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精神

2023-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红十字会精神

初中生开展红十字精神润泽教育的探索

【摘 要】我校重德力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精神润泽教育活动,以制度推动、氛围营造、救护培训、活动实践帮助初中生认识、感悟、体验和弘扬红十字精神,从而健全初中生的人格,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 润泽教育 红十字精神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阐述: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据有关资料反映,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功德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我们的教育如何随着时代的演变掌握社会的脉动,培养出一批有着良好的、健康的、有益于他们茁壮成长的思想体系、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新青年?这项教育向学校提出了挑战。我们认为,教育是一个解放的过程,在走向这个过程的学习和探索中,有必要开展红十字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为我们探索新时期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校是本市办学只有5年的新学校,我们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以热情高涨的情绪踏踏实实地教书、工作。凸现德育的首要地位,形成以精细化管理(7S)为切入口,以生活化德育(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为增长点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全力为创国家级心理特色学校做好准备工作;完善构建纵向贯通、家校同步的教育机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为构建和谐三中贡献力量;全面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实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随着学校的发展,在本市享有着较高的声誉。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人道、博爱、奉献”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人道、博爱、奉献”的实践活动中来。我们把“人道、博爱、奉献”提高到了学校教育的台阶,要让我们学校的所有学生都懂得“人道、博爱、奉献”,学会“人道、博爱、奉献”。因此,我们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教育作为一个校级核心课题来进行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红十字精神润泽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红十字文化”,从而形成的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将红十字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公民意识与道德培养、学校德育目标的有序建构探索有效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润泽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红十字教育与师德培训相结合,维护教师的健康心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探索学校德育新途径,完善学校德育方式,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大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逐步形成我校创建红十字学校的特色之路。

(二)内容体系

润泽教育分四个板块推进。

第一板块:制度推动,认识红十字精神。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全校师生认识红十字文化,树立红十字精神。

第二板块:氛围营造,感悟红十字精神。寓丰富多彩的红十字宣传活动于学校育人的大氛围中,引导全校师生传播人道主义,培养“博爱”之心。

第三板块:救护培训,体验红十字精神。进行救护训练,普及卫生知识,引导全校师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增强顽强的意志。

第四板块:活动实践,弘扬红十字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完善道德修养,弘扬奉献精神。

三、实践操作

红十字精神润泽教育:是指在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爱智齐育,德润身心”生本教育特色引领下,将学校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国际主义精神教育等相融合,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行统一的体验与实践,在师生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一)制度推动,认识红十字精神

1.完善机构,管理规范。完善的组织是学校红十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规范的管理能有效促进学校红十字教育意识的提高。2015年3月在市红会学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红十字理事会应运而生。会长由校长担任,设有7名理事,其中青少年理事2名。理事会把红十字工作看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觉将这一工作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时间上给予保证,物质上给予支持。校红十字会由秘书处处理红会日常事务,切实做到管理的规范化。为规范开展红十字活动,专门制作了学校红十字会会旗和会徽,并为每位会员发放会徽胸章。从而确保了红会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2.制定计划,贯彻落实。红十字教育是一项周期长、成效慢,具有较强专业规律的工作,工作标准明确,实施过程严密,操作技术性要求高。为了确保红十字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能够引领和指导工作实践的执行性文件,这就是学校红十字工作计划。在学校红十字管理中,我校根据市红会要求、学校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学校红十字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普及红十字知识和博爱教育、健康教育等工作。在制订计划的基础上,全体教职员工根据红十字管理制度,各施其职,认真执行各项计划,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和其他管理者通过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控制等一系列手段保证计划执行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氛围营造,感悟红十字精神

要讓红十字精神在广大师生中有一种神圣感、崇敬感和博爱情怀,这是学校红十字领导小组始终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反复讨论研究觉得:凝聚师生共识,把握师生意愿,夯实师生基础,在营造文化氛围、形成理念共识、创新激励环境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有利于师生关心、支持、参与红十字工作的良好校园氛围,是红十字精神得以贯彻的一个重要载体。

1.营造文化氛围。文化是发展红十字事业的软实力。把红十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是增强红十字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以更简洁明了的方式了解红十字运动;结合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制作了主题教育宣传展板,及时宣传活动动态;建立了红十字专题教育宣传栏,有关红十字知识的宣传工作、活动的情况,都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在红十字宣传栏公布。

2.形成理念共识。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理念共识,是争取师生参与、支持红十字工作的基本要求。

组织各班级小组在教室内开辟了“红十字角”,版面内容丰富多彩。为了贴近学生,栏目安排学生自己的红十字作品展示,从中穿插一些校园新闻、心理健康、红会新闻等宣传内容。这样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在学生中进一步深化了人道理念。

(三)救护培训,体验红十字精神

现在孩子社会阅历浅,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安全意识、救护能力相对薄弱。学校为增强师生关爱自己、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保护生命的能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救护知识培训。

1.普及红会知识,提升校园品质

对学生开展红十字润泽教育首先就是要知晓红十字会知识,领会红十字精神。为此校红十字会利用晨间集会、主题班队会、课外活动、专题学习等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学校规定,每两周开设一节学习红十字相关知识的专题课。学校定期开展红十字会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卷调查、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活动。

2.开展救护培训,提高师生能力

为了使的学生掌握救助救护的基本技能,学校专门安排老师参加红十字救护师资培训,特地邀请熟悉救护知识的红十字会医护人员为会员授课,使全校师生初步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救助救护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们进行现场操作,对他们的操作进行逐个指导。参加红十字培训,每位会员都很开心。他们兴奋的告诉老师:“参加培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基本的急救知识,最重要的是当我身边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上我所学的知识去帮助他们。”

3.加强疾病预防,铸就健康体魄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的话。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健康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教师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胜任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

当前各学校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自我保护意识缺失,提高师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四)活动实践,弘扬红十字精神

著名教育专家班华教授说过:“德育没有体验不行。”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又是主体情感的生发剂。俗话说:“听说过过眼云烟;看到过,历历在目;做到过,铭记在心;体验过,沦肌浃髓。”学校以“博爱”为统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红十字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弘扬,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红十字精神。

1.启动仪式,坚定信念

红十字,她宣扬正义、主持人道;她倡导和平,讲求奉献。为了让师生们正确地了解红十字的厚重历史、精神宗旨,2015年3月13日学校举行了创市红十字示范性学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特地邀请了市红十字领导、市教育局领导参加。在启动仪式上,为了让师生们走进了红十字的世界里,“对生命的尊重”、“平等、助人、自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内涵用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和一件件真实的事例得以诠释。启动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志愿者的签名仪式,在学生代表XX同学在仪式上宣读了学校志愿者倡议书后,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响应,大家有序走上前台,庄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孩子们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也签下了一种责任、一份义务。

2.“五·八活动”,传承精神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为了让的孩子们内更加深入了解红十字文化,体会红十字精神,我们抓住契机,将这周确定为了学校红十字博爱周,以内涵丰厚、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红十字”精神的纪念、传播和弘扬。

▲专题板报评比,彰显红会精神

为深入开展红十字主题活动,加大红十字宣传力度,发扬红十字精神,5月8日我校开展了红十字主题宣传板报评比活动。同学们精心策划、排版、书写,用有限的空间介绍宣传红十字,倡导红十字,精美的专刊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承雷锋精神践行传统美德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一直是几代中国青少年人心目中的偶像,《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也陪伴着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长。为了让雷锋精神能在学生中代代传承,在实际活动中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月9日上午,教育局退教协会宣讲团的部分成员来到我校,为同学们作了一次以“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为主题的讲座。

▲注重防范——珍爱生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预防毒品、预防溺水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领悟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课业安排,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我们开展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活动。坚持从小抓,重在防,把普法教育与禁毒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普法教育阵地,强化禁毒法制教育;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学困生、困难家庭子女的帮教工作,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安排好课堂教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密切学校与禁毒、公安部门的联系,互通情报,共商对策,保证教育的具体性和社会性;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调动青少年拒绝毒品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禁绝毒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主动的参与禁毒斗争。

四、研究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以德促智,以智育德,德智互动”。实施红十字精神教育带来了和谐共生的喜人局面,学校舆论更加良好,師生关系更加融洽,奉献之心更加强烈,奋发之情更加高昂。

下面展示几个反映我们研究成果的片段:

【学生日记】初一学生在他的日记中有一段写到:

……通过学校的各项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对我的爱,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明白到了别人其实也是需要我的关心的。另外我应该不懈的努力,去体现我存在的价值,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开展好学校开展红十字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学校专门出台了学校鼓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围绕“红十字精神”开展了写教学案例,制作课件的比赛,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科研意识趋强,教学理念趋新,教学方法趋活。参与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与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自信心不断增强,一支脱离教书匠气的智慧型、科研型队伍正茁壮成长。

(三)促进了学校校园面貌的提升

自开展红十字精神润泽教育以来,学校、教师、学生、整体环境、氛围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道的沃土已在校园里培植,博爱的情怀已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奉献的热情将化作幸福与温馨,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进步和各方面的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良好的口碑。学校的红十字工作还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总之,学校工作呈现着良性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蒋巧玲

第2篇: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浅议

摘要:通过对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分析,从教育理念、层次体系、课程与教学、师资等方面,提出其护理教育的特点;并针对我院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工作改进。

关键词:护理教育;特点;分析

泰国近30多年来在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与泰国虽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不同,但是两国同在亚洲,具有相近的地域背景,并且同属儒家文化圈,具备相近的文化背景,都是多民族国家,均尊重传统、重视本国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与泰国及国际上多数国家一样都面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疾病谱的转变、社会老龄化、家庭少子化、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染性疾病死灰复燃等。泰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及经验,都能成为我校护理教育的一面明镜。提到泰国的护理教育,就无法避开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是泰国最大的护理教育基地,也代表了泰国的护理教育的最顶级的水平。本文就以该校的护理教育为主,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1.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发展过程。该校创建于1914年,由第一任泰王的王后任创始人。该校隶属于Chulalongkorn大学,教护理本科学生。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至20世纪70年代,已形成以大学本科(4年制学位护士)的格局。作为护理学位教育的过渡教育形式,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需经过1年学习。伴随着泰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的老年化、小型家庭逐渐增多等新情况的出现,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的变化。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不断改革,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护理专业的教育方面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2.高等护理教育现状。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高等护理教育隶属Chulalongkorn大学事务部领导,高等护理教育办学的四大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发扬传统文化。①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坚持护理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中心部分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毕业后传承本国传统文化,具备专业伦理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在社区及医院实践,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进行护理,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护理保健,帮助大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具有创造精神、批判性思考能力和管理意识等作为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②课程与教学实行学分制,分为普通教育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4年的教学共计有76门课程,其中基础部分和人文学科部分占近40%,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部分占50%;选修课程14门,占18.4%。临床见习13门,为该科理论部分讲完后的下期即上临床见习。课程教学时数安排:医院实地学习逐步增加,课堂教学逐步减少;具体课程设置过程中,每一学年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均占一定比例。教学讲授实践、自习的学时比例约1∶1。应按学习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检验、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基本教材与自编教材、课外资料相结合,采用讲授、自学、小组讨论、专题报告会、临床实地教学等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鼓励和促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选择能力、创造性完成作业能力和合作精神。③护理教育的教学安排。以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为例,该校的护理本科是4年制教学,每学年全年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秋季、春季、夏季。授课时间分别是4个月、4个月、2个月,共计10个月。每周休息2天时间。在校平均每天的授课是6节课,即上午4节,下午2节;下午3点以后是学生的自由时间,教师授课是连堂上完为止;第一年、第二年的上半年均为在校学习阶段;从第二年下半年开始至第三学年末,在校学习时间为2~3天,其余为临床见习时间。第四学年在Chulalongkorn医院或其他实习医院的临床一线完成,但可选修一门感兴趣的科目上课和专科实习;在医院的见习、实习部分统一与所在医院上下班一致。见习时间安排:在医院的见习时间统一与所在医院上下班一致,由带教老师领导在临床实践操作并用于病人。平均一个教师带八个学生,手把手交,全天跟着学生,直至学生会为止,才放手不放眼。本期结束,学生的临床操作必须过关。④学生管理:学生思想上的管理尤为重视。学院很注重传统教育,在学生住宿地方即有该校第一位护士的雕像,每逢路过,必须行“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或跪拜礼;见到教师也必须行“合十礼”。在学院有限的建筑中,有一个已经废用的破败不堪的老楼,就是纪念创始人第一任泰王的王后。泰国是崇拜佛教与王权的国家,国民普遍为人温和,国人习惯“合十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要求着整洁、干净的学生装。时间安排的管理:上课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如厕等,下午3点以后是学生的自由时间,可以外出,但必须登记,并在晚上8点以前返回。4年教育结束,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毕业考试,共计有8门课程,即:儿科护理、助产护理、围生期护理、成人护理、精神护理、法律法规、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全部课程必须在2年内过关方可取得护士资格证。教育成本和回报:学生一经考入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学费全免,统一着装(春夏各发有两套以裙子为主的学生装),吃、住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家庭基本上没有经济负担;在临床期间医院也有免费的营养午餐提供。但毕业以后必须在红十字会医院工作4年才可解除合同。泰国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需求通过护理教育的发展反映,同时护理教育又有力地支持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护理模式。⑤实习管理。实习时间安排:第四学年主要在临床一线,一期轮转、一期选修一门专科主攻。在医院的实习时间统一与所在医院上下班一致。由老师带教,但不用全天跟着学生,定期抽查为主。在实习医院,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泰国医务人员(包括实习护生)对病人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医院管理结合本国的特点,注重人文文化,把西方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泰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相结合,将“以病人为中心”的先进护理理念很好地应用在医院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和泰国护理的差距主要是服务理念上的差距。泰国护理工作者将对病人的护理比喻为亲情护理,说明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和病人没有距离,真正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的良好互动关系,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在泰国的医院,我们很少看到大群的家属在医院围着病房的情景,更没有看见病人对医务人员大呼小叫,在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下,护士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服务于病人,病人对这样的护理工作是非常满意的。这就提醒我们护理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护理学生对病人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和病人建立起如亲人般得信任关系,那样的话,由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与病人沟通能力强,护理到位,富有奉献精神,临床上也就会少了许多医疗纠纷和事故。

二、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的特点及我院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1.办学理念。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教育中办学目的明确,体现护理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人文需求,把传承本国文化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自2003年由中专护理教育上升为高等专科护理教育以来,从办学规模到办学层次的提升都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但大学阶段的护理教育目标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专科办学层次的目标差异;另外由于没有清晰衡量自身办学的经济、社会、地理背景和生源特点,在具体的护理教育目的中量身打造特色人才,致使护理人才特征泛化。

2.办学层次及规模。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教育随着泰国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及时对护理教育的办学层次、规模加以调整,适应社会的护理需求。我校自从上升为高等专科教育以来,护理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护理教育发展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仍需冷静地反思这近十年来的得失。首先,在社会、患者对基本护理仍然存在较大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停办中等护理教育,稍嫌仓促,应保留一定规模的中等护理教育,以满足社会保健及临床基础护理等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其次,大专、自考本科教育区别不够明显,如目标、课程、专业实训等。

3.护理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红十字会护理学院的教育发展,因其隶属于泰国皇家、Chulalongkorn大学领导,故制约因素少,容易自主确立高等护理教育中的理念、招生、教学实施、师资遴选、有相应的附属医院等。如他们每年只招180名护理学生,师生比为1∶8,我校每年招2000名左右护理学生,师生比为1∶50。我校护理教育从宏观上发展较快,但从横向分析我院护理教育仍有不足,如:理念的确立、招生、教学实施、师资遴选、没有从属于学院的附属医院等,自主性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我校具有专业要求和特点的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且我校教师在教学上的压力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4.护理教育的职业技术性特点。护理教育带有浓重的职业技术教育功能,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需求的反映,反过来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其有力地支持和促进。我国的护理教育历史,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直未能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护理模式。我们地方院校护理教育在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及时高效地改革以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护理教育上面也没做好。

5.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护理课程体现知识性、理论性与技术性、实践性的统一。长期以来,我校的护理课程理论实践方面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在系统性、人文性、体现学科特点的方向努力。但理论多于实践、研究多于实施、尝试多于成果,致使改革起来困难重重,由于管理上、教学设施上、师资上、资金上的原因,没有形成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可行性的成果。

6.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注重护理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素质,顺应新世纪护理教育的发展;制定政策稳定教师队伍;扩充师资来源,满足护理教育需要。在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学习期间,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辛苦与敬业精神。她们中有好些人到40多岁居然还是单身。究其原因,工作太忙是原因之一,每周1~5每天几乎就在工作中度过,到晚上教师之间还要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她们除了在校的教学任务,还兼带教实习、见习的学生,平均一个教师带5~8个学生,直到学生毕业为止。是手把手教的那种,不是把学生交给临床护士带。她们在校的教学工作没有教材,是教师自己做的PPT、自编教材,在上课时交给学生理论知识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护理知识。她们还要不断地进行学历教育,提高自身层次。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相比而言,我校自2003年来,护理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教师的准入制度日趋严格和完善。但我校护理师资还存在学历水平、学术水平偏低、专职教师临床参与机会较少的现象。

7.学生管理。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在护理教育中很注重传统教育和对学生理论、临床动手能力的教育。与泰国红十字会护理学院教育比较,我们的护理教育少了几个环节:首先是人文学科部分注重不足,其次临床见习极少和传统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对传统教育的藐视,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差,缺乏奉献精神。

三、今后工作

1.在课程设置上。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泰国护理课程体现知识性、理论性与技术性、实践性的统一。我国的护理课程理论实践也不断改革,课程设置系统性、人文性、体现学科特点而努力,但整体上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多于实践、研究多于实施、尝试多于成果,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2.重视文化传承,体现护理教育的本土化特点。愈是历史的,愈是世界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在护理教育中体现中国护理特色,使我们的护理人才更好地服务本土的群众,同时传播中国的护理技术和人文,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实现护理教育的国际共同性与本土化的融合。

3.重视护理人文精神培养。充分利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修改、制定符合学科本质、体现时代需求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科技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关系及比例,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获取资料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批判精神及团队精神。

护理教育作为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做到及时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及时高效地加以改革,以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推动社会健康事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泽楷.泰国护理教育特点及借鉴[J].护理学报,2006,13(6):87-88.

[2]沈宁,何仲,李峥.泰国护理教育简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1):47.

作者:史良俊

第3篇:红十字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定位分析

摘要: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已经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中国红十字会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募捐渠道并参与现场救援,整合更多的资源参与政府救灾工作,提供特殊的专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首先应确立非政府组织的合理定位;其次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

关键词:红十字会;公共卫生事件;定位

一、概述

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1863年,其创始人为亨利·杜南先生,创始的目的在于帮助战争的受害者,包括交战双方的伤兵和受伤的平民。由于其公益性和中立性,这一运动得以较快流传,并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承认,红十字会的功能也从救援因战争而受到伤害的群体逐步扩展到对各类易受损害人群的援助,成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社会主体。中国红十字运动始于20世纪初,目前已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总体来看,我国红十字会网络体系健全,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认可程度较高,是危机管理可以依赖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红十字会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的优势

1.法律保障坚实

在国际层面上,红十字运动遵循国际人道法(包括日内瓦四个公约及其三个附加议定书),并且受其保护。各国政府首先要承认日内瓦公约,该国红十字会才可以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国际人道法主要规定了受保护的人员和场所、目标,并禁止某些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如医院和救护车受保护,不应予以攻击),还规定了使用红十字、红新月和红水晶标志来识别受保护的人员和场所等。在国内层面上,我国政府分别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两大法律,为我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为红十字会参与危机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1]。

2.组织体系健全

红十字会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完善的机构设置和组织网络,是它有能力参与危机管理的组织保障。以北京市红十字会为例,它有完整的权力执行运转机构,有厂矿企业、高等学校、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旅游行业和志愿者等6个行业和系统的工作委员会,能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实践经验丰富

在上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红十字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救助、救援经验。不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如SARS、恐怖袭击、事故灾难等也推动着红十字会对于危机应对的参与。在应对SARS期间,中国红十字会专门制订了“战时”战略部署,开通了24小时接受社会捐赠热线电话,承担捐赠款物的接受、分配和转赠工作,开展各种预防和宣传工作,协助开展社区工作等。这些参与活动帮助红十字会获得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进行救援、救助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开展专业救护和志愿者救助及相关服务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使其能够成为政府在危机管理工作中的得力助手[2]。

三、红十字会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途径

1.组织国内募捐

在我国,红十字会组织自行举办募捐活动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危机状态之下,由于各类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红十字会积极募捐资源可及时有效地填补政府供给的缺口。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红十字会还可以定向设立基金会,以便于在平日就连续地开展募捐活动。这既可由红十字会自己独立地建立和运作,也可由其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建立。

2.与政府合作建设备灾救灾中心

红十字会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与政府合作建设备灾救灾中心,是其发挥资源动员作用的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运作方式是吸引和利用国内外救助资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备灾救灾中心,发展备灾救灾网络。目前,我国红十字会已经建有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华南区等6个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在辽宁、吉林、上海等13个省建立了省级备灾救灾中心,以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事实证明,备灾救灾中心对于应急救灾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补充作用[3]。

3.志愿者招募与管理

危机管理工作涉及诸多环节和方面,需要动员多方面的人力资源加以投入。相对于其他非政府组织,红十字会在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其志愿者队伍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动员网络体系,志愿者的活动能力也比较强,志愿者组织的正规性和专业性也比较高,所有这些都是红十字会能够参与危机管理的重要资本。

四、中国红十字会在应对SARS中的作用

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社会震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掀起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攻坚战。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己任,充分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身体力行地投入防治“非典”工作,为“抗非”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4]。

1.“战时”战略部署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根据国务院抗击“非典”工作的部署,审时度势,采取应急措施,及时调整了当年的工作计划。总会于2003年4月先后4次召开会议,及时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非典”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执行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治“非典”工作。为此,总会取消和推迟了原定举办的会议和活动,推迟了出国访问的安排。总会机关各部门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同时,从4月29日起开通了24小时接受社会捐赠热线电话。总会领导带头值班,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捐赠和防治“非典”问题的咨询电话。截至6月25日,共接听电话2680个[5]。

2.制定捐赠款物接受和分配原则

总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防治非典型肺炎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据红十字会法及有关规定和各地的疫情制定捐赠款物的分配计划,强调对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和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相关单位给予优先考虑。

3.预防和宣传工作

为了更加有效地配合抗击“非典”工作,总会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活动,特别是利用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中国红十字报》和《博爱》杂志等舆论平台,开辟专栏,增设专刊,不遗余力地介绍预防“非典”的知识和信息。截至2003年7月30日,仅总会网站就发布防治“非典”信息140条。“抗非”期间,总会还编发了9期抗击“非典”专题简报,为指导地方红十字会积极做好接受社会捐赠工作发挥了作用[6]。

五、中国红十字会在应对SARS中的失灵

1.面对危机反应滞后

我国红十字会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仍然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在思想以及行动上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反应的灵敏度上已经超过了政府组织,但是依旧是“踩在巨人肩膀上”。比如,在事件发生早期,相关组织(如行业性的医师协会等)并没有起到预警、督促政府的作用。早在2002年11月便发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例,而非政府组织的最早报道却是在政府正式承认“非典”问题的4月份以后。事实上,除少数活动(如募捐和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外,非政府组织已开展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因应政府的政策而策划,没有体现出反应灵敏、行动灵活的优势。对于被政府忽视的领域,非政府组织也往往视而不见,譬如,媒体报道了许多“非典”期间宠物因被主人抛弃而流浪街头的社会问题,迟迟未见到非政府组织对此采取行动。

2.缺乏与政府组织的沟通和协商

在此次SARS事件中,政府组织应该起到统率作用,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应竭尽全力辅助政府部门的工作,遵循政府组织的指示和协调。由于参与SARS应对的人员和力量来源广泛,所以协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非典”中,对于红十字会组织而言,政府组织和相关部门没有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政府组织经常与红十字会等非政府部门缺乏沟通,或者红十字会仅仅起到了一个“传话筒”的作用,将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公布于众,用以安抚民心,彼此之间缺乏良性互动;而红十字会通常也因为各自为政,或者是出现政多出门,无所适从,导致力量分散,克服“非典”疫情的效率低下。

六、中国红十字会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定位

1.确立非政府组织的合理定位

就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状况而言,其功能定位主要来自政府的赋权,即政府应把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让渡给非政府组织,使其行使部分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而实现赋权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实现社会政治观念由“统治”向“治理”转变,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政府要充分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非政府组织视为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力量与合作伙伴;其次,要以立法或政府授权的形式明确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权利范围与相应责任,使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

2.加强自身组织建设

首先要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非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增加透明性、社会公开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利于制约腐败的产生,增进公共利益。最后要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公共危机中,政府需要及时有序地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危机处理,这时非政府组织不论是为政府提供专业的意见,还是为公众提供专业的服务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化能力可以在危机中提供包括心理咨询、犯罪预防、环境保护等救助。

参考文献:

[1]杨红星.抗击“非典”战役中中国红十字会慈善行动简论[J].文化学刊,200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4号,[1993-10-31].

[3]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4]郑安云,戴雅玲,苗丹民.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导刊,2008,(2).

[5]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181.

[6]红信.红十字会协力抗“非典”[N].中国社会报,2003-05-09.

作者:郭钰

第4篇:红十字会会长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时代条件出发,报告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赋予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内涵,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的谆谆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开创新时代红十字事业新业绩。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对一起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红十字事业发展方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五个准确把握”:一是准确把握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深刻认识红十字事业所肩负的使命;二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核心要求,自觉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红十字会的改革实践;三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积极深化拓展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四是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会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五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强红十字会系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公信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红十字会将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党员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按照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时讲话中对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要求,积极推进红十字会人道服务供给侧改革,打通服务困难群体“最后一公里”通道,充分发挥好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人道领域助手和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红十字会工作的改革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红十字会作为群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不断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一要在管理模式上改革创新。要打破红十字会过去固有的僵化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突破利益和作风固化藩篱,围绕《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能,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真正把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需要不需要、方便不方便作为红十字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困难群众需要红十字会干什么,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能够协助党委政府干什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要从规范干事着手,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创新信息化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对红十字会服务的新要求。二要在服务载体上改革创新。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如何充分发挥其群众性、社会化的属性,如何运用好社会可以利用的有效服务载体,把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通过服务载体和平台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我们亟待要做的工作。实践证明,只要红十字会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找准有效服务载体和平台,我们的工作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能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三要在服务方法上改革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握时代特征、遵循时代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服务方法。要围绕红十字会法定职能,凸显红十字会服务特色,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善事,真正做到人道惠民。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改进工作作风,红十字会工作者要真正俯下身子,与我们的服务对象手拉手,心贴心,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便捷的服务。要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让服务对象可以利用快捷的信息化平台享受红十字会提供的优质服务。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红十字会法赋予的神圣职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市红会党组书记能够带头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强化“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的理念。重视加强《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兴会。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坚持重大事项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管理。红十字会要牢固树立依法推进红十字事业和依法履行职责的理念,依法开展“三救”、“三献”工作。一要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灾害紧急救援水平。二要凝聚社会人道力量,提高突发事件人道救助能力。三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提高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四要积极开展“三献”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五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和校园红十字文化。六要围绕大局服务民生当好党委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红十字会的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红十字会各级党组织要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作为党组书记,本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做表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虚心接受派驻纪检组的监督指导,在机关狠抓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做到带头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排查党风廉政建设问题风险点,制定扎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扎实推进红十字会“两公开、以透明”制度的落实,积极将红十字会救助纳入“阳光扶贫”平台管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盐城市红十字会建设成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红十字会,促进我市红十字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5篇:《红十字精神与红十字文化》

红十字会是国际性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这可能大多数同志都知道。但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145年来(1863年创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2007年12月,世界上共有国家红十字会186个,缔约国政府是194个,这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到现在已有104年的历史,镇江市红十字会成立于1911年,到现在也有97年的历史。

红十字运动在它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经过千千万万红十字人的打拼和奋斗,世界爱好和平进步事业人士及广大志愿者不懈的努力,红十字组织已是国际三大组织之一(联合国、奥林匹克、红十字会)。百年的红十字会组织在各国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国作为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协助党和政府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推动和维护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通过长期的红十字运动实践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精神,称之为红十字精神,即“人道、博爱、奉献”。这种精神的弘扬,需要靠广大红十字工作者、爱好和平进步事业的人士和志愿者来推动。红十字精神进一步提升,即形成一种红十字文化,这就是“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

红十字会长期以来,为发扬人道主义宗旨,弘扬红十字精神,发展红十字文化,履行红十字职责;为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对危难人群实施扶危济困,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协助政府做好人道救助领域的工作,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社会救助团体。

在每次自然灾害面前,红十字会总是在第一时间发出紧急呼吁,发动社会募捐,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支援灾区重建。如抗击“非典”,募集款物260余万元;东南亚海啸,募集善款140万元;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红十字会系统募集款物千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救灾和重建,在国际国内灾害救助方面做出了红十字会应有的贡献。

总之,红十字事业离不开志愿者们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爱心人士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镇江的红十字事业,为进一步弘扬“红十字精神”和提升“红十字文化”增砖添瓦,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的镇江奉献力量。

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红十字文化是在红十字事业发展过程中,红十字工作者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一步放大和提升形成以“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红十字文化弘扬的是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主张,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行为。本质上要求“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卫生文化是指卫生事业在长期建设发展和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卫生行业特色的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卫生系统的整体风貌、人员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

卫生文化具有以下特征:①独特性;②价值性;③共识性;④科学性;⑤人本性;人本性就是重视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的需求,自我实现,被尊重和尊重别人,关心他人等。英国著名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霍布斯认为,人也完全是按照力学性质运动的机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情欲是动力。人的一切行为背后的规则是生命体本能地进行自我保护或提高自身生命力,所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卫生工作是以人性化服务为前提,围绕疾病预防,增进人类健康为目标。咋一听好象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卫生文化特征之一就是“人本性”。“救死扶伤”,“人爱为怀”,“悬壶济世”,都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其中不免也包含了卫生文化的内涵。“人道为本”的红十字文化就充分体现卫生文化的“人本性”,就是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施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博爱为怀”就是要更加广泛地施行“人爱之心”。“奉献为荣”就是要更加广泛地奉献于社会,以人为本做好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卫生服务等各项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实际的困难和问题。这与“悬壶济世”卫生文化相得益彰。

一、充分认识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的历史渊源

红十字运动有着百余年的历史,红十字精神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早在战争年代,许多仁人志士活跃在战场与灾区,开展救死扶伤,救助灾民和难民。在人道主义的救护和救助事业中做了许多有益社会的好事、善事,为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建国初期,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的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明确了红十字会是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到1985年红十字会定性为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93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定性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法》规定的红十字会宗旨就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在法定的职责中也明确规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参加人道主义救援等都说明了红十字精神和红十字文化与社会大卫生,卫生文化存在着血肉联系和密切关系。

二、切实找准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的结合点

“人道为本”,“人爱为怀”是红十字文化和卫生文化的共同点,其实质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重点是突出了“人本性”。人道主义是人类优秀的传统思想,尊重人、尊重生命始终是人道主义的主题。 我们开展的骨髓资料库建设和广泛性救护培训工作,是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在社会化服务的结合点,这两项工作都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单靠红十字会或医疗卫生单位都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两者结合,共同实施。红十字会着重于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资料管理;卫生单位侧重于志愿者体检,血样采集和技术保障。

首先,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开展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大家清楚地知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救治白血病的有效手段。我国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每年还有为数不少的新病例发

生。为了拯救千千万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镇江市红十字会已连续8年和镇江市团市委、镇江市卫生局共同开展了镇江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截止2009年3月,采集入库的血样标本数已达10000人份,18名骨髓捐献志愿者成功实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骨髓移植)。给白血病患者以获得新生的机会,给患者家庭点燃了生命的希望。镇江市这项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省前列。市红十字会也被江苏省红十字会评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先进单位。

其次,为保障社会生产力,积极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 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业务。镇江市红十字会长期致力于社会性的救护培训工作,多年来在社会机动车驾驶员,学校的学生,社区居民,公安干警,供电系统、矿山开采业等高危人群中积极开展“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救护技术”等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共计培训38.36万人次,其中学生、居民、公安干警25.7万人次,占培训人数67%,机动车驾驶员培训8.8万人次,占培训人数22.9%,导游、教师、医务人员等其他人群培训3.9万人次,占培训人数10%。近年还在许多外资企业员工骨干中开展救护培训工作,为保障社会生产力,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努力践行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为群众服务

“博爱为怀”,“悬壶济世”的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和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社会有许多人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自己行为的宗旨。愿意出来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作奉献。他们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为减少伤亡而奔波;在灾区和贫困地区中传递着人间的爱心与关怀;在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中为危重病人送去生命的希望。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红十字精神所在,是卫生工作者的责任。

从救治汶川地震灾区伤病员的事例中不难看出经红十字文化与卫生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卫生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品格。 首先,能以博爱为怀,精心为灾区伤病员医治身心创伤。“5.12”汶川地震后,镇江市红十字医院、江滨红十字医院等医疗机构接收了131位从四川地震灾区转来的伤病员。这些来自灾区的伤病员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创伤。为让这些伤病员得到有效的治疗和休养,镇江市政府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做了周密安排。为了让伤病员住好,吃好,治疗好,全部安排到市三级医院进行救治,住在高干病房,调集医疗技术骨干为其服务,给予最好的治疗。灾区伤病员和陪护人员在镇所发生的医疗费用200余万元,全部由红十字会支付,不要伤病员掏一分钱。镇江人民给予灾区伤病员兄弟般的关爱,常有群众自发地为灾区伤病员送鸡汤、送食品和生活用品。端午节那天,镇江市红十字会与社区志愿者给在镇伤病员及陪护人员送去了价值2000余元的绿豆糕、524只咸鸭蛋、专门包了1250只粽子,为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让他们在异地他乡同样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5月21日,四川安县茶坪乡灾区来镇江投亲靠友的14位受灾群众在火车站受到市红十字会和志愿者专程接站并为他们准备了价值3000余元的食品及生活用品,帮助安排临时住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心灵上的安慰。

其次,能以奉献为荣,大爱镇江承担起民族的赈灾责任。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受灾人群身心受损害;生态环境受损害;个人和地方经济受损害;社会机构和家庭受损害等。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社团组织。在严重的地震灾难面前,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积极承担起民族的赈灾责任,也展现了大爱镇江的风采。地震发生后,镇江市红十字会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移动、联通和文件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发出为四川地震灾区紧急募捐的呼吁。从5月13日起,仅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红十字会就接待社会各界捐款数3000多笔,截止6月24日,为四川地震灾区募集款物总计达3000余万元,创红十字会历史记录。我们靠什么?靠的是志愿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志愿者中有一部分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医生、主任、护士长)本身工

作十分繁忙,但他们一下班就到红十字会帮忙,还利用双休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商场、车站、广场、企业等开展募捐活动。他们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也树立了卫生人以奉献为荣的光辉形象和风采。

中国红十字会简介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积极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50年进行了协商改组,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并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2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了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合法席位。建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在协助政府履行《日内瓦公约》、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开展民间外交、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保护人民生命与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实效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事业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珮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和新疆建设兵团分会,铁路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有7万个基层组织,团体会员单位12万个,志愿者113.2万人,会员总数2398万人,其中青少年会员1549万人。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职责 备灾救灾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部分地(市)也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制订了应急预案,其中27个应急预案被纳入本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体系。 卫生救护

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基层组织培训救护员,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 卫生关怀及人道救助

协助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截至2007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已达70万人份。

中国红十字会已建立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点16000多个,博爱超市500多个,以博爱服务站和博爱超市为平台,开展了满足群众需求,形式多样的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 在全国118个县开展参与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援建近600个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站),开展富有实效的关注农民健康活动,协助政府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红十字天使计划”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

根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精神,中国红十字会于2007年3月与北京奥组委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正式参与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服务工作。在奥运会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将做好对奥运志愿者的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推动无偿献血、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工作,为北京奥运提供全程生命守护。 红十字宣传和筹资

传播国际人道法、《日内瓦公约》及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开展“红十字博爱周”、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通过短信募捐、网上募捐、邮局汇款、银行转帐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筹资工作。

红十字青少年

中国红十字会在各级各类学校对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交流,增进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的友谊。 国际合作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每年对世界各国遇到的重大灾害提供紧急救助。

开展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红十字会与其他国家红十字会合作,在27个省(区)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及健康教育、禽流感预防与宣传、艾滋病预防与关爱、疟疾预防、白内障复明、乡村医生培训、基础卫生保健和煤矿救护培训等项目。

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1989年曾当选联合会副主席。 台港澳事务

为海峡两岸同胞提供查人转信服务、处理探亲衍生问题,见证两岸之间私渡遣返作业。同时开展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水上救护培训及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备灾、救护培训、志愿服务等项目,与澳门别行政区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地方病防治、灾后重建等项目。

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图

第6篇:红十字精神

八一中学 初一十三班 赛碧乐

红十字精神与世界城市理论的相关性

红十字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而世界城市提出的是“城市与人和谐相处”,这两个理念是有很大的共通性。城市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需要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尊敬。 红十字会是不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减轻人民的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就像今年玉树地震时,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跟玉树人在一起。

北京时间4月17日下午6点20,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与两位助手李立东、蔡文男一行三人准时出现在机场 C 出口。他们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灾工作组刚刚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现场返京。

“我们离开玉树时,部队已经进去了10000多人,重伤员已转运了1000多人,灾民也在逐步得到安置,我们跟玉树州政府和当地红十字会的工作也已经衔接上,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务。”郝林娜说。在玉树地震现场,他们为抗震救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震灾现场的所见所为也让他们记忆犹新。

正是红十字会精神中的人道、博爱、奉献,让这些人在祖国同胞们受苦受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这也是红十字会的宗旨。

“一到玉树,红十字工作组没有先休息、适应一下高原气候就立即投入到赈灾工作当中 -- 但很快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高原反应剧烈,头疼、脸绿、嘴唇发紫,走不动路,甚至是流鼻血。”

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停歇。这就是红十字会工作者的精神,是他们坚定的信念。

红十字事业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它促进世界城市和谐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红十字事业与构建世界城市的依存性

红十字事业与构建世界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红十字事业促进世界城市和谐发展。

例如,某省政府《关于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一老一小”弱势群体为重点,大力营造全省人道救助网络,在人道救助网络方面,一是建立为走失老人寻家社会救助网络。在省红十字会爱心助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层层建立红十字会助老服务站,争取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的走失老人网上查询系统,全省70岁以上老人登记率达到90%,农村达到80%以上,这从根本上解决老人走失问题。二是启动18岁以下少儿医疗互助基金工作,力争2006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全面推开。基金募集率达到85%以上。三是将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做实、做大、做强。

对红十字会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要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红十字会接受的用于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享受减、免税待遇,优先安排运输和办理有关放行手续;对依法标有红十字标志的救灾救

助专用车辆,经省交通管理部门核定,免交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红十字会救灾救助专用车辆准许安装报警器和标志灯具,限于执行救灾救助任务时使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建设纳入当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省、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争取2006年立项建设,力争2008年前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网络体系。

各级红十字会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发动群众自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要加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分库及造血干细胞组织配型实验室建设,做好宣传动员、血样采集、查询检索和临床移植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扩大库容量。到2008年,我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库容量争取达到3万人份。省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组织宣传和血样检测经费,各市红十字会要积极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开展相关工作。

《意见》还就卫生救护培训、社区红十字服务、红十字队伍建设和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根据这个资料,我能了解到城市是通过红十字事业来帮助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红十字事业就是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并进行全国性的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事业。往小了说,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之间经常会应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吵起来,没完没了;再往大了说,在很多国家之间也会有争吵,这样就有了战争,战争给双方的人民带来了很多很多痛苦,不仅是经济农业方面的,

还有精神上带来的巨大的痛苦,这也是最难以忍受的。我想,如果没有红十字事业的话,这些争吵,这些痛苦应该会继续下去,所以红十字精神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学习的精神。

这是一则消息:北京市红十字会已于今天下午派出了一支救援队伍奔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进行救援。首批由7名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先遣队员随带一条搜救犬和专业的救援设备,驾驶三辆越野车前往地震灾区。明晨七点,另有5名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将乘飞机前往西宁。两队将于明天会师西宁,一起前往灾区核实灾情,并展开一线救援。同时北京红十字会紧急调拨救助款50万元人民币,委托青海省红十字会用于驻地震区的紧急救助。紧急调配棉衣、棉被、账蓬、药品等救灾物资,已启运、送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另据中国红十字会官网消息,灾情发生后,广东、陕西省红十字会分别向青海省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四川红会调拨1000顶帐篷并派出救援队已抵达灾区。江苏徐州、四川广元等地红会已开展募捐活动。

红十字精神已经充分的体现在了上面这则消息中。全国民众献出一份爱心,为灾区人民捐款,使灾后重建工作变得顺利,更重要的是,这给了灾区人民心理上莫大的帮助与鼓励,让他们重新有了信心。红十字事业就是起到一个这样的作用,救济困苦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我们红十字青少年,虽然我们力量很薄弱,但是只要有一份

爱心,我们就能用这份爱来帮助别人,宣传红十字知识,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

首都红十字事业如何满足世界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北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到红十字事业当中。例如说,义务献血,帮助贫困的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无私的爱。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最简单的,做一些回收的工作,例如,利乐回收——在我们学校的根与芽社团,就有一个利乐回收小组,他们每天坚持回收利乐包装袋,尽管那有些脏,而且很累,但却坚持不懈。还有就是献血,但前提是必须是18-55岁的人。无偿献血,既不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也能为他人献出爱心,这就是红十字精神。

目前,就在我身边的人而言,红十字事业可能显得好像有些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事情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但其实,红十字事业是人人都应该参与的,不管是青年人,老年人,我们都有义务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维护、支持红十字会,让红十字会的精神感染整个世界,让人间充满美好的爱,让红十字精神永存我们的心中。

第7篇:红十字精神伴我行

1: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知道5月8日是一个什么日子呢?世界红十字日。下面有请我班同学为大家带来《红十字精神伴我行》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叫红十字会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1928年的5月8日,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 诞生于瑞士。他竖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瘟疫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里。

为了表彰杜南的功绩,1948年,红十字与有关部门决定将他的生日命名为国际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亿多会员和大批志愿工作者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人道、博爱、奉献”这是世界红十字精神。我们坚信,爱是人间的真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2: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红十字的精神,我给大家讲个盲人的灯的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走路时,总是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拐杖,迎面走来一个人,好奇地问:“拐杖是为帮你探路的,可蜡烛对你有什么作用呢?”盲人回答:“蜡烛不是给我用的,是给别人用的,当别人看到我手里的蜡烛时,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盲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与人方便既是与己方便。是呀,当你陷入一片漆黑的时候,先去照亮别人吧,这样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帮助你自己!

3:2013年4月20日凌晨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红十字会紧急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无偿献血,参与雅安地震灾害的紧急救援,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 看着电视画面上灾区民众坚强、勇敢的眼神,我的眼泪禁不住在眼眶中打转„„

看着社会各界对人间苦难的善心援助,看着那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我明白了沧海横流,才显英雄本色;灾难无情,方见人间真爱的含义。我立志长大以后也要做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我要跟红十字会一起为人类的和平,为人道主义的救援,为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不断努力、奋进!

4:同学们,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教育人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乐事,认为帮助弱小群体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到那时,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可以说已经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1: 同学们,我们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就是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行动进一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第8篇:红十字精神记心间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1828年的这一天,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am#8226;杜南诞生于瑞士。一百多年来,他树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肆虐的瘟疫地区,飘扬在处于水深火热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心里,深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戴。红十字精神就是人道、博爱、奉献。

现在,红十字精神处处闪现在眼前。无论是在哪,都会感受到红十字的精神品质。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献血站里:人们都挽起袖子,把自己的鲜血无私的奉献给需要血的人们;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护士和医生们不顾生命的危险,急着抢救病人;红十字的精神出现在救火现场:火警战士们不顾熊熊大火冲进着火的大楼,把被困在里面的人员一一救出……红十字所迸发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无处不在,它一直引导着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与发展。

传递奉献的温暖

当今社会无偿献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似乎成了社会的焦点。无偿献血是爱的传递、是奉献的载体、是勇气的体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血液都重关生命,但对于有爱心的人们来说,这种义务献血的方式正是他们传递奉献精神的载体,可定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血液作为人类自身的重要生命资源,维持着一个人的生命,也可以挽救更多的人。无偿献血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献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全社会的义务。这样的奉献是一种幸福,既利人也利己。因为我们知道每次献血所抽取的200CC血液,仅占人体血液总量的5%。间隔半年以上的献血,不但绝对无损健康,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而且还可以增进血细胞新陈代谢,有益身心健康。所以,略费吹灰之力挽起袖子,献出“爱的载体”,或许400毫升血液就能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生命,或许可以将一个悲观厌世的灵魂拯救。一种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起码说明不虚此生,这是推辞不掉的回报,即为救人,也能利己。胸怀再敞开一些,爱心再博大一些,"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尘封的古训予以翻新,就是博爱了。我觉得:献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能在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同时,又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不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吗?曾经看到过许多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宝贵的鲜血,一时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爱心,他们秉着“奉献”的精神,为需要的人们送上无微不至的温暖。如接力一样,让燃烧着“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精神的火炬在社会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他们用真情去温暖着身边的或素不相识的

人们,让奉献和爱传递人间。多一个人义务献血,就可能多挽救一条垂危的生命!为生命垂危者献血,作为一种衡量公民基本道德和操守的高尚行为,为整个社会所认同及倡导,这种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被给予了肯定与赞许。

这殷红的热血是志愿者奉献精神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被他们的精神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心灵被他们的温暖所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献血者将共同传递这奉献的温暖。心系天下、关爱生命,希望更多人参加到义务献血中来,参加到互助奉献的精神中来。用爱心浸润感染人间,让社会充满爱的气息!

爱心永恒

属于2004年的风铃就这样激荡着.生命如摇曳的花丛引诱着轻盈的蝴蝶,生命如七色的彩虹重新牵聚幸福的目光.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机动电梯的索链突然断了,而几十米高的楼层上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人,在电梯载板坠落的一刹那,两名工人不约而同地抱紧了一根长竿,由于长竿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便开始倾斜,眼看就要折断了.女的对男的说:"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便义无反顾地松开双手纵身跳了下去......我流泪了,不是为了一个生命的消失,而是被这超越生命的永恒所感动!所震憾!

爱,世界只因为爱而存在.爱,人间只因爱而温暖.

小鸟感激蔚蓝的天空,有了蓝天,小鸟才能自由飞翔,小草感激阳光雨露,有了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浸润,小草才能茁壮成长.人应该感激自己,感激他人,感激社会,只因我们都付出了爱,被爱环绕,我们才能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人生的真谛.爱,有很多种,父母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社会的爱......伸出自己亲爱的手,捧出一颗赤热的爱心,爱人就是爱己!

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可以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华走向博大地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但绝不庸俗,只因为爱的存在,只因为爱的不断奉献,多少危垂的生命从白衣天使的召唤中醒来,多少贫困儿童又获得了文明教育的机会,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惠特曼说:"把我的眼睛献给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把我的心脏献给一位在车祸中遇难的人."生命,只有在不断付出和给与的过程中,才能绽放出无比灿烂迷人的光彩.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同学们,爱心悠悠,惟有付出一片真情才可丰裕心的喜悦,人人多一份爱心,世界才会变得温情而明媚,奉献出你的爱,是心灵世界对社会对他人的最挚烈的拥抱,最深情的问候!

爱心是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让我们手挽手筑起爱的长城,让爱永恒,让爱温暖每个人的心房,生活,只因为爱而美丽.人间只因为爱而温暖!

无偿献血,很多人以为是傻瓜才做的,其实不然。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是这样的伟大,他们不要任何回报,默默无闻地为生命垂危的病人们献血,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

我眼中的无偿献血,就是无私奉献,就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志愿者们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了社会,给了病人,而献血者们,在献完血后就默默地离开了。他们这种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崇高精神,是我们的好榜样。无偿献血虽然没有回报,但是却是终身的荣誉,会得到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献血是感恩社会的体现,献血是拯救生命的壮举。你们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你们愿为他人献点爱心吗?献血,从我做起!民族在无私的奉献中崛起,生命在奔腾的热血里绵延!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为献血出一份力!现在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的人成千上万,于是社会涌现出了一群一群的献血者,他们都是好样的,我们向勇敢无私的献血者致敬。我眼中的无偿献血,并不可怕,所以“献血无损健康,只需小小勇气。”

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在社会的倡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爱心奉献精神的体现,当您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同时,自己会得到回报,无偿献血既利人、又利己、更利社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好处有以下六点:

一、无偿献血使你的爱心有了一个展现的机会和平台,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新型关系。献血已经成为联结人类爱心的纽带。

二、无偿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

三、无偿献血能降低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科学家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人们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及运送营养物资的能力增强,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脑血栓、脑溢血)及高血压的发生。又能减少癌症发病率。

四、无偿献血者平均寿命高于未献血者。据世界著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参与规律献血的332人与同地区未献血者339人作了比较分析,献血者平均寿命为70.1岁,未献血者为67.5岁。高出2.6岁。

五、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将会获得免费用血。本人三年内享受献血量三倍、三年后享受等量用血,超过800亳升将无限量用血,直系亲属、配偶将享受等量用血。

六、无偿献血者获得一次免费体检。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将进行系统检验(快检、初检、复检共三次),检查项目共有八项,即血型、RH、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只有全部合格的血液才能提供给临床需要,相当于对你进行了一次全面、详细的血液检查。献血一周后能得出详细结果,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咨询指导。

第9篇:弘扬红十字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藕塘中学 闵国清

同学们,知道5月8日是一个什么日子吗?世界红十字日。

1928年的5月8日,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诞生于瑞士。他竖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瘟疫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里。为了表彰杜南的功绩,1948年,红十字与有关部门决定将他的生日命名为国际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红十字会员和大批志愿者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藕塘中学是“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 红十字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一直以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为宗旨,以红十字所倡导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敬老助残”教育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弘扬红十字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长期以来,我校按照红十字会法和上级领导的部署,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红十字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多种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活动,努力培养具有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红十字青少年。

红十字贯彻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十六字方针与学校教育提倡的“为生命护航”的特色的“生命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既是红十字队伍的后备力量,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有助于在学生中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一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更好地弘扬红十字精神,强化“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意识,创设健康和谐校园,学校规范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展红十字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各种纪念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纪念 “5.12”“防灾减灾日”等系列教育活动等,有效对学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和地震、煤气中毒紧急救援的指导;每学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防火、防灾应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开展卫生救护培训,使师生会员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红十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配合学校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学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老人福利院等地方开展敬老助残、扶危济困等活动;每年都组织会员进行“慈善一日捐”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及服务对象的高度赞扬。

人生因奉献而精彩,社会因关爱而和谐。人道的沃土在校园里培植,博爱的情怀传遍世间每个角落。红十字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我校将认真总结和研究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将一如既往地让博爱的情怀传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深深地植根于每一名师生心中,使学校的红十字会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校园心理情景剧剧本下一篇:苗木养护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