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激流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愿意是激流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武功职业教育中心

单招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我愿意是激流

(一) 编写人:孙敏

丁伯霞

编写时间: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教材分析】《我愿意是激流》是中等职业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习这首诗歌重在诗歌欣赏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 抓意象,品情感;抓语言,欣赏技巧;

2、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熟读诗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正确理解诗歌中所涉及的意象。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课前预习 : 熟读课文 三. 导入新课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 请学生回答。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回答吧!

四、进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

炽烈( ) 攀援( ) 炫耀( ) ...慰藉( ) 雾霭( ) 虹霓( ) ... 红硕( ) 霹雳( ) ..

(二)基础知识了解 简介作者: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使徒》《亚诺什勇士》《农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光辉的一页。

(三)、诗歌欣赏

1、 分组朗读诗歌,听录音。(班分男女角色逐段朗诵)

2、 全班朗读全文,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四)理解分析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1)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2)师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1)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2)师明确: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1)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2)师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4、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小结: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5、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6、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五、当堂检测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

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 ……

只要我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继续朗读诗歌,达到朗读成诵的效果。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迹天涯、东游西荡 )

九、教后记

武功职业教育中心

单招二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我愿意是激流

(二) 编写人:孙敏

丁伯霞

编写时间: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教材分析】《我愿意是激流》是中等职业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习这首诗歌重在诗歌欣赏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诗歌中涉及的意象。

2、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我愿意是激流》,了解了诗歌的写作意象,今天我们将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来理解这首诗。

三、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测。

《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案: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二)探究讨论:

比较阅读舒婷《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激流》

(1)学生讨论; (2)师总结:

(一)朗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

(二)回顾《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一种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橡树、木棉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

(三)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从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它们矛盾吗,为什么?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四、讨论:通过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爱情观。

(1)学生讨论; (2)师总结:

1、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

五、当堂检测

对《我愿意是激流》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急流 ”“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荒凉冷落,喻自己;“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美好欢快,喻爱人。诗人在对比和比喻中告诉我们: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险恶,只要是为了爱人,就会感到幸福。

B. 诗中比喻自己有着独特的新意:“小河”的百折千回,“废墟”的付出、牺牲,“草屋 ”的孤独处境,“云朵”的浪迹天涯。这一切都含蓄地体现出主人公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 C. 诗中比喻爱人也值得回味:“小鱼”的活泼自由,“小鸟”的欢乐天真,“常春藤”的永不枯衰,“炉火”的温暖,而珊湖似的夕阳“不但美丽迷人,还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憧憬。”

D.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排比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意思。每一个比喻,都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1、有人说,这是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政治抒情诗。你认为呢?如果是政治抒情诗,那么诗中的“我”和“我的爱人”又代表了什么?

2、关于裴多菲的死是个谜。九十年代初,有人去西伯利亚考证。有人说,他在该战役中被俄国人俘虏,流放到西伯利亚。并与当地邮差的女儿结了婚,现在还留有后代,他死于1856年5月。于是有人说,裴多菲既未忠于爱情,更未为自由献身,他的言与行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八、板书设计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九、教后记

第2篇:04我愿意是激流

我愿意是激流 裴多菲 [自读导言] 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解说]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它不同于莎士比亚式的仰慕思念,也不同于舒婷式的比翼双飞,而是一种对爱的无私的奉献,这种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熏陶,因此讨论感悟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美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自读程序] 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解说] 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剂。尤其是学习抒情诗时,采用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的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弥漫着浓浓抒情意味的独特情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学生自行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的表现。

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解说] 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最能表现诗歌的主旨和感情。它们常常具有生动鲜明的特征。这首爱情诗运用大量比喻性的形象,将无形的爱情物象化,显得生动具体,诗人的丰富热烈的感情由此得到充分的抒发。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住这些形象的特征,才能较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这样安排教学活动,也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一般认知规律。

教学中采用讨论研究的方法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讨论:这首诗多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的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飘泊。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口头表达训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改写成散文。(略) 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后半部分都是爱人的比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解说] 把握诗歌形象之间的联系是深入理解诗歌主旨的一个较好的切入口。这首诗中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通过两组意象之间的联系得以实现的,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把握表现力极强的关键性短语入手赏析诗歌也是鉴赏原则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这段教学活动中安排一段学生的口头作文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对诗歌中美好纯真脱俗的感情的感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扩展阅读] 将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见附录)、舒婷《致橡树》(略)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三首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明确:《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30首,是表露诗人对于自己的恋人的仰慕之情;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坦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在对爱情的奉献上,这首诗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 [解说] 向课外扩展,进行同类题材的比较阅读,既可以弥补课内学习在教材上的局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比较中鉴别、欣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附录]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英国]莎士比亚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红珊瑚远远胜过她嘴唇的红色; 如果发是丝,铁丝就生在她头上; 如果雪是白,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见过玫瑰如缎,红黑透白, 但她的双颊,赛不过这种玫瑰; 有时候,我的情人吐出气息来, 也不如几种熏香更教人沉醉。 我挺爱听她说话,但我清楚 音乐会奏出更加悦耳的和音; 我注视我的情人在地上举步,棗 同时我承认没见到女神在行进;

可是,天作证,我认为我情人比那些 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儿更加超绝。

第3篇:《我愿意是激流》教案设计

自读重点: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自读程序:

一、听朗诵录音

诵读提示:这首诗情真意切,情味盎然,洋溢着诗人的强烈感情。作者借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表现形式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诵读时既要注意诗中的缠绵的倾诉,又要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二、写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作爱情的表达。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三、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四、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6、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a、思想的多义性:可以把本诗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

b、意象的独创性排列:这首诗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使诗情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侧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第4篇: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二、 三维教学目标:

1、三个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与人生经历不可分割的关系;

(2)体会本诗的每组意象,并通过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两个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欣赏本诗反复咏唱的艺术美与音乐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3、三个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懂得名誉、成就、理想,是靠苦难、意志和努力得来的,没有足够的自我准备实力是不可以轻易踏进爱情之河的,否则会苦不堪言;

(2)从爱情的无私奉献与不遗余力精神延伸到对友情、亲情的体验上,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诗歌意象与诗人思想的表达,了解人间三种至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四、教学过程

铃响前播放《爱情故事》

(一)导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二) 关于作者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要求:(1)标注生字词。

(2)从朗诵的节奏、停顿、重音方面体会美感。

(四)关于意象 “意”是意愿、想法,“象”是可见的事物,事物的特点与人的意愿相结合就形成了意象,也就是情感的外化。

(五)小组讨论三个问题(背景音乐《单调流水声》每组发一张问题纸签) (1)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 (博喻和对比)

1 所谓博喻,又叫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2)这首诗的意象是成对出现的,这也有情侣成分的象征,那么,意象有几对?请找出来,并说出两组意象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

(3)根据意象确定诗歌基调(柔美、苍凉与坚定),并在分析基调过程中总结出诗人的爱情观(汉乐府民歌: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誓言)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

“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荒 林-----------小鸟

废 墟-----------常春藤 草 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六)范读(配乐《化蝶》指导朗诵特效)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在我的稠密的

饱受风雨的打击„„山里的小河,

树枝间做窠,鸣叫。

只要我的爱人

在崎岖的路上

是可爱的火焰,

岩石上经过„„

我愿意是废墟,

在我的炉子里,

只要我的爱人

在峻峭的山岩上,

愉快地缓缓闪现。

是一条小鱼,

这静默的毁灭

在我的浪花中

并不使我懊丧„„

我愿意是云朵,

快乐地游来游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灰色的破旗,

是青青的常春藤,

在广漠的空中,

我愿意是荒林,

沿着我的荒凉的额,

懒懒地飘来荡去„„在河流的两岸,

亲密地攀援上升。

只要我的爱人

对一阵阵的狂风,

是珊瑚似的夕阳,

勇敢地作战„„

我愿意是草屋,

傍着我苍白的脸,

只要我的爱人

在深深的山谷底,

显出鲜艳的辉煌。 是一只小鸟,

草屋的顶上

(七)变式延伸,进行重构。(引出亲情友情)

反例:(1)曹植与曹丕(2)萧何与韩信 一学生讲动人故事

(八)有序替换“爱人”为“友情、亲情”相关词语,如:朋友、爸爸、姐姐等。 要求:回忆曾经感动你的故事,脑海中要浮现出一个最值得自己感恩的具体形象。

(九)接续、呼告形式联合诵读。

(十)小结(含诗歌鉴赏的两个主要方面:意象和基调)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

“爱人”/亲人/友人

急流/小河-----------小鱼 荒 林-----------小鸟

废 墟-----------常春藤 草 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十一)练习反馈。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十二)作业(可三选一)

(1)分类搜索整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三种主题的经典内容,或文学作品,或影片, 3 或名言,每种主题11个。

(2)把诗中“爱人”替换成朋友、妈妈、哥哥等词后是否有不恰当之处?请修改有关不合适的用词,重新命题创作一首诗。

(3)以“我爱的人”为主题写一篇500字的感恩短文。

(十三)结束语

爱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然秋收的果实一定充满着酸涩与苦楚!不要忽略了帮助我们成长的亲人和朋友,怀揣感恩,我们将快乐每一天!

第5篇: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

2、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族天地”的艺术表现手法。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辨析本文与《致橡树》的异同,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群的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旋天地”的艺术手法。

2、赏析《致橡树》中爱情观。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言:

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爱情诗。 二 、解题及诗人小传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三、感知课文

1、请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强调:情感处理。

2、讨论用何情感朗读。学生答,老师小结。

(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学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次,体会里面的情感。正音

窠:kē

4、通过多次朗读,大家形成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

5、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6、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

学生思考并作答,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四.自主学习,交流研讨,领会意蕴。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生作答

师明确 :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生作答

师明确 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五、深入研读全诗,小组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 一 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五、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生答

师明确:诗共有 五个诗节 ,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 每个诗节的 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 诗节的 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六、比较阅读:

1、爱情是文学作品历久弥新的主题,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对爱情的观照方式往往也不同,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位女诗人——舒婷,高举平等、独立的旗帜,否定了无私奉献的爱情。

欣赏配乐朗诵,思考舒婷如何观照爱情家庭生活中的双方。学生欣赏朗诵。

2、学生读,小组讨论,师巡视点拔。 思考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理想人际关系?

老师小结;追求平等独立基础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甘共苦、互相扶持、摈弃依赖性、虚荣性、单方奉献的爱情关系。 七 、朗读练习。

分小组,派代表3个进行朗读练习。

九、作业

1、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

2、利用网络资源摘录你喜欢的裴多菲诗三首。

板书: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爱人

急流、小河

小鱼

荒林

小鸟

废墟

常春藤

草屋

火焰

云朵、破旗

夕阳

授后反思: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众多的语文知识,更是要引导学生热爱语文,从语文课的学习中得到乐趣,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人生的体悟,然后从生命价值的高度回眸语文学习,把生命价值的追寻贯穿文本的探求始终。可以说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自身思想情感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是相得益彰的,唯有如此,语文学习才能摆脱单纯工具性的束缚,进入更为开阔的领域,实现更为重要的课程价值。所以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学习兴趣的培养,把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当做重点来准备,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在这一点上,我感觉我的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但是,语文课的特点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情感的陶冶和心智的提升功能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呈现出来,否则会事倍功半,学生只会觉得老师的教学太矫情而已,而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难免“预设”的痕迹与尴尬,所以,抓住有利的契机,进行自然呈现式的情感教育就对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课堂机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地面对课堂问题的生成,才能达到在无形中实践教学目的的要求。而在这各方面,我还有欠缺,比如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有些迫不及待,不是准备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新问题,而是唯恐学生的回答超出我的预想而使课堂难以驾驭。

此外,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以为自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本课的文本价值:把这一课当做美好爱情的熏陶和爱国情深者的颂歌来讲,通过比较《致橡树》去体会诗人对爱人的宽广博大的爱和对祖国深沉炽烈的爱,通过语言和意象的品味去把握中心,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热烈的讨论却开辟出了另一片思维的天地,我震惊,也欣喜。

教研组评课意见:

今天这节课上得很成功。首先,是由于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仅是老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可能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其次,是由于教师的精彩表现,普通话标准,音质响亮,态度落落大方,表情亲切又不失庄重,课堂节奏也把握得很好。第三,

1、情景教学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此外,一些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比如诵读品味法。我们知道,诗歌是用细瓷小碗盛装的龙井,而不是街头供认解渴的大碗茶,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在诵读中细细的品味,在品味中深刻感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此外,点拨法的运用也很有必要。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的能力有限,学生不可能把诗歌中所有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都品味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通过点播,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化难为易。

这节课的亮点还有比较阅读法的运用。把舒婷的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观的《致橡树》,与裴多菲我愿意十急流作比较,比较二者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中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审美能力。

最后,我想说:要互动就不能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研究问题就不能忽视新生成的问题,要教语文也好、要学语文也好,都不能不顾文字后的情感与思想,而教师必须是一刻也不停止思考的人,才能引领学生在心灵之旅上越走越远。这一点,陈老师做的非常好。

第6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并进行多样解读。

2 、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族天地”的艺术表现手法。

3 、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4、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辨析本文与《致橡树》的异同,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群的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旋天地”的艺术手法。

2、赏析《致橡树》中爱情观。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言:

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

二 、解题及诗人小传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 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 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 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三、感知课文

1、请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强调:情感处理。

2、讨论用何情感朗读。学生答,老师小结。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学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次,体会里面的情感。正音

窠:kē

4、通过多次朗读,大家形成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

5、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6、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

学生思考 : 答

老师总结: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四 、重难点突破过程:

1、诗贵含蓄,除少数直接抒情,绝大多数都是非直陈式,多要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为情感的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本诗也非空泛地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思考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学生

答。

2、诗人在诗中使用了一组不同寻常的意象:冲击崎岖山路的急流,与暴风雨作战的荒林,废墟、草屋以及在旷野中飘荡的惨淡的云朵与破旗,诗人使用这组灰暗悲凉的意象起到什么效果?

学生思考

老师小结

⑴、显示出诗歌的崇高悲壮之美。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⑵、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来说明“我”对爱情的坚贞与献身。

有人评价:此诗的妙处在于对每组意象的抒情主体与客体的精心选择

幻灯:名言 真正的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崇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诗人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多么险恶,只要同爱人在一起就能化险为夷,幸福无比,从而歌颂了爱情的强大威力。

3、从细处讲,这些意象组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节比喻有其独特的新意且意象群排列组合上具有独创性,层层递进。请生讨论意象群组合上特点。

老师小结: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情操恳人至深。

(允许其它理解)

思考:诗人愿意为爱人做出一切牺牲中,他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吗?

〈〈名人名言录〉〉中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话〉〉:“我宁愿为我们所爱的人幸福,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托尔斯泰〈〈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唯一可靠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4、文学鉴赏,除形象感受外,还应注意结构的起承转合。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

生答

“我愿意,只要”把全文一系列鲜明的意象串成一有机整体。

五、课堂小结:

本诗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以牺牲自己,由衷奉献为核心的爱情观,意象鲜活且层层递进,使诗情变化,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产生极强艺术感染力。

六 、朗读练习。

分小组,派代表3个进行朗读练习。

七、比较阅读:

1、爱情是文学作品历久弥新的主题,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对爱情的观照方式往往也不同,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位女诗人——舒婷,高举平等、独立的旗帜,否定了无私奉献的爱情。

欣赏配乐朗诵,思考舒婷如何观照爱情家庭生活中的双方。学生欣赏朗诵。

2、学生读,小组讨论,师巡视点拔。思考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理想人际关系?

老师小结;追求平等独立基础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甘共苦、互相扶持、摈弃依赖性、虚荣性、单方奉献的爱情关系。

八、诗歌主题的多义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诗中的“我”和“爱人”还可能指什么?诗歌还可能有怎样的主题?

生思考

师小结

诗中的“我”可能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

本诗可看作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委婉表达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对理想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精神,对信念的坚定不移。

九、作业

1、请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写一首小诗。

2、利用网络资源摘录你喜欢的裴多菲诗三首。

附板书:

我愿意是急流

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 ----夕阳

一切源于爱——歌德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