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的新闻职业精神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所有同时代工作于中国的国外记者中, 有一位美国记者显得非常突出, 他在新闻领域所做出的成就, 使他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国外记者, 这位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

一、实事求是的职业责任

笔者了解斯诺是从他那部著名的《西行漫记》开始的, 其中里面有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一个内容, 就是斯诺说明了自己决心前往红色中国的缘由, 是因为很多没有亲身去过那里的人, 在回答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时, 虽然可以熟练地说出一个很看起来很完备的答案, 但是总不能令人满意, 毕竟是没有亲身去过那里, 怎么可能会有实质性生动的了解和感受呢?所以为了能够得到最令人满意的答案, 斯诺决心要亲身前往红色中国去一探究竟。但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 斯诺的这次西行无疑会充满了困难和阻碍, 但是斯诺却无所畏惧。这种对于真相事实追求的渴望, 是令人动容且值得去学习的。在《西行漫记》出版之后, 有不少人都质疑斯诺在书中用过于热情的文字去描绘中国共产党, 但斯诺对于这类质疑也是有所回应, 他称自己所写的每一个字, 都是自己亲眼所见, 亲耳所听的真实内容, 不带有任何政治倾向和偏见。

二、独立公正的职业操守

其实在西方世界, 斯诺的新闻作品中因为有着很多对于中国共产党热情的描述, 而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批判, 会有一些声音称斯诺是共产党员或是一名亲共分子。对于这些质疑, 斯诺斩钉截铁的回应称自己是一名拥有独立政治立场的新闻记者, 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 不会带着固定的印象去评判任何一个政党, 去描述任何一个局势现象。自己的每一部新闻作品都是极其真实的, 绝不会因为政治气候而随意改变自己坚定独立的立场。

除了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之外, 斯诺对于他新闻作品的公正性也是极度地关心。从国共分裂到形成抗战统一战线, 1927年-1937年这十年间, 中国共产党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在宣传条件上与国民党匹敌, 使得那十年里国共双方在舆论场内形成一个完全不平等的地位。斯诺看到了这个实质性的问题, 便决心去探寻这一片被国民党封锁屏蔽的红色中国, 以期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国当时的局势情形。

三、关心人民的职业情感

斯诺与广大的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他也曾表示过, 他最关心的不是政党, 不是战争, 不是时局形势, 而是广大的人民。所以当斯诺在作新闻价值判断时, 他并不会用一个特定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来框住自己的眼界, 而是从中国那些受尽欺辱的穷苦人民的角度出发, 去看人民是否能够获得应有利益, 以此为依据来判断一场战争和一个政党的正义性。

在最初, 斯诺认为能够通过改良的方式来拯救中国社会, 但是在后来的现实中, 他认清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落差的。经过他长达8年的探寻, 切实地认识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真理, 因此, 在斯诺的作品中, 充满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描述, 也是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能使他关心人民的夙愿得以实现的答案。

四、勇敢细心的职业作风

因为对于新闻事实的执着追求, 斯诺的新闻生涯中充满了危险和阻碍。例如在1929年, 斯诺为了了解当时中国北方的旱情, 而坚持来到了西北铁路的终点;在1932年一·二八抗战期间, 斯诺冒着枪林弹雨来到了中日交战的一个无人地带;而在1936年到陕北采访时, 他坚持和当地的前线部队同甘共苦生活了近2个月。

除了勇敢, 斯诺在新闻工作中也有着对于细节的不懈追求。他坚信只有听到更多更全面的声音, 才能离事实更近一步, 所以斯诺在选择采访对象、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等条件时, 都会习惯地去扩大范围, 以求可以听到来自不同身份的不同声音。此外在采访问题的设置和采访前的准备, 斯诺也是做到细致入微。这一切都源自与他心中对于新闻事实的执着追求。

五、结语

斯诺的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空间时间的限制。他对于新闻事实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新闻理想使他成为了一位令人永远尊重和铭记的伟大记者。而他实事求是的职业责任、独立公正的职业操守、关心人民的职业情感和勇敢细心的职业作风是每一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应该去学习的。

摘要:斯诺在中国的13年中, 很好的用实践去诠释了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斯诺的新闻职业和职业素养包括了实事求是的职业责任、独立公正的职业操守、关心人民的职业情感和勇敢细心的职业作风等方面。这些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值得每一位从事新闻工作的们去学习。虽然因为国籍差异、政治立场等各种因素, 斯诺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被不同的人去解读或是带着偏见去评判。在本文中, 笔者将抛开这些政治层面的因素, 单纯地从斯诺的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职业素养去谈, 把他作为一名纯粹的记者去看, 去客观地认识斯诺的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职业素养。

关键词:斯诺,新闻职业精神,新闻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顾海良.“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6:10-15+220-221.

[2] 张晓鹏.埃德加·斯诺在华新闻活动及影响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12.

[3] 于安龙.斯诺陕北之行对长征历史真相的揭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6, 01:93-99.

[4] 杨蓉.埃德加·斯诺笔下的中国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5] 许程.埃德加·斯诺在华新闻活动研究[D].湘潭大学, 2013.

[6] 张威, 顾学泰.坚守与退却:纪德与斯诺的社会主义旅程[J].国际新闻界, 2014, 03:144-160.

[7] 尹韵公.斯诺:伟大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忠实记录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6:90-97.

[8] 孔东梅.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J].党的文献, 2006, 01:64-68.

[9] 吴廷俊, 滕朋.斯诺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精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6:103-106.

[10] 崔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埃德加·斯诺夫妇在华活动研究[D].延安大学, 2015.

上一篇:以《故乡》为例,谈有效教学小说的做法下一篇:让储备为自己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