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与历史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在本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本文探讨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在本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寻找以下几方面的切合点:一是非遗数字化资源这项新世纪以后兴起的文化传承和呈现形式;二是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在面临着更符合教育旨意的改革、创新;三是中学生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青年学子,对于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同,并将此转化为积极的精神生活、精神滋养和精神长相的一部分。这些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非遗的承传,对于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其重要性、紧迫性更甚。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在此世居的就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目前位居全国第一,少数民族的“民族性”、独特性越来越多体现在文化方面。而且,非遗资源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非”我无有的独特资源,也多为本地区的文化标示。从而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优势。其次,非遗一方面濒于时代性危机,而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却又带来不少生机。最后,非遗传承重在青年,我国正大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藉此,本论文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这个“老话题”进行深化、拓展式的探讨;对“核心素养”宏观理念的实践探讨;助于中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从“自然”提升到“自觉”;立足于广西,希望窥见典范性、独特性,从而对于全国性、普遍性的拓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在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中专门立足于非遗数字化资源方面的成果较少,而针对广西的案例、区域性研究,更是寥寥。文章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及其在本土中学的应用现状阐述。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于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资源库的特点进行了评析。同时,针对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在本土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和预期,进行抽样调研。既采用问卷设计与调查的形式,总体上摸清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在本土初中的普及情况。又分别以城市、农村,开展广西初中历史教师对于非遗数字化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总体调查。二是对于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进入本土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认为非遗的“数字化”与青少年有“天然的”亲缘关系;非遗数字化资源利于培育文化情怀和认同,深化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属性;落实学校教育+文化传承。探讨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辅助初中历史教材的可行性,主要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材、教学内容与非遗数字化资源这两者之间的契合角度,具体可从以下角度:从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视角,促进中学生深化理解我国现代化道路选择及其衍变;走出“书本”,将传统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融会当下中国社会呼吁的工匠精神培育;非遗数字化资源与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艺术契合,使文化艺术回归“历史”场景和历史感;三是对于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构想,先是探讨了融入思路,再次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最后分析了问题所在。

关键词: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初中历史教学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现状

第一节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基本情况

一、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二、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建设概况

第二节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教学应用抽样调查

一、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在本土初中的普及情况

二、初中历史教师对于非遗数字化资源使用情况

第二章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进入本土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非遗数字化资源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利用数字化与初中教学的“易嫁接”关系

二、拓展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属性

三、落实学校教育+文化传承

第二节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辅助初中历史教材的可行性

一、从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变迁管窥我国现代化道路

二、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融会当下工匠精神

三、非遗数字化资源与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艺术契合

四、利用非遗数据库引导探究式的“学术型”学习

第三章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在本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构想——以校本课程为重点

第一节 融入思路

一、非遗与国家教材相契合

二、以数字化技术融入中学历史教学

三、形成一个专业设计团队

四、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展示

一、案例一:根据壮族三月三非遗数据库进行校本课程设计

二、案例二:利用广西传统医药类非遗数据库进行校本课程设计

三、案例三:教材穿插片段

第三节 反思提升

一、案例说明

二、问题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问卷(老师版)

附录 2 广西非遗数字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问卷(学生版)

上一篇:影像测量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财务风险博弈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