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及运作模式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国家与地区间贸易规模增大和频次增多, 尤其是精密仪器、高级新鲜食材、贵重物品的传送及高等级会展业务的快速发展, 使得以快速、准时、安全为的特点航空物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航空运输成本核算简单、手续便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货物运输的全过程, 受到越来越多货主的欢迎, 为了使航空物流发展得更为良好, 作为其直接载体——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1. 航空物流及航空物流园区的概念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方式发展起来, 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将产成品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组合, 衔接和参与陆运物流和 (或) 水运物流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为用户提供便利化、一体化服务。

目前, 国际上对于航空物流园区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 大多是以物流园区的功能进行定义的。结合航空物流园区自身特性, 从其地理位置、服务对象、功能、目标等几方面我们给出一个相对综合的定义。航空物流园区是位于机场内或机场附近, 以现代物流为基础, 依托航空港, 以航空及机场地面配套物流设施为核心, 以运输服务为手段, 为多家航空公司、航空货代、物流企业提供公共物流载体、信息服务及综合物流服务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个集合性区域。

2. 航空物流产业形成动因分析

航空物流作为新兴现代服务行业, 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因主要有:需求水平与结构变动;行业与企业创新;行业专业化分工细化、扩展动因。

2.1 需求水平与结构变动是航空物流产业的原始驱动力

市场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前提。任何产业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 航空物流产业也不例外;随着高新企业对零部件到达生产线的时间要求越发严格、市场强调新品的推广速度, 企业提出零库存等需求, 此时要求航空货运不能局限在简单的仓储和运输等功能上, 而是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航空物流企业。高端制造产业不断提升物流需求, 从而逐步推进航空物流产业的形成。这种新需求的逐步成长, 导致新供给力量随之增强, 逐步促使航空物流萌芽、形成和壮大。

2.2 行业与企业的不断创新成为航空物流产业的内在推手

行业通过创新将技术、分工、组织、生产过程从原有生产状态中分离出来。企业创新则通过将各种生产要素、流程重新设计、再造, 包括产品、技术、市场、组织创新而引起新兴产业形成。航空货运相对于铁路、公路、水运而言属于货物运输方式上的创新。虽然航空货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但随着航空货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不断扩大, 运输价格会趋于下降;随着社会对货物运输的快速、安全要求的提高, 航空货运的需求将不断增多, 而且一体化物流集成方案服务增值服务也会明显增加。因此, 航空物流产业的形成蕴含着创新的不断驱动, 航空物流企业的服务、管理方式、组织、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成为了航空物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2.3 航空物流产业是行业专业化分工细化、扩展的结果

社会化大生产是趋于分化的, 行业内、外的分工也不断演进。不同经济时代, 对物流运输方式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不断分化成以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为主的各个子系统, 如铁路物流、海运物流等, 这都是产业不断分化、服务不断细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航空物流产业对原有产业的逐步分化和新生产方式的扩展, 促进航空物流产业的形成。

3. 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机理

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下的机场货运功能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航空公司及其代理人为提高其竞争力, 拓展业务范围, 必须将服务链向上、下游延伸, 向增效加工、保税、组合配送、合同仓储、集成物流等增值服务发展, 而这些增值服务需要在机场或附近域内开展。航空物流园区作为各类航空物流企业和物流载体的有效平台, 以航空货运为核心, 借助于机场口岸和运输条件, 在“货运区——物流区——产业区”之间形成价值联动区域, 除了提供航空货运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管理服务及环境政策平台外, 还提供“一关三检”、财税、保险等服务, 可利用园区资源平台的优势, 搞好第三方物流业务运作。航空物流园区在聚集效应的作用下, 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质物流企业及临空产业群汇聚周围, 可带动机场周边土地升值, 创造就业机会, 增加税收, 有助于航空货运的发展及航空枢纽港的形成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 航空物流园区是航空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 航空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分析

4.1 传统服务模式

航空公司一直是重客轻货, 航空货运作仅是客运的一个补充, 这种经营模式已阻碍了航空货运的发展。现在航空货运已趋于公司化, 其可作为原航空公司的子公司, 采取独立运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航空货运公司化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其一, 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将原航空公司的货运部进行公司化改造, 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航空货运公司。其二, 成立营销公司。该公司从母公司购买所有的货机空间和客机机腹空间, 然后营销公司通过各种渠道销售所购买的货运空间, 并自己承担卖不出舱位的风险。其三, 总代理形式。原航空公司成立自己的货运公司, 并将其全部的货机舱位和客机机腹空间交给代理销售。货运公司不必承担卖不出舱位的风险。这三种做法各有特色, 可根据航空公司自身的特点而定。

4.2 基础业务服务模式

这类服务提供者是基础物流供应商, 一般为基础物流载体的拥有者。这类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 通常将基本资源集中在传统储运环节上, 将自身物流基础专业化优势与航空物流企业独有功能进行有效整合, 最大限度地满足航空物流需求方的各种差异化服务需求, 将不同的业务尽量统一化, 以实现规模经济。

4.3 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模式

与传统航空货运模式相比, 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延伸, 在提供基本的运输、进出港、运送服务外, 还为航空货主提供流通加工、信息查询、货运代理、金融业务、配送方案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构成综合物流服务模式中的主体, 航空运输商可与第三方物流合作, 形成分包关系;我国航空公司和综合物流公司可进行资源整合、服务范围扩大等方式成为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模式提供商。

4.4 供应链管理模式

以航空港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可以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整合起来, 把这些彼此分散的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作为统一的过程来管理。利用现代通讯、信息和计算机技术, 通过对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进行协同化管理, 优化供应链上的成员组合, 增加客户价值, 创造竞争的服务优势, 建立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的核心能力, 以实现对用户服务的增值, 使链上的相关企业真正在供应链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4.5 个性化物流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模式是指专业物流服务商对特定商品或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 提供专属物流服务。个性化航空物流服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运作的针对性和复杂性, 形成有别于普通业务的物流服务, 其提供特定客户或产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系列化服务, 对运作水平要求更高, 特种商品如贵重物品、重要药品等特别货品的物流服务都属于该范畴。

总之, 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与具有发展潜质地区实情相结合, 根据区域总体经济发展现状, 结合航务公司自身特点, 明确市场定位, 准确掌握用户需求, 因地制宜地发展航空物流园区, 以实现地区物流、商贸、经济总体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允春, 华敏.航空货运的公司化之路[J].国际肮空, 2003 (10) :48-49.

上一篇: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下一篇:新媒体背景下的企业党建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