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工作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基层信访工作中对心理和谐调适方案的选择研究

一、基层信访工作中出现心理和谐困境的病因分析

(一)人际沟通不畅是心理和谐的病毒

第一,信访责任单位的不作为和信访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问题是增大基层信访人际沟通困境的重要因素。一是上级领导的潜规则压力。过去由于信访稳定、数量与政绩挂钩,使得部分领导惶恐不安,期望通过息访、截访降低信访群访率,实现所谓的社会和谐的假象。二是同级部门间合作的不愉快。由于信访部门的职权有限,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同级部门的不作为、不配合、不合作,进而引起信访干部的尴尬无奈和不愉快。三是上访人员尤其是群体闹访使信访工作人员心理烦躁。在遇到难以解决的政策性原则性问题时,信访干部不能及时答复或无法及时解决,只能进行被动的调节和情绪的安抚。

第二,强势特殊信访人的心理不和谐,影响基层信访问题的解决时间和沟通渠道的畅通。有些老上访户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时,背负家庭、社会、精神的压力,陷入无助、恐慌、焦虑、悲痛等心理困境之中,他们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偏执,对身心健康和心理和谐危害极大。这造成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上访人员极易出现过激行为,发生闹访或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稳定。

(二)社会信任危机是心理和谐的病灶

第一,有些基层领导或信访工作人员不善于利用“信访窗口”来宣传党的政策,树立党的威信,信访部门没有成为“减压阀”和“泄气口”。

第二,部分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第三,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部分弱势群体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其合理诉求不能通过正当的渠道得到有效解决时,绝望、焦虑情绪会使他们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情感认知产生偏差,形成对他人、信访干部、基层政府、国家的偏见,甚至产生对立和冲突,社会矛盾和积怨增加,信任危机凸显。

(三)互动错位使心理和谐恶化病变

首先,没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部分领导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和利益诉求,对当地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认识不清,对国家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彻,社会宏观治理能力、纠纷解决能力欠缺。其次,没有健全可遵循的法治体系。

二、基层信访工作中对心理和谐调适方案的选择研究

(一)建立社会联动机制,构筑人际沟通平台,是抵御心理和谐病毒的首要方案

第一,针对特殊信访人的自我心理和谐问题,在各市、县、区(乡镇)信访部门设立心理疏导中心、心理培训中心和网络心理健康室,配备专职、兼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接访,对上访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调适、情绪疏导等干预工作。

第二,信访部门要发挥团队合力,建构和谐内外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信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轮岗轮休制度。要选派一些经验丰富、有耐心的妇联干部、工会干部、心理专家等充实信访队伍。信访干部也要参与学习培训或考取心理咨询师,从而提升心理疏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维护自身的心理和谐。再次,信访单位要提供一个和谐的外部工作环境。一方面,可以专门布置一个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的工作区域。这既可以让信访工作人员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也可以让信访人解除戒备,在平和、平等的交谈中,排解信访人心中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把信访工作流程、接待人员的照片配上工作简介、业绩和工作名言等内容张贴在醒目的位置,让信访人在等待的过程中对接待人员有一个初步了解,使信访人对信访部门有个初步好印象。

第三,建立信访信息系统,构建和谐交流的空中环境。推广网上信访,不断完善网络信访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切实减少群众的时间成本和信访成本。

(二)化解信任危机,建构价值认同,是调适信访主体心理和谐病灶的重要方案

第一,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民生建设,是基层政府化解信任危机、实现民众心理和谐的前提。基层政府和干部要认识到发展经济就是改善民生,社会和谐就是裨益民生,增益文化就是提升民生,关切生态就是庇佑民生,通过积极主动地破解民生问题,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这是实现心理和谐与主体信任的物质保障。同时,信访干部要通过积极心理学进行隐性心理干预,实现个人心理和谐和人际和谐,从而树立基层政府的服务意识,建立诚信体系。

第二,建构价值认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心理和谐。基层政府要强调主体利益均享、地位平等和权利平等,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满足群众的基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不断化解心理矛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建构对等互动平台,健全信访制度,是防止信访心理和谐病变的根本方案

第一,建构政策互动平台,拓宽群众监督范围。

第二,领导干部重视信访工作和制度建设,与信访群众平等相待直接对话,提高政府的公信度。一是领导干部应坚持定期接访制度,按程序与信访群众直接对话,平等相待。二是基层信访干部要严格按程序办理,做到惩恶扬善,树立基层政府的政治威信。要做到不强势、不卑微、不拖拉、不敷衍,有的放矢,用通俗易懂、准确的语言答复对方,提高信访办结率。三是建立干部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通过法律制度约束、政策保障,使地方基层干部不敢以牺牲群众集体利益、地方生态环境去谋求一时政绩。

第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确保政治信任,实现政治心理和谐。

(胡晓慧摘自《领导科学》2015年第20期)

作者:潘彩霞

第2篇:高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摘要〕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良的人际关系及非理性的自我期许,都给高三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考前心理辅导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特制订了高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方案面向全体高三学生、教师及家长,同时也是三方集体智慧的体现,旨在给考前一线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系统,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陪伴其顺利度过该阶段。

〔关键词〕高考;心理健康;考前辅导;教育方案

高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以向大学输送人才为主要任务,家长对子女抱有较高的期望,给高三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良的人际关系及非理性的自我期许,使这种压力处于非正常状态。

全方位的考前辅导是面向全体高三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同时也是三方集体智慧的体现。学校心理辅导也应成为考前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强有力的支持系统,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陪伴其顺利度过该阶段。考前心理辅导应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特此制定了高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做好心理健康考前辅导相关知识的宣传

定期更新高三楼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在心理月刊《心语飞花》中宣传与考前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积极心理学知识,撰写专栏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引发讨论,思考学习生活中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向的视角对问题做出新的解读。还可以介绍一些方法,让学生改变自己,学会从积极的角度认识事物。

在班内定期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黑板报、分发宣传手册等,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们在不经意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得到心理调适。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定期召开家长、教师交流会和讲座

学校定期提供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进行沟通,倾听彼此心声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不同群体开展心理辅导。

(一)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的策略

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学校还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组织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习相关焦虑辅导的知识与技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辅导效果。

(二)加强对家长的心理辅导

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培训,让家长懂一些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保健知识,多主动与孩子交流,尊重和理解他们,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改变传统成才观念,给孩子制定合适的成长计划。

学校可通过家委会建立家长陪读晚自习制度。我校将心理学知识和注意事项编纂成册,置放于家长可随手翻阅的地方,供其了解相关情况。这让学生在紧张复习过程中感受到家长的支持,使其支持系统更加完善,同时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更好地做到共情。

通过各种宣传,教师和家长知道了如何正确看待高考,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如何帮孩子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并保持强烈的求知兴趣,陪伴孩子共同进步,使孩子变“完成学习”为“享受学习”。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更为重要。

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为更科学地了解学生,并及时准确地开展心理辅导,我们在原先建立的心理档案的基础上,在各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状况等进行跟踪调查(问卷初步设定为艾森克量表),时间节点选在高三开学初、每次月考及模拟考后。

我们针对调查结果建立个人档案和小团体档案,即针对个别情况与班主任、朋辈心理辅导员合作跟踪关注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针对学生各个阶段遇到的共性问题,对同质性的小团体开展团体辅导,如复读生、自卑情结严重、家庭关系影响个人状态等。大团体也可根据不同性别,设计男生女生的情绪智力提高的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或根据不同家庭背景设计方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城乡学生的不同特点,促进城乡高三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四、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常态化

高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正常开设。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系列心育主题。其次,再将其落实到实践层面。在时间安排上,我们主要利用班会课和自习课对高三各班级开课,主要以预约的形式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心理课程的稳定。

在高一高二两年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铺垫的基础上,结合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课程主题的大致方向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合理设置目标,增加成功体验;进行放松、生物钟调整、心态调整等多种应考心理训练,掌握应考的多项技能;进行理性情绪辅导,改变学生不合理的信念,优化人格结构;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同时完成生涯定向、生涯安置、生涯进展等一系列升学与就业辅导,帮助其提高升学与就业决策能力。在此基础上,高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以及升学和择业辅导。

(一)學习辅导

学习辅导着重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技能进行辅导,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也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

1.树立信心

2.注意力及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3.科学用脑

4.学习技巧

5.增强记忆的方法

6.减轻考试焦虑的方法

7.复习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心理调节

8.考前和考中的学习准备和心理调节

(二)人格辅导

高三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辅导其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着重对其进行社会化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促使其个性逐渐成熟。

1.为步入社会做心理准备

2.性教育

3.人际交往

4.接纳挫折

5.和解情绪

6.塑造健全性格

7.了解自己的气质,发展积极因素,限制消极因素

(三)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着重对学生辅导生活安排,包括饮食、睡眠,提高其生活质量,让其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1.增强脑功能的物质基础

2.二次睡眠法

3.复习阶段的生活安排及饮食

4.临考和考中的饮食及睡眠

(四)升学和择业辅导

升学与择业对高三学生来很重要,有些学生在填报高校志愿时不知所措,升学和择业辅导会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明晰职业特点,并做出正确抉择。

1.了解自身的能力、興趣、爱好和性格、气质等

2.职业兴趣测验

3.职业观的学习

4.提供大专院校的专业特征

5.提供以往高考录取资料

6.协调家长与学生在填报志愿上的矛盾

五、确定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主题,促使活动课程化发展

在整个心理辅导开展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实施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三学生开展全覆盖的心理辅导。针对具体个体及时跟踪咨询,如以紧张担忧为主要特征的内心焦虑问题、以自信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强自卑感问题、以负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消极暗示问题、以心烦意乱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懈怠问题、以隔阂防范为主要特征的关系疏远问题,以无法入睡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等,发现这些问题应积极主动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同时,在开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团体常规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大团体问题较普遍的情况,可采用讲座形式进行。

我们也给高三各班举办讲座,优点是受众广,可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但要根据课程内容有选择地使用。例如,对高三学生进行有关“考试焦虑”辅导时,对于“考试焦虑的基本知识”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集体辅导,而“考试焦虑的调适”则可分班分组辅导。我们将课程设计为若干个专题,每一专题根据需要设计成4~5个课程,每个课程有独立的主题,服务于专题的课程目标。根据高三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如表1所示。

高三班级团队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为5月在高三各班开展拓展性团队活动,我们做好规划,并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班主任手中,班主任感觉有需要再向我们提前一周预约,或者班主任自行组织开展。

六、辅助性心理健康教育

在常规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开展如下辅助活动:通过音乐解压课,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疏导学生的焦虑情绪;通过体育活动课,使学生暂时忘记眼前的烦恼,心理压力得到释放;针对高三学生开放心理宣泄室;通过“班级晴雨表”的填写,使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在班内发挥朋辈辅导互助的作用。

在开展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将其开发为一个课题,并将其整理成文章,发表在相关权威杂志上,建立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总之,学校最终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立体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的工作方向:(1)将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找到结合点;(2)结合学校实际,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潜能开发和强化感恩教育作为重点内容;(3)在实施方面上做到了全方位结合,主要通过学生、教师、家长这三个途径来实施;(4)队伍建设上专兼职结合,一线教师与专家团队结合;(5)建立健全组织,加强过程考评,运用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中山,528463)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作者:王娅婷

第3篇: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 要:建设完善的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阐述了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指标、建设方法路线及建设过程中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方案

根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中小学师生进行描述和评价,建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国内外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问题和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经验。心理健康档案集预防教育、危机干预与治疗、科研三位一体,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中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和控制;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可以帮助中小学师生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我,有利于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从而更好地贯彻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心理档案的一般原则

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档案是能反映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和能反映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合体,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一个能如实反映中小学学生心理面貌的、有内在联系的体系[1]171-176。在建立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以下四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指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要尊重中小学学生客观的心理事实,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建档工作,不可以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主观态度对待建档工作;不能主观臆测,随意增减或更改某些材料和记录。

2.适用性原则: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量表,例如尽可能选符合中小学学生身心特征、本土化水平高的量表,注意心理测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注意常模的时效性等,全面多方位地综合测评;要保证中小学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连续完整,还要能反映中小学学生的整体心理面貌和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变化的脉络[2]54-56。

3.保密性原则:心理健康档案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因此要严格保密在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不能任意暴露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档案材料和泄漏相关信息。

4.发展与教育性原则:人的心理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心理档案只能是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依据,是一种对过去某阶段心理状况的记录,并不代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永远如此,也不代表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就是如此。因此,在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允许给中小学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根本准则。

二、心理档案的内容和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应在新生入学后,由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负责组织建立。可以心理档案系统为依托生成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加之对纸介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立起完整、合理的高校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心理档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影响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1)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年龄、爱好特长、文化程度等;2)身体状况,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3)主要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亲子关系等(包括重要社会关系人的联系电话);4)社会生活情况,包括工作单位、人际交往范围、日常活动范围等;5)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离异、与朋友或同事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3]40-43。

二是反映中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要把每个中小学学生的差异及特点揭示出来,通过各种不同的心理测验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小学学生的某种特质或精神状态在量上作出评鉴,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重要环节。

三是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记录,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员与中小学学生个性化的交流记录信息,如访谈记录、咨询记录等资料。有时候还会有通过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成员和朋友等其他渠道获得的有关资料。在心理档案的实务操作中,一般而言第一部分资料通过中小学学生自填问卷获得;第二部分资料大多来源于专业心理测验测试之后的结果。

三、建立心理档案的技术路线

1.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中小学学生资料的方法。对于观察的结果,可用下列三种方式做记录:1)评等法,心理咨询员对所观察的特质或行为评定等级;2)记录出现频率法,心理咨询员将规定好要观察的中小学学生的行为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现象的框上画记号;3)轶事记录,心理咨询员把观察到的中小学学生的情况,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如观察时间、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心理咨询员的解释与建议等。

2.问卷法:心理咨询员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中小学学生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方法。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如用书面问题、表格让中小学学生回答、填写,可了解中小学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3.谈话法:心理咨询员与中小学学生或其较亲近的人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和研究中小学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谈话法,可了解中小学学生真实的心理背景等。

4.心理测验法:这是建立心理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测验。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

5.咨询记录:包括学生咨询的情况记录、心理异常缘由、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分析等。

四、建立心理档案的注意事项

建立中小学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慎重地对待并处理好以下一些问题,以使中小学学生心理建档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1.保持材料的原始性。档案概念的内涵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建立心理档案要尽量做到材料的客观性,努力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少使用或不使用评价性语言,多用原始记录性语言。指导中小学学生参加心理测评时,告知中小学学生一定凭自己的第一感觉作答,不要再三思量或考虑过深,不要作假或故意选择回答极端答案。

2.追求材料的完整性。中小学学生心理档案的完整,一方面,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的齐全,使那些应该集中和保存的档案材料不能残缺短少,另一方面,从质量上,也就是系统性方面,要维护已有档案材料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分散,或者零乱堆砌。

3.信守材料的保密性。中小学学生心理咨询资料的搜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涉及中小学学生个人隐私权,具有法定的保密性。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严格保密是涉档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属于中小学学生个人隐私的问题,更应严格保密。只有尊重中小学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才能受到学生信任,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建档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心理档案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管理人员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为咨询者严守个人隐私,而把它作为曝光台,随意传播,不仅会把好事办砸,而且会触犯法律法规,反把教育者陷于尴尬境地。

4.避免材料的局限性。局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历时性。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是随其年龄、环境等条件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心理档案材料是过去的记录,具有历时性,它既不能直接说明现在,更不能直接描述未来。它只可帮助我们预测趋势,制定教育对策。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防止把历史性当即时性来用。二是材料的辅助性。中小学学生心理档案材料只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并不是全部。当我们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材料,切不可以偏概全。

5.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建档人员除了具备心理学、心理测量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外,也应懂得一定的档案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真实、全面、科学性强的丰富的一手材料。我们常常看到,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心理测评等基础工作,但最终发现,留档的材料却价值不大,也就是说,想用的材料没有留下来,而留下来的材料却无用。所以,提高建档人员的综合水平,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意义重大,不可轻视。

另外,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则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需要注意软件架构设计。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档案系统不等同于成人心理测试系统,它必须有适用于中小学学生的特殊性。理想的心理档案系统应该包括基本资料、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心理网站建设等模块。心理测验仅仅是建设心理档案系统过程之中收集数据的方式之一,而不是惟一方式。在心理档案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对中小学学生主体性的重视。过分重视心理测验,将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档案系统的惟一资料来源,最终丧失的是对生动的个体的客观认识,容易导致在咨询实践中给学生贴上“心理不健康”之类的标签。其次需要注意测验信效度。不少人认为编成计算机软件的测评工具是科学、先进的。其实不然,测评软件更多地是将题目答题方式和分数统计的技术化,与测评工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在选择心理档案系统时,需要注意其所含测验的信度、效度、适用人群、常模等技术指标。最后,需要注意售后服务及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至少应该包括:免费安装调试、故障处理、常模更新、测验题本更新、功能模块更新、软件升级等。至于价格,需要根据软件的功能来判断。单机版较之网络版,在采购成本上会减少许多,较适合面向少数人开展心理测评的单位,网络版软件则较适合开展大规模普测。

参考文献:

[1]叶海燕.大学生心理档案建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0).

[2]谭春芳.论高校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1).

作者:李明军

第4篇:中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XX年8月又进一步明确要求,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各地教育行政机构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校作为一所具有“实验”“示范”作用的省级重点中学,应如何继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基础教育高级阶段的高级中学又怎样使目前的心理教育工作更深入、更系统的开展?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内容、原则等在教育活动中的落实尚须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德育工作,全面展开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优化学校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防治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调适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我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和深化的想法。

一、整体构想

根据高中教育的具体情况,从两项基础性活动着手,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全方位的开展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两项基础:心理咨询和心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性活动,这两项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延展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基础性活动的同时,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心理讲座 2)心育主题班会 3)心理教育网站 4)心理广播栏目 5)校报刊心理栏目 6)教师心理指导 7)家校通心理知识宣传等等

二、具体操作:

1、必须设立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外求得专家的帮助,对内建立一支以学校领导为中心,以心理教育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教育队伍。

2、开设课程是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

针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设计主体式讨论、课堂即兴小品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表。通过每周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遵循 “心理教育活动”的概念,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的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b心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c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单元: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单元: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等)

3)预防性单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单元: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的心理调适过程。

5)测验性单元: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较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单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智力开发等心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一年级:

新生新环境适应性教育,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责任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有爱心、有责任心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对高一新生进行适应方面的测量、综合素质调查。 1234中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第5篇:中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XX年8月又进一步明确要求,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各地教育行政机构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校作为一所具有“实验”“示范”作用的省级重点中学,应如何继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基础教育高级阶段的高级中学又怎样使目前的心理教育工作更深入、更系统的开展?此外

一、整体构想

根据高中教育的具体情况,从两项基础性活动着手,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全方位的开展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两项基础:心理咨询和心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性活动,这两项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延展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基础性活动的同时,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心理讲座 2)心育主题班会 3)心理教育网站 4)心理广播栏目 5)校报刊心理栏目 6)教师心理指导 7)家校通心理知识宣传等等

二、具体操作:

1、必须设立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外求得专家的帮助,对内建立一支以学校领导为中心,以心理教育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教育队伍。

2、开设课程是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

针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设计主体式讨论、课堂即兴小品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表。通过每周0.5-1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遵循 “心理教育活动”的概念,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的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b心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c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单元: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单元: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等)

3)预防性单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单元: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的心理调适过程。

5)测验性单元: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较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单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智力开发等心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一年级:

新生新环境适应性教育,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责任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有爱心、有责任心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对高一新生进行适应方面的测量、综合素质调查。

高二年级: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习生活,排除学习中不合理的忧虑,正确归因,增强自信心。加强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良好性格。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责任心,学会自律。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康的幸福观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

高三年级:

关注学生的考试压力,进行高考准备心态调查,帮助他们自我减压,指导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掌握几种身心调试法。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自我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具有使命感,作出升学的最佳选择。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具有进取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

d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自主发展策略和调适指导策略为主。

策略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

策略操作要点:

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并激发学生参与心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自我悦纳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学生自我调控。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四要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心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3、团体辅导和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具有针对性的形式。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帮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中学高级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调适技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主。根据每一年段的学生都比较容易出现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深入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出一系列纵向联接、横向配套的年段心理教育讲座,如高一年的“适应”教育,高二年的“立志”教育,高三年“理想”教育等。另外针对面临共同心理不适的学生进行小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训练,利用团体的资源进行心理帮助,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建立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形式。建立高一新生的心理档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教育,了解个体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情况,科学地使用相关测量表,慎重处理,并将结果存入档案。心理室要加强心理信息传递制度化建设,向各年级部、相关班级和老师通报学生的心理信息,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供帮助,同时配合学校其它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给学生有力的心理支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也将每次心理咨询的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存到心理教育档案中。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前提下,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全校学生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心理健康档案明确筛选“ 问题学生 ”供咨询室预约咨询。心理健康档案电子化和心理测试网络化是以后心理档案的发展方向,很多学校已经实现,希望得到校领导支持,在这一学期实现。

5、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心理咨询室是对针对个别化的,有轻度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的特定场所。必须建立咨询员的工作规则、实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进行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等。探讨针对中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咨询保密、案例分析的工作制度,进行咨询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等。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情感情绪问题、交往问题以及升学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对主动上门求助还是被家长或教师带来的学生都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应对个案进行跟踪,及时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对需加以矫治的转介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治疗。对于咨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应予以保密。关注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心理咨询基本技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个别辅导要有记录,有效果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咨询室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在基础设施方面,已有一个木制信箱和画、鲜花、电话、饮水设备等,需要配备一台电脑,以便查找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网上咨询和咨询资料归档。另外缺少图书、资料柜;在人员配备方面,我校设有专职心理咨询人员1名,兼职心理咨询员 无,需要增加人员配备,另外年级部长、班主任为协助心理辅导人员。

向学生公布公布电子信箱,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拓宽学生的咨询空间。心理咨询信箱采用单独回信或面对面咨询的方式回复。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海报宣传,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咨询室信箱。

6、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由班级推选出热爱心理工作,热心为学生服务的优秀人才,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明确工作职责,为班级、学生与学校心理室、班主任的沟通搭建桥梁,使班级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心理室将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心理委员对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搜集资料及反馈,积极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参与对入校新生的心理辅导、心理测量结果的计算机录入和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成员的工作不但弥补了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困难,而且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容易。同时,能够很快地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上来,提高了心理辅导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7、心理教育网站

考虑到现代高中生大多数家中都配有电脑以及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采用此辅助方式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同时也方便了师生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地真诚流露。可以设立以下栏目:(1)心育之窗(2)学生心理之窗(3)教师心理之窗(4)家长之窗。通过这些窗口,让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了解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方法技巧……

8、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然而目前多数家长未意识到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通过家校通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要通过家长会、宣传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强调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这一阶段的孩子易出现的问题,提醒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家长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地用正确的家教方式教育子女,帮助子女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家庭为孩子的精神发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9、教师心理指导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面向全体班主任,安排系列讲座和团体训练,目标是使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常识,了解中专生行为动机,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人际沟通技术、情绪处理方法,能够简单识别是否心理异常,对心理异常学生尽可能适当对待,学习日常自我减压方法等。

10、加强宣传力度,行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心理教育重在健康问题,重在学生心理的发展性教育,工作理念是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关注全体、开发潜能、促进发展、健全人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栏、校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使全体师生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辅导室办好宣传栏,对于那些没有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来说,宣传栏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学校师生在注目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同时,也在默默地感受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心理宣传栏正是这种情感辐射的载体。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创作心理报,内容可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心理知识、心里话、信息快车、教你一招、焦点谈、金点子等。形式可以以手抄保、黑板报、寝室报等。利用校报心理专栏,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予以解答。在锻炼学生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时,达到“平行教育”的效果。团委负责校园广播电台设立“心海导航”栏目,于每周两次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同学们所困惑的问题,由心理咨询室老师、班主任或部分学生供稿。办好学校网站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班主任负责创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班级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时政班会课发动学生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重复自己的人生体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第6篇: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生活上碰到的困惑,有时无法自行解决,长期如此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此时确实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正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的,为了使心理辅导进一步得到普及并更好地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服务,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承。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辅导的方法、途径:心理咨询室“心灵的港湾”,各班级心理教育课,学校橱窗,各班级黑板报,“开心由此”电话,“悄悄话”信箱,红领巾广播“心灵之声”栏目等。

2、校辅导站地点: 浴宇楼四楼东首“心灵的港湾”。(电话:83229875)

3、辅导站定期开放时间:每星期五5:00—6:00(其它时间的咨询辅导由学生另行预约)。

4、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文件,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方法等,使每一个教师首先每天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面对学生。

5、除建立“心灵的港湾”,定时开放外,每位班主任每人一本记载本,随时辅导记载,为一些难为情和不愿进心理咨询室喜欢和班主任老师交谈的同学服务。

6、班主任做好平时日常教学中的学生心理辅导,辅导站老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班可利用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心理健康,从学生身边的事展开。还可与家长联合起来,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习惯等。

7、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安排出两期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8、完善学校心理管理机制,紧密团结在以刘玮校长为中心的心理教育组,明确各项分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讨各类案例。

9、更好的开展家校联系,开展家校联系卡,举办家校学生心理座谈会,共同探讨心理现状及各类应对措施……

10、对班级咨询员进行选拔、考核、辅导,再各班级由同学推选出两名学生咨询员。要求:心理素质良好,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要求能够保守秘密。在选出后,对咨询员进行教育,严格遵守咨询处的纪律,明确工作目的。然后开展简单的咨询指导辅导。如果,时间场地不允许组织集体学习,咨询处讲准备学习材料分发给个人进行自学。

11、 对广大同学进行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以心理测量表的形式对同学进行心理调查。主要对以下四方面作为重点:(1)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2)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4)有没有完整的人格。这些只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因为考虑到个人差异及工作量的问题,仅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建立每个同学的心理档案。

12、 对个别群体给予帮助,关心。通过心理档案注意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同学。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帮助。对于小学阶段的关键点,如:新生入学适应,六年级学生即将离校升入初中都要更多加心理指导,跟踪指导等。

13、 建立多种联系方式,随时随地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尤其敏感自己的隐私,很多初次咨询的孩子对老师还缺乏心理信任,所以开设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广大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咨询,具体方式如下:(1) 面对面咨询 咨询者可以与指导教师同学当面沟通;(2) 电话咨询 指导教师和班级咨询员联系方式祥见附表;(3) 信件咨询 咨询者可将自己的问题以信件形式投递到指定信箱;(4) 电子邮件同学也可以通过e-mail咨询问题。email: gnsxwhb@126.com。

我校咨询处虽然没有专业人员,但是我们将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竭诚为同学们服务。

具体工作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员、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工作。

2、本学期成绩两门以上不及格学生座谈会

3、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4、 网站建设工作,咨询工作开始

5、开设“心灵之声”广播。

6、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十月份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2、专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3、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4、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十一月份

1、各种文档资料的建设。

2、5·25小学生心理健康日—现场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散发活动。

十二月份

1、常规工作。

2、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3、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五、六年级部分女生)

4、考前学生心理分析,

5、学期工作总结。

第7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据《白银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根据我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白银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指导,以我区“课堂教学研究年”为契机,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并把她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作要求:

1、全面渗透,调动各方力量,在教管中心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设良好环境。

2、加快研究创新学科课堂教育模式,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优化师长教育行为,拓展师生心理规律知识,体验成长。

4、规范心理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

5、发展优先,防重于治,助人自助,以学生长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整体性原则。

三、形成管理机制、健全组织机构

“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少先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全面渗透模式:即是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建立一个分层次的多层教育体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方案,定期研究总结。

在教管中心的领导下,将心理辅导工作与其他教学、德育、咨询辅导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心理辅导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

成立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和宝积教育管理中心教育专(兼)职教研员。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长:

张兴春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中心主任 副组长:

刘宏魁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

石晖清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室主任

员:

王智福、陈尚洲、杨重霞、王富军、 张世财、武振奎、王仁福、杨卫东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

长:石晖清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室主任 成

员:杨卫东、张国仁、顾克江、张晓祥、

汪丽艳(兼)、张秀梅(兼)、张丽花(兼)、王君莉(兼)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教育专(兼)职教研员 专职教研员:杨卫东

兼职教研员:汪丽艳、张秀梅、张丽花、王君莉

领导小组负责工作安排,心理辅导老师负责组织和开展全校心理辅导活动,为儿童进行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培训。

学校在心理辅导全过程中也负有辅导的重要职责,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也是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丰富教师的心理学与教育知识,增进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

四、具体工作内容

(一)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专题讲座,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积极开通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支持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启动了“关爱心理健康活动月“,还可以举办走进“心灵征文”活动,上演心理小品、小剧大赛。

1.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的系列活动。

心理不仅通过活动表现出来,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要注意的是,活动前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状况,以此为据设计活动内容形式,由学生自己开展;目前做不到,也要吸引学生自愿积极参与,不勉强。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在活动中得到和别人不同的新体验和收获。以班级为管理单位,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除了辅导活动课,还有课外、校外活动,以及渗入体育、艺术、兴趣休闲的活动,结合少先队活动和班级主题班会穿插进行。其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重要载体。它满足了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促进其个性品质,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提高。

2.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根据学校师生情况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团体教师辅导,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开设心理讲座。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德育教师、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为学生讲授人生、理想信念课,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安排老师,为学生(男、女生分别授课)讲生理知识、青春期知识及性道德教育课。聘请心理教育专家,为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全员培训。以班主任为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体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如言行、举止影响学生。许多学科在其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似的目标,例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的健全人格也同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数学的解题过程,艰难而巧妙的解题方式,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培养。科学家名言的介绍、经历的介绍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材料。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涵有不少适用于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情境,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如通过品德课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发展、矛盾的观点;健康课,讲授人体器官功能、结构,注意科学用脑等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比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不怕失败,学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予学生以正面、积极的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5.个别辅导。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做好个案研究、档案记录,注意观察学生行为表现。留意学生学习、生活是否出现突然事件,及时给情绪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纠正不良行为,开设心理信箱“听你说悄悄话”,定期开箱,注明开箱时间;建立心理档案,完善档案管理。

6.团体辅导。每个人都有“认同的需求,隶属的动机,被爱的欲望”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性饥饿”,在“社会——心理”团体中产生团体动力。团体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的社会的缩影,使他能将从团体中所获得的洞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连结,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团体方式进行辅导是学校辅导工作之一,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6课时。

7.通过人际关系辅导。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共同活动,与他们发生实际相互关系“开始把自己作为人来对待”。建立温暖、体谅、关心的师生关系:认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失败,就是由于学校气氛过于冷漠,缺乏温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满足学生的“爱”和“自我价值”的基本需要,人格和行为问题也由此产生。师生关系的本质,不只是知识传授关系,而是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在教育中的相遇,良好师生关系利于授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格,使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心理治疗,其效果明显。

8.自我教育。“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人总是向独立方向发展的。人的独立在心理上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成熟。人能超越自身的能力,跳出自身站在客观立场,把自己与他人或他物来比较衡量,然后采取行动,这种反观自我是一种理性功能。小学“心育”应用这种主体性,引导学生相互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各种渠道只有使学生自我领悟、自我规范才能起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研究,以科研推动心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三)创建心理咨询室:小精灵快乐屋——放心的家、幸福的乐园。明确值班时间,保证人员安排,完善各项设备。采取直接交流、电话交流、书信交流、网络咨询等形式。

(四)环境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应是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在适当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成长环境应该包括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灵活多样、切实具体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主要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建立。物质环境主要指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如让学生在同伴合作中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自我认识中培养自信心等。

(五)组建学生互助小组,每班设2-3个快乐屋通讯员,向心理教师及辅导相关人员反映学生情况,协助观察。

(六)加大宣传力度。板报、宣传烂、广播等;设置心理健康专版。

(七)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家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表率作用。学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校外辅导员队伍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学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校内外德育基地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0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第8篇: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围绕基础教育的目的,从心理卫生的积极立场出发,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教育、教学过程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预防及矫正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各种能力、兴趣、人格特征等。

2、使学生认识周围环境,适应社会变化,使学生悦纳自己,尊重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身心健康发展。

4、帮助学生发展独立、负责的态度和提高做计划、做决定的能力。

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内容。

1、学生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⑴健康问题(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⑵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行为、学习方法等)。

⑶家庭环境(亲子关系问题)。

⑷人际交往(即人际沟通,如: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和同学闹别扭怎么办等)。

⑸人生观(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⑹其他

2、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内容。

⑴学习辅导。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②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④培养适应和改善学习环境的能力。

⑵生活指导

3、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措施和方法。

⑴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以班级或小组活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实现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的功能。

⑵心理教育活动。学校通过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⑶心理评估。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进行预防和对问题进行干预。

⑷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各种方法由有经验的教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提供帮助,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矫正其行为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具体实施

⑴不定期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⑵不定期地为家长、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⑶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探讨活动。

⑷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各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目前只能不定期地开展

第9篇:中心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中心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

@

各班班主任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期末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5、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灵港湾”,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专兼职教师按排班进行值班。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上一篇:p2p风控平台下一篇:优秀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