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应急演练方案

2023-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园应急演练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校园应急演练方案

校园应急演练方案

城固县大盘小学

2018年3月校园应急演练方案

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本学期(具体时间待定)在学校举行师生安全应急演练四次。

一、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避灾和消防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火灾来临时,我校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演练前准备

1、演练前召开班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避免火灾伤害的正确方法,分析我校应急的环境条件,阐述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谣传。

三、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四、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李志荣

副组长:李福能 李云宏

成 员:全体班主任

拍照: 高大刚

信号: 刘大朝

2、教室室内指导:各班代课教师

教室室内指导职责:

(1)、“地震或火灾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避火,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2)、“地震或火灾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学校教学楼前做操位置。

(3)、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指导学生按疏散线路撤离教室,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室外指导:班主任

疏散线路沿线人员工作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五、演练程序

1、启动程序:信号员宣读:全体师生,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请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5分钟)

2、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或火灾警报”信号(1分钟)。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或火灾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或双手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4个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3分钟。 (3)、“地震或火灾警报”信号结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或火灾警报”信号(一声长哨)。

(4)、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或火灾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3、紧急疏散演练

(1)、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2)、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如下:

六、演练总结

1、清点人数。

2、请领导小组组长李校长校长总结讲话。

3、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

城固县大盘小学

2017年3月20日

李校长进行应急演练讲话

学生紧急疏散,有序下楼

教师组织学生有序疏散

第2篇:校园防暴应急演练方案

一切为了孩子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17年10月12日上午9点35分

二、演练目的:

(一)通过演练,使全体师生进一步了解应对校园暴力、非法侵入事件的行动步骤,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提高教职工防范、自救、合作意识与能力。

(二)通过演练,使全体教职员工树立确保学生免受伤害、公共财产不受损失的观念,激发教职员工临危不惧、善于斗争的精神。

三、演练对象: 全体师生、安保人员。

四、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赵春娟

副总指挥: 信明峰 杨波 指挥部负责发出演练命令,统筹协调演练各项事宜。 下设:

1、校园保安组 组长:张良传 组员:王爱斌 ……

2、教师护卫组 组长:王爱民

…………………………………………………明德修身 健康快乐……………………………………………

一切为了孩子

组员: 孙春华 窦文瑞 石瑞

3、抢险救护组 组长:刘涛

组员: 刘娜 袁玉英 付宝梅 贾昆明

4、心理疏导组 组长:李继春

组员:陈艳美 赵玉美 范玉花

5、后勤保障组 组长:宁守明

组员:郑秀丽 刘董丽

6、信息发布组 组长:高凤学 组员:李凯月

五、演练准备

1、思想准备:通过组织宣传,全体人员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实战的角度做好本职工作;班主任老师要在9:25到教室内组织学生,使既不紧张恐慌又不掉以轻心,严禁说笑,走过场。

2、措施准备:制定演练方案,安排人员分工;及时传达学校部署安排;掌握演练进程,总结演练效果,负责对外信息的发布。 3、器材准备:警棍2支、橡胶棒1支、钢叉两把、辣椒水4瓶。

六、演练紧急应对措施:

1、第一碰面人设法牵制罪犯,其他闻讯人员迅速通知指挥部。

…………………………………………………明德修身 健康快乐……………………………………………

一切为了孩子

2、全面启动应急工作,按照分工在最快的时间内就位操作。

3、应急工作做到忙而不慌,一切以人身安全为重。

4、应急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如某岗位人员空缺、物品缺乏等,其处理以就近、快速、适宜等为前提。

5、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七、演练分工及其职责要求

1、预防校园暴力事件演练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紧急预案,鸣放警报,各小组和有关人员迅速各位,按本方案开展工作。

2、校园安保组,接到信号的第一时间,携带防暴器械,迅速赶往预设出事地点。其他所有人员随时听从调配。

3、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抢险救护组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4、心理疏导组做好演练后的师生情绪稳定工作,安抚受到侵害人员,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5.学生逃离地点、人员安排及相关要求: 地点:各班级教室 人员:各班主任 全体学生 要求:

(1)、班主任接到学校应急信号后,以最捷的路径回到本班级教室,同时疏导上下楼梯的学生,并随时观察路途情况,发现异常要机智处理,并想方设法拨打有关人员、处室电话、手机,或派人报告信息,及时通报情况。返回教室后,第一时间关好门窗,迅速清点学生人数,…………………………………………………明德修身 健康快乐……………………………………………

一切为了孩子

认真进行心理疏导并及时报告。如果歹徒已经进入教室,要头脑冷静,机智对话,教育学生利用桌椅躲避的同时,通过手势、眼神暗示学生尽快撤离教室,并传递有关信息给救援人员。

(2)在教室外的学生要有秩序地返回本班教室,若预设路线有情况,及时改变进入教室的路线,行进时要按照平时应急疏散训练要求,做到快速有序,教师护卫组要合理分配人员到楼道进行疏导,避免拥挤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教室内的学生要保持安静,不得喧哗起哄,班级干部要在班主任未到达教室前把好门,适时放入本班同学。 (3)没有安排具体任务的教职工在听到警报后应就近指挥学生,机智处理临场情况。

(4)学生全部回教室后,班主任立即关闭门窗,以免犯罪分子闯入教室实施伤害行为。

八、演练活动程序:

1、接到门卫预警。

2、启动本演练方案。

3、制服犯罪分子,安抚受伤人员,处理善后工作。

4、总指挥总结讲话。

实验小学西校区

2017.10.12

…………………………………………………明德修身 健康快乐……………………………………………

一切为了孩子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实验小学西校区

…………………………………………………明德修身 健康快乐……………………………………………

第3篇:校园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方案

钦州港区中学2015年秋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方案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恶性伤害师生案件,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确保演练活动顺利进行,增强演练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检验和提升对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二、参演人员

全体师生

三、演练时间

2015年10月

四、演练地点 校园

五、组织机构

成立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长:李伟强

副组长:刘星高

李照然

黄荣德

成员:周许、曾智、黄鑫、刘月有、钟翠莲、毛平、曾宗良、陈巨忠

张海英、黄杰、校警、各班班主任

六、演练目的

1、宣传和普及防暴应急知识和技能,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应对暴力事件的危机意识,逐步提高应对暴力事件能力,减少暴力事件损失。

2、检验学校应对暴力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自保能力。

3、针对应急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七、演练准备

1、通过教师会议,使全体教职工明确此次防暴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由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本次演练方案,让学生熟悉应急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防暴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暴力谣传。

3、检查学校防暴工具器材是否完备。

八、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各班级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九、人员分工及职责

1、李校长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整个事件的处置指挥。

2、刘副校长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负责疏散学生,拨打报警电话110和急救电话120。

3、一名老师装扮成持刀行凶的歹徒;在初一年级找一位被劫持的学生。

4、各班班主任负责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防暴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暴力谣传。

十、疏散演练路线

听到防暴警报信号后,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采取就近疏散的原则进行疏散,迅速沿楼梯通道口回教室避险。 十

一、各楼道疏散护导人员安排: 一楼楼梯口:李照然 周 许 陈巨忠 二楼楼梯口:罗

勇 黄 鑫 三楼楼梯口:黄荣德 刘月有 四楼楼梯口:钟翠莲 曾宗良 五楼楼梯口:张海英 黄 杰 十

二、演练步骤

现场:学校正在课间时间,男子手持长刀闯入学校。值班保安见到此情况马上报告总指挥。

(1)总指挥接到发生校园暴力消息后,立即启动学校反恐防暴应急预案,毛平发出“防暴警报”信号。曾智带领防暴应急队员前往现场与保安人员控止暴力分子跑进教室。

(2)副总指挥刘星高负责指挥操场上的学生,按指定路线依次迅速疏散到教室(体育组和班主任帮助维持疏散秩序),然后拨打报警电话110和急救电话120。

(3)任课教师听到“防暴警报”信号后,协助班主任指导学生在室内做好防暴应对措施,指挥学生迅速关好所有门窗,走廊靠近窗户的学生向内转移,教师就地获取防暴工具,比如拖把、木棒、凳子等,做好防暴准备。

(4)班主任在教室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教育学生应沉着对应突发事件,相互配合,相互团结,统一听从教师的指挥。

(5)各班任课教师要自始至终跟好上课班级队伍,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6)隔离并劝告“犯罪嫌疑人”。学校发出防暴紧急信号后,护校队员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控制在与师生隔离区域,对其进行劝说。在劝说无果的情形下,手持木棒、警用钢叉、橡胶棒、强光手电等安保器械与“犯罪嫌疑人”搏斗。 (7)。保安人员制服“犯罪嫌疑人”并扭送至警务室。

(8)各班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清点完人数。

(9)由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解除应急状态,校长对本次应急演练进行总结讲话。

第4篇:校园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精神,保证我校防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根据县教育体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疏散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等灾害来临时,我校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防震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演练;

2、对象:全体师生。

3、时间:从XX年起,学校将3月17日、5月12日、9月15日、11月9日、12月15日确定为“学校防震防火演练日”,每年开展5次应急疏散演练,其中3月17日和11月9日开展防火应急撤离演练,5月12日和9月15日开展防震应急撤离演练,12月15日开展防震防火综合应急撤离演练。

三、演练领导机构

总指挥:x

副总指挥:x

员:x

x

责:及时检查各组成员到场情况幷组织负责区域的紧急避险和疏散。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请求援助。

当发生危急情况时,石占山老师负责到广播室打开广播,党静校长负责发出疏散指令,调控紧急避险和疏散过程。

四、演练准备

1、首先使全体师生明确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动员,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3、演练前对撤离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五、演练要求

1、沉着冷静,严肃有序,服从指挥。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严格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不得抢先。

4、各班级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坚决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六、专业组组成及其职责

1、疏散组。

长:x

员:x

黄金成

x

责:负责全校师生疏散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

撤离路线:1#教学楼各班学生下楼梯后从校园南路向西到达办公楼前广场;2#教学楼各班学生下楼梯后从办公楼东侧道路向北到达操场;3#教学楼各班学生下楼梯后经教学楼东侧道路向北经四#楼后道路到达操场;办公楼教职工下楼梯后经两侧北门到达操场。

疏散通道负责人分工:

1#教学楼:xx全面负责1#教学楼各班学生安全撤离工作。

一楼、二楼学生听到撤离指令后同时撤离,三楼各班学生等待二楼撤离后撤离。初三(1)班、初三(7)班,初三(8)班从西面楼梯依次撤离;初三(2)班、初三(3)班、初三(6)班,从中间楼梯依次撤离;初三(4)班、初三(5)班从东面楼梯依次撤离。西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中间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东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xx(xx撤离时检查教室内是否有人逗留)。学生下楼梯后从校园南路向西到达办公楼前广场。沿途负责人员:大门xxxx,校园南路口xx,广场西南路口xx。

2#教学楼:xx全面负责2#教学楼各班学生安全撤离工作。

一楼、二楼学生听到撤离指令后同时撤离,三楼各班学生等待二楼撤离后撤离。初二(9)班、初二(8)班,初二(1)班从西面楼梯依次撤离;初二(7)班,初二(3)班、初二(4)班从中间楼梯依次撤离;初二(6)班、初二(5)班从东面楼梯依次撤离。西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中间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东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xx撤离时检查教室内是否有人逗留)。学生下楼梯后从办公楼东侧道路向北到达操场。沿途负责xx、xx。

3#教学楼:xx全面负责3#教学楼各班学生安全撤离工作。

一楼、二楼学生听到撤离指令后同时撤离,三楼各班学生等待二楼撤离后撤离。初一(11)班、初一(10)班、初一(1)班从西面楼梯依次撤离;初一(9)班、初一(3)班、初一(2)、初一(4)班从中间楼梯依次撤离;初一(7)班、初一(8)、初一(6)、初一(5)班从东面楼梯依次撤离。西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樊xx、xx;中间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x,东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x,三楼xx、xx(xx撤离时检查教室内是否有人逗留)。

办公楼:xx全面负责办公楼内教职工安全撤离工作。

各楼层负责教师:一楼xx、xx,二楼xx、xx,三楼xx、xx,四楼xx(xx撤离时检查各科室内是否有人逗留)。

全体各点负责教师在学生撤离后迅速撤离到操场。

xx整体负责撤离集结区域内各班学生的位置安排及人数清点工作。

具体人员分工:xx负责初一级(1)—(8)班,xx负责初一级(9)—(15)班,xx负责初二级(1)—(7)班,xx负责初二级(8)—(13)班,xx负责初三级(1)—(6)班,xx负责初三级(7)—(12)班,xx负责教工。

各班主任在教室内快速组织学生进行撤离演练,最后随学生一起到撤离集结区域,在演练结束后组织本班学生返回教室。

2、宣传报道组。

长:

员:

责:利用校广播指挥学生撤离,负责向总指挥汇报灾情(损失情况),负责灾后的宣传、学生转移信息的传递,并负责上传下达的任务。

3、治安保卫组。

长:

员:

责:负责警戒维持秩序(佩带值勤袖标)。

4、医疗救护组。

长:

员:

责:负责参加医疗救护。

留守地点:在操场悬挂明显救护标志。

5、抢险救灾组。

长:

员:

责:负责抢救埋压被困人员及贵重物品。救护和抬运受伤学生到安全地带,使受伤学生能够及时接受救护。

6、后勤服务保障、协调组。

长:

员:

责:负责学生撤离后的场地组织,学生饮食。

全面负责演练准备、组织全过程;统筹协调、调度各小组工作。

七、演练程序

1、现场总指挥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了地震,请大家不要慌张,听从指挥,马上有秩序地紧急避险、紧急疏散。”

2、警报声响起,各班靠门最近的两位同学立即把门打开,学生紧急避险,双手护头,师生要冷静、沉着,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慌乱,听从老师安排,指导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撤离过程中尽量压低身体,小步快移,。

3、到达撤离集结区域后学生双手护头迅速蹲下。各班主任组织学生马上清点人数,并将本班人数报告本级负责清点人数的教师,各级负责清点人数的教师迅速汇总并及时报告总指挥。

4、总指挥宣布演习结束,并做总结。

八、演练时限标准

防震应急演练,从教学楼疏散到安全地带2分30秒,到达集结场所时间为6分钟。

xx中学

XX年5月12日

第5篇:校园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校园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校园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精神,保证我校防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根据县教育体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疏散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等灾害

来临时,我校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防震应急避险和紧急疏散演练;

2、对象:全体师生。

3、时间:从起,学校将3月17日、5月12日、9月15日、11月9日、12月15日确定为“学校防震防火演练日”,每年开展5次应急疏散演练,其中3月17日和11月9日开展防火应急撤离演练,5月12日和9月15日开展防震应急撤离演练,12月15日开展防震防火综合应急撤离演练。

三、演练领导机构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职 责:及时检查各组成员到场情况幷组织负责区域的紧急避险和疏散。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请求援助。

当发生危急情况时,石占山老师负责到广播室打开广播,党 静校长负责发出疏散指令,调控紧急避险和疏散过程。

四、演练准备

1、首先使全体师生明确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动员,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3、演练前对撤离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五、演练要求

1、沉着冷静,严肃有序,服从指挥。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严格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不得抢先。

4、各班级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坚决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六、专业组组成及其职责

1、疏散组。

组 长:

成 员:

黄金成

职 责:负责全校师生疏散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

撤离路线:1教学楼各班学生下楼梯后从校园南路向西到达办公楼前广场; 2教学楼各班学生下楼梯后从办公楼东侧道路向北到达操场;3教学楼各班

学生下楼梯后经教学楼东侧道路向北经四楼后道路到达操场;办公楼教职工下楼梯后经两侧北门到达操场。

疏散通道负责人分工:

1教学楼:全面负责1教学楼各班学生安全撤离工作。

一楼、二楼学生听到撤离指令后同时撤离,三楼各班学生等待二楼撤离后撤离。初三班、初三班,初三班从西面楼梯依次撤离;初三班、初三班、初三班,从中间楼梯依次撤离;初三班、初三班从东面楼梯依次撤离。西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中间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东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学生下楼梯后从校园南路向西到达办公楼前广场。沿途负责人员:大门 ,校园南路口,广场西南路口。

2教学楼:全面负责2教学楼各班学生安全撤离工作。

一楼、二楼学生听到撤离指令后同时撤离,三楼各班学生等待二楼撤离后

撤离。初二班、初二班,初二班从西面楼梯依次撤离;初二班,初二班、初二班从中间楼梯依次撤离;初二班、初二班从东面楼梯依次撤离。西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中间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东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学生下楼梯后从办公楼东侧道路向北到达操场。沿途负责、。

3教学楼:全面负责3教学楼各班学生安全撤离工作。

一楼、二楼学生听到撤离指令后同时撤离,三楼各班学生等待二楼撤离后撤离。初一班、初一班、初一班从西面楼梯依次撤离;初一班、初一班、初

一、初一班从中间楼梯依次撤离;初一班、初

一、初

一、初一班从东面楼梯依次撤离。西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樊、;中间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东楼梯口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

办公楼:全面负责办公楼内教职工

安全撤离工作。

各楼层负责教师:一楼、,二楼、,三楼、,四楼。

全体各点负责教师在学生撤离后迅速撤离到操场。

整体负责撤离集结区域内各班学生的位置安排及人数清点工作。

具体人员分工:负责初一级—班,负责初一级—班,负责初二级—班,负责初二级—班,负责初三级—班,负责初三级—班,负责教工。

各班主任在教室内快速组织学生进行撤离演练,最后随学生一起到撤离集结区域,在演练结束后组织本班学生返回教室。

2、宣传报道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利用校广播指挥学生撤离,负责向总指挥汇报灾情,负责灾后的宣传、学生转移信息的传递,并负责上传下达的任务。

3、治安保卫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警戒维持秩序。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参加医疗救护。

留守地点:在操场悬挂明显救护标志。

5、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抢救埋压被困人员及贵重物品。救护和抬运受伤学生到安全地带,使受伤学生能够及时接受救护。

6、后勤服务保障、协调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学生撤离后的场地组织,学生饮食。

全面负责演练准备、组织全过程;

统筹协调、调度各小组工作。

七、演练程序

1、现场总指挥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了地震,请大家不要慌张,听从指挥,马上有秩序地紧急避险、紧急疏散。”

2、警报声响起,各班靠门最近的两位同学立即把门打开,学生紧急避险,双手护头,师生要冷静、沉着,班主任教育学生不要慌乱,听从老师安排,指导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撤离过程中尽量压低身体,小步快移,。

3、到达撤离集结区域后学生双手护头迅速蹲下。各班主任组织学生马上清点人数,并将本班人数报告本级负责清点人数的教师,各级负责清点人数的教师迅速汇总并及时报告总指挥。

4、总指挥宣布演习结束,并做总结。

八、演练时限标准 防震应急演练,从教学楼疏散到安全地带2分30秒,到达集结场所时间为6分钟。

中学

2011年5月12日

第6篇:校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校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学校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消防安全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在2分钟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具备条件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消防重点部位所属单位和人员长期较为密集的单位,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在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进行加强型应急疏散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单位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演练场所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演练单位可视演练主题和单位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演练单位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校内各二级单位组织演练的,演练前应向学校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资后处等职能部门通报。职能部门应当对演练单位开展业务指导,并可根据不同演练主题,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演练单位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演练单位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发情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评价机制,聘请相关人员为整个演练进行测评。

(五)将演练文字及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保卫处

整理 2017年10月30日

上一篇:教师禁烟责任书下一篇:教师面试试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