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互联网+”视域的大学生实践教育研究

摘要:实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我国实践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实践教育的发展需要与时代的进步相契合,实践教育的开展需要相关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教育结合“互联网+”战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实践教育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分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新内容、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新对策,显得十分重要。为科学地了解高校实践教育的现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总结了当前实践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了解到实践教育存在着目标不够具体、社会支持系统不时缺位、实践过程与成果认定不够及时、实践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互联网+”视阈下,对于大学生实践教育进行了创新尝试:通过提升对实践教育的思想认识,明确实践教育的目的;通过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实现学校、学生与社会三端的信息与资源互联,拓展了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载体与途径;通过建立互联网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大学生实践成果的实时记录与第三方的参考评价,运用大数据分析形成的大学生素质能力雷达图,可帮助大学生准确地自我认知并在大学期间有目的地取长补短,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真实素质能力,为学生在择业就业时提供一份真实的大学实践经历认证;通过研究高校、企业互通,双向互认的职业素能评价体系,实现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更加精准匹配。当我们将“互联网+”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产生的数据运用到大学生人才的发现、评价与使用的体系之中,将会催生形成“大学生人才大数据”,这一数据的建立将会对国家教育改革、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实践教育研究

1.2.2 国内实践教育研究

1.2.3“互联网+”实践教育研究

1.3 研究的创新点、重点、难点

1.3.1 创新点

1.3.2 重点

1.3.3 难点

2 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

2.1.1“互联网+”提出

2.1.2“互联网+”内涵

2.1.3“互联网+”特点

2.2 大学生实践教育内涵

2.2.1 广义的大学生实践教育

2.2.2 狭义的大学生实践教育

2.2.3 本文探讨的实践教育内涵

2.3“互联网+”大学生实践教育的特征

2.3.1 实践性

2.3.2 主体性

2.3.3 开放性

2.3.4 综合性

3 浙江省大学生实践教育现状调查

3.1 调研设计

3.1.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3.1.2 问卷调查内容

3.2 大学生实践教育存在问题

3.2.1 实践教育目标不够具体

3.2.2 社会支持系统不时缺位

3.2.3 实践过程与成果认定不够及时

3.2.4 实践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3.3 原因探析

3.3.1 对实践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3.3.2 学生、高校、社会三方实践活动信息的传递不足

3.3.3 传统第二课堂学分记录存在滞后性

3.3.4 高校与企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不匹配

4 基于“互联网+”视域提升大学生实践教育的现实理路

4.1 全面提高对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思想认识

4.1.1 充分认识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1.2 将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

4.1.3 将实践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

4.2 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

4.2.1 学生端

4.2.2 学校端

4.2.3 社会端

4.3 建立互联网端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

4.3.1 互联网端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内涵

4.3.2 互联网端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作用

4.4 建立高校、企业互通,双向互认的职业素能评价体系

4.4.1 以客观记录代替主观评价

4.4.2 显像化素能识别引导系统

4.4.3 形成学生、企业双向互评机制

4.5 建立创新型高校生态圈

4.5.1 建立政府、行业、企业、高校资源互通机制

4.5.2 建立大学生人才数据库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基础教育养成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