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讲话人民日报评论

2023-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一讲话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七一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回顾历史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历程的全面回顾,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信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这“三件大事”,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奋斗的高度概括,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项伟大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探索的深刻总结,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党在不懈奋斗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坚定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

1 关键在党”,这是中国社会9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无论是历经90年峥嵘岁月,还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认真学习《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会以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记历史使命 无愧人民选择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坚定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这是对90年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是对90年奋斗探索的高度概括。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我们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我们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

2 会变革。我们不懈探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三件大事,前后相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史诗。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90年光辉历程的发展脉络,一个结论更加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浓缩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证明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90年历史充分证明,要把亿万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设想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90年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一个信念更加坚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解决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这一切,承载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90年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要在发展和变革中引领时代的进步,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走过90年,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壮丽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在不断总结中开拓进取,在不懈奋斗中永葆先进,我们一定能不负历史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3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9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任何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三大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

4 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道路拓展永无止境。“三大成就”一脉相承的实践主题,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基本历史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人民日报评论员: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5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评论员: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6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7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

8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我们党的90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9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刘胡兰、雷锋、张海迪、李向群等一批批年轻优秀党员前赴后继,为鲜红的党旗添光增彩;一代又一代从青年时期就追随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今天,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年轻人有近1/4,呈现着党的事业对青年一代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从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作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伟大事业才有了继往开来的辉煌。

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80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代青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

9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各级党组织应该努力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拼搏奋斗,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成才。

瞩望未来,到建党100周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需要始终如一的朝气、锐气与勇气。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当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发出的殷殷召唤,依然是今天我们伟大事业的青春宣言。只有党的队伍里始终洋溢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春激情,党的肌体里始终流淌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青春血液,我们伟大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2篇:七一讲话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汇总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回顾历史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历程的全面回顾,我们才能

- 1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认真学习《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会以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 3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记历史使命 无愧人民选择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坚定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这是对90年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是对90年奋斗探索的高度概括。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我们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我们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不懈探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三件大事,前后相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史诗。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

4 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90年光辉历程的发展脉络,一个结论更加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浓缩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证明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90年历史充分证明,要把亿万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设想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90年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一个信念更加坚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解决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这一切,承载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一个马克思

5 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90年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要在发展和变革中引领时代的进步,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走过90年,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壮丽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在不断总结中开拓进取,在不懈奋斗中永葆先进,我们一定能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6 人民日报评论员: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9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

7 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任何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三大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

8 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道路拓展永无止境。‚三大成就‛一脉相承的实践主题,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基本历史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9 人民日报评论员: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

10 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

11 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12 人民日报评论员: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

13 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

14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

16 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17 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18 人民日报评论员: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我们党的90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9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刘胡兰、雷锋、张海迪、李向群等一批批年轻优秀党员前赴后继,为鲜红的党旗添光增彩;一代又一代从青年时期就追随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今天,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年轻人有近1/4,呈现着党的事业对青年一代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从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作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

19 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伟大事业才有了继往开来的辉煌。

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80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代青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各级党组织应该努力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拼搏奋斗,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成才。

瞩望未来,到建党100周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需要始终如一的朝气、锐气与勇气。

20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当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发出的殷殷召唤,依然是今天我们伟大事业的青春宣言。只有党的队伍里始终洋溢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春激情,党的肌体里始终流淌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青春血液,我们伟大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1 人民日报社论:永远为人民而奋斗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90年前,在中华民族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面貌,把中国带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在党的90华诞之际,回首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展望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80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无不倍受振奋、倍觉自豪、倍感光荣。

1921—201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彪炳千秋的三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安康的广阔道路,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1—201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震古烁今的三个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这三

22 个转变,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这确实是一个绝大的变化,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90年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

环顾世界,还有哪个政党有这样的理论勇气,在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推动理论的飞跃,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伟大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浴血奋战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自力更生铺就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解放思想开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90年筚路蓝缕的探索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环顾世界,还有哪个政党有这样的实践能力,28年革命历程,记录一个政党的奋斗成长;30年建设岁月,见证一个民族的顽强奋进;32年改革开放,诠释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90年波澜壮阔的进步中书写社会主义中国辉煌篇章。

多少悲壮,多少豪迈,多少光荣。90年风雨砥砺,一

23 个真理颠扑不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多少曲折,多少探索,多少奋斗。90年岁月峥嵘,一个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90年党的发展历程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始终保持并不断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着眼人民根本利益,才能获得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才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引领时代潮流。

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堪称伟大辉煌的成就,但要永远牢记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创造了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业,但要永远牢记与我们的宏伟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4 当前,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蓝图全面展开,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能力的考验。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必须将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将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苦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作为指导、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更加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党同志须时刻谨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

永远为人民而奋斗,我们将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畏风险、不惧挑战,不断探

25 索、不懈奋斗,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美好前景,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2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常思做人 为政 用权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⑧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会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做人、如何为政、如何用权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考验,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是最为根本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里面讲的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不谋一己之私,值得深长思之。

为什么立身要不忘做人之本?在群众心目中,领导不仅是一种管理的权力,更是一种示范和榜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模范的行动带动人。有德才有威,有威群众才信得过;有德才有为,有为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对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立身,如何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导向和引领。领导干部以德为先,其意义就在于,忘记做人之本不仅贻害自己,更会贻害党的事业。我们要记住,领导干部来自老百姓,但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27 为什么为政要不移公仆之心?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道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岗位的真谛。‚吏者,人役也‛,古代官吏尚且懂得为官是清苦之事,早起晚睡,夙夜为公,不敢有须臾懈怠。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应该比封建官吏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他们经历不同、岗位不同、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公仆之心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民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虽朴实,道理却很深刻。

为什么用权要不谋一己之私?权力是天下公器,不是哪个人赋予的,也不是自己生来就有的。用权不为公众服务,这样的权力迟早会被剥夺。应该看到,权力具有两重性,为老百姓做事,就会造福一方;为一己之私谋利,就会为害一片。最近伏法的贪官许迈永、姜人杰,即是明证。贪腐不是天生的,所谓‚温水煮青蛙‛,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权力,不能正确处理私利,就会闻不到马屁的臭味,看不见诱饵的祸心,听不进良言的规劝。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为谁用权,如何用好权,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28 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警醒,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真思亡危方能存安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⑦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亡则存。居安思危是执政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执政者应有的政治责任。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警示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的存在,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这些告诫与论断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90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防止因腐败而导致的‚政治风险‛,一直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积极破解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乱源,轻则引起群众的反对和不满,重则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别姬‛、党和国家改变颜色。邓小平同志教育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从党的执政实践来看,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从世界政治史来看,执政党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有效地预防腐败,才能保持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推进反

30 腐倡廉,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反腐方略不断完善,反腐斗争不断深入。面对各种新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面对依然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和繁重的反腐败任务,迫切需要认真研究产生‚消极腐败的危险‛的深层背景,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腐败的集中表现是权力的腐败,各种腐败现象的根源无不或深或浅隐藏在权力之中。而权力的腐败,又源于权力的异化。不管是吃拿卡要、贪污受贿,还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无不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造成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给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带来损害,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

事实证明,腐败往往是主观和客观防线双双失效的结果,没有自律的权力,必然走向异化;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化。也正因为如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只有筑牢精神防线,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抵御消极腐败危险才会有底气。

另一方面,‚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种监督的力量,既来自于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保证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更来自于人民

31 ——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行使过程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群众雪亮的眼睛是遏制腐败现象的利器。只有织密监督网络,规范权力运行,抵御消极腐败危险才会有可靠保障。

危险的存在,既是警醒,更是鞭策。现实在考验,人民在期待,党员干部如何老实做人、干净做事,党和国家如何剔除腐恶、气正风清,说千道万,行动是最有力的回答,实效是最得人心的答案。

3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信仰之旗凝聚青春力量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⑥

一个政党要赢得未来,就一定要赢得青年。

走过90年,中国共产党依然焕发青春的朝气。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1/4。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了这样的‚青年特质‛:‚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抗日战争初期,诗人何其芳这样描述延安对青年磁石般的引力。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奔赴延安的青年多达4万余人。

‚到农村放飞梦想,靠奋斗实现价值。把人民当作根本,以奉献锤炼品格。‛2008年,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这样倡议同学们把青春奉献给广袤田野。到目前,农村已迎来2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

到延安去、到解放区去,支援边疆、志愿服务……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代青年聚拢在共同的旗臶下。历史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各异,现实选择却如此一致,正因青年是

33 时代的晴雨表,总能感受进步的脉动、向前的浪涌,总能向着未来的曙光、时代的潮头而去。

当代青年成长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从城市化的‚前锋‛到信息化的‚主力‛,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想、更自信的心态。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选择,同样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选择:教育部对140所高校2.5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有入党意愿。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坚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从来就是一个共同体。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每个人都会追问人生的终极价值,要‚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要把自己献给‚最壮丽的事业‛。跳出一时一事、一人一地的局限,用更大的尺度来考量生命的质量,用更广的视野来观照人生的价值,每个年轻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而这,不正是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承担起的使命吗?

青年的选择,是对党的信任,也是对党的鞭策。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历史的三峡‛,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只有勇敢革除自身弊病,防止‚四大危险‛的侵蚀,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超越既得利益,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才

34 能激励更多青年创造共同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罗庚向留学生发出回国的号召:‚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真理、国家、民族、人民,激励了多少年轻人慨然前行。走过90年,唯有继续把这样的信仰放在肩上,我们才能永远与青春同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3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国制度”撑起“中国传奇”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⑤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走过的路。中国的发展,不但给本国百姓带来了实惠利益,更让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是如何创造的?在一些国际观察人士那里,这始终是一道颇难破解的‚中国式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揭示了中国成功的制度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始终快速发展,创造出追赶现代化的‚中国速度‛,除了‚中国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释放的巨大活力,还在于‚中国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决策与执行的高效率、强大的动员力等独特优势,具有始终坚持在学习基础上改革创新、在实践基础上纠错求是等优秀品质。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36 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突破了西方世界既有的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创造了与过去5000年全然不同的中国历史,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也正因如此,在有些人眼中,‚中国制度‛总显得有些‚另类‛,不符合其预设的价值标准。于是,各种‚崩溃论‛、‚威胁论‛接踵而来。质疑、批评、否定,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如影随形。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都必然有其相应的制度支撑。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没有一整套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我们怎么可能实现数亿人口的脱贫、成功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怎么可能使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二,实现人民生活的总体小康?怎么可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疲软的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怎么可能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挑战,从容面对社会转型风险,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放下理论层面的争议,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证。资本对制度极为敏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吸引投资的能力,是公认的观察一个国家制度优劣的晴雨表。中国能够成为吸引外资大国,稳定地引来外商直接投资,引来全球五百强企业投资设厂,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对‚中国制度‛的认可。外国媒体评价,这表明全球用资本对‚中国制度‛投了赞成票。

37 经历了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在时代大势下既自觉扬弃自己又主动与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激荡交融的双重选择。神州大地上演绎的‚中国传奇‛,显示了‚中国制度‛所具有的独特包容力、整合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既吸收他人长处,又不放弃自身优势,更不固步自封,‚中国制度‛必定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

3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有“准备困难” 就有“事业成功”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④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这样告诫全党,同时再次强调‚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令人警醒,催人自省。由此不禁想起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

60多年前的这次会议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却专门讲‚准备困难‛。他说,我看光明多得很,但是我们更要准备困难。困难多得很,比如外国大骂,国内大骂,失去几大块根据地,被消灭若干万军队,爆发内战,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经济困难,国际无产阶级长期不援助我们,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他竟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面临的17条困难!

预见到即将面临的困难,‚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这正是毛泽东那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的政治智慧,也是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的启示。

事实上,从党成立的那天起,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有时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被人家拦腰一枪打在地上‛,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和革命

39 群众血洒大地,革命形势几入绝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前有环境严酷的雪山草地,后有敌人的武装追击,内有张国焘分裂的危险,困难几乎达到无法想象的程度。但共产党人战胜了艰难困苦,在逆境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说:‚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

党的90年历史反复证明,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困难预见得充分一些,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我们才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越发积极地准备和应对,最终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大跃进‛的挫折,60年代初的严重经济困难,甚至‚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等等。但是,中国共产党人靠自己的力量渡过了难关,纠正了错误,从困难中奋起,进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在神州大地上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创新实践,开辟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今天,作为已经拥有8000余万党员的执政党,面对更加繁重复杂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必然还会遇到更多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共产党人敢于正

40 视和面对困难,有能力战胜风险和挑战。正如毛泽东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注:毛泽东文集中确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一文)中曾告诫人们的那样:‚麻烦还在后头,不要怕麻烦。要革命就会有麻烦,而且有时非常麻烦‛,‚世界上不会没有风波……我们党现在经常遇到风波,有大风波,中风波,小风波,我们不要怕风波。现在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了,不至于被风波淹没。要在中国这个海里淹死我们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会的。‛

历史可以告诉未来,前进道路上,有‚准备困难‛,就必定有‚事业成功‛。

4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把忧患作为一种执政心态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③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面对掌声是否头脑清醒,面对成绩能否看到问题,是一个政党先进与否、成熟与否的‚检测仪‛。

在建党90周年的辉煌时刻,在‚给中国共产党打高分‛的赞誉声中,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充满忧患意识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世情、国情、党情正在深刻变化,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种考验‛复杂严峻,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更加尖锐。

‚中共以忧患意识迎接90华诞‛,这是海内外诸多媒体当下的普遍印象。如果以‚忧患‛为关键词解读90年历史,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的历程更为寓意深远。

党诞生于民族危亡的苦难岁月,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带领人民浴血奋斗,带着‚两个务必‛‚进京赶考‛,在‚开除球籍的危险‛下开始改革开放,在‚居安思危‛中迎来新的世纪,在‚忧患在心、准备在先‛中战胜疫病、地震、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勇于从挫折中奋起,善于在忧患中奋进,已经成为我们党最为重要的政治品质之一,也为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未来提供了深刻启

42 示。

忧患源于责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管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促改革、谋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才会实事求是地看到问题与不足,才会深切反思自身能力素质存在的差距,才会极其重视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才会高度警惕贪污腐败对人心向背的影响。

忧患激发动力。多难兴邦,多难励党,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战胜‚九八洪水‛到创造‚汶川奇迹‛,越是生死抉择,越是搏击风浪,党的政治本色就越是彰显,修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能力就越能大幅提升,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就越能加快。

今天的中国,发展的奇迹固然令人惊叹,但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交织,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环境、腐败等问题空前凸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看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方见真章。如何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鼓起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断探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检验着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4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四种考验‛无所不在,‚四种危险‛警钟长鸣,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忧患意识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迫切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把忧患作为一种‚执政心态‛,多些问题意识,防止积弊日深;少些‚盛世心态‛,理性看待成就;多些群众意识,促进干群融合;少些名利观念,杜绝以权谋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4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总把群众当亲人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②

党以民为本,党因民而兴。论及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满怀深情地这样概括:‚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群亲情深似海,回望历史,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这段话的丰富内涵。

孟良崮的枪声似在耳畔断续响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气久久回荡。‚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渊子崖村誓与敌人一搏到底的悲壮感天动地。

面对生命垂危的战士,沂蒙妇女明德英决然打碎封建思想枷锁,用乳汁将其救活;为了赢得宝贵的作战时间,李桂芳组织妇女干部跳进冰冷河水中,用瘦弱的肩膀搭起坚实的‚火线桥‛。王换于用全部‚家底‛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致使三年中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

按下《沂蒙山小调》的播放键,眼前跃动的是八百里沂蒙一幕幕‚党为民、民拥党‛的大情大义。这铭刻着鱼水深情的革命老区,令人深深感动。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党群同心斩棘的朴实教材又岂止‚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无不贯穿着党与

45 群众的鱼水亲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代代传承的‚精神集体‛。

历史不会忘记,井冈山上走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党的群众路线下了‚定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石;历史不会忘记,长征路上沿途群众救治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千古佳话;历史不会忘记,宝塔山下、延河水畔‚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宣誓;历史不会忘记,土地改革的策源地西柏坡,群众迸发出‚土地回家了‛的欣喜。

回首以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立场始终不变,群众路线薪火相传。平型关划破寂静的枪声,天安门前庄严的宣告,南海边奏响高昂的‚春天旋律‛,汶川地震的温情呐喊与挺身,共产党人所迈出的每一个有力脚步,都会烙下一个‚人民至上‛的深深脚印。在改革攻坚的今天,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愈发成熟与自信。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摆不正群众位臵,逐渐丢弃了群众观。有的将群众‚摆得过远‛,不愿与群众做亲人,生怕群众抓‚小九九‛、‚揭伤疤‛;有的将群众摆得过低,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不屑向群众学习,不情愿为群众办实事。这些都会导致党员丧失群众基础,淡化党群深情,危害不浅。

倘若说,党是溪水,群众便是泉眼,泉涌才能长流;党是大树,群众便是土壤,土沃才能根深。党群同心,其利可

46 断金,其力可移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淡了党同人民的血肉情谊,都应当同人民共患难、心连心。这是我们党90年历程给予每一位党员干部最深刻的启示。

4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为人民服务是永远的“生命工程”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①

‚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不仅是一句自我省思的哲学追问,更是一个先进政党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

细心的人发现,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多达136次。‚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如此充满感情的论述,既是对辉煌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提供着开启未来的‚钥匙‛。

回望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人民‛,始终坚持着一种行动——‚为人民服务‛。只有理解了党与人民的关系,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才能破译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为什么能够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历经挫折还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支持,为什么能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就像一块永恒的试金石,时刻考验着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为人民服务是永远的‚生命工程‛,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任何政党都必须行动着,如果没有行动,政党必然从政治中出局。90年来,正是因为将革命、建设、改革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将为人民服务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的历史时期,重申‚人

48 民‛的重要性,继续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依然呼唤这种‚行动的政治‛。

今天,对肩负重要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论是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还是抵御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仍然需要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人民服务‛仍是我们一切努力的方向。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认识到,‚行胜于言‛,人民群众不仅看你说了什么,更要看你做了什么;如果‚为人民服务‛只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那就只能成为消解信任的‚空头支票‛。每一位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要仔细想一想: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把握前进的航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建党90周年之际,在当年曾经见证‚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的革命老区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谈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49 时,由衷地‚向全省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同时向全省党员干部提出了‚站在人民立场‛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要求。‚上下同欲者胜‛,我们深信,一个把人民利益书写于党章、宣示于誓词、贯穿于行动的政党,一个在各个层面都能与人民互动、为人民掌权用权、替人民谋求福利的政党,必将获得最为深厚的力量,保持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50

第3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大全]

7月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回顾历史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历程的全面回顾,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信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这“三件大事”,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奋斗的高度概括,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项伟大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探索的深刻总结,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党在不懈奋斗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坚定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社会9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无论是历经90年峥嵘岁月,还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认真学习《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会以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7月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记历史使命 无愧人民选择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坚定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这是对90年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是对90年奋斗探索的高度概括。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我们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我们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不懈探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三件大事,前后相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史诗。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90年光辉历程的发展脉络,一个结论更加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浓缩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证明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90年历史充分证明,要把亿万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设想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90年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一个信念更加坚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解决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这一切,承载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90年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要在发展和变革中引领时代的进步,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走过90年,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壮丽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在不断总结中开拓进取,在不懈奋斗中永葆先进,我们一定能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7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9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任何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三大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道路拓展永无止境。“三大成就”一脉相承的实践主题,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基本历史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7月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7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7月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7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我们党的90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9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刘胡兰、雷锋、张海迪、李向群等一批批年轻优秀党员前赴后继,为鲜红的党旗添光增彩;一代又一代从青年时期就追随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今天,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年轻人有近四分之一,呈现着党的事业对青年一代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从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作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伟大事业才有了继往开来的辉煌。

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八十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代青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各级党组织应该努力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拼搏奋斗,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成才。

瞩望未来,到建党100周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需要始终如一的朝气、锐气与勇气。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当年,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发出的殷殷召唤,依然是今天我们伟大事业的青春宣言。只有党的队伍里始终洋溢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春激情,党的肌体里始终流淌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青春血液,我们伟大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4篇: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评论(本站推荐)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以信仰之旗凝聚青春力量

一个政党要赢得未来,就一定要赢得青年。

走过90年,中国共产党依然焕发青春的朝气。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1/4。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了这样的“青年特质”:“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抗日战争初期,诗人何其芳这样描述延安对青年磁石般的引力。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奔赴延安的青年多达4万余人。

“到农村放飞梦想,靠奋斗实现价值。把人民当作根本,以奉献锤炼品格。”2008年,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这样倡议同学们把青春奉献给广袤田野。到目前,农村已迎来2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

到延安去、到解放区去,支援边疆、志愿服务„„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代青年聚拢在共同的旗帜下。历史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各异,现实选择却如此一致,正因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总能感受进步的脉动、向前的浪涌,总能向着未来的曙光、时代的潮头而去

代青年成长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从城市化的“前锋”到信息化的“主力”,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想、更自信的心态。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选择,同样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选择:教育部对140所高校2.5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有入党意愿。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坚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从来就是一个共同体。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每个人都会追问人生的终极价值,要“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要把自己献给“最壮丽的事业”。跳出一时一事、一人一地的局限,用更大的尺度来考量生命的质量,用更广的视野来观照人生的价值,每个年轻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而这,不正是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承担起的使命吗?

青年的选择,是对党的信任,也是对党的鞭策。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历史的三峡”,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只有勇敢革除自身弊病,防止“四大危险”的侵蚀,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超越既得利益,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才能激励更多青年创造共同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罗庚向留学生发出回国的号召:“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真理、国家、民族、人民,激励了多少年轻人慨然前行。走过90年,唯有继续把这样的信仰放在肩上,我们才能永远与青春同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张 铁)

一刻也不要懈怠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把精神懈怠作为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并要求全党同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一论述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这一要求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把握蕴含的重大意义,努力做到一刻也不懈怠。

一刻也不懈怠,反映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积极态度。态度问题不是一个表象问题,而是一个本质问题。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作为。同样的事情,持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在结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凡抱着乐观的、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会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努力把工作做好。而那些抱着悲观的、消极态度的人,往往会以敷衍塞责的心态,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努力做到一刻也不懈怠。

一刻也不懈怠,体现的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成就任何事业,没有一种奋勇向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不行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用辩证法的观点看,一个人有了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一股力量,就能保持一颗恒心,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干成;一个人意志消沉,缺乏斗志和热情,遇到挫折就会萎靡不振,遇到困难就会裹足不前,最终一事无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始终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努力做到一刻也不懈怠。

一刻也不懈怠,展示的是一种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一个党员干部思想上有没有懈怠,工作上有没有松劲,直接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必然来自于一刻也不懈怠的精神。否则,就会安于现状、惧怕困难;就会疲沓涣散、暮气沉沉。可以说,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党的事业才会更好地发展;而离开了奋发有为的作风,党的事业就难以开创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指出:"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面前,特别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考验面前,如果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就会错失发展机遇甚至前功尽弃。"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风,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

发展任重道远,机遇稍纵即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大发展的机遇对我们中国来说并不多,一定要抓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每一个党员干部就必须要做到一刻也不懈怠。

做到一刻也不懈怠,必须要有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责任既是义务,又是使命,更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在客观条件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责任感对于事业的兴衰成败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中才能做到一刻也不懈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任,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忠于职守、勤奋干事,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理解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都坚决不做。"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时刻怀着为党和人民守土有责、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干事,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赖和期望。

做到一刻也不懈怠,必须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刻也不要懈怠,通俗地讲就是一刻也不能松劲、一刻也不能自满。尽管9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奋勇向前、奋起直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无论从全国来说还是从一个地区来说,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长期奋斗、不懈奋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想松懈,满足于守摊子、当"太平官",只能坐失良机,贻误事业。古人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著,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做到一刻也不懈怠,必须要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始终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刻也不敢懈怠;才能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墨守成规、思想保守,不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有的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麻痹懈怠,缺乏危机感。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一日千里,如果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就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始终保持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把激烈的竞争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满腔热忱干工作,竭尽全力作贡献,努力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新阶段。 (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吴德刚)

以战略眼光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从长远和战略上看,培养和造就出优秀年轻干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更重要的任务。做不好工作,是不称职的领导者;带不出好干部,同样是不称职的领导者。”各级党委要增强战略意识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提早布局,切实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一、充分认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既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中央和省委着眼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要求。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历来是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的严峻形势,指出抓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决定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做不好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抓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推动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历史证明,只有不断推动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才能为党的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从长远来说,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实践表明,年轻干部作为后继力量,如果培养选拔工作跟不上,干部队伍就会青黄不接,发展难免会受到影响;而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都相对比较足。显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而是关系全省大局、影响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换届中配备好领导班子的紧迫任务。按照中央部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市、县、乡三级将进行集中换届。中央强调要着眼战略需要,进一步加大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力度。从实际情况看,我省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年轻干部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能担任党政正职的优秀年轻干部数量偏少;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统筹性、计划性、针对性不够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还不畅通,还没有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抓住换届这一契机,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增强各级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二、全面落实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

中央和省委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十分明确。各级党委要把握规律、理清思想,结合实际、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努力推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要不断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核心,而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年轻干部是在改革开放中生活、学习、成长起来的,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不少同志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年轻干部,打牢理论功底,筑牢信念根基,特别是对于进入后备库的年轻干部要优先安排、重点培养。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国情、民情教育结合起来,与中共党史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我们党的奋斗史,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二是要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是最好的课堂。要针对年轻干部中不少是“三门”干部的实际情况,坚持把年轻干部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扬长补短、健康成长。越是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舍得派出去锻炼,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练,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第一线去历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改进作风、增长才干。要坚持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对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多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放到重要岗位上积累经验;对经历比较单一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交流,特别优秀的要安排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使他们熟悉多个方面的工作情况。要有意识地在处理突发事件、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锻炼和考验年轻干部,锤炼他们的意志和品质,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坚持从严管理,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加强管理监督,既是对年轻干部的最大爱护,也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年轻时期既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危险期”,如果失去有效的监督管理,很容易使“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现在,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对年轻干部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制止的不制止,使一些原本很优秀的年轻干部因为得不到及时提醒和有效监督,最终走上自傲浮夸、脱离群众甚至违纪违法的道路,教训十分深刻。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年轻干部思想状况、工作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思想上、工作上经常给予指导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是要加大选拔使用力度,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选拔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对年轻干部来说,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锻炼,给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舞台,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方式。目前,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有的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现象,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在使用上顾虑重重、怕担风险。因此,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尤其需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打破陈旧的用人观念,重台阶不唯台阶,重任职年限不唯年限,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创新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从制度上开辟优秀干部成长的“快车道”。

三、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抓得实不实、成效大不大,主要责任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培养选拔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水平。

一是要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作出长远规划。省委专门制定了《2010-2020年甘肃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对未来5-10年全省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作出了规划。各级党委要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对干部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和战略安排,既要选准选好近期可以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以满足领导班子调整和这次换届的需要;又要注意发现和储备一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长期跟踪培养,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长远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要落实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责任。各级党委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促使更多的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党委统一部署,抓好教育培训、管理监督、选拔使用等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对下一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情况,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是要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把握新一代年轻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正确处理好培养与使用的关系,坚持重在培养,防止重培养轻使用或者重使用轻培养,特别要防止降低使用标准,搞照顾性提拔。要正确处理好资历与标准的关系,辩证地看待资历所反映出的工作业绩、知识才干和经验积累,注重干部的德才条件和工作实绩,注重年轻干部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要正确处理好使用年轻干部与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的关系,既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要合理使用其他各个年龄段的干部,防止在任职年龄上搞“一刀切”,防止把年轻化搞成“低龄化”。

年轻干部的成长,既要靠组织的教育培养,更要靠个人的勤奋努力。广大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勇于到实践中经受风雨、积累经验、增长本领,努力用高尚的品德、杰出的才干、优良的业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满意。(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

读懂胡锦涛总书记建党90周年讲话对青年的要求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将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到,“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期待,发人深省,激人奋进。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所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尽管我们的社会不乏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然而,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复杂现实的影响,给我们青年的信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一些青年那里,对金钱崇拜,对财富炫耀,从抑制、批判、抵抗,演变成麻木、默然、包容,进而转换为附和、向往、张扬。在多样化、世俗化、市场化的现代话语中,一些青年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日常化、合理化。对金钱和享乐的向往,正侵蚀着一些青年的社会良知,扭曲着一些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和信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一个青年如果没有明确的信仰,就会在混沌的生存状态中失去自我;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具有坚定信仰作支撑的青年,将失去凝聚力,失去前进的动力,无法实现真正复兴和繁荣的。可以说,今天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信仰缺失有关。

信仰高高在上,你必须仰望。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科学信仰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目标而奋斗。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尊尊告诫,“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作为青年,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

人的思想象块地,不长庄稼就长草。今天,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青年人的信仰不能变。广大青年一定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文白石

一、努力学习,坚定信念

二、要服务大局,继续发挥监狱工作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积极投身罪犯改造工作主战场

三、加强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开创监狱工作新局面

第5篇:七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气势豪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站在90年的历史节点上,胡锦涛总书记首先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集中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成就。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和人民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把党的目光引向未来。当年,毛泽东同志曾把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比作万里长征,指出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今天,我们又走完了第二步、第三步。展望未来,还要坚定地迈出第四步、第五步以至更多、更大的步伐。为此,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因此,我们党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其要旨既是为了继往,更是为了开来。

着眼于继往开来,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对所有这些挑战和危险,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着眼于继往开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着眼于继往开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此,我们只有牢记并坚定不移,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既要回顾和总结90年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开创更加光辉和美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继续以新的伟大实践书写未来美好新篇章指明了方向,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行动和业绩,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壮美的乐章。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珍惜伟大成就 高举伟大旗帜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90年奋斗历程、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后深刻指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项制度,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旗帜,是一条道路,也是一项事业;是一个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个历史进程。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理论、实践,最终要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党的建设上,还是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上,我们党都越来越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推进,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上。

这种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进行改革,不仅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得到了坚持,而且使各方面的体制得到了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活力和生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范畴,宣告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如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样,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这一制度体系,就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逐步积累的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在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邓小平同志曾设想,到建党100周年时,要争取在各方面形成比较成熟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把“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之际宣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伟大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号召和要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坚持实事求是 推进理论创新——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不仅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作出了新论断,而且对我们党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所走过的90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党和国家前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最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不断发展的实践之中。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同时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90年奋斗、探索中,我们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扎根在中国实际的土壤中,而且始终保持和发展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从发展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90年来,我们党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理论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源泉。党的生命活力与党开拓创新的勇气能力紧密相联。只有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党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面向未来,党和人民将在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丰富的实践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基本国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适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中不断丰富,在丰富中继续坚持。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90年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尤其是重大转折和关键时期,我们党都以各种方式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面对风云激荡的世界形势和繁重复杂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党学习的任务更加紧迫。全体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概括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时,第一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在阐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时,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两个第一充分表明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坚持五湖四海 汇聚优秀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我们党90年奋斗历程,科学分析党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用五个"必须坚持"进一步阐明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其中第二个"必须坚持"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对干部和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新形势下对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90年来,我们党不断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无私奉献、成就卓著的英雄模范。他们不仅在党内,而且在社会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人才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从人口大国尽快发展成为人才大国、人才强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重大战略方针,而且鲜明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为人才不断涌现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但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人才在数量上还远远不够,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机制办法还有待改进,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还有待拓展。

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把人才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战略高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这一论断振聋发聩,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人才问题上,我们必须有更多的措施、更快的步伐、更大的作为,才能适应今天世界大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要求。

遍地是英雄,行行出状元。每个领域、每个部门、每个行业都会有人才,每个层面、每个区域、每个单位都会有人才。在国内培养成长起来的有大量人才,在国外学习工作和回国创业的也有很多人才。因此,对待人才,一定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而不能以人划线、任人唯亲,不能带任何偏见,更不可心胸狭窄,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选贤任能之路,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一切德才兼备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要善于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特别要把德放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领导干部要善于当"伯乐","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和青年英才,使党和人民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年轻干部则要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尤其要自觉自愿地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汇聚人才需要有战略、有政策、有制度。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要大力倡导"四个尊重"的风气,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千里马"脱颖而出,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可靠的智力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 一切依靠人民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讲话阐述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第二条就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任务第三条也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充分体现了我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改变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悲惨状况;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了更快地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90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党的主张、决策和部署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证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我们执政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授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党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委托、按人民意愿执好政、掌好权。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就必须服务于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正确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大课题。历史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样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新形势下要特别注意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和丢掉。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非常艰巨、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做好群众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适应新特点新要求,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来体现。心中是否有人民、眼里是否有群众,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中汲取营养,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用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的良好作风和工作业绩,为党旗增辉,为人民造福。 坚持从严治党 永葆政治本色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全面分析党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后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努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这是党取得一切成就并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但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并努力提高科学化水平,坚决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复杂、严峻,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建设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时时提醒我们,党执政时间越长,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要从严治党。

坚持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穿到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要严格按党章党纪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要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建立和健全党的建设责任制,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

党的队伍纯洁,是党的先进性的根基。从严治党,必须坚决反对和清除腐败。能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解决好反腐倡廉的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胡锦涛同志也一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始终怀有清醒认识,始终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地反对腐败,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不渝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靠教育、又靠法制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纠正不同类型的不正之风,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全党必须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要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党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坚决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逾越法律、纪律和道德的底线,自觉加强政治和道德修养,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持改革开放 开创美好未来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一论断铿锵有力,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是90年来党所完成和推进的第三件大事。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消极、负面甚至腐败现象。对此,要科学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但决不能因此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坚定有力地表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所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来解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能继续更好更快地发展;只有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才能使现实问题更好更快地解决。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个"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反响,受到普遍好评。这说明,坚持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从开创更好未来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信心、砥砺勇气、锐意开拓、一往无前,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坚持改革方向,克服各种各样的"改革疲劳症",防止任何"精神懈怠"现象,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迈出改革步伐。要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收到更好的成效,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要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保持强大动力。

第6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担负起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责任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4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程的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历史赋予的政治责任。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立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领会这种重要意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大有作为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四个全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举措不可或缺。站在这个高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政贵在行,关键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不是提出个理念、制定个文件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四中全会分解确定了190项任务,许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作为法治建设的‚责任人‛,作为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执行人‛,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举足轻重,需要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古人说,民以吏为师。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总书记围绕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要在行动上进一步严格起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要在根本问题上进一步明确起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和法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自觉担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责任。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带动全党全国上下一起努力,以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成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4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5日20:3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的成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直指一些领导干部在法治意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思想的警钟。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不屑学法、心中无法,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有的干预司法、徇私枉法,有的则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从无视以致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犯罪的?古人云‚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周永康、薄熙来等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藐视法律、破坏法治,导致法治不彰,教训极为深刻。

法治不彰,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恶化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警醒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自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谋划工作时的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法治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让各级领导干部尊崇宪法、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才能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扎实迈进。(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9日07: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既是价值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尊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就要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就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只有思想上尊崇法治,才能行动上遵守法律。尊崇法治,首先内心就要彻底摈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面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斗争。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要从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抓,重在抓长、抓早,让他们把法治素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违法乱纪的干部,很多是长期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是行使权力的依据,只有把这个依据掌握住了,才能正确开展工作。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要把学习宪法摆在首位,同时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当法盲,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遵循法治轨道,就不能跟着感觉走,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让遵纪守法变成一种习惯。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把功夫下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上。守法律、重程序,牢记职权法定,保护人民利益,用权受监督,才能依法用好手中权力,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靠自觉,也靠制度。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把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用起来。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此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就能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9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11日07: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推进这一时代伟业,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又一次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立不起来。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的是‚为子孙后代计、为长治久安谋‛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从理论层面讲,世界上从来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我们要坚持的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从实践层面看,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们党的高度自觉,也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我们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不是别国的宪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首先就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在这里,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我们必定能书写人类法治史上的中国篇章。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1日

版) 01

上一篇:毕业三十年感言感慨下一篇:告别迷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