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观后感

2023-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菩提树下观后感

《心的菩提》读后感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

《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第2篇:心的菩提读后感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心的菩提读后感。”当我第一次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文章语句优美,富有人生哲理,读后给人深深的启迪,文中的第一株百合背负了多少讥笑和讽刺而得到果实。那么,我想人生旅途就是这样,莫过于充满荆棘,变幻莫测。人生都必须经历困难和挫折,经受考验,才能雨过天晴,散发出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光彩!从此我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林清玄。今年暑假里计划买几本好书来读一读,在当当网上搜索发现林清玄菩提系列的书,心里十分渴望读到这些书,立刻邮购了这一套书,书自落户我家就一直放在床头陪伴我。其中最喜欢读的是《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每当愤怒时、烦恼时、沮丧时、闲暇时我都会拿来读一读,柔美的文字如一阵清风佛过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宁静与沉醉。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压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导致内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惫、浮躁、颓废之中。林清玄以他优美、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灯点燃。读完后,觉得每篇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他的语言朴素、浅显,但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静,充满禅境的喜悦,我十分喜欢这些作品。这些好的书籍引领我找到方向,带我一个中年人进入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读《猫头鹰人》一文,讲述一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发生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的长相。作者和朋友谈起猫头鹰人长相变异的故事,朋友说:“其实,变得不只是卖鹰的人,你对人的观照也改变了。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和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与气质罢了。”听了朋友的话,作者说:“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就像照镜子,我们面对自己俗恶和习气,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读到到这里,引起我的深思,难怪人们常说,环境会塑造人,也会改变一个人,读后感《心的菩提读后感》。 在生活中,每当我走进社会与人交流,别人总会对我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的认可?也许,孩子们就是我们的镜子,要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与昨日的不同,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当然,人的长相可以化妆,让你的外表变得永远美丽。一个进入中年的女人,我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静静的夜晚,躺在床上翻到林先生的《生命的化妆》一文,当时我想化妆一直是我们每个女人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于是,细心品读,文中作者带着好奇心访问著名的女化妆师,交谈中作者把化妆归纳为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可是,作者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化妆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女化妆师告诉作者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自然”。这几句话让我对化妆有了更深的领悟,原来表相的美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涵。那么,改变一个人表相气质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变。也就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书籍是我们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走进大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一个进入不惑之年的女人,我没有一套化妆品,不懂化妆知识。要是与作者讲的三种境界对照,至少可以算是生命的化妆吧!因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闲下来读自己喜欢的书,尽管记忆力减退,记不住了,可是书籍愉悦我的心灵。对文字情有独钟,文字的诱惑常常激励我写日志,写游记等文字,朋友和家人总说我是个电脑迷。除此外还喜欢外出旅游,拍照片,这些爱好都成为我的高级化妆品。

最让我感动的是读《柔软心》一文,作者说:“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和谐;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宽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单纯;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包容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洋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稚嫩的心灵,去宽容,去呵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森林更绿,比大海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永恒的。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我宁静,我淡定,所以我快乐。

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林清玄的《心的菩提》给了我许多启迪和感悟,在此,我把这本书也推荐给同行朋友们,相信大家也会喜欢。

第3篇:《草世界花菩提》读后感

风渐渐起,月光冷冷而下,一树的花静默不语,兀自在风中守望,月色清浅,有缕缕暗香浮动……

虫声喁喁,星子闪亮,伴着丁立梅的《暗香》缓缓沉入梦乡,梦里。闲花摇落,暗香浮动。

草木无声,始终静默于自己的岁月。时光浅许,岁月悠深,就这样驻守一方天地,寂寂老去,青春不再。奔波忙碌的世人不会惦念它们渺小的存在,亦只有轻轻叹一声生命的离逝。可这世上,是超出人们想象的,谁知道,一棵草的心里,怀着怎样的梦想,谁知道一个卑微的灵魂下,有着怎样的爆发力?生命的奇迹,由此诞生。

草木有着它们的坚韧。生活,或许是苦涩的,挣扎的,但心,仍然可以向着美好奔去。犹记家中曾置一盆吊兰。吊兰初时爬得翠绿满枝,阳光琳琅,自蓬勃着一派明媚。日渐逝,却愈发憔悴。它的生命还未蓬勃绽放,尽展芳华,却就要沉沉睡去。心下,一阵荒芜。数月相隔,却唯剩惊叹。它最终长成繁茂的一大捧,撑不住了,松松的,倒垂下来,表现得随意而疏离。蓬勃的绿意,在它饱满的枝桠上旋转跳跃。明明是草的命,却偏要做花的梦,不舍不弃,默默积蓄,终于于某天,疼痛绽放。直至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谁唤醒了它?我想,真正唤醒它的是它骨子里的坚韧与不息。这样一种不屈的力量,终将陪伴它走过人生漫漫长路,迈步迎向人生的完满与旖旎。生命就是这样神奇,在千回百转后,总能迎来明媚。

草木不忘初心,活在当下。你知道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时,它亦开着花,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它们,有着自己缤纷与旖旎。浅淡岁月里,总有欢喜相守。它们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我自轻盈我自香,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也许,当我们奔波于人生漫漫长路,蓦然回首,眼眸初见了浅笑依然的它们,便会找寻到初始的热情和梦想,寻回梦的依始。

草木从不曾远离背叛,远行的游子日暮归家,夕阳西下,黄云凝暮,恍若曾经,可昔日的村庄上空却早已不见那盘旋而上的袅袅炊烟,成一堆废弃的瓦土。游子凝眸,望得心里爬满悲伤,再一望,却望见了从前的那棵老槐树,它仍站在沉沉暮色中,载着悠悠青绿,在碧波荡漾的河畔边,亭亭而立。他的泪,在那一刻落下,他知道,有老槐树在的一方土地,便是故乡,岁月便静好着,所有的记忆,此时汇聚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从前,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从前的老槐树,从前的碧空蓝天,游子知道,那是灵魂的故乡。感谢草木,让人的灵魂找到归宿。

一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有暗香几许,我将其荐与君,君且随意。

第4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文

槭树下的家,在台北的槭树上,住着这样一群和谐的鸟。在台北的槭树下,住着这样一家和谐的人。槭树上的鸟语花香,槭树下的幸福甜蜜。在人与人的相处,举止,谈吐,体味着人间至味,在字里行间,一字,一句,一眼,体味着人间至味。有一味乡愁,有一味清欢。

那味乡愁是融着海峡两岸的愁思。那味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乡与愁,是中国人对大陆的乡与愁。正如席慕蓉所言:“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份乡愁,这份月色,是作者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作者心中永远铭记的至味。正如书中所言:“就是那样一种月色,从此深植进她的心中,每个月圆的晚上,总会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给她一种恍惚的乡愁”而作者,正是亲身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之中,而那次“逃难”就正意味着她的分离,那味乡愁也应运而生,从家中的可折叠的桌椅板凳换成笨重的红木家具生起,从作者的脑海中生起一轮无法忘怀的明月之时生起;那一轮皎洁而又恍惚的明月,那味沉甸甸的乡愁,心中有月,脑中有家,让作者在留学多年以后,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归故乡,正如书中所言“流浪了这么多年,终于发现,这里才是我唯一的家,我只想回到这个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才能安心地去生活,安心的去爱与被爱。”这味乡愁方是人间至味,值得你我回味。

那味清欢是融着槭树下的家的幸福。那味清欢,是作者的一举一动,是作者的所思所感,是作者的所写所画,是书中的一字一句,是画中的一言一行。正如席慕蓉所言:“嫁得他是因为一念之差,爱猫的丈夫一定爱家,一定爱孩子”这味清欢,这味一念之差,是你是我所不能睥睨,只得体味。在现在浮嚣的社会中,这份清欢是多少同胞内心缺少的,这味清欢也恰恰是让人心生羡慕的。作者因为拥有这份清欢,带来早上听槭树下鸟儿的歌唱的殊荣,听孩子们忍不住放声歌唱,听丈夫不要惊醒母亲的美梦的幸福甜蜜,也是这味清欢让作者体味到一般人体味不到的人生,让作者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站在黄昏的池畔下,画着一朵生涩的荷,喜欢去思考体味不一样的清欢人生。那该是一场怎样的奇遇人生啊!

愿槭树下有你有我。

愿清欢处有你有我。

愿乡愁铭记一生。

愿清欢常驻心田。

愿至味,体味,有你也有我

第5篇:丁立梅《暗香》读后感:草世界,花菩提

省泰中附中初二 费之南

风渐渐起,月光冷冷而下,一树的花静默不语,兀自在风中守望,月色清浅,有缕缕暗香浮动……

虫声喁喁,星子闪亮,伴着丁立梅的《暗香》缓缓沉入梦乡,梦里。闲花摇落,暗香浮动。

草木无声,始终静默于自己的岁月。时光浅许,岁月悠深,就这样驻守一方天地,寂寂老去,青春不再。奔波忙碌的世人不会惦念它们渺小的存在,亦只有轻轻叹一声生命的离逝。可这世上,是超出人们想象的,谁知道,一棵草的心里,怀着怎样的梦想,谁知道一个卑微的灵魂下,有着怎样的爆发力?生命的奇迹,由此诞生。

草木有着它们的坚韧。生活,或许是苦涩的,挣扎的,但心,仍然可以向着美好奔去。犹记家中曾置一盆吊兰。吊兰初时爬得翠绿满枝,阳光琳琅,自蓬勃着一派明媚。日渐逝,却愈发憔悴。它的生命还未蓬勃绽放,尽展芳华,却就要沉沉睡去。心下,一阵荒芜。数月相隔,却唯剩惊叹。它最终长成繁茂的一大捧,撑不住了,松松的,倒垂下来,表现得随意而疏离。蓬勃的绿意,在它饱满的枝桠上旋转跳跃。明明是草的命,却偏要做花的梦,不舍不弃,默默积蓄,终于于某天,疼痛绽放。直至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谁唤醒了它?我想,真正唤醒它的是它骨子里的坚韧与不息。这样一种不屈的力量,终将陪伴它走过人生漫漫长路,迈步迎向人生的完满与旖旎。生命就是这样神奇,在千回百转后,总能迎来明媚。

草木不忘初心,活在当下。你知道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时,它亦开着花,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它们,有着自己缤纷与旖旎。浅淡岁月里,总有欢喜相守。它们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我自轻盈我自香,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也许,当我们奔波于人生漫漫长路,蓦然回首,眼眸初见了浅笑依然的它们,便会找寻到初始的热情和梦想,寻回梦的依始。

草木从不曾远离背叛,远行的游子日暮归家,夕阳西下,黄云凝暮,恍若曾经,可昔日的村庄上空却早已不见那盘旋而上的袅袅炊烟,成一堆废弃的瓦土。游子凝眸,望得心里爬满悲伤,再一望,却望见了从前的那棵老槐树,它仍站在沉沉暮色中,载着悠悠青绿,在碧波荡漾的河畔边,亭亭而立。他的泪,在那一刻落下,他知道,有老槐树在的一方土地,便是故乡,岁月便静好着,所有的记忆,此时汇聚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从前,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从前的老槐树,从前的碧空蓝天,游子知道,那是灵魂的故乡。感谢草木,让人的灵魂找到归宿。

一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有暗香几许,我将其荐与君,君且随意。

第6篇:菩提树下醉清风情感散文

人,坚强久了会疲惫;情,在乎多了会心碎。既然是生活,就免不了酸甜苦辣。既然是人生,就免不了人情冷暖。那谁不愿一生顺顺当当,不写悲伤;谁不愿感情不离不弃,一生珍藏。不知不觉间,这宝儿已经离家将近一年了。但,又有谁知道这魔障中“ 境内一日,境外一年”呢?

阿宝的妻子贝儿,自从宝儿外出赶海那天起,因为思念贝儿,所以就像一棵树一样,每日站在村口寸步不离的守望着翘首着,可是这孤单守望的身影却总是一天天落寞而归,这阿宝他总是没回来。

“宝儿哥,宝儿哥,你何时才能回来呀?”贝儿在心底深深的默默的呼唤了一次又一次,一边又一边。可是,此时的宝儿他能听得见吗?能听得见这贝儿对宝儿的深情呼唤吗?那如果能,这又为何一天天这宝儿还没有回来呢?

难道除了守望外,贝儿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吗?难道就不能像那精卫填海,后羿射日之类的,主动出击吗?

或许,只是因为这善良的贝儿她清楚的知道,赶海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可是真的也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呀!况且,这贝儿也十分担心这宝儿哥的身体,那他现在的身体又真的会受的了吗? 还有,这宝儿的母亲李氏,自从宝儿离开后,就一直泪流不止,又加上那瘫痪的身体,真的让人看起来十分可怜不已,那宝儿他真的应该回来了。

“娘,媳妇还会些针线活,我们暂时就只能靠这些来贴补家用了。娘,等宝儿回来后,我们就会有好日子了,那样,我们的生活也就好了。娘,请您相信我和宝儿,他一定会回来的。娘,你就您放心吧。”贝儿一边又一边的轻声安慰着婆母李氏。

“孩子,这段时间,你受苦了,也受委屈了。娘心里不忍呀,要怪都怪母亲这身体,是娘没有,是娘日日拖累了你们。”婆母李氏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她摸着贝儿的手含着眼泪不停的说着自责着。

话刚说完,这贝儿和李氏就紧紧的抱在了一起,他们身体互相取温,彼此为对方互相加油着。只是这贝儿清楚的知道,从此以后,她洗衣服和缝补衣服就应该更勤快了。

贝儿茫然间守着日子,而日子也就这样紧紧巴巴过着,可那日复一日,这宝儿还是终究没有回来。这贝儿等的确实有点不耐烦了,可她又能怎么办呢?

“那,这宝儿哥到底又怎样了呢?宝儿哥,他会不会遇见了什么麻烦了呢?”贝儿,她不敢想,她也不能往深处想,但事实却总在眼前摆着。也许,那该来的总要来,总要寻久个结果,寻觅一个遥远的未来。

贝儿,她就在这恍恍惚惚中等了将近一年,那宝儿可是还是没有回来。 这贝儿思夫君心切,故就凭家中那仅有的一些家用购买了一些礼品,决定第二天亲自到普陀山为阿宝祈福,为阿宝许愿。也许,更为自己寻求一种心安,一种温暖吧。

天没有绝人之路,也巧,也就在那天夜里,有位不知名的菩萨给贝儿托了梦。并且,那菩萨和蔼慈祥的亲自告诉贝儿,她暂时就不要去普陀山了。因为,这时机成熟了,那有缘的神仙自然会前来帮住这贝儿的。

然后,那菩萨又告诉贝儿,如果遇到那有缘人,贝儿就用十滴鲜血和清水活在一起,然后让那神仙喝下去。等那神仙醒了,那神仙自然就会帮她的。而如何才能遇见这位神仙呢?那则需贝儿的心诚和机缘巧合了。

贝儿懵懂,片刻间梦醒了,贝儿感谢菩萨提醒不已,苍然间又不由泪潸满面。但这贝儿,她久悟终不可得,这菩萨所云是又为何?

时间走了又走,不觉间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时间。有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路过贝儿家的门口时,也许这老者太过于饥饿了,就残喘嘘嘘的倒在了这贝儿的家门口。

贝儿见状,就把这老者扶进了院子。可是,这贝儿呢?因为丈夫宝儿出海一直未归,那家中已经囊中羞涩了许多日子了,她自己也还饿着呢?更现况,家中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吃的,而那贝儿也只是靠简单洗缝一些衣服来贴补家用的。然,这贴补的食粮,也大都给了婆母李氏。

那这家穷四壁的贝儿,与这残喘的老者,贝儿她又该如何办呢?

贝儿左看右顾,左思右想,自己家中确实已经没什么可以吃了的。索性,这贝儿看了又看自己的身体,也许营养就只剩下这身上的鲜血了。或许,这鲜血她暂时可以充饥吧,暂时能就救这老者的命吧?所以,这贝儿就毫不犹豫飞快的用小刀划破了自己的胳膊,一滴滴鲜血顺势滴了下来,可是这瘦弱的贝儿,她此刻又怎会有太多的鲜血呢?

鲜血不停的滴着,一滴,两滴,三滴……不多不少,恰好滴了十滴。终了,贝儿,她强忍着站了起来,勉勉强强的用清水和鲜血和了起来。接着,这贝儿又不顾这老者衣服脏兮不堪,就一口又一口的缓缓得送入了这老者的口中。

然后,又大约过了将近半烛香的时间,这位老者缓缓的醒了,贝儿见了后也甚是感动不已。

然,只是这老者感觉口中有些许咸咸的味道,便不觉间问贝儿刚才她喂了自己什么?

“阿叔,我家确实已经没有什么食物可以吃了,你刚才喝的那是我的鲜血。”那贝儿顿时深情木然,不禁跪在了老者面前,低头断断续续说道。

老者猛然愣了一下,不觉间很是感动,便不由睁大眼睛仔细的打量了这眼前的贝儿一番。虽说这贝儿长的甚是漂亮,但此刻的她却是一脸的愁容,看着看着,不禁令这老者更是心疼不已,她此刻怎么了?还有,她终究要寻求个什么结果呢?

贝儿见此情况,恍然间似曾觉察,菩萨所指之神仙,也许就应该是这老者吧。于是,贝儿便急忙跪在了这老者面前,详细的把丈夫阿宝赶海一直未归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这位老者。

老者听后,片刻间低头不语。那此时,这位老者他又在想什么呢?或者,他还要考验这贝儿吗?

恍惚间,这老者好似灵魂真的已经出鞘了呀。他呆呆的一直不动,但稍倾,这老者又不觉间又轻笑了一下,他是在笑这贝儿呢?还是笑着这红尘,笑这人世间的痴情怨女呢?老者大笑,但笑声中,却让人备感苍凉不已。紧接着,这老者便告别了贝儿,缓缓的走出了这院子。只是刚出这院落,这老者就顿化一缕青烟不觉然袅袅的升起了。

“贝儿,往东十里有个桃花潭,潭中又一个神龟,如果你够心诚,那龟神一定会帮你去寻找阿宝的。”而在这袅袅升起的青烟中又陆陆续续的传来了这老者的声响。

贝儿微楞,似乎懂得了那托梦菩萨和这老者的意思,故这贝儿朝着那缕青烟的方向拜了许久,况且这贝儿也对他们所说的话一直深信不疑。

所以,这贝儿在安排好了家中婆母后,便就独自一个人出发了。

贝儿,她不停的加速往东行走了十里,可是这里本来就人口稀少,那又何况这十里后呢?那显然又怎会有什么桃花潭呢?

“哼,那会不会是这老者在骗我呢?也许,他该不会吧”贝儿小心翼翼的想着。但贝儿想了很久,也找了很久,可是她却并没有找到那位老者所说的桃花潭。

贝儿伤心不已,便不顾脏兮,“噗”地一声,坐在了地上。接着,这泪珠也就极不争气起来,一颗,两颗的流着……谁知,不知不觉中倾然簌簌间竟滴成了一个小潭。

贝儿望着这个小潭,高兴诧异不已,但又恍然间想起那菩萨所托,故便对小潭大喊了起来:“龟神,你在哪里,请你帮我寻找一下丈夫,可好?”

稍倾,潭中不觉一阵窜动,原来,这潭里的龟神被贝儿深深的执着感动了,便轻然间现出了真身。(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保护神吧。)

这龟神走了出来,只是这龟神一直有个问题,那就是哪里的高人告诉了贝儿,让贝儿用这种方法前来唤她?贝儿惶恐,但最终还是详细的告诉了这龟神。

但,谁知,这龟神听完却立刻跪了下来,并不由的向远处拜了又拜,且嘴中不停的念叨着:“感谢菩萨,感谢菩萨指点。”

但,这贝儿,她要何时才能去找宝儿呢?那什么时间才是这最好的时间呢?

贝儿她不知道,故她又想去普陀山再次祈福,但又恰好在这贝儿准备起身的前一天晚上,那菩萨又托梦给了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这时,宝儿方可乘龟去寻找自己的丈夫,魔障中救出自己的丈夫。那,贝儿海中寻夫,又将有怎样的故事将要发生呢?那又为何非要到这一个团圆的时刻才可以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