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的问题

1.1 人力资源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 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而留守在农村地区的多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为主, 这一部分人群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土地占用补偿金和土地流转资金, 对土地权利方面的问题并不关心。这就大幅度增加了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难度,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即便农民得到了土地证书, 但大多数均不知该如何应用。

1.2 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

基层干部和农民对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存在两种不相一致的认识:一种认为确权登记工作有较大意义, 有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增加农民对土地的珍惜意识和投入,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减少农村土地矛盾纠纷。另一种认为确权登记工作形式大于实际, 弊大于利。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确权与否无所谓, 工作不主动, 配合不积极;部分村干部认为确权登记引发了许多隐藏的矛盾和纠纷, 很难做到彻底化解;还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确权登记工作任务繁重、历时长,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 人为增加村级负担;部分群众担心确权后不再进行土地调整, 对确权登记工作有较大抵触情绪。

1.3 制度不完善

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 滥用建设用地、私占耕地的现象屡见不鲜, 阻碍了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取消农业税之后, 土地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但由于城乡、工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导致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更加重视土地的补偿收益, 而并非耕种收益。

1.4 技术手段落后

为确保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开展, 通常需应用很多先进的测绘技术, 由于农村地区土地面积较大, 加之技术人员缺乏, 导致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权工作。我国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没有技术人员, 进而影响了测绘工作质量, 另外, 资金也是抑制测绘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1.5 土地权属争议和矛盾纠纷难以调处

土地权属争议和矛盾纠纷成为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调研的情况来看, 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本次土地确权登记主要以二轮承包工作为基础, 以现有承包台账、清册、合同、证书为依据。但由于二轮承包过程中要求不够严格、手续不够规范, 部分土地承包权签订、转让以口头承诺代替书面协议, 他人代签字确认现象较为突出, 加上年限长、时间久, 部分档案资料在保存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丢失、损坏现象, 土地权属争议大、承包地四至界定难。个别村、组甚至没有原始土地档案资料, 难以进行土地确权。另一方面, 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随着确权登记工作的深入推进, 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越发凸显出来。如土地二轮承包后, 中央明确承包土地“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致使出现了“死人占土地, 活人没土地”等现象, 特别是1997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基本没有分到承包地;再如出嫁、娶妻、分家等因素, 造成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的情况;以及跨组建房、跨组调田等导致的无法确权的问题。这些矛盾纠纷和确权难题, 主要是由于现行要求与部分农民利益存在较大冲突, 致使解决难度大。但同时需要指出, 少数镇村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重视不够, 面对错综复杂的土地矛盾纠纷有畏难情绪, 以暂缓确权登记为由回避矛盾, 也是造成部分村、组迟迟无法进行土地确权的重要原因。

2 提升农村地区土地确权工作的有效途径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确权问题, 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法规政策, 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尽人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至农民手中, 究其根本, 主要原因是:第一, 即便土地是重要的生产和生存资料, 但其最突出的价值仍然是使用价值, 但由于其并不具有市场流通能力, 因而无法将其转化成货币。第二, 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具有良好的积极性和觉悟性。基于上述两点特征, 才能确保土地分配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尽管当前在我国的个别农村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问题, 但依然可通过组织协调的方式加以解决。由于现阶段的土地具有的资本属性更强, 因此使确权工作变成了土地资本的再分配过程。因此, 在今后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 一定要避免激化各方利益矛盾, 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可行的政策措施, 并使其成为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另外, 还需结合工作开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及时出台相关政策, 明确资源属性, 杜绝违规建房、以权谋私问题的发生。

2.2 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在农村的土地确权工作开展过程中, 首要工作是对现有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在此过程中, 可加大对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当前在我国个别的农村地区, 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权属问题十分模糊, 也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甚至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近年来, 个别农村地区依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土地划分, 但由于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欠缺, 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基于上述情况, 可将“3S”技术应用于农村土地测绘工作中, 其不仅可大幅度提升测绘精准性, 还可节约很多人力和资金。为了确保该技术应用效果的有效发挥, 中央应加大对地方的拨款力度, 为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2.3 严格执行权证发放程序

首先, 要调整证件发放机构, 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协调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以此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其次, 在土地确权工作中, 应明确乡镇、农业、财政等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 并对其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彻底杜绝工作中出现漏报、多报、不报等问题。再次, 严格按照具体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如申请、考察、核实、公告、审批等, 在确保上述流程不存在任何异议之后, 才可下发土地权证。另外, 为了帮助农民顺利实现市民化, 国家可设置专项资金, 用于农民的城市就业, 同时也应适度开发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为实现了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 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也是帮助农民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手段。

3 结束语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要在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 查清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及承包地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等情况, 依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 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 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是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工作中较为关键和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农村地区的产权关系进行完善和改革, 可大幅度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 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其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 简称确权, 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 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其他项权利的内容。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确认工作, 能够进一步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化解土地纠纷,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土地确权,补偿金

上一篇:电网配网自动化建设浅析下一篇:输配电价改革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