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访手记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家访手记

小学班主任家访技巧分析

摘要:班主任家访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让家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管理。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家访技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访技巧;家访计划

实际上,很多家长忽视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學生学习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较少,继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水平逐渐下降的现象。然而,小学班主任家访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在有效提高小学教育水平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对小学班主任家访技巧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重视家访,改变对待家访的态度理念

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家访过程中,想要有效提高家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需要班主任本身重视家访,明确家访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确保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缺乏家访的意识,忽视了家访的重要性,只是在学校的规定下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并且在实际进行家访的过程中,其指定的相关家访内容不具针对性,家长除了能够大体了解学生近期情况外,在其他方面无法得到过多的了解,从而使得整体的家访工作质量低下,完全无法到达前期对家访工作预期的效果。因此,重视家访,改变小学班主任对家访的态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专业讲座,从相关领域邀请专业人士为其从家访的重要性、家访的方式、家访的内容方向以及家访的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从而改变小学班主任对待家访的态度,提高家访的工作质量。另外,教师可以主动通过书籍查询、网上查询等多个途径对家访工作各方面进行查询和普及,并通过对比受过家访的学生以及未受过家访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提高对家访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规定相关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家访任务加入到教学任务中并增加家访的次数。班主任在执行家访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而体会到家访的重要性,逐渐改变其对待家访的态度。

二、科学制定家访计划

科学合理的家访计划是高质量家访工作的关键,教师在实际开展家访工作之前,根据每个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家访计划,如此不仅能够让家长们更清晰有效地明确学生在学校近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更高效率的开展家访工作,确保家访工作进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家访工作开展的主体是学生,家访工作的内容计划是围绕着学生制定,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家访工作之前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家访计划和内容,在与家长进行学生近期学习情况等的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内容逐渐偏离家访主题,并且由于其没有详细的家访计划,在实际家访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情况。因此,科学制定家访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家访之前,需要要求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提前安排好家访时间,确保家长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家访。在实际进行家访之前,班主任需要将学生近期各科的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再找出其近期学习情况中存在的部分突出性问题,并将统计结果以及问题分析两大部分作为家访计划的重点。另外,班主任可以经常关注学生的上课表现,从上课学习的注意力、学习的接收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关注,并在家访工作开展之前,对该学生的近期上课表现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将该分析结果作为家访内容计划的一部分。再者,小学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将分析结果放在家访计划的最后,确保家长能够有效地照顾孩子的学习,从而弥补学生学习中的劣势问题。

三、具体落实家访工作

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家访工作中,主要是通过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平等交流的方式开展,而并非是班主任向家长告状。学生在学校出现的问题,通过家访的形式主要是交流问题,并讨论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并非将问题告诉家长后让家长自行解决。由于很多家长的学历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通过家访的形式家长们可以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提高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度。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没有负起班主任应有的责任,在家访前将该学生近期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整理,然后一并告诉家长并要求家长自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家长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出现体罚孩子的现象,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水平大幅度下降。因此,具体落实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学生在学校期间发生矛盾并出现的打架现象,教师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首先要告诉家长学生在学校近期出现了打架的问题,并将整个打架的过程以及打架的前因后果分析给家长,然后再通过打架事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讨论相应的正确的解决措施,从而能够确保学生不会再发生类似的现象。另外,学生某个学科的近期成绩与其自身实际学习水平不符时,班主任需要将近期该学科的考试试卷与家长进行交流分析,通过学生错误的题目内容明确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内容掌握得较差,并根据相应的内容班主任可以为家长提供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在进行课下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相应的学习方法来管理学生学习。

总之,小学班主任通过改变自身对待家访的态度,科学合理的制定家访计划以及具体落实家访工作等措施有效地开展家访工作,这样高质量的家访工作不仅能够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通,还能够有效改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从而使得学生离开了学校也能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敏.互联网+时代家访的困境与突围[J].江苏教育,2018(87):56-57+60.

[2]马玉兰.随老师家访[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3):93.

[3]王凤英.爱教育爱家访[J].新班主任,2018(4):4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325700)

作者:南爱玉

第2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常态家访的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小学班主任可通过建档立卡、制订家访计划、拓宽家访渠道、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开展留守儿童常态家访,做留守儿童能够依靠的人,让常态家访成为留守儿童最长情的陪伴,让他们在校外也能得到关爱,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常态家访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状况和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对于家访的看法,结果显示:78%的留守儿童希望在家访中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关爱;92%的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家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帮助;90%的班主任认识到家访是教师在校外关爱留守儿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开展常态家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有效策略。

一、开展留守儿童常态家访的必要性

留守儿童由于家长监管缺位,亲属代管不到位,大多外表邋遢,无心向学,行为不良,心理存在偏差。他们在校内有老师、同学的陪伴,大多不觉得孤单无助,但在校外缺乏亲情和呵护,生活和学习得不到帮助,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特别需要老师的关爱。而少数班主任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祖辈年迈,上门家访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如今通信工具发达,有什么事给家长或托管人打个电话就可以了。于是,现在班主任上门家访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为零。当然,绝大部分班主任认识到电话家访只是家访的一种辅助形式,知道只有通过上门家访才能真正了解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学习的困难和心理的需求,意识到“问题学生”多产生于留守儿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对家访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班主任极有必要在留守儿童中进行常态家访,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二、開展留守儿童常态家访的策略

(一)建档立卡,制订家访计划

班主任应在开学初就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例如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状况等,收集家长、托管人及社区干部的联系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着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学期末将家访记录、图片、影像等资料汇总成册归档。此外,还应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成立帮扶小组,制订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家访计划,并在工作中落到实处,实现家访工作常态化。

(二)拓宽家访渠道,搭建家校交流平台

众所周知,常态家访的形式是多样的。二十一世纪前,班主任采用的是走访、信访和约访;二十一世纪初,电话、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方便快捷的电话家访成了班主任家访的首选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逐渐兴起了网络家访,飞信、易信、QQ群、微信群改变了班主任“一对一”的家访方式。家校联系的方式不断创新,家访渠道也得到了拓宽,走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不管是什么家访方式,有效才是最好的。我们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出了一种“上门+网络”的家访模式。通过上门家访,我们实现了和留守儿童的零距离接触,和其代管亲属一起促膝交谈,更能了解他们校外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上的困惑,发现他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在校外也能得到关爱,让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上门家访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创建了“留守儿童家校交流”QQ群,为千里之外的监护人搭建了一个家校交流平台,把教学进度、课后作业、班级活动图片等发到QQ群,让家长在外也能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的情况。班主任通过QQ群与家长定期交流沟通,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班主任、家长和托管人共同探讨,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干预。

(三)做留守儿童能够依靠的人,让常态家访成为留守儿童最长情的陪伴

陈奕迅的歌曲《陪你度过漫长的岁月》中,有一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让我们在家访工作中感触颇深。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陪伴,所以最不愿意父母的远离。一旦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会不断地惦念,生活失去了依靠,像缺了主心骨,诸事无所适从;但是,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有可以依靠的人陪伴在他们身边时,他们对于父母的离开也会慢慢习惯。留守儿童期待的陪伴其实很简单,老师的一次家访、一次帮助、一个电话,甚至是一个关爱的眼神,就让他们难以忘怀。

去年9月,留守儿童梁敏(化名)刚转学到我校六(1)班不到一个星期,对她的投诉便如雪片般飞来:迟到、旷课、说脏话、夜不归宿、打架、偷东西……我们课题组立刻把她由普通家访对象升格为重点家访对象。课题组经多方了解得知:梁敏父亲八年前因吸毒花光家产后一命呜呼,迫于生计,梁敏妈妈只好把她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就外出务工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梁敏形成了孤僻、粗暴、我行我素的性格,这次是由于屡教不改被迫转学回来的。

我们的心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班主任林英(化名)苦口婆心地找她谈话,她无动于衷;数学老师韦彩(化名)煞费苦心地和她交朋友,她冷脸以对;在家校交流群上,梁敏的妈妈说:“老师,算了,我作为母亲都劝不了,你们别白搭功夫了。”有一天早上,梁敏又迟到了。林老师开电车赶到她家,看到她还在睡觉,问她为什么不上学?梁敏说,自行车被偷了。林老师没有责怪她,给她买了早点送她上学。一连几天,林老师早晚都准时在家门、校门等着她,接送她上下学。第五天早晨,下着瓢泼大雨,梁敏想:“耶!这回林老师不会来了!”可是,大门还是被林老师准时敲响了。到了学校,梁敏小声地说:“老师,以后不用接送我了。”林老师问:“为什么呀?”梁敏终于鼓起勇气说:“其实,我的自行车没被偷,对不起!”林老师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后的星期五,梁敏又旷课了。林老师和韦老师利用中午上门家访,发现她还躺在床上,恨铁不成钢的林老师刚想发火,细心的韦老师拉住了她,因为韦老师发现了异常,伸手一探,发现梁敏的额角烫得像烧红的木炭。两位老师立刻分了工:一人找湿毛巾给她物理降温并悉心照料,一人去找医生给她看病。第二天,两位老师买来米和菜,帮她熬了排骨汤,帮她把屋里屋外收拾打扫了一遍,帮她把衣服、被子洗得干干净净……梁敏看着这一切,感动得落泪哽咽。

在老师的定期家访中,梁敏变了,变得阳光自信了,不良习惯和坏毛病慢慢地改掉了,学习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春节留守儿童家长会上,梁敏妈妈感激地说:“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虽不能陪伴孩子,但我的孩子不是孤独无依的。因为老师经常家访陪伴她,在学习上帮助她,在生活上关心她。我在QQ群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出门在外再也没以前那么揪心了……”

常态家访是班主任给留守儿童谱写的一首美丽的乐章。家访的陪伴,让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关爱不再缺席,班主任就是他们能够依靠的人。让我们陪着他们把想念的酸楚拥抱成温暖,陪着他们把独自孤单变成勇敢,陪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责编 秦越霞)

作者:陆胜宝 林英凝

第3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常态家访的谈话技巧

【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留守儿童常态家访中的谈话策略:在家访前精心准备,确保家访谈话质量;注意教师形象与基本礼仪,让家访对象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尊重;谈话与评价时把握火候,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尺度;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考虑,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班主任 留守儿童 常态家访 谈话策略

家访是沟通家校的桥梁。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班主任家访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也随之增加。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班主任只能通过电话或网络与他们进行交流,上门家访的谈话对象往往是学生的祖父祖母。要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对他们进行常态家访。不管是上门家访、电话家访还是网络家访,都离不开沟通交流。那么班主任如何把握与家长、托管人、留守儿童的谈话艺术呢?我们对留守儿童家访的谈话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精心准备,确保谈话质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访谈话也不例外。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性,班主任在确定家访对象之后,要先明确家访方式(一是对其外出的父母进行电话或网络家访,二是对其及托管人进行上门家访),而后明确此次家访的目的,最后精心准备家访谈话的内容,确保谈话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增强家访的有效性。此外,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家访时间的预约。尤其是对于外出务工的家长,要提前发个信息让家长确定电话或网络家访的时间,这样才不至于徒劳无功。

我们认为班主任家访谈话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反映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二是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学习、生活的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三是共同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成因,就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达成一致。但谈话不必面面俱到,应根据家访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因此,班主任在家访前必须事先准备好谈话内容,清楚该生有哪些优缺点,明确应谈些什么,该怎样谈。同时,对谈话的场所、时机、氛围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估,做好应变准备,绝不打无准备之仗,使家访能突出重点,解决问题,达到既定的目的。

二、注意形象,谈话得体有“礼”

班主任在家访谈话中要注意教师身份、自身形象,谈吐得体,彬彬有礼。在谈话前要主动向对方问好,与家长或托管人同性别的可以主动握手。称呼上要尊重对方,一般称呼为“学生名字+与学生的关系”,例如“张三爸爸”“李四奶奶”等,也可以按辈分称呼,但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跟随别人叫对方的诨名外号。见到孩子也应主动打招呼,见到留守儿童家庭脏乱差,不能露出嫌弃的神情。第一次谈话应立即介绍自己的身份,讲明来意,以免造成误会。当家长和托管人对班主任的评价存在偏颇或将家访误解为上门告状时,班主任在家访中往往备受冷落。这时,班主任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过于在意他们接待或谈话时的态度,切忌口不择言。面对学生家长或托管人的指责,要心平气和,不卑不亢,做到谈笑自如,和和气气,这样家长或托管人才会笑脸相迎,客客气气,才会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交谈。此外,认真倾听也是班主任在家访中的基本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体现,班主任应在认真倾听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家长的呼声与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把握火候,谈话委婉有“度”

班主任在家访谈话中要把握好尺度,要根据不同的谈话地点、氛围和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谈话策略。

我们在家访实践中体会到,家访谈话要坚持“七分表扬三分批评”的原则。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千里之外务工,他们除了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还要承受牵挂、思念子女之苦;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孤苦无依,大多性格孤僻、自卑,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心灵也比较容易受伤。如果班主任向家长汇报留守儿童在校情况时一味地告状,把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家长就不能安心工作,度日如年,素质再好的家长心头也不是滋味,可能导致家长恼羞成怒,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学生也因此对班主任怀恨在心,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李老师当着犯了错误的留守儿童陈某的面,给远在广东务工的陈某家长打告状电话。年轻的李老师是个急性子,从头到尾都在数落陈某的不是,还叫家长当场在电话中教育陈某,结果家长把孩子骂了个狗血喷头,陈某当即把李老师的手机一摔,跑出了办公室。第二天,听其他孩子说,陈某回家挨爷爷狠狠地揍了一顿。陈某也从此和李老师水火不容。可以不客气地说,李老师的这次电话家访是失败的。当然,班主任一味表扬的做法也不可取,虽然使谈话氛围轻松愉快,但容易放松家长和托管人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因此,班主任家访谈话要把握火候,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分寸。我们认为,班主任家访谈话应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策略,这样家长、托管人和孩子容易接受,谈话也能顺利进行。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独立自主、热爱劳动、孝敬老人等优点,在谈话时先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和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其继续发扬,让家长、托管人和孩子看到希望,产生自豪感,也为后面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埋下伏笔。适度的表扬之后,班主任还应适时、委婉地指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家长和托管人共同分析成因,探讨解决的策略,让家长和托管人及时调整和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设身处地,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厌学、邋遢、孤僻、自卑、偏激、叛逆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要转化一名“问题学生”不是一次家访、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需要用爱心去温暖他们,设身处地去为他们着想,在家访谈话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才能慢慢地把学生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到正轨。

班主任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主动承担责任,这样会使家长、托管人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感。然后班主任要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地分析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在谈话时,班主任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卸下心理包袱,感受到班主任如父母般的关爱,自然而然地把班主任当成亲人和知心朋友,进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鼓起改正错误的勇气。

一天课间活动,班长跑来报告:“梁老师,班锐(化名)把同学推倒摔伤了。”我连忙把摔伤的学生送去诊所包扎。因为班锐是个单亲留守儿童,我没有在同学的面前批评他,而是放学后来到班锐家家访。我温和地与班锐、班锐爷爷打招呼,诚恳地对班锐爷爷说:“班锐爷爷,今天是我没尽职,班锐不小心把同学撞伤了。”他们原以为我一来就兴师问罪,听我这么一说,班锐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推倒的。”他爷爷一听火了,就要打他。我连忙把班锐护到身边,安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然后拉着班锐的手问他:“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推同学吗?”班锐说:“他嘲笑我没有妈妈。”我把孩子揽进怀里,说:“我也认为这名同学这样说太过分了。”然后,我話锋一转:“你认为动手推人对吗?”班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推人是不对的。我又提示他:“以后该怎么做?”班锐谈了自己的认识。最后,我委婉地向班锐提出了改进意见。经历这件事后,他和我更加亲近了。当时如果我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即使谈话句句在情在理,他也听不进,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言不逊顶撞老师。正是这些情真意切、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如沐春风,谈话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的谈话如果能感染、激励学生,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带给学生启迪,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家访谈话技巧,家访工作才会富有灵性和成效!

作者:梁小珍 陆维顺

第4篇:小学家访手记

彩虹连着你我他

———家访手记 廖晓林

一、 家访活动背景:

为倾听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思想发展动态,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办学特色,促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校园。我们泽林实验小学组织了这次家访活动。我带着关爱、问候和深情开展了家访活动。

二、家访的内容与过程:

1、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情况、学生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教育方法。

3、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家长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家访结果:

本次家访学生共18人,占全班人数的48%。通过家访,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关心,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不是很在意,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的想法占大多数。另外,家长与孩子的心灵交流很少,大多是训斥。 因此,我认为家访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家访给我的启发与建议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的意义。通过家访,教师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我们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2、家访要及时进行,要常态化。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情绪反常、学生生病都要及时进行家访,这样取得的效果往往比滞后解决要有效益多。

3、家访应该有准备的进行。在家访前,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想好说什么,从哪些方面跟家长进行交流,既可体现教师对工作的负责,也体现教师的品位和档次,对家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家长的倾听也会认真的。

4、 家访不是“告状”。教师在家访中一定要注意到,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在文明民主的融洽的气氛中探讨中进行,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正的关心自己的成长。

5、要注意反馈和总结。教师家访后,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的变动,了解的信息,检验家访的效果。

6、教师对单亲的学生,要多给他们的爱,让他们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学校要尽可能的给予对他们的帮助。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深切地体会到,“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振兴民族,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更是任重道远。

第5篇: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要教育好一名学生,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家访是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的一种访问,是对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家校联系与沟通的绿色通道。“课外访万家”的家访活动开始有一段时间了!我和其他老师一样,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可以看一看班上同学的生活环境如何、学习条件怎样,谁家有什么特殊情况……… 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同学各方面现况的了解,也可以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同时老师上门家访,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种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这次家访我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通过家访活动,我不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不仅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家访工作看似麻烦,烦琐,工作量大,耗费时间,但是这种方法是其他教育观察法所不能比拟的。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的开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体会。 首先,通过本次家访,我深深的认识到虽然学校教育有着集体教育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班级人数太多教师难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无法因材施教。因此,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的个性不能完全展现;而在家庭环境中,学生处于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个性能够得到正常的表现。到学生家中进行交流,是一个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便捷途径,是一个难得的了解学生的机会。此次家访中,我对受访学生有了全面了解,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此类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做。

其次,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老师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平时却难以有机会坐在一起来交流。家长们的很多想法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一些建议对家长知道孩子学习也很有帮助,所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再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最后,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在家访中,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家访,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平时实在是太少了解孩子了,多数时间,我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品行、情商的教育。虽然,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多一些爱,多一些宽容,宽容孩子的成绩,宽容孩子的错,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

第6篇: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一)

1、学生:

家访或接待家长主要事由:

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探讨如何教育该生,使该生能真正融入到同学中间。 家访内容:

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

该生在校喜欢和老师接触,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向上的积极性,但同时缺乏自我约束力。上课时不能按铃声进课堂,不能安静地坐在位上,要么用橡皮砸前面的同学,要么向同学吐唾沫,扰乱了全班同学的正常学习,老师的话听不进去,和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老师真心希望家长能腾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聊聊天,让该生做一个令人喜欢的孩子。

家访手记:

张学虎静下来观察这个孩子的举动,看着看着,便有些心酸,这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经常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为此总是感到很头疼,但也在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我觉得主要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他在潜意识中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渴望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当这些得不到时,对于一个这样的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这种情绪,于是便以一种叛逆的方式宣泄出来,以此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表面看似他没有烦恼,其实他也没有真正的快乐。他人的排斥使他倍感孤独,作为老师,我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让他做一个令人喜欢的孩子,告诉她怎样是对,怎样是错,怎样和别人交往,怎样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他将来该怎么办,我觉得家长应该多考虑考虑,而不是放任自流,从平时的一些表现看,他有一颗向上的心,比如他喜欢参加活动,或做手工制品,动作的协调程度也不亚于其他孩子,只是一些习惯不好,希望能够引起家长的注意。

家访手记

(二)

2、学生:

家访或接待家长主要事由

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探讨该生的教育方式。

家访内容:

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

该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如果能踏踏实实学习,应该很出色,但是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正因为如此,孩子学起来非常吃力,也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因为听不懂,所以经常做小动作,课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有一些叛逆心理,所以和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该生能够静下来,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补,也许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却是有效的。从孩子平时听写和思维的状况来看,他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有时候觉得特别可惜,希望家长能配合一下,为孩子的将来多着想。

家访手记: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非常调皮的孩子,杜炳正的到来,使班里的一些男孩也开始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不完成作业,张口骂人打架等。这个孩子思维能力很强,反应很快,如果态度认真一点,他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但他恰恰在学习之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将来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也许总在摇摆中。我希望家长能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下孩子,让他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下定决心补习功课,尽快赶上来。

家访手记

(三)

3、学生:

家访或接待家长主要事由

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商讨如何提高该生的学习成绩。

家访内容:

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该生在校比较听话,也能融入到集体中,本学期书写进步很大。但学习缺乏自觉性,天天不完成作业,每天都是利用课间和中午时间来完

成,经常给小组丢分,因此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最基本的题目也出错,让老师很是头疼。老师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毕竟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同时做好预习和复习。可以体谅家长忙于生计,但孩子是父母的重心所在,抽一些时间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感受到态度的重要。

家访手记: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感受到后进生该怎么办,因为学生在校时间太短了,各类活动增多,再加上我们地处城乡结合部,我班外来务工子女特别多,家长疲于生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孩子往往放之不管。老师忙于各种活动,实在没有精力单独辅导孩子,使得孩子越来越自由散漫了。有时候在想,素质教育在农村如何落实?在客观条件有限、师资比较缺乏、家长意识淡薄、各种相关机制跟不上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我们深思。

家访手记

(四)

4、学生:

家访或接待家长主要事由

家长到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向老师反映该生的在家表现。

家访内容:

(1)老师向家长反映该生在校表现:该生在校非常安静,很懂事,上课专注力比较好,学习态度很认真,书写比以前有进步,但在笔画的间架结构方面还需改进。该生比较胆小,上课很少回答问题,需要多锻炼,增强自信,变得大方开朗一些。

(2)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该生在家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但不喜欢让家长检查作业。当家长询问他的学习时,孩子总是不乐意,家长很是头疼。

(3)家长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希望该生能够更自信一些。

家访手记:

这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子,从不多言多语,很静,做事让老师很放心,但也缺少活力和自信。一直在想,今天的孩子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今天的教育一定要为其适应社会作铺垫。现在竞争激烈,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就需要自荐和自信,能够大胆地推销自己,而不是循规蹈矩地按照别人的安排走。况且周围的世界瞬息万变,别人能为你安排什么呢?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打拼一片天地。因此,

在孩子的求学阶段就要培养其竞争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心态和能力。一个人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很难改变,但要考虑到自身性格中的某些弱项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因此要学着慢慢尝试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生活和交往。 家 访 手 记

(五)

家访内容:

来到李振磊家,我向家长反映情况:该生在校比较听话,也能融入到集体中,本学期书写进步很大。但学习缺乏自觉性,天天不完成作业,每天都是利用课间和中午时间来完成,经常给小组丢分,因此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最基本的题目也出错,让老师很是头疼。老师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毕竟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同时做好预习和复习。可以体谅家长忙于生计,但孩子是父母的重心所在,抽一些时间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孩子感受到态度的重要。

家访手记:

我们六(5)班的学生杨文豪,时常静下来观察这个孩子的举动,看着看着,便有些心酸,这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经常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为此总是感到很头疼,但也在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我觉得主要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他在潜意识中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渴望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当这些得不到时,对于一个这样的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这种情绪,于是便以一种叛逆的方式宣泄出来,以此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表面看似他没有烦恼,其实他也没有真正的快乐。他人的排斥使他倍感孤独,作为老师,我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让他做一个令人喜欢的孩子,告诉她怎样是对,怎样是错,怎样和别人交往,怎样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他将来该怎么办,我觉得家长应该多考虑考虑,而不是放任自流,从平时的一些表现看,他有一颗向上的心,比如他喜欢参加活动,或做手工制品,动作的协调程度也不亚于其他孩子,只是一些习惯不好,希望能够引起家长的注意。

家访手记

(六)

刘文龙是我们家访的第三站。来到他家时已到晚上六点半,可家里只有他一人,正在上网玩游戏。和该生聊天后了解到照顾她的是外婆,在八月底身体不好,爸爸出差在外,妈妈在武汉打工,周五最早是七点钟才能赶回家做晚饭。与其妈妈联系后得知因自己照顾自己。我们不禁为该生的身体、学习担忧,明白了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原因,也深深感受到孩子的独立自主。我们告诫孩子不要再玩电脑游戏,建议家长想办法改善孩子的生活状况。

家访手记(七)

我班有过这样一个学生小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她都表现得比别的同学有些迟钝,从家长处了解才知道这孩子早年得过一场重病,反应变得有些慢,了解到这样的孩子要比别的孩子多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他们由于孩子的疾病而带来的内心痛苦是让人同情的。这个学生庆幸的是还有一个非常疼爱她学生的母亲,而她的父亲并不知道自己有意无意间的话语早已伤害了孩子。例如“笨”、对她不厌烦、不理睬等。为此,我来到了她家,介绍这位学生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有爱心、善良、热情、大方、守纪律、爱劳动、画画很有个性„„”当然有的优点是我有意说给她的父亲听的,我只想让他知道,他女儿有许多可贵的优点,只是作为父亲的他还没有觉察到。那次家访令孩子开心无比,同时我也给这个学生提出了近期的学习目标。她很有信心地点了点头。家访一结束,我马上要求学生的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说类似“笨、傻”的字眼。我和她妈妈不但在教育语言上积极配合,在功课辅导上也更尽心了。在我们的帮助下,她真的进步了,同学们都对她的进步感到吃惊。唤回一个孩子的自信不是一次家访可以达成的,但是这次家访,唤回了一点父亲对女儿的信心。我坚信,这份信心会随着孩子学习的进步而越来越足,从而形成个良性循环。

实践使我认识到,家访 ,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一种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联系方式,它可以彻底串联起学生、老师、家长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让家长清晰了解子女,让子女也能真正地理解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良苦,利用三方的“合力”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访手记

(八)

交流内容:

(背景与原因) 冯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对待学习不放松,对自己要求很高,正义感强,真诚待人,但与同学交往时的方式方法有些问题,有明显的自卑情绪,由于自己家庭环境不是很好,主观认为只有自己成绩好才能有与别人交往的权利,所以有人对他好,就轻信他人,听别人叙述事件就会忿忿不平,冲动,没有自己经过思考就做出激动行为。上学期曾经与

别班同学,因为口角问题发展到聚众打架。进校后一直很不适应,成绩一路下滑,学生自己也十分着急,主要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负担过重。

(家访内容) 冯同学同学家里条件一般,父母识字很少,工作很忙很苦,基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也谈不上任何家庭教育的氛围。他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一点后遗症,现在腿在走路时有点瘸,父母为了医治,也花了不少钱。冯同学还有一个弟弟,是双胞胎,直到初中两人都在一起上学,上次的打价就有其参与,觉得哥哥受委屈了,找人来“保护”哥哥!他一直比弟弟稳重,小时候的病痛也使其显得成熟一些,兄弟二人的自理能力都比较强。上学之后,成绩都还可以,但一直是弟弟领先,并且老师总是夸弟弟聪明,直到初三,弟弟由于上网,成绩直线下滑,最终未能考取高中;而冯同学却以两分之差被扬中照顾录取!但进校后的成绩却使其倍受打击!

走进他的家庭,父母询问我学习情况,问他们的儿子,是不是可以考取大学。当我说,如果他尽力去学,肯定可以考取,这时看见他父母的眼睛,那种期盼,我深深体会到,在社会底层的家庭,对孩子能够上大学的渴望,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很大。

(

第7篇:小学班主任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是教育唯一的秘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对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而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不单单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是对他们心灵潜移默化的熏陶。老师的爱包含着对学生的了解、尊重和信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教育工作中,我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力争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在师爱的光辉中。

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都忙着从假期的放松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而有一个孩子的表现使我眼前一亮。她,就是曹羽珊。曹羽珊在同学和老师的印象当中常常被冠以“后进生”的名号。她学习基础不扎实,自制力较差,从前的她上课经常发呆,东张西望或者咬指甲,一节课上能真正听进去的知识不到老师教授的10%。可这学期她有了很大改变。课堂上我总能看到她水汪汪的大眼睛专注的看着我,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有时甚至能举手回答问题!家庭作业上的字换掉了原来歪歪扭扭的样子,变得挺拔端正了起来。这一切的变化让我欣喜坏了,我迫不及待的想和家长进行交流,想知道孩子进步的原因。

在家访中我和曹羽珊的家长谈到了她在学校中的进步,并且了解到曹羽珊的爸爸和他的公司谈妥,每天早回家几小时,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曹羽珊的学习,能把她以前漏掉的知识慢慢补起来。从前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会因为孩子学不会而发脾气,我告诉曹羽珊的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对于像曹羽珊这样成绩长期得不到肯定,有些自卑的孩子来说,称赞就更加重要了,那是她努力向前的动力。在交流教育方法的同时,我们也达成了家校合作,为孩子取得更大进步而一同努力的共识。

更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次新学期班干部改选中,曹羽珊战胜了自卑,摒除了大家对她的偏见,勇敢的站上讲台,发表了她的竞选宣言。有许多同学为她的勇气喝彩,投给她支持的一票。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同学们热心的帮助下,曹羽珊一定能在攀登学习之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同时我深深的意识到: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能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家长自发地与老师通力合作。家访是一条纽带,它把老师、学生、家长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合作的三维共同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方面的教育,就如一根链子上的三个环节不可分割,只有环环相扣,利用三方的“合力”才能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8篇:教师 家访手记

讲讲我的家访故事

奎屯市第六中学

叶德力

为了响应“三进两联一交友”以及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要求,2018年1月19日开始,我与单位同事杨娜老师结成小组,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家访对象主要是我班的学生,活动过程,让我收获颇丰,感触颇深。下面我想就感触最深的一户家访来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2018年1月19日下午,我与杨娜老师来到了位于天香里55栋741号的学生覃子涵家中。覃子涵是我班一名低调内向的女生,平日里学习上比较用功,成绩也名列前茅,另外,她也是学校登记在册的特殊贫困户家庭。来到家中,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两位老人——覃子涵的奶奶与大姑,因为覃子涵是单亲家庭,自幼与父亲一起居住,很少得到来自母亲的关怀,可以说,她的大姑更多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在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覃子涵的姑姑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人,非常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洗衣做饭一手操办,还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能舍弃自己的时间陪伴覃子涵,辅导她的功课,一同读书写作,为孩子树立榜样。而在这样家庭氛围熏陶下的覃子涵,自身也非常懂事,能为家里分担家务劳动,尊重长辈,自觉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再次感受到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不仅学校教育很重要,更多是家庭教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协同配合共同进行的一个过程。另外,我也通过此次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班学生的情况,对于我今后的工作也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第9篇:教师家访手记

吴令军 学生情况:陈少强,男,自小学以来,学习虽不甚努力,但成绩一直居于下等。虽然一直在培训班补习,但是效果不显著。

老师观察的现象:上课精力分散,作业多有不交或迟交现象;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

与家长交流的结果:家长是业务员,早出晚归,让孩子一人独自家中.妈妈在江西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来。孩子回家基本不做作业,业余时间一般都用来与低年级小朋友玩。学生自理能力差,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性格内向,从小学四年级起,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步的对策:建议家长必须留一人在家,多关心他,每天辅导其完成各科作业。生活上逐步培养其自理能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多于周围同龄人交流,有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多请教他们。大胆与班上同学沟通,与任课教师交流,对于课堂上没有听懂的,课后及时弄懂。

初步的反应:作业完成相对以前来说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拖欠多科作业情况。地理基础训练空白较多。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基本能够达到老师要求。

与家长的再次交流:家长说每天都会询问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督促孩子完成好了各科作业。重点落实了以下几件事:

1、在这一段时间,家长回家检查作业,老师讲到哪里,作业必须做到哪里;

2、严格控制业余时间,绝对不容许外出闲玩;

3、每天做自己能所能及的事情,收碗筷、洗碗、扫地、叠被子等。

4、座位往前调一个位置。

5、交代其周围同学,帮助陈消化当天知识,各科课代表适当降低对陈的要求。

收到的效果: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了,由于位置的关系,上课注意力提高了,上课认真听讲,精神振作,与以前相比大有好转。各科任课老师都表扬其进步大,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教师感想: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人生来不是天才。过去的成绩只是代表过去。现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像陈少强这样的同学,一旦我们不管不顾,将来一定不会有任何出息。初一是一个新的开始,很多知识都是刚刚接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掌握。不能抱着因为这个小孩以前成绩不好,现在学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态度。只要我们老师多给予他一分关爱,家长多付出一分责任,他就能够学得更好。

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充分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主动,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

学生的转变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还很漫长,老师与家长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上一篇:中国保险行业介绍下一篇:八2班班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