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研究 ——以大连市三所高校为例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重要群体,其网络化生活方式早已形成。网络化生活方式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维、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倾向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失信问题,这成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复兴强国的重任,其网络诚信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因此,分析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探索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有效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现实,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梳理和总结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对策。文章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诚信和网络诚信的含义入手,结合诚信的相关内容,阐释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含义和特点,概括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求职、网络消费以及网络娱乐等方面的诚信。并强调了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梳理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现状和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多数大学生保持着网络诚信的良好作风,但有些大学生的网络诚信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求职以及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等方面。第三部分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网络诚信自觉性差、高校网络诚信教育滞后、家庭诚信教育缺失以及社会诚信环境的不良影响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对策,包括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诚信自觉性、加强高校网络诚信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网络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诚信;网络失信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问卷法

3.分析与综合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概述及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义

(一)诚信及网络诚信的含义

1.诚信的含义

2.网络诚信的含义

(二)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内容及特点

1.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含义

2.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内容

3.大学生网络诚信的特点

(三)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

2.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二、大学生网络诚信现状调查及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良好的表现

1.对网络诚信有高度认同

2.对网络行为有自己的是非观

(二)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表现

1.学术造假与考试作弊

2.网络交往言行失范

3.电子简历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4.参与网络经济活动信誉低

5.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凸显

三、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自觉性差

1.大学生网络诚信自律意识淡薄

2.大学生对有关网络法律认知不够

3.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二)高校网络诚信教育滞后

1.高校不够重视网络诚信教育

2.高校网络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

3.高校德育制度建设相对落后

(三)家庭诚信教育方面的偏差

1.家长对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缺失

2.家长的不诚信言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3.独生子女容易滋生一系列不良心理

(四)社会诚信环境的不良影响

1.缺乏及时正确的舆论引导

2.社会失信现象普遍存在

3.网络监控技术的不完善

4.网络诚信法规制度的不健全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自觉性

1.提高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

2.提高自身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高校网络诚信教育

1.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网络诚信教育资源

2.积极拓展多种多样的网络诚信教育活动

3.完善高校德育制度

(三)发挥家庭教育在网络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要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

2.家长要努力做好诚信的表率

3.家长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1.提高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2.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秩序

3.增强网络管理控制技术能力

4.完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会计监督弱化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建设法律法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