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民营经济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对策

[

一、民营经济概述

广义的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在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只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力量,具体界定可见如下等式[2]:

民营经济(广义)=国家经济-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

民营经济(广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

民营经济(狭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

二、民营企业现状

1.企业经营相对灵活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虽获得政府的倾斜性支持,但也较少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它们大多应变能力强,经营灵活。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产权清晰,风险和利益对称,市场反应灵敏,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通过产品出口,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2.技术创新是关键

在发展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但大多数企业还处在艰苦的原始积累过程,更有少数的企业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由于缺乏技术上的创新,很多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脑袋产业”和“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也就是说,我国民营企业更多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多从事的是“脑袋产业”。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档次,从“躯体产业”做到“脑袋产业”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就业规模直逼国有部门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国有经济单位的职工总数减至近3200万人左右,减小幅度达60%以上。即便如此,调整后国有成份重要骨干企业仍难于容纳这么多职工。到2010年,私营企业吸收的就业总量可达到3454万人。这充分说明私营部门的就业规模在逐步的扩大,其就业规模将超过国有部门。这都说明了民营经济现在的就业规模之大,渗透的领域较广,换言之,民营经济可在众多的领域发展,有着相对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成长中的烦恼”——问题及对策

1.发展环境不宽松

首先,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仍沿袭“依权监管”的模式,导致民营投资的关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其次,在“市场准人”上民营经济未享有公平待遇。民营经济在投资立项、贷款支持、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很不完善。最后,财税政策有差异。财政经济主管部门在短期内以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由原来为国有经济服务转变到为民营经济服务上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体制上的制约。

综合上述的一些问题,政府应从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让企业得到实惠,增强发展的信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办实事,尤其是解决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

2.人才流失严重

首先,企业内部结构不完善,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不足,造成人才选拔不畅,。其次,人才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民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常借助于传统的命令式、家族式管理。最后,人才结构不合理,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制企业,对重要的工作岗位任人为亲,而引进的人才却遭到了排斥,得不到企业的重用,从而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所以,民营企业必须从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采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人才营运管理机制等对策。对企业个性方面的,应由企业改进内部管理体制,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关系企业命运的位置;对于企业共性方面的,可与其他企业联合起来,适时互补,加速创新,适应国际竞争,使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企业融资较难

中小民营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融资困难现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企业缺乏经验,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而地方性金融融资机构的缺乏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结合融资难的现状,应为其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民营企业信用度,解决信用评价问题,这就要求民营中小企业要不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最后,可以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调动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逐步提高银行的贷款比重。

四、民营企业前景展望

对于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想到取得更大的提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仍需不断努力和改进。

首先,应该树立百年企业观念。虽说民间资本追逐利润是正常行为,可以被理解,但是如果过于追逐短期利润,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要具有做百年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做一个长久性公司,避免短期行为。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充分重视产业的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企业文化,都是值得鼓励的。

其次,民营企业应向国际化新时代迈进。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更应该以全球视野谋划自身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民营企业应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通过产品出口,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进而提升产业链价值。

[1]王劲松,史晋川.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兼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关系[J].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

[2]周立群,谢思全.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9页.

[3]李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5页.

王洋(1991.9—)女,辽宁辽阳人,本科在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

作者:王洋

第2篇: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经济不管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本身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良好地发展,成为新时期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实体之一的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自己创业、自筹资金的民营、民有、民收益的经济实体,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营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港澳台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乡镇企业等类型:狭义的民营经济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乡镇集体企业等类型。本文仅从狭义方面探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和发展速度,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年均增速高达14.3%,已经超过840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年均增速达到20.1%,总额超过19万亿元,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注册资金超过1.3万亿元,较2005年底分别增长40.9%和133%: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年均增长9.7%,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年均增长10.6%。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的增长幅度十分巨大,整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个体实力不断壮大。

2.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从投资规模来看,截至2010年底,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2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4.5%;从对外贸易来看,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5年涨幅超过200%,占全社会出口总额的3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从税收贡献来看,2010年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完成税收总额11173亿元,5年年均增速达22.2%,分别高于全国和国有企业2.0和12.7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的经营能力比较强,在这期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吸纳就业人员不断增多。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型个体私营经济涉及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随着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吸纳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在解决失业人员尤其是城市新增劳动力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较2005年底增加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9%,成为我国吸纳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4.企业组织形式日益完善。民营经济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其自身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表现为组织形式在日益完善,规范化经营程度在逐步提高。许多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改革了原来的家族式管理,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这样就使得企业具有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经营规范、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特点。

(二)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民营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大地发展,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法律还不够完善、融资存在一定的困难等外部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经营理念相对落后。与世界相比,我国民营经济的经营理念明显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够准确,把赚钱当作了唯一目的,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战略规划,或者是一味地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没有考虑管理者的素质能否跟上,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发展了,结果导致了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许多民营经济的信誉度较低,由于许多经营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利润,投机取巧,极端不负责任,其结果不仅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而且还影响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民营企业的群体的形象遭到严重破坏。

2.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在创业之初多采用家族式和合伙式形式。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几个主要投资者所有,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的管理。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错误,因为在家长式管理模式中,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的有效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甚至家长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独裁和集权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家长们”就开始飘飘然,盲目自信,把企业当成私有物,刻意去树立绝对权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降低,内部腐败分化,争权夺利,搞派系斗争。使企业迅速走向衰败。

3.企业素质还不是很高。首先,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弱,多数的民营企业获得技术和专利往往是通过仿制或者嫁接的方式来取得的,这样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从而导致市场开发的能力比较欠缺;其次,大多民营企业缺乏对市场开发的商业运作模式、营销渠道和高端的营销人员。所以,一般民营经济的产品占有率普遍偏低;再次,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还比较粗放,除了前面阐述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外,在科学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尤其是当涉及到产品开发、项目投资、合资合作上,还是靠拍脑袋来作决策,缺乏整套的、完整的、科学的决策方式和决策规则。

4.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在今天来说应该差异化不大,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成为竞争的制高点。然而,民营经济内部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没有正确的人才观,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致使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人才的大量流失,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对企业忠诚度高的人才队伍;民营经济忽视人才的培训,许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及市场变化的需要,一线员工的培训大都只停留在生产操作技能上,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营知识的培训。

5.企业文化建设不足。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虽然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最终导致员工素质较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易立足等问题。

应该说,我国民营经济面临的这几个问题非常突出,也非常关键,特别是在“十二五”的关键时

期,要非常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对策

民营经济存在的以上问题与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分不开的。要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外部方面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首先,应强化银行在民营经济借贷方面的鼓励性措施,通畅民营经济的贷款渠道,为民营经济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其次,要开发更多的借贷方式,既可以使民营企业在信用不强的情况下取得自己亟需的资金,同时,可以激励银行在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中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再次,在资本经营已被企业普遍重视的今天,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与股权置换等方式实现产权重组,谋求更大发展;最后,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允许民营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2.扩大民营经济经营范围。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必须垄断经营的行业外,其他方面应进一步放开,排除市场准入歧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要允许民间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抑制大企业垄断:在已经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消除依然存在的某些歧视,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有效机制;即使在传统上被视为必须由国家垄断的某些领域,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垄断的层次、范围和环节作出充分论证,将能够市场化经营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分解或剥离。

3.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善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提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政府应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比较完善的法制保障、产业技术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资金扶持,建立咨询、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技术经纪所等相关的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牵线搭桥,结合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运用来加大扶持力度。并可以吸收民营企业参加重大项目的攻坚,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来源和技术支撑。

4.发展社会服务体系。民营企业往往势单力薄。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尤其是高校力量,为他们创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发展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等中介服务,发展培训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等为民营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

(二)内部方面

随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坏境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应该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

1.更新经营观念。民营企业家应该转变经营理念,用经济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武装头脑,首先提高自身素质,然后向国内外先进企业看齐,敢于做大做强企业,善于做大做强企业;其次要勇于创新,敢于在产权和管理方面都创新,改革一切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核心竞争力就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状是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落后,在这样不利条件下,民营企业要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剩余利润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的研发队伍,形成核心的专有或专利技术,做精做专做深做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变仿制或者嫁接方式取得专利技术的被动局面。

3.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尊重员工的利益,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重视员工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吸引力,降低员工流失率,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4.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以及企业的定位,规章制度等等,它不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志自己,而且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具有引导、激励、凝聚、约束等作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需要对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这样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对员工产生激励力,才能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员工进行理念强化和认同消化,最终实现传播教化。

[参考文献]

[1]郭剑.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J].经济博览,2008,(7).

[2]王秀玲.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路径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EB/OL].http://jizhe cxorg.com/201I/0118/194858.shtml.2011—01—18.

[责任编辑:舒 生]

作者:马小洪 窦宇

第3篇: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探讨

摘要:民营经济是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就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在归纳总结了制约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后,并提出了对武汉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经济贡献;制约因素

一、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潮流中,武汉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个体到企业,从企业到集团,从个别现象到社会群体,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活动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支撑武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状态(1988~1991年)。1988年以后,私营企业、民营经济恢复发展,并开始进入起步阶段。

第二,初步发展阶段(1992~1996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都比较宽松,市场经济刚刚提出,大量的市场规范尚未建立,改革的各项环节和政策措施还没有配套,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机遇。这一阶段,武汉民营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

第三,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观念方面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以往所说的社会主义的一种“有益补充”了,并把继续扶持和鼓励私营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这就为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历史性机遇。在十五大的推动下,武汉的民营经济步入提高发展阶段,经营范围有所拓展,部分企业已逐步向技术型、专业型、外向型、集团型发展。从1997年到2003年,武汉的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金额七年增长分别超过了2倍和5倍。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量的跨越上,而且表现在质的飞跃上。目前全市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上100家。2004年私营个体经济总量达到80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3%,比上一年增加0.7个百分点,有力地显示出其他经济形式不可比拟的潜力和活力。

二、武汉民间投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对武汉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1991~2003年,全市民间投资(见表1)累计1443.67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59%.而在2003年则达41.69%,已成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但是,与沿海城市特别是一些民间投资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武汉民间投资无论是在总数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仍有明显差距。面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和“中部崛起”战略即将启动,武汉加快民间投资发展步伐,更具迫切性与长远的战略意义。

2003年武汉民间投资的四项构成情况是:集体投资20.78亿元,私营、个体经济52.27亿元,联营经济6.30亿元,股份、有限公司189.55亿元。由于个人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私人建房,因此,武汉民间投资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比例有待提高。

武汉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提高。从反映民营经济贡献率高低的几个指标(见表2)表来看武汉民营企业占全市比重和地位,从中可看出民营经济对武汉工商业发展和市民就业的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已成为市民就业的最主要渠道,民营商业2003年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89.94%,民营工业比重到2003年占到全市的63.7%。

个体、私营企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1997~2003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稳步提高,第一产业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有所发展。基本上保持了第一产业呈下降、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的态势,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767.32亿元;在从业人员上,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为5%以上,成为个体工商业的主导产业。私营企业情况更为突出,第三产业企业户数以年均23.87%的速度快速发展。同样,投资人数、雇工人数和注册资金的比重第三产业均居各产业之首,第三产业也成为个体、私营企业中的主导产业。

目前,武汉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四个行业占比分别达到30_2_%、25.6%、22.6%和15.70%,总占比达到94.1%;而带有城市基础设施性质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民间投资仍属空白;金融保险业的民间投资仅占0.1%。这说明武汉民间投资的结构不尽合理,还需要在大力促进的同时积极加以引导和不断拓展领域。

因此,武汉民间投资的全貌可概括为:已呈现出总量扩张、民资投入逐渐旺盛、规模优势开始形成、对社会贡献较为显著。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和内陆意识的影响,加上国家的政策重点在东部沿海地区,武汉的民间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相关政策也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三、武汉民间投资的制约因素分析

1.资金瓶颈约束。当前,中央正采取适度紧缩银根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这一政策对于武汉市的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银行信贷规模没有增加,而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又进一步扩大,最少的时候,银行贷款占企业总资产份额还不足10%,“融资难”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据了解,由于武汉市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尚未形成。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一是“资信等级不够”;二是“贷款手续烦琐,效率太低”;三是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等。武汉市虽然已有10多家担保公司,但担保基金本身资金规模很小,总量不足3亿元,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需要。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增加和成长,银行贷款日益呈现“僧多粥少”之势。

2.单体规模仍然偏小,民营投资投向比较单一。民营投资项目多,大项目少。200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投资项目有上百个,占规模以上项目的54.4%,但只占规模以上项目在建规模的30.61%。民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只有规模以上项目平均规模的33.48%。目前,武汉市民营投资投向仍主要集中在投资量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竞争较激烈的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业、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而较少涉及电子、通信等高新科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投

资领域。2004年上半年武汉市规模以上民营投资中有39.16%为传统工业投资、17.27%为房地产开发投资。

3.企业文化的制约。武汉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仍处在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存在着需要着力解决的四大问题。一是漠视企业文化的作用。由于武汉的民营企业大多数处于创业阶段,对企业的赢利能力更为关注,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则边缘化了。调查显示,只有2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70%以上的企业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二是企业文化定位模糊。武汉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小规模生产向规模生产、专业生产或多元生产逐步演进的,缺乏一以贯之的战略规划,更没有长远的文化定位。他们功利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希望马上产生经济效益。殊不知,企业文化定位需要稳定的内核,如果为了赶时髦而不断改变文化理念,企业最终只会像“流星”那样陨落。三是对武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够。武汉的民营企业往往直接搬用缺乏个性的“现代理念”,无非是“团结”、“求实”、“开拓”、“进取”之类。其实,富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定位更能提高企业的融合性和凝聚力,更有利于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四是文化培育程度肤浅。培育企业文化不像生产经营那样有有形的产品和具体的标准,于是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虽然形式上挺热闹,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4.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政策执行环节存在障碍,造成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执行难问题。政策执行障碍的主要表现有:(1)政策执行人的思想障碍。政策落实与否,落实的好坏取决于落实政策的部门和落实政策的人,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包括乡镇办事处工作人员座谈,我们了解到基层干部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明哲保身、不满现状、一刀切、捞取好处、实干孤独等。急于求成:大多数人想把民营经济政策落实好,但由于急于求成出政绩,落实中往往陷入盲目性,各乡镇互相攀比,民营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效益不见增长。明哲保身:有些人为了铁饭碗,上级让于嘛就干嘛,发现问题(如民营项目违规操作等)不敢抵制,干一天算一天。不满现状:由于民营企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干多了挨批评,不干也挨批评。一刀切: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商业银行在贷款时,各取所需地执行《贷款通则》,中央宏观调控,银行贷款不管是否合理一律紧缩,贷不到款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被迫停产。捞取好处:有些人(尤其快退下来的)千方百计想捞好处,故意给民营企业设卡制造障碍。实干孤独:有些人却想认真落实民营经济政策,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但这样做工作阻力极大,往往受孤立,事倍功半,有苦难言。(2)政策执行人的作风障碍。调查表明,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与政府平等交流的机会太少,平常被动服从管理,有事“烧香拜佛”,逢年过节方方面面都要打点;有些乡镇干部分头包抓企业,被抓企业就成了他的政绩工程,大包大揽,全力以赴,但被包的和没人包的企业形成不平等竞争,干扰了市场秩序。(3)政策执行中传统体制障碍。调查显示,基层工作仍受传统体制左右,层层指标级级下压,重硬任务轻软效益的基层干部占90%以上。他们感触最深的是难以做到说真话、办实事,只能搞形式、抓上访、求稳定。(4)政策执行中执法环境障碍。调查显示,90%以上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执法人员不能一视同仁。民营企业投资收益权屡受侵犯。正常履行合同难。

5.政府服务部门多,条块分割服务效率不高。目前,全市对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卫生、技术监督、环保、市容、街道等行政和经济监督机构有20多个单位或部门,可以说政府与民营经济相联系的部门比较多,同时各自都有一些职能,这种体制所产生的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协调性在制度上存在缺陷,政策的合力作用也就十分有限。另外,民营企业需要及时了解的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行业、政策以及相应的民营企业应具备条件(包括规模、资金、人力和技术等)等信息,还没有专门综合管理部门及时发布并提供。

6.发展速度不快、经济贡献率不高。2003年武汉市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比上年增长都超过20%。尽管增长速度不低,但是应当看到,武汉市私营企业户数不足杭州市的1/5,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不到杭州市的1/6,就是与南京市、沈阳市等城市相比,差距也相当显著。况且武汉市私营企业中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非常有限,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与杭州市等发达城市比差距就更大。可以说,与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横向比、与武汉市做大经济总量的发展要求比,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若以此速度发展下去,必将进一步加大与这些市和地区的差距,影响到武汉市经济发展。发展速度不具有优势,经济贡献率就难以高起来,在反映民营经济贡献率高低的几个指标中,恰恰是最重要的工商税收指标,其增长率全国高达121.4%,武汉市仅为56.16%,全国增长率是武汉市的2倍,还有其他几个贡献率指标,武汉市也低于全国一般指标水平,这足以说明武汉市民营经济贡献率不高的现实。

7.市场准入受到限制,企业发展空间有限。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受限,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以及城市的煤气、自来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民营经济投资较少、比重低,由于这些行业为国有部门长期经营,非到无利可图或到经营不下去时,才考虑引入民营资本。二是在金融、保险、通讯、旅游、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新兴的服务行业,民营经济投入还不充分。全市民营资本长期流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领域,致力于技术密集型的国有企业因失去应有的竞争对手而缺乏市场活力。三是民营经济税收、收费实际差异明显,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成本高。四是民营经济获得土地使用权要比国有、外资企业难得多、少得多,而且土地使用费也较高。

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1.确立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改变把民营经济视为一般经济增长点或仅满足就业需要的片面看法,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塑武汉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培育经济自主增长的基础力量。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使股份制成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不断技术创新,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有关资料表明,在法国6%左右的技术产品创新由民营企业贡献,德国的科研成果中有70%的发明创造和最高工艺来自民营企业,意味着创新选择是民营企业发展国际趋势和长远选择。因此,必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淘汰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和设备,大力推广技术成熟,应用面广.效益明显的技术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要通过加大技改的投入实现对传统技术、传统工艺的改造与提高。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尽快完善推出投资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主体的作用。严格将政府投资限定在公共产品领域,引入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加强审计、舆论等方面的公共监督。减少投资审批程序,放宽产业准入限制,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积极发展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机构。尽快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和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蕴藏的创业积极性。

4.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素质,注重可持续协调发展。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转换用工机制,大胆实施股份制改造,挖掘人才,知人善用,使优秀人才更好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挂起钩来。要注重人才的后续教育,为企业人员提供各种培训与深造的机会,加快人才自身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民营企业经营主也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信息来源,树立市场第一的意识和良好的诚信形象。此外,还要增强民营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意识,要努力提高环保意识,严格按照环保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要顺应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潮流,建立起企业间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加速民营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的合理集聚,提升民营企业发展素质,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协调发展。

5.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将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向民营企业提供帮助的最佳切入点,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包括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在内的民营企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民营企业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同时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如提供专利技术、技术咨询,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攻关,开展技术人才培训等。

责任编辑 刘凤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曾翔旻 邹伟进

第4篇: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

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冒险精神不够,怕投入了无产出、无回报,创业冲动不足。

第二、管理体制制约。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有的工作人员仍有“管理就是开会,发展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场环境制约。民营经济间的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社会监督力度、打击力度还不够。

第四,技术水平制约。在技术装备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资源制约。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第六,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管理问题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有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违纪违规。民营企业呈现出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

第七,外部环境较差。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

展,但是“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竞争不平等”。导致外地企业引不进来,本地企业又留不住,国有企业有的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电力分配、拆迁还房等方面与外来企业极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办理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太多,经营性的水、电、气价格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尾巴”,个体经营者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开放后,认识逐步提高,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限制到发展,从允许到鼓励,政策逐步放宽。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商重商”、“亲商护商”的发展环境,提倡勤劳致富光荣。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舆论工具,宣传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给予民营经济优惠政策,在执行政策时,服务要周到,从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民营经济中,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我们要学习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费比投资”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止”的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自我加压,你追我

赶,扬长避短,开拓前进。

四、创新思路,推动民营经济超常发展

要促进民营经济超常发展,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强化创新意识,要敢想、敢说、敢做,凡是沿海已经实施的政策,我们都要学习;凡是内地成功的经验,我们都要借鉴;凡是其它地方采取的措施,我们也要敢于实施。当前,我们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抓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抓思路创新,激活民营

大力倡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强,真正把我镇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二)抓产权改革,催生民营

要坚定不移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取向,以产权卖断为主要手段,退集体进个体,以产权改革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抓招商引资,扩张民营

要把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镇域经济的主体,仅依靠自身积累显然速度太慢,依靠改制转化毕竟潜力有限,还必须把好的机制同外来资本有机嫁接,才能更好地积累发展资本,更快地聚集发展能量,使民营经济呈现爆发式的扩张态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支持,你发财我发展,你创业我就业”的大开放意识,形成全镇上下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四)抓政策启动,扶持民营

省、市、县明文规定的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镇内各级各部门要认

真贯彻执行,应该落实给民营经济的政策,都必须全面落实到位,坚决取缔对民营经济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彻底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放心、放手、放胆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抓典型引路,带动民营

要大力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办、领办民营企业,带动民营,让人力资源活起来。要有重点、有目的地树立一批既有品牌效益,又有行业特色的民营经济典型。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扬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涌现出的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及其优秀事迹。年终,党委政府要将民营经济中表现突出的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纳入全镇经济工作统一表彰,让同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六)抓优化环境,服务民营

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是主体,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却是主体。现代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区域生产要素聚集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决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县委、县府的要求,坚决做到“四不准”、“两逗硬”。即:不准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向民营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不准干预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不准对民营经济发展设立障碍和壁垒;不准侵吞、强占民营企业的资产。“两逗硬”是:在提高办事效率和优质服务上要逗硬;在查处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件上要逗硬。

(七)抓素质提高,推动民营

各级干部要转变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增强服务本领,民营企业家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管理才能,民营企业职工要提高思想、文化素

质,克服“帮人”思想,爱厂如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关键词: 民营 经济 现状 调查相关文章列表: 近年来,在人行及相关部门努力下,民营企业贷款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一遇经济调整,信贷收缩,民营企业的融资将受到较大压缩。从全省2007贷款统计来看,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全省贷款增速近6个百分点。其中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因素,以及外部社会信用环境、相关服务配套等。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贷款环节、准入条件严格,没有专对民营的信贷标准,民营中小企业达标难;商业银行贷款回收个人责任制的风险机制设计,制约了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大小贷款客户管理费基本一样,民企贷款额度小收益低,银行对经营情况、业主能力无精力足够了解,一旦逃债维权风险很大;商业银行县级支行“边缘化”,撤并网点,上收权限,集中资金投向重点项目等,影响民营经济的集聚区—县域信贷的投放。

此外,办理抵押贷款环节的工本费、评估费、登记费等相关费用过高,担保机构少、能力低费用高,社会信用环境落后,征信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等也是制约民营融资的重要因素。

第5篇: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卫平

2016年9月底,在山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后不久,《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发布实施,这是继200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时隔11年后,我省对发展民营经济所做的重大举措。山西不仅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本省的重要战略部署强力推进,而且再次出台一份极具纲领性的意见。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富裕城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撑力量。民营经济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民营经济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长足发展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强弱,是当今我们发展民营经济应该注意并着力规避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对山西的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山西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的90.86%,76%以上的民营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因此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进入非煤产业,将有效提升山西第三产业比重,稀释煤基产业比重,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30多年,也是不断推进转型发展、推进全面发展的过程,山西民营经济有力地服务着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

山西民营经济吸纳了当前全省80%的新增就业人员和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上缴各种税金均占到山西全省的一半以上。一切数据都说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山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不遗余力地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山西重振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

二、我省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4月11日开始,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委统战部邀请省人大、省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11个调研组赴11市,重点调研检查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支持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办理完善民营企业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手续、开展“银税”合作等情况。从调研检查情况来看,全省各市县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行动较快、措施细、企业信心足、发展氛围浓的态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后,11市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结合各地实际出台了一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市和多数县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扎实开展民营经济待批项目大起底活动、积极推进银税合作、各级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完善土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九大难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调研组调研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现象,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存在“等国家扶持、靠银行救助”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应对风险和困难;一些领导干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一些干部不会准确定位新型政商关系,刻意与民营企业保持距离,不愿意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一些市县对部分优惠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政策落实权责关系不明确、好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享受政策成本高;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仍然突出,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金融部门对民企支持力度不足,一些银行存在抽贷断贷行为等等。

总体来看,民营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对民营经济冲击较大,民营实体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发展困境,受当前价格回落、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二)资金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现象,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资金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较低,加上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政策。

(三)产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装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产业能耗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五)服务环境有待逐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民营经济具体管理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关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兑现;全民创业的发动面不够,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改革开放30多年,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缺乏亮点,在中部六省中没有拔得头筹,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巨大,甚至发展中的某些环节处于全国垫底水平。

自2015年以来,山西经济发展遭遇断崖式重创。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形势更加严峻。有统计数据显示,山西GDP同比增长仅为2.7%,比全国增速低了4.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倒数第二。

当前,山西民营经济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资源型产业等弊端,山西不仅鲜有国际著名企业和产品,国内也同样乏善可陈,近年来由全国工商联每年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西企业身影稀少,且排名靠后。2016年,山西4家民营企业上榜,仅多于江西的3家,但排名最高的山西潞宝集团,据榜单290位,而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排名61,双胞胎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03,远高于山西。同样的榜单,中部6省中,湖北上榜民企15家,排名最高的稻花香据86位;河南省上榜民企11家,排名最高的郑州宇通集团据105位;湖南省上榜民企7家,排名最高的三一集团第30位;安徽省上榜民企4家,排名最高的安徽国购投资集团据247位,也高于山西。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平均水平为60%,一些发达省市占比已超过80%,而山西省只有54%,不仅远低于这些发达省份,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山西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开工率低成为常态,煤焦钢铁等行业亏损面日益加大,尤其是近期钢铁价格跌成白菜价,煤价也一跌再跌,不少企业度日艰难。

山西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足、实力弱小、产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活力不足,成为制约全省发展的症结所在。

三、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是山西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山西走出经济困境的首要途径。一方面,山西经济一煤独大、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传统产业比重过高,高科技产业稀缺、新兴产业弱小的格局一直无法有效改观。与此相伴生的则是山西省转型发展任务重、全面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于多数省市、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等诸多问题。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山西存在着政治经济民生生态“立体性”困扰。

破解“立体性”困扰,推进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民营经济无疑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和有力支撑。

(一)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积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将其做大做强。在发展好农副产品加工的基础上,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向终端产业和产品延伸,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三)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为依托,建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吸纳具备条件的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抓好政策、服务、信息的整合、链接、共享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制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为民营提供贷款服务,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引进各类民间银行等投资主体到我市落户,盘活金融市场;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合法经营,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融资瓶颈;创新要素服务,创优发展环境;创新企业制度,助力转型升级,帮助有实力的企业民营企业加快上市直接融资步伐。

(五)引进培训多措并举,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要加强全体职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要广开人才发现和引进渠道,为民营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要发现和引进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型科技创新人才,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充实民营企业发展团队。要坚持自主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企业全员操作技能,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

(六)依托市场需求转型,加大民营经济科技含量。要根据现代化企业实际要求,科学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民营企业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实现市场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壮大民企实力。不断开发更好、更新、附加值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真正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特别要对利用本地物产、依托本土优势、产品适销对路、工艺及技术相对先进的企业实行政策优惠、提供具体帮助。也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此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经济、行政、金融、科技、教育等手段,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和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参与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建设、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为为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民营经济就会在市场大坏境下越做越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特殊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第6篇: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家族管理模式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伴随改革开放逐渐成长起来,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世界一体化日趋明显,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中,我国国营经济面对着各种挑战。尤为明显的是国营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家族式管理模式成为其成长、壮大的绊脚石。

关键词:名营企业、现状分析、问题、家族管理模式

家族制管理是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合一的,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长为核心、以家族成员为主导、凭借个人权威和经验实施的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最初对其发展功不可没,但其弱点也日趋明显。

1、企业管理者揽经营权、监督权、决策权于一身

经营者集三权于一身,其行为不受任何人和机构制约。可以对其职工随意处分,严重损坏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职工受到无理处分时没有地方申辩,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谈埋头苦干为企业谋利。再则,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得不到相应机构的监督,其本人又不能发现决策的漏洞,导致决策不科学、合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缺乏专业高素质人才。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管理者唯亲是用再加上没有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其员工来源大概有这样几种:首先,是一些学历在本科以下的员工,他们专业技能严重不足;在就是大多数来自亲友。他们基本上都不具备高层次的理论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从新手开始向老员工学习各种经验,通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一定技术经验后成为技术人员。但这种积累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并且他们也只能在一些小的方面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一些带有技术含量的操作上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注定了其发展步伐只能是原地踏步或者也只是履步维艰。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企业的发展潜力的很小的。

3、用人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人才需求应该的多方面的,但家族管理制度企业中。其用人制度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如其员工大多数是家属、朋友、亲属。这种关系建立起来的企业模式对于企业管理很不方便,而且对外来人员也有排斥的负面作用。在人际关系任用职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大多数关键职位被所谓的靠关系的人占据,他们尸位素餐,素质不高,把企业内本来高素质人才排挤在外。

第7篇: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招商引资促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田家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市田镇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城、强市富民”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田镇“化工建材旅游城”为目标,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硬件建设,培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龙头企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使全处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是:

一、改善环境,7项硬件建设投资700万元

过去我们讲改善环境,总是停留在制订优惠政策上面,是讲在口上,写在纸上,却往往承诺不能兑现,事实上乡镇办事处并不能制订优惠政策。去年我们出台了《田家镇办事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其内容只能是按市出台的文件照搬,即使这样,有些税费收取比例及其减免幅度乡镇办行政机关不能操作,只能协调。因此,我们认为,乡镇办改善环境在争取部门支持、依靠部门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挖掘处、村及农民自身的潜力,加紧硬件建设。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们除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改善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等常规工作外,更致力于动员全处干部群众勒紧裤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处机关带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一点。2001年以来,处机关共拿出近20万元资金,用于双善洞硬件建设;二是处干部带头捐一点。处国家干部先后两次捐出100元和50元,用于双善洞旅游路及其绿化建设;三是处村企业集一点。处办企业各家先后拿出1000元~5000元支援办事处公路建设;四是请求市直企业支援一点;五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用上述“五点”办法,我们共建设了“五路两线”。一是投资130万元的武韩路红阳湖段,全长2400米全部硬化;二是投资30万元、全长1000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登山石阶路;三是投资400万元、全长3200米全部硬化的武韩路金牛湖马口段;四是投资80万元、全长3660余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沙上公路;五是投资20万元、全长1000米的伟业化工厂进厂公路。“两线”一是投资10万元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进山输电线路;二是投资30万元的黄家山化工小区输电线路。我们还争取和联合相关部门,努力改善田镇的通讯条件,先后请移动、联通公司建通讯基站三处。与广电部门合作架设光缆,使田镇全境象武穴市区一样,看上有线电视。由于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建设及时,使中国精益集团、浙江伟业公司等民营企业老板看好这里的硬环境,纷纷前来投资。

二、招商引资,11个民营新项目年增产值1个亿

去年,全处11个民营企业共引进资金新上项目11个,引进资金344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田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浙江台州丁文伟老板投资1200万元扩产医药中间体、邻苯二胺、三铵基六羟基吡啶等产品;二是北京奥得赛化工有限公司吴细兵总经理投资800万元改造萤光增白剂、OB-1生产线;三是浙江精益集团投资500万元开发双善洞;四是珠海郭卫星投资200万元兴办星源机械有限公司;五是武汉市青山区桂珍明投资50万元兴建郭冲碎石厂;六是深圳郭熙权投资200万元兴办上郭碎石厂;七是江苏宜兴赵明投资30万元扩建棉纺厂;八是田镇村引资100万元兴办武穴市耐磨耐热材料厂;九是郭冲村引资50万元兴办养鸽场;十是田镇村引资50万元开挖300亩精养鱼池。这些项目的建成,年可新增产值可达1亿元,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

三、培植骨干,3家规模民营企业年交税185万

我处去年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只报3家,它们是:奥得赛田镇化工厂、伟业化工厂和广济磁材厂,其中奥得赛一家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伟业化工厂营业收入也达到3739万元,3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68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五家规模企业的总和增长18%、16%。这3家企业今年共上交国地两税实打实185万元,占全处税收任务的三分之一以上,为田镇办事处完成市下达的税收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改革产权,10家民营石料厂年增产量100万吨

近年来,我们把

第8篇: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招商引资促发展,民营经济挑大梁

──田家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市田镇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城、强市富民”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田镇“化工建材旅游城”为目标,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硬件建设,培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龙头企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使全处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是:

一、改善环境,7项硬件建设投资700万元

过去我们讲改善环境,总是停留在制订优惠政策上面,是讲在口上,写在纸上,却往往承诺不能兑现,事实上乡镇办事处并不能制订优惠政策。去年我们出台了《田家镇办事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其内容只能是按市出台的文件照搬,即使这样,有些税费收取比例及其减免幅度乡镇办行政机关不能操作,只能协调。因此,我们认为,乡镇办改善环境在争取部门支持、依靠部门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挖掘处、村及农民自身的潜力,加紧硬件建设。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们除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改善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等常规工作外,更致力于动员全处干部群众勒紧裤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处机关带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一点。2001年以来,处机关共拿出近20万元资金,用于双善洞硬件建设;二是处干部带头捐一点。处国家干部先后两次捐出100元和50元,用于双善洞旅游路及其绿化建设;三是处村企业集一点。处办企业各家先后拿出1000元~5000元支援办事处公路建设;四是请求市直企业支援一点;五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

用上述“五点”办法,我们共建设了“五路两线”。一是投资130万元的武韩路红阳湖段,全长2400米全部硬化;二是投资30万元、全长1000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登山石阶路;三是投资400万元、全长3200米全部硬化的武韩路金牛湖马口段;四是投资80万元、全长3660余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沙上公路;五是投资20万元、全长1000米的伟业化工厂进厂公路。“两线”一是投资10万元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进山输电线路;二是投资30万元的黄家山化工小区输电线路。我们还争取和联合相关部门,努力改善田镇的通讯条件,先后请移动、联通公司建通讯基站三处。与广电部门合作架设光缆,使田镇全境象武穴市区一样,看上有线电视。由于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建设及时,使中国精益集团、浙江伟业公司等民营企业老板看好这里的硬环境,纷纷前来投资。

二、招商引资,11个民营新项目年增产值1个亿

去年,全处11个民营企业共引进资金新上项目11个,引进资金344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田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浙江台州丁文伟老板投资1200万元扩产医药中间体、邻苯二胺、三铵基六羟基吡啶等产品;二是北京奥得赛化工有限公司吴细兵总经理投资800万元改造萤光增白剂、ob-1生产线;三是浙江精益集团投资500万元开发双善洞;四是珠海郭卫星投资200万元兴办星源机械有限公司;五是武汉市青山区桂珍明投资50万元兴建郭冲碎石厂;六是深圳郭熙权投资200万元兴办上郭碎石厂;七是江苏宜兴赵明投资30万元扩建棉纺厂;八是田镇村引资100万元兴办武穴市耐磨耐热材料厂;九是郭冲村引资50万元兴办养鸽场;十是田镇村引资50万元开挖300亩精养鱼池。这些项目的建成,年可新增产值可达1亿元,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

二、培植骨干,3家规模民营企业年交税185万

我处去年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只报3家,它们是:奥得赛田镇化工厂、伟业化工厂和广济磁材厂,其中奥得赛一家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伟业化工厂营业收入也达到3739万元,3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68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五家规模企业的总和增长18%、16%。这3家企业今年共上交国地两税实打实185万元,占全处税收任务的三分之一以上,为田镇办事处完成市下达的税收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改革产权,10家民营石料厂年增产量100万吨

近年来,我们把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关系理清理顺,大力推行公有民营、混有民营、民有民营、私有私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处村两级都不再投资兴办集体企业,对现有集体企业界定产权、政企分开。集体企业改制后,村委会不再干涉企业自主经营权,也不再承担企业的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变直接经营为提供服务,依法监管。

五、配套建设,10家非公企业成立党支部8个。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坚持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支部组建工作。

奥得赛田镇精细化工厂是一家民营企业,该厂有职工218人,党员8名,建厂多年没有党支部。去年,我们深入该厂组建支部,选出了党员厂长吴加兵担任支部书记。一年多来,该厂经济发展迅速。

由于企业改制频繁,基层党员及干部变动较大,如我处搬运企业一般是一至两年一轮租赁承包,我们在订立租赁承包合同的同时,因企制宜,注意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稳定,支部干部确有变动的,迅速改建党支部,为企业改制保驾护航,取得一定效果。

近年来,长江水利建设使我处平添了一批采石企业,我们分别采取组建联合支部和党小组的办法,基本上消灭了非公企业党建空白。近年来,我们共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8个,复 企业10家,凝聚流动党员近100人,他们为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徐才良

http//xucailiang@yahoo.comcn

第9篇:大田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黄兴烈 郑光镜

“十五”期间,大田县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在规模、投资、效益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对全县财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一、大田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大田县共有个体工商户3455户,注册资金4977万元;民营企业438家,注册资金49489万元。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销售收入)16.69亿元,上缴税收9648.26万元,与“九五”期末相比,民营企业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增加13.79亿元,比增4.76倍;上缴税收增加6504.33万元,比增2.07倍。

2、民营经济规模和层次均有所提高。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截止今年9月底,注册资金超100万元的民营经济有113家,与“九五”期末相比,多99家,比增7.07倍;2004年,年产值(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民营经济有252家,增加205家,比增4.36倍。民营经济的技术设备和产品科技含量均有所提高,在机械制造、生物科技、造纸业等领域有所突破,金门油压机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3、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及省道沿线。城区、城郊及省道沿线充分发挥交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活跃区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亮点。

4、民营经济在

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民营经济首先涉足的是第二产业中一些低技术要求、低成本的行业。随着商业、餐饮、综合服务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变化,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到

二、三产业同步发展。

5、民营经济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除少数垄断行业(如电信、银行、电力调度运营等)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外,在其余的国民经济行业中,几乎都有民营经济活跃的身影,特别是在一般性竞争领域。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较少,规模偏小。至今年9月底,个体工商户平均注册资金1.44万元,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112.99万元。2004年,民营企业平均产值营业额243.53万元,500万元以

下的占90.94%。

2、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层次不够高。民营企业追求“短平快”项目,采取“拿来主义”方式,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上企业为节约成本未使用环保设备,部分企业污染比较严重。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民营企业低学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才较少。部分企业主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沿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部分企业主“小富即安”观念较重,怕冒险,不愿扩大投资。

4、民营企业产业投资趋同化。民营企业产业发展依赖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矿产采、选及初加工和水泥、建筑业等能耗高、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趋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价格波动,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陶瓷业只生产初级产品或瓷泥,纺织产业也只停留在初加工及某几道工序上,产业链短,产品关联度低。

5、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可用地不多,工业用地少,一些项目因用地问题而转移其他地区。在项目审批中,申报程序交叉、互为矛盾等问题仍然突出,民营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1、搭建四类发展载体,积极构筑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平台。加快载体建设是解决民营经济布局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经营效益差的重要措施。一要加快建设工业项目区。以小汤泉项目小区开工建设为契机,加快整合现有工业项目小区、建设新规划工业项目小区步伐,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项目区集中发展。二要“建设一线”。即在省道秀里线规划各类工业小区、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流通和农副产品工业,建成民营经济繁荣带。三要“繁荣两区”。即进一步繁荣城区和建设镇集市贸易区,充分发挥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中的优势,力促生产要素更快地转移、集中,使其分别成为我县南部和北部的商贸中心,辐射、拉动周边乡镇发展。四要“拓展三口”。即充分利用“泉三”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设互通口的交通优势,积极引导投资,发展产业集群。在桃源互通口要发挥其邻县结合部林产品贸易活跃的优势,着重引导木材加工业聚集;在石牌互通口要发挥城郊优势,把石牌办成集商贸、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互通口;在吴山互通口要发挥高海拔的优势气候,大力发展高山优质茶产业,做好农产品加工、贸易文章。

2、打造四个重点产业,着力夯实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基础。要结合民营经济资金少、体量小的特点,重点引导扶持发展造纸业、纺织业、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业,力争到20l0年上述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均超过亿元,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在造纸业方面,要以华闽、弘惠、兴洲等3家造纸企业为基础,抓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品质和扩大生产规模。在纺织业方面,要以纺织总厂改制为契机,鼓励动员民间资本进入,引导织布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展我县纺织工业。在机械制造加工业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间协作,提高破碎机和液压机械等优势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与沿海大企业合

作,建立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发展汽车部件、配件产业。在木业产业方面,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用联办合办的方法,扩建涂装生产线,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尽早完善产业环节。

3、破解四个发展难题,切实打开民营经济跨越发展通道。一要挖掘潜力,盘活存量,缓解用地难。要实行供地量与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产生率挂钩,确保土地向投资密度大、技术层次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倾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重点项目土地跟踪报批力度,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要改善环境,强化培训,缓解用工难。积极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保护务工人员的有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努力化解用工难与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结构性矛盾。三要加强服务,合理引导,缓解产业选择难。指导民营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进入新的产业,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决策,减少民营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山海协作,把沿海的资金、技术优势与我县的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依据产业结构梯度推进的原理,主动接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过剩的产业资本迁移或投资到我县。四要搭建平台,广辟渠道,缓解资金筹措难。加强银企合作,创新贷款营销机制,改进信贷方式,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帮助企业办好土地、房产“两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升个私经济贷款担保基金协会担保能力,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密切跟踪国债资金投向信息,做好项目筛选申报,争取国债资金支持。

4、推进四个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动力。在产权创新方面,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民营企业突破限制,实行强强联合、优势扩张和资产重组,组建民营经济“航空母舰”,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创办研发中心,引导民营企业与高校及各类科研机构合作,抓好项目、技术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在管理创新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科学管理;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和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防御风险和持续发展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企创新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矿产、煤炭、建材物价看好的有利时机,对矿产、煤炭、建材三大企业集团进行改制,严格政企分开,还原市场经济主体功能。

5、优化四个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活力。一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清理和规范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不断完善和督查落实《关于鼓励在大田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的规定》和《重点投资商特别优待规定》等政策,在产业准入、财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完善、政府监管改进等方面对民营经济实行更有力的支持。二要优化政务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三要优化办事环境。对经贸局、计划局、外经办、非公办、工商联等职能交叉部门进行撤并、整合或重新明确其职责范围。加强职能部门自身业务培训,增强

业务素质,形成“内行管行内”的局面,并加强相关业务指导。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电视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等;大力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维护创业权益,营造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大田县委办公室)

 责任编辑:陈 真

上一篇:保护野生动物教案下一篇:集团公司党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