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法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法

十大最常见服药错误方法

十大最常见服药错误方法,大家要注意啦!

引导语:在中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饭前服用。不说别的,单是和对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五: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

绿茶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

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错误七: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

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

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

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

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如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少有医师在给我们开处方的时候,或药师在卖给我们药的时候询问我们正在服用哪些药物。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错误八: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也不行?是的,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错误九: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错误十: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编后语:生病了就要吃药,但是呢服药也要讲究一些注意事项哟!以上十大错误您是否也有做错过呢?小编提醒大家:吃药的时候切记以上十大错误,免得药白吃了也没得到预期的疗效!

第2篇:夏日脱毛常见十大错误解析

看看你是否也犯了这些错?

天气越来越热,爱美的女生早已换上清凉的吊带衫、抹胸裙,而在此之前,重要的除毛工作你完成妥当了吗?忙于对付尴尬体毛的你,可能会有很多脱毛的实践经验,但是这些常见的除毛错误你都了解吗?比如经常在浴缸里边泡澡边脱毛,不用脱毛膏直接剃毛,不去角质就除毛……除得不干净不说,甚至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哦。你还有哪些地方可能犯了错?赶快来看看吧!

错误一:不去角质直接除毛

无论你选择哪种除毛方法,去角质后再脱毛是防止毛发内生的最好办法。如果已经尝过这样的苦头,那记得下次脱毛之前用温柔的磨砂膏去除角质。如果你是用蜜蜡脱毛,应该在之后的2-3天内坚持在脱毛部位涂抹乳液。

错误二:生理期除毛

当你准备预定比基尼除毛的时候,你要先考虑到生理期因素。事实上,不论你想除哪部分的毛发,都要考虑生理期。荷尔蒙的影响,流血,对痛感的忍耐程度,这些是每个人在经期前后都会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所以最好选择大姨妈离开和再次造访的中间时段,也就是排卵期做除毛。

错误三:早上洗完澡以后除毛

在洗澡后除毛很省时间,但是在早晨洗完澡以后却不是个好时机。你睡觉的时候,腿部轻微肿胀,会隐藏掉一部分短的毛发。晚上除毛,效果更好。

错误四:边泡热水澡边除毛

腿浸泡在热水中会膨胀,短小的毛发会剃不干净,所以千万别剃腿毛。如果你执意要在浴缸里除毛的话,记得泡澡的一开始就做这件事,否则在热水里浸泡的时间超过10分钟以后再剃毛的话,洗完澡冷却下来以后你会发现腿摸起来毛茬茬的,跟光滑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错误五:敏感时期接受蜜蜡脱毛

虽然有些护肤成分需要坚持使用才管用(比如维生素A醇),但是有些时候你还是要暂停一下,比如蜜蜡脱毛时。在蜜蜡脱毛前一周就要停用维生素A醇,它们会让皮肤更脆弱,敏感和有破损的皮肤不能接受蜜蜡脱毛疗程。

第3篇:破解饮食减肥常见的十大错误

破解饮食减肥常见的十大错误

只要及早发现减肥中的各种谬误,你的减肥一定会大有成效。每个想减肥或正在减肥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及减肥方法,倘若你发觉用尽各种方法去减肥依然是成效不大的话,有否想过是用错了方法,看过以下的谬误后,你可能会发觉自己在减肥的途中正做着各种各样愚蠢的事情,及早发现,减肥自然有望。

破解1减肥时淀粉质及肉类是不能同时吃的谬误

其实一个自制能力好的人,在一餐中淀粉质及肉类绝对是可以同时进食的。有此理论出现,相信是因为,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愈吃愈多,这样自然容易出现致肥的可能。相反若一餐中只吃淀粉质,一个人极有可能吃两碗饭已经足够,吃肉的话亦会感到饱肚,所以分量上可能会较淀粉质及肉类同时吃来得少,这样亦好像令体重减轻了,但这并不是因消化系统改变而瘦下来。其实只要懂得控制进食的分量,自然可以轻松瘦身。

破解2吃“薯”容易致肥的谬误

可能市面上很多易致肥的食物都跟“薯”字有关,例如薯片、炸薯条等,令一众有心减肥的人都以为在减肥期间不宜吃“薯”字的食物,其实,它本属低卡食物,容易致肥全与烹调方法有关,大家别用有色眼镜来看它。“薯”字所含的营养,其实比米及麦还要高,与米的热量相似,但钙质比糙米高出五倍,铁质比白米多三倍,蛋白质、维他命C亦相当丰富。一般人都以为“薯”字含有太多淀粉质,但其实“薯”字与面包相比,碳水化合物要少两倍半,若以吃猪肉时的脂肪与“薯”相比,脂肪更易致肥。所以要烹调方法得宜,不要加入太多的油分,吃“薯”是最好的饱肚食物,较好的烹调方法不妨将“薯”煮熟,再撒上胡椒、盐、柠檬汁,便可成为低热量的美味小菜了。

破解3减肥餐愈低卡愈低脂肪愈好的谬误

绝大部分水果都属于低卡低脂肪的食物,除了含有丰富的纤维外,更含有胡萝卜素及维他命C等营养成分,不同的水果都会有不同的特性及功用,所以不少人都以为其营养丰富,不吃正餐而以水果代替。众多生果之中,苹果热量高,提子糖分高,都不宜在减肥期间多吃,更千万别以它们来代替正餐。正由于水果的低脂低卡关系,体重都会因此而降下来,但水果始终缺乏肉类及五谷类食物应有的营养,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等情况。低于八百卡路里的餐单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会令基础代谢率下降,导致以后多吃一点会比较容易发胖。减肥期间宜少吃多餐,令血糖平稳,因血糖过低会导致冒冷汗、手软脚软、肚饿、疲倦等情况出现。但睡前三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因为这样会令脂肪容易积聚,如长期节食过度亦会造成营养不良,而且更可能会过早出现骨质疏松症。

破解4减肥时,少吃肉多吃蔬菜能够瘦得更快的谬误

很多人都会以蔬菜餐或者蔬菜汤作为减肥时的主要粮食,认为不会胖又可以吃得饱。但营养师却指出这是一个极不健康的减肥法。虽然蔬菜的热量低,但若大量进食,不但会造成营养不平衡,更会导致胃口变大,而胃口一旦变大,就很难再回复当初。当日后停止以蔬菜作主餐时,就很容易感到肚饿,继而找别的食物代替,最终导致体重回升,甚至比以前更肥。所以营养师认为要减肥,最好是控制胃口,将整体分量减少,不要偏食,而不是以其它低卡的食物代替。而每餐中只要有大半碗至一碗分量的蔬菜已经足够。

破解5吃肉会容易致肥,吃鱼肉却不会的谬误

肉类是五大类食物之一,含丰富蛋白质,其实相同分量的瘦肉、去皮鸡肉及鱼肉比较,热量是相等的。所以吃肉容易肥,吃鱼肉就不会的理论几乎是不能成立的。而且所有肉类都含有脂肪质,只是鱼类的脂肪酸对心脏较有益健康罢了,道理就像花生油、粟米油及葵花籽油一样。所以加拿大的营养师建议国民,每星期最少有三餐是食鱼,但蒸鱼时应记住切勿淋上太多熟油或将鱼网址: 第 1 页,共 2 页

用酥炸的方法烹调,否则脂肪含量会大大提高。

破解6低脂就等于低卡的谬误

根据有关条款解释,低脂的定义是每一百克食物的脂肪含量等于或少于三克;而低卡路里则代表每一百克食物内含有少于四十个卡路里,所以在选择食物前,一定要清楚知道两者的区别,很多标榜低脂的食物其实亦可以是减肥的,当中低脂薯片或低脂饼干就是一个好例子,下次到超市买零食时一定要仔细看清楚究竟是低脂还是低卡。

破解7体重减轻正代表减肥成功的谬误

不少减肥方法或餐单都标榜一个星期可减二至三磅, 其实体重的变化并不一定代表减肥成功。体重包含脂肪、肌肉、骨胳、器官及水分,单看体重并不能正确反映出减肥进度,应该详细纪录饮食、体重、腰围、臂围等,以便长期观察减肥的成果。例如桑拿只是因脱水而减重,而多种减肥方法都只是令身体减去水分,只要一喝水体重就会回复原本一样,并非真正减去脂肪,真正的减肥应该多减脂肪及尽量保存纤维组织,如肌肉及骨质等。

破解8饭后吃水果可以快速带走餐中吸收的油分的谬误

其实饭前吃水果比饭后吃更好。医生指出,食物在进入胃部需要长达一至二个小时的过程,才能慢慢进入小肠,而饭后吃水果,食物会被阻滞在胃中,长期可能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相反若在饭前吃水果,其维他命C可以在肠中帮助消化肉类的铁质,又可使胃口略减,相对地正餐也会吃少一点。

破解9减肥时饮奶容易肥的谬误

见到每个饮奶的小朋友都肥肥白白,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减肥时不宜饮牛奶。要减肥的话,并不是不能喝牛奶,而是要选择性地喝。一般正常的鲜奶约为160kcal,低脂奶是128kcal,而脱脂奶只有85kcal。所以在减肥时,一定不要饮用正常牛奶,因为实在有易致肥的可能,最好选择脱脂奶,一日三杯也可以,脱脂奶脂肪含量较低,更可补充在减肥时吸收不够的各种营养。

破解10吃饭最容易肥的谬误

这绝对是大众的误解,其实饭后,当中用剩的葡萄糖会转化成肝醣,而肝醣会积存大量水分,所以饭后体重会上升,但这并不属于结构上的水分或水肿,只是短暂性的体重上升,到睡眠时我们会运用到肝醣,所以早上醒来体重便会回落。若不吃饭,身体又要消耗肝醣,所以磅数会轻,但体形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网址: 第 2 页,共 2 页

第4篇:儿童服药千万别犯的7种错误

过去几年,儿童安全用药事故频发,时刻拨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比如西安幼儿园“病毒灵”事件,比如山东淄博女孩莹莹因服用多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导致急性肝衰竭入院。所以提高儿童安全用药意识很重要。那么,日常在家中,父母怎么做到给孩子安全用药呢?很简单,就是要避免以下一些误区。

儿童安全用药,如下这些错误你可别犯:

1、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

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例如,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同服时,我们一般建议服用两种药物的间隔时间至少1个小时。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例如,退烧用对乙酰氨基酚,但这个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果退烧的同时还服用复方感冒药,就有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由此造成肝损伤。再例如抗过敏的扑尔敏,这个成分在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存在,成分列表里可能写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长们不知道扑尔敏的成分就是氯苯那敏,给孩子服扑尔敏的同时,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很容易造成扑尔敏过量,由此导致孩子昏睡不醒,严重者可造成意识丧失。

2、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药品,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泰诺(酚麻美敏)是复方成分药品,含4种成分,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外,还含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现在不主张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因为儿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烧药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天就可自愈。

对于儿童高烧不退,我们一般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烧没退下来,反倒给儿童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不利于恢复体力,反而使病程延长。

药品包装相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和艾畅滴剂,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3种不同药品,但最近发现它们的外包装越做越像,不仅是尺寸大小相似,连颜色都趋于一致。所以,家里备了同一药厂不同药品的家长也需格外小心,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必要时找人核对,以避免拿错而给错药物。

3、毫升毫克分不清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例如,抗过敏的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下儿童每次的剂量是0.25ml(相当于2.5mg),有些医生喜欢写2.5mg,如果把这里的2.5mg错看成2.5ml,那给孩子服用的量就达到中毒量了,严重者会导致儿童死亡,美国报道过这样的例子。

泰诺林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去年6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就已经要求泰诺林生产商将这两种剂型统一成160mg/5ml,美国市场不再有500mg/5ml的剂型。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措施,因此建议家长们在家里只备一个浓度的泰诺林。

4、一分钱一分货,进口药一定好过国产药

由于中国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海淘药品,这里面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时候商家可能会夸大它的疗效,说成是可以吃的万用药膏,但实际上,它在美国的适应症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使用人群是2岁以上,每日最多3~4次,2岁以下使用要咨询医生。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FDA曾就它的口服补充剂发出过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剂型,因此外涂要避开溃破的皮肤才不会有肝毒性。

其二,由于网上商家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例如有人海淘了缓解出牙不适的药膏,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事实上,因这个成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此美国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警告:

不要给2岁以下幼儿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药膏缓解出牙不适,可选择牙胶或用手指按摩牙床来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5、抗生素用了2天没效果就换另一种

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们首先担心发展成肺炎,于是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肺炎。事实上,感冒发烧没那么容易就发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但不能预防肺炎,预防肺炎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一些误区: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没用够疗程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其二,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个逐渐起效的过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个剂量就能立竿见影,因此不要随意停用或频繁更换抗生素。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开三代头孢。

事实上,抗生素没有谁比谁更厉害一说,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一代的头孢就很有效。

6、中药纯天然,比西药安全得多

西药由于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的,因此西药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长们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

7、维生素类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保健品。为了在口味上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厂家把产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例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这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国外有多个小熊糖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儿童误服的。

提醒家长们,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婴幼儿时期的用药安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育,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中毒等,很多都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请妈妈们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给孩子用药,不要凭着自己的经验,更不要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合理用药,安全第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