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建筑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设计研究 ——以日喀则珠峰文化演艺中心为例

摘要:西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西藏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宗教影响较大,这使其文化特殊性显著,在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浸染之下,西藏建筑的发展自成一脉,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援藏建设的深入发展,一批批现代建筑林立在西藏的街头巷尾,这其中不乏具有传统地域性特征的当代优秀地域性建筑作品,然而在全球化影响之下,由于通用性技术的强行植入、当代建筑材料所带来的污染及城市面貌与建筑风格的逐渐变化,共同导致西藏现代建筑地域特征的普遍丧失,也正是由于城市面貌日渐趋向于国际化风格,昔日富有宗教内涵与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筑,它独特的易识别性正在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现代生活习惯的同时探寻出一条适合西藏的地域性建筑创作之路,就是本文的核心思想。文中通过对地域性相关理论的学习与西藏传统建筑特色的研究,并结合西藏当代经典建筑的案例分析,总结出西藏地域性建筑的普遍设计方法,将其运用到“日喀则珠峰文化演艺中心”工程实践当中,结合地域性要素进行多方案间演进,分别从对环境的回应、蕴含的象征意义及内部空间布局等几个方面比选出最优方案,并针对环境与人工的协调、材料与技术的统一、空间与造型的结合、人文与民族要素四方面来阐述建筑的创作过程,进而得出符合西藏地域性特征的当代建筑设计方法。分析总结这一设计流程实际是以地域性理论知识与地域性常识构建知识框架为基础,在它的基础上得出普遍的地域性设计手法,通过对其进行现代转译,从而生成地域性建筑作品。通过对与西藏高原高寒相对应的国外相似地理区域的建筑设计优秀成果的分析以及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近几十年来的地域性设计成果总结,并结合前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具体工程的项目实践,总结出当代西藏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相关结论,首先在提取传统建筑元素后,运用创新性设计思维使其在相似性中具有区别性,表达西藏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多元化特征。其次以动态发展的思路来审视西藏当代地域性建筑,将其视为传统建筑与未来建筑的中间阶段,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重塑相对于西藏未来地域性建筑的当代原型概念。再次,注重地域性建筑的实际应用与社会反馈,强调地域性对人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以具有归属感的亲身体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结合前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西藏地域性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地域建筑将与现代建筑共同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地域特征的多维度表达,强调其开放性与可持续性,加强地域性建筑的情感塑造,以情感的代入式体验来表达地域传统。

关键词:西藏传统建筑;当代地域性建筑;民族文化;现代转译;设计实践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

1.3.2 案例解析与构建

1.3.3 学科综合

1.4 研究的步骤及框架

1.4.1 研究步骤

1.4.2 研究框架

2 地域性建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方法

2.1 地域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历程

2.1.1 地域性建筑概念

2.1.2 地域性建筑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2.1.3 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历史发展

2.2 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综述

2.2.1 适应气候环境

2.2.2 顺应地形条件

2.2.3 与周边环境对话

2.2.4 合理利用地域材料

2.2.5 地域性建造技术的现代转化

2.2.6 注重地域性的人文环境

2.3 建筑地域性设计在气候、地理、建构相似区域的发展

2.3.1 丹麦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2.3.2 墨西哥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2.3.3 日本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2.4 西藏地域性建筑设计启示

2.4.1 外来文化与先进技术的本土化

2.4.2 用现代技术表达地域传统

2.4.3 建筑地域性的表达

2.4.4 重视节能和生态发展

2.4.5 其他方面

3 西藏建筑地域性要素研究

3.1 西藏当代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1.1 西藏当代建筑发展综述

3.1.2 西藏当代建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2 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缺失所带来的危机

3.2.1 通用性建筑技术的强行植入

3.2.2 当代建筑材料所带来的污染

3.2.3 城市面貌与建筑风格的改变

3.3 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当代建筑地域性设计分析

3.3.1 内蒙古自治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手法研究

3.3.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手法研究

3.3.3 广西壮族自治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手法研究

3.3.4 宁夏回族自治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手法研究

3.4 西藏传统建筑地域性特色分析

3.4.1 总体概述

3.4.2 建筑设计

3.4.3 建筑色彩与装饰

3.4.4 多民族文化交融

3.5 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设计启示

3.5.1 适应自然与人文环境,运用现代材料、技术表达地域性

3.5.2 提取传统建筑元素、借鉴其设计手法

3.5.3 深层次的探究地域性表达

3.5.4 批判的弘扬宗教建筑的色彩与装饰

3.5.5 重构“原型”建筑的概念

4 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创作及成果分析

4.1 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创作群体表象

4.1.1 西藏地域文化与当代全球化建筑风格的互不匹配

4.1.2 传统建筑符号的单纯复制与堆砌

4.2 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创作样本群及成果解析

4.2.1 对自然环境的回应

4.2.2 对传统建筑形态的提炼

4.2.3 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4.3 西藏当代建筑地域性创作成果的评论与反馈

4.3.1 相似性中的区别性

4.3.2 表象与本质的双重属性

4.3.3 回应社会公众感受

5 结合地域性要素的设计实践——以日喀则珠峰文化演艺中心为例

5.1 城市文化背景与设计项目概况

5.1.1 城市基本概况

5.1.2 项目基本概况

5.2 总体布局及建筑概况

5.2.1 分层级总体布局

5.2.2 建筑基本概况

5.3 结合地域性要素的多方案演进

5.3.1 帷幕意向的抽取

5.3.2 高原雪山印象拟形

5.3.3 曼荼罗与玛尼石堆形态的抽象拓展

5.3.4 实施方案演进及确定

5.4 地域性建筑的塑造

5.4.1 环境与人工的协调——从自然回归到场所精神

5.4.2 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从乡土到“适宜”

5.4.3 空间与造型的结合——从模仿走向创新

5.4.4 人文与民族要素——从形式到意境的转化

5.5 技术难点与应用反馈

5.5.1 设计难点分析

5.5.2 工程实践中的不足

6 对当代西藏地域性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与展望

6.1 西藏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过程总结

6.2 地域性建筑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6.2.1 地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共同发展

6.2.2 建筑地域特征的多维度表达

6.2.3 强调地域性建筑的开放性

6.2.4 注重地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6.2.5 地域性建筑的情感塑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 A 日喀则珠峰文化演艺中心施工图图纸

致谢

上一篇:激光原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石油企业审计工作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