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发展趋势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从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正式批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我国的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实现了飞速发展。基于我国汽车信贷市场以新车信贷业务为主要业务,通过计算中國新车信贷市场的规模可以大概知道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规模。2015年我国新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到7565亿元。

第一篇:发展趋势论文

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下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中,笔者试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入手,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对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办法,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始终疲软,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方面,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呈现愈演愈烈态势。但是,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国际电子商务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根据仁邦动力、阿里巴巴有关数据测算,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50亿美元,实现了年均30百分点的增速。本文试从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全球国际电子商务总体发展状况

1.1全球国际电子商务介于实物与虚拟之间。目前,全球国际电子商务涉及货物、服务、会展、旅游、保险、金融等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国际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利用因特网技术实现了企业之间信息流、资金流、单证流的便捷流转,促进了国际贸易企业在线上无纸化和线下传统经营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

1.2全球国际电子商务的模式以B2B为主。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涵盖了B2B、B2C、C2C、C2B、B2G等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并在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更新的商务模式。但不可否认,B2B模式仍是国际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国内外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寻找商机,建立起了更多的贸易伙伴关系,从而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仍是主流。

1.3全球国际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日趋规范。从1981年欧盟推出《贸易数据交换指导原则》以来,不同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经推出了涉及电子商务和贸易的各种框架协定和文件近百个。特别在在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201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开始起草“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网上争议解决:程序规则”,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法律基础,电子签名法案在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陆续签署,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了实施基础。

1.4全球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但潜力巨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和成效明显,处于第一梯队。中国、俄罗斯、智利等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在政策环境、技术水平、应用层次和效果上处于极有潜力的发展阶段。同时,还有很多国家处于起步和改善追赶过程中。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称,从国际贸易的观点来看,预计2015年的国际电子商务将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四成。由此判断,未来10年将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黄金时期。

2.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跨境电子商务国家之一。2011年,中国从美、日两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金额达到2332亿日元,同比增长7%。2011年,中国外贸电商交易额增长40.6%。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2.1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电子商务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3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对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对外贸易功能,提高我国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指导意见。2012年,海关总署组织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宁波5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积极探索小额跨境网上交易监管政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无纸通关,促进了国际贸易便利化。

2.2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全国各省市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以各种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的技术、物流、管理支撑体系和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其中,上海、杭州、北京、天津、吉林、长春、福建、广东、重庆等省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3服务平台有效搭建。阿里巴巴国际版、诚商网、敦煌网、易唐网、兰亭集势、中国制造网等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广大中、小企业展示商品、搓合成交、后续服务提供了一站式便利服务。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企业设立了海外版网站,还有的企业积极在海外筹建自营仓库。支付宝、PAPAL等支付平台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手段。DHL、EMS等国际国内物流企业也抓住商机,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快捷物流服务。

2.4个人海外跨境消费迅猛增长。由于国内外商品质量和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海外代购、海外淘宝等新兴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海外代购规模为120亿元,2011年为265亿元,年增长1.2倍。中国消费者坐在家中,依靠网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海外消费的大军中。同时,也存在一些个人以客带货形式从海关无申报通道携带进境商品,并通过淘宝网店销售偷逃国家税款的走私行为。

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因素

3.1整体认识尚不到位。国际电子商务浪潮席卷全球,但是也不乏一些国内的传统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国内市场日渐狭小、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一些实体企业在传统线下销售模式下积累了十几甚至几十年的经验,从未想过把产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销往国外,从而丧失了发展机遇,甚至被时代淘汰。

3.2通关效率有待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与国内电子商务相比,必然会涉及到海关通关监管与征税。一方面,大量的货物通过快件渠道和邮递渠道进境,给海关传统的货物监管与征税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要求海关要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特别是一些电商企业的跨境贸易出现了难以快速通关、难以规范结汇以及难以出口退税等问题。同时,针对跨境邮递货物、物品的退换货问题,现行的海关监管模式也存在不小的困难。

3.3贸易成本有待降低。由于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因此在跨境电子商务过程中,人民币还不能作为跨境结算货币进行支付,存在着一定的支付成本。同时,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成本影响较大。同时,一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还不能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和纠纷解决等商务模式,在诚信体系建设上存在短板,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还不到位,规模成本减少的效益还没有完全体现。

3.4法律环境亟需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身份管理、支付方式、用户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争议解决等法律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无纸通关后,海关电子数据法律效力尚未有明确定义,同时国家对于一些海外代购等不合规的后续处理,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5人力资源尚有缺口。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互联网技术、国际贸易、国际支付、国际物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营销、法律、外语等多项技术和知识的融合,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人才相对稀少的问题短期内还不能有效解决。

4.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对策

4.1抓住机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当前,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为了实现“中国梦”,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支持鼓励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变思路,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走出去”,创新自身品牌。要进一步实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战略,做好国际市场商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搜寻贸易机会,以高效的服务赢得海外订单,从而做大做强,打造处一批中国的国际型跨国企业。

4.2整合资源,形成信息共享平台。

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企业、第三方、物流、海关、商务、国税、银行、外管等多个系统平台,在中国推行电子口岸形成单一窗口的同时,相关平台的信息共享力度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整合。特别是要消除不信任,可借鉴国外模式,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统一非赢利性质的集中平台数据库,围绕跨境交易的政府、进出口企业、第三方机构可以各取所需,共享数据,真正作到资源共享,协作共赢。

4.3高效便捷,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根据世界海关组织公布的《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一方面,要“管得住”,对于新兴和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海关要在现有综合监管体系下,做好的实际货物的监管查验,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要依托电子口岸,进一步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在无纸通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无纸征税等等便捷措施。同时,要利用好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政策,研究出台对小额贸易的税收政策,做到“通得快”,为相关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4.4参与协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实施了49项电子商务标准。但是在国际上,尚须积极参与到相关国际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包括电子报文、电子签名、解决争端等等。特别在APEC成员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万国邮联、世界海关组织等涉及跨境电子商务交流合作中,要积极承担研究项目,参与到相关规则的制定中。

4.5积极培养,打造人力资源优势。要进一步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研究、教育、实战的培养体系,加大对相关培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坚争,杨立钒.国际电子商务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2]刘德华,柴郁.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3]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4]李冠艺.外贸B2B平台使用总体情况.进出口经理人,2010年(7)

作者:陈云波

第二篇:保持发展趋势 提高发展质量

一、加入WTO四年来的感受和回顾

我国申请加入WTO的目的,是为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国家的改革开放,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当时在研究整体形势时认为,中国加入WTO有利有弊,但从总体分析是利大于弊。四年过去了,这个判断我认为是正确的。从总体上看,预期的目的实现了,并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第一,实现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四年中,我国的GDP年均增长在9%以上,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24.6%,这个速度是少有的。利用外资每年都保持在500—600亿美元之间,并且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对外投资也取得较快发展。第二,促进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按照我们的承诺和WTO的规则,对我国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都进行了修改。这些修改实际就是改革。第三,加速了对外开放步伐。步伐的加快不仅体现在货物贸易的市场开放上,更重要是体现在服务贸易上,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旅游、运输、内贸等方面。第四,获得了制定世贸规则和参与处理贸易争端的权利。过去,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只有遵守WTO的义务,享受不到权利。现在不同了,我国有了完全参与对规则制定的权利。我国在WTO的份量是很重的,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从不利方面看,综合来讲,我认为,当前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和挑战;二是政府对经济的各种管理遇到前所来有的复杂情况和难度。对此必须认真面对,并要研究面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办?主要有两条:

第一,关键是要保持好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持好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应对加入WTO面对各种挑战的最根本的基础。当然,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快速增长,更要有质量的提高,要实现由数量的发展,转变成质量的提高,这一条很重要。不保持发展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国际环境不是总给我们发展的机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世界经济发生突变的事件很多,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就有助于防患于未然。所以一定要保持好加入WT0后外经贸发展势头,当然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需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

第二,一定要全面、准确地履行我们的承诺。对承诺,既不要少做,更不能多做,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不能做。当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有好处的事,我们可以多做。承诺既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权利。不要认为承诺只是义务,而没有权利。实际上权利和义务是紧紧关联在一起的,每一项承诺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有它特定的条件。必须全面和准确地来理解承诺,承诺当中既有义务也有权利。当时,为了早日解决中国加入WT0,解决我国在多边和双边的根本利益,对一些成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做了某些让步和过渡性安排,比如,我们同意了纺织品的过渡性条款。即在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如果中国纺织品出口对其他WTO成员市场构成“扰乱”时,其成员可进行必要的临时限制。这一条不是迎合欧美,主要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缓解他们对我挤占市场的担忧。但是这种承诺是有条件的。比如对“扰乱”的判定,不是一方说了算,而是需要双方都认为确实造成了“扰乱”,一方才可以临时实行限制,但这种限制四年内对同一产品只能用一次,一次只能一年,且不能重复使用。时限仅在2005年至2008年,以后此条废止。又如,我们接受特殊保障条款,中国产品在对某一WTO成员出口激增,造成“市场扰乱”时(也必须双方认定),可以对我产品限制。但是,双方首先应磋商,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时,首先由中国自我采取约束措施,如中国措施未果,相关WTO成员只能在补救冲击范围内,对进口中国产品实施限制,但该成员提出限制措施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和标准,且临时措施不超过200天。按协议这种限制做法,到2015年终止。再如,我们同意了过渡性的反倾销条款。在中国加入WTO的15年内,作为过渡,对中国对其出口的商品可以采用替代国同种商品的价格计算,认定是否倾销。但是只要中国出口商有足够的论据证明中国产品是在市场条件下生产的,WTO成员仍必须按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的认定标准,即中国国内生产成本来判定中国产品是否倾销。同时协议对该条款的标准、定义、程序做了详细的规定,防止滥用。这种过渡性的措施到2016年结束。其实,以上这三个条款,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长期实行的限制性措施。我们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只是解决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用多长时间来结束这些不公平的措施。以上不难看出,这些过渡性的条款都是有特定条件的,其他成员可用,我们也应理直气壮地用该条款约束和限制他们。总之,义务和权利,承诺和权利是相互的,都不能滥用。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承诺,在协议中其他成员也相应给予了我们一定过渡期,在一定年限内逐步实现承诺,现在除个别承诺外,过渡期已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不再有新的承诺。当然,我们更不能误解为,过渡期以后就意味着一切放开。

二、对外贸易发展问题

对当前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发展,应有一个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包括对外经济,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贸易在世界排名是第52位,现在排在第5位,没有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是过快的外贸出口。另外,还出现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贸易摩擦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发展外贸,特别是出口,我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是抑制它的增长,来弱化这个矛盾;二是优化它的增长,在优化发展中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选择应是第二种。外贸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一样,必然有一个从数量的扩大向质量提高的转变过程。现在不是要不要保持外贸发展,而是如何优化外贸发展。不发展外贸,市场丢了再打进去是很难的。在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下,也要有忧患意识,要想到国际上还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和其它危机。因此。在好形势下,不发展是不行的,当然不转变增长方式也是不行的。如何进行优化,我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优化出口的大结构。目前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比重特别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很小,在服务贸易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到时候了。北如,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石油和铁矿砂,主要是靠外轮来运输,为何不能大力发展自己的;海上运输。另外,我们的旅游、银行、保险、广告、工程设计和承包、咨讯等,都有相当的基础,有了对外服务的能力和发展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贷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都应该优化。

第二,大力优化货物贸易的商品结构。商品结构的优化不在于行政审批,而在于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我认为当前应该适当提高三个成本:(1)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如必须强制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否则就按照违反劳动法处理。(2)提高国内资源的成本,现在的资源税太低,应该调整资源税。(3)提高环保成本,让制造污染的企业无利可图,失去出口竞争力。要有意识地提高这些成本,这些成本提高后,简单加工就干不下去了。这既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又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当然,增加成本要适度,不能一下子搞得很高,丧失基本竞争力,但是现在一定要有计划地做起来。当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还有许多其他经济措施可采取。

三、贸易摩擦问题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和发展,这是事实,但是對中国的贸易摩擦,我认为既要认真对待也不要看得太重。贸易摩擦从未停止过,只是有时激烈有时缓和而已。而且谁的贸易量大谁遇到的摩擦扰愈多,这是正常的。目前、发生摩擦的产品占我国出口商品全额不到1%,影响不了我国出口大局。媒体对贸易摩擦不要炒柞,否则会把问题复杂化,增加处理难度。只要我们以平常心、以贸易的手段处理贸易问题,不把贸易问题政治化和国家关系化,许多贸易摩擦不难处理,因为妥善处理摩擦符合当事双方的共同利益。对待贸易摩擦、关键是要自己走自己的路,选择好我们的发展战略。我们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战略,发展好我们的战略,什么摩擦都好解决。如果自身发展不好,什么都不好解决,所以主要是靠自已的发展,靠自己的实力。我们对发展中国家利益一定要关照,对发达国家的合情合理的要求,要适当妥善解决和处理,这也是应该的。

(该文系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外经贸部长石广生同志在2006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新春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石广生

第三篇:汽车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从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正式批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我国的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实现了飞速发展。基于我国汽车信贷市场以新车信贷业务为主要业务,通过计算中國新车信贷市场的规模可以大概知道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规模。2015年我国新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到7565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新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随着汽车销售量及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到了2017年我国新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突破10000亿元,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13854亿元。本文将对汽车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汽车金融 发展 趋势

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140台,但总体而言仍属于年轻的汽车消费市场。在人均GDP到1万美元时,日本、韩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约200辆。目前我国人均GDP约8000美元,假设未来中国千人保有量达200台,我国汽车保有量可达2.8亿台,假设7年更新,不翿虑出口市场,中长期我国汽车年产销觃模估计在4000万台左右,较2016年的2800万辆还有1200万辆以上的增长空间。商用车市场年销量觃模稳定在400万辆左右,乘用车未来稳态年产销觃模在3600万辆以上。中国的汽车市场仍旧是全球少有的充满活力的汽车市场,集中度偏低,品牌数众多,大空间+低集中度,未来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的蛋糕将属于少数真正有实力的品牌,弱势品牌将面临彻底出局的风险。

车贷行业发展至今,“二八”分化显现,车贷规模前十的平台贡献了超五成的车贷成交量。这说明随着行业的良性洗牌,车贷平台的成交量正在趋于集中,赢家通吃的局面正在显现,车贷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汽车金融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部分,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一直处在蛰伏的状态,到2017年才迎来行业的风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金融服务业已呈现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形势,本文总结目前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多元化

多元化提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融资对象多元化,二是金融服务类型多元化,将传统的购车信贷扩大到汽车衍生消费及其他领域的个人金融服务,三是地域的多元化,不同地域的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汽车金融服务产品,不通地区的客户选择任何方式消费汽车均可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

汽车销售环节是汽车金融最佳的营销场景,因此诞生了S2B模式:平台企业整合产业链上的各项资源提供给平台B端用户,S2B平台本身不提供客源,而是通过赋能B端汽车经销商使其更好服务C端客户。在二手车方面,未来S2B将向更加细分环节进行延伸,存在较大增长潜力。此外,新车与二手车加强联动,补充二手车市场优质车源;经营性质的网约车直租可匹配成本与收入的现金流,缓解司机资金压力,提高网约车司机对车辆使用和选择的灵活性;新能源车贷前审批以及产品定价存在一定难点,对汽车金融设计提出挑战,但也存在一定机会。

二、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汽车金融服务的业务操作和风险评估系统以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易,未来的趋势是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业务。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金融科技已逐渐渗透到汽车金融行业,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产品定价、简化业务流程、识别优质客户、提高风控能力等都可以大幅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从而实现汽车金融产品全面化、多维化和个性化。

伴随着汽车金融渗透率逐步提高,租赁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各类金融业态纷纷布局汽车金融领域,对于这类资本密集型行业,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一种优质的金融解决方案,提供了加速资产运转效率,做大资产规模的可能性。

传统的汽车金融业务大多集中在狭义的汽车消费贷款方面,且各金融机构业务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但从汽车金融广义范畴来看,汽车金融产业链蕴含着的其他业务机会更为值得关注。

三、国际化

汽车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来源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达达推进了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使的汽车也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销售和提供金融服务。

四、零售金融化

中国新车金融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渗透率(使用汽车金融产品销售的台数占总销量的比重)从五年前的13%提升至目前接近40%,预计在2020年将超过50%。但对比欧美成熟市场,中国的新车整体汽车金融渗透率还存在不小差距。受汽车消费市场成熟、政策逐步管理有序、更多玩家入局等因素推动,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未来5-10年有较大的渗透率提升和行业发展空间。具体至细分市场,汽车零售金融市场从业务模式来看分为贷款、回租和直租,其中回租的模式类似于贷款,汽车所有权均属于终端消费者。贷款类中,银行和金融公司是主要玩家,占绝对主流。在回租与直租方面,主要由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目前,回租占比更大,但受监管收紧等影响,未来的增长态势上将弱于直租。

五、二手市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快速提高,到2018年已达31%。消费技术与接受度提高、政策推动、供给端渠道的优化和丰富化是主要市场驱动力。未来五年,限迁政策、消费心态接受度逐渐提高、新车融资租赁到租回流,将推动更多的二手车成交量;更多二手车交易平台将出于利润率考虑,进入二手车金融领域,二手车金融的整体渗透率也将稳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7%。具体到细分市场,在二手车金融领域,银行贷款的占比不高。汽车金融公司更偏向从事资产价值更高的新车金融业务。在贷款业务领域,更为普遍的是以担保公司助贷的形式与银行开展合作,“类贷款”较为盛行。在二手车领域,融资租赁公司的回租业务可摆脱品牌的限制,与贷款业务分庭抗礼。依托风控流程更为灵活、渠道布局更广的优势,融资租赁公司的回租业务在二手车金融市场占据主流地位。

参考文献:

[1].呼宁. 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7):137-138.

关溪媛,王庆斌.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知识经济。

作者:李晓娜

第四篇:汽车前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造型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前灯入手,对前灯的设计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研究造型与功能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前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 前灯 造型设计 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汽车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其外观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外观设计在汽车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前灯在外饰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前灯的设计是汽车外观地设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各大车厂也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车灯的设计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前灯作为汽车前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整体的设计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更是家族品牌语言的直接体现者,对于车灯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造型、功能和技术上,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优质的前灯设计。但目前,对于前灯的设计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设计师只能通過对现有的车灯进行研究再设计,缺乏理论的指导。车灯同时与汽车道路安全和驾驶员的舒适程度紧密相联,因此,对前灯的设计进行理论性的研究极具实践意义。

汽车灯具设计是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具设计不仅仅是外部轮廓造型决定的,而是靠外部造型与内部发光部件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灯具的设计美感。本文在造型和技术上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由此做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2车灯造型设计研究与发展趋势

2.1车灯造型回顾

早期,汽车的前灯主要是外置投射式,车灯单独的安装在车体之外。到20世纪40年代,这种外置投射的前灯设计逐渐发生变化,最终与车体衔接在一起,使车灯与车体融为一体。而转向灯、雾灯与前灯由初期的分离,到后期,为了节能而进行改良,将其在形态和功能上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现在的前灯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而这种组合式的设计,各大品牌也不尽相同,方形、圆形及不规则的异形灯的组合,让车灯在内部结构上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视觉特征。

最初车灯的外部轮廓几乎都是圆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安全标准的规定,而这也变成了当时世界的流行趋势,后期,欧洲出现了矩形灯,也逐渐在全球推广开来。直到20世纪末期,美国法规的开放,不受约束的大灯形状才开始普及,之后,大灯设计进入自由时代,各大品牌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例如,宝马的天使之眼、奥迪的泪眼等。

2.2车灯造型发展现状

家族化是当前汽车造型设计的主要思想,也是产品具有识别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家族化设计犹如生物学中的“遗传”,让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让他人能清楚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当前,家族化设计已经渗透到了各大品牌,一线大牌在较早的时间意识到了品牌识别的重要性,而国内自主品牌也开始了家族化的探索。家族化的设计语言是以品牌文化为背景,是品牌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家族化设计不仅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品牌效应,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由于采用相似的家族特征,降低了模具开发的费用,也可以减少投入在设计上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族化设计主要是通过前脸的设计体现出来。前灯作为前脸的主要构成部分,各大车厂都有着不同的形态设计。

例如宝马前脸的点睛之笔便是其极具特点的天使之眼,灵动的车灯犹如天使的眼睛坠落凡间,让消费者能清晰地辨别出BMW的特点。

2.3车灯造型发展趋势

2.3.1车灯造型的仿生化与情感化

仿生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目前仿生设计主要运用在整车造型设计上,而整体性是汽车设计的原则,车灯造型的仿生化能使整个车体更加和谐与融会贯通。仿生的设计使人感到亲切,仿生化的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在造型上,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可以提出参考,“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仿生化的设计让汽车更具有灵际性。车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根本原则,车灯的设计要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未来的车灯造型设计应在外观设计、人机工程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和情感化。

2.3.2车灯造型家族化与多样化

(1)车灯造型的家族化

家族化设计是当前汽车设计的主流设计思想,统一的设计造型和风格,极大减少了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必定是未来车灯造型发展的趋势。统一的视觉造型特征,体现着品牌的形象和实力,使各个品牌的车型更具识别性和归属感。

家族化设计必定是未来汽车设计的趋势,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家族化设计是汽车设计的双刃剑,虽然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减少很大的投入,但这种“套娃”的设计却有一定的风险,企业推出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一旦难以被客户认可和接受的话,企业所有的车型都将受到影响,企业必须具备极快的反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因此,设计的水准在家族化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车灯造型的多样化

随着汽车造型的多样化,人们对于车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还要满足美观和个性的追求。纵观汽车市场,车灯的外部轮廓由最初的圆形逐渐变为狭长型,随着光源亮度的提高,车灯所占的面积也可适当减小,为车灯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随着LED和激光大灯的普及,较小的元件体积,使设计师能够更加自由的设计,通过不同的摆放位置与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圆形的复古风,还是不规则带来的运动和科技感,都迎合着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3车灯技术发展研究与发展趋势

3.1车灯光源技术发展回顾

汽车灯具的演变,汽车光源技术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最早期的光源是靠燃料,通过燃烧煤油和乙炔来实现,并为了提高亮度,在光源处安装反光镜,这是最早的前灯雏形。

由于燃料光线弱、易消耗、经常更换等弊端,逐渐被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所替代。初期,碳丝白炽灯的强度低,在车震动时易断,很难运用到车灯上,直到螺旋钨丝的出现,其强度是碳丝的1.5倍,从此车灯正南基入电气时代。

但由于普通白炽灯发光效率低,研究人员发现加入卤族元素能够提高亮度,并且延长寿命,便出现了白炽灯的升级版一卤素灯。但相比汽车,卤素灯的寿命还是很短,能源消耗大,夜间能见度低,车灯制造商又研制出了氙气灯,在灯管内注入惰性气体和金属,使用高电压刺激发光,这使得车灯亮度提高,能源消耗降低,同时寿命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由于制造成本低廉、维护成本也较低,当前汽车市场上主要都是采用卤素大灯和氙气大灯。

3.2光源发展现状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第四代汽车光源,是当下前灯光源的主流技术。2008年,奥迪首先在A4上使用LED示寬灯,开启了LED大灯的时代,但由于技术、成本、法规等问题,LED灯并未普及,只用于一部分高端车和概念车上。而在安全、环保和造型等方面,LED等能更好满足这些需求,如今,LED大灯的成本已经低于氙气灯,据预测,从2013-2019年,LED前灯的市场占有率将由1%提升到10%,氙气灯未来必将彻底退出市场。

比如奔驰2015款CLS就配备了多光束LED头灯,该技术使用了多个LED发光单元,使汽车远光灯能实现高精度照明,从而避免对会车司机造成干扰。再以奔驰S级的LED大灯为例,它的LED大灯由56个LED组成,具备了转弯辅助和遮光功能。

而当代,激光大灯也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被人们所熟知。激光大灯组的最大优势是照射性能强。在外观上,激光大灯与LED相似,但在体积上,激光大灯的元件只有LED的百分之一,这使得车灯造型有了更多变化。激光大灯的另一大好处是光束极度精准,想照那儿就那儿,这一点也有别于其他光源。配合精准的行车摄像头技术和车灯运动托架,能进行精确的照明,这为未来的无人驾驶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如此强大的激光大灯技术距离量产还有些障碍,在法规和温度适应性上面都存在着问题。

3.3车灯技术发展趋势

3.3.1新型光源的普及

从氙气大灯到LED,再到如今的激光大灯,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无疑不带来造型的创新。当前,大部分车企依然将LED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高端车企则开始研究激光大灯的应用。随着技术和法规的进步,LED将取代氙气大灯,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激光大灯则会引导未来车灯的潮流。

3.3.2人文交互友好性

交互设计充斥在当前所有产品设计中,在车灯中加入交互元素,实现车灯与车体、司机、路人的有效交流,也是未来车灯的发展前景之一。车灯不仅仅要给我们照明,同时还应该带来互动,通过光柱将大量的信息传递出来,这是科技发展方向,也是车灯未来发展方向。

苹果公司重新定义了手机行业,通过借鉴和发展,也可以推广到汽车行业,从而实现人机互动。驾驶者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甚至眼神来控制车灯,灯光也可以通过感应,感知前方的行人和迎面而来的车灯,自动调节亮度,使车灯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可见度,在转弯时,提高对死角的辨识度,将死角降为零,降低事故的发生,营造更好的交互体验。

3.3.3科技智能性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车联网作为其中一环也不断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车联网的环境中,汽车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前灯作为其子集,也应优化设计,更好地体现智慧城市的命题。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城市病”,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未来,汽车产业应该从性能、排放、安全、功能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网络获取最精确的数据,合理调节亮度,减少能源损耗,通过车灯,获取周围环境数据,寻找最优路线,优化驾驶体验等,必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3.3.4无人驾驶掀起车灯设计新革命

目前部分车厂和科技公司都在研究无人驾驶,也有部分的产品面世,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的终极目标。无人驾驶一般是利用前视雷达和激光测距仪来“观察”前面的路面情况,挡风玻璃上安装的摄像头则负责监视车道分界线,后置雷达会探测左右两边超上来的车辆,使前后车辆保持合适的距离。纯计算机式的分析,使车灯的功能逐渐减弱,未来车灯可以完全作为装饰部件出现在车体上,因此在造型、材料等的选择上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4总结

在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未来车灯在造型和性能上也将不断创新。仿生设计、情感化设计将大量出现在造型设计中,而环境友好型、智能新型车灯也将是未来车灯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琳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来讲,国际经济法的调整与发展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各国之间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较为愈发深入,也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而这一发展态势必定会对现行的国际经济法产生语影响。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国际经济法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一、前言

所谓国际经济法,实际上指的是对所有跨国运输、税收、金融、投资等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规范,往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动因就在于各国政府对经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管制。随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愈演愈烈,为同住在“地球村”民众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为深远且广泛的影响,种种影响也促使了国际经济法产生了相应变化,也为国家经济发展为应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而带来了诸多挑战。不难看出,对当前经济法趋势下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经济法概述

所谓国际经济法,实际上是对跨国贸易行为进行约束,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是当下经济法学体系中的关键构成,更是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各个国家需要遵从的行为准则。倘若没有国际经济法的约束,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无法互通信息,导致劣质产品大量往海外倾销,进而引导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可见国际经济法在维护国际经济行为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經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趋势,基于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了全新特点。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全球贸易总额逐年上升。相关数据表明,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国际货物贸易的总额逐年且快速增长,每年的平均增速高达30%。同时,世界范围内的GDP总数同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幅达到6%。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世界经济呈现出来高速增长的态势。2)跨国投资明显增多。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增多,过去的金砖四国已逐步转型为资本输出国,跨国投资规模及数额同样呈现扩张趋势,并且投资方向已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型,如金融服务业及高新科技产业等等。3)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不同区域间的贸易总额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这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随着区域间的贸易协定越来越多,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则更为明显。4)资源全球流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下,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贸易往来变更更为频繁,许多商品资源、服务资源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良好的流通。5)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促使国与国之间的较为更为紧密,许多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对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发起挑战,在拓展市场的同时也造成国际市场的混乱,经济自由理论的话语权在当下环境中显得格外强烈。

四、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出现了极大扭转,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由度逐步提升,许多国家纷纷与世界接轨,密切参与了国际经济市场的角逐,也导致整个国际经济形势愈发复杂。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众多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逐步有自主发展想经济一体化转变,全球经济一体发展已成为贸易国际化的趋势。同时,WTO与IMF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也让经济全球化趋势更趋稳定,促使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密切。在这一背景之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现象也导致新的矛盾产生,为良好应对这一变化,国际经济法也需要作出新的调整,而在这些调整之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讲,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表现:

(一)国际经济法对国内法制建设形成影响

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经济体制与经济交往格局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做出了相应改变,目的在于确保市场机制的效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逐步消除国际经济法与我国经济立法的差异性,这一做法有助于国际经济法逐步进入我国法制体系当中,从而驱动国家经济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正因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逆且愈演愈烈,所以现如今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也逐步提高,比如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不仅有效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也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影响。现如今,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对各自国内的经济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主要借鉴对象便是国际经济法的变化,从而也逐步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法律法规。

1、国际经济法的原则趋于统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也促使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为了创设更加和谐的国际贸易氛围,避免过多贸易摩擦产生而带来的经济交易风险,同时还要做好对交易矛盾产生后的妥善处理,确保双方切实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则需要对国际经济法的原则性予以明确且统一,避免由于贸易规则的差异为出现交易矛盾。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中的界限也逐渐模糊,所以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急需统一的原则进行约束,才能够确保市场交易合法且完整。从目前现状来看,国际经济法的原则性会受到国际法、国际公约及国际间约定俗成惯例的影响,所以可从这些方面着手去推进国际经济法原则的统一,或者是可利用各类国际交往平台完成。

2、国家之间经济立法趋于相同

由于国际经济法的原则性不断向统一的方向推进,也就表明为了妥善解决各国贸易关系,相应的国际公约数量也在逐步丰富当中,国际经济法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完善与凸显。与此同时,各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也在此背景下不断进行完善,其中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经贸公约与国际协定,体现出了立法的统一性,它们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极为明显。此外,各国经济立法过程中,现存条约或公约的参与国家数量呈现着逐年上涨的趋势。

3、国际经济法的适用性与权威性提升

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显著,国际经济法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张,其在当前的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当中凸显出来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大多数国家在面对这一形勢时,会很清晰地预判到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地位,也意识到唯有遵循国际经济法才能够保证自身经济建设得到良好发展,进而逐步促进国际经济法的实用性与权威性得到提升。

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法变革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带来的影响

1)金融活动风险性有所提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之下,我国众多对外投资的金融企业受到国外金融业的影响与冲击会更大,再加上金融活动本身便具备投机性与趋利性的特征,也就导致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会被大型集团瓜分,而剩余的众多小规模金融企业便会因为疲于应对国际化竞争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带来的压力与冲击是史无前例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尤为明显。

2)面临全球金融危机问题。经济全球化发展也导致更多跨国企业逐步渗入到国内市场,再加上当前各国之间的经济关联性与依赖性加强,造成我国部分产权存在一定的失控风险。基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之下,国外众多企业纷纷踏足国内市场开展经营活动,这对于本土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巨大冲击,市场的竞争压力会更大且竞争环境更为复杂。

3)存在人才流失隐患。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可见人才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各个国家对于领域内顶尖人才的追求都表现出来极高重视度。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之下,许多国外企业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人才,会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开出更好的条件,这种直取国之本源的做法会对国家未来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国家应当通过经济建设去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扩大国际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建设,从而更好地抵御经济风险会造成的损耗。

2、应对策略

1)优化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经济法中包含众多国际公约,对国际间经济贸易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比如《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条例》《国际保付代理公约》等等。而种种国际公约从前期起草到后期制定,大部分由国际社会中经济以及政治强国联合主导,倘若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与政治水平方面较弱,则无法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形成影响,这一话语权实际等同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唯有不断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够对在国际经济法的制定中提出更多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条款。

2)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中的有利制度。对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本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由政府主导去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等业务培训教育,重点培养更多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应对国际经济法中牵涉到豁免条款与例外条款的内容,对国际经济法中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规定充分利用,从而大力促进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3)密切关注并参与国际经济法的制定。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国际经济法的变革与发展中,相关贸易原则的规定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许多经济及政治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会更多的凭借自身实力去左右国际经济法的制定,旨在通过贸易规则及制度的变革去创造更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因此,我国对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与发展应当保持密切关注,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组织中去,通过话语权的争夺以及联合更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法相关贸易规则的制定中维护好切身利益,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合作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之下,国际经济法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相应的改变。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与发展也会对国内的经济立法形成影响,各国之间的立法原则也悄然发生改变。因此,国家经济法在发展中会顺应国际经济法而逐步趋同,我国现行法律则需要清楚认识到当前的变化趋势,从而做出针对性的、相适应的调整,而这一调整原则需要确保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企业利益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得到有力保障,这便是我们针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重点所在。(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郭原

上一篇:电视技术论文下一篇:法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