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小学学校会议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在云南省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实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国务院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出来。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政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政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政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州市、县市区要抓紧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联系教育教学业务,熟悉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优势,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三,要落实到位,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本次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师队伍状况,认真培训好相关工作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工作,根据改革后新的职称制度体系,做好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组织评审、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要宣传到位,营造改革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改革涉及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全面改革的宣传解读,将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加强对改革实施工作的跟踪和信息沟通,注意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提高政治敏锐性,做好各种矛盾的化解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第2篇:弘扬“扬州会议”精神 推进学校体育的“微革命”

40年前的5月15日—2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被称为学校体育里程碑的规模空前、影响空前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也称为“扬州会议”。“扬州会议”虽然已经过去了40年,但是,“扬州会议”给中国学校体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而温馨的记忆,至今仍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什么大家如此怀念“扬州会议”呢?因为“扬州会议”开创了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之先河,较好地回答了做什么样的学校体育,以及怎样做学校体育的问题,为学校体育提供了基本路径和宝贵经验。

“扬州会议”对于做什么样的学校体育的回答是:做基于教育追求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对于怎样做中国的学校体育的回答是:切实端正教育思想,强化学校体育的基础地位,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多方协调配合,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解决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体育的质量与效果。

当年选择扬州作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现场,不是因为扬州地区的经济发达、学校体育条件好,而是因为扬州地区教育局与体委坚定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将增强学生体质放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一小时体育锻炼、校内体育竞赛等,学校体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扬州会议”期间,全体代表由中央四部委领导带领,分3路到扬州地区的宝应、高邮、靖江、泰兴、泰县、仪征、泰州、扬州8个县市的城乡共1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改革后的中小学体育课,阴雨天室内体育课,幼儿园的体育游戏课;广播操和各种自编操,如,哑铃操、沙袋操、板凳操、棍棒操、素质操、武术操等;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达标”活动;还有学校運动队的比赛和表演,自制体育器材展览和学校卫生室等。代表们亲眼看到扬州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实效的场景,以及学生快乐健康全面成长的可喜场景。

“扬州会议”的精神实质是勇于担当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创造的精神、勇往直前的精神。弘扬“扬州会议”精神,做好当下的学校体育工作是中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思考与回答的问题。

今天中国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面临的境遇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但是中国学校体育仍然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学生体质健康仍然是我国整个社会与教育的“痛点”。“扬州会议”告诉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学校体育问题的批判者,更需要成为一名解决学校体育问题与创造美好学校体育的建设者。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一方面需要强化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保证体育与健康活动空间与时间等,这些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与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追求是学生身心强健、全面发展,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工作的主力军——体育教师工作实现的,只有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从学校体育工作本身的细微之处改变做起,推进学校体育静悄悄地发生积极的、深刻的良性变化,学校体育才可能真正发生改变。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育的外部环境是重要的,但是外部环境主要是与社会对学校体育价值与意义的认知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做什么样的学校体育和怎样做学校体育——给今天的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什么样的体验与感受,决定着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态度、行为与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态度。通过创设良好的学校体育活动与情境,即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会体育、懂体育、爱体育、干体育的学生,而且,学校体育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向上、具有激情、令人向往的学校生活的最重要来源时,这些未来的父亲、母亲、公民(其中也包括教育局局长、校长)才会发自内心地理解、参与和支持体育。我们可以这样推论,今天我们在学校体育中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明天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为了在学校体育中播下良好的种子,我们必须从改变学校体育本身开始。假如说,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制度是宏观层次的革命,我们可以将体育教师发自内心的,静悄悄地改变自己的学校体育观念、改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的过程称之为学校体育的“微革命”。通过不断的“微革命”最后汇成学校体育改革的洪流,推动学校体育蓬勃向前的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改变。

学校体育的“微革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体育观念“微革命”。做什么样的学校体育和怎样做学校体育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决定的,至少是受到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认知影响的。如果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就是学习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强调体育的胜负,学校体育实际上就可能是“竞技化的体育”;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体育主要就是增强体质,简约为提高体能,学校体育实际上就可能是“达标化体育”。

因此,体育教师应从正确认知学校体育开始,国际学校体育协会在阐述学校体育时明确指出:“体育目的在于发展身体文明和使人体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包括‘学习运动’和‘在运动中学习’。体育是唯一把重点放在身体、身体运动和身体发展上的教育经历。”只有体育教师真正牢记学校体育既姓“体”,更姓“教”的初心与使命,才有可能真正创造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即只有真正具有教育的意识、课程的意识,我们才有可能创造有教育价值的学校体育,这应该是学校体育“微革命”的起点。

二是,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施“微革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奠基工程,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微革命”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观念改变开始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样说过:“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生物学过程,而且是人与人交往的精神生活的过程。”“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体育教师给每一名学生以真诚的笑脸与温馨的问候;给“体育学困生”多一点儿关怀与鼓励;为学生创设新奇、变化、挑战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机会;尽可能减少自己讲解示范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和练习;创设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学生一定不会感到体育课单调枯燥;为每一名学生创设即使自己完不成动作也不会被讥笑与讽刺的良好学习氛围,所谓的体育学困生也不会害怕与讨厌体育课;为每一名学生创造克服苦难、战胜自我的成功带来喜悦的体验机会,每一名学生会绽放出生命的精彩;为学生营造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温暖的人间情谊学习氛围,学生一定希望体育课的时间再长一点儿,一定希望下次再相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出汗与喘气的机会,学生的体能与意志品质一定会悄然提升;为学生创设“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情境,那么,每一名学生无论他的运动天赋如何,他们都是“体育的料”。

三是,课外体育活动“微革命”。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从被教育者,逐渐转变为自我教育者的最重要的路径,体育教师在设计与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应创设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假如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能开设48个运动项目那是多么美好;减少一点儿“大一统”,多给学生一点儿自由与选择,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总有一款适合我”;组织更多的学生自觉自主自律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为学生创设一些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我组织与管理中学会自我组织与管理,在自我教育中学会自我教育,学生一定更积极、更主动、更能干;尽量将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到家庭与社会中,给学生与家长一些专业的辅导,“小手牵大手”的家庭体育一定会实现学生自觉自主进行体育活动、家长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亲子关系融洽和谐等多重成效。

四是,校内体育竞赛的“微革命”。校内体育竞赛的“微革命”是从重新认识校内体育竞赛与正规的竞技体育比赛的差异开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竞赛,必须坚持真正的‘群众性’,不能以学生有无运动能力,作为能否参加体育运动的依据,使学校内的体育竞赛仅仅成为少数运动尖子角逐的场所。”“根据青少年学生好胜逞强的心理特点,在组织体育竞赛时,要把握竞赛的尺寸,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不健康的竞技狂热和虚荣心的滋长,使学校运动竞赛变成极少数人争名夺利的手段。”校内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与正规的竞技比赛本质的区别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应摈弃少数人比、多数人看,甚至多数人不相干“奥运会简版”式的思维定式,编制一份全员参与其中、努力其中、快乐其中、获益其中的年度校内体育竞赛计划;给校内体育竞赛抹上浓浓文化的、教育的、激情的、狂欢的节日色彩;制订每一名学生都很重要、都不可或缺的校内体育竞赛的评价办法;营造为每一名学生的精彩甚至失败真诚鼓与呼的氛围;给予“体育学困生”参与体育竞赛更多的指导与鼓励,甚至开专门的“小灶”;更多创设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一定会为融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校与家长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是,體育教师本身的“微革命”。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没有任何学校体育工作可以绕过体育教师。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最好每天,至少每周不低于3次实际参与体育锻炼;始终保持快乐自信、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体育教师形象,真正成为学生的“偶像”与“模范”;每周都能安静地读一点儿书籍,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武双全的“有文化的体育人”。

可以相信,通过体育教师发自内心的、静悄悄的学校体育“微革命”,学校体育才有可能变得更美好、更有吸引力、更有激情与活力。这样的学校体育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曾经接受过学校体育的人更多的参与、关心、支持!这才是姹紫嫣红的中国学校体育春天到来之时。

这是对“扬州会议”精神的最好传承,也是对“扬州会议”最好的纪念!

第3篇:法官会议的实践积弊与制度出路

[摘 要]法官会议历经制度生成、试点摸索、发展运行以及总结规范等阶段,其积极意义毋庸讳言,但践行者对这项制度仍存在犹豫、困惑乃至抱怨态度。法官会议的实践积弊颇多,在宏观层面存在定位异化、功效弱化、痼疾恶化等三方面问题,成因源于制度设计、关联制度改革、配套制度、体制环境及司法理念等多个层面。法官会议的改革进路需要树立五大理念,即专一理念、服务理念、系统理念、科研理念及创新理念,只有如此这项制度的未来发展才会有出路。

[关键词]法官会议;实践积弊;制度出路;变革理念

[

一、法官会议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运行困惑

2013年10月,最高院下发关于深化司法公开、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试点方案,要求在上海、江苏等省市部分法院开展上述两项改革的试点工作[1]。《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第5条规定“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可以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2015年2月,最高院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即《四五纲要》的有关情况,该意见第30条将完善主审法官会议、专业法官会议机制作为健全院、庭长审判监督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2015年9月,最高院印发《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8条规定“法院各条线可以分别建立专业法官会议为合议庭提供法律适用意见”。2018年11月,最高院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制定了法官会议若干议事规则,并在第一条明确了法官会议的制度定位,即“为法官审理案件准确适用法律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裁判规则及标准统一,总结审判经验,完善审判管理”。

“法官会议”历经制度生成、试点摸索、发展运行以及总结规范等阶段,笔者身在审判一线工作,知悉媒体、学界对这项制度的褒扬歌颂[2-6],但也亲历了办案法官的抱怨、犹豫和彷徨。这些隐藏在成绩和光芒背后的现象,真实反映出法官会议制度定位并未在践行者中获得科学的认识,这项制度的运行功效也未得到实务界的普遍认同,至少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法院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

根据上文4个司改文件,制度设计者为办案法官提供了一种讨论案件的机制,院、庭长可以通过法官会议行使审判监督职权,法官会议还可以用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和尺度,并充当总结审判经验的平台。然而,法官会议为办案法官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干扰甚至干涉法官独立审判。笔者认为,一项制度可以具备多项功能,但只能设定唯一的价值定位,否则功能与功能之间也会“打起架来”。本文拟以笔者所在法院及其他地区若干法院法官会议的运行实践为分析样本,对该项制度的实践积弊做一梳理,并尝试探讨法官会议的制度出路。

二、法官会议运行过程中的实践积弊

(一)定位的异化——智库变成工具

“如果根本不知道道路会导向何方,我们就不可能智慧地选择路径。”[7]63“价值定位”可谓是一项制度的生命。不论是制度设计者抑或研究者,一般认为法官会议是给法官办案提供专业认定意见的咨询机构[8][9][10]268-269。

然而,近几年很多法院在运行法官会议制度时的定位取向发生了异化。例如,《南通市如东县人民法院民事法官会议工作规则》规定法官会议的定位时,明确将审委会案件配套过滤机制与咨询议事机构并列对待,类似的还有江阴法院等[11],将过滤功能跃升为制度宗旨。又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规定“专业法官会议是各级法院院庭长履行审判监督管理职责、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总结审判工作经验的工作机制,智库变成了工具”。此种异化现象不仅仅体现在纸面上,更慢慢成为院领导的默认习惯和当然通识。

(二)功效的弱化——形式禁锢内容

1.“汇报式”会议模式制约案件讨论深度

据笔者考察,当下法官会议的议事模式千篇一律,以下试举两例。海门市人民法院《民事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试行)》第7条规定:“民事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案件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发言:(一)案件承办人介绍案情,发表意见;(二)合议庭其他成员、审判长补充发表意见;(三)提交讨论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发表意见;(四)参加讨论的专业法官发表意见;(五)主持人对会议形成的主要意见进行总结归纳。”深圳市中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第18条规定:“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案件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承办法官介绍案情及需要讨论的焦点问题、合议庭意见及分歧;(二)承办法官所在合议庭的审判长进行补充介绍;(三)参会人员向承办法官展开询问;(四)按承办法官所在合议庭的审判长、其他法官、其他审判长、庭长、主管副院长的顺序发表意见和阐述理由;(五)专业法官会议成员发表意见后,不进行表决,会议主持人归纳总结会议形成的主要意见和其他意见。”

这样的议事规则呈现出传统的“汇报式”会议模式,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秩序井然,参会人员角色分明;二是机会均等,每人发言次数和时间受限;三是结果导向,追求形成多数意见。这种模式固然契合了“法官会议”其名,传承了我国传统行政体制下惯有的开会风格,长久以来较为稳定,但忽视了法官会议的议事研讨属性,制約了案件的讨论深度,逐渐显露弊端。首先,发言过程虽井井有条,但参会人员的角色定位成了各自发言的掣肘,资历浅的法官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资历深的法官尤其是庭长、院长等往往脱离了自己的法官身份,以法院行政领导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其次,过于在意每一位参会人员的地位平等和机会均等,就容易犯“平均主义”的错误,扼杀学识更好、研究更深的法官的积极性。最后,由于传统会议对讨论结果的目的性导向,法官会议的讨论方向往往偏向观点和结论的发表,而忽视了理由和思维的交锋。

2.讨论范围排除事实问题促生研判漏洞

最高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等官方文件和很多研究者[10]271[12][13][14]认为法官会议只应讨论法律适用问题。由于案件事实需要独任法官或合议庭亲历审查,所以法官会议主要讨论法律适用问题无可厚非,但不能就此排除对事实问题的讨论。司法实践中,一线办案法官最頭疼的往往不是法律适用问题,而是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如果事实查不清或认定有误,那么再准确的法律适用都可能南辕北辙。案件事实的查明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事实不清的案件,法官往往要充当侦探的角色;法律事实的确认则需通过证据规则的运用,而诸如举证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的认定及证明力大小的比较等问题往往在诉讼法中也无明文规定。这些方法和规则并非纯粹的实体法律适用问题,但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遇有疑难时理应纳入法官会议的讨论范围。

3.成果转化止步于案件讨论

法官会议的直接功能确实是以结案为导向的案件研讨,但实践中大部分的上会案件结案后,法官会议的使命也自然终止。实务界有人对某试点中院法官会议的结果运用情况做过调研[10]268,发现绝大部分案件未归纳总结意见,也无一提炼裁判要旨、形成综述纪要,产出的调研成果也只局限于案例分析。

(三)痼疾的恶化——局限滋生隐患

1.会议结论采用率低消解制度价值

笔者选取了自己所在法院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第二季度民一庭的实践样本进行分析,共有11件案件提交至民事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未上审委会而直接依法官会议多数意见定案的只有5件。无独有偶,实务界有人曾对全国36个地方法院的法官会议进行过实证研究[15],其发现部分法院的法官会议运行效果不佳,以某中院为例,自2015年4月实行法官会议制度1年来,17件上会案件中仅有2件的法官会议结论被合议庭采纳,其余15件仍然提交至审委会定案。法官会议结论固然被设计为不具备强制力,但被采率低无疑反映出其智库价值的消减。

2.“非亲历性”为定案方向埋下隐患

“司法是一种讲求亲历性的活动,对当事人言辞的判断,对证人所作证词可信性的判断,都离不开判断者对于被判断者的近距离观察。”[16]2012年民诉法修订将“当事人陈述”这一类证据从法条款项的第五位提前至第一位,也体现出立法者对当事人言辞重视程度的提升。不论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直接言辞审理”都是各自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17]253[18]114。如果没有亲自听取当事人的言辞陈述,就会缺少对案件直接、全面、感性的认识,其结果不仅仅是事实可能查不清,更重要的是对案件方向把握不准。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冤情不会在笔录中凸显出来,却能在被告人的情绪、眼神中感触得到;民事案件中,原、被告利益的平衡若只借助“书面材料”则往往陷入一厢情愿,只有掌握了案里案外的各方面因素才能期待实质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审委会“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弊病,其症结点就在于亲历性问题,而当下的法官会议制度由于“非亲历性”这一硬伤,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也不得不走上审委会的老路。这样的局面,不光存在降低法官会议研判功效的问题,更为严重的隐患是误导定案方向。

在笔者承办的(2017)苏0602民初****号案件中,原告起诉主张其与被告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无效,因系划拨土地上的房屋买卖,问题较为复杂,故笔者提交法官会议讨论。会上焦点集中到了案涉交易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0条的问题上,所有员额法官包括法官助理一致认为《房屋转让协议》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应为无效,笔者遂下判支持了原告诉请。案件进入二审后被改判,上级法院一方面认定案涉《房屋转让协议》违反的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从公序良俗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层面论证了已经履行完毕多年的案涉合同关系无须再做利益调整并应当尊重历史事实的结论,最终驳回了原告诉请。不可否认的是,笔者对于被改判心悦诚服,事后才发现上级法院早已有过类似判例,并且为最高院汇编入册[19]505-512。自省之后不禁感慨,该案法官会议由于并未亲历案件审判,碍于笔者汇报案情的局限性,钻进了法律规则的死胡同,而未关注到该案的客观情势和判决的社会效果,最终在审理方向上走偏了。

三、法官会议运行积弊的原因分析

法官会议运行这么多年来所积累和暴露出的弊病,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的设计、关联制度的改革、配套制度的缺漏、法院的体制环境、司法者的主观理念等多个层面。

(一)制度初衷引发负面效应

本文伊始提到的几个司改文件对法官会议进行了制度设计和规范。根据《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第8条、《关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第8条,法官会议的讨论结果仅对合议庭具有参考价值而无强制拘束力。这本来是根据法官会议的智库定位作出的规则设计,但同时也放弃了对合议庭权力的规制,一定程度上令合议庭撇开法官会议讨论结果变得有恃无恐,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期待法官会议消化案件的目的落空。除了上述制度设计外,《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第5条、《关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第4条都将“重大案件”纳入了法官会议的讨论范围。然而,难办案件其实可以分为疑难复杂和重大敏感两类,后者往往不存在决疑之难,难是难在对压力和风险的焦虑,而法官会议是无力承担压力决策功能的[20]。所以将“重大案件”提交法官会议讨论不仅缓释不了合议庭压力,体现不了法官会议的专业性优势,反而消解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基础。

(二)审委会改革带来波及效应

《四五纲要》第32条规定:“建立审判委员会讨论事项的先行过滤机制,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 [21]周强院长在2015年两会作工作报告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带头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大幅减少审委会讨论案件数量。审委会和法官会议都讨论案件,审委会想“瘦身”,法官会议则被推为前置程序并被期待成为能够结案的“小审委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第13条就规定,拟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应当经过专业法官会议研究讨论并提出意见,合议庭意见与法官会议倾向性意见不一致的,应当进行复议,复议后仍不采纳法官会议倾向性意见的才可以按程序提交审委会讨论。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工具化”倾向将法官会议的核心定位扭曲了。

(三)配套机制缺位导致阻滞效应

法谚有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官会议制度也是如此,同样需要其他配套机制加以保障。就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业务部门与调研综合部门联通机制缺失或不畅,以致办案的人有素材没时间,专搞调研的人有时间没素材,法官会议的调研成果继而难产;智慧法院的发展如火如荼,庭审的智能水平不断提升,但法官会议的智慧化问题却为人所忽视,以致法官会议仍停留在“人—手—紙—笔”的传统“汇报式”议事模式;法官会议的参会激励机制缺失,只有义务履行而不享有利益,以致法官参会用心研讨的积极性不高,法官会议意见的价值低继而被采率低就是必然的了。

(四)司法行政化造成同化效应

“司法行政化,即以行政性的方式审判案件并管理法院和法官,是我国司法运行与司法建设长期存在而未能解决的问题。”[22]行政化问题波及法院体制、审判业务、法官管理等各个方面,法官会议也难以避免地遭受到同化作用。法官会议的议事规则约束着参会法官的言行,但参会法官却对议事规则的制定没有发言权,这一权力通常被院领导所垄断,领导在秩序和创新两种价值之间往往倾向于前者;法官会议研讨的对象固然是法律问题,然而,办案的目的不光是结案了事,还必须考量社会效果、坚持大局意识;参会的法官不单单有业务职称的区别,更存在职级上的高低;案件不光是合议庭在审理,不参审的院、庭长还身负审判监督职责,结案后还要对承办法官进行绩效考核。综上所述,现在种种实践做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过分地强化乃至走向极端就危及了法官会议的独立价值,令其附带功能成为主要宗旨,“汇报式”会议模式也变得理所应当,死板僵化的议事规则令法官会议的“非亲历性”痼疾病入膏肓,某些不办案的领导和研究者也未经调查考证就安然地将事实问题排除于法官会议讨论范围之外,至于通过法官会议给法官们营造开放活跃的调研氛围就更不指望了。

(五)传统观念加剧消极效应

1.司法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在我国司法发展史上印记明显。新中国成立前,马锡五审判方式活跃于我党革命边区,它不拘泥于传统和程序,强调深入群众之中去化解社会矛盾。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司法也长期处于相对虚无主义的状态。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论”在几十年间一直是占据社会各领域主导地位的思维意识,司法事业也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下“摸着石头过河”。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其基本立足点就是国情和实际。因此,实用主义理念在司法者尤其是司法决策者和老一辈法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当前我们司法过程中的‘实用主义’大多数还只是处在一种‘实用’的层面,根本谈不上是系统性的‘实用主义’”[23],正是基于这种实用思维,践行法官会议制度的人更愿意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乃至案结事了,纯粹在法官会议上进行知识研讨和业务切磋显得太不实用,继而智库定位被人为地拉向“工具化”,至于从会议中开发理论成果,对棘手的上会案件而言就更显得不合时宜了。

2.司法保守主义

如果说司法实用主义更多地体现在参会的一线法官身上,那么司法保守主义则更多地根植在制度设计者和规则制定者心中。即便是法学学者也强调“具体的司法操作一定要保守”[24]。将一种以集思广益为形式、以会商思辨为特征的研讨会放置于“汇报式”模式的传统会议窠臼中,恰恰反映出决策者对法官会议制度定位和角色属性的保守认识,这也正是法官会议议事规则僵化乃至突破不了“会议”这一概念框架的思想根源。此外,法院领导尤其是基层法院普遍不重视调研工作,未意识到科研能力对执法办案工作潜移默化的助力,这也是领导者的保守思想所致。

3.羊群行为

20世纪90年代,国外一批学者开始了对羊群行为理论的初步研究[25]: Scharfstein和Stein提出了著名的“声誉羊群”模型,指出羊群行为是跟随者为了自己的声誉而忽视自有的信息并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Banerjee认为羊群行为是使跟随者自己的私人信息表明其不应该采取这种行为但最终还是跟随其他个体的行为;Shiller研究羊群行为时指出,在一个群体决策中多数人意见相似时,个体趋向于支持该决策而忽视反对者的意见,即使该决策是不正确的。法官会议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羊群效应。有的法官虽有自己的见解,但出于不够自信而赞同其他法官的观点;发言顺序较后的法官见多数意见几近成型,虽然其已经发现多数意见的问题或错误,但仍选择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有的法官觉得法官会议挤占自己的工作时间,干脆人云亦云、滥竽充数。而“汇报式”的议事模式给“偷懒”的参会法官[26]提供了草率表态、跟风发言的温床,看似法官会议由许多法官组成,但往往有价值的意见凤毛麟角,结论为合议庭采纳的比率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跟风行为不仅仅体现在法官会议运行过程中,而且长久以来在其他会议乃至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也屡见不鲜。

四、法官会议的制度出路

前文分析了近年来法官会议制度的运行积弊及原因,并未面面俱到,也未为构建法官会议具体规则做铺垫,主要是针对这项制度的宏观设计力争有的放矢。构建法官会议议事规则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本文只想从宏观层面提出该项制度的改革进路,向制度设计者和规则制定者传递出一线的诉求。无总纲则得不出要领,无要领则规则入歧途。以下笔者尝试提出五种变革理念,以求推动法官会议制度的蜕变升级。

(一)专一理念:定位单一、辖案专项、发展专业

法官会议制度的定位不能多元化,而应单一化。法官会议的定位就是智库咨询机构,不是审委会的过滤工具或前置程序。审判管理应当通过议事、研讨、论辩的形式进行,而非直接的行政干预;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是法官会议研讨类案达到一定数量后的自然成果;法官会议真正成为合议庭的智囊继而让审理者对自己的裁判有信心、甘冒风险后,上审委会的案件自然会减少。

“专一”中的“一”指定位单一化,而“专”则包含讨论案件范围的“专项性”和制度发展的“专业性”两部分内涵,只讨论难办案件中的“决疑”案件,集中钻研法律框架内的案件审理问题,唯有按此方向改革法官会议制度,才能凸显法官会议较审委会的本质区别和优势所在,法官会议的制度价值才能在实践运行中发扬光大。法官会议守住自身的“专一”,才会尽可能排除定位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服务理念:为案件服务转向为法官服务

法官会议属于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范畴,天然地带有管理色彩而缺少人情味。法官会议制度从制度上看确实也是为办案设计的,结案固然是法院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的,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案件是人办的,人不是机器。法官会议制度的设计要多考虑从法官主体的角度出发,多考虑承办法官、参会法官的主观感受,而非拘泥于案件研判机制本身,否则法官会议会如无源之水慢慢枯竭。就比如议事模式,“汇报式”是典型的监管理念,承办法官、参会普通法官与参会院、庭长不是平等的议事关系。相反,会议筹备方面应更多考虑案件承办法官而非参会领导的需求,以服务理念去设计议事规则,将棘手的查明事实问题纳入讨论范围继而借助更为丰富的阅历、更为有效的方法去探究客观真相,唯有满足了法官的切实需求,法官才会更愿意去参加法官会议。法官会议秉持“服务”理念也是促进法院“去行政化”的内在要求。

(三)系统理念:加强配套保障机制构建

对法官会议制度的完善不可局限于制度本身,“必须对影响制度功效的外在制度环境进行必要的改良。否则,针对制度设计的修正则必将于事无补,制度的整体预期也势必会落空”[27]。应当将法官会议制度置于整个审判权运行大环境中去考量,既要考虑法官会议制度与其他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衔接问题,也要注重配套辅助措施对法官会议制度的保障作用。只有以系统思维去指导制度设计,才能让法官会议在运行过程中不做无用功,同时又体现出自身的独立价值,使法官会议的智力成果转化能更加顺畅和规范,法官参会发言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法官会议制度的构建形成“系统”思维后会促进审判权运行更加高效。

(四)科研理念:“会后”与“会中”并重

法官会议虽非科研机构,但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人士都憧憬着法官会议成为培育精英法官的平台[28-30]。但如果法官会议“讨论结束”即告“会议结束”的话,法官会议的上限是不高的,不注重理论研究,法官会议的智力支持能力不会提高,成果转化率、结论采纳率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法官会议只有抓住“科研”这一核心竞争力,其制度价值才能发扬光大。

(五)创新理念:法官会议也可乘风破浪

法官会议制度亟待创新。陈旧的司法理念、僵化的议事模式、落后的思维方式,都需要创新精神去打破。仍以议事规则为例,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实务界已经有人意识到辩论因素对法官会议的价值[31],笔者认为完全可以解放思想,仿照庭审的模式为法官会议引入辩论机制,同时大力打造智慧会议,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理论去武装法官会议,让法官会议研判更有效益、运行更加高效、能力更为现代。法官会议坚持“创新”理念,司法改革才能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张先明.最高人民法院下发试点方案要求深化司法公开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3-10-26(1).

[2]李关平,胡坤坤,肖晓.海口中院试水“法官会议” 主审法官借助“外脑”判案[N].海南日报,2015-04-09(A2).

[3]刘春华.重大疑难复杂案怎么判专业法官会议来“把度”[N].四川日报,2015-12-18(10).

[4]杨舒涵.“专业法官会议”机制为法官独立审案把脉问诊[N].新疆日报(汉),2017-08-29(10).

[5]赵明,刘倩黎.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法官的“第二大脑”[N].湘潭日报,2017-10-09(4).

[6]宋洁,曾毅.你好?你好!专业法官会议[N].法制周报,2017-09-30(2).

[7]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杜豫苏,高伟,何育凯.专业法官会议运行机制构建再思考——基于审委会、审联会、专业法官会“三会”比较的视角[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8,34(6):139-148.

[9]吴思远.法官会议制度若干问题剖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0(4):22-26.

[10]张俊文,粟正均,彭婧婕.专业法官会议咨询服务功能的实施机制研究——以部分审判權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的专业法官会议运行现状为样本[C]//贺荣.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上)——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

[11]杨树明,黄剑,卢凤.审判融为一体 案件负责到底——江苏省江阴市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调查[N].人民法院报,2014-11-28(1).

[12]徐子良,周嫣.审判权“去行政化”改革背景下法官会议机制的功能定位与模式再构[C]//贺荣.尊重司法规律与刑事法律适用研究(上)——全国法院第27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104-105.

[13]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细化专业法官会议运行规则 促进法律适用标准统一[N].人民法院报,2019-08-08(4).

[14]冯之东.司法改革背景下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1):82-96.

[15]李兆杰,牛艳.司法改革视域下专业法官会议的价值分析、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基于全国36个地方法院的专业法官会议实践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2):79-86.

[16]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C]//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流有声——北京大学法学院百年院庆文存之理论法学:国际法学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19.

[17]樊崇义.底线:刑事错案防范标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18]江伟.民事诉讼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9]王林清,郭燕枝,杨心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裁判思路与裁判规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0]章惠萍.“审理者裁判”视野下主审法官会议的职能定位[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6):93-94.

[2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EB/OL].(2015-02-26)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13520.html.

[22]龙宗智,袁坚.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司法行政化的遏制[J].法学研究,2014,36(1):132-149.

[23]兰照.论司法实用主义[D].吉林:吉林大学,2013.

[24]杨立新.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J].河南社会科学,2004(5):1-3.

[25]居新华.基于羊群效应的投资者跟随行为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26]王佳舟,关佩.回到思维原点:团体决策理论视阙下基层法院专业法官会议的规则重建[C]//胡云腾.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上)——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380-381.

[27]冯之东.纠纷解决机制外在制度环境的优化——以行政调解制度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1):111-125+128.

[28]梁桂平.论专业法官会议的功能定位及运行模式[J].法律适用,2016(8):95-100.

[29]曹炜,熊静.司法改革语境下的法官会议探析[J].法律适用,2015(9):25-29.

[30]肜玉,余德厚.司法改革背景下專业法官会议运行机制研究[J].南海法学,2017,1(4):62-71.

[31]王忆哲.专业法官会议的功能厘定及规则再造——以全国35家法院改革实践为实证分析[C]//胡云腾.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上)——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356.

(责任编辑:小 水)

(校  对:陈 楠)

[作者简介]顾彬,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法学硕士,226007。

作者:顾彬

第4篇:谷毛小学学校学习会议制度

谷毛小学教师学习、会议制度

为了规范会议程序,严肃会纪会风,明确会议内容,提高会议效率,特拟定以下制度:

一、教师会议是学校领导或各职能部门向教师通报学校有关事项、布置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各项任务,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会议。

二、全体教师要树立纪律观念,准时出席会议,不早退、不中途离场。由会议组织者负责点名。因故不能出席者,要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如无故不参加,按学校相关考勤规定处理。

三、会议时,教师应专心致志,禁止备课、批改作业,禁止交头接耳,不得翻阅与学习、会议内容无关的书刊、报纸或做其它事情。手机应自觉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要认真听讲、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并做好会议或学习记录。

四、会议过后按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学习、讨论,并坚决贯彻执行。对领导布置的任务,要按时按量做好。因各种原因未参加会议的,回校后要向其他同志了解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不得以任何借口而不完成工作任务。

五、与会者不得扰乱正常的会议秩序,若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会后与相关负责人交流,不得以各种理由冲击会场。

六、提倡开精会、短会,发言者力求语言精练,简明扼要,不得随意延长会议时间。

七、各会议负责人要做好会议的记录,以备留档。

第5篇:学校会议制度

(一)学校会议总要求

1、坚持减少会议的原则,尽量控制会议次数。学校重大会议须领导班子会议决定,校长批准方能召开。

2、上级要求召开的会议及学校计划召开的会议,要按期、及时召开。

3、每次会议,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会议的中心议题、通知会议参加者,根据会议中心议题准备发言的内容,不开无准备的会,保证会议质量。

4、树立良好的会风,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喧哗、不议论,不接打电话,遵守会议纪律,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保证会议效果。

5、对于违反会议制度的人和事,各处各级负责领导即时批评指正,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会议主持人要求

学校每次会议须先定出主持人,坚持谁主持,谁承办,谁负责到底,精细化主持,校办监督的原则。

主持人责任:

1、负责会议的相关参会人员确定,并在会前做好参会通知。

2、确定会议地点,并指定责任人,会前5分钟前打开门,并打扫好卫生,准备好话筒等。

3、指定记录人做好记录。

4、和相关发言人取得联系。

5、通知开会、点名。

6、要求好会议纪律,并始终为会议纪律负责。

7、处理好会议突发的各种问题,保证会议基本程序完成。

8、处理好未参会人员的精神传达,处理好考勤结果的审定并签字交教导处。

9、将会议结果汇报给上一级领导。

(三)校长办公会议制度

1、校长办公会的主要任务是:就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心任务和其他重要行政工作做出决策;讨论教育教学、教研、行政、后勤等工作的重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决定;听取各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汇报,分析学校形势,检查总结工作。

2、校长办公会研究处理的事项主要有: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主要工作的实施方案;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工作的重要改革措施及实施办法;机构设置调整和一般人员调配;对教职工的奖惩、奖金的分配与审定;重大活动的安排;重要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工作总结;安全保卫等重要问题;其他重要工作。

3、校长办公会议由校长主持、校级干部全部参加,与议题有关的中层领导列席参加。

4、校长办公会一般每周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组织召开。

5、校长办公会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到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重大问题要经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有关部门要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交两个以上的方案,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6、参加会议人员要按时到会,集中精力研究工作。会议期间不会客,不办与会议无关的事情。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不准泄漏会议讨论情况、会议决定和机密事项。

7、对会议决定的问题,必须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校办协助校长了解决议执行情况和催办有关事项,并把办理情况及时向校长汇报。

(四)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制度

1、学校领导班子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主要有各分管领导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周工作打算。

2、除常务工作内容外,还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传达上级指示和有关规定。

(2)讨论学校计划、总结。

(3)研究学校有关规定、重要决定和工作部署。

(4)讨论对教职工的奖惩事宜。

(5)总结阶段性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

(6)学校临时遇到的问题。

3、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由校长主持,领导班子全部成员参加会议,由专人负责记录、并整理会议决议,会后分管领导要按会议精神执行工作。

(五)全体教师会议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教师会议,由副校长主持会议,全校教职员工参加,无特殊情况不许请假,设专人负责记录。

2、教师会议主要内容:

(1)领导简明扼要的总结上一月工作,布置下一月工作重点及要求,宣读教育教学月通报,月通报工作由三处主任分别写出材料,由李新亚汇总,真正建立月通报制度。

(2)公布教师一月考勤情况。

(3)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工作安排。

(4)公布学校临时的主要工作安排、重大决策和决定。

(5)通报学校月内出现的重大问题及学校处理决定。

3、全校教师会议属例会制,无特殊情况不变,全体教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接打电话,确保会议纪律,会议做到准时、准点开,对于迟到、早退教师按规定处罚。

(六)级组会议制度

1、各级组每周召开一次会议,由包级领导主持,并指定专人记录。

2、有专人公布考勤,公布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好的与不足的具体到人)。

3、会议秩序:点名——公布上周考勤——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强调重点问题。

4、要定期研究以下工作,开好级组内部办公会。

(1)研究如何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下达的每周工作任务。

(2)总结通报上周工作,研究下步工作。

(3)组织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与备课,研究实施新课程。

(4)研究各班学生思想、学习上的差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研究年级组的大型活动。

(七)班主任会议制度

1、根据学校具体工作安排,由校长或者分管领导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

2、重点研究以下工作:

(1)研究各班如何落实及完成学校每个时期中心工作任务。

(2)研究各班的学习质量,优生的培养和潜质生的提高。 (3)研究各班的班集体目标与落实措施。

(4)研究班委会的建设、班干部培养使用。

(5)研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家长的联系。

(6)研究班级的常规管理、班风、学风的形成。

(7)研究学生体育、卫生、文艺活动和身心健康状况等。

(8)研究学生法律意识、竞争意识、良好习惯、道德风尚的树立与培养。

(9)研究各班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

(10)研究各班“二课”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八)德育工作会议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由政教处牵头,德育工作小组人员参加,由政教副校长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研讨德育工作。特殊情况临时确定。

(九)教研工作会议制度

各学科教研组长参加,教导主任主持,每周召开一次,主要研讨教育教研工作。

(十)民主生活会、教代会

每学期召开一次,由支部书记主持。党员及教师代表参加。主要就学校工作提出建议或意见。并对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对学校的帐务一年公布一次。

(十一)团支部会议

由团支部书记主持,即时召开。布置相关工作。

(十二)政治学习会

每周周三下午自习时间分级召开,由各级领导主持。主要进行教师思想教育及引领。贯彻学校核心思想。

(十三)安全工作会

学期初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布置协调各块安全工作。一般每月一次,听取各块汇报,研究对策,布置下阶段工作。安全会议可单独召开,亦可和学校其他会议结合进行。以加强安全事务的宣传和保障工作。

2011年2月12日

二曲中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细则

校长、党支部书记:陈 涛。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主管人事、财务、安全、教育教学工作。 主持学校党支部工作。主管学校党建、工会、团支部等工作。 副校长:彭党社。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指示,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负责组织管理教学教研工作,处理教学日常行政工作、各类考试实施工作。

2、具体负责全校各学科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工作,构思部署并指导学校全局性的教学、教研、教改工作。负责学校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和毕业班工作。

3、协助校长制定教学、教研、教务、有关处室各岗位职责条例和考核措施。

4、协助校长做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选配以及教学人员具体课务的安排。

5、负责教务人员、教研组长和各学科任课教师岗位职责考核

6、负责九年级管理工作,包括教师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检查以及机组干事的管理。

7、协同校办做好全体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

8、管理好学校教学方面的乱收费工作。

9、对三级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10、组织好班子成员的协领工作。 副校长:张 斌。

1、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德育、安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2、协助校长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深入实际了解德育工作,科学确定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使之系列化。指导政教处、年级、班级进行学生常规管理,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做好相关的德育量化评估及奖惩工作

3、协助校长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领导并组织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4、负责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贯彻上级综合治理工作的文件,起草学校宗合治理工作的计划、总结,做好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工作,加强对门卫安全防范工作的管理,建立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5、协助校长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向校长提出德育工作队伍调整意见,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理论,开展德育研究,探讨德育规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要经常指导检查班主任的工作,和班主任研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方法,组织班主任工作学习和经验交流。向校长报告班主任工作情况,提出改进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6、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的建设,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指导组织学校的家长学校活动。

7、负责学校工作会及大型教师会的主持会议工作。

8、负责三级政教工作的推进及评价工作。 副校长:李建宁。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和决议,执行学校各项决定,协助校长领导总务处工作。

2、领导制订学校后勤工作计划,及后勤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领导总务处完成日常教学服务工作。

3、负责组织后勤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管理意识、勤俭办学意识、民主理财意识。

4、负责学校的自行车保管工作,水电指标审定,防暑降温、防寒取暖工作。

5、负责学校的增收节支工作,搞好教职工的生活福利。

6、协助搞好校容、校貌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

7、参加上级通知的后勤校长会议,完成上级和学校交办的临时任务。

8、负责校产安全、消防安全、水电设施等相关后勤安全工作。 支部副书记:段锦凤。

1、负责校办日常工作,协助校长处理日常校务。

2、负责学校文件的起草、计划总结的撰写、行政报表的填报。做好来文来函审阅、来访接待、会议安排等工作。协调督促各处(室)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

3、兼管校园文化、学校档案、计生等工作。

4、评优、综合考评及级组、处室月工作通报。

5、安全工作。

6、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7、四城联创工作,。

8、支教工作。

9、管理精细化工作及其督导评估检查。

10、负责领导值日工作,教师签到工作的检查及落实。行政人员的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

教导主任:张亚军。

1、协助主管教学副校长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持教学工作落实。

2、负责课程安排、教研活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评估及学生编班、学籍管理等工作。

3、负责学校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学习小组建设的评价体系。

4、负责七年级全盘管理工作。

5、负责各类大型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6、负责教学工作月通报。

7、直接负责三级教学常规检查。

8、教学计划、总结的撰写工作。 政教主任:李永杰。

1、负责政教处日常事务及德育工作、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落实,政教干事分工及管理工作。

2、负责八年级全盘管理工作。包括考勤、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检查,以及本级教师考评等工作。

3、负责校园卫生工作。

4、负责各类活动的安全纪律及政宣工作。

5、负责政教处月通报工作。

6、负责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的汇总及班主任津贴的发放工作。

7、负责门卫管理。

8、负责学习小组建设。

9、负责政教计划、总结的撰写工作。 副教育主任:王雪芳。

1、负责教导处日常事务,督查教师教学情况。

2、直接负责教师上岗考勤工作及汇总公布,为全体教师考勤总负责。

3、负责教导处干事分工及管理工作。

4、协助教育主任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5、协助教育主任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6、认真检查督促好三级教师坐班,每月在校委会上汇报。 总务副主任:王媛媛。

1、负责后勤处日常事务及干事的分工、管理工作。

2、负责消防安全及自行车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3、负责学校各类公物的管理检查。

4、负责公物采买工作。

5、负责各类人员加班的审批汇总工作。

6、负责各种津贴的发放工作。 工会主席:李亚军。

1、负责工会工作。征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领导工会的全面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会活动计划,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2、负责协调处理解决教职工之间的矛盾。,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3、协助搞好八年级的管理工作。

4、做好教师文体活动及教师慰问工作。搞好生活困难教职工情况摸排上报,不断创造条件,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开展有益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勤俭节约、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实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团委书记:严 娟。

1、负责学校团委工作。主持制定学校团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搞好总结。

2、抓好团的自身建设。指导团支部的工作,加强团员队伍和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3、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抓好日常政治学习。

4、抓好团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团组织档案,抓好团干部的培养、团员发展、团组织关系转接、团员管理工作。

5、组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

6、做好团的宣传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和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

7、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成才服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8、负责指导和帮助学生会组织开展工作。

9、协助校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10、完成学校领导和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11、唐仲英爱心小分队工作。

在本学期5月底,由校办牵头,组织一次领导干部履行责任考评,评价结果递交局政工科,分四个层面进行考评:

一、校长评价;

二、副校级评价;

三、主任评价;

四、副主任、工会、团委评价。

评委主要为学校骨干老师、班主任代表及其它中层组成。 评价分四个层面进行: 方法为:

1、领导述职

2、综合考评

3、评委打分 评价要素:

1、履行职责情况

2、坚持领导值日情况

3、三级质量情况

4、领导团结情况

5、党风廉政情况

新学期领导班子会议讲话

王心峰

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寒冷而富有诗意的寒假,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2009年春季。今天召开新学期第一次领导班子会议,借此机会给各位领导拜个晚年,祝你们新年快乐,工作顺利,短暂的寒假,让我们得到了暂时的休息与调整,相信各位领导在新的学期一定会精力更加充沛,斗志更加高昂。

首先给大家公布一下兴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情况: 经过反复考察、对比,报院领导批准,现任命马海印同志为商丘兴华学校九年级年级主任,具体负责九年级教育教学工作,马海印同志,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在兴华学校已经工作八个年头,八年中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所教学科成绩突出,为兴华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马海印同志出任九年级主任是人心所盼,是兴华之幸事,相信我校九年级工作在马主任的带领下,一定会一帆风顺,再创辉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马主任表示诚挚的祝贺吧!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这届领导班子以“提高质量,稳定规模,内涵发展,打造品牌”的工作方针为指导,自觉地做到了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教学改革再度深化,教学质量再度提高,办学活力再度激发,学校声誉再度攀升,学生流失率再度降低,学生素养再度提高,良好的教风校风班风学风初步形成。圆满实现了期初工作计划要求。

过去的一个学期,是学校育人环境、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生源素质、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的一学期,是在教育领域群雄并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与时俱进,亮出特色,树立品牌,铸就辉煌的一学期,学校能有现在这样的可喜局面,在座的各位领导功不可没,这是各位领导精诚团结、脚踏实地、自强创新干出来的。我从内心里感谢你们。

新的学期,学校的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创业的过程会有很多的艰辛曲折,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必须要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为了更好地树立领导形象,提高领导信誉度和美誉度,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创新高,我们这个团队要牢牢把握五项原则,作为我们推进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建设好团队。我们要作团结的表率、要作和谐的表率。我们虽然职务、分工各不相同,但我们始终是一所学校,一套班子。我们必须淡化身份,大家是一家人、一个和谐的团队;处处为我们这个团队、集体着想,热爱集体,团队荣誉高于个人利益,共同努力,把我们领导团队建设成:

1、“创新型”的领导团队。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在科学论证和有序实践的基础上,把改革作为开拓进取的有力武器,用创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进步。闯出一条“兴华特色”之路。

2、“能力型”的领导团队。当前,学校处在一个比较比较特殊的时期里,我们要重点提高自己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综合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依法办事的决断能力,深入基层联系老师的调查研究能力。建设一个能力型的领导班子是形式所迫。

3、 “事业型”的领导团队。学校面对新形势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有一个勤奋敬业、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要大力提倡“严、精、细、实”的工作作风,管理一定要严格,工作一定要精通,计划一定要细致,作风一定要务实,敢为人先、创一流意识一定要强。尤其是在创业阶段,更要专心致志的抓工作,把心思用在研究问题上,把精力用在克服困难上,把时间用在尽心尽责上,少考虑自己,多谋全局利益,做名副其实的教师“公仆”。

4、“团结型”的领导团队。一个团队的凝聚力首先在于是否团结,是否和谐,能否形成合力,提高战斗力。

5、 “务实型”的领导团队。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研究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制定方针政策;要本着务实的态度,深入基层,带领大家真抓实干,力见成效。

6、“秩序型”的领导团队。我们要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引领大家严格照章办事,管好身边的同志。克服制度不落实,程序不执行,监督不彻底的弊病,确实建立秩序型领导集体。共同营造一个“有章可循,秩序井然”学校工作氛围。

7、“学习型”的领导团队。我们要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把虚心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力、执行力和号召力的首要途径。

二是不要过多地纠缠过去的种种,团结一致向前看;

三是不利于团结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坚决不做;有利于团结的话多说、有利于团结的事多做;

四是在遵循制度和组织纪律的前提下,多一点人文关怀;

五是多沟通、多补台。平常的工作中要多打招呼,体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领导班子成员要牢记奉献、团结、高效、开拓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

作为领导要树立六大典范:一是做敬业奉献的典范;二是做廉洁公正的典范;三是做求真务实的典范;四是做高效服务的典范;五是做团队精神的典范;六是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下面我把本期兴华学校工作的纲领简单给大家传达一下,希望大家熟记学校总的思想,按照学校思路,遵循学校理念,争取达到学校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坚持“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打造品牌”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目标,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走内涵式发展,和谐式发展,品牌式发展的道路。以全国民办教育课堂研讨现场会为动力,促进教育改革新的跨越;以强化学校特色建设为重点,积极营造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努力做到成功教学法有新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学校科学化管理有新举措,校园文化建设有新变化。逐步形成独特的生源优势、办学理念优势、环境优势、学校品牌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确立我校在全国民办基础教育学校中的“窗口”地位。

二、 工作思路

把握形势、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发扬团队精神,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抓住立德强校这个重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校风建设的水平;二是以全面推进成功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旋律,从严务实、苦练内功,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强化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四是抓好09年中招,努力实现升学率、重点高中上线率保持全市第一的成绩。

三、 工作目标

1、 管理:领导班子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垂范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2、质量: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改进“成功教学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特色:在“树人为本、求质为根、特色为翼”的理念指导下,继续深化学校特色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使多元式的校园文化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4、德育:充分利用政教、团委、少先队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师生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师训:加大对教师师德修养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基本功(普通话、课堂语言、字)及读书工程,努力造就高品味、团队意识强的教师群体,力争名优教师在数量上有所突破。

6、教研:学校已立项课题,要按照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安排相应的研究活动,重研究过程,重总结反思。学校特色建设与成功教学法下的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创教学科研的新局面。

7、制度: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科学的制度治校,重视制度的落实,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体现“奖优罚劣”。

8、品牌:以上学期在我校成功召开的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颁奖盛典及商丘兴华学校特色办学现场会为契机,积极筹办本学期在我校召开的全国民办基础教育课堂研讨现场会,努力打造我校“品牌”,使我校的品味再上新台阶,让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国驰名。

四、工作理念

——发展理念:以质量立校,特色名校,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完美,打造全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旗帜。

——德育核心理念: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以校风、学风取胜,提高办学品味。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严、爱与服务的互动,打造我校的团结、进取、和谐、创新的团队精神。

——办学理念:尊重为本,享受教育。

——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成功。

希望各位领导,把以上这些当做本期工作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努力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抓出成绩,抓成亮点,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几件工作安排:

1、学校工作计划已经制定出来,明日起,各位领导要在学校计划的理论下,研究自己的工作计划。

2、学校开学前后的事情安排,已草拟成,发到了各位的手中,请大家在会议的最后几分钟修改,加入自己的意见或添加上我没想到的地方。

3、明天九点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会上主要学习本期的工作计划,和布置迎新工作,各位看明日会议还应该安排哪些内容。

4、明天下午安排的有分部会议,要布置最近几天的具体工作事宜,明天晚上6:00在国际庄园,举行兴华学校迎新学期酒宴。

今天,我的会议内容到此结束,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在新的学期工作开心,身体健康!谢谢!

第6篇:学校会议制度

附件1:

中华技工学校学校会议制度

一、会议种类

1、 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会。

① 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会是校级干部集体研究工作,进行决策的一种会议。

② 主要学习研究上级会议、文件精神,交换工作意见和交流工作情况,研究决定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分管领导提出,在会上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校长决定。决定后,有意见可保留,但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中如有新情况,可向校长申请复议。

③ 会议由校长主持,书记、副校长参加。会议内容由校办室应提前告知与会人员。会议一般安排在每周五下午4点召开,必要时可以临时召集,办公室主任做记录。

2、 校长办公会

① 校长办公会是学校中层干部接受学校具体工作任务,共同研究商议工作的办公会议。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为主要目的。

② 会议主要讨论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实施办法;布置、检查、总结部门的工作任务;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文件、指示。

③ 会议由校长主持,校级领导、处室负责人参加。原则上每周一 10点召开,必要时可临时召集,办公室文员做记录。

3、 教职工大会

① 教职工大会是全体教职工参加的一种群众性会议,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② 会议主要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宣传、动员全体教职工参加上级或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上级或学校领导向全校教职工作有关报告;校领导向全校教职工布置工作。

③ 会议由校级领导主持,全校教职工参加,办公室做记录。

二、会议纪律

1、 在会上研究的问题,在未向下传达前,严守会议秘密。

2、 参加会议的人员要做到按时、守纪、认真。

3、 关闭手机,自觉遵守会议纪律,不做与会议无关之事。

4、 提倡参会人员作记录。要求掌握会议精神,贯彻会议决定。

三、会议考勤

1、 因学校安排公事不能到会的人员,必须提前向主持人请假,经主持人同意后按公假处理。

2、 因病、因事不能到会,要提前书面向主持人请假,未请假或未经主持人准假而不到会的,按旷工一天处理。

3、 以上会议由会议记录人做好考勤记录,矿工、迟到及各种假的处理按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条款执行。

四、此项制度自2011年9月19日执行,前发有关会议制度停止执行。

第7篇:学校会议制度

会议是学校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统一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领导作用的一种必要形式。

一、会议的组织原则

坚持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全校性的政治学习和有关会议,必须坚持做到班级、教研组的局部小会服从全校性的全局大会。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参加上级或学校召开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及教研活动等都进行考勤登记考核。

二、会议种类

1、校长办公会议:由校长主持,全体中层干部参加,每周五上午在校长办公室召开一次。会议主要是学习有关的要求、文件、政策,讨论学校时段性工作、突击性工作、长远工作(计划)以及总结学校中随时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好处理。

2、全体教职工会议:每周一下午5:00——6:00本校会议室,由校长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其主要内容:总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校务工作会议决定,组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等。做好全体教职工考勤记录及会议记录。

三、会议纪律

1、准时参会,不得迟到、早退、缺席。

2、会议严格按照学校考勤制度执行。参会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必须在会前向校长处请假,并说明原因,经批准后,方能生效,否则一律视为缺会。

3、参会人员必须自觉维护会议纪律,开会时不能再会场外面逗留或闲逛,开会时不能随意在会场中走动,更不能中途离会,不准大声喧哗或私下讲话,不准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不准接打手机(手机关闭或调到震动状态下),不准翻看与会议无关的报刊杂志或小说等。

4、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5、对会议内容或安排有异议的,会后与相关领导沟通,不得在会议室无视会议纪律或无理取闹,影响会议质量。

第8篇:学校校务会议制度

康县铜钱乡九年制学校校务会议制度

一、会议议题范围:

(一)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决定;

(二)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培训工作等重大问题;

(三)认真研究审定学校制定的有关管理规定及规章制度;

(四)讨论决定学校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等重要事项;

(五)研究决定上报教育局审核、审批的事项,以及需要向上级推荐、上报的重要事项;

(六)讨论决定学校急需处理的紧急事项;

(七)讨论决定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八)认真研究人事安排及职务任免等事项。

二、校务会议由校长、副校长及班子、教师代表成员组成。根据议题需要,可通知其他有关教师参加会议。

三、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校长因事不能参加时,由校长委托主持工作的学校领导成员主持。

四、校务会议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召开1至2次,如遇重要情况随时召集会议。

五、参加校务会议人员必须按时到会。因事不能参加会议者,应向主管领导汇报,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并在会前向办公室报告。

六、凡需提交校务会议研究的议题,由主办处室填写《校务会议拟列议题征求意见单》,送主要领导审阅同意后,提前送交办公室汇总,报校长审定同意后上会。

七、为了提高会议效率,汇报应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复杂的可以按参会人数予以印发;汇报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分钟。汇报材料必须写清两方面内容:一是议题的基本情况;

二是提请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的具体事项。凡涉及几个处室的议题,主办处室须在会前与有关方面认真协商,意见一致后,再提请校务会议讨论决定。

八、会议讨论要紧扣主题。基本程序是:主办处室汇报、分管领导发表意见、会议成员讨论、主持人综合形成决议。讨论发言要简明扼要,意见明确,一般不阐述,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九、校务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由职能处室和相关人员负责。贯彻落实的过程要规范、完整、及时。贯彻落实的情况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反馈,并进行必要的督查。

康县铜钱乡九年制学校

2017年3月1日 (修订) 2

第9篇:**学校会议考勤制度

会议是学校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议秩序的好坏,是事关政令畅通和教育工作者自身形象的大事。为了严肃会议纪律,确保会议精神的准确及时贯彻执行,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会议的组织原则

坚持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全校性的政治学习和有关会议,必须坚持做到班级、教研组的局部小会服从全校性的全局大会。任何班级、教研组及个人不得以上课、私事、局部小会为由拒不参加学校召开的会议。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参加上级或学校召开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及教研活动都进行考勤登记且建档考核。

二、会议纪律

1、参会人员必须按通知时间提早到会,不得退到、早退、缺席

2、各种会议每个教师都要带上笔记本,做好笔记。

3、参会人员必须自觉维护会议纪律,开会时不能在会场外面逗留或闲逛,开会时不能随意在会场中走动,更不能中途离会,不准大声喧哗或三三两两“另立会场”,不准带小孩入会场哭闹,不得翻看与会议无关的报刊杂志或小说等。

4、对会议内容或安排有异议的,会后与召集人沟通,不得在会议室无视会议纪律或无理取闹,否则,情节严重者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三、会议考勤

1、学校各种会议(包括全校性会议、班主任会议和教研组会议等)实行签到或点名制。每次会议或政治学习由召集人按通知时间顺延5分钟开始点名,点名不到记迟到。召集人可视会议情况于会议期间随时点名,点名不在者记早退两次以上点名不在会者视为缺会。迟到的参会人员到会时自觉在点名处消缺席,否则视为缺会。

2、参会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必须在会前向召集人请假,并说明原因,经批准后,方能生效,否则一律视为缺会。

3、因学校安排公事不能参加会议的人员,也必须提早向召集人请公假,经召集人同意后按公假处理。

四、奖惩措施

1、根据绩效考核考勤分值进行考勤。缺席会议,每次扣分,迟到、早退每次扣分(当天已办理教学请假手续的不计扣);因公开会或出差请假,经学校相关科室同意后只考勤不计扣。

2、学期结束后,各位教师把会议记录本上交校长室待查。

3、每学期的会议考勤簿要存档备案,并将每个人的缺勤汇总记入教职员工业务档案,为教职员工职称评审、先进评选、绩效考核等提供参考依据。

上一篇: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下一篇: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