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在高中地理气候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技术分析综合的地理问题,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学科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将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教学功能转化为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环节。

Excel工作表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于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并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功能。所以,利用Excel进行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1.2 Excel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指出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在“能力要求”的要点中明确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因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能以地理任务驱动教学,利用Excel进行地理信息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 地理教学中运用Excel的案例——重庆万盛气候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人们需要研究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变化机制。本文以万盛气候观测数据为例,介绍Excel2003在气候数据统计分析及制作相关地理统计图表中的应用。本文所用气象观测数据为万盛城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0近3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其中包括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天气情况等(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下载)。

案例一:根据万盛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统计表,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利用计算机Excel绘制图1与统计表;

2)分析万盛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和原因;

3)判断万盛的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

4)尝试制作反映万盛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柱状曲线图;

5)全班分组讨论,编写分析报告;

由图1得出结论:万盛地处重庆市南部,渝黔边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案例二:根据万盛2011-2016年天气情况统计表,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利用计算机Excel绘制图2与统计表;

2)分析万盛2011-2016年天气情况特点和原因;

3)尝试制作反映万盛2011-2016年天气情况饼状图;

4)根据图2分析万盛各类天气情况出现频率高低不同的规律及原因;

5)全班分组讨论,编写分析报告;

由图2得出结论:万盛近五年天气情况的特点是雨天较多,雨天出现的比例大约为50%;晴天比较少,只有104天;出现降雪的天气仅仅只有5天。这种天气情况的出现频率也正好符合万盛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水较多的气候特征。

3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Excel教学的模式总结

3.1 地理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五步法”探究学习模式

在长期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Excel进行地理信息化教学,逐步形成了地理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五步法”探究学习模式。具体环节如下:

1)地理任务数据化呈现;

2)小组进行原始地理数据处理;

3)利用Excel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

4)根据统计图表分析原理规律;

5)小组合作发现问题,交流讨论,解决地理问题。

这种模式中,教师结合相关地理教学内容,给出当堂地理学习任务中的原始数据,学生通过独学思考、群学交流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发现的地理问题,总结出相应的地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3.2 地理学科信息化教与学氛围的形成

地理学科需要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大量和仔细的统计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把教学的教具转化为学生的学具。Excel恰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相关实验数据的学具。学生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制作相关统计图表,完成了地理信息的数据化处理,从而根据形象的图表作出分析和判断,总结出正确的地理规律。在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施教对象的全体性原则。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气候教学中,利用Excel进行气象数据统计与分析,制作统计图表。探索新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Excel,高中地理,气候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 沈慈勇.Excel在地理学科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地理,2002,17(3):48-51.

[2] 邓高燕,黄勇奇.Excel在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3):87-92.

[3] 肖玉玲,马中元,桂保玉等.利用Excel软件绘制气象要素图表[J].科技广场,2010(03):152-154

[4] 殷世平.浅谈Excel中宏在处理常规气象资料中的应用[J].黑龙江气象,2005(1):42-46

[5]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1

上一篇:一号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故障处理与分析下一篇:现代科技革命与水文地质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