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其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以及信息完整, 从而在经营过程中使其企业经营策略更加有效, 能够实现对经营风险的宏观把控, 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中, 能够使企业内部控制发生明显的转变, 并且可以拓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范畴, 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从而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是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兴起的, 并且伴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大, 股份制企业逐渐出现并占据着市场的主流, 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进行管理, 一些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经营管理的方法便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出, 通过长期的发展便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社会的不断发展, 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也再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环境控制、风险管理、活动组织、信息沟通和监督制约五部分, 其中每一部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一不可。且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来看, 从另一方面概括来说, 其主要分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等方面, 这四个方面共同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企业内部控制已经远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纠正和监督, 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控制权利结构的一个重要体现。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 则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变化, 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控制环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 环境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能够使企业内部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密切, 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也可以显著的减少企业内部控制的层次, 使各层次阶段的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强, 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 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多变, 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 从而逐渐改变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 为企业内部控制营造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 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在这种信息模式的控制下, 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获得有用的信息, 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 逐渐采取新的有效的措施, 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的得到完善, 并且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使企业能够越来越壮大, 不断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 风险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中, 能够对企业控制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管理的内外部环境, 使得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业务流程等都与传统的模式大不相同, 同时对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式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 这种全新的风险评估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大大增加。但是企业如果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 就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一个工具, 就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息意识, 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看法, 与实际业务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 还能保证企业业务在严格规则中进行下去。

(三) 活动组织

将信息技术融入于企业内部控制, 可以帮助一个企业成功的摆脱人员和资源方面的问题与束缚, 同时可以快速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不需要像传统方法一样依靠大量的工作人员和资源消耗, 简单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加强, 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进, 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内部控制预防、检查和纠正等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活动组织, 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四) 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一体化办公, 并且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通过在网上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能够节省相互之间的办事效率, 使各个部门能够快速的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明确自己的职责, 从而可以使大家相互协作, 沟通交流, 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促进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 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便捷。此外,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内部控制中, 可以为企业与客户之间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 使企业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客户的需求, 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五) 监督制约

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使用往往需要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互之间的配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绝对不能仅仅依靠程序控制, 其内部的程序控制是离不开程序的, 但是还要注重人工控制, 程序控制也需要人为的进行监督和维护, 否则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失误就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坏, 通过人为的进行监督和控制能够及时的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 可以尽量减小后果的危害性。所以, 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 企业要非常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与制约, 并频繁的对系统程序进行检测和评估, 实时的进行检测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 加强对系统的安全控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保障企业系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企业要及时的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维护, 对系统运行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此外, 也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网络资源以及网络密等的监控, 有效的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企业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安全维护的职责分配到每一个部门, 让各个部门维护好自己的职责, 一方面可以减轻安全管理系统的负担, 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和数据的大量泄漏,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运行, 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 提高程序操作控制手段

在企业内部控制上, 信息技术的出错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对信息处理的质量和能量, 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错误的发生, 保障系统的平稳进行。其中企业要对控制系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并严格进行实施,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历程中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 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力度

企业内部的审计力度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是企业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工作的条件下, 企业控制的操作往往都是人为操作的, 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失误, 并且对机器的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所以内部审计工作就变得极其重要, 能够大大的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 有效的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 使企业能够更加平稳有序的发展下去。

综上所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将其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中, 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使企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此外, 信息技术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要使用多种手段, 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实现企业的变革与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在企业内部中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 不仅可以有限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率, 而且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信息技术有利就有弊, 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也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危害, 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外风险, 使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一定的风险。但是好在利远大于弊,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改造和完善, 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统更趋向于完善, 增强内部控制效果, 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提出了一些详细的策略, 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 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 2001 (12) :32-36.

[2] 丁守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信息系统工程, 2015 (8) :39.

[3] 张海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中外企业家, 2017 (26) :152+154.

[4] 苏彩霞.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财讯, 2017 (22) .

[5] 赵李东, 刘洪锋, 袁宏杰.浅谈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09 (6) :66-67.

[6] 邓刚.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 (12) :65-66.

上一篇:蒸汽驱后期热水驱油藏动用分析下一篇:既求热闹也求有效——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