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法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课导入法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法初探

摘 要: 课堂导入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及其理念去设计音乐课堂导入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方法及其理念。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音乐 课堂导入法

一、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法的内涵及理念

(一)何谓音乐课堂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导入,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之前,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性语言、动作,借助某种教学技巧,巧妙地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音乐教学氛围中来,或从前一教学内容过渡到新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因此,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小学音乐课堂,不论是课前的导入还是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导入的设计和运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言,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设计、艺术构思的结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它为一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为教师的顺利授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法的新要求及其理念

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即小学音乐课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要求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及不同的音乐体验和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由此,小学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获得初步审美体验。因此,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除了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价值之外,也应适应新课标要求,具有新的变化,反映新课标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即所有课堂导入的设计,都要遵循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谐个性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在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课堂导入法的设计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谈话导入法

语言交流是人类沟通的最基本手段,谈话导入法就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谈话,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这种方法往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和答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直接、明确,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布谷》,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喜爱的小鸟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日常的观察及生活中对小鸟的感性认识来导入新课。同时借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布谷鸟,并观察其形象特征获得鲜明的印象,并通过想象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布谷》,并进行教唱、赏析。

(二)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不仅是传统教学的常规方法,而且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惯用的基本引导方法之一。具体策略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通过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新授课题做好铺垫。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知识的链接点,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归纳到旧知识结构中,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轻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前四节课的内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在复习旧课的同时导入新课。具体导入如下:

老师提问:“同学们,前几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了各种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乐曲,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生回答……),那你们说大雨的声音是……(生回答……),小雨的声音是……(生回答……)。”由此引出第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利用这种方式复习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弹琴》,继续提问:布娃娃高兴地弹起了琴,你们听是什么声音?(生回答……)。然后继续复习《大鼓和小鼓》,师说,音乐厅里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大鼓声是(生回答……),小鼓声是(生回答……)……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导入新课《小白兔盖新房》。

(三)提问导入法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提问,提何种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准确的提问导入,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比如,在教学《动物说话》一课时,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怎么叫吗?”学生都纷纷模仿:“叽叽叽。”老师进一步问:“那小鸭怎么叫呢?”学生又模仿,同时手也做动作:“嘎嘎嘎。”师再问:“那同学们还能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呢?”“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如此反复深入,就能把下面的歌词创编环节都解决了,引出了课题《动物说话》。

(四)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小学生都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歌曲内容或者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的导入。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小动物的歌曲,例如,《堆雪人》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的谜语是:“一种白色花,只从天上下;不怕天气冷,不怕北风刮;日出化成水,麦苗需要它。”以此可以引出本课的主题。在学习《快乐的音乐家》一课,教师可以设计的谜语是:“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小燕子》一课可以设计成这样的谜语:“一条飞鱼空中飘,脑袋圆圆向上翘,翅膀弯弯尖又长,尾马分开像剪刀。”再如歌曲《小青蛙找家》这一课,可以设计成:“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由此,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引出新课,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五)情境导入法

所谓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预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进入新课。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极易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大树妈妈》一课,教师可以实现创设这样的情境:利用事先准备好好道具,让学生进行角色装扮,生扮小鸟,师扮大树妈妈,身披绿叶,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摇摆。在一阵风雨中,大树妈妈张开双臂,亲切地对迷路的小鸟说:“别哭,别哭,我就是你的妈妈。”在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有的树叶丛中快乐地飞舞,歌唱。然后,播放《大树妈妈》的音乐。由此,在这种预定环境下,学生学习并领会到了新课的内容,以及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浓浓亲情。

(六)故事导入法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新课,也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这样学生就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如第六册《快乐的歌唱家》一课,这是一首具有谜语式的歌曲,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比较常见,但同时也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新课教学:一天,在大树林里,有一群小动物正在开音乐会呢。它们的歌声多动听啊!听,一号选手小狗正在得意洋洋地唱歌呢(狗叫)。谁愿意跟他一起唱歌呢?现在二号选手小猫正从容地站在台上唱歌呢(猫叫)。小朋友,让我们也随着小猫唱起来吧。这时候小鸭子也不甘示弱,你们听(鸭子叫)。

(七)肢体表演导入

古人常说:“言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肢体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也是最佳方式。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常常高兴起来就手舞足蹈,且越是年龄小的同学肢体语言越是丰富。由此,为了贯彻新课标审美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导入。以期通过形象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进行肢体表演,从而融入音乐之中。如第三册《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教师可以先设定一段简洁柔美的傣族舞蹈,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合着音乐为老师拍手伴奏,并根据时机让学生也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模仿孔雀舞蹈。随后再让他们欣赏一段由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在这种动静交替的氛围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傣族的风土人情。

当然,律动也是肢体语言的一种,在讲课过程中,也可借助律动节拍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进行导入。尤其是在讲授节拍如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侧重体验节奏的课程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再如,小马跑、大家走、开火车、开飞机、打雷声、划船等都可以让学生们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去活动。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

(八)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喜欢问为什么?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悬念导入法,抑或称为设问导入法。即实现预设某一问题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预设一种悬念,让学生根据悬念自己去探索,从而进入新课的方法。如,第五册《快乐的小木匠》一课,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小朋友,上次我们到小熊家里去,小熊特别的热情,我们玩得多开心啊!现在小熊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学习手艺了,它学什么手艺啊?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想。)不过,路途遥远,中途要经过音乐王国,还要有许多关卡要过,有许多有关音乐的问题要问小朋友,你们怕不怕?(学生:不怕。)这样一个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了学习状态。

当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广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方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境施教。因此,导入的方法不胜枚举。只要是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实现新课标的审美价值的导入法,就是优秀的导入法。

三、新课标下音乐课堂导入法的作用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等。适宜的音乐导入法对营造气氛,激发灵感大有裨益。

具体来说,恰当的教学导入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题教学质量。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一般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及时的把握好时机,适当运用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的。

其次,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引发思考,进而实现音乐的教化作用、认识功能。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课堂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音乐的海洋,体验美的所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是主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从而实现教育的认知功能。因此,教师要利用导入巧设悬疑,引人入胜,这样才能起到开启学生思维,启发他们的思考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开启学生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观察力,为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了条件。

再者,良好的课堂导入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并突出教材重点,便于学生理解作品,接受新知识。教师根据教材重难点的不同要求,按照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范唱、直观教具,以及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的刺激导入形式,创设新的学习情境。也可以抓住新旧知识内容之间相似或不同之处,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以故引新,学新联旧,以旧启新,新旧相连。这样,学生的知识就会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不但能温习旧知识,而且能快速掌握新知识。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恰当的导入法是开启儿童走进音乐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它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学生与音乐之间的纽带,也是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能力的表征。当然,法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实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名燕.小学音乐美术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孙伟.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伊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6]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法[J].广西教育,2007,(25).

[7]谈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7,(30).

[8]小学音乐新课导入法初探小学教学研究,1992.07.

本文是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高校)研究课题《浙江省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调查与研究》(SCG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梁郁郁 韩启超

第2篇:情境创设法在数学新课导入中的运用研究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育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在新课导入中尝试运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情境创设法的影响下,同学们的数学新课学习意愿不断增强,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情境创设法的几分信心。

一、情境创设法的概念界定

国内关于情境创设法的概念界定不乏其数。蒋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应用》中指出:“情境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应用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教学场景,形象而生动地对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表达,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并使其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学手段。”金鑫在《试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情境创设法》中认为:“情境创设法主要是教师从优化教学手段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在课堂教学中所营造的一种特定的场景或气氛。”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所谓的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利用营造特定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国内关于情境创设法的研究已有多年,相关方面的文献研究也层出不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见,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的运用策略有很多,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实践进行具体论述。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

相关研究表明: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更加真实,也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要有合适的契机我均会不遗余力地结合学生实际,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取得的教学成效也往往在我的预期之内。

如执教《用估算解决问题》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昨天语文老师让大家听写词语,李浩然同学一共听写了两面(此时从讲台上拿出李浩然的作业本出示给同学们看),请大家猜一猜李浩然同学大约听写了多少个字?”问题提出之后,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回答说道:“我猜李浩然同学一共听写了176个字。”听到他这样说,我接着问道:“你为什么会这样猜呢?”“因为我的作业本和这个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作业本横排是8个方格,竖排是11个方格,一页有88个方格,那么两页就应该是176个方格,可以写176个字。”听到他精彩的解说,我微笑着说道:“你说得很好,也很正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通过估算就可以得到解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主题——用估算解决问题……”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创设了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由于该情境与同学们的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成倍提升,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当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2.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适当地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实践表明:小学生对于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非常喜爱,新课导入的质量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如执教《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结合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我先打开多媒体呈现出猪八戒的卡通形象,看到猪八戒同学们似乎非常兴奋,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究竟要做什么。看到同学们狐疑的表情,我微笑着说道:“看来猪八戒这个形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不今天猪八戒又带给了大家一个新故事(点击播放按钮,播放动画)”。动画中孙悟空又化缘回来了,这次带回来四张三角形形状的大饼。而猪八戒一直以来都有贪吃的毛病,想拿最大的饼。但是又看不出来究竟哪张饼最大,这下可愁死了猪八戒。视频播放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似乎也久久流连其中,而我则顺势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究竟如何判断哪张饼最大呢?”“计算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就知道哪张饼最大了!”同学们这样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说道:“没错,但是同学们似乎还不知道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猪八戒解决哪张饼最大的问题……”

结合多媒体在新课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可以给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视觉刺激,也可以让新课导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不妨多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最终起到引人入胜的成效。

3.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除了上述两种情境创设方法之外,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阶段我们还可以尝试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如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结合动手操作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老师昨天让你们准备的圆和尺子你们都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接着说:“很好,那么现在请拿出你们所准备的圆和尺子,尝试测量一下这些圆的周长。”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立刻动手操作起来,不一会儿的工夫,同学们陆续表示已经测量出了结果。看到同学们如此迅速,我要求同学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表述出来。通过总结最后了解到同学们主要运用了如下几种测量方法:第一种,将圆形纸片对折几次,然后再进行测量和计算,最终得出圆的周长;第二种,先用小绳子绕圆一周,然后再用尺子测量小绳子的长度,最终得出圆的周长;第三种,将圆形实物绕尺子滚动一周,最终得出圆的周长。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的得意表情,我说道:“同学们做得都非常好,有效地测量出了圆的周长,但是你们不觉得这样的测量方法过于麻烦吗?老师这里有测量圆的周长的简便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新课内容,学完本课之后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更加快速地测量出圆的周长。”听到我这样说,同学们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他们的新课学习热情已经被我彻底点燃起来。

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阶段创设情境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不仅快速集中了新课学习的注意力,也在无形当中增添了同学们新课学习的几分兴趣。虽然对于大多数的动手操作来说会显得较为麻烦,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新课学习兴趣,适当浪费一点时间也是非常值得的。

三、结语

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做好新课导入工作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应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新课学习热情。当然,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我们还可以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结合趣味故事创设情境,结合儿歌创设情境等。无论采用哪种情境创设方式均需要与新课教学主题紧密吻合,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发挥情境创设法的预期成效。

作者:徐媛

第3篇:新课导入法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分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用好新课导入法成为提升教学成绩的关键。基于此,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新知识导入教学,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本文对新课导入法中的游戏导入法、实践导入法和生活导入法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举例做出了相应的说明。

关键词:新课导入法 中职数学 教学实践

数学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被看作中职教育中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难点。因此,适合提升中职学生思维力和判断力的新课导入法成为中职数学教学中一项好的选择,值得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一、游戏导入法

数学因其所具备的科学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在中职教育课程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好对所教知识点的把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所讲内容,通过游戏导入的方式将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中职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手脑之间的协调能力。

游戏导入法不但能让严肃刻板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还能很好地将课堂知识点与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思维也将因此而得到培养和提升。

例如某中职学校某班在学习“随机概率”这一知识点时,依照当下很多学生都喜欢玩电子游戏这一特点,使用“游戏得分闯关模式”的办法设置课堂所学知识点的练习模式。教师选用一枚硬币让参加游戏的学生抛掷,每人抛掷三次。第一关要求学生抛出两次或三次正面才能通过,第二关则要求学生必须三次都抛出正面才能通过,通过第二关的学生将获得奖励。由此,课堂的学习气氛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实践导入法

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给学生足够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增强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这也符合中职教育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目的。

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枯燥而抽象的课堂知识点变得生动化和具体化,以降低难度,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以增强其自我求知欲。

例如某中职学校某班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结构”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圆锥、圆柱、圆台、球体等空间几何体制作出来,并在制作中感受空间几何體的结构和性质。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圆台”这一新学空间几何体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底面直径5厘米、高10厘米的标准制作出一个圆锥,接着要求学生以该圆锥为基础,制作出一个与其等底、顶面直径2厘米的圆台。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圆台由一个大圆锥去掉一个以其顶面直径为底,面直径的小圆锥所形成,更进一步发现,圆台体积的计算可通过大圆锥体积减掉小圆锥体积得出。由此,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还通过动手实践在脑海中深刻记住了知识点的内容和原理,为下一知识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生活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以此来强化数学理论的可见性。这样做既能够因为联系到生活实际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重视程度,还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其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力。生活导入法能够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得出相应的数学概念,从而反思出数学学习的规律会起到很大的帮助。[1]

例如某中职学校某班在学习“三视图”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要学生将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的三视图画出来,并让学生回想自己家中家用电器的形状并将其三视图画出。由此,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三视图与自己生活所产生的联系,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有效地提升了其对所处环境的认知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新课导入法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新课导入法可以有效调动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其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其数学逻辑性和判断性。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中职数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顾群英.新课有效导入法在中职数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0).

(作者简介:周景鑫,男,本科,锡山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育;过凤娟,女,本科,锡山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

作者:周景鑫 过凤娟

第4篇:新课导入法

高中地理新课导入十二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把它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森林资源”时,教师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其大意是:一位伐木工人砍光了某地的树木,小鸟失去了在树上栖息的条件而无家可归,一只小鸟站在那位伐木工人肩扛的斧头上,可怜巴巴地对伐木工人说——“请把我也带走吧!”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趣昂然,议论纷纷,教师适时导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二、儿歌导入法

儿歌——人人皆知,人人会读、会唱,它通俗易懂,知识丰富。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课文内容与儿歌的对接点,由儿歌通过对接点引出教学内 容,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不妨一试。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就是利用儿歌 导入新课的,效果很好。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童年时的儿歌吧?‘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三、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 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 英军将领忽略了。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四、广告导入法

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网上,随处可见知识内涵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广告,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把广告巧妙引入地理课堂进 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水资源”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地球上水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最后见到的一滴水,那将是自己的眼泪”;“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你知道 这些宣传的用意吗? 又如,由山东电视台的广告——“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导入山东省的教学,学生听见这几句广告词,马上就会想到“这里是——山东电视台”。在这里老师稍作停顿,“山东电视台”由学生回答,此时 学生异常兴奋,老师适时引入新课,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五、谜语导入法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 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目标导入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缺一不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便学生顺利地听 课和思考。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七、简介导入法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老师 简单介绍导入较好。例如,我在教“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简介导入法,效果较好: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经达到-71℃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

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你能说说西伯利亚北部的冬季气候为什么这么寒冷吗?通过简介,生动形象,学生兴趣大增,由此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

八、材料导入法

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老师适当地把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学生爱听的并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趣闻轶事引入新课,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展开思维。例如,在教“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老师说:“在金字塔群里,有一座独具风格的金字塔,这就是胡夫儿子哈弗利的金字塔。塔前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过去有人猜测在雕像里面可能有通道、厅堂等建筑结构,有人甚至拽来大炮轰击这座雕像,以寻找进入内部的入口,但结果呢?”讲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拨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雕像内部到底有没有通道、厅堂?找没找到人口?”思维由此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发问的时间,然后再接着说:“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 雕刻而成的。”学生对金字塔这方面的内容不太了解,这样一讲,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 理解了金字塔为什么是埃及的象征、世界上的奇迹。

九、复习导入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 作用。所以,复习导入法往往被广大地理老师乐于采用。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呢?地球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均从略)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的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 和垂直分布”。

十、节日导入法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很多,主要有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利用、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会起到唤起学生注意,点拨思维,诱导动机,使其主动学习的效果。把这些节日有机地融入到地 理课堂教学中去,不失为一个新的导入方法。例如,提问“3月22日是什么节日”引入“水资源”的教学,由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引入“世界环境保护”,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引入“世界的人口和居民”的教学等,同时,或补充该节日的由来,或补充该节日当年的主题内容,或补充与该节日有关的趣闻轶事均可,只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自 然,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十

一、时政导入法

将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问题,大胆而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时事政治问题的引入和讨论,老师要做到导之有法、导之有意、导之有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柳暗 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首都——北京”时,我先讲述——2003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在我国的北京、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多、法国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五个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学生有答对北京的)最终北京大获全胜,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人心振奋。那么,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的说是我国综合国力强,还有的说„„在学生争论不休之时,我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分析北京的位置、气候、交通、经济、环境等因素,从而很好地解决 了北京为什么会申奥成功的问题。 十

二、析题导入法

标题号称文章的“窗口”,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这里往往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新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起到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直截了当,清晰简明,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进行探讨的作用,达到开“窗”入“室” 之功效。例如,在教“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时,我这样导入: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对“土”字的定义是:“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像地之下,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ㄧ’,物出形也”,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那么,请大家举举例子,你在哪儿见过土壤?学校操场上的土是不是土壤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土才 算是土壤呢?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植物呢? 一连串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理了出来,通过对课题的讨论,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学习本节知识做好了认知的准备。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 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

1.旧知导入法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是地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如教学 《杭州西湖和钱塘湖》一课,在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 可先带领学生复习前课有关上海市地理位置及重要工业基地等内容。复习后 教师 可给学生指出:上一节课,学习了“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在上海市通向西南方向的沪杭铁路,连接了两座大城市,一座是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一座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杭州。杭州便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旅行”导入法

学生好奇心很强,愿意 “旅行”。 教师 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旅行,进而导入新课。运用这种导入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教学《世界屋脊》一课, 教学开始时, 教师 可先让学生在地图册中的我国政区图上,找到四川省会成都、川藏公路和西藏首府拉萨。然后 教师 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一边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旅行:我们从四川成都乘公共汽车,沿川藏公路西行„„经过高山大河并列的横断山区„„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许多峡谷、急流。公路好象金色的飘带„„一直盘绕到云雾迷漫的白色的山顶上„„最后登上青藏高原,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沿途经过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区,也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人们把青藏高原叫做“世界屋脊”。从而引出新课题。 3.前言导入法

运用前言导入新课,一般用于这部分知识已经学完,即将学习新的一部分知识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如在中国地理知识已经学完,开始学习世界地理时, 教师 可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前一阶段(中国地理)的学习成果,说明下一阶段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意义。这样引出新知识课题,不仅使新旧知识过渡自然,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4.主题导入法

有些地理课文,如《首都北京》一课,课文开头就点明了教材的主题, 教学时, 教师 可用揭示教材主题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如:“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首都北京》。”这样导入新课,不仅突出了教材重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5.悬念导入法

把课文中某些地理现象作为悬念,激起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 教学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课,可这样导入新课:(指《中国地形》挂图)在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很多地方涂着绿色。这个地区的冬季与北方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并且人们把这里的六月叫做“梅雨季节”。这个地区的土壤肥沃,河流众多,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那么,这个地区的“梅雨季节”有什么特点?冬季气候与北方有哪些不同?“鱼米之乡”的美称又是怎样得来的?这些知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制造了悬念,埋下了伏笔,学生产生“疑”问,就迫切要知道学习内容,因此 课堂 上学生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探求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6.歌曲导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数句有关歌词,把《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农产品作了简明的介绍。

7.诗词导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谁写的?描写了哪条河的景色?以此,导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 教学 。

8.猜谜导入

在 教学 《地球的五带》前,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站在地球上,一地最特殊,冬天无太阳,夏天始终亮。(打一地名)学生思忖不得其解时, 教师 顺势引导:学完课文,你们一定猜得出这个谜语。

第5篇:地理小课题新课导入法设计

高中地理新课导入方法教学设计

肇州二中 孙俐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把它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森林资源”时,教师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其大意是:一位伐木工人砍光了某地的树木,小鸟失去了在树上栖息的条件而无家可归,一只小鸟站在那位伐木工人肩扛的斧头上,可怜巴巴地对伐木工人说——“请把我也带走吧!”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趣昂然,议论纷纷,教师适时导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二、儿歌导入法

儿歌——人人皆知,人人会读、会唱,它通俗易懂,知识丰富。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课文内容与儿歌的对接点,由儿歌通过对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就是利用儿歌导入新课的,效果很好。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童年时的儿歌吧?‘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三、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四、广告导入法

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网上,随处可见知识内涵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广告,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把广告巧妙引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水资源”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地球上水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最后见到的一滴水,那将是自己的眼泪”;“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你知道这些宣传的用意吗?

又如,由山东电视台的广告——“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导入山东省的教学,学生听见这几句广告词,马上就会想到“这里是——山东电视台”。在这里老师稍作停顿,“山东电视台”由学生回答,此时学生异常兴奋,老师适时引入新课,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五、谜语导入法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目标导入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缺一不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便学生顺利地听课和思考。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七、简介导入法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老师简单介绍导入较好。

例如,我在教“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简介导入法,效果较好: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经达到-71℃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

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你能说说西伯利亚北部的冬季气候为什么这么寒冷吗?通过简介,生动形象,学生兴趣大增,由此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

八、材料导入法

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老师适当地把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学生爱听的并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趣闻轶事引入新课,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展开思维。

例如,在教“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老师说:“在金字塔群里,有一座独具风格的金字塔,这就是胡夫儿子哈弗利的金字塔。塔前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过去有人猜测在雕像里面可能有通道、厅堂等建筑结构,有人甚至拽来大炮轰击这座雕像,以寻找进入内部的入口,但结果呢?”讲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拨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雕像内部到底有没有通道、厅堂?找没找到人口?”思维由此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发问的时间,然后再接着说:“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的。”

学生对金字塔这方面的内容不太了解,这样一讲,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理解了金字塔为什么是埃及的象征、世界上的奇迹。

九、复习导入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复习导入法往往被广大地理老师乐于采用。

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呢?地球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均从略)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的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十、节日导入法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很多,主要有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利用、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会起到唤起学生注意,点拨思维,诱导动机,使其主动学习的效果。把这些节日有机地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失为一个新的导入方法。

例如,提问“3月22日是什么节日”引入“水资源”的教学,由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引入“世界环境保护”,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引入“世界的人口和居民”的教学等,同时,或补充该节日的由来,或补充该节日当年的主题内容,或补充与该节日有关的趣闻轶事均可,只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自然,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十一、时政导入法

将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问题,大胆而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时事政治问题的引入和讨论,老师要做到导之有法、导之有意、导之有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首都——北京”时,我先讲述——2003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在我国的北京、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多、法国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五个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学生有答对北京的)最终北京大获全胜,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人心振奋。那么,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的说是我国综合国力强,还有的说„„在学生争论不休之时,我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分析北京的位置、气候、交通、经济、环境等因素,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北京为什么会申奥成功的问题。

十二、析题导入法

标题号称文章的“窗口”,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这里往往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新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起到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直截了当,清晰简明,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进行探讨的作用,达到开“窗”入“室”之功效。

例如,在教“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时,我这样导入: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对“土”字的定义是:“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像地之下,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ㄧ’,物出形也”,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那么,请大家举举例子,你在哪儿见过土壤?学校操场上的土是不是土壤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土才算是土壤呢?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植物呢?

一连串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理了出来,通过对课题的讨论,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学习本节知识做好了认知的准备。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第6篇: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此导入。(这首歌旋律雄壮、气势磅礴,能有效地渲染气氛,且歌词是学生熟悉的,有一种亲切感。)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子对于你们可能是陌生的,但歌词却是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刚刚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什么周杰伦的“嘿哈,快使用双节棍”、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等,而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样的革命歌曲,可能很少去听,或者说不喜欢去听。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当你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读懂了它的内涵再来听这些歌曲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会让你振憾,让你动容,让你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寻找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以此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吧!

学习新课:

1、长征的原因

师:我们先来搞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师:概括的很好。从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反动派就对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但由于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奋战了一年,也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经过

师: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此要说明一下,我们平时提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是指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程。)

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指一下,红军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方向? (放幻灯片)

学生上来指出。教师再强调一下。

师:不错,红军长征的方向大致是先向西再向北。那么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在这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岁月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把你知道的讲解一下?

生: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还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学生们基本都能把发生在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说出来,并在地图上指出来,但看得出,还是有些乱,对长征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再“重走长征路”。)

师: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首先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而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血战湘江,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从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三万多人。渡过湘江之后,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

二、六军团会合。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之后红军长征出现了曙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一年后,也就是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长征取得胜利。

对于长征中的这些重大事件,我想重点说一下遵义会议,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生:因为遵义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正确决议,那就是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师:为什么说这样的决议是重要的正确决议呢?

生:因为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最后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初期,渡过湘江时,造成红军损失过半,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生: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们已经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思考历史问题了。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议的正确,而这个正确的决议带来的是转折,是曙光,是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地图上重走了一次长征路,意犹未尽,干脆,我们一起演出一部红军长征的短剧如何?(注:此短剧借鉴了高中老师的一个创意)

生:好!好!群情激昂! 师:我先交待一下相关的内容。 (放幻灯片)

场景:傍晚时分,某连红军战士正行进在渺无人烟的草地上,这是他们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这时,天上下起了雨加雪„„。 角色:某连战士共70多名,有连长、三班班长、三班战士“富贵”、还有„„。 剧情: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连长命令就地休息,想办法生火烧水。这时富贵找到班长说了一句话,就听三班长大叫一声:“什么?你说什么?”,富贵到底说了句什么话?欲知详情,请看我们的短剧。

师:我们先把角色安排一下吧!我们三班全体师生再加上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共同组织这支红军连队好不好?

生:好!

师:我就是那个语出惊人的“富贵”吧!(够富态的吧!呵呵!)那谁来当“连长”“三班长”?

话音未落,“连长”“三班长”的位子已经被抢占了。 师:各就各位,演出开始。

富贵一瘸一拐地向班长走去,吞吞吐吐地说:“班长,想和你说个事。” 班长:富贵,有什么事快说吧! 富贵:我„„我„„,我想回家!

班长一脸惊谔,大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 富贵:我想回家!

这时,战士们都围拢过来,连长也走了过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班长:连长,富贵不想继续走了,他想回家! 连长:富贵,为什么要回家呀?

富贵抬起受伤的脚说道:我的脚在过夹金山时冻坏了,现在都烂了,我实在走不动了。 班长:富贵,别担心,我背你。

战士:对,富贵,我们背你,要不就用担架抬你走。 富贵:谢谢大家!可我不想托累大家,大家都很疲劳,又吃不上饭,哪有力气来抬我呀!不行!不行!我还是回家吧!

战士:富贵,我们都克服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眼看快胜利了,你却打退堂鼓,到底因为什么呀?

富贵:其实,还有别的原因。我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都没人照顾,他们需要我。

战士:你只知道想着自己的小家,谁家没有困难呀?像你这样的人,当初,就不该参加红军。

富贵:当初,我也不知道有这么苦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还有这鬼地方,一天八变脸,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特别是不知哪一脚就陷入泥潭,再也上不来了,下午,我亲眼看到一个战士就这样没了,我忘不了他那绝望的眼神。我不想死,我想回家!

连长:革命本来就要吃苦受罪的,我们现在是很难,但是,既然我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呀!

战士:对,富贵,我们再咬咬牙,我们会胜利的。

富贵:你们坚持吧!反正我要回家!“小胖子”,我们是老乡,我们一起回去吧! “小胖子”:我„„

富贵:你在这只能拖累大家,你饭量大,每次都是班长把他的饭分一半给你,你看班长瘦的。

战士:小胖子,下次,你吃我那份。 战士:要走你自己走,小胖子,别听他的。 战士:枪毙了他。 富贵:凭什么枪毙我呀!我只是想回家照顾我的老娘,我又没有背叛革命。我们政府连国民党的俘虏都优待呢,想回家的还发路费给他们。

连长:强拧的瓜不甜,富贵,你执意要回去,你就回吧!明天带上些粮食和路费,回家吧! 师:好!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谢谢大家的配合!

师:革命就是大浪淘沙,面对困难,面对曲折,有人倒下了,有人退缩了。但是,更多的革命者坚持了下来。从你们身上,也就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是什么精神?你体会到了吗?

生:团结友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师:概括的非常好!对于富贵,我们不必去多说什么,红军也是普通人。从富贵身上,一方面反衬出坚持到底的革命者的更加高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在革命历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不只是疾病、缺衣少食、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使我们认识到革命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长征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长征精神却永存!红军长征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但我们每个人的长征,我们中华民族的长征正在进行中。如何走好“我的长征”?如何走好“中华民族的长征”?如何把长征精神传承下来,并把她变成长征路上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你们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长征胜利了,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分析长征的意义。

(课后拓展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长征在你眼中,在你心中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第7篇:如何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

导入

一、什么是导入

其实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短而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导入,也叫开讲,一般的情况下导入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第二,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第三,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引进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去。 (三条可以做成演示文稿 ) 简而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二、导入的作用

明确了导入的概念,接下来我们要谈一下导入的重要作用:作为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重要作用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3.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4.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 下面我们逐一展开来说: 1. 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在这里我想说的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孩子们对课堂内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了兴趣之后,就很自然的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愿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而产生的求知欲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目标及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 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为什么要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他们的思维呢?我想呀!老师们恐怕都会有这种感觉:上课的伊始,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分散的,而新课的学习又要求孩子们必须全身心、高度集中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新知识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 揭示主题,体现教学意图

这里所说的揭示主题,体现教学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和主要内容。新课起始阶段明确任务有利于孩子们产生学习的内趋力。 4. 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咱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因此良好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当然,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比较常见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三、导入的方法: (事例演示文稿中加上教材的内容照片, 简单说明一下主要的内容 ) ㈠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顾名思义即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的学习。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出示演示文稿——教材介绍)《我会学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主题。这个主题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有法古今可借鉴”、“找适合自己的鞋子穿”三个部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古语中先人和仁人是如何有效学习的,引导学生知道学习是有方法的,古今好的方法都可以借鉴。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各有妙招,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后两个标题为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通过课前搜集和课上交流古今一些善于学习的人,所采用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知道及时复习、经常预习、用心观察等学习方法,感悟学习方法与良好学习品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通过同学之间交流,了解同一内容不同学生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懂得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能选择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通过课上师生的交流讨论,为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而感到快乐。为了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故事作为导入:一个故事,不但介绍了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也使学生对于少有壮志坚持不懈有了初步了解,内心受到极为强烈的震撼效果。 ㈡漫画导入法

漫画、动漫,形象诙谐,机智幽默,蕴涵着深刻道理,以其特有方式反映生活,反映现实,具有很强针对性。课堂导入,恰当选用漫画,既增添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具有明显效果。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呀就有大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果恰当地利用漫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如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时,可选用漫画“逃生”(出示逃生图片)。画面上小鱼张大却无法呼吸的嘴和他们集体的逃亡选择!引发孩子们的深思,进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当然也可选用漫画“渴望”,此画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山岭田野,杂草丛生,令人心驰神往,渴望这里高楼林立;其

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此时人被挤向楼顶,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㈢歌曲导入法

生活离不开音乐,美妙的歌曲可以感染人的情怀。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歌曲,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又可以释怀学生心灵,在轻松愉悦环境中感悟新知,获得学习的乐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社会情感和思想品德情感,才能真正体现本学科的德育功能,完成育人任务。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下面请老师们看这样一个导入:《祖国有多大》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水》中的第一个课题《我们的祖国多辽阔》中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正如我们看到的,教师在上课之初,以这么一首童趣十足的歌曲曲配着精心制作的课件,把我们祖国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导入的目的进入情景是否改成目的是做好为揭示主题, 创设情境 )(把内容事例展开说一说 ) ㈣实例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观察和分析典型的生活事例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活动。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一课时《破碎的山河》一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清代末期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祖国山河破碎,满目苍夷的情形。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山河破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 3.能力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对历史的思考。通过讨论明白要牢记历史,正视历史,学习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个教学目标,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破碎的山河》导入: 2‘ 20。我想老师们一定也和我一样为老师的巧妙设计所吸引,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分多钟,但是老师却以学生们熟悉地视频导入,通过引导学生们回忆香港、澳门回归举国欢庆,进一步追问:是被谁占去了?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被侵占?怎样被侵占的„„整个过程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分析,寻找答案。 ㈤小品导入法

小品表演形象直观、生动鲜活。课堂导入采用小品表演方式,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抓住学生的心思,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思索,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作好组织安排,表演者作好准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学习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时,课前安排学生到镇上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观察、体验,然后分配角色,课上表演,并要求把教材知识融入到小品中。这样课堂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现实生活,在小品欣赏中领悟了教材知识。 ㈥游戏导入法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感受是导入环节设计中有效方法之一。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简单的游戏入手,这种导入生动活泼,突出了学生的直接感受,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便会主动积极地思维和理解新知识。例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飞转的陀螺》一课,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体验劳动与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2.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培养认真、耐心的品质。 3.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的快乐的向往,引导学生主动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发展成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教师出示陀螺,吸引学生们参与到玩陀螺的活动中,然后将讲清活动要求,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玩。之后请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在玩陀螺的活动中,发现的各种好玩的陀螺。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可顺势追问:“这么好玩的陀螺,你们愿不愿意自己亲手做一个呢?今天我们就先学着做一个简单的纸陀螺吧!”这样导入,学生们能轻松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并通过亲身感知、师生同玩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们认识不同类型的陀螺,了解学习各种陀螺的不同玩法,学生初步体验玩陀螺的愉快心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的意图达成,为后面的探究式学习做了铺垫。利用游戏导入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的欲望很强,还能体现出品德与生活课的呈现形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突显课堂中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在游戏中,进一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㈦谈话导入法:

谈话,以平等交流、易于接受的特点被孩子们所喜欢,而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性谈话直接在新课与学生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学习动力。教师简捷、明快地讲述或设问,是直接导入成功的关键。例如,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二“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教学目标为: 1.通过探讨一模一样的商品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价格不同和同一种商品从产地到异地价格的变化,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领悟商品中凝聚着复杂多样的劳动。

2.初步形成正确的购买商品的态度,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商品的能力并学会聪明购物。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能够比较商品价格的差异并且考虑其合理性。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以谈话方式进行: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买过一些什么东西?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谈话:真不错,你们已经有过买东西的经历了,说明有些同学已经开始接触社会生活了,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同学们发现没有,你们单独去买过的东西,大都是一些小食品、学习用具等。一些贵重的、花钱多的东西,家长是不放心让你们自己去买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怕同学们不会挑选质量好的商品,不会还价。有的人很会买东西,花钱不多,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称心如意的东西;有的人不会买东西,花了不少钱,买来的东西质量不好、价钱贵、不称心。这说明买东西还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门学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的学习。 ㈧影视导入法:

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虽有虚构,但主体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其中有不少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情节,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地运用,能烘托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讲首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民族解放之路》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2.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观察图片等资料,逐步学习掌握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表达的方法。

3.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我想达成这个目标,就可以利用记录片“九一八事变”中载选部分进行导入,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硝烟弥漫的九一八战场,看完之后,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但教师恰在这时引导学冷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会发生在中国?旋即导入新课。

再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三“五四”运动的呼声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了解巴黎和会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体会帝国主义的蛮不讲理和“弱国无外交”的悲哀。

2.了解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的正义行为和北洋政府软弱无能,以及反动军警的无耻行径,感受爱国学生不屈不挠、反抗压迫的精神,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3.认同爱国学生的正义行为,思考怎样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离学生比较远的历史事件,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影视片断应该对于达成这个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动直观的媒体补充,引导学生体会帝国主义的蛮不讲理和“弱国无外交”的悲哀。

当然,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这几种导入方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能创设学生喜欢、乐学的课堂氛围,能有利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能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就应该是成功的导入。

第8篇:新课导入教学是创设以新课导入为主线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教学是创设以新课导入为主线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假设,倡导合作寻求新课导入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新课导入,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当教师向学生呈现导入信息时,学生就会产生二系列的心理活动,并且不同的导入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教师只有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来设计导入方式,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课堂导 入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在目前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为了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多讲题、多练题,搞题海战术,轻视了新课导入,更有教师

据心理学研究,开课与结尾能影响中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70%,所以,导课好坏影响着化学教学艺术的成败。①化学课堂导入既要求时间较短,又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化学新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导入”就象一座桥梁,它能将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联系到一起,做好授课和听课的心理准备,它能将已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温故而知新;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它能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国。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在45分钟的授课中,开头几分钟的效果是最佳的。这说明化学课堂导入能为整节化学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第9篇: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

二龙山乡中心小学 赵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自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所采用,它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

一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创编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1、在新课引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愿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创设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学。

1

2、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真实的情境”是指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比如,在上“美丽的对称”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动物城画面,并配合音乐)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蝴蝶,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其实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课件展示飞的过程)师说:“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师说:“小朋友们,它们美吗?”生自由回答„„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此情境中,教师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小动物为原型展开图形对称的学习研究,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3、创设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

2

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的作用

二 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

3

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就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教师边演示。描述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进而得出各种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

4

数学价值。如第二册第18页练习三的第11题是“老鹰捉小鸡游戏图”,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出示这幅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接着我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瞧!书上的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一个数学问题呢,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积极地告诉我:“她在想‘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我们会解决她的问题,12-5=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扮演老鹰的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想到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1:“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7只,还有几只?” 生2:“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9只,还有几只?” „„

一幅图中,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如果没有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师将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哪里会有孩子们如此之多的思维火花迸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给他阳光、雨露,就会发芽。

3、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所隐涵的人文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有情有趣。

5

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第14页第6题)的练习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我们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这样的数学情境挖掘给数学增添了许多人情味,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好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 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视频、音乐、图像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积

6

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用教师语言的描述不够生动具体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图创设成动态的情境。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执教教师设计成功动态情境:先是草地上有20只羊在吃草,让学生数出几只羊(复习10个一是十,2个十是20)接下来动态展示,从四面八方跑过来80只小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乐此不疲。”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真诚”、“开放”、“真实”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地发展。教师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导入新课,以“真实性”为前提条件,“数学味”为实质内容,“问题性” 为价值导向,而“自主性”为发展需求,结合四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

推荐阅读:

上一篇:企业微信营销策略下一篇:梦想的诗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