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他们懂得学习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使祖国更加富强的需要, 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就有了强大的动力, 就会在学习中克服一切困难, 主动地学, 创造性地学。为此,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组织他们到工厂、农村进行实践活动, 以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还应该应战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各门学科, 在建设现代化祖国中的意义和作用, 从而更具体的懂得自己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有经验的教师, 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 总是要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事先让学生明白, 以便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 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 去掉盲目性, 提高自觉性。

2 从学生原有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出发

“射箭要看靶子, 弹琴要看听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研究, 没有分析, 乱讲一顿, 是万万不行的。”教学也是一样, 要启发学生, 就要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否则, 虽有启发的学生却是启而不发, 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的主观主义, 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器官对外界的认识过程, 老师讲的再好, 也要通过学生头脑的思考才能逐渐接受。因而,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知识水平, 教学才有针对性、启发性。否则只能是“瞎子摸鱼”, 无法提高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的实践证明, 老师能够遵循由浅入深, 由近及远,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等组织教学, 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好, 收获就大。对于小学生来说, 比较容易接受一些形象的具体的东西, 因而, 老师在教学中就应利用实物、图片或者制作一些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说话通俗、明白、趣味性, 而且能够以姿势助说话,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 就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要抓住主要矛盾, 做到少而精

教学过程就是不断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和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注入式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多而杂, 问题不分主次, 大小全部都要“灌”给学生。结果, 学生食而不化, 教学越糊涂, 越学越没兴趣。教学的实践证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主要问题, 突破重点, 提出关键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因而, 启发式与少而精是相辅相成的。为此,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要提纲,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 有计划, 有重点的进行教学。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 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不能把启发式教学只限于方法, 必须把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教学的实践证明, 教师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是否有启发, 往往也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4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绝不能只限于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绝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教学必须与实践结合, 让学生接触社会, 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经验证明, 学生的见识广了, 思路也因此变得开阔, 对课堂上的东西也就容易听得懂, 记得牢, 用得上。为此,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 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 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 努力参加社会实践, 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明显得到提高, 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一定的教学要求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 把课堂教学与课余活动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 既能进一步俯、消化和充实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 又能获得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新知识。

5 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该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 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发表自己的见解, 建立生动活泼的课堂秩序。教师的讲授就是学生知识的源泉, 也是区别启发式还是注入式的区别之一。在教学中, 也可以让学生同教师一起备课, 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如果学生的答案比教师好, 就尊重并采用学生的见解, 并且加以鼓励。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有些问题可以采用讨论式。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通过各种思想的交流, 从而克服个人认识上的片面性,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有些课可以由学生上讲台, 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

总之, 学习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乐学善思, 条件要发散多变, 使学生认识到, 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 反复实践才能解决, 得出自己的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启发性教学的创设中, 起到了引导作用, 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使教学在课堂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摘要:要在教学教程中贯彻启发式, 绝不能寻找一个适用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固定格式, 而是要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先用讲授、淡话、讨论、淙、实验、参观、访问等各种各样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反复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 启发式教学一定会逐步完善起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学习兴趣

上一篇:我国城市环境监测现状与治理策略研究下一篇: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实施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