但是答辩的仪器尚未开拓出来,私人没有发射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群众被局限在由上面特意组织的‘业余爱好者’的人为束缚的范围内。”如此,大众传媒可以轻而易举地生产日趋单面化的受众和追随者,大众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失去的恰恰是思想的自由。在阿多诺式的批评视域中,受众要么没有批评,要么只能有盲从的批评。对当代受众批评的蔑视遵循的正是这一理论逻辑。

但作为该学派的一员,本雅明则表达了更为辩证的见解。本雅明看到,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艺术社会功能的转换,即艺术由“膜拜价值”转向“展示价值”,其实质是摧毁了艺术品的权威性,是由艺术品自主、艺术创造者主宰走向大众的欣赏自治。同时,这一转换过程也是人类感性认知方式的历史性变异过程,大众在对艺术复制品的体验中形成的感性认知方式,实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悖论性。因而本雅明使用了诸如光晕、震惊、凝神关注/心神涣散,独一无二的/复制的等一系列对立性范畴来描述受众认知方式的新形态。因此,本雅明不无忧虑的写道,“观众成了一位主考官,但这是一位心不在焉的主考官”。对比两种认识我们发现,本

雅明与阿多诺不但在传媒的社会功能上存在认识分歧,更重要的是对受众(或者说大众)的主体性存在认识分歧。阿多诺站在总体性的主体观高度俯瞰受众,因为没有看到他们的自律性而遮蔽了他们的能动性。本雅明看到的则是“心不在焉”的受众,一种后现代化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主体形态。

现实地看,本雅明的认识更贴近电子传媒时代的主体状态。因为,当代电子传媒的技术特点就在于信息生成的“即时性”和信息获取的“即地性”。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等手段使越来越多的信息的生成正在和传播的过程重合起来,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更为便捷迅速的手段获取即时信息。此外,当代电子传媒在信息交流上也体现出更大的互动性,受众不但对接收的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且能够同步将自己的见解反馈在媒体平台上。特别是进人了网络时代,阿多诺等担心的“答辩的仪器”已经开发了出来,这样,“屈从性的受众”的观点已经从物质基础上受到了挑战。故此,我们可以说,当代传媒技术客观上提升了受众的地位,并使普通受众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受众进入媒体的方式也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在网络世界,人们普遍地以匿名的方式进入赛博空间,从而使虚拟实践的主体成为有别于现实社会个体的匿名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姓名是现代权力机构最便捷的追踪符号,因此人们只有遵循这个姓名扮演指定的自我。但通过化名的方式,在线者可以在网络世界重新塑造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身份,甚至可以拥有多重身份。从而在线成为某种面具游戏、某种玩不同身份的游戏了,人们借此可以不出场而又在到场,能看到而不会被看到,走入未知世界而又不冒任何危险。这样。网络化名从心理上规避了现实权力的对主体的定位,这无疑使人们更加勇敢去尝试日常生活中不敢尝试的各种行动。故此,传媒仅仅意味着宰制的强化的论点也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从上述两个方面不难看出,电子媒介时代的受众已经不是现代性意义上的以统一性、自主性为标志的主体,而是一种后现代性的在不同主体位置上位移的流动主体。正如马克·波斯特在考察了人类传播形态的变迁后指出的,在电子传播阶段,“即持续的不稳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因此,电子媒介时代的受众的主体性不能以“能动/屈从”的对立模式进行简单价值评判,而是应看作一种新的主体类型的生成。受众的这种主体特性使他们得以分享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体位置。

因此,随着受众批评的崛起,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出现的既不是危机也不是鼎盛,而是形成一种不断泛化的局面。

这种泛化,首先是指批评形态的扩大,即出现专家批评、媒体批评和受众批评等多元批评形态共存的局面。我们有理由积极看待这种多元形态。因为,专家型的理论批评固然有诸多优点,如对文本形式的审美把握,文本结构的精细剖析,以及对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从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的角度进行观照等等。这些优点使它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继续存在并发挥独到的社会效用。但它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过度阐释。常见的现象是,专家为揭示作品中的微言大义,不断征调各种理论资源,对文本进行深度耕犁,到了巴特这样的大理论家那里,文本更成为他自由阐释的游戏对象,以至越说越玄,令人费解。因此,专家批评的这种阐释的无度性已经将自身引向了某种歧途,以至于苏珊·桑塔格这样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家发表《反对阐释》,倡导向“新感受力”——阅读的感性经验的某种回归,来作为对过度阐释倾向的匡正。而受众批评尽管无法具备专家批评的优势,发挥同样的功能,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使得这种多元形态体现了某种互补性。

其次。这种泛化是指批评对象的扩大。传统文学批评、或者说专家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文学经典,和同时代的有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但受众文学批评的对象则完全是弥散性的。人们可以从“关关雎鸠”谈到安妮宝贝,从荷马扯到郭敬明,完全不受“雅”与“俗”、经典与流行的文类区分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它能面对当下不断涌现的、普通人自己创作的作品作出及时反应,真正做到“评价老百姓自己的创作”。显然,这样的文学批评体现的是文学观念的深刻嬗变。人们不再像专家那样关注这是不是“文学”,而是关注这是怎样的“文学”。

再次,它还是指批评形式的泛化。专家批评是一种以文字为主要媒质的理性分析。而在电子传媒时代,文学批评的形式大大突破了文字表达的单一形式。在一些学者看来,广播电视的访谈、座谈节目和一些以文学艺术为对象的专栏节目都是文学批评的新形式,像媒体的炒作也可看作某种批评,此外,配乐诗朗诵、电视散文等都可视为边缘化的文学批评形式。而我以为,更能体现电子传媒特性的文学批评形式包含在这样一个事件当中。2008年,花城出版社推出全新修改版的《金庸全集》,在新版中,金庸听取专家意见对小说内容做了多处修改。虽然出版社多有溢美之词,广大“金迷”却不买帐,声讨声势从网络一直蔓延到平面媒体,而且维护旧版的“金迷”更在网上结成联盟,对新版小说进行抵制。这一事件既体现了大众文化受众的能动的抵抗意识,也很好地展现了当代跨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因而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批评形式。

那么,是不是像另外一些学者说的那样,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特别是网络文学批评,使文学批评进入了自由境界呢?我以为这一论断过于乐观。传媒文学批评自由论的论据之一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体既不为统治者宰制,也不为知识精英控制,由于身份选择的自由。媒体甚至率先消灭了“阶级”,在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故而,以网络传媒为代表的新传媒是话语权的全方位解放。这种论断显然忽略了现代传媒网络的构建是以巨大的资本投入为前提的,因此,且不说进入当代传媒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我们承认每一个受众是平等的,我们也无法否认资本方在当代传媒的文化权力结构中仍然占据更有利地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打开任何一个文学网站,签约写手的作品都处在更醒目的位置。论据之二是言说方式的任意性和非功利性,这只要看看被封杀的网址和网上流行的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出位之语,就勿需再做更多的议论了。

因此,与其说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是自由性的,不如说这种来自广大受众群体的批评是自发性的。只要我们拿受众批评与专家批评做一番比较,这一点就显露无疑了。首先,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主要是受众直面作品,有感即发。在专家批评那里,某一批评意见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定的研究基础,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思考。而受众批评则往往省略了这样长时期的理性沉淀,只随着兴致所至,对作品作直观感悟式的评价。其次,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表述随意,体例不拘。专家批评讲究思维缜密,因为总是动辄千言的长篇大论,布局谋篇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受众的批评话语却无需如此,不但是有一说一,而且是说到哪里算哪里,甚至一个鬼脸,一串符号。都可以拿来表达对作品的好恶。此外,我们还可以说受众型的批评更重趣味,而专家型批评则更追求深度。等等。总之,当前传媒文学批评的这种直接、感性而随意,决定了其批评形态的自发性。认清传媒时代文学批评的这种自发性,有助于我们既不要把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看得过低,也不要看得过高。

作者:周兴杰

第3篇:重建电影批评体系和权威

中国电影产业经过10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应该梳理的时候。总结电影1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实现中国电影的强国之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做好理论准备。张丕民部长曾经强调,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应当成为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指路明灯,理论界、批评界应当对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实现强国之梦做出新的贡献!

一、电影批评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

作为沟通电影作品与观众、产业及其艺术之间桥梁和纽带的电影批评,自电影产生之日起就是电影创作和生产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国学者帕姆·库克就认为,电影“不仅仅通过生产、发行和放映系统而存在,同样通过为它提供文化语境而使其从中汲取营养的评论圈而存在”;评论圈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亚工业。”[1]可以说,电影文化包括电影活动的所有领域:电影创作、电影生产、电影消费、电影理论、电影人才培养,以及作为“反馈联系”机制的电影批评。作为“反馈联系”机制的电影批评是联系电影文化各个领域的纽带,把电影活动的所有领域有机联系在一起。从社会功能角度看,电影艺术、宣传、企业三位一体,正是电影批评把它们集于电影一身的。“专业的影评人和电影理论工作者便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扮演着消费指南者的角色。因此,电影批评家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

历史上每一次电影艺术创作高潮的出现,每一次电影工业最富活力的出现,都离不开电影批评富有创造力的推动和引导。如果没有法国著名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我们无法想象会诞生法国新浪潮那样的电影运动。正是因为安德烈·巴赞一系列对于电影的批评和剖析影响了几代年轻导演,最终促成了迄今为止电影史上津津乐道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而特吕弗,戈达尔,夏布罗尔这些世界级的大导演,在他们创作之前曾经从事过很长时间的电影批评工作。

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看,电影批评活动甚至早于实际的电影创作活动。早在1897年9月5日,上海的《游戏报》就登出了《观美国影戏记》,详细描述了观看影戏的情形和印象。尽管《观美国影戏记》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电影批评,但是它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电影批评历史的开始。

就像罗艺军先生所归纳的,中国电影批评史上有过两个黄金时代,即上个世纪30年代前期和70年代至80年代末新时期两个时代。上个世纪30年代,电影批评在电影创作者、电影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形成了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出现了“影评人说了算”的独特景观。以王尘无为代表的左翼影评人不仅为左翼电影的出现和勃兴起到了摇旗呐喊的作用,而且使得电影批评本身也成为了具有标志性、旗帜性的文本,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王尘无作为上个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的领军人物,在当时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有其相当的权威性。于伶先生在《回忆“剧联”话影评》中就指出:“在许多影评人中以尘无在广大观众和读者中间的声誉与威信为最高,每当影片上映时,有些青年观众会说:等读到尘无的影评文章,看他说好说坏,再决定去看哪一部影片好。”[3]

韦彧(夏衍)在《电影批评的机能》一文中指出:“电影批评不仅对观众以一个注释家、解剖者、警告者、启蒙人的姿态而完成帮助电影作家创造理解艺术的观众的任务;同时还要以一个进步的世界观的所有者和实际制作过程理解者的姿态,来成为一个电影作家的有益的诤友和向导。”[4]郑正秋当年对电影批评充满着感情和感激:“靠着前进批评家的努力,便造成了新的环境的需要,它这种力量,好比是新思潮里伸出一只时代的大手掌,把向后转的中国电影抓回头,再推向前去。”[5]张石川谈到电影批评对他的创作的影响时说道:“近年来,严正的电影批评鞭策着中国的电影事业渐渐的走向了光明的道路。当我导演的影片出映后,第二天我就得细心的读一遍人家给予我的批评。在这些批评中,我可以得到不少的益处,就像我对着镜子而发现了脸上的污点一样。”[6]可以说,正是在“左联”进步电影批评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关注现实生活、关心民族命运、契合时代精神的电影作品,出现了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的一个高潮。

进入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电影抓住老片复映、新片献映、外片开映的历史性机遇迅速走向了辉煌。电影评论也迎来了另一个黄金时代,出现了电影评论与电影创作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局面。电影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支配了电影创作的走向,形成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又一个景观。人们常常回忆那个时期电影批评本身所形成的巨大磁场,气氛活跃、佳作频出,电影批评本身常常引发经久不息的争鸣和传阅。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张暖忻与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邵牧君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作为那个时期标志性、旗帜性的电影批评,均对电影创作产生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1984年,钟惦先生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中国西部片”,希望电影人自觉挖掘和展示大西北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创作者以具有中国式西部电影的创作实绩相呼应,先后拍摄出了《人生》、《黄土地》、《老井》、《野山》、《红高粱》、《黄河谣》、《秋菊打官司》、《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筏子客》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电影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1986年,“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集中地、鲜明地体现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批评的整体氛围,也凸显了各种文化观念、电影观念的交错和碰撞,并且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纷繁错综的人文景观。朱大可的《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李劫的《“谢晋时代”应该结束》,以及徐凯南、周介人、潘志兴等人发表的文章对“谢晋电影模式”进行了基本否定性的评价。尽管这些观点不无武断和偏颇,存在着以文化、文学的视角和标准匡正电影的弊病,但争论自身的正常开展对开创中国电影批评新的学术风气、促进中国电影健康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争论的深入展开则显示出了中国电影批评对创作主体的关注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有关电影本体与电影文化的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作主体批评的水准。另外关于“电影中的人性与人情”、“电影与文学关系”、“电影的纪实性”、“电影的民族化”、“中国电影与当代社会”、“中国当代娱乐片的创作与走向”、“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电影”等一系列问题的研讨,都推动和拓展了电影批评的深度和广度,为电影批评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

新时期中国电影批评气场之盛,体现在电影批评推动了电影本体意识的觉醒和自觉。这种电影本体意识的觉醒和自觉与改革开放同步,与对西方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引进同步,与电影创作繁荣同步,并且与当时由第四代导演和崭露头角的第五代导演引领的电影创新运动形成了良性互动。电影批评在弘扬传统批评方法、尤其是现实主义批评方法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借鉴西方各种电影批评新方法,在电影批评的深度与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新时期中国电影批评气场之盛,还表现为常年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论坛,学界与业界人士切磋交流,坦诚对话,百家争鸣。学术期刊《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也一度成为人们竞相订阅和热捧的刊物,对外国电影及其外国电影理论的介绍也成为了热点话语。“理论滋养灵感,灵感激活创作”,“批评影响创作,理论指导实践”的独特景观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在普及层面,群众性影评生机勃勃,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约有两万多个影评学会或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发表群众性评论的《大众电影》印数一度高达960万,令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就省市来说,截至1990年底为止,全国除西藏、新疆、青海、海南、黑龙江、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外,都成立了全省性电影评论学会。仅上海一地就有一千多个影评组织,数万名影评员,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大网络。1985年初,上海掀起对《高山下的花环》的评论,在这个立体化的影评网络带动下,上海市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市民‘卷’进了这场鉴赏活动。由金忠强、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大众影评概览》,对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大众影评状况作了全面概述,并对其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荒煤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曾说:“朝气蓬勃的影评队伍的形成壮大,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空前的创举。”

批评实践和理论研究互相促进,理论探讨的活跃推动了批评的深入发展;反之,批评实践中涉及的问题,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对象、拓展了领域。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2年钟惦先生还写过一篇《电影评论有愧于电影创作》的文章,认为之所以“有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对这几年来电影创作的成就方面,以及它们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缺乏及时的、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理论落后于实际”。其二为“评论软弱无力”。

二、产业化进程及其电影批评地位、格局、形态的变化

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逆转的中国电影市场化、产业化的历史性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生态和格局,也改变了电影批评的生态和格局。同时,随着电影批评队伍、尤其是电影研究队伍的“裂变”,电影批评阵地的“位移”及其电影批评传播方式、途径和形态的变化,中国电影批评进入了“众声喧哗”而失去了“主旋律”,也失去了电影的影响力乃至公信力。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是同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及其市场化进程紧密联系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作为整个国家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中国电影从生产、发行到放映都逐步但却是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市场化进程。同时,伴随着市场化、产业化的历史性进程,中国电影面临着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的冲击和挑战,面临着国内文化市场以及大众休闲生活多样化的影响,社会文化语境也呈现出了复杂、多元、众声喧哗的状态。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及其审美表现方式、文艺的价值取向等,都迅速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换、转向、转型。从文化的角度看,“‘俗’与‘雅’的冲突、审美的历史意识淡化、大众文化趣味的高涨,等等,迅速蔓延为一种‘审美化’的文化景观,冲击着人们原有的审美价值理想。”[8]“一种不要思想,只要感性,不求深度,只求享乐,不要观众参与的逃避主义文化应运而生”,“从而使生活在消费时代的大众处于一种平面化的、单向度的经验之中,被动地接收形象,排斥意义,而不是主动地参与到意义的流程和生产过程之中”[9]。

伴随着电影教育进入大学,电影批评队伍、尤其是电影研究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活跃的电影批评家大多供职于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等专业性机构或团体,随着这些机构从相对主流到边缘的变化,有些批评家由于年龄的增长而退出话语中心;有些评论家或干脆“退出江湖”转行从事别的职业。与专业性机构或团体的日渐式微形成鲜明对照,电影教育和研究却在大学迅速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取代专业性机构或团体占据了主流地位。与大学电影教育和研究相适应,对电影学学科建设自身的关注超过了对面向创作现状的电影批评的关注。

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大学电影教育和研究的推进,电影批评开始与相关的其它人文学科相“嫁接”,相继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批评学派如符号语言分析、精神分析、女权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电影批评开始舍弃过去专注探讨形式美学的本体研究,聚焦对电影叙事文本以外的社会体制和文化语境的研究,并且不可避免地开始向着学科化、学术化迈进。罗兰· 巴特、劳拉· 穆尔维、麦茨、齐泽克、德勒兹作为现代理论家和批评家主要供职于大学,他们电影批评的精神旨向超越了具体的银幕世界,而进入到人类各个不同的精神领域。换句话说,他们的电影学术活动、电影批评活动成为了一种内循环的知识生产活动,成为了由学术出版、学术研究以及大学课程构成的研究类大学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主要满足学术机制、机构的要求和诉求。于是,电影批评、电影研究变为了一种学科,一种可以超越具体的艺术创作活动而发展的学术体系。电影研究、电影批评在确立自身学科身份、学术体系的同时,逐渐游离于电影创作实践,游离于大众观影行为。美国大学开设的很多电影课程和教授撰写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化、学术化品质,发表在专业的学术刊物上,与电影创作和生产毫无关系。

中国也经历了美国大学电影教育和研究同样的过程。随着西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的大量涌入,中国电影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也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开始试图去寻找和建构新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模式。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电影研究和电影批评主要是从社会、历史、政治的角度进行探讨和阐释的话,那么其后的电影研究和电影批评更多的转为从美学、叙事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和阐释。诸如电影叙事学批评、电影文化学批评、电影社会心理学批评、电影修辞学批评,以及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粉墨登场,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完成了西方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尤其是电影文化批评,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运用各自的学科知识积累和批评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并由此形成对于同一文本的不同阐释。表现在批评方法上,它强调的则是跨学科研究,呈现出多元及边界模糊的特征。毫无疑问,学术化、理论化的电影批评打破了原来单一化的局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批评格局,对于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电影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但是,电影批评的泛文化现象,尤其是越来越强烈的“理论化”倾向使得电影批评呈现出一种“窒息”的现象,就是机械套用各种主义与理论,把电影批评文本神秘化、陌生化、高深化,把形象生动、感性多彩的电影评论硬生生地变成了高深理论的演绎场。笔者曾经指出:“某些学院式、精英化批评过度自恋、自说自话,完全采取‘六经注我’的态度,少有对电影批评的对象也就是电影作品及其电影现象进行价值评判,既不能触动电影创作者的心灵,也完全忽略了电影批评的大众化特性和品质,所以不能在电影创作者和大众那里产生应有的反响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学院式、精英化不适当地强调电影批评要与电影创作实践、电影生产相分离才能有自身‘独立’的空间和发展,不去触及活生生的电影实践,其结果使得电影批评与电影创作实践渐行渐远,也就不可避免地遭到电影创作实践的冷遇。事实上,电影批评的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电影批评自身的僵化、偏执姿态造成的,‘方法论’、‘工具论’狂欢不仅误导了中国电影批评,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中国电影。[10]

电影批评声音的消失和影响力的丧失与电影批评阵地的不断丧失有着直接的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电影批评日渐萎缩,开始陷入尴尬境地。之前在80年代,各省各市甚至不少县城成立的影评组织几乎都停止了活动,专门的电影理论和批评刊物也所剩无几。报刊的专门栏目也日渐减少,电影批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可供发表电影批评文章的阵地无法满足电影批评发展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当下全国影视艺术类专业报刊只有十几种,其中有很多是将批评、创作、消遣、娱乐等混杂一起,消遣、娱乐的报道远远超过电影批评。事实上,报刊上也难再有长期稳定的权威性的影评栏目,个别报刊有影评栏目也缺乏权威性的批评文章,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具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气息的“电影批评”取代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批评。

与电影批评传统阵地的丧失形成鲜明的对照,存在于电影论坛、博客、播客、手机报等各种网络载体上的电影批评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显示出了取代占领影坛百年、相对成熟的传统纸质电影批评的趋势。网络批评、媒体批评迅速以众声喧哗之势占据了批评话语的主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影批评自身的生态。如果我们不对网络批评抱有成见的话,我们应当看到,它所独具的灵活性、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也为其他影评形式所不及。相较于传统影评,网络影评的优势体现在篇幅、格式、风格和传播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其开放性、包容性培养出了一大批“民间”、“草根”批评家。作为新兴力量,网络批评已经和正在改变我们看电影、说电影、评电影的方式。通过这个言论平台,电影批评的生存空间得到极大扩展,思维模式得到从形式至理论的创新。网络批评由于其受众面广且互动性强,它们的影响力反而比传统媒体上的电影批评更大、更迅速,尤其是对电影观众的绝对主体——青少年影响更大。可以说,全媒体时代网络影评极大促进了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影评类型、体式和理论的创新,推动了大众影评的发展,在促进电影文化普及、培养影评后人、促进电影市场繁荣等方面起到了传统电影批评所不能达到的作用,并对构建中国电影批评的新格局、新业态有着深远影响。面对网络批评,“我们相当一部分的电影批评者在某种程度上是陷入了时代转换后带给我们的新的思想困境与知识困境。”[11]

三、重建电影批评体系及其权威

危机,危机,当下电影批评无疑面临着危机,甚至是巨大的危机!

不仅如此,电影批评存在着种种“乱象”:在看过电影之前就敢于大发宏论,如某著名批评家没有看过《金陵十三钗》就给影片贴上了“情色爱国主义”标签。这种批评缺乏科学精神,缺乏基本的批评道德,对自己不负责,对批评的对象不负责,更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不负责。有的人公然声称已经多年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但也斩钉截铁地断定中国电影“不行”、“很糟糕”。大量对中国电影现状的批评存在道德化、情绪化倾向,或者只看几部电影就对整个中国电影下定义,或者完全是为了“新闻效应”片面夸大中国电影存在的负面现象,误导舆论和观众。

电影批评面临着身份危机。以影评事业发达、影评人职业化的美国为例,随着网络博客的增加和广告收入的减少,成倍的博客作者威胁并取代了报刊批评家,美国报刊开始解雇影评人。“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包括美国的《首映》、日本的《电影旬报》、法国的《电影手册》、《正片》、意大利的《白与黑》、俄罗斯的《电影艺术》等。”

章柏青先生就曾指出:“对于前几年的中国电影批评,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影界内部,不满之声一度不绝于耳。‘萧条’、‘失语’、‘苍白’、‘肤浅’、‘浮躁’、‘喧嚣’、‘乱语’,是一些用于描绘电影批评的常用词,更有激愤之士,用‘权力批评’、‘商业批评’、‘人情批评’、‘红包批评’就概括了电影批评现状。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批评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12]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电影批评出现这样的危机,确实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及其它各方面的内在、外在原因。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不可逆转的中国电影市场化、产业化的历史性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生态和格局,也改变了电影批评的生态和格局。同时,随着电影批评队伍的“裂变”,电影批评阵地的“位移”及其电影批评传播方式、途径和形态的变化。无论是批评工作队伍的流失,电影批评阵地的丧失,还是电影批评声誉的低迷,都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凸现了电影批评自身的问题及其已经面对的诸多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死亡,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电影批评自身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伦理”问题。事实上,电影批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客观、理智、冷静地认识电影批评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有效地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重建电影批评的体系和权威。

对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种类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两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章柏青先生认为:“目前,我们的电影批评主要有两种:传统形态的电影批评(包括学院式批评)与媒体批评(包括新媒体,主要是网络批评)。”[13]王一川先生认为,有批评才有繁荣,“当前文艺批评日趋活跃,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媒体文艺批评,二是学者文艺批评,三是公众文艺批评。”[14]倪震先生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批评基本完成了体制化的分工,现在中国电影批评界从体制分工来讲,大概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政治主流的影视评论,第二种是商业性广告性批评,第三种是学院派人文知识分子批评,第四种是网络化全面性的电影批评。[15]

不管是两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不同批评模式背后是由各种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知识体系、兴趣爱好的批评主体组成的“想象共同体”。其实,不管对电影批评如何划分,电影批评本身都应该有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换句话说,电影批评本身也应当是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

不管电影的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专业电影批评、本体电影批评仍然是推动电影艺术进步、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力量。毕竟,没有对电影本体的专业化理解,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批评。正如意大利的著名摄影师维·斯图拉鲁所言:[16]“我认为电影摄影就是在胶片上用光写作,它可以在银幕上创造出我心里想的形象、情绪和感觉。”电影批评人在专业上要坚守自己的职业身份、职业眼光与职业意识。电影批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电影本体,更不能蔑视电影本体。一个民族的电影没有自己的专业电影批评、本体电影批评是不可想象的。这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批评家从事着更接近电影本体和文化学意义上的电影批评,并且为社会看守大众文化。专业电影批评、本体电影批评要在众声喧哗中坚持自己的独语,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

电影批评的价值并不完全是由批评的对象决定的。电影批评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由批评者本身的理论深度、独特视点和运用的方法决定的。在世界电影批评史上,对一部影片的批评有时之所以会形成一种学派,就是因为批评自身建立的阐释方法比这部影片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当代电影理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旨向,不再以指导具体创作实践为目的,而成为一种介于电影理论与文化批评中间的批评性理论。这意味着电影批评与创作实践的相对分离。实际上,现代批评并不直接地、强制性地指导或干扰创作实践,而是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创作实践。“实践固然是第一性的,但是忽视理论,就容易陷入盲目性。而盲目性的实践,不但会削弱作品的思想性,而且还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以致事与愿违。”[17]

要鼓励大众化的电影批评。电影批评必须首先面对电影现象和电影作品,从现象和作品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对于电影作品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读解和阐释,并且有明确的价值评判。电影批评并不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活动,而是建立在感性经验之上的。电影批评应该首先回到对于影片本文深入、细致、准确地读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电影批评更深地介入创作,更大地影响观众。美国影评事业高度发达,据悉,当下美国积极活跃的影评人就有三百余人,他们大都是以报纸为主要批评阵地,一些主流报纸还养活着一批自己的专栏影评人,打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使得影评人逐渐拥有了一批粉丝,从而让批评的声音得以持续且拥有影响力。如《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 艾伯特;《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 图兰等。在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一个独立于电影工业之外的、有公信力的电影批评家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电影的票房和电影工业的走向。培养一个有公信力的电影批评家与培养一个电影品牌是同样重要的。而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应该更多地为电影批评家提供平台。

要引导网络批评。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媒的兴起,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随性、尽情地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开帖发言、开设博客,表达对电影作品、电影话题的意见和看法,形成了网络影评丰富多元、众声喧哗的文化局面。从好的方面来看,这有利于大众积极参与电影批评,提高互动性。“而且,网络影评对电影创作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待考量。在互联网上我们看到了人们从语言狂欢发展到语言的暴力,从语言的暴力升级到语言的杀戮,从语言的杀戮演变为语言的灾难!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别人进行攻击,越尖酸刻薄越能获得满堂的喝彩,越是穷极无聊越是有人趋之若骛。”[18]总之,由于网络影评者的文化与社会身份相当复杂,由于缺乏必要的学术准备与文化自律,再加上专业知识不足和缺乏对话、沟通的诚意,网络影评形成了严重无序、混乱的状态。我们必须看到,网络批评有极大的随意性乃至攻击性,甚至存在着“暴力化”倾向。

电影批评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专业性批评、大众化批评、网络批评都有其自身的潜力和空间,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对电影创作与观众欣赏产生影响。关键在于找准自身的“支点”、找准自身的位置和疆域,发挥自身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努力建设一个开放性的批评体系,形成多元互补的批评格局。多元互补的批评格局的形成,有赖于专业性批评、大众化批评、网络批评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对于西方各种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应该有一个认真鉴别分析的过程,并注重同我国传统的电影批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特别要鼓励专业性批评与大众化批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有机融合和统一。对所有的批评,我们都应该保持宽容、包容、兼容的态度,最终实现扩容,实现批评自身的跨越与新的发展。

当下电影批评的立场、态度、方法及其表述方式都应该与时俱进,都应该贴近中国电影创作实际、市场实际、观众实际。

在立场上,电影批评有一个从精英文化立场向大众文化立场的转变问题。电影批评在一段时间里受到大众的冷落,首先在于电影批评的立场发生了问题。电影评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张扬着评论者个人主观的感受和体验,但它在本质意义上是“形而下”的产物,最终是要面向最普通的读者的。因此,对于一部电影在市场上的反响,是否受观众的欢迎,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的。[19]

电影批评要有建设性的态度。“健康的、富于建设性的电影批评,应该在电影生产和电影舆论、批评秩序与市场规范之间,维持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应该主动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与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

电影批评应该具有当下意识、历史意识、发展意识。就当下意识而言,中国电影经过全面产业化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那么,我们对中国电影的观察、分析就应该有产业维度、产业视点、产业意识。[20]电影批评不仅仅应该有人文关怀,也应该有产业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下中国电影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当前电影的产业化、市场化格局中,离开了对市场态势、产业策略、电影美学与类型规律,乃至于必要的电影史知识等因素的把握,就很难对某些具体影片的美学样态做出精准的解读和评判。”电影批评的历史意识,则是要求电影批评具有历史维度,深入研究本民族电影发展的历史经验,找准中国电影发展的纵向坐标。电影批评的发展意识,则是要求以前瞻性的思维研究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做好中国电影的“顶层设计”,趋利避害,真正把握住中国电影的黄金机遇期。[21]

真正的电影批评需要电影批评家独立的品格,也要发挥电影批评家的创造性。对于批评家来说,既要注重审美经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能力,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当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成为当代电影批评的发展趋势时,更要求批评家尽可能多地掌握毗邻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开拓批评的思维空间,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去阐释和剖析影片。“真正的电影批评除了能真切阐释电影的内涵,正确评判其优劣之处,以唤起观众相应的感觉经验和情绪记忆,帮助他们理解和鉴赏影片外,还应独具慧眼,发他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深入揭示出银幕形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及视听语言的独特创新,表达出批评者的真知灼见。这就是说,批评本身也必须具有创造性品格。 面对一部现成的影片.批评者将如何施展其创造性呢?以笔者之见,首先应加强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色彩。”[22]当下,优秀的电影批评家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和素养,他们应该熟悉电影本体、通晓电影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并且对电影高科技的发展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独立的人品与文品,不为权力、金钱所惑。总之,电影批评家自身人格的独立、崇高和完善,是重建电影批评公信力和权威的重要保障。

中国电影出现的问题不仅在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对电影产业化的认识也处于初级阶段,更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发展实践相适应的电影观念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还没有建立起与中国特色电影产业化实践相适应的评估体系,没有形成动态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机制,对电影产业现状、电影文化现状无法做出比较有说服力的判断。我们的批评话语系统严重落后于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没有建立起与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和推进实际相适应的批评话语系统。中国电影理论界和评论界有责任、有义务对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建立一个可靠的、综合性的、符合电影产业化实践的评价标准,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王尘无先生指出:“只有建立起中国电影观和电影批评的标准,我们才能更具体的、更有计划的推动促进中国电影。”[23]电影批评应该而且必须为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为推进和完善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电影批评与其他所有的艺术批评一样,都是有独立价值的。好的电影批评还要高于电影,否则就只能是对电影的简单介绍。电影批评如果失去了独立的价值,也就直接丧失了自身的功能与品格。正如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所指出的:“评价不创造价值,但是价值必定要通过评价才能被掌握。价值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定向。同时,评价当然不是价值的消极的派生物。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评价活动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4]对电影批评,我们寄希望于未来!而这个未来,需要全体电影批评界同仁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

注释:

[1] [美]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2] 戴锦华:《电影批评:理论的演武场》,载《中国艺术报》2011年8月5日。

[3] 于伶:《回忆“剧联”话影评》,载《电影故事》1980年第3期。

[4] 夏衍:《影评与剧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5] 郑正秋:《如何走上前进之路》,转引自《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6] 张石川:《传声筒里》,转引自《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7] 钟惦:《钟惦文集》下,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192页。

[8] 高强:《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自觉探求》,《求是》学刊1998年第1期。

[9] 陆绍阳:《电影批评:独立于媚俗与诱惑》,《电影艺术》2004年第3期。

[10] 参见饶曙光:《电影批评》,载《大众电影》2011年。

[11] 章柏青:《中国电影批评的困境与突围》,载《中国艺术报》2011年8月31日。

[12] .章柏青:《中国电影批评的困境与突围》,载《中国艺术报》2011年8月31日。

[13] 章柏青:《中国电影批评的困境与突围》,载《中国艺术报》2011年8月31日。

[14] 王一川:《有批评才有繁荣》,载《人民日报》2012年2月7日。

[15] 参见《“‘电影批评的批评’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6] [意大利]维·斯图拉鲁:《〈现代启示录〉摄影师访问记》,载《世界电影》1983年第3期,第219页。

[17] 钟惦:《钟惦文集》下,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192页。

[18] 贾磊磊:《媒体时代电影批评的道德失序与话语重构》,载《艺术百家》2006年第2期。

[19] 石川:《草根的狂欢:当下影评失序现象透析》,载《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

[20] 石川:《草根的狂欢:当下影评失序现象透析》,载《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

[21] 饶曙光:《电影批评应有历史胸怀》,载《人民日报》2012年2月7日。

[22] 张颐武:《电影批评的伦理问题》,载《电影艺术》1999年3期。

[23] 王尘无:《中国电影之路》,载《明星月报》1933年第1卷第1、2期。

[24] 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1页。

饶曙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晓红

作者:饶曙光

第4篇:医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

以下是我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一年多来,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下,我通过不断学习,对标检查,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增强了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和实践工作中都取得一定实际效果,使自己在岗位上和思想素质得到了完善和提升,但是离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面我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对照自己的实际,挖掘思想,剖析根源。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我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是及时而必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社情的。法理上,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上,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结构上,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

在思想方面,我个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履行卫生行业“九不准”,不存在吃拿卡要、收受红包、迟到、早退等现象,严格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我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了解内容,明确一位优秀党员有哪些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去做,并努力以这些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俗话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理论学习仍不够,政策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存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缺乏对其精神和实质的理解和思考。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实际工作生活中不能自觉应用理论的问题。

2、管理经验不足。一是由于我个人管理资历浅,有时造成工作忙乱和不得要领;二是与临床沟通时间少,不能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在今后工作中争取平衡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冲突,进一步学习管理经验,增强履职能力。

3、工作中创新意识不足,缺乏亮点。不会去重视这个创新问题,总觉得安于现状也没什么问题。而自身不会在问题出现时,想办法解决寻求更好的路径,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和职能部门相对薄弱,医院人员流动性大,新面孔不断出现,对新进人员的培训考核不力,工作能力普遍低下,长此以往形成领导催一催动一动的工作局面,被动工作成为我院工作模式的主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加强医院内部学习培训,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改进,逐步转变被动工作模式,为医疗质量提高和医疗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4、在无私奉献上做得还不够好,有时在思惟深处还掺杂着私心杂念,有一些患得患失的情绪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对服务上不够精细,处理题目表面化,有时停留在指出题目点到为止,没有主动的追究题目发生的根源题目,较少主动思索举一反三,共同戒免。

二、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1.加强中特理论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使我的思想和医院实际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支部工作,促进科室的科学发展。

2.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医院的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主动承担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3.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配合领导做好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知道怎么办,没人去干,就是大问题。所以关键是需要落实“怎么办”。再好的药方开出来,没人替病人抓药,熬药,喂药。仍然不能治好病人的病。但别人怎么说,你就一根筋的怎么干,是缺乏独立思考之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辨别是与非。从而得出“怎么办”的正确方法论。

4.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加强政策理论、医学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坚持依靠群众,拜前辈、病人为师,发扬民主,不断提升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医院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5篇:医院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4医院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熊**

同志们;

我院的工作, 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八年努力抗战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度过了第一阶段的寻找方向、填饱肚子的求生期,尝试了医院定位、走专科特色的改革开放奋斗期,现在医院的各项工作已全速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规范管理发展期,这三个阶段也是我院发展的全过程,其中渗透了我们医院中层以上骨干和党员干部的血和汗、苦和泪。虽然工作中也有过不足,大家知道在任何一个发展的单位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不能保证在工作中十全十美,

但是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医院在当家一样经营,为了医院的前途和社会形象、为了让护城卫生院的职工走出去感到自豪、为了全院职工的公平利益,我会熟知并牢记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古训,因为我们的医院和我们的国家一样,任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依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矛盾、也是我们医院在分配上涉及到了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有矛盾的主体就有优缺点产生,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年来,上上下下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其是处于我们医院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他人的难度更大。之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延续到现在任然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就是

因为现在我们党内的干部群众,已经不再是当时最艰苦的时候敌人看着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群体了。我想根据我院的现实情况,也到了有必要再重温一下我党的优良传统的时候了。现在我就医院的工作现状和我个人的工作作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起个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对之处请在座的党员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位党员同志们;目前基层医院工作很难干,医改工作已经步入了深水期,还在摸索中前进,而且现在我们医院的形势也很复杂。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作风建设执行硬了怕出事,作风建设的制度软了工作又推行不了,兼顾公平的制度和分配方案执行阻力大,困难多,连各科室的干部也气不顺,因而不愿再过多地批评;医院职工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党员干部饱和,卫生系统提拔干部渺茫,班子成员职数满了,副职提拔的机会少了,部分医院中层骨干感到前途上渺茫,思想消沉,情绪波

动,心里不平衡,因而不想再过多地批评;同时临床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报酬待遇政策不容许高,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人情开支,每月工资所剩无几,工作又辛苦,感到不忍心再过多地批评。在各科室,民主与批评的空气淡薄,甚至上级对下级护着哄着,下级对上级抬着捧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出现问题捂着盖着,即使是近两年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也多是“自我批评避重就轻谈工作,互相批评浮光掠影提希望”,很少触及个人的缺点错误,这种党内和科室内的庸俗作风,使我们丧失了抵制错误言行的思想政治屏障,长此以往,造成自由主义和好人主义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消匿,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削弱了我院从科室到分线负责人以及到院务会成员,甚至是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各项工作的推行受到一定影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其他党员干部,为什么每次实行起来就这么难、这么笼统、这么轻描淡写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一是党性不纯,怕得罪人。面对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不批评,不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即使是领导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是多栽花,少摘刺,和稀泥,只顾及个人利害得失,不讲党性原则;只看兄弟情面,不论是非曲直,是非面前不开口,遇着矛盾绕着走,当和事佬,落老好人,以赢得“威信”。二是党内生活不正常,民主空气不浓厚。在我们医院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内,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内政治生活中最重要、最经常的内容被丢弃了。特别是我自己,有家长制作风,有时候虽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方法不对,民主意识淡薄,导致了不敢直抒己见,更不敢犯言直谏。我作为单位党内的一把手,也同样存在不少毛病,比如:自己的领导艺术和驾奴全局的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各管理层政治思想教育是所有工作最薄弱的地方。民主集中后要转变成为民意的工

作过程还缺乏细致,有待改进和完善。由此我以后将严明自己的工作方法,做到自己定下的四管一意识,就是:

一、管好我们这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二、管好医院的政策方向和发展方向。

三、管好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执行。

四、管好财务工作,统筹分配兼顾公平。一个意识就是:时时处处有大局和公平意识,三是以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责任目标不明确。直到今年6月份才正式启动了工会民主监督制度,按程序选举了职代会,在会议上表决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用制度管人,把权利真正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体现了民主监督制度的真实性。以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缺乏奖勤罚懒的制约机制,规章制度或有名无实,落实不够。院务会成员虽有工作分工,但目标责任不到位得过且过,干好干坏全靠自觉,缺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标准和依据。四是思想认识和工作魄力问题。有些领导干部怕开展批评影响团结稳定,

片面强调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搞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轻描淡写,不痛不痒,以求得暂时的和平共处。对医院已经决议了的工作,有的同志当面不讲,背后不负责任的乱讲。以一己之欲,承口舌之快,唯恐天下不乱,于医院整体利益甚至生死存亡不顾,严重误导了职工的心理。有的个人利益至上,不惜扰乱医院管理次序,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的党员干部只有小集体思想,不顾安全大局,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和一些职工一样,人云我云,对自己参加了表决的工作也不顾身份,不顾影响,不择场地,不管立场,不顾大局参与蛊惑乱说,根本不计后果。有的党员干部处理工作矛盾时,习惯于把责任推向自己的上级和分线负责人,自己做好好先生,而暂时取得职工的同情,更有甚者还在职工中扮演无辜,做损人利己的劣质党员干部。其实这种方式只能是利于矛盾的积累而埋下更大的隐患,要学会担责、

学会以制度管人,以民主规范行为。有的党员干部在管理岗位上一直做哑巴干部,在管理岗位上年是年了,述职的时候话没一句,建议没有一条,工作也是过一天是一天,心里还尽是怨气,说是提了的意见没有执行,不能正确理解医院的整体决议,反而在会后扎堆的时候,豪言壮语跟金沙江的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没完。由此可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首先从增强党员的党性入手,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抛弃一切私心杂念,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一个组织,一个单位,如果没有积极的思想斗争,也就没有波澜起伏,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最终导致失去生机和活力,正气下降,邪气上升,贻误党的事业和一方百姓。因此,作为党的干部,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勇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要坚持责己严,待人宽,与人为善,光明磊落,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践证明,“和稀泥”和没有正确思想维系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我们所要的团结,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而决不是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这种团结,只有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获得和巩固。正确地开展批评,不仅不会影响团结,而且恰恰是增强党内团结的有效方法,那种把开展批评同增强团结对立起来的看法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我们所说的批评,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地训人,而是正常的、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思想武器。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武器,才使其克服和纠正了一次又一次“左”或“右”的思想路线的干扰,走过了曲折不平的艰难历程,取得了今天的辉煌胜利。一九四二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使全党同志达到了空前的思想统一,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在改革开放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同样需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焕散的现象,保证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最基层的医院干部,面对医疗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式,更要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能因为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而对不良现象姑息迁就。工作越难,越不能放松管理,该批评的就要严肃批评,该处理的就要果断处理,这样才能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好队伍。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增强党内的民主气氛。一个单位的民主生活正常不正常,其主要尺度之一是:要看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毫不例外地过好组织生活。党内民主生活会,要紧密联系医院工作的实际,不仅要按时召开,而且必须讲原则是非,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

内容,真正做到每个党员与思想见面,不回避矛盾,防止和纠正把民主生活会变为工作会、学习会的作法。其次要使党员和干部敢于说真话,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党内和班子内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正确对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内和班子内部在思想或一些问题上有不同认识、有争议是正常的,对这些争论,只能采取摆事实、讲道理、民主讨论的办法求得解决,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批评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采纳和接受,不准对提批评意见的同志挟嫌报复,打击陷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团结----批评 ----团结”的公式,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把批评变成整人,特别是对待基层党员干部,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基层党员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但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重大错误,就应该允许其在自我学习、自我

教育的基础上,限期改正,得到提高。要特别注意防止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借题发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搅混水,泄私愤,把医院里、科室里,同事之间搞乱。作为领导干部本身而言,更要注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掌握批评的方式和分寸,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再合二为一,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成绩和缺点,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以理服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注意在批评时,能个别谈的就不在公开场合谈,能在班子会上谈的就不在全体会上谈,使被批评的同志不挫伤自尊心,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应该作出表率,带头严格解剖自己,带

头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诚恳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欢迎和支持其他同志对自己缺点、错误的批评。目前医院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发展,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尤其是作为医院院务会成员,还要有吸纳群众意见的宽阔胸怀,决不能刚愎自用,自命清高,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者在批评意见面前强词夺理,文过饰非。听到赞美之词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听到逆耳之言就斤斤计较,甚至暴跳如雷。那样,有了缺点错误必然得不到及时纠正,小错就可能铸成大错,进而影响我们医院的大局稳定和发展。党员干部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必须以对党、对事业、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对下属的缺点和错误开展认真负责地批评,敢于揭露矛盾,敢于触及灵魂。和事佬式的领导干部绝不是称职的好干部。当然,批评别人,坚持原则,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对事业有利,对工作有利,对其本人也有利。宽是害,严是爱,放任自流,任不良现象

自由泛滥,必然会后患无穷,我们要时刻记住这一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在以上一些方面很多的也是我一些比较突出的缺点,我将和同志们一起互勉,始终保持和发挥一个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谢谢大家!

2014年6月18日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

—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作者:房振兴单位:烟台大学光电青年志愿者协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何去改,怎样去改,这些都值得考虑。针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我们是否要去指出,怎样指出,什么方式、什么态度,这些都需要多多斟酌。把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就是要我们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 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时非常重要的,有必

要好好开展。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掺杂个人情感,忽略一些事情的客观重要性,这时候需要有人提醒。别人提醒之后,自己要以什么态度、什么观点去接受。另外,在闲暇之余,自己有没有进行自我反省,多考虑一下自己的过失、不足。这一些就是在提醒大家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的开展。 批评别人时,态度要温和,方法要巧妙,言语要委婉;别人批评自己时,要谦虚接受,要好好交流,同时更要多多反省,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朋友之间才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只有这样,一个组织才能继承优良传统,及时改正错误,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同事之间才能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创先争优,共谋发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批评是提醒、是督促,而自我批评是认识,是能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的前提。批评与自我批评也体现了交流的重要性,因为该项工作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完成的。生活、学习、工作、感情都需要交

流,在交流中,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己的不足,改

正自己的缺点。批评了别人,同时也要批评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从你我开始,从家开始,从小组织开始,追求稳定,追求和谐。小单元和谐了,大社会也就和谐了。

一直以来,烟台大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欢迎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想法,指出我们的不足,另外,我们也在日常工作和例行会议上多思考,多总结,多反省,寻找不足,改正缺点,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可爱的志愿者、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和舟共济,风雨兼程,走一条青春活力之路,再创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新风尚!

房振兴

2014/6/7

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对《新时期下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章知识的学习之后,我对群众路线的提出与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在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渐提出来的,也是被实无数次的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路线。深入理解群众路线的内涵,要从其提出的经过、核心问题“为了谁”、最本质问题“依靠谁”、最关键问题“如何实行”以及最重要的问题“怎么去做”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认识,理解好了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各项政策,才能更好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

群众路线既然是历史和新时代的实践所要求的,中国共产党把把群众路线写进党章则显示出了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显示出党一直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明灯,以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记着人民,时刻心系民众,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

在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学习之后,我有了较深的体会和感触,也更加地感觉到最为一个预备党员,同样需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路线,牢记党员的各项义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不断完善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以来都是党员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基本方法之一,我想这对于预备党员也是如此,我们也需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监督自己,也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增强对党的认识与理解,因此经过此次的学习之后也借此机会进行一次自我的审视,进行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学习和反思之后,我认为自己还有这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对党的理论知识还是存在学

习和认识不足的问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主要是在以往的政治和历史课堂上,后来有经过了党校的进一步学习,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存在缺憾之处,特别是对一些有关党的理论的专著还较少涉及,并未对此进行深入地阅读与学习,我认为自己以后还需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挤出时间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以加深自己对中共理论的认识。

其次,自己在实践方面还做的不够,社会实践的能力与经验还有许多的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还较浅。由于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也使得自己对党的一些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理解难免有所偏差。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我以后也会抓住机会,努力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自己的能

力。

另外,自己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积极。很多的知识,很多的学习任务都是在老师的推动下去学习的,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主动性不够,很少的知识和任务是自己想要主动去了解的,所以我以后也会在学习的主动性上进行改进,为了早日向党组织靠拢,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学会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努力地吸收知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通过对群众路线的学习和自我的审视后,我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深入社会实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自我检讨

一、 严守政治纪律、反对民族分裂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 “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形式主义方面

官僚主义方面

享乐主义方面

奢靡之风方面

四分方面的突出事例可例举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 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五、 简历

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对于确保活动的正确方向,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原本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利用这把利器将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途径开好民主生活会,就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开门搞活动。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

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如何打扫和洗涤我们思想和工作上的灰尘?批评与自我批评无疑是重要手段。而要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精神就不可或缺。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更加强调,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因此,各级领导班子要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开好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在深入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个人来讲,是重

要的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开展自我批评难,开展相互批评更难,往往会出现做样子、走过场。有的不敢开展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怕抓“辫子”、怕打“棍子”;有的不敢开展相互批评,怕穿“小鞋”、怕伤和气、怕丢选票;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一个新认识、新觉醒、新自觉,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既深刻剖析检查自己,又诚恳地互相批评,坚决克服和纠正逢迎讨好、互相吹捧,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等现象,防止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的现象。深刻开展自我批评,要做到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遮掩问

题、不回避矛盾,防止避重就轻。诚恳开展相互批评,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勇于指出问题,真诚帮助提高。

不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说到底是“私”字在作怪。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是非不分。“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批评,善于把群众提出的批评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把群众指出的问题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压力,把化解各种矛盾转化为推进改革的动力,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切身利益问题。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

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追求真理、不断修正错误,坚决克服“不以为然”和“老好人”思想,坚决防止讲关系讲情面、搞一团和气的现象,既要弘扬正气,释放正能量,又要刹住歪风,起到警示作用。真正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洗涤政治上的“灰尘”,清洗思想上的“尘埃”,清除行为上的“污垢”。

第6篇:医院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4年度医院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熊**

同志们;

我院的工作, 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八年努力抗战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度过了第一阶段的寻找方向、填饱肚子的求生期,尝试了医院定位、走专科特色的改革开放奋斗期,现在医院的各项工作已全速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规范管理发展期,这三个阶段也是我院发展的全过程,其中渗透了我们医院中层以上骨干和党员干部的血和汗、苦和泪。虽然工作中也有过不足,大家知道在任何一个发展的单位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不能保证在工作中十全十美,

但是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医院在当家一样经营,为了医院的前途和社会形象、为了让护城卫生院的职工走出去感到自豪、为了全院职工的公平利益,我会熟知并牢记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古训,因为我们的医院和我们的国家一样,任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依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矛盾、也是我们医院在分配上涉及到了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有矛盾的主体就有优缺点产生,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些年来,上上下下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其是处于我们医院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他人的难度更大。之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延续到现在任然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就是

因为现在我们党内的干部群众,已经不再是当时最艰苦的时候敌人看着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群体了。我想根据我院的现实情况,也到了有必要再重温一下我党的优良传统的时候了。现在我就医院的工作现状和我个人的工作作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起个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对之处请在座的党员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位党员同志们;目前基层医院工作很难干,医改工作已经步入了深水期,还在摸索中前进,而且现在我们医院的形势也很复杂。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作风建设执行硬了怕出事,作风建设的制度软了工作又推行不了,兼顾公平的制度和分配方案执行阻力大,困难多,连各科室的干部也气不顺,因而不愿再过多地批评;医院职工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党员干部饱和,卫生系统提拔干部渺茫,班子成员职数满了,副职提拔的机会少了,部分医院中层骨干感到前途上渺茫,思想消沉,情绪波

动,心里不平衡,因而不想再过多地批评;同时临床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报酬待遇政策不容许高,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人情开支,每月工资所剩无几,工作又辛苦,感到不忍心再过多地批评。在各科室,民主与批评的空气淡薄,甚至上级对下级护着哄着,下级对上级抬着捧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出现问题捂着盖着,即使是近两年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也多是“自我批评避重就轻谈工作,互相批评浮光掠影提希望”,很少触及个人的缺点错误,这种党内和科室内的庸俗作风,使我们丧失了抵制错误言行的思想政治屏障,长此以往,造成自由主义和好人主义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消匿,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得不到有效遏制,削弱了我院从科室到分线负责人以及到院务会成员,甚至是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各项工作的推行受到一定影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其他党员干部,为什么每次实行起来就这么难、这么笼统、这么轻描淡写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一是党性不纯,怕得罪人。面对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不批评,不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即使是领导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是多栽花,少摘刺,和稀泥,只顾及个人利害得失,不讲党性原则;只看兄弟情面,不论是非曲直,是非面前不开口,遇着矛盾绕着走,当和事佬,落老好人,以赢得“威信”。二是党内生活不正常,民主空气不浓厚。在我们医院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内,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内政治生活中最重要、最经常的内容被丢弃了。特别是我自己,有家长制作风,有时候虽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方法不对,民主意识淡薄,导致了不敢直抒己见,更不敢犯言直谏。我作为单位党内的一把手,也同样存在不少毛病,比如:自己的领导艺术和驾奴全局的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各管理层政治思想教育是所有工作最薄弱的地方。民主集中后要转变成为民意的工

作过程还缺乏细致,有待改进和完善。由此我以后将严明自己的工作方法,做到自己定下的四管一意识,就是:

一、管好我们这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二、管好医院的政策方向和发展方向。

三、管好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执行。

四、管好财务工作,统筹分配兼顾公平。一个意识就是:时时处处有大局和公平意识,三是以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责任目标不明确。直到今年6月份才正式启动了工会民主监督制度,按程序选举了职代会,在会议上表决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用制度管人,把权利真正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体现了民主监督制度的真实性。以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缺乏奖勤罚懒的制约机制,规章制度或有名无实,落实不够。院务会成员虽有工作分工,但目标责任不到位得过且过,干好干坏全靠自觉,缺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标准和依据。四是思想认识和工作魄力问题。有些领导干部怕开展批评影响团结稳定,

片面强调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搞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轻描淡写,不痛不痒,以求得暂时的和平共处。对医院已经决议了的工作,有的同志当面不讲,背后不负责任的乱讲。以一己之欲,承口舌之快,唯恐天下不乱,于医院整体利益甚至生死存亡不顾,严重误导了职工的心理。有的个人利益至上,不惜扰乱医院管理次序,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的党员干部只有小集体思想,不顾安全大局,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和一些职工一样,人云我云,对自己参加了表决的工作也不顾身份,不顾影响,不择场地,不管立场,不顾大局参与蛊惑乱说,根本不计后果。有的党员干部处理工作矛盾时,习惯于把责任推向自己的上级和分线负责人,自己做好好先生,而暂时取得职工的同情,更有甚者还在职工中扮演无辜,做损人利己的劣质党员干部。其实这种方式只能是利于矛盾的积累而埋下更大的隐患,要学会担责、

学会以制度管人,以民主规范行为。有的党员干部在管理岗位上一直做哑巴干部,在管理岗位上年是年了,述职的时候话没一句,建议没有一条,工作也是过一天是一天,心里还尽是怨气,说是提了的意见没有执行,不能正确理解医院的整体决议,反而在会后扎堆的时候,豪言壮语跟金沙江的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没完。由此可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首先从增强党员的党性入手,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抛弃一切私心杂念,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一个组织,一个单位,如果没有积极的思想斗争,也就没有波澜起伏,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最终导致失去生机和活力,正气下降,邪气上升,贻误党的事业和一方百姓。因此,作为党的干部,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勇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要坚持责己严,待人宽,与人为善,光明磊落,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践证明,“和稀泥”和没有正确思想维系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我们所要的团结,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而决不是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这种团结,只有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获得和巩固。正确地开展批评,不仅不会影响团结,而且恰恰是增强党内团结的有效方法,那种把开展批评同增强团结对立起来的看法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我们所说的批评,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地训人,而是正常的、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思想武器。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武器,才使其克服和纠正了一次又一次“左”或“右”的思想路线的干扰,走过了曲折不平的艰难历程,取得了今天的辉煌胜利。一九四二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使全党同志达到了空前的思想统一,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在改革开放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同样需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焕散的现象,保证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最基层的医院干部,面对医疗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式,更要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能因为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而对不良现象姑息迁就。工作越难,越不能放松管理,该批评的就要严肃批评,该处理的就要果断处理,这样才能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好队伍。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增强党内的民主气氛。一个单位的民主生活正常不正常,其主要尺度之一是:要看有无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首先要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毫不例外地过好组织生活。党内民主生活会,要紧密联系医院工作的实际,不仅要按时召开,而且必须讲原则是非,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

内容,真正做到每个党员与思想见面,不回避矛盾,防止和纠正把民主生活会变为工作会、学习会的作法。其次要使党员和干部敢于说真话,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党内和班子内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正确对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内和班子内部在思想或一些问题上有不同认识、有争议是正常的,对这些争论,只能采取摆事实、讲道理、民主讨论的办法求得解决,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批评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采纳和接受,不准对提批评意见的同志挟嫌报复,打击陷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团结----批评 ----团结”的公式,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把批评变成整人,特别是对待基层党员干部,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基层党员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但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重大错误,就应该允许其在自我学习、自我

教育的基础上,限期改正,得到提高。要特别注意防止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借题发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搅混水,泄私愤,把医院里、科室里,同事之间搞乱。作为领导干部本身而言,更要注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掌握批评的方式和分寸,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再合二为一,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的成绩和缺点,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以理服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注意在批评时,能个别谈的就不在公开场合谈,能在班子会上谈的就不在全体会上谈,使被批评的同志不挫伤自尊心,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应该作出表率,带头严格解剖自己,带

头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诚恳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欢迎和支持其他同志对自己缺点、错误的批评。目前医院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发展,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尤其是作为医院院务会成员,还要有吸纳群众意见的宽阔胸怀,决不能刚愎自用,自命清高,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者在批评意见面前强词夺理,文过饰非。听到赞美之词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听到逆耳之言就斤斤计较,甚至暴跳如雷。那样,有了缺点错误必然得不到及时纠正,小错就可能铸成大错,进而影响我们医院的大局稳定和发展。党员干部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必须以对党、对事业、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对下属的缺点和错误开展认真负责地批评,敢于揭露矛盾,敢于触及灵魂。和事佬式的领导干部绝不是称职的好干部。当然,批评别人,坚持原则,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对事业有利,对工作有利,对其本人也有利。宽是害,严是爱,放任自流,任不良现象

自由泛滥,必然会后患无穷,我们要时刻记住这一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在以上一些方面很多的也是我一些比较突出的缺点,我将和同志们一起互勉,始终保持和发挥一个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谢谢大家!

2014年6月18日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

—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作者:房振兴单位:烟台大学光电青年志愿者协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何去改,怎样去改,这些都值得考虑。针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我们是否要去指出,怎样指出,什么方式、什么态度,这些都需要多多斟酌。把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就是要我们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 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时非常重要的,有必

要好好开展。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掺杂个人情感,忽略一些事情的客观重要性,这时候需要有人提醒。别人提醒之后,自己要以什么态度、什么观点去接受。另外,在闲暇之余,自己有没有进行自我反省,多考虑一下自己的过失、不足。这一些就是在提醒大家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的开展。 批评别人时,态度要温和,方法要巧妙,言语要委婉;别人批评自己时,要谦虚接受,要好好交流,同时更要多多反省,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朋友之间才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只有这样,一个组织才能继承优良传统,及时改正错误,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同事之间才能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创先争优,共谋发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批评是提醒、是督促,而自我批评是认识,是能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的前提。批评与自我批评也体现了交流的重要性,因为该项工作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完成的。生活、学习、工作、感情都需要交

流,在交流中,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己的不足,改

正自己的缺点。批评了别人,同时也要批评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从你我开始,从家开始,从小组织开始,追求稳定,追求和谐。小单元和谐了,大社会也就和谐了。

一直以来,烟台大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欢迎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想法,指出我们的不足,另外,我们也在日常工作和例行会议上多思考,多总结,多反省,寻找不足,改正缺点,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可爱的志愿者、亲爱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和舟共济,风雨兼程,走一条青春活力之路,再创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新风尚!

房振兴

2014/6/7

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对《新时期下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章知识的学习之后,我对群众路线的提出与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在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渐提出来的,也是被实无数次的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路线。深入理解群众路线的内涵,要从其提出的经过、核心问题“为了谁”、最本质问题“依靠谁”、最关键问题“如何实行”以及最重要的问题“怎么去做”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认识,理解好了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各项政策,才能更好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

群众路线既然是历史和新时代的实践所要求的,中国共产党把把群众路线写进党章则显示出了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显示出党一直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明灯,以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记着人民,时刻心系民众,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

在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学习之后,我有了较深的体会和感触,也更加地感觉到最为一个预备党员,同样需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路线,牢记党员的各项义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不断完善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以来都是党员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基本方法之一,我想这对于预备党员也是如此,我们也需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监督自己,也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增强对党的认识与理解,因此经过此次的学习之后也借此机会进行一次自我的审视,进行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

通过学习和反思之后,我认为自己还有这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对党的理论知识还是存在学

习和认识不足的问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主要是在以往的政治和历史课堂上,后来有经过了党校的进一步学习,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存在缺憾之处,特别是对一些有关党的理论的专著还较少涉及,并未对此进行深入地阅读与学习,我认为自己以后还需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挤出时间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以加深自己对中共理论的认识。

其次,自己在实践方面还做的不够,社会实践的能力与经验还有许多的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还较浅。由于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也使得自己对党的一些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理解难免有所偏差。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我以后也会抓住机会,努力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自己的能

力。

另外,自己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积极。很多的知识,很多的学习任务都是在老师的推动下去学习的,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主动性不够,很少的知识和任务是自己想要主动去了解的,所以我以后也会在学习的主动性上进行改进,为了早日向党组织靠拢,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学会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努力地吸收知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通过对群众路线的学习和自我的审视后,我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深入社会实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自我检讨

一、 严守政治纪律、反对民族分裂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 “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形式主义方面

官僚主义方面

享乐主义方面

奢靡之风方面

四分方面的突出事例可例举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 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五、 简历

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对于确保活动的正确方向,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原本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利用这把利器将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途径开好民主生活会,就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开门搞活动。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

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如何打扫和洗涤我们思想和工作上的灰尘?批评与自我批评无疑是重要手段。而要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精神就不可或缺。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更加强调,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因此,各级领导班子要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开好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在深入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个人来讲,是重

要的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开展自我批评难,开展相互批评更难,往往会出现做样子、走过场。有的不敢开展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怕抓“辫子”、怕打“棍子”;有的不敢开展相互批评,怕穿“小鞋”、怕伤和气、怕丢选票;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一个新认识、新觉醒、新自觉,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既深刻剖析检查自己,又诚恳地互相批评,坚决克服和纠正逢迎讨好、互相吹捧,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等现象,防止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的现象。深刻开展自我批评,要做到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遮掩问

题、不回避矛盾,防止避重就轻。诚恳开展相互批评,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勇于指出问题,真诚帮助提高。

不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说到底是“私”字在作怪。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是非不分。“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批评,善于把群众提出的批评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把群众指出的问题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压力,把化解各种矛盾转化为推进改革的动力,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切身利益问题。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

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追求真理、不断修正错误,坚决克服“不以为然”和“老好人”思想,坚决防止讲关系讲情面、搞一团和气的现象,既要弘扬正气,释放正能量,又要刹住歪风,起到警示作用。真正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洗涤政治上的“灰尘”,清洗思想上的“尘埃”,清除行为上的“污垢”。

第7篇:批评和自我批评

本人透过理论和文件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了信念,在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统一到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上来。一年来,作为一名教师在党支部书记及校领导的带领下,本人能正确给自我定位,履行好自我的职责,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汇报,自我批评,如有不妥,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我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诚恳理解。

一、存在问题

1、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系统的学习创先争优理论。未能够做到把课余的时间多用于提高教学管理潜力的学习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足,表现没有沉下心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对东西一知半解。有时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差不多。具体工作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状况,接到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尽快完成,而不是做到做好。对事实状况未作详细了解之前便枉下结论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做事虽有计划,但很难按计划实施,经常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2、平时细节做得不够。例如: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没有及时地去捡起来,而是匆匆走过。看到不是自我本班的孩子踩草坪时,没有做到及时教育等。

3、是把握机遇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思维层次低,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差,更缺乏战略性思维眼光,反应不敏锐,来到新的工作环境面对新的工作要求,未能有足够迅速的应变能力。

二、整改措施

本人在各方面存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还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今后要努力改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取坚持每天看半个小时的有益书籍、或看电视新闻、或听广播新闻,把这变成自觉的行为。

2、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开拓创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通过学习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此为契机,不去强调客观,以高标准、严要求地从眼前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8篇:批评和自我批评

作为预备党员已经有大概三个季度了,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学习与党相关的知识和注重加强自身的行为修为,但难免还有不少的疏漏和有待于改善的地方。

首先,我的党员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时因为自己的学习,只顾管好自己,不能带动群众共同进步,把自己混同普通群众,带领学生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没有做到先锋模范作用。这点实为惭愧。

其次,还有就是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有时紧有时松,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

接着就是与其他党员和预备党员联系少、配合少,只顾抓好自己的学习,常常独来独往,不擅于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只埋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个人发展。

最后谈谈个人的学习上吧,就是自己有时候目标不够坚定,哪怕一些经过详细计划过的目标也可能会在最后时刻败北,一些时候的选择还不够合理,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变化而完成不了先前的计划,最后导致失败,这点有待于增强。这些实在让我苦苦纠结、

虽然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应该明确学习目的,勤奋刻苦,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我在学习上表现还不尽人意,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学习好,对于一名党员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更多地应该考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在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还应该树立榜样的作用,带动周围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才能体现党的积极性和优越性。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该为身边的同学老师,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地要求自己,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上自查错误和遗漏之

处,恳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工学院机自091班

2012年1月1日

第9篇: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 首先感谢公司举办这次自我批评活动。我和大家一样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借此机会谈谈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自我不足之处

1、本人个性比较优柔寡断、遇事想前顾后。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所以影响了我思考的界限。不利于全方位的考虑问题,不利于和谐和沟通。

2、在沟通方面“直”多于“曲”。与同事沟通时没有耐心去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总是给相对的一方带来压力;看不惯的东西从不隐藏观点,让领导和同事不舒服。

3、我不愿意主动接近领导。由于我不主动去靠近领导、不愿穿梭在各个领导之间,所以很难让领导了解我;遇到工作上的功与过采取回避和掩饰,未能积极配合领导或同事之间的工作。

4、自尊心强,自信心弱。面对猜测和批评,我曾经错误的理解,这是对我的不信任,所以前进的动力减弱了,自信心也减弱了。以至于工作上是为了“信任”而全力以赴工作,因批评而产生敷遣了事工作态度。

二、员工工作态度转变的原因

我也常思考为什么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逐渐由“全力以赴”变成“尽力而为”。为此将我个人的所见所想写出来供领导参考。

(1)由于心态变化原因:员工随着对自己岗位、业务的熟悉,有了多余的精力产生了比较之心。如工资待遇的差距大,让很多员工为此心思乱了。夸张点说:“手好不如腿好,腿好不如眼睛好,眼睛好不如嘴好,嘴好不如看到领导态度好”。虚的东西就出现了,干活的人就不奋进了。

(2)和领导有关的原因:适当的表扬和批评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过量。他们的行为足以影响很多员工心思,当大家都讲利益的时候,那危害性就大了。

(3)岗位的选拔方式与干部的任用;建议以公司员工考虑优先,正所谓做生不如做熟,用亲不如用疏,这样做起码让员工能够有更多的发展平台与希望。建议公司今后对干部对员工,最好定期进行相互测评,并且必须公开透明化,不要扬长避短。避免员工发现问题后,不积极或不敢向上级反映解决问题,而是找对策保护自己。

最后我感谢领导和同事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和帮助。我非常珍惜我和大家之间的缘分,谢谢你们!

设备部黄瑞永——2014年4月22日

上一篇:家校沟通共助孩子成长下一篇:幼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