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眼睛教案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更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以下是小编收藏的《神奇的眼睛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神奇的眼睛教案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摘要:作为一名初任教师,在教学遇到瓶颈之时,为突破现状,借一次研讨课机会,就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这节课进行公开教学。本文就阐述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各位名师的点评以及笔者的个人反思。

关键词:光的折射;自治实验教具;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看清物体的基本原理;(2)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拍照,知道照相机成像原理;(2)通过类比照相机,知道眼睛看清物体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3)通过自制实验教具,知道投影仪的原理;(4)利用实际应用的体验,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2)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使学生认识科技能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通过自制教具展示,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照相机、眼睛、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视力矫正

3 教学器材

自制简易幻灯机、自制简易望远镜、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

4 教学环节

4.1 知识树导入新课

课前提前在黑板上画成像规律的三个图(u>2f,f

师:在最近阶段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折射的有关内容,那么同学们一起通过知识树(图1)来回顾这部分知识。什么是光的折射?

生a: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师:非常好!光的折射规律呢?对比反射规律简单的说。

生b:三线共面;两线分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师:非常棒!我们运用这些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筷子为什么向上弯折、用鱼叉捕鱼为什么要叉向看到的鱼的下面等等,学习物理规律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后面我们又学了光学器材中的元件——透镜。它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那么凹透镜有什么作用?

生:发散作用。

师:凸透镜呢?

生:会聚作用。

师:通过前面实验课,大家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三幅图,(学生回答,教师黑板书写)第一幅u>2f,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三幅u

师: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同时在凸透镜成实像中,如果要使得像变大,像距、物距怎么变化?

生:物近,像远,像变大。

师:很好!那么我们学习了这些规律后,究竟在生活中有怎样的运用呢?

师生互动。通过知识树问答式地完成知识的回顾,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线: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积极回答,总结后按照黑板三幅图的顺序来进行讲解。

4.2 透析照相机,体验拍照的乐趣

以学生的集体照来开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过渡:看看曾经的你们,定格在这张照片中,现在的你们坐在教室里,这一张照片就装下了需要一个教室才能容纳下的你们,很神奇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第一个神奇的眼睛——照相机。

1、照相机的结构

照相机结构比较复杂,我们今天就研究它的成像原理,因此我们就关注两个元件(图2):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感光片(数码相机,老式相机这里就是胶片)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成像原理

师:既然有这块凸透镜那么它一定满足这些成像规律,同学们猜猜满足那条规律呢?

生:第一幅u>2f,f

师:为什么呢?

生:不对啊,没有倒立啊。

师:我们抓住其中明显主要的特征,刚刚那一张照片将全部同学都装进去了,而我们现在需要这样大的一个教室才能容纳大家,所以是不是像缩小了啊?

生:是。

师:同时能在感光片上成像(能在胶片上呈现出来),那是不是也说明是实像?

生:对。

师:其实老式的照相机装胶卷都是倒着装的,我们这里看到正的像是由于经过数码芯片处理了,因此其实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就是第一幅u>2f,f

3、“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应用

介绍照相机实际拍照中的物距、像距,说明镜头是可以伸缩的。提问:拍照远处一棵大树,现在需要拍出的图像大一些怎么操作?

学生思考,适时提醒运用成像规律中的一些结论。请学生回答,运用flash动画同步展示学生回答的操作。人往前进,同时要图片清晰。照相机镜头要向外伸,总结出这里实际运用了“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同时提问学生:如果现在需要拍出的图像小一些怎么操作?请个别学生回答,人往后退,同时要图片清晰,照相机镜头要向内缩,再类比总结出“物远,像近,像变小”。

在这些理论分析后,拿出相机让学生来体验分别拍一张全身像和一个大头贴(相机最好用老式的,实在找不到就用单反相机,事先说明镜头的调节相机会自动进行),有2—3组学生上台来体验。其他学生来观察他们拍照时候是怎么样移动的。拍完后,马上把照片呈现在屏幕上,课堂氛围达到一个小高潮,马上让体验者来介绍拍照的心得,巩固“物近,像远,像变大”和“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

4.3 类比相机,认识眼睛

这么多美丽的图景,通过照片记录下来,其实只要我们身临其境,也能欣赏到这些美景,那么我们怎么看到这些物体的呢?由此问题从照相机过渡到眼睛。

眼睛就是一台精密的照相机,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结构,类比照相机我们也只关注眼睛的几个关键结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睫状肌能够调节晶状体,使得晶状体变薄变厚;视网膜相当于感光片(光屏)。因此眼睛的成像原理也就是第一幅u>2f,f

介绍一个小知识,凸透镜的厚度影响焦距,教师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给出图3,带领学生的思维,相同材质的凸透镜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会聚就越靠近凸透镜;相同材质的凸透镜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弱,会聚就越远离凸透镜。

学生小活动体验:让戴眼镜的学生摘掉眼镜,问:你能否看到远处的同学?那你能否看清远处的同学?引出我们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同样用flash展示,得到结论是由于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使得远近的光线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同时引出近视眼成因,如果长期使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它就会对晶状体进行不断挤压,造成晶状体变厚,造成近视。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flash模拟动画):

师:如果长期使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它就会对晶状体进行不断挤压,造成晶状体变厚,凸透镜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______?

生:强。

师:导致光线会聚_______?

生:靠近凸透镜。

师:那么成像就在视网膜的前面。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那么怎么来矫正呢?

生:戴眼镜。

师:戴凸透镜可以吗?

生:不可以,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它会使光线会聚更加靠前,要用凹透镜。

师(flash动画展示):对,我们要先让光线发散一点,因此我们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总结:

1、成因:

2、矫正:

凹透镜

拓展:激光治疗近视眼就是在明确近视眼成因后发展的一个医疗技术,它就是利用激光使得厚的晶状体变薄。

师:理解了近视眼,那么远视眼也就很清楚了,如果睫状肌处于过度松弛状态,那么它就会对晶状体有一个拉伸作用,造成晶状体变薄,凸透镜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_______?

生:弱。

师:导致光线会聚_______?

生:远离凸透镜。

师:那么成像就在视网膜的后面,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那么怎么来矫正呢?

生:凸透镜。

师(flash动画展示):对,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我们要先让光线会聚一点,因此我们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总结:

1、成因:

2、矫正:

凸透镜(老花镜)

学生练习巩固:

下列图片中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4 巧制简易投影仪(幻灯机)教具,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过渡提问:刚刚讲述的都是缩小的像,那么我们教室里有没有放大的像啊?

展示自制投影仪(幻灯机),介绍结构和功能。

通过自制幻灯片上的“F”在墙壁上所成的像来让学生分析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规律,满足黑板上第二幅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让学生能够真正看到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对称的。

抛出问题:怎样使图像由天花板投影到墙壁上?(可做适当的提示:什么光学元件可以改变光路?)(图4)

由图4过渡,展示实物投影仪,介绍各个部件,让学生明白物距和像距以及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通过学生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要屏幕上呈现更大的清晰图像,怎样操作?学生(2组)上台来尝试。学生自己总结:像变大了,像距就要变大,投影仪应该远离屏幕;物距应该变小,凸透镜应该向下调。同样运用了“物近,像远,像变大”。

同样让学生说如何得到一个更小的清晰图像,教师操作,起到巩固的作用。

4.5 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1、由物像同侧的体验,提问学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学生基本能答出是第三幅u

刚刚介绍的都是一块透镜的,那现在来介绍一些透镜组合的。

2、普通显微镜: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东西放大。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那块凸透镜的作用,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成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展示几种望远镜,同时展示自制的简易望远镜(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中间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筒连接可进行伸缩调节),鼓励学生课下上网收集有关资料并自己动手尝试做一个望远镜。

5 教学小结

1、

2、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1、成因:

2、矫正: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1、成因:

2、矫正:凸透镜(老花镜)

3、“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6 教学反思

课后,参加研讨课的各位老师对笔者这节课进行了点评:第一个老师点评认为:优点是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板书作图规范;教学设计中细节考虑周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有特色,知识树的运用很好体现了一种教学思路,善于动手自制教具,让学生真实体会照相的过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讲练结合达到巩固作用。课件精美,利用flash突破了难点。不足之处是教学容量稍大,重点部分可在加强训练巩固,学生总是处于被调动,再开放一些,放开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有老师也提出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我们初中物理课堂的定位究竟该是什么?

初中物理更多的给予学生感性认识,但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依靠正确的理论,而这些并不是一定从枯燥的公式题目中培养起来的。它可以来自很多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我们物理教师去开发利用,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自己手边。只有学生感兴趣了,物理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才会感受到物理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廖伯琴,等.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2.

(栏目编辑 李富强)

作者:李杨

第2篇:神奇的眼睛教案

9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 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2. 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活动过程:

重点: 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难点: 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教学具准备:显微镜、牙膏盒、胶带、小刀、镜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能看清你看不到的东西,你信吗?因为我有一件神奇的武器。 展示显微镜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看到了什么?

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镜座、镜臂、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准焦螺旋等。

三: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使用单筒显微镜时,要养成用左眼观察的习惯(因一般用右手画图),观察时要两眼同时睁开,不要睁一只闭一只,因为这样易于疲劳。

先是认识各种观察仪器。教科书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呈现了生命探测仪、哈勃望远镜、电子胃镜、CT扫描仪、电子验钞机、电子监控设备等辅助人们观察的仪器。卡通语言:“人类的‘眼睛’还有哪些?”提示学生进一步交流课前准备搜集到的资料,认识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仪器设备。

再是了解各种观察仪器的功能。教科书呈现了一个资料卡,介绍了电子胃镜的主要组成和功能。这只是一个提示,意在提示学生要针对上各环节认识到的各种观察仪器进行功能的认识,不仅知道各种观察仪器的名称,还要了解各种观察仪器的用途、结构、种类等。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使用单筒显微镜时,要养成用左眼观察的习惯(因一般用右手画图),观察时要两眼同时睁开,不要睁一只闭一只,因为眼睛易疲劳。 四:制作显微镜 1:分小组讨论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及评价 六:小结-略

11种植辣椒

【教学目标】

1.通过栽培辣椒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学习种植辣椒的方法,学会尊重农民的劳动。 2.能根据需要,从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能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结论。 教学过程描述:

一、 导入

二、探究活动

三、交流辣椒种植信息

(一)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们获得了哪些关于辣椒种植的信息?结合自己对辣椒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该如何种植辣椒? 生:„..

(二)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下,然后总结:

1.苗床选择 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茄子、西红柿的地块作苗 床。 2.浸种催芽用55℃温水浸种并不断搅拌,至30℃停止,浸泡8~12小时。然后用10%磷酸三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 3.注意播种密度、浇水、盖土。

12植物的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3.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的使用 镊子的使用

一、导入

1. 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2.初步研究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2、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姆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 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3、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 花被。 雄蕊——由花药(里面有花粉)和花丝(支持着花药)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一株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三、拓展活动

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花,花是美丽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

四、总结: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教学重点:雄蕊和雌蕊的构造教学难点:果实和种子形成的简略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研究果实的共同特征(1)从外形上找。(2)从内部找。

2、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 提出问题: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 得出结论:花有了完整的结构不一定能结出果实。

(2) 引导学生提出从花到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的问题。

(3) 播放课件:植物传粉受精的过程。有的花只有雌蕊,叫做雄花;有的花只有雌蕊,叫做雌花。例如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的花就是这样。(4) 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有些花靠蜜蜂、蝴蝶等昆虫在花间吸食花蜜时,把花粉传到柱头上。传粉后,花粉在雌蕊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里有精子。花粉管不断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花粉管前端破裂,放出精子。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结合,这叫做受精。卵子和精子结合以后,子房不断膨大,形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形成苹果子的种子。其他植物的果实,大致也是这样形成的。

15. 生物繁殖新技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认识克隆技术;及其这一技术在世界及我国这一领域的科研信息状况; ●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了解克隆技术及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了解克隆技术,感受克隆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1.讲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领域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找有关克隆羊“多利”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交流

交流资料环节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般的羊要经过公羊与母羊交配,通过卵和精子结合以后繁殖出来的,而多利只是利用了母羊的细胞就培育出来的,换句话说,多利是个没有父亲和母亲的孩子。 总结:由于多利是人类利用生物技术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出来的,所以这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

三、学生交流对克隆技术的体会和感受。 了解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讨论:克隆技术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有没有可能造成一些问题?

14植物的分身术、

教学目标

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 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 3.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能区分身边哪些植物是用茎来繁殖。 教学过程

1. 学习扦插法

扦插法是用茎繁殖植物中相对简单的方法 出示月季成株,逐步讲解、演示扦插方法: (1)收集茎段。

(2)茎段的处理。在本步骤中,需要明确:A. 茎段上保留第

二、三对叶片,叶片过大时需要修剪掉一半;B. 上下断口处用草木灰涂抹,并放置晾干。

(3)插入繁殖用介质。在本步骤中,需要明确:A.选用的介质——净沙要晾干消毒后装入繁殖槽;B. 插入加工好的茎段时注意插入的深度,深度为将第三对叶被净沙刚好覆盖住为准;C. 插入茎段时要保持茎段的正常生长方向。

2.提出茎繁殖的两种基本方法: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进行繁殖的方法叫扦插;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进行繁殖,叫嫁接。

3. 提出问题:下面一起来认识一种嫁接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教材中的靠接操作图,了解靠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强调靠接中的注意事项:(1)切割用的工具必须要进行完全消毒;(2)靠接选取的植物必须是同科,可以采用靠接方式进行繁殖的植物;(3)茎的愈合期较长。 4. 学生进行靠接操作的练习。

第3篇: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六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神奇的眼睛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化眼保健意识。

(2)体验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的原理 难点: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探究相互补充和辅助的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稍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尽量让他们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实验,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准备一副近视眼镜和一副远视眼镜)。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再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在多媒体课件中准备了简单的眼保健操,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一做)。

【新课引入】:用几幅图片给学生介绍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来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人眼看物原理:

1、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和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对比讲解)

(1)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复习照相机的调节作用) 提问:眼睛也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

2、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提问:那么眼睛调节什么才可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学生思考)(F1ash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

(1)看远物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 (2)看近物时,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

3、简介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大约25cm 人眼看物的范围大约是:10cm到无穷远

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请班上的患近视眼的同学帮忙做个小实验,让同学们总结出近视眼的特点)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学生思考:如何矫正近视眼)

(3)矫正方法: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实验演示:如何矫正近视眼)

2、远视眼(对比近视眼讲解)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3)矫正方法: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实验演示:远视眼的矫正)

3、眼睛的保护(投影:保护眼睛的方法)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做简单的眼保健操(跟着视频一起)

三、小结(由学生讨论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一、人眼看物原理:

1、(1)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2、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3、简介明视距离:大约25cm

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3)矫正方法:配戴用凹透镜

2、远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3)矫正方法: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3、眼睛的保护

第4篇: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课时9)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重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难点: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大镜)、凹透镜 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引入课题: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

学生活动: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知识。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探究1:利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

讨论: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合适?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水滴能把字放大吗?(做一做)

1.显微镜

引导学生探究2: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若要放大更小的物体,可否将透镜组合?

将组合的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 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显微镜的发展。 2.望远镜

探究3: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选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组合,观看远处的物体。

利用多媒体放映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的发展资料以及它们在天文事业方面的所起的重大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感受。 3.照相机和幻灯机

投影照相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使用。 投影照相机的原理图

让学生讨论照相机的原理:像比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 像距和物距哪一个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让学生课下用照相机拍照了解照相机的使用和原理。 出示幻灯机、投影仪,进行实物投影。组织学生讨论它们的成像原理及使用方法。 4.讨论: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所成的像有什不同?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典例:如右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_ _ 。

解析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上的镜头是凸透镜做的,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正确答案为:平面镜 凸透镜 形成放大的实像

友情提醒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用途是本考点的关键。

巩固练习: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

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正确答案为B。

五、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P76习题。

七、板书设计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一)照相机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八、教学反思

第5篇:《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教学分析

"神奇的眼睛"一节安排在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初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由浅到深,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并且神奇的眼睛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唤起学生对眼睛爱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通过生活现象,使学生对本节课已有了足够的兴趣。更何况本节课还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结构

2、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懂得如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视觉形成的机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眼睛的神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护眼意识。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 12

2.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像成在视网膜后 2.矫正方法:戴凸透镜

四、注意科学用眼,保护好眼睛 作业布置:同步三练:

1、

3、

4、

5、7 教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期望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各重要知识点都能理解掌握。“有反思才会有进步”,现将我的“感悟”阐述如下:

通过对教材的“全新改版”,内容的重新演绎,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好发挥。在讲新课之前,重温了一道习题:两个厚度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观察光路图,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凸透镜越厚,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为下面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做下铺垫.通过用气球演示眼睛看远处及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度的变化,形象的介绍了正常眼睛看清楚物体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近视眼及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参与度较高.而且在教学中注意了相关法律知识的渗透:配眼镜必须要到正规的眼镜店。

存在的不足:

1、 在寻找“凸透镜越厚,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的规律过程中直接就给出了光路图,应让学生到黑板上去画光路图,最后再得出结论较好。

2、 事先没有去录播室看电脑的软件,以至于正常眼睛看清远处、近处的动画播放不出来。

3、 时间把握不准,以至于“怎样保护眼睛”只能由教师匆匆的概括,学生没有参与。

第6篇:《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六节 神奇の眼睛

教學分析

"神奇の眼睛"一節安排在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後,這樣安排符合初二學生の認識規律。在學習了凸透鏡の成像規律,了解了凸透鏡成像の特點,由淺到深,同時又保持了知識の結構性、系統性。並且神奇の眼睛解釋近視眼、遠視眼の成因和矯正,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也喚起學生對眼睛愛護の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對“眼睛與視覺”這部分內容是比較感興趣の,他們不僅對結構與功能感興趣,更對與眼睛有關の疾病感興趣,通過生活現象,使學生對本節課已有了足夠の興趣。更何況本節課還有與他們密切相關の“近視”。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睛結構

2、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體

3、知道近視眼、遠視眼の成因和矯正方法

4、懂得如何預防近視,保護視力,有自覺關愛盲人の意識,懂得為他們做力所能及の事。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模擬實驗の方法,探究視覺形成の機理,培養學生の觀察、分析、歸納和口頭表達等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讓學生體驗眼睛の神奇,同時也培養學生の護眼意識。

2、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交流與合作の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體

2、知道近視眼、遠視眼の成因和矯正

- 12

2.矯正方法:戴凹透鏡

三、遠視眼及其矯正

1.遠視眼の成因:像成在視網膜後 2.矯正方法:戴凸透鏡

四、注意科學用眼,保護好眼睛 作業布置:同步三練:

1、

3、

4、

5、7 教後反思

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期望の教學效果,學生對於各重要知識點都能理解掌握。“有反思才會有進步”,現將我の“感悟”闡述如下:

通過對教材の“全新改版”,內容の重新演繹,學生主體性得到更好發揮。在講新課之前,重溫了一道習題:兩個厚度不同の凸透鏡,通過觀察光路圖,讓學生尋找其中の規律:凸透鏡越厚,對光の折射能力越強.為下面近視眼及遠視眼の成因及矯正做下鋪墊.通過用氣球演示眼睛看遠處及近處物體時晶狀體の厚度の變化,形象の介紹了正常眼睛看清楚物體の原因,最後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近視眼及遠視眼形成の原因及矯正の方法,提高學生の自學能力,學生參與度較高.而且在教學中注意了相關法律知識の滲透:配眼鏡必須要到正規の眼鏡店。

存在の不足:

1、 在尋找“凸透鏡越厚,對光の折射能力越強”の規律過程中直接就給出了光路圖,應讓學生到黑板上去畫光路圖,最後再得出結論較好。

2、 事先沒有去錄播室看電腦の軟件,以至於正常眼睛看清遠處、近處の動畫播放不出來。

3、 時間把握不准,以至於“怎樣保護眼睛”只能由教師匆匆の概括,學生沒有參與。

第7篇:4.7《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简单组成和用途;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愿意主动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一、复习提问

1.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2. 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3. 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 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 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 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5. 思考题

用望远镜看远处运动的汽车,其运动速度比实际上的速度快了还是慢了? 教学反思: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