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知识结构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初中历史知识结构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研究

摘  要:近年来,初中历史学科越来越被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种不同版面的教材应运而生,其中部编版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部编版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现阶段,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已经在我国国内初中的历史教学当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大量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就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索及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史料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时至今日,历史教材中大量引用出土文物的照片以及历史文献记载,在这种情况之下进行教学,虽然能够使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无疑对老师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应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展开有效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1.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史料的主要变化

(1)结构编排上更加注重时序性

和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不但在内容上展开了调整,其结构编排上也突出了历史的时序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比如,新教材把《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内容放在夏商周的更迭以及西周分封制的实施后面,把旧教材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拆开,把春秋争霸和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相关内容放到新教材《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把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以及都江堰的内容并入到新教材《战国时期的社会》一课当中。

(2)史料更加注重与时俱进

新教材对钓鱼岛、南海诸岛和港澳台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区别于旧版教材。比如,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中,部编新教材不仅体现了民族大团结,还注重向学生们介绍了香港以及澳门的回归;在《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中,重点阐述了海峡两岸交往历史的相关内容和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相呼应。

2.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策略

(1)重复利用同一个史料,显著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历史課堂教学效率,老师可以把同一个历史史料以及历史地图重复利用,这一过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历史史料展开分析,还能使学生们阅读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历史老师给学生们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时,历史教师可以把一则史料多次利用。在学习本课的第一目“张骞通西域”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时,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汉书·张骞传》里面的一句话:“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然后通过对这则史料的分析,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明白:张骞在出使西域以后,有很多国家的很多外来使节开始来到长安。通过结合教材学生们不难总结出一个结论: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族来夹击匈奴,但是这个行为却令汉朝和西域各个国家的联系愈加频繁。

在展开本课的第二目“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仍可以使用这则历史材料,并且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行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多的,除了我们在上一课总结的,还有哪些影响?”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和回答,导入第二目的教学内容。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这篇历史材料不但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结果的印象,更能承接上文张骞出使西域的“初心”,下面和丝绸之路的背景相联系。通过这样简单的过渡,不仅能够让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能让老师把握、控制好课堂的节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2)科学化、合理化的应用历史课本资源,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部编教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史料的原始性以及充足性,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这些历史资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历史老师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出土文物以及历史文献与老师的口述互相印证,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向学生们渗透历史学习、研究过程当中的“三重证据法”,对历史课本中的史料展开科学化、合理化的安排,从而有效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的核心目的。比如,在老师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课本中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新石器时期人们的农业情况以及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特征,课本中引用了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图以及农作物化石和出土文物的照片。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史料展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阔,还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而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本身所含的史料就是非常多的,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优势。历史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身为历史老师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新教材的应用过程中,历史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历史课堂变得活力四射,实现高效教学,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5-10

[2]张立艳.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作者:倪冉

第2篇: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教学策略

【摘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已经在我国七年级和八年級的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教材的变化并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加以应对,本文从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相较于旧版教材所出现的更注重历史发展脉络和更加与时俱进等内容为出发角度,对面对教材变化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部编版 初中历史 新教材 教学策略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很强的顺序性和时代性,其中顺序性体现在其采用一条线的内容编排方式,这种内容编排方式十分适应初中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能够使其通过掌握历史事实来知晓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而时代性则主要体现在新教材更关注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发展面貌,具有十分强烈的时代感,并加入了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对于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

(一)更注重历史发展脉络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按照历史朝代发展脉络顺序完整地进行了编写,使历史发展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和第四单元为例,第三单元老教材中两汉历史合二为一,新教材则分别开展讲解,在第四单元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也得到了重新定义。这不但使新教材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更充分运用了文字与地图相结合的方式,使历史进程更具备空间感,对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二)更加与时俱进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更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张,以七年级上册《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本课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引申到了现在,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思想,不但使学生到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过去,更展望了丝绸之路光明的未来。此外,新教材对钓鱼岛、南海诸岛和港澳台等国家主权也比以往教材有了更多的涉及。

二、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住其中的重要问题

新教材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对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点讲授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使其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接着,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交往中共同开发和建设了伟大祖国,促进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强大凝聚力是中国复兴的保证。

3.此外教师还要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但要包括汉族政权,还要对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历史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到包括台湾、新疆、西藏、南海诸岛在内的边疆地区历史,从而增加其国家主权意识。

4.在对民族政权的讲解上,教师要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境内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上各民族团结为主、冲突为辅,民族间的战争是内战,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

5.教师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交往情况有所涉猎,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以增加其文化自信,并对中外交流历史有所了解,促使其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二)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灵活

灵活的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应具备以下特点:

1.教师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思想价值判断导向,并以此为指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正确的做出解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为了促进初中生对历史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基本事实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促使其能够真正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感悟,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3.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学生充分把握历史领域和层次之间的联系,使其可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启发和互动教学,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5.为了给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搞“一言堂”,使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和宽松[1]。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研究了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相应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发现,针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新出现的变化,只有通过把握住其中的重要问题和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灵活等教学策略才能很好的将问题解决,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国初中历史教师更好地开展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为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5-10.

作者:吴艳

第3篇:创新使用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栏目”的有效尝试

摘要: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系列培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讲‘要灭一国,先修其史,,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搞台独的时候,一个重大的步骤就是从修订教科书开始的,通过教科书的修订影响青年一代的学生,让他们忘记过去忘记历史,对他们进行洗脑。近二十年来台独、港独分子,千方百计对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台独、港独的教育,对青年人进行洗脑。……所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大环境,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教材建设,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从源头上加强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这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贯彻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精神,我结合教材更新的内容和创新的呈现方式,重点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利用初中历史教材设立的“课文前设、课文旁设、课文后设”等结构,在培养学生多角度感悟理解历史事件,强化国家主权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栏目;分析

1.要高度重视课文前设,即“导言部分”的引领作用

导言部分是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为目的,同时,也是对本课重点内容以问题形式的呈现。如果学生对导言部分理解的好,也就对本课的历史知识有了整体感知,那么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课中,导言部分写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多年以来的追求。面对冲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展开的?建设成就又有哪些?”从上面导言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信息: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辛探索的背景;二是探索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失误的历史事件及主要教训;三是艰辛探索中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如果学生对以上三个信息了解了,那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也就基本掌握了,课标要求也就实现了。

2.要高度重视“课文旁设”的作用,使之与教材正文相辅相承,有机地融为一体

(1)正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和核心内容,其功能主要是呈现每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正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内容分为相关的2-4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便使课文更为通畅。

(2)课文旁设,主要包括“材料研读、相关史事、人物扫描、问题思考”等栏目。即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正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3)把教材正文与课文旁设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有:

①课堂教学时要以正文为主,旁设为辅。如果教材正文内容

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我们就可以省略部分旁设栏目,节约出充足的时间,来突破重难点内容。

②课堂教学时要适当选用旁设栏目,不能面面俱到。旁设栏目主要包括“材料研读、相关史事、人物扫描、问题思考”等,由于课堂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日常教学时我们要有取舍。例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课中,有三个栏目7项内容(即2个人物扫描,2个材料研读,3个相关史事),讲课时材料研读、人物扫描、相关史事各选其一,讲3项内容即可,但要把相关内容讲透、精炼。

③课堂教学时要对旁设栏目(如材料研读)进行变式训练且持之以恒。材料研读是指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从材料出发的意识和据材料得出正确解释的能力,即论从史出,它是历史学习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近两年河北中考文综试题考察的重点能力之一。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课中,P31材料研读中的问题还可以变式设问: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宋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就使得“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这条线索清晰可见!

④课堂教学时要强化图文并茂教学,培养学科感情。

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四是河北中考题型中图片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考查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这些插图的功能和所含的信息,考虑如何运用这些图像材料;如何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识圖、用图的方法;如何通过插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

3.要高度重视“课文后设”的巩固和拓展作用。

课文后设主要包括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两部分内容。课后活动都是精心设计,作为课后作业,以形式灵活的题型,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重点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教学时要把课文后设的作用凸显出来,尤其要把课后活动进行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

4.结语

总之,上述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张雪岭.学周刊.2017(08).

[2]初中历史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J].吕秀兰.学周刊.2018(20).

[3]使用实验教材教学的点滴体会[J].谢秀娟.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作者:佟海鹏

第4篇: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总结

2017年8月18日----19日,甘肃省陇东四市国家统编教材初中历史教师培训会在天水举行,静宁县12位历史教师参加了培训,现将这次培训的主要精神总结如下。

一. 何为统编教材

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了专题研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教育部在颁布了新课标后,着手组织三科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历史教材的编写,与以往不同的是:

总主编由教育部推荐,上报中央同意;教材编写人员主要由高层次学者构成;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多次的严格审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最终批准。

二.国家为什么要统一编写这三科教材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具体到历史科目,有一下几个原因: 1. 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势 。

2.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发,历史教材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义务教育历史教材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个人成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四.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坚持唯物史观 2.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版)》

3.凝练核心素养,历史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历史课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掌控部编教材的凸显内容——历史教师教学关注点

1.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

2.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述,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 3.教材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

4.教材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与法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从人类社会法治进程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理解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5.教材涉及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新疆、西藏、香港、澳门、西北和东北边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本套教材共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问题,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其中,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第5篇: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心得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吕芳

2016年10月14日,我参加了部编人教版新教材网络培训,通过培训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翻阅教材,认真思考了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学。

培训明确教学的目标,有的放矢,对于每一板块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做无用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利用辅助部分的栏目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安排,而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这些栏目类型。例如课文后设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以灵活的题型,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课后活动。

认真备课,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只有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今年的教材编排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们老师们爱不释手。首先在备课中我会认真研究课文的每一块辅助部分,充分利用。其次认真备课确保我所讲出来的知识的正确性,不能忽视了教学的准确性。最后备课要认真思考课堂的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丰富课程的内容。

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对于教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节课。

第6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作文教学设计

宁安市江南学校 关志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写作中运用小标题的常见形式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讲解练习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写作的良好习惯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让学生理解其意境。)

一位中学生的竞赛获奖作品《也许》写的虽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环保题材,但作者用一首著名的元曲小令串联全篇,将文章所写的四部分内容分别定名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从四个角度来组织材料,使文章不仅结构新颖巧妙,衔接自然流畅,而且内容丰富,主旨突出,真是一招妙用,满篇生辉。出色的小标题如众星捧月,照亮了全篇。

二、出示课题

板书: 小标题结构法

三、要点梳理

1.什么叫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地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2.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1)时间串联法。

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分以下几种形式:

①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②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小标题:“春”、“夏”、“秋”、“冬”。

③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学生生活的习作《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儿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季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对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单调复杂、紧张苦闷的学生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④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如写交朋友话题的小标题:“相识”、“相知”、“分别”或“风平浪静”、“暴风骤雨”、“雨后初晴”都属此类。

(2)并列组接法。

并列组接法就是把材料按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的方法。如习作《幽默的校园生活》的小标题是“猪题与猪蹄”、“都是电话惹的祸”、“雨后的玩笑”、“站着睡觉”。文章通过不同侧面的几件事来表现生活和主题,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小标题的结构给平淡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再如习作《等待周末》的小标题是“野游——寻找友情”、“听歌——放松心情”、“绘画——挥洒豪情”。 3.分析小标题结构法的好处。

小标题结构法能使文章新颖别致,过渡便捷,内容丰富,主旨突出。

4.使用小标题结构法的注意事项。

(1)选材要精当。虽然一篇文章需要几则材料,但这几则材料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主题,不能随便选几则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使用。所选取材料要求典型新颖,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独特的视角及立意。

(2)材料数量要恰当。中学生作文一般都限定了字数,小标题作文一般以2~4个小标题为宜。太少,没有必要用小标题;太多,则会使文章要么泛泛而谈,空洞僵化,要么容量太大,字数不符合要求。

(3)小标题的拟定要有艺术性、提示性。小标题之间最好能互相关联,使跳跃的内容联成有机整体。

5.练习。

青春时节,把人生的向往种植于脚下的土地,生命的秋天才能收获丰收的喜悦。生命这部交响乐,是热烈还是冷漠抑郁,大都是在青春时节奠定基础的。空耗时间就是空耗青春,空耗青春就是空耗生命中金灿灿的岁月。青春是美丽的,但只有将这一份美丽献给伟大的时代,才会无限延续,才会拥有宝贵的价值。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青春”这个话题,列小标题作文,题目自拟。

四、结语及课外作业 1.小结。

小标题结构法的运用,仿佛众星捧月,能照亮全篇,使文章顿生亮色。同学们如果能从经历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深刻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灵活有序地加以组接,就一定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2.作业。

(1)读书重要的不是记住内容或情节,而是要读出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有益的书是精神的阳光,而有害的书则是无形的子弹,中弹倒下后就难站起来。生活的范围是有限的,但走进茫茫书海,便拥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人生正是因此而变得无比丰富与充实。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书”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并列小标题作文。

(2)雨是司空见惯的。春天,她羞羞答答,比油还珍贵;夏天,她泼泼辣辣,发育丰满;秋天,她伴着秋风断人心肠;冬天,她幻作琼花“装点”人间。有时她又从人的眼中流出,寄托了几多情感。

请以“雨”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要用小标题结构全文。

(3)网有许多种,可实指,可虚指。

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用小标题结构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一、小标题结构法

二、列小标题的方法

三、使用小标题结构的好处

四、使用小标题结构的注意事项

第7篇: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部颁新编初中历史有关九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初探的培训。听了韩老师的讲解,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韩老师首先讲解了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故事的引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不但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也知晓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及课堂的重要意义,理解了课堂革命让核心素养落地。而后又讲了有关教材的解读与策略初探,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教育宗旨及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等内容。

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做到课文旁设充分用,课文后设课内用。引导学生依托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准确理解当代的政治特点。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3.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第8篇: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

体会

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举办成功,参加的老师们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大家!

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12017年7月13-14日,宁夏历史教研室组织全区历史老师进行了部编教材的培训。此次培训通过远程直播和现场培训向全区历史老师传达了部编教材的改变思想,分析了部编教材如何运用。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朱之文《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讲话》、张静老师关于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简介及教材分析与建议和丁丁老师关于《部编历史教材理论培训》的讲课,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新教材内容生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注意教与学的过程:确立学生学习的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知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把培育和弘扬义务教育作为培根固本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怎样培育人,培育什么样的人的载体。

2.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1)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课文前设导言;课文旁设中的相关史实、材料研读、人物扫描;课文后设中的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业,以灵活的题型来复习所学;辅助部分栏目的设计,使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帮助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展知识方面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新教材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以“线”串“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循序渐进的展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是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

3.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认识。通过丁丁老师的讲授我认识到新教材的讲授,要倡导合作探究式性的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实、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

4.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通过此次培训,深刻的认识到

(1)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同时注意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全面客观的叙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货颇丰,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与体会,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会从现在做起,不断熟悉课本内容,对照课表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初中历史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让每一位历史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7月13日在银川市第九中学举行了2017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来自宁夏各区县历史教研员以及各学校历史教师共计4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开幕式由区教研室王俊昌老师主持,银川市教科所张世惠老师致开幕词,区教研室岳维鹏主任从教材的使用,历史学科的地位等方面来做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

培训开始之后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同志在北京举行的部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重要讲话。朱部长强调,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

朱部长指出,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三科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学期统一在全国一年级和七年级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级和八年级,2019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朱部长要求,要充分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切实抓好使用落实工作。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更多的教研员和培训者,传递到全国近400万名三科任课教师,最终汇聚成保障亿万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宏大力量。各地要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统编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内容,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加强教研、落实保障措施、加强舆论引导,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义务教育统编三科教材顺利使用。

同时,朱部长对于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也做出了具体的指示。并指出2018年和2019年的培训将按教材的使用进程在每年秋季开学前完成,并覆盖所有的三科教师。

播放完朱部长讲话后,由参与编写的张静老师从部编教材教材的介绍、教材分析和教材使用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部编教材介绍:

(1)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的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2)教科书放弃了小字部分,全部以宋体字正文形式呈现,每课文字量在千字左右,尚属适中,但教学实践中难免要做好取舍,同样的文字量并不意味着同样的教学难度,更不意味着同样的知识含量。一般每课包括3目,个别有4目,其内在逻辑有赖于各位同行教学中仔细梳理。

(3)教科书选用了大量插图(地图、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并提供了诸多材料供师生选用,体现在教科书为教学素材、为教本与学本的结合的特点,唯有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可能不因为求全责备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若求面面俱到则难免顾此失彼。插图较以往教科书更专业,舍弃了原来低幼化的绘制插图,但部分人物插图如秦始皇像、汉武帝像等都选用的现代绘画风格,而不是从古籍中如《三才图会》选用,影响了呈现的历史感,在整个插图选用中显得极不协调,试用过程中已经有人提出来并做了调整。

(4)课文注释较以往有所增加,辅之以“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栏目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的完成预习或自学,但也就要求教师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更有广泛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教科书对学生而言读起来越容易,历史课对老师来说上起来越难。

(5)正文的部分叙述太过严肃,板着面孔,有些出自文言的表述没有能够很好的现代化。这一现象也可能是教科书为分工完成,汇总后没有规范语言风格,在教科书的可读性上面没有做出统一。“材料研读”中的史料大多为文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教科书没有提供相应的现代汉语解释,大约会在教师用书中出现,但无疑会增加历史老师教语文的情形。

部编教材使用的理念、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在部编教材使用的理念方面:

(一)张老师讲了新教材使用的三个原则。(1)在课标指导下认真钻研教科书,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要把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在此基础上,搞清楚每课课文的具体内容。 (2)理清逻辑,形成历史认识。七下教材,上承七上教材,下接八上教材。今天上午说的一些重要问题,在教学中需要瞻前顾后,融会贯通,使一些专题性的问题得以前后相连。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而且要将这些重要问题联通起来,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认识某一时期的发展,进而形成整体性、全局性的历史认识。(3)用教材教历史,发展核心素养。新教科书是“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学生能否用好教书至关重要。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采取有效策略使学生学好、用好教科书。因此,教师要始终关注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发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张老师讲了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文与辅助系统的关系。辅助系统包括原始材料,如:历史文献、诗文、名人语录、青铜铭文、石刻碑铭等,也包括来自经典著作的摘录、摘编等;一般在呈现方式上比较形象生动,可读性强;选用补充材料的目的是对课文中重要知识点的补充、拓展和深化。(2)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版教材选用了大量的文物、遗址、绘画等插图,以及地图和图表等。这些图片具有再现历史、展示历史情境、活化文字内容的特殊功能。表象入手、抓住特征、挖掘历史信息。(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张老师主要强调了“只有教师的教促成了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张老师讲了在在教学设计中理清三个逻辑:史:要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教:教学内容要成为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序。

在部编教材内容调整方面,张老师详细的对比了新旧人教版教材的内容,讲了调整的内容和原因等,让我影响非常深刻。

在部编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案例,张老师七年级上册第一段元和第四单元为例,从课标的表述,具体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这对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有很深刻的启示。

7月14号的的天气依然炎热,可是老师们的培训热情却是很高涨。培训以一节录像观摩课开始, 这节观摩课特别注重史料的解读,应用史料教学,扩展教材内容。强调教本与学本关系,即以教材学习工具,适合编选史料,让学生应用教材学习。观课后,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员张静老师以专业的角度对这节录像课进行了点评,现场反响热烈。

接着,张老师针对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的一些变化进行了讲解。 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大家了解了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的异同,了解了新教材选编的匠心,了解了国家统一使用部编教材的必要性,使大家获益匪浅,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下午,北京汇文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部编教材培训人员丁丁老师针对新教材七年级历史课例进行了评析。丁丁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课件,做了一些分析,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对民族政权处理。对民族政权的处理在历史教学中一直是比较难讲的内容。我感觉丁丁老师它的处理是,历史上不管是处于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还是在政权分立的时期,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的政权,其控制的区域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处理是非常好的,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我觉得此次培训将有助于带动老师们钻研新教材,能够使老师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同时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全区历史教学的发展。

第9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秋部编版

知识可以产生力量,但成就能放出光彩;有人去体会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去观赏成就的光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秋部编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16课 探寻新航路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布匹等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中描绘了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然而,当时亚洲的商品先汇聚到地中海,再转运欧洲各地,商品到达欧洲后,价格已经涨了8到10倍。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这样的说法使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有些学者还能大致勾画出整个地球的自然轮廓。他们断定,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载重量增加到600~800吨,可以装载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迪亚士的航行,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葡萄牙王室备受鼓舞,决定继续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行,寻找到印度的通道。1497年,达·伽马带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和黄金,获得高出航行成本几十倍的利润。

2.西班牙是葡萄牙的商业竞争对手。葡萄牙人海上冒险的成功,刺激了西班牙人,后者也想寻求一条通往亚洲的航路。这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来到西班牙。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哥伦布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程,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2.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2

第17课 早期殖民掠夺

一.早期殖民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

1.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2.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人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他们用葡萄牙的手工业品,交换黑人手中的象牙、珍珠、宝石和香料,甚至抢劫黑人的黄金。

3.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称“无敌舰队”。西班牙凭借这支舰队,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16世纪英国的活动版图基本局限于不列颠列岛,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手工业尤其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其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2.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满载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被称为“三角贸易”。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2.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荷兰、法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

3.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也将产自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带到欧洲;同时向外销售葡萄酒、啤酒和毛纺制品等欧洲工业产品,并把欧洲文化带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3

第18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2.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发《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二.革命的发生

1.继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这份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三.《权利法案》

1.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亲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个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议会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

3.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上一篇:水利工程可行性报告下一篇:工商银行工作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