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长效避孕法, 是将节育器放置在宫腔内的一种节育措施。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 作用于局部, 不影响月经等, 取出后可以继续怀孕, 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 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1]。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良, 现应用于临床的节育器多为含铜或含药节育器, 支架材料为塑料、聚乙烯、记忆合金等, 外形也不单一, 有圆形、T形、V形、Y形及链条状等。不同材质及不同形状的节育器各有特性, 因而可适用于不同体质及需要的妇女[2]。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是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女性在使用节育环避孕时往往效果不佳, 2016年该文对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的原因等进行阐述,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来医院节育的糖尿病女性患者200例, 年龄25~42岁, 平均年龄 (38.5±5.28) 岁, 其中106例Ⅰ型糖尿病, 94例2型糖尿病, 其中50例使用输卵管结扎的方式节育, 50例使用宫内节育环的方式节育, 50例使用口服避孕药方式节育, 50例使用皮下埋植药物避孕, 分析其节育措施, 并统计其节育期内再次怀孕的几率。

2 节育环的原理

节育环的原理是改变受精卵着床和发育的环境, 影响孕卵在子宫内着床, 从而达到节育目的。凡是要求避孕的、经医生检查身体健康的育龄妇女均可放环。节育环避孕原理是宫内育器不是通过全身作用, 因为放置节育器后, 能迅速地产生避孕作用, 取出后避孕作用随即丧失。节育器对于女性子宫而言是异物, 严重影响宫内环境, 影响孕卵在子宫内着床和胚胎的存活等, 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其避孕原理为, 以下几点。

2.1 刺激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的作用

放置在宫腔内的节育器长期刺激女性子宫内膜, 使得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一方面可使子宫收缩和输卵管蠕动增强, 促使发育及分裂程度不够的受精卵被提前送到子宫腔而影响着床。另一方面大量前列腺素又可以加强雌激素的作用, 使子宫内膜在怀孕时的蜕膜反应受到抑制, 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2.2 干扰子宫内膜的内环境

宫内节育器不仅能够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周期变化, 不利于着床, 而且同时还可影响精子的运送或获能。含高剂量的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 还可能抑制排卵, 改变宫颈粘液性质, 不利于精子穿透等。带铜宫内节育环中的铜离子使子宫内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加重, 并干扰着床必须的酶系统活性, 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及囊胚发育。

3 节育环的不良反应

3.1 出血

上环后短期内少量出血是由于安放避孕环擦破了子宫内膜, 但很快就能修复。但是部分女放置避孕环后, 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过多、月经期延长, 个别还有月经淋漓不净、白带混血液等, 而月经周期一般无改变。

3.2 疼痛

由于避孕环在宫腔内产生机械刺激, 宫腔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痉挛样疼痛和宫底部的弥散性疼痛。另外, 宫腔自体排异反应也会产生疼痛。

3.3 白带增多

宫内环刺激子宫内膜引起无菌性炎症, 环尾丝刺激宫颈管上皮等均可引起分泌物增加, 一般不需治疗, 经数月, 组织适应后可逐渐减少。

4 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引起糖代谢紊乱的一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有此病的女性在怀孕后会加重病情, 并容易发生流产。糖尿病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一般来说,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宜服用避孕药, 因为避孕药可破坏身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 促使病情恶化。近年来研究发现,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使用节育环效果不佳, 大多数患者会意外怀孕。节育环对糖尿病妇女不能完全起到避孕的作用。医学研究证明:人体有一种叫纤维蛋白的物质, 对育龄妇女来说, 它是受精卵成功植入子宫腔不可缺少的物质。一旦缺乏这种纤维蛋白物质, 就难以受孕。对于不想生育的健康妇女来说, 放置节育环后能把生殖道内的纤维蛋白破坏掉, 这样就使受精卵不能着床, 从而起到避孕作用。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妇女, 节育环置于她们的子宫腔, 电镜观察显示, 在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体内放置的节育环上面, 有大量的硫和氯化物的沉淀物存在。这类物质对节育环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节育环长时间受到腐蚀后, 阻碍受孕的作用就会降低。因为她们体内的纤维蛋白, 仍然能参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的着床过程, 从而导致避孕失败。

5 结果

(1) 50例使用输卵管结扎的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5例患者再次怀孕再次怀孕几率为10%; (2) 50例使用宫内节育环的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39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78%; (3) 50例使用口服避孕药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20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40%; (4) 50例使用皮下埋植药物避孕, 节育期内有7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14%。

6 讨论

现阶段避孕措施很多, 常见的避孕方法有输卵管结扎、宫内节育器、内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以及皮下埋植避孕等, 每种避孕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其中宫内节育器作为长效避孕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我国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使用率高达50%, 有效率90%。宫内节育器一般是采用防腐塑料或金属制成, 有的加上一些药物 (如可释放出女性素或消炎痛等。子宫环有圆形、宫腔形、T字形等多种形态, 医生可根据每个人子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子宫环。把子宫环放入子宫腔后, 改变宫腔内环境, 造成子宫发炎, 而不利于胚胎着床, 从而造成早期流产, 以达到避孕的目的[3]。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 作用于局部, 取出后不影响生育, 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近年来对于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研究表明, 患有生殖器畸形或肿瘤、痛经或经量过多、盆腔炎、淋病和有多个性伴侣的妇女及严重贫血、心脏病、曾有宫外孕史者都不宜戴宫内节育器。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也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 糖尿患者是以高糖为主要症状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长期糖尿病会发生全身并发症,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会影响其他药物治疗[4]。糖尿病女性血糖较高, 组织中酸碱度增加, 会腐蚀子宫内的节育环, 因而避孕效果会受到影响, 会发生意外怀孕。该文回顾性选取2016年来医院节育的糖尿病女性患者200例, 其中50例使用输卵管结扎的方式节育, 50例使用宫内节育环的方式节育, 50例使用口服避孕药方式节育, 50例使用皮下埋植药物避孕, 分析其节育措施, 并统计其节育期内再次怀孕的几率。结果显示50例使用输卵管结扎的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5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10%;50例使用宫内节育环的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39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78%;50例使用口服避孕药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20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40%;50例使用皮下埋植药物避孕, 节育期内有7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14%。节育环的原理是改变受精卵着床和发育的环境, 影响孕卵在子宫内着床, 通过刺激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 从而产生雌激素, 从而达到节育目的, 此外宫内节育器通过改变宫腔内环境达到节育目的。使用宫内节育器会引发出血、疼痛以及白带异常增多等不良反应。同时阐明了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 节育环的避孕原理是能把生殖道内的纤维蛋白破坏掉, 这样就使受精卵不能着床, 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 因为她们体内的纤维蛋白仍然能参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的着床过程, 于是, 放置节育环往往起不到破坏纤维蛋白的作用, 从而导致避孕失败。糖尿病妇女除了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外, 也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因为糖尿病患者一般存在程度不同的血管损害和病变, 长期口服避孕药, 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和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5]。因此, 现代生活条件下的育龄妇女, 尤其是中年妇女, 要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意识,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尽可能定期监测和早期发现疾病。一旦发生糖尿病, 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有效的避孕方法。对于不宜生育的糖尿病妇女, 如果条件允许, 比较安全可靠的避孕措施是做输卵管结扎术或男性输精管结扎术。

摘要:目的 为探讨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的问题,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阐明发生避孕失败的原因, 为临床节育环避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来医院节育的糖尿病女性患者200例, 其中50例使用输卵管结扎的方式节育, 50例使用宫内节育环的方式节育, 50例使用口服避孕药方式节育, 50例使用皮下埋植药物避孕, 分析其节育措施, 并统计其节育期内再次怀孕的几率。结果 50例使用输卵管结扎的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5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10%;50例使用宫内节育环的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39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78%;50例使用口服避孕药方式节育, 节育期内有20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40%;50例使用皮下埋植药物避孕, 节育期内有7例患者再次怀孕, 再次怀孕几率为14%。结论 该文通过阐明糖尿病女性避孕通过节育环节育后再次怀孕的几率很大, 说明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女性,节育环,避孕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爱纯.育龄妇女避孕方法选择和避孕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4) :59.

[2] 管斌.育龄妇女避孕状况及对保健需求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8) :1247.

[3] 王洪兰.节育环使用及避孕原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7) :2478.

[4] 周素仪, 韩原原.育龄女性避孕方法和避孕效果情况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10 (20) :68.

[5] 郑晓兰.宫内节育器异位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2) :94.

上一篇:插画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低伤害复合盐水钻井液在桩斜248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