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包干制对57例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大部分老年人都伴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因而较容易发生骨折。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做好住院老年骨折患者心理护理, 减少术前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 使其主动配合手术, 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对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现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择期行上肢骨折手术57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择期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57例, 男32例, 女25例。年龄65~83岁, 平均 (73±8.34) 岁。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麻醉方法均为腰硬联合麻醉, 排除合并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术前已可能影响机体应激状态的因素[2]。

1.2 方法

对2组患者在手术前1d进行包干制护理, 并在手术当天患者入手术室实施麻醉前进行监测, 2组患者术前30min肌内注射安定5mg, 东莨菪碱0.3mg, 排除其他药物对应激状态影响。实验组患者由手术室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d到病房优质护理示范包干护理, 内容包括: (1) 首先从患者的主管医师、护士那里收集资料, 使护士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病史等有动态了解, 然后与患者亲切交谈, 护士态度要和蔼, 主动做自我介绍, 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程度, 检查术前准备情况, 介绍手术室条件、环境、手术体位、麻醉方法, 简要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 告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有护士和麻醉师在其身边守护, 负责其生命安全。 (2) 向患者讲述术前不同心理状态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充分利用照片资料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部环境, 腰硬联合麻醉的原理、步骤、用药及其安全性。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水平, 指导患者如何回答麻醉师的提问, 直到患者听懂为止。 (3) 询问患者对手术存在的不安和担心的事情, 认真填写访视记录单和做出分析判断后, 指导患者如何缓解术前焦虑压力和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做好家属解释宣教工作。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前1d只接受巡回护士一般常规宣教, 包括自我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各项准备等[3]。

注:实验组n=27, 对照组n=28, △P组内比较, *P<0.05, **P<0.001;组间比较, △P<0.05, △△P<0.001

1.3 观察指标和方法

(1) 心理指标采用Zung焦虑自评方法 (SAS) , 标准分50分为判断界限, 得分越高焦虑程度也越重。具体做法是由护士提出问题, 患者回答, 护士代为填写调查表, 调查时间在术前访视时及患者入手术室实施麻醉前[4]。

(2) 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测量时间为术前ld访视时及患者入手术室实施麻醉前, 由巡回护士测量。

(3) 应激性指标皮质醇 (COR) 、血糖 (BS) , 由巡回护士手术前访视时及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抽血送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内和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焦虑自评分值比较

老年骨折患者住院时、术前均存在焦虑心理, 住院时2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术前包干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 2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P<0.001) ,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及血糖情况比较

患者手术当天人手术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皮质醇、血糖均高于手术前1d (P<0.05或P<0.01) , 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同样高于术前1d (P<0.01) ;但手术当天患者入手术室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⑴术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恐惧和睡眠障碍。进行术前包干制护理时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 了解老年骨折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需求。老年人情绪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其情绪体验的程度和持久性与年龄成正比, 易兴奋、多变、多疑, 而疼痛的刺激会加重老年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情绪波动[5]。老年人普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 为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忧, 突发的骨折意外及疼痛、肿胀等病理症状让患者震惊, 在缺乏心理准备下表现出恐慌、绝望心理, 产生濒危感等。老年人认知力和感知力减退, 对骨折缺乏正确认识, 表现为对疼痛敏感畏惧, 对治疗怀疑, 对手术医师不信任, 对预后焦虑, 长期卧床使患者情绪郁闷、烦躁。焦虑情绪可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生理指标[6]。由表1可见, 老年骨折患者住院时、术前均存在焦虑心理, 住院时2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术前包干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 2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P<0.001) ,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从而反映出术前包干制护理对患者应激状态改善存在明显效果。

⑵由表2可见, 患者手术当天入手术室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皮质醇、血糖均高于手术前1d (P<0.05或P<0.001) , 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同样高于术前1d (P<0.001) ;但手术当天患者入手术室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包干制护理与应激原理的关系按照现代应激学的应激原理, 手术事件、手术室陌生环境、孤独都会成为应激源, 引起患者身体非特异性反应, 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皮质醇、血糖升高, 产生应激综合征而加重病情。本研究根据这一原理, 对观察组加强术前访视, 通过与患者亲切交谈, 向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介绍和指导, 减轻了应激源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 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 对手术配合和术后的康复均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包干制对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7例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 采用焦虑自评法 (SAS) , 于术前1d和当天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与分析, 同时监测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皮质醇及血糖指标。结果 实施术前包干制后, 实验组焦虑值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前准备后患者焦虑状况明显改善。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2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前包干制不仅对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有明显改善, 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和皮质醇等指标有着积极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术前包干制,心理状态,老年骨折患者,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理义.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54~355.

[2] 刘鹏.介绍日本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7) :557.

[3] 卢兰玲.手术病人麻醉期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6) :471.

[4] 陈健, 沈旭东, 安维娟.住院离退休老干部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5B) :71~72.

[5] 赵玮, 宋以信.老年住院患者情绪抑郁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导刊, 2001, 3 (3) :204~205.

[6] 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125.

上一篇:城市路灯设施运行与维护工程管理探讨下一篇:鑫顺高瓦斯矿采空区注氮灭火技术应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