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输入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业设计输入

注重图像输入训练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计

【摘要】相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内涵与外延都做了很大的扩充,但专业的教育重点依然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能力将语言性的,概念类的命题和要求,迅速地与存储在大脑中的视觉信息进行准确的呼应,并通过大脑控制眼和手,将视觉信息娴熟地表达出来,艺术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所以,有目的地塑造一个丰富、清晰的大脑图像库也就成了必然的前提条件。图像输入训练的目的就是经过长期的眼、手、脑的训练,将学生固有的初始图像库提升为符合艺术专业创作要求的后天图像库。

【关键词】图像输入 大脑图像库 数字媒体艺术 课程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是目前艺术设计领域中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也是教育部近年来为促进国家新媒体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设置的艺术类新专业,旨在推行信息传媒时代的新型艺术教育。

从目前的学科界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宽口径应用类型。相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内涵与外延都做了很大的扩充——视觉传达和艺术设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与社会服务、媒体文化和大众传播都成了它的基本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找到本专业的学习重心似乎并不容易。常见而且突出的现象便是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艺术学习分量被过分稀释,以技术为主导的教学倾向非常强烈。

但是,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注重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尤其注重图像输入训练是回归专业教育本体,找准专业发展定位的有力途径。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重点是如何应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根据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规律来创作和表现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作品或服务业产品,并基于数字媒体时空来延伸和发展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由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提出的不对称性左右脑分工理论已经证实:只有右脑的形象思维才能诱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形象思维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是可感知的,是凭借形象思维与他人沟通的,因此,艺术创作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使用技术替代不了艺术表现。

既然创作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艺术作品或设计产品是数字媒体艺术不变的本源,进而明确数字化的信息媒介和技术手段是实现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培养具有设计创造力的艺术类人才依然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育人之本。

再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来看:创造力和想象力(创新能力)是把头脑中那些原本被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联系起来的能力。大脑是无法创造信息的,所以创造能力是对已有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脑没有大量形象信息的储存,创造力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要能创作必须先储存,要培养具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的图像输入训练是必然途径。

什么是图像输入?

图像输入中的“图像”指外在世界可以被人感知(以视知觉为主)的所有物象;“输入”指通过眼、手、脑三者协调工作,将选择的物象正确地储存在大脑的形象信息中心——大脑图像库中。

大脑图像库存储了人们以往感知到的所有可视觉化的物象信息,但大脑并不对物象的信息完整地进行记忆。为减轻认知负担,大脑的形象思维机能而将物象的信息按最基本的视觉元素进行分解。同时,大脑的抽象思维机能对此信息进行语言表述和逻辑加工,然后把这些分解的视觉信息按照逻辑分类,分别存储在大脑里,当下一次进行信息提取的时候,再重新组合起来。

每个知觉正常的人都有大脑图像库,但是由于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每个人大脑里预先储存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再加之每个人对于形象思维能力训练的差异,图像输入与输出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从而储存和输出的图像信息的数量、准确性、清晰度也不相同。

但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能力将抽象的,语言性的,概念类的命题和要求,迅速地与存储在大脑图像库中繁多的视觉信息进行准确的呼应,并通过大脑控制眼和手,将视觉信息娴熟地表达出来,艺术创造力就无从谈起。从而,有目的地塑造一个丰富、清晰的大脑图像库也就成了必然的前提条件。

应该如何进行图像输入训练?

1.选择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范例。

2.带着感情去看,去体验。

3.充分协调眼、手、脑对范例进行模仿。

4.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训练的量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总之,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什么即便是一般人感觉很平常的事物,他们都能发掘出新颖让人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再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创造力表现出来?就是因为他们经过后天长期刻苦的图像输入训练,使得他们的大脑图像库里面储存的足够多的东西,供他们提取、组合、加工,并使用新技术工具娴熟地制作完成,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

在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类似图像输入训练的环节是存在的。这些不同的举措也从各种角度分别体现了对于新型艺术教育的不同理念:

1.强调学科专业的知识教授。

2.强调数字化技术工具的学习。

3.强调行业运作项目化的模拟。

综上所述,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做一些尝试:

在实践方面:

1.为图像输入专门设置一门必修课程,从大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保证图像输入训练的时间、工作量及连贯性;

2.设定图像输入训练的范围,为不同方向定制不同内容,由专业内不同学科的老师来带学生,把所谓的导师制、工作室制真正结合到训练中;

3.学生仅仅听知识无法实现技能的输出,必须强调眼、脑、手的协调训练,而且是反复训练,借此不断刺激大脑形象思维机制,促成条件反射的形成;

4.圖像输入训练要遵守大脑认知的生理规律,注意循序渐进,阶段性提升训练的难度和复杂度;

5.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大脑图像库的提升还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图像输入的积累。

在理念方面,明确专业教育定位至关重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为艺术创造力的培育搭建基础平台,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图像输入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将固有的主要起识别认知作用的初始图像库提升为符合艺术专业创作要求的后天图像库,为专业水平的技能输出打好坚实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惟:《大脑图像库》,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5446/,2011 .

[2]陈惟:《创作与临摹》,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5446/,2011.

[3](美)Berry Edwards:《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4]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赵伟 王秋菊

第2篇:采用中国标准的叙利亚建筑结构设计输入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某涉外叙利亚EPC工程中,采用中国规范进行设计建筑结构,对所需设计参数的转换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工程设计人员角度提出了解决了建筑工程设计中设计输入转换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规范;钢筋;风荷载;设计输入

0 背景

随着近年来中国工程设计逐渐踏入国际市场,对于熟悉并惯于应用中国规范标准进行结构工程设计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来适应涉外工程的设计步伐,并能够利用工程师自身经验和积累降低工程实施中不可预知因素所带来的的风险,为国际工程顺利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1 钢筋代换

叙利亚为中东发展中国家,生产资料相对贫乏,钢筋、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需要从欧盟等国家进口,我国钢材生产早与国际接轨,所以建筑用钢材设计参数在设计输入中并没有大的影响。叙利亚进口用钢筋与我国普通钢筋有较大差别,采用的是钢筋TypeR240( =240Mpa)和钢筋TypeD460 ( =460Mpa),与我国传统建筑用钢筋完全不同。

钢筋代换有两种方法:等强度代换和等面积代换。涉外工程的钢筋代换是由于材料与中国标准不同造成的,所以项目实施中使用的是等强代换。钢筋代换后在满足相应的最小直径、配筋率、锚固长度等要求同时,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理论设计用的5%,也不得低于理论设计用量的2%,以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不发生无预兆的脆性破坏。

鉴于叙利亚进口钢筋在性能等方面均优于HPB300和HRB335、HRB400钢筋,在满足等强代换原则下,其它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TypeR240等同HRB300,TypeD460等同HRB400进行设计。

2 荷载规范比较及转换

叙利亚现行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不完整并且采用的多为欧盟和英国设计标准,由于时局不稳定及经济相对落后导致缺乏完整的实测风速等技术资料,给荷载取值等关键性设计输入产生巨大影响。

2.1 风荷载转换

对于结构设计中由风荷载控制的荷载效应组合,往往在结构设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无法简单的使用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2]贝努利公式确定基本风压。 风荷载标准值又受周围建筑物、主体结构和维护结构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尤其对于工程所在地叙利亚空旷荒漠戈壁地形地貌而言,对风荷载每一个参数的确立就显得更为敏感。

在叙利亚工程风荷载转换计算中,首先比较叙利亚地区最大荷载设计规范对最大平均风速的定义,比较最大风速离地换算高度和重现期与中国荷载规范的不同,结合经验换算成符合中国荷载规范标准条件下的最大平均风速,再进一步转换为符合中国荷载规范标准条件下的基本风压设计值作为中国通用设计软件的设计输入。实施中由于叙利亚当地风速实测资料的匮乏,通过与外方工程师沟通及当地设计审查部门的沟通最终通过换算得出不同建筑物的基本风压。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也不难发现基本风压也可以通过换算系数进行换算,文献[3]给出了中外荷载规范中的基本风压换算公式:

式中:

使用上述公式换算所得的叙利亚基本风压与文中结合文献[4]换算得出的基本风压值基本接近。在工程实践中,为了避免设计资料不完整情况下,双方对各自国家规范理解不充分等问题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带来影响,利用经验确定了基本风压 ,经过工程实践证明该种方法是安全可靠的,至今该工程顺利投产并安全运行超过2年。

2.2 雪荷载取值

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经过分析和調研发现叙利亚阿勒颇地区常年气温0度以上,并且气候干燥不可能有雪荷载,最终在在设计输入中取0。

2.3 温度作用

引起温度作用的因素很多,根据文献[1]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中主要考虑气温变化及太阳辐射等气候因素产生的温度作用。

对于文中提到的项目所在地,因为地处叙利亚阿勒颇荒漠戈壁地区,钢结构及压型钢板屋面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建(构)筑物,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白天高温和夜晚低温这种在该地区经常出现的极端气候影响,适当的增减了基本气温 和 。

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构造措施减小温度作用效应,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间设置滑动连接、减小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2] 、屋面增加保温隔热层厚度,避免采用单层压型钢板等对温度作用明显的屋面形式等。例如,工程中73.2m长主厂房的温度区段最大长度41.2m,小于文献[2]中提出的伸缩缝最大间距55m。

3 结束语

根据以上建筑材料、风荷载、雪荷载和温度作用等设计输入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叙利亚建筑结构采用中国规范设计不能完全适用,必须经过适当的材料代换和荷载设计参数转换后,才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保证所设计的建筑的能够安全顺利施工。通过对叙利亚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在涉外工程投标报价中应充分考虑国内外设计标准差异导致的工程量误差,在考虑总承包经济利益的同时工程师也应充分理解各种不确定因素合理和安全的进行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 GB 50009-2012 建筑荷载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徐松波. 中越规范基本风压取值的差异及换算方法. 水泥工程,2008.5.

[4]张相庭. 工程抗风设计计算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作者:程达

第3篇:基于有效输入理论的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微任务设计研究

【摘 要】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是基于语言教学的一种理论,它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它认为真正有效的输入任务一定是基于受教者本身的能力,在他自身的基础(i)上略有提升(+1)的任务。把此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的课程设计上,以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识别和企业对学生核心能力要求为标准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了“i+1”微任务设计,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进行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效输入理论 信息化教学 微任务

市场营销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学生的核心课,该课程涵盖知识面广,有较深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以项目为依据,通过合理市场环境分析,做出简单营销方案并对项目进行营销推广的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计上,传统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表现出对“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上的缺失,虽然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对课程设计提出了以“任务为导向”,以“情境设计”为流程的各种教学改革,但是脱离了学情的研究和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学改革收效甚微,对市场营销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对任务进行彻底重构非常必要。

1. 有效输入理论阐述

Krashen有效输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通过习得途径获得的,习得过程就是一个内化的认知过程,语言的习得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通过大量地接触略高于(i+1)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在这一理论中提到的“i+1”概念,“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从知识的习得过程来看,知识的掌握同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有效输入理论对于课堂的知识教学也有极大的启发。有效的任务输入既不能太简单,毫无挑战;也不能太难,超过学习者的实际水平,难以理解。

Krashen认为,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特点:第一,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第二,既有趣又相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第三,足够的输入量(enough input);第四,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由此,從这几个特点我们可以认为有效的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有效的可理解性的任务的输入,如果学习者对于任务无法理解,知识习得就无法发生;既有趣又相关,需要任务的制定要有趣,有足够吸引力持续对学习者形成自然习得的环境,同时还需要与学习者的能力相关;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知识,光靠有限的单一类型的任务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任务结合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使有效教学得以贯彻;在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的输入不是以语法为大纲的,按照语法程序安排是没有必要的,引申到知识教学中,任务地设计也可以考虑打破传统的逻辑体系,不以理论而以任务执行的内在逻辑为顺序。

有效输入理论目前还只是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研究中,虽然这一理论是基于语言教学的一种理论,但是其他知识的习得和语言的习得具有非常类似的内化过程,那么把有效输入理论和我们的知识教学联系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究

2.1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结合相关的市场调查资料,我们发现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多采用"理论+案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授课的主线是市场营销的传统知识点串联.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结合知识点再让学生学习一些不切实际的案例,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不牢实,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培养的核心技能和创新思维,营销思维缺乏培养和评价。

从学情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底子薄弱,理论学习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文案写作水平不高,但是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新鲜事物,对于手机的运用,各种app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很感兴趣,并且动手能力和执行能力比较强。传统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教学主线是营销理论,脱离了对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识别和企业对学生核心能力要求这两个环节,因此即便是营销课程设计出来的任务化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反馈,也表现出大量任务的堆砌,学生敷衍了事,教师教学效果欠佳。

2.2 “i+1”微任务设计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意义

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任务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来讲极为有效。它以“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为原则,遵循可理解,能操作,有趣且相关的特点,用大量的微任务形成主题任务背景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重大的意义。首先,任务体系更加科学合理。“i+1”微任务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专业技能),同时还注重素质目标(双创思维,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会大量运用到信息化技术,结合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整体参与度大幅度提升。第三,在微任务的整体贯穿下,多学科的融合得到加强,学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也为后面学生的就业储备了大量的材料类素材。

3. 基于有效输入理论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i+1”微任务构建

3.1 “i+1”微任务设计原则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i+1”微任务的整体设计原则为“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具体表现为任务轻(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数量多(形成任务链条);有趣味(结合app等信息化手段),重能力(动手操作);开发思维(双创思维、营销思维),整体贯穿(任务的闭环)并最终形成学生能计划、会执行、能验证、可汇报、巧分享的能力进阶。在这样的设计原则的指引下,课程改革得以有效开展。

3.2 “i+1”微任务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归纳为“以学生为本位,以混合媒体为平台,以多元教学环境为支撑,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以“i+1”微任务设计为导向”,依次进行课程分析,单元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模块任务分析,微任务分解,“i+1”任务升级以及任务评价闭环形成。

3.3 “i+1”微任务设计方式

依據“i+1”微任务设计原则,微任务的设计应该强调信息化和有效性。经过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反复研究,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课前导入,课中执行,课后评价为基础环节,充分运用各种手机app,联系思维导图的绘制与讲解,制作出项目微任务的微方案,并利用自媒体发布,微信连线等手段完成从导入到拓展的进阶。在此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微任务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反应”“行为”“效果”等方面展开,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引进企业和学校的多元评价,同时对“i+1”微任务的任务成果进行展示,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空间。

4. 小结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改善,不能只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应该全面构建一个充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建立在学生本位,素质贯穿的前提下,市场营销课程从任务重构入手,从单元任务到模块任务,再到微任务“i+1”升级,整个流程既不脱离学情,也不毫无导向地重复机械。一系列的“i+1”微任务链条,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立足课程,面向市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是建立了学生的思维,打造了学生名片,加强了学生信心,拓展了学生的就业之路。

有效输入理论目前还只是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研究中,而运用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还只是笔者做的一次提高教学效率的尝试。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多媒体教育环境,加快学生学习进程,探索更佳的任务制订、执行和评价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仍然是任重道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 London : Longman, pp.2,1985.

[2] Rosamond Mitchell & Florence Myle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M]. New York: Hodder Headline, pp126,1998.

[3]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作者:孙婷婷

第4篇:输入文字教学设计

2010年盐城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教案

第2课《输入文字》教学设计

滨海县实验小学 徐步东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在上册第6课《键盘输入》的基础上的更细致的学习和巩固汉字的输入和标点符号的输入。本课主要讲述了启动汉字输入法的方法,如何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单个汉字、快速输入词组和各种标点符号。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上册第6课的《键盘输入》,对键盘的分布已经熟悉,对指法已有明确的意识,对英文字母、汉字以及简单标点符号的输入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们的想成为盲打高手急迫心情和希望熟练驾驭电脑的强烈欲望是本课能够顺利实施的情感保障。

【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竞赛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掌握单个汉字的输入,为提高汉字输入速度,减少选字的时间,可以采用词组输入。在词组输入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没有声母,这样和前面的拼音组合时,就会产生歧义,此时可以引入分隔符的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2)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 (3)掌握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指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智能ABC输入法,了解拼音输入法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1)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掌握“V”键和隔音符“’”的用法,并学会输入法状态的切换。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启发式、演示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4个组、下发学生练习文件、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元旦节快到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这几天小明收到了许多贺卡,他今天带来了几

2010年盐城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教案

张,想送给他的朋友。(课件出示一张红色贺卡) 师:这张贺卡是什么颜色?用一个字说。 生:红

师:在word中,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这就是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输入文字》(同时板书课题) 设计思想:

二、揭示课题,教师示范

1.选择输入法

选择输入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击任务栏“输入法”按钮,选择输入法,一种是同时按下ctrl和shift键进行输入法切换

三、输入单字,学生尝试

1.自学教材,尝试练习 2.学生练习翻页选择文字

3.强调在智能ABC输入法中,“v”代替“ü” 4.学生练习输入单字

四、继续挑战,输入词组

1.完成填空,词组输入

2.词组练习

3.情境练习“西安”,强调隔音符号 4.词组练习

五、综合练习, 拓展延伸。

为你的亲人、朋友送上一张贺卡,写上你的祝福。

六、总结归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总结汇报。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智能ABC输入单个汉字,词组的方法,今天同学们表现的特别好,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我们表示祝贺。

【板书设计】

输 入 文 字

智能ABC输入法

选择输入法 CTRL + SHIFT 输入单字 “ V” 代替 “ü” 输入词组 隔音符号“ ’”

第5篇:《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临城实验小学 王姗

【教

材】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课 题】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 【课

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在word 2000中输入文字,保存和打开word文件的知识,知道可以用word对指定内容进行字数统计。

技能目标:

掌握文字的输入方法,掌握保存打开文件的方法,学会字数统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建立分类管理文档的意识,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文字的输入以及保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古代保存文字的一些方法和典故。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欢)

那么想必你们对动画片主题曲一定很熟悉吧。不知道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放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那么谁能把歌词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再听一遍,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一起熟悉下歌词。 那么现在又有多少人能背出来呢?

有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是个什么道理呢?(再好的记性都会有忘记的时候,我们不如动动手记录下来)

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有了电脑,有了word这位能干的小助手,我们可以轻松的在电脑上记录,编辑,保存文字了。 (展示教师输入的歌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导入新课,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身边最最常见的东西,也有忘记的时候,明白记录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同学们能不能向老师一样把文字输入到电脑中呢?现在把这首歌的歌词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八个字输入到电脑中吧。

师:谁给老师总结一下如何选择输入法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1.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2.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搜狗拼音输入法

师:同学们还要注意一点,老师刚才拼出一个汉字后,要想让这个汉字出现在插入点光标处,我敲的键盘上的哪个键? 空格键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请同学们再把“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输入到点电脑中。教师巡视 发现问题 师:刚才一位同学把标题和文章输在一起了,应该怎么办? 方法:输入完标题后,敲一下回车键,插入点光标会移动到下一行,重新开始一个新段落,当文字移动到行尾时会自动换行。输入快的同学可以教一下旁边的小朋友。你有什么秘诀。教师展示自己的输入方法,让学生找不同。(老师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老师的方法更快一些。)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知道一 共有多少吗?谁来告诉老师你输入了几个字?(学生会自己动手数。)再出示一篇较长的文章,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在课本上找答案。word2003有一个非常好的小工具,能帮我们轻松完成字数统计!找同学演示。

三、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编辑和修改,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怎样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吧。

学生查阅课本演示,再操作电脑,借助提示自主练习操作。上台展演。、 做完作业都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现在你就打开刚才保存过的文件检查一下吧。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们学的真好,老师现在又遇到了个问题,你们能不能运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下?

打开保存过的文件,检查一下,继续把这首歌的歌词输入完整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尝试,个人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新知。在自评和互评中,找出不足,改进学习。)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使大家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全面的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补充。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

一、输入文字

二、字数的统计

三、保存文字

四、打开保存过的文字

第6篇:《输入标点符号》教学设计[模版]

输入标点符号 西南交大附小苏忠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十课《输入汉字法(三)》 课时:一课时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有关中文标点符号的样式、名称;掌握中文标点符号的键位对应及输入方法。 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探索中文标点符号的键位对应及输入方法的能力。

情感:通过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难点:中文标点符号的键位对应 难点的突破:

1.通过查阅信息技术教材的中文标点符号键位对照表,了解中文标点符号的对应键。 2.创设一个模拟键盘,进行标点符号对应键的直观介绍。 教学准备:课件、文章范例、任务 北京亮起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范例1:《北京亮起来了》

请同学们朗读这篇短文。朗读时请同学们思考,朗读时有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没有?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说说标点符号的作用,篇课文使用了哪些标点符号。 教师:小结评价,想不想帮老师把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引入课题:板书《输入标点符号》

二、创设任务,学生在探索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中文标点符号对应键练习输入 、顿号

。句号

.

·居中实心点

@

……

……

……

任务1:标点符号对应键的练习输入 教师:出示范例2,提出要求

提示:中文标点符号输入的简要介绍,通过看书,查键位的对应情况。 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尝试完成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分析应对策略。 我不看

爸爸:快来看电视。 儿子:啥电视? …… 请其中完成较快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解他的操作情况,观察复述其操作过程,作业相应评价。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任务1。 任务2:标点符号的补充

教师:出示范例3,并提出相应要求 学生:对照上文完成任务2 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并评价、展示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黄鸡的故事

妈妈买回几只小鸡毛茸茸的……

任务3:查看语文书,对照书上的标点符号情况完成标点符号的补充(2篇短文)

教师:出示任务,提出要求,有能力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2篇一起做,其余同学完成一篇即可

学生:通过对照语文书完成任务3 教师:观察、引导、评价、作品展示(视情况) 课堂小结: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及相关情况

第7篇:《巧巧嘴,巧巧手——输入并保存》教学设计

第1课 巧巧嘴,巧巧手——输入并保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本课的难点不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

2、认识word2000的工作界面;

3、掌握文字输入、复制、粘贴,退格键和del键的用法以及文件的保存;

4、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打印好的儿歌——“馋猫和懒猫:庙里头有只白猫,庙里头有只黑猫,庙里头白猫骂庙外头黑猫是只馋猫,庙外头黑猫骂庙里面白猫是只懒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用“写字板”、“画图”、powerpoint等软件输入过汉字现在我们word2000这个软件来输入文字。

二、教学新课

1、启动word2000程序

启动: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程序”

认识工作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滚动条、状态栏、编辑区、光标插入点

2、输入儿歌

第一步:输入标题“馋猫和懒猫”

第二步:换行输入“庙里头有只白猫”

第三步:复制“庙里头有只白猫”

第四步:修改“庙里头有只白猫”为“庙里头有只黑猫”

第五步:输入整首儿歌。

3、保存文件

1 / 2

第一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第二步:新建文件夹;

第三步:保存。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并且学会了在word2000中用复制、粘贴、删除文字,以及如何保存文件,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word2000的使用,我们可以用它来定作文、设计请柬、制作电脑电报等等。

2 / 2

第8篇:第11课 词语输入速度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词语输入的多种方法; (2)掌握Ctrl+Shift输入法的切换方法; (3)进一步掌握退格键Backspace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多种词语输入方式来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2)通过比较多种词语输入方式,选择采用合适的词语输入方式; 3.情感目标

(1)规范打字姿势和指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3)通过使用词语输入方式提高汉字输入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技能操作上通过本单元前面二课的学习,虽然已经了解了多样的汉字输入方法,基本学会了键盘指法、输入法切换、翻页、输入标点符号等内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不够熟练。对于深入学习汉字输入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更是没有体现出主动研究的兴趣和意识。为了让文字录入课堂显的有趣生动,避免枯燥。我选用了循序渐进、趣味攻关的策略,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多种词语输入方式; 2.掌握Ctrl+Shift输入法的切换方法; 3.进一步掌握退格键Backspace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多种词语输入方式,学会判定某个具体词语适合采用何种输入方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的输入,那你们是输入古诗的速度快还是背诵古诗的速度快呢? 生回答。

师:你们相不相信老师输入古诗的速度可以比你们背诵古诗的速度还要快? 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等下同学们齐声背诵《静夜思》,同时老师来把这首诗输入到写字板中,我们看看到底谁的速度比较快! 师输入古诗,生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老师输入的速度快不快?你们的打字速度想不想变得和老师一样快? 生回答。

师:那在今天的课上我会把我打字速度快的独门秘籍传授给大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每个人都能成为打字高手。

其实老师在刚刚输入的时候用了一个小妙招就是用词语输入,词语输入比单字输入的速度要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词语输入速度快》。 板书:词语输入速度快 活动2【讲授】新知教授

(一)三种输入方法

师:既然词语输入可以加快我们的打字速度,那我们就一起用词语输入的方式将“同学”这个词输入到写字板中。写字板我已经打开了,那在输入词语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预设:请出输入法。

师: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该怎么请出输入法呢? 预设:Ctrl+Shift 鼠标点击

师:输入法我们已经请出来了,下面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尝试输入“同学”这个词? 生上台操作,其余同学观察他的输入方式。

师:除了这种输入方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输入方式? 预设:学生有方法就请学生上台演示,如果学生的方法不足四个,师补充讲解并板书。

tongxue称为全拼法,tx称为简拼法,tongx或txue称为混拼法。全拼法是输入整个词的全部拼音。简拼是输入词中每个字的声母。混拼是输入一个字的全拼和一个字的简拼,可以是前全后简,也可以是前简后全。 (二)第一关 词语巧输入

师:这么多方法,我们在输入过程中该选择哪种才能达到快速输入的目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进行闯关。闯关前,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请一位同学帮忙读一下,朗读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声音洪亮。 生朗读

闯关过程中做到安静、快速、准确! 记住自己使用的输入方法。 3.完成每一关后要记得保存。

4.当老师说“闯关时间到”时,立刻停下手上的操作,端正坐好。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请看第一关! PPT出示第一关: 词语巧输入

师: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吗? 生回答

师:自由选择输入方法,准确并快速输入这四个词语。任务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闯关”文件夹(演示)开始挑战第一关! 生操作。

师:闯关时间到!我们请第一个完成的同学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生回答。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回答。

师:通过这一关,我们可以知道:在输入两个字的词语时并没有指定哪一种方法是最快的,同学们要灵活选择适当的词语输入方式才能达到快速输入的目的。 (三)第二关 看图识角色

师:第一关简单吗?敢不敢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呢?请看第二关! PPT出示第二关: 看图识角色

师:同学们认识吗?请大家将它们的名字输入到相应的格子中。(输入错误文字)怎么办? 生回答。 师:对,将鼠标点到错误文字后面,再按退格键删除,记住千万不要将鼠标点到其他位置。下面开始挑战吧! 生操作。

师:闯关时间到!你们在闯这一关时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回答。

(四)第三关 看图猜成语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出色地完成了前面两关,请看第三关! PPT出示第三关: 看图猜成语

师:谁能说出这个成语? 生猜成语。

师:请同学们将成语输入到相应的格子中,开始吧! 生操作。

师:闯关时间到!这一关你用的是哪种方法? 生回答。

师:通过第二关和第三关我们可以发现输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的词语,用简拼的方法更快捷。但对于两个字的词语我们就要灵活运用输入方法。 (五)第四关 古诗大比拼

师:看来同学们都获得了快速输入的秘籍了,下面进入第四关! PPT出示第四关: 古诗大比拼

师:自由选择古诗输入在框内。像这样子,一个框输入一首古诗,作者不用写,在8分钟内看谁输入的古诗最多。开始吧! 生操作。

师:闯关时间到!同学们你们都输入了几首古诗?有哪些同学已经成功输入了五首及五首以上的,请你们举手! 生举手。

师:你们的打字速度真快!你们就是我们班的打字高手! 活动3【练习】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说说课堂上的收获。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种词语输入的方法全拼、混拼、简拼,输入词语时要灵活选择合适的输入方法;知道了用Ctrl+Shift可以切换输入法,以及用退格键Backspace可以删除错字。在今后的学习中,词语输入我们还会做进一步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外可以自主学习。

第9篇:PPT2007中只能输入字母却不能输入汉字

两种方法

1. 安装微软输入法2007就可以解决了 这个是微软的一个bug,在powerpoint 2007里面如果监测到你的注册表里面没有微软拼音输入法2007的话,就不能够打出中文。

2. 如果你不想安装微软拼音2007的话,你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新建一个文本文件,然后复制下面分割线内的内容,然后将文本另存为“注册.reg” 注意,这里的后缀是reg,就是注册表文件,然后双击这个文件导入,然后重启就可以解决了~~~ 记着重启哦 必须重启 不然无效 网上很多注册表代码不正确,这里是正确的:

=====================(不要复制我,我是分割线)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CTFTIP{5621CC0F-3ABF-428b-BDF0-D8544FD3ED75}LanguageProfile�x00000804{F3BA9077-6C7E-11D4-97FA-0080C882687E}] "Enable"=dword:00000001 =====================(不要复制我,我是分割线)====================

上一篇:社会保障法的特征下一篇:学校一师一课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