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今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思路及主要安排

一、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情况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围绕2008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求,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工作指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一)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2008年我省就业虽然受到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平稳。一是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去年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53.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3%。前11个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68万人,帮助33.7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49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同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季度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已经超过第二产业8个多百分点。二是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认真研究现行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就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成果,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送审稿)》,已报省政府。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已建立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106个,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15个,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7975个。五是职业培训有新的进展。去年前三季度,已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7.3万人,其中新技师1.5万人;完成再就业培训14.37万人,跨省务工农民技能提升培训23.1万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抓住《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制度全面推行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二是全力帮助企业解困。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在确保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三是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人大修订了《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08〕36号),对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谋划,对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作出了制度安排,在制度上实现了我省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全省各统筹地区全部出台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运行。出台了《浙江省工伤保险储备金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抗御重特大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去年年初按月人均130元标准,顺利完成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达1310元,位居各省区第一。最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后,确定了我省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已在全省部署调整工作并组织实施。

(三)劳动关系逐步规范。一是全力抓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全省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总体平稳,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改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保障信访维稳力度。开辟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取消了劳动争议案件收费。三是全面构建多层次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省共筹集工资支付保证金27亿元,欠薪应急周转金1.5亿元,发放农民工记工考勤卡100万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采取了5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支付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2009年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这一中心,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把“帮扶企业、保障就业、完善社保、促进和谐”作为工作重点,继续把扩大就业、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和参保城镇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工作列为省政府2009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内容,加强对企业的扶持、解困和服务,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劳动保障工作进一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并举,确保全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一是切实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分析监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工作,做好就业失业统计数据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分析就业再就业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掌握企业关闭停产的动向,指导企业稳妥分流安置职工,调控企业规模裁员的数量。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支持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加快建立就业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农民工返乡及外出、企业新的减员和岗位流失、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等方面的数据,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三是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对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研究制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政策措施,通过使用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生产自救等办法减少裁员。

2.积极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紧紧抓住省政府增加4000亿投资刺激内需、加强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大型民生工程的机会,完善岗位开发机制,增加就业岗位。二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空间。在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做好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促进就业工作。三是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要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开发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使之成为扩大就业的新支撑。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用好已出台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五是完善就业援助。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后,我们将抓紧组织实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全省城市5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加强与教育、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对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援助,通过政策扶持、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开展专项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切实落实鼓励创业的场地安排、租金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给创业者予以一次性创业补助,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利用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引进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参与项目开发和后续服务工作,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提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制订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从事个体经营相关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造强省的机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一是开展对各类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开展农村新生劳动力、农民工专项能力培训考核,继续加强对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农民、转产转业渔民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推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统筹协调企业、行业和群众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技能大练兵活动。三是加强技工院校建设。进一步突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办学特色,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实用技能训练的内容,重点培养适应我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大局。

(三)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五费合征”为抓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好《关于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两个文件的贯彻实施,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环境。在此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配合地税部门加快推行社会保险费5费合征,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2.组织实施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确保增加的养老金于春节前发放到位。并同步调整精减退职人员、计划外长期临时工、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让他们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3.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一是抓紧研究各类参保人员流动时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畅通省内转移渠道。二是研究制定我省省级统筹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办法、做实个人账户的具体实施意见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三是全面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省属、部属、公办、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四是深入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确保参保人员可以随着身份变化参加合适的险种。

4.适时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适时提交省政府。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先保后征”要求,不断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长期有保障。

(四)综合运用监察执法、争议处理和信访手段,稳定劳动关系。

1.坚持正面宣传引导,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宣传解释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全面准确理解和正确执行法律的轨道上来。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从促进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出发,抓紧制定《关于贯彻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做到执法有度、平稳过渡。发挥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作用,化解劳资矛盾,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2.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充分发挥企业调解、乡镇调解、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网络体系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调解机制,重在案结事了,重在问题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3.强化劳动保障信访维稳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群体性事件。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要求,提早介入、超前化解,对涉及困难企业特别是关停倒闭企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建立快速处理通道。切实加强与公安、工会、维稳、法院、工商、财税、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防止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畅通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做好敏感时期劳动保障信访工作。

4.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一是在元旦春节前后,组织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强化对工资支付不规范企业特别是欠薪企业的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隐患,坚决打击企业欠薪逃匿。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快速确认处理机制,保证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二是全面构建以“两金一卡”为主体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逐步覆盖到租赁场地经营企业,切实提高容易发生欠薪行为的行业企业工资支付自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欠薪应急周转金的应急保障能力,加大对动用欠薪应急周转金垫付的欠薪企业的强制执行和处罚力度,并建立应急周转金的灵活追加机制。三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建设。逐步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在2009年底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工业发达乡镇的劳动用工监控处理体制,防范和减少欠薪行为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五)改进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

一是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加强输入地、输出地之间的联系,引导农民工有序合理流动。二是加强农民工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完善培训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加快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改善对农民工的各项公共服务。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努力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重点市、县的农民工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完善农民工工作的机制体制。

作者:陈小恩

第2篇:关于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阶段主要工作的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下阶段的主要工作提请各位组成人员审议。

一、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保持稳定,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农业生产势头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粮食生产逐步升温,预计播种面积2274.1万亩,比上年增长2%。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从省外购进粮食和地方粮食储备库存实现了“双增长”。肉类、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8.8%和5.3%。工业生产增幅有所回落,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比上半年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9.4%,其中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行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9.7%、20.7%。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3%,增幅高出第二产业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4%,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财政金融运行比较平稳。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2%和25.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5%和15.4%。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1-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7.2%,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1-7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6%,比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3%,高于去年同期14.2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投资的比重(51.4%)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扭转了去年以来的下滑势头,增长16.7%。二是工业结构趋于改善。1-7月,医药、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行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8.4%、23.5%、19.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等行业经过改造提升后,总产值分别增长23.4%、46.7%。三是外贸外资结构继续优化。1-7月,进口增长32.3%,高于出口增幅7.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9%,占比(44%)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结构趋好。实际利用外资63.5亿美元,增长12.2%;合同外资中近九成是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四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1-7月,舟山、衢州和丽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3%、21.8%和19.4%,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分别居11个市的前3位。舟山和衢州限额以上投资分别增长48.1%和2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0.2和6.1个百分点,居11个市的第1、3位。

(三)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各地政府、企业对科技投入增加,创新工作力度加大。1-7月,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分别增长35.2%和10.6%;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9.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5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21.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15.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6%。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减排任务过半的目标。初步预测,上半年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削减4.5%左右和9%左右。

(四)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尽管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长放缓,但民生支出仍然较快增长。1-7月,全省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84.5%、40.4%、39.8%、21.1%。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4%,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企业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13.6万、990.5万、1125.1万、652.9万人,分别比上年来增加137.6万、135.5万、122.2万、68.2万人;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8.2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数比去年末增加20.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3.6%。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及我省经济运行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和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充分证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省委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所采取的工作措施是有成效的。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在看到今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影响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新矛盾新问题又不断凸显。而且我省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反映比全国要早,呈现出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也更为突出。

(一)经济回落过快且下行趋势仍在延续。上半年,全省GDP增幅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了0.5个百分点;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8.4%,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不高,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6%,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若扣除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提价等因素影响,实际增幅只有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2.6%,同比回落10.2个百分点。从经济先行指标看,经济下行趋势可能还将延续。据企业景气调查,二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同比分别下滑22.7和23.3个点,比一季度下滑12.9和1.7个点,低于全国同期12.4和5.9个点。

(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二季度,工业生产和效益增幅继续回落,尤其是传统行业和受国际高油价影响的行业更为突出,部分企业已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

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8.1%,同比扩大2.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增长90.4%,增幅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除了全国共性因素外,最根本的是我省中小企业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我省中小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进行竞争,在高成本形势下已难以应对,这也说明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十分紧迫。

(三)资源要素制约十分明显。首先是资金供给紧张。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1%,同比回落了7.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于全国5.8个百分点;新增本外币贷款2936.7亿元,同比少增488亿元。企业融资景气指数跌入不景气区间,二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98.5,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下降22和6.4点,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3.4,有22.3%的中小企业感到融资困难。受观望气氛浓厚和销售回落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也面临严峻考验。其次是煤电油运再趋紧张。电煤和油品供应不断趋紧,发电能力低于预期;省外购电合同兑现困难,今夏统调最大供用电缺口200万千瓦左右,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比较多。同时,征地和项目落地难依然存在,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还比较突出。

(四)节能减排尤其是节能压力很大。首先是经济增速整体回落增加了完成节能目标的难度。一些固定能源消费没有因为企业生产增速的回落而同步减少,从而影响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其次是重化工业程度提高加大了节能压力。上半年,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一批重化工业项目投产加大了节能压力,如去年投产的宁波钢厂,上半年新增用能80万吨标煤。第三是结构节能成效还不明显。工业内部结构节能贡献仅为3%,虽比一季度有所提高,但仍较低,大大低于2007年的结构节能贡献率(11%)水平。

(五)物价继续在高住运行。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虽有所回落,但同比涨幅仍这到7.2%,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原材料购进价格、农资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加快,1-7月,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幅差为7个百分点。经测算,我省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对今年全年价格指数的翘尾影响达3.2个百分点。随着国家成品油和电力调价政策的出台,市场新涨价压力较大,加上粮食价格走高趋势的影响,我省CPI上行压力依然很大。

此外,安全生产形势还比较严峻,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

对上述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阶段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

总的看,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较强。我国在市场空间、劳动力资源等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政府宏观调控水平、企业适应市场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资金总体比较充裕,体制机制创新潜力巨大。只要我们运用好上述有利条件,就完全能够应对未来挑战和风险。继续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好形势。

但是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下阶段我省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发展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趋缓,国际发展环境暂时难以改变。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有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低速调整阶段,现在看来比原来预想的严峻得多。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使其他经济体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欧元区、日本经济增长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及我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出口会产生相当影响。二是国家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不会改变,力度不会有大的松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在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作出新的适度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将着力处理好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预见性的关系,突出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前提下,对外贸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信贷政策进行结构性的微调,但总体上仍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三是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还将延续。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尤为突出。与此同时,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价格还会上升,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社会成本仍将增加,成本推动的压力持续加大,高成本趋势难以改变,低成本、低价格、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四是浙江经济结构特点和经济增长周期性的叠加影响还将显现。我省加工型、出口型、中小企业型为主体的特点和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路径依赖,决定了我省历来对国家宏观调控、市场需求变化和成本大幅上涨特别敏感,呈现经济回落早、降幅大的特点。从经济增长周期看,改革开放以来30年中我省大约经历了5个周期,与全国周期基本同步;2000年以来的第5个周期,呈现了“峰值降低、谷位上升、适度高位平稳增长”的新趋势,2007年我省经济增长达到此轮经济周期的峰值,目前正处于重要转折关口,下阶段下行趋势仍然比较明显。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力抓好“保稳”工作

一是积极扶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首先,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根据财力可承受程度。采取有关税收缓征或减免、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减免等措施,适时研究制定适当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的政策,减轻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负担。其次,适当放宽小企业信贷政策,适度降低贷款进入门槛,增加小企业信贷投放总量,解决有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资金紧、融资难问题;研究解决农民住房和土地租赁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相关政策。第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扶持。在加大宣传、全面落实现行挟持政策的同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二是加大金融支撑保障力度。首先,千方百计争取增加信贷总量规模,确保下半年贷款增量、全年银行信用总量高于去年增量水平,保障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和重点项目信贷资金投入。其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运用信贷资产转让、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等金融创新工具,增加信贷资金供给;通过扩大小企业集合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证券化等途径,进一步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继续争取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稳妥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试点,努力把充裕的民间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资本。

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首先,落实好有关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充分运用外贸发展资金,加大对出口品牌、出口基地建设、新兴市场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的支

持力度。切实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强大通关建设,切实改进对出口企业的服务。其次,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支持企业到省外布点设立生产型加工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体系,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以品牌化经营拓展市场;支持现有商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促进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农村市场。

四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项目、增投入,突出抓好千亿基础设施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三个千亿”工程。首先,着力推进一批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北仑、国华电厂、玉环电厂、乐清电厂输出工程和500千伏电网及铁路“三线一桥”(甬台温、温福、萧甬,钱塘江铁路新桥)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线一枢纽”(宁杭铁路、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客运专线、铁路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西气东输二线浙江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宁杭铁路、杭甬客专年内开工。沪杭客专可行性报告年内批复,杭州东站扩建工程10月份开工,西气二线10月份开工的目标任务。同时,加快金丽温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扩能改造、九景衢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其次,组织实施一批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项目。抓好大乙烯等已开工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快装备制造、炼化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实施新材料、生物、电子元器件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第三,抓紧实施一批“强塘固房工程”项目。加快病险水库、海塘和病险水闸、钱塘江等干堤加固维修和配套工程建设。第四,大力推进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建设。重点是围绕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均衡发展,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抓好村内道路建设、饮水安全保障、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改建,加快推进清水河道、农村电网、安全饮用水、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推进工作制度。健全定期研究重大建设项目工作制度、省重点项目要素保障责任制度和项目投资管理统筹协调、联动审批制度,确保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第六,及早开展明年省重点项目调研。争取11月份提出明年省重点项目安排、省级政府投资等计划初步建议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后于年底报省政府审议,明年初下达。

五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首先,抓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全面落实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做好新粮的收购和储备工作,抓好蔬菜、水产品等十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做好化肥、柴油、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和科技服务,加大对农产品、农资等配送中心、连锁店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其次,加强对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众物价补贴办法,切实保障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同时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从改革和创新两个方面着手抓好“促调”工作

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首先,大力推动企业改革重组。充分利用当前倒逼机制淘汰劣势企业,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控股经营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研究整合有关政策,引导工业企业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端延伸,促进企业形态从“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其次,进一步抓好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提升工作,加快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规划建设,推动滩涂科学围恳和低丘缓坡合理开发,引进发展一批高层次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临港重化工产业项目。筹备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研究提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第三,尽快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召开全省服务业大会,抓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推动服务业特别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壮大和提升,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组织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首先,切实抓好自主创新相关政策的落实。大力宣传涉及自主创新的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让广大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些政策。其次,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积极筹建科技成果转化、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工业自动化等一批公共创新和行业创新平台。推进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抓紧实施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重大机电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第三,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试点,引导和支持金融保险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创新团队的建设力度,加快培育创新领军人才。

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以全面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抓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首先,完善和落实节能降耗措施。进一步扩大重点耗能企业监管面,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挂牌督办制度。对19个行业实行限额标准用能加价政策,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其次,完善和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启动《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及“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实施一批项目。第三,完善和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做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报批和实施工作,启动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三)围绕“保稳”和“促调”两个方面着重优化政府服务

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增长减缓的情况下,应更加重视做好为企业的服务工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努力做好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

一是政企联动、共克时艰、狠抓落实。大力弘扬浙江精神,越是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信心。结合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的信心。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生支出,勤俭办事,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调节。及时跟踪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努力提高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趋势的预见性,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电力调度,实施有序用电方案,缓解高峰缺电问题。强化电煤、成

品油供应保障,加大重要原材料和重点物资的运输协调。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抓好各类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安全生产,深入排查和及时整治重大安全隐患,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是深入推进各项改革。首先,扎实推进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密切跟踪试点进度,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其次,稳步推进要素价格改革,深化电价、水价改革,加大差别电价和阶梯式水价政策实施力度;探索开展工业用地分年限出让、出让金分别缴付的制度改革。第三,继续抓好扩权强县改革,全面清理对接扩权事项,争取年底前实施新一轮扩权强县改革。深入推进中心镇培育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工作。第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投资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规划、国土、环保等配套管理办法,建立项目管理与规划布局、土地利用许可、环保许可等统筹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为基层和广大项目单位提供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组织实施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加快中介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第五,认真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在系统总结我省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若干意见。

四是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首先,切实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加大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产业开发、培训就业和下山搬迁的帮扶,完善和落实社会救助、社会援助等政策,推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向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其次,努力解决社保、住房、就医、就学等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和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加快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各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快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多渠道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落实促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五是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省对口支援青川灾后重建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援建工作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实施阶段。下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继续帮助青川县做好县和乡镇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除了继续帮助青川县做好“一总十二专”的规划以外,重点帮助做好乡镇规划编制后续的修改完善工作。其次,加快推进首批援建计划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实施的组织和协调,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第三,抓紧编制第二批援建项目计划和三年援建规划。三年援建规划重点突出家园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第四,抓紧组建市县指挥机构,人员尽快到位。加强对各市、县(市、区)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相关的援建工作。第五,加强援建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定援建项目管理办法和援建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和资金安全。第六,建立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报送项目计划、年度投资、实物数量、智力支持、产业重建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做好援建统计工作。

下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和监督下,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第3篇:今年我省国土资源工作思路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国土资源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目标,全面履行国土资源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要求,依法严格土地管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深入学习《决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继续组织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国务院《决定》,吃透精神,在牢固树立“全、远、紧、严、改”5个字上下功夫。全,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的狭隘思想;远,就是要牢固树立长远观念,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紧,就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土地利用问题上,决不能“放开肚皮吃饱饭”;严,就是要增强土地法制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改,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浙江实际的工业化、城市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同时,按照《决定》要求,抓紧制定并尽快启动实施土地管理法律学习教育活动计划,为《决定》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联系我省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决定》的配套性政策措施。要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省土地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配套文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性措施,主要有:(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3)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管理办法;(4)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意见;(5)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6)征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管理、使用办法;(7)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办法;(8)加强开发区(园区)管理办法;(9)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10)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11)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考核办法;(12)市、县(市)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13)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使用办法;(14)完善政府耕地目标管理责任制及考核办法;(15)制定公开的土地违法立案标准、管辖范围;(16)国土资源部门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17)加强土地信访工作意见;(18)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等。

三、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原则,认真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的原则。保护,就是要依法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就是要千万百计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挖潜,就是要努力挖掘土地潜力,包括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和提高现有建设用地效益的潜力。在规划中要更加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前,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土地需求量与可供给土地量,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二是根据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合理确定各类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各类用地总量,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相街接,做到既定性定量,又有一定的调控余地;三是研究制定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做好优质园地通过整治划为基本农田等工作;四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继续抓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省、市、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要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每年进行考核,对责任履行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达到责任目标的,要通报批评,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并责令限期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做到褒贬分明,奖惩兑现。要将基本农田分解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做到面积、地块、保护人三落实。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省、市、县政府每年要将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向同级人大报告。要继续加强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在本届政府任期内累计完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中,加大农村宅基地和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通过村庄整治,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平。巩固开发区治理整顿成果,切实防止反弹,做好已撤销开发区的土地处置工作,对已撤销的开发区(园区)能复耕的耕地,要尽快组织复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围垦造地和开荒造地,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占补平衡。

五、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观念。把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来抓。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年度用地指标分地区合理切块使用并严格考核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集中利用和集约利用的原则,逐步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集聚利用效应。合理调整工业用地绿化率标准,除安全、消防等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不得超过20%。对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的,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对投资规模小于500万元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提高门槛,对工业项目投资强度的区域性修正系数一律上调0.2。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和景观、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借天生地”。要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强化跟踪管理,对达不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要求的,要追究用地者违约责任。要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工业用地试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开展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使用试点。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普查,摸清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区位,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同时,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前提下,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千方百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特别是要保障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性产业项目对土地的合理需求,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六、加强矿政管理工作,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一是在全面总结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全省“十一五”矿产资源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以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搞好矿山布局调整、矿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采总量的调控工作,不断提高我省萤石、石灰石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进一步搞好矿业权市场建设。在基本完成全省采矿权有偿使用的基础上,做好国有矿山企业采矿权的有偿使用工作,规范采矿权的行政授予和协议出让行为,不断完善采矿权市场的制度建设。继续严格控制新设采矿权,今年底全省矿山总数控制在5000个以内,促进矿山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三是搞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要按照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治理废弃矿山总数的60%的要求,落实年度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计划;制订“绿色矿山”标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备用金制度,适时调整备用金收取标准;将废弃矿山整治与造地改田、土地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四是加强地质工作管理。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重点,尽早落实年度地质工作计划;加强地技工作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全面提高地质工作质量。依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促进我省的民营资本投入国内外商业性找矿工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五是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要围绕矿业权市场建设,深化和完善储量登记、统计、评审等制度,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效率。

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全面完成省部合作的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启动杭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围绕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的规划和建设,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继续推进杭嘉湖地区的地热调查和钻探验证工作,争取我省地热开发新突破。二是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尽早制订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抓好重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程;开展全省8个县(市)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面上推进,计划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全省45个重点县(市)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工作。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避让地质灾害搬迁建房用地审查标准,规范避灾建房用地的审批工作。四是要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指挥系统、监测网络及预测预警系统,提高预报准确率,提高防灾救灾的应急反应能力。五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的建设。力争雁荡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长兴“金钉子”剖面成为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将我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八、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要在继续抓好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同时,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健全征地程序,规范征地主体,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并注意处理好征地补偿标准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正确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和防止引起连锁反应的关系,探索建立征地工作的责任制度、争议仲裁机制、快速反应解决问题机制,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九、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加强土地管理行政能力建设,深化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政府《关于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4〕27号)和省委组织部浙组发〔2004〕30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务院〔2004〕12号文件的规定,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责任,对市、县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直接查处。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实行联合办案,做到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

作者:省国土资源厅

第4篇:今年工作汇报主要内容

附件1

今年工作汇报主要内容

1、 上半年工作情况

⑴、今年科技工作总体安排情况

① 今年工作安排形式;

② 今年的重点工作是什么?落实情况如何;

③ 推出了什么新举措,实施情况如何;

④ 围绕政府中心开展了什么工作,其效果怎样;

⑵、专利任务落实情况

⑶、2012年度科技研发经费预算情况(以人大通过数为宜) ⑷、项目管理,执行情况(包括经费使用,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的完结、验收、鉴定的组织准备工作)

⑸、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申报准备工作情况

⑹、省、市、县已明确下达任务完成情况

⑺、其它常态工作活动情况

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后有什么行动

⑼、机关自身建设情况

2、 下半年工作打算

⑴、原计划工作

⑵、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今后的打算

3、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第5篇:《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怎样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3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2013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这也是当届政府的最后一次工作报告。

(一)中国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一、经济增长目标

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综合权衡,该目标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二、物价总水平目标

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且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有1个百分点,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主要商品供给,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要深化国企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抓紧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

四、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具体到积极财政政策,表现在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支出刚性增加,预计今年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要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加快推进营改增试点,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范围;还要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五、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今年广义M2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六、投资

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七、房地产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农村土地制度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九、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

十、促进区域发展

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十一、人口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二、食品药品安全

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怎样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实现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着力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赤字率2%左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1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预期增长13%左右。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4.5%。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437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

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2013年,预期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5000亿公斤以上,棉油糖和肉类生产稳定发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2013年,拟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87%,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10元和10.7元。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良种补贴标准,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市场供应。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搞活市场流通。实施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完善调控机制。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制定完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应对预案。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强化创新驱动。加强交通能源建设。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2013年,预期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200公里以上、新建公路8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00个、运输机场10个左右。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全年新增水电装机2100万千瓦、核电324万千瓦、风电18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预期增长7.9%。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2013年,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3.37%。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城镇化布局的衔接。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化,加快城镇供暖设施建设与改造,强化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综合体系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市政建设投融资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使在城镇已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3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和8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PM2.5监测和信息发布,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深入研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积极推进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继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促进城乡各项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切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措施,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形势与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怎样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第6篇:今年的简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

2.

3.

4.

简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公路勘测设计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各级公路中所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_________交通量。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________、

纵坡________、横面________。

5.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_________内通过公路上_________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_____________的车辆总数。

6.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7.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8.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___________的基本依据。

9.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_________行驶速度。

10.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_________评价及__________设计。

1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

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2.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速度

5.公路的设计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6.在设计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设计速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

7.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8.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平面线形;B.纵面线形;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

三、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2.简答“两阶段设计”的程序步骤。

3.简答公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4.何谓设计速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2.设计年限末的设计交通量

3.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

4.顺适 均衡 经济

5.一定时间某一横断面标准车

6.公路铁路水运

7.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8.几何线形

9.实际

10.环境影响环境保护

11.20年15年

12.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二、选择题

1.A:2.A;3.C;4.B;5.C;6.C;7.B;8.D

三、问答题

1.答:(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

(2)与各种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性高,能做到直达服务;

②对短距离运输,只有公路运输最迅速;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④受地形、地物和地质等影响小;

⑤投资省、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高;

⑥燃料贵、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2.答:视察→视察报告→简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测→初步设计文件和设计概算→定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图预算。

3.答:主要指公路周围的自然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环境卫生的保护,废气的限制,噪声的降低,振动的消除等。同时公路建设应注意绿化环境、美化环境,使道路使用者在环境优美舒适无公害的状态中进行旅行。

4.答:设计速度是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道路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人员能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最大速度。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7篇:今年组织部工作要点

“>今年组织部工作要点2007-12-17 16::2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今年组织部工作要点今年组织部工作要点(2)今年组织部工作要点

今年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

持。

一、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主线,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

⒈坚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对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督促和指导,。采取灵活形式,切实抓好基层党员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和轮训情况的督促检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⒉认真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研究制定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校、各类干校在干部理论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办好各类主体班次,抓好一把手专题班、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等班次,推广个性化培训,举办全市招商引资培

训班和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培训班。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系开办工商管理知识培训班,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开辟新的培训基地。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调学任务。第1文秘版权所有

⒊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深化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坚持和完善干部点名调学、按需培训、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学情通报和培训质量评估等制度,强化对干训工作的全程管理,构建完整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强化各级党委在干训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

二、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心,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⒋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座谈会精神,召开全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常性工作,认真抓实抓好。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抓好县处级、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制度,修订和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县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定期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全市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教育,适时举办市属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以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制度。加强对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和政绩观教育,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干部队

伍中形成勤奋工作、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

⒌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结合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着重充实熟悉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外经外贸、城市建设和党务工作的干部。做好群团组织、市属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经常性建设工作。上半年对市管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加强和改进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注意选拔高知识层次的优秀干部,提高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干部的比例,不断增强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加大培养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工作力度,年内配齐个必配部门的女干部和县、区及市直部门的部分党外干部。

⒍加强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宏观管理的实施办法》,促进干部队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制定《市县级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加强对县级非领导

职务的管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定《干部人事档案考评暂行规定》。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管理等工作。继续做好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注重发挥好老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⒎认真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县处级后备干部的调整充实和考察考核工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中长期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继续加强后备干部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全年安排名左右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基层挂职任职。同时,积极开辟新的挂职任职渠道。挑选

今年组织部工作要点

第8篇:今年饭店培训工作计划

各部室:

是饭店争创市经委级文明单位和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之年。因此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工作)技能是当前夯实内力的迫切需求。根据公司关于加大职工培训工作力度的指示精神,结合饭店实际,我们拟在以“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活动为契机,“内外结合”培训方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职工培训工作的深度,努力做好的全员培训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饭店经济工作为中心,将“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的主题贯穿其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当今培训工作是饭店夯实内力提档升级的重要性。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积极探索学习型班组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的实践途径,以此带动员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为饭店发展积蓄资源和砥练内力。

二、目标和任务

的员工培训以饭店发展和岗位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职工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引导职工自觉学习,磨砺技能,增强竞争岗位投身改革的自信心,培养一支服务优质、技能有特色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努力使之成为新时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智能型职工。

三、培训方法和内容落实

以各部门为基本培训单位,贯彻营销服务理念和技能相结合的培训原则,组织实施岗位补缺、一岗多能的培训方法。拟在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1.专业技能培训

(1)管理工作的全新理念和思路,已成为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饭店职工迫在眉睫的知识需求。因此今年我们准备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继续输送部分中层干部参加旅游管理专业的考证培训,使饭店管理工作日趋正轨。

(2)总服务台、房务中心以及餐厅等作为饭店优质服务的重要窗口,服务技能的欠缺和旅游外语水平的不足,势必会对饭店的经营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提高以上各相关部门员工的服务技能和外语水平。今年我们将继续选派部分员工参加市旅委教育中心的外语b级证书的培训,并由获得合格证书的员工加紧对内各相关岗位员工的辅导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练好外语会话的机会和条件。在服务技能的培训中,则将外请和“内练”结合起来,加大力度,争取在工作培训两不误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此项任务。

(3)针对饭店目前机修技术水平普遍不强,紧缺技工(高低压电工、制冷工)严重匮乏等状况,虽然工程部内部也已实行“万能工”传帮带的现场培训,但关键工种无论从技术实际还是安全因素考虑,都必须经过专业考证的培训。因此,今年拟外派二名工程部员工参加高低压电工、制冷工和电焊工的技术考证培训。

2、新职工培训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新进职工是饭店经济活动中的新生力量,增强素质,砥练技能,使之尽快与发展迅速的饭店同步提高。根据“先培训、后上岗”,“边培训、边上岗”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进职工进行循序渐进的岗位培训。把员工手册、安全知识、服务技能的应知应会作为基本的培训内容,经考核合格后准予上岗。

3、一专多能培训

“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是饭店培训工作的主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工作的抓手。因此,今年我们决定抓好三个方面的培训工作。(1)在客房部选送部分业务骨干到同类服务管理较先进的饭店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以提高服务水平。(2)在客房部一线岗位率先施行同部不同种技能的跟班培训,以加强人才流动,解决应急情况下的缺员问题,同时也为职工全面掌握服务技能,争创一专多能的智能型职工提供必要的素能条件。(3)在工程部选送两名有基础的职工外出学习美工知识和dj技能,切实培养饭店工作必须的复合型人才。

四、时间安排(见附表)

希望各部门按此通知认真配合执行!

xx饭店

x月x日

第9篇:自今年7月份进入公司工作以来

自今年7月份进入公司工作以来,转眼间半年过去了,虽然只有半年时间,却使我深深感受到能在本公司工作使我人生中最明智的选择。作为一名新人,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被公司辉煌的工程业绩、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深深吸引了。虽然从事土建预算的工作时间不太长,相对经验来说也不是很多,但是公司领导经常采取座谈、教育等方式对我传输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各种经验,使我在感动之余,更深刻认识到本公司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不仅实力雄厚,更有难得的企业文化,注重培养每位员工的个人素质,给每位员工提供不断进步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在这样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实在是我的幸运。在公司领导和公司老职工的信任和帮助下,对工作环境、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进行了深刻认识,使我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这个大集体,为以后工

总结人:***** 2011年12月2日

上一篇:实验动物部工作总结下一篇:食品包装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