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内容情感

2022-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诗歌内容情感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探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通过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现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其开放的内涵、高度概括性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极具教学价值。初中阶段现代诗歌作品教学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既能为初中生了解现代诗歌提供窗口,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进行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要先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较少,加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出版与投放使用时间较短,关于此套教材中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探析较少,需进一步研究与拓展,以此为基点,本文从现代诗歌文体特征与教学价值出发,探寻其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在遵循這些原则的基础上,探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作品教学内容确定的具体策略。

一、现代诗歌作品的文体特征

语文学科使用的是多篇文学作品组合而成的文选型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这些作品息息相关。文体特征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依据,决定着教学内容确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作品文体特征各不相同,现代诗歌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有的文体特征,只有明确其文体特征,才能找到适宜的教学内容确立点。

1. 语言的陌生化

现代诗歌作品短小精悍,它既要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又要让读者在有限篇幅中对诗歌所描绘的世界、传达的情感产生主观认识,因此诗人常使用一种超越常规、经过专业处理、艺术加工的语言,即陌生化语言,进行写作。陌生化即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反人们对事物的惯有认知、情感与理念,进行超越常规处理,让人对世界产生新奇感与新认识。现代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是在陌生化理论基础上,用不同常规的言语表达方式:或违反常用语言规律,将语言进行加工,使它变得晦涩、陌生;或打破传统认知,把固有认知中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释放新意义,让人有陌生化体味;又或进行意象创新,通过多种感官对同个事物进行概括叙述,达到陌生化效果。语言的陌生化,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能使读者对现代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产生个体化的阅读体验。

2. 分行的形式特征

现代诗歌自诞生以来,不断吸收西方诗歌特点,渐渐形成自己的文体特征,并将分行作为核心文体特征。一方面,分行使现代诗歌诗意更浓厚、诗性更显著,也使现代诗歌与同样有抒情色彩的散文有了形式上的差别,若无分行,诗句就会变成一段描述性文字;另一方面,分行的形式特征是现代诗歌区别于古代诗歌的重要标志。古代诗歌讲究的平仄、对仗、押韵及每联规定的字数,使它通过吟唱诵读的听觉形式就能与其他文体辨别开。但现代诗歌既无字数规定,也不讲究平仄等格律规范,只通过听觉无法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所以需要有视觉上的欣赏,分行的形式特征正是现代诗歌视觉欣赏的“法宝”,它通过排列、组合诗行形成完整诗歌,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让审美从内容延伸到形式。

3. 聚合结构

除了语言与形式,现代诗歌文体特征还包含结构特点。美国诗论家布鲁克斯和德国诗论家弗里德里认为,结构是现代诗歌精髓。结构修辞学者杨金华通过对雅各布逊、S.Levin观点的分析,对现代诗歌结构作了阐释。他指出,现代诗歌是由一些组合结构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结构。现代诗歌中的每个意象、诗行、诗句、小节都是具有意义的独立的小结构,它们并列聚合在一起形成一首现代诗歌这个完整的大结构。大结构与小结构彼此依存、相互制约。因此,现代诗歌虽可挑一两个意象、诗行,或挑一两句诗句、小节进行分析,但分析结果必须放回整首诗这个大的聚合结构里进行探讨,若脱离整首诗,关于小结构的分析也会失去意义。聚合结构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解读现代诗歌作品,体味诗歌情感,还可以丰富读者的个人体验。

二、现代诗歌作品的教学价值

现代诗歌作品的教学价值是指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与价值定位,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确定的高度,对教师可以教什么,通过教使学生达到何种程度才算好的问题做了解答。明晰教学价值,有助于对现代诗歌内容进行有效提取与加工,确定出有独特价值的教学内容。

1.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现代文学作品中,现代诗歌堪称语言文字典范,其语言最为凝练,在阅读现代诗歌时,对诗中关键字、词、句的品鉴,对语言逐字、逐行、逐节的推敲,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诗人的语用方式,准确体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此外,现代诗歌语言还极富表现力。诗人通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表达更加别致、优美。这种别致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奠定较好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

现代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语言表达诗人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现代诗歌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现代诗歌中,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物象或场景的呈现往往是运用意象和加工过的语言等进行传达。学生想要读出诗中描绘的物象或场景、读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对文字进行建构,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或场景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中艺术形象的理解,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现代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及意象美带来的审美体验,是它艺术价值与魅力所在。选入教材中的现代诗歌都是优美的。现代诗歌教学,能帮助学生鉴赏不同作品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意象美,把握不同诗人的思想与情感,有不同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如读《乡愁》感受余光中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读《梅岭三章》感受陈毅对奋斗精神的赞扬。这些通过审美鉴赏获得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受到诗人所处时代的审美意识、趣味的熏陶,又能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素养。

三、现代诗歌作品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

现代诗歌作品教学内容,是教师为达到现代诗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呈现与传递出的材料、信息。确定适宜教学内容对教学起指导作用,为保证现代诗歌作品有效教学,充分体现教学价值,在进行教学内容确定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南针,它对于语文课程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确定有指导意义,为语文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语文课程组成部分的现代诗歌,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要牢牢遵循《课程标准》这个法定依据,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石。《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应掌握的现代诗歌知识与阅读技能作出的基本阐述,如能够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鉴赏品味现代诗歌,产生“情感体验”等,为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提供了参照。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按其中的具体要求,确定适宜的现代诗歌教学内容。

2. 充分考慮学生的学情需求

学情是指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已具备的经验等学习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内容针对主体也是学生,充分了解学情需求,才能准确找到学生思维特点与学习兴趣所在,因而语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情需求确定,如学生需学会什么、能掌握什么、怎样学最有效。与古诗相比,初中生对现代诗歌略为生疏,对其文体特征、鉴赏方式等了解甚少。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学情,基于此确定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现代诗歌的学习。因此,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学情,用适宜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感受现代诗歌作品的魅力,走近现代诗歌。

3. 依托现代诗歌作品的文体特征

在教学初中现代诗歌作品时,有的教师将意象分析确定为主要教学内容,仅停留在表层意象研读,未将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教学区别开;有的教师采用与散文相同的教学内容,即反复朗读作品、欣赏语言确定为教学内容,未体现出现代诗歌与散文的区别。这使学生对现代诗歌审美体验大大降低,学完也没明白现代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不懂该怎样读,忽略文体特征对教学内容确定的决定性作用,正是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还应依托其文体特征,通过明确文体特征来确定适宜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

四、现代诗歌作品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是教师依据文本、学情、课标等选择恰当方法策略,确定课上具体要教的内容、要学的内容,贯穿整个教学。在遵循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确定原则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具体策略确定教学内容:

1. 从语言品析入手,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语言品析。现代诗歌的语言有独特味道,诗人表达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它的教学必须以对语言的领会和使用为基本内容。对现代诗歌陌生化语言的品析,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意蕴,还能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因此,可以从现代诗歌语言品析入手,在语言品析中确定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品析语言的方法。

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语言优美,内容简单,诗中陌生化的语言十分值得揣摩,可以从语言品析入手,把对《天上的街市》陌生化语言的品析、对诗歌语言美的体会等确定为教学内容。诗人通过对“街灯”“明星”“街市”三个人们熟悉但又无关联的意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将它们进行组合,产生新意义,给读者带来了新奇感。对诗歌中这一组“陌生化”意象的分析,既有助于学生感悟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笔下形象化的语言,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现代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含义及作用,探寻诗歌语言的价值,培养语用能力。

2. 从形式鉴赏入手,确定教学内容

诗歌教学不仅要有语言鉴赏,还要有形式鉴赏。分行是现代诗歌根本的形式特征,也是现代诗歌视觉欣赏的重要参照。它需要逐字逐行进行欣赏,既延宕了阅读时间,又让学生有更多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因此,可以从现代诗歌形式鉴赏入手,在形式鉴赏中确定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特征,学会形式鉴赏的方法。

例如,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优美,分行的形式特征十分显著,从形式特征鉴赏入手,把握形式独特之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价值。因此,可以从形式鉴赏入手,把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分行形式特征的鉴赏、对形式特征带来的视觉美的欣赏等确定为教学内容。林徽因充分借鉴建筑艺术“技巧”进行该诗写作,运用分行的形式特征,将诗句分成十五行排列开,使该诗在形式上颇具建筑物“外形上”的美感,极富视觉感染力,大大增加了阅读审美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分行的形式特征,体会形式特征鉴赏对于现代诗歌的意义,感受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别样韵味,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

3. 从情感体味入手,确定教学内容

情感体味是现代诗歌重要的教学内容,准确领悟现代诗歌情感,不仅要理解内容,还需把握结构。聚合结构是现代诗歌的精髓,既能帮助学生更好体味诗歌情感,又能提升学生思维。因此,可以从现代诗歌情感体味入手,在体味情感中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聚合结构,学会依托聚合结构体味情感的方法。

例如,余光中《乡愁》用语精练,仅用88个字就将诗人二十余年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此精准的情感表达得益于诗人对聚合结构的正确把握。诗人依托现代诗歌的聚合结构,将四个意象、四小节进行排列,使它们聚合成一首饱含情感的现代诗歌。整首诗的情感是教学核心点,单靠意象分析无法体味出来,只有将各意象分析结果放回整首诗中进行探讨,才能读出诗情,体味诗情。因此,可以从情感体味入手,把对聚合结构的探索与把握、对思乡之情的体味等确定为教学内容。对《乡愁》中聚合结构的把握,意象、字词的分析、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体味诗歌情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结语

通过对现代诗歌作品文体特征、教学价值、教学内容确定原则及策略的初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现代诗歌文体特征与教学价值对教学内容确定起决定性作用,确定教学内容时必须明晰文体特征与教学价值。(2)在遵循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学情需求、依托文体特征原则基础上,可采取从语言品析入手、从形式鉴赏入手、从情感体味入手三个策略,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

当然,教学内容确定只是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个起点。如何合理选择、使用具体教学内容确定策略,更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有真正的“质的飞跃”,还需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作者:张明馨 谭晓云

第2篇: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它言简义丰,用极为简洁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蕴。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诗歌的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变得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诗歌教学;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有效性

诗歌是我国绚丽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它言简义丰,用极为简洁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蕴[1]。”诗歌又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它的作用不仅是传授学生以知识,让学生懂得诗的字词句,而更高的追求在于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健康的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但是在目前小学的诗歌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以及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却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立足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次是学生的道德品质日益下滑,缺乏民族荣誉感和审美情趣。这些问题都引发了我们的深思。

诗歌的教学与学生学习诗歌的现状表现在:

(一)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情感教育的落实不到位

语文教学中,不论是高年级学段还是低年级学段,学生都要学习诗歌。调查显示,低年级学习诗歌时很多老师仅只是要求学生会读,会背就行,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就像唱一首儿歌一样,只记得怎么唱,却不知道唱的是什么,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大致状况。而高年级的学生就要在低年级学生的水平上更上一层楼了,高年级的诗歌教学中老师已经转变了教学的目的,从原来的会读、会背转变成了对于古诗一些重点字词句的理解,然而其教学目标也终止于学生考试的时候会做所谓的理解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学生学习诗歌不能只停留在诗歌的字句意思和诗歌的内容的翻译上,而更应该重视的是诗歌教学在学生的情感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才是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的体现。

(二)目前诗歌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缺乏美感[3]。”诗歌教学的一般思路为理解诗的题目大意,知道诗要表达的大意,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感情,融入诗的意境。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趣,而且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总是用同一种模式来教诗歌,忽视了诗歌与诗歌之间的差异性和不同诗人之间写作风格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学生在跟着老师学习诗歌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没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课堂十分枯燥,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其次,“学生学习诗歌途径单一、缺乏主动性”[3]。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课后,很多学生都只是复习诗歌的字词句、诗歌的内容,然而却没有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所学诗歌的精神世界里,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洗涤、净化。

再次,“注重单一知识、学诗丧失兴趣[3]。”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艰难的问题。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只知道应付差事,完成任务式学习,更无暇于提高审美水平和对自我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最终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情感教育的落实就如同一纸空文,无法得以实施。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要让诗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具有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一)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

懂诗意,洞诗情。在教师的诗歌教学过程中,往往总是教师一味的把诗歌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一一向学生解释了,学生要么在书上勾勾画画,要么就写到笔记本上,也就是说,教师所教授的学习诗歌的方法也就只是做做笔记,背背诗而已,根本没有把诗歌中那份细腻的情感挖掘出来。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字句意思,而且要洞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做到和诗人心灵世界交流,体会诗歌中的精神实质,并且结合自身的情感思维,投身到诗歌的精妙意境中去,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各个环节中紧扣住情感教育,使素质教育的理念更上一层楼。

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状态来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受到诗人良好品质的熏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句永垂千古的诗句,在教这首诗歌时,教师就要注重把文天祥的坚毅、宁死不屈的精神灌输到诗歌的字里行间,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能够真切体会到诗人在面临重重困难时依然保持一颗最坚强的心。

(二)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首先,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学中我们要做工作是先大体的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诵读古人的诗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声朗诵,一种是密咏恬吟。高声朗诵是为了畅其气,就是把你那种感发的精神提起来;密咏恬吟是小声地轻轻地吟诵,这是为了得其韵,就是慢慢体会它的韵味所在。文章要有文气,诗歌要有气象[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多读诗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歌可以在无形间提升一个人的谈吐与气质,令人在学习与生活中获益匪浅。多读诗,学生能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捕捉到诗歌最基本的精神意境和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师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感悟,一起走进诗歌的情境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诗怡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可低估。多媒体是具有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像等多种表达形式的一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画面感好,提供的信息量大,成为一种备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形式。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不仅具有音韵美、意境美,而且在语言、意象、情感和哲理等方面还有一种特殊的隐含美。意境美需要读者通过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去领悟得到,而隐含的美却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企及,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它们转换成看得到听得到的形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更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运用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要注意将每一个画面融入诗歌的字句之间,让字句和画面之间有一个剪不断的联系,并从画面中感受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用诗人的思想来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诗歌的教学中去。

再次,师生共同想象。在诗歌学习之前要有一个画面理解,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变成脑海中的精神世界。如在陶渊明的(《饮酒》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山与景的完美组合,周围的一切景物是那么安详和谐。李白狂放不羁,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陆游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得到了体现。这些伟大的思想品质都在古诗文的大世界中碰撞,撞击着教师和学生心灵。在这些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想象,共同构建诗歌中的画面。

最后,学生互相交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诗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查缺补漏。学生互相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不但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查,方便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整改,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诗歌的兴趣,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更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诗歌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内容字句的讲解,也不能忽视诗歌的审美及情感的培养,情感教育对于诗歌教学意义重大。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填补了语文课情感教育的空白,而且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古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参考文献

[1]涂培源.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编辑:龙贤东)

作者:朱明顺

第3篇:怎样挖掘诗歌教学中诗人的思想情感

摘 要: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可谓一字千金。抒情性是诗歌最本质的艺术特征。然而因为诗歌高度概括和语言精炼等特点,我们在阅读欣赏诗歌的教学实践中,领悟诗人的情感往往成为一个公认的重点和难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探索怎样挖掘诗歌教学中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挖掘;诗歌教学;思想;情感教育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的美称。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以它别具一格的特征而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诗人在极其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出他们个性化的追求、鲜明的爱憎、崇高的情怀、远大的志向,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可是,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却并不轻松,常常会因为抓不住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而陷入苦恼之中。赏析诗歌抓不住诗歌蕴含的情感,就像欣赏一束装在瓶子里的塑料花,尽管光彩艳丽,但却没有味道。这就很难体现诗歌中应有的人文价值,也直接影响着诗歌的审美活动和诗歌教学的顺利进行。

《尚书·尧典》里提出“诗言志”。诗歌是非常重视抒发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志向追求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思想情感是诗歌的生命、灵魂,它就像身体里的血液,土壤里的水分。我们在诗歌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牢牢地、准确地把握住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并把它当做启发和教育自己的良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获得人生的感悟,从而更好的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做一个有品味的人。

那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呢?

一、从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动机中寻找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诗歌教学中要想把握住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应该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也就是“知人论诗”的道理。如李白的《将进酒》,写于诗人被唐玄宗长安“赐金放还”八年之后,当时正值诗人“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和好友借酒兴抒怀,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特别是诗人在人生失意时始终保持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让人赞赏,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诗人的人格魅力自然溢于纸上,印在读者心中。又如婉约派女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写于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动乱之后,一个人漂泊、沦落、凄苦、孤独生活的状态,这首词实际上就是一篇悲秋赋,情感的基调就是悲凉。凄凉的环境笼罩全篇,和悲苦的心境巧妙融合,意境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在其人生的遭遇背后,折射出了时代的气息。词人悲怆的情怀中不失豪放气概,一个爱国的、渴望和平的女词人的形象自然就映在读者的心中了,让后人感慨不已。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战时期,诗人目睹了祖国大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景象,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自然就溢于言表。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借助诗歌的表现手法,在意境中感悟诗歌丰富的思想内容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都不是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歌非常讲究意境的创造,没有意境就没有诗歌。而意象是创造意境的基础。所以,要捕捉诗人的情感,就有先抓住意象,再借助丰富的想象、联想,或者是用典,或者是修辞手法,走进诗人营造的艺术世界里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当然,这首先要对中国常用的传统意象的内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兰花,菊花,荷花等等。苏东坡的名篇《水调歌头》中就巧妙地运用了“月亮”这一意象,营造了一种诗化了的豪放而阔大的意境。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弯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想到花好月圆的生活;月亮的皎洁,会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总之,诗人借助月亮展开自然联想,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哲理意味的高度概括,表达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自然给读者以熏陶和感染。现代诗也善于运用意象。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人把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完美结合,成功运用了一组意象,如“雨巷”可以看做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还可以看做诗人当时所处的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如果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1927年的夏天,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就更容易理解诗人的心绪了;又如“丁香”这个意象,是一种愁品,具有冷艳、高洁的特点,很典型。“丁香一样的姑娘”可以看做诗人理想爱人的化身,也可以看做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它跟诗人的处境和追求非常相似,这样一来,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无奈、惆怅、彷徨的情绪就容易把握了。任何时候,只要心中有一盏明灯,就一定会照亮我们追求理想的前进的道路。然后抓住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就用了曹植的典故,辛弃疾在《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就用了燕昭王重用乐毅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失意。至于诗歌通过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就更加普遍了,如《诗经》中的赋、比、兴我们就非常熟悉。

三、抓住诗的标题或者诗眼(关键句、中心句),从内容中提炼概括,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俗话说:“看人先看头”。诗歌的标题往往有概括、统领全诗的作用,是诗的核心,要善于挖掘标题中的各种有效信息。赏析诗歌首先要从标题入手,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先要能读、能翻译诗歌,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然后紧紧抓住诗歌的关键句、中心句,以小见大,从个体到普遍,从个性到共性,从诗歌的整体内容中概括提炼,捕捉诗人的情感。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标题中的“送”字可以知道这是关于送别的一首诗。但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一般的送别诗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伤心落泪,儿女情长。本诗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格调高雅,这都是因为诗中的名句“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理解到诗人与众不同的离别情怀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与人之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也不必太在乎形式和表面。又如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山居”两个字就表明了这首诗的田园风格特点。整首诗用了比兴的手法,重点刻画了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这些景物,特别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烘托了一种诗情画意般的环境。其实,这些景物就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环境就是诗人的理想境界,诗人的洁身自好正好和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为理想而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品味、学习。杜甫的《蜀相》,虽然内容从诸葛祠写起,但标题告诉我们诗意在人,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颂,启发学生思考,要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的人,需要做些什么呢?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千古传诵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是点明主旨的句子,诗人写琵琶女的遭遇,实际上也就是在写自己的状况,正所谓同病相怜,所以得到后人的广泛共鸣。琵琶女固然很值得同情,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苦闷谁又来理解呢?这字里行间自然就表达了胸中的悲愤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鞭挞。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很典型。“康桥”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自由这种理想的缩影,一个“再”字可以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无限美好的回忆和依依惜别的惆怅。人生美好的东西总易消逝,美好的理想总难实现,厄运总会不期而至。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赏析诗歌的情感也要注意抓住诗歌的诗眼或者诗歌中的关键句子展开思考。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主旨和表现力量最强的关键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诗眼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在问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谁来主宰呢?毛泽东早年在长沙读书时就树立了革命的雄心壮志,多年后因从事革命活动,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多姿、勃勃生机深秋美景,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名篇,诗人博大深远、积极乐观的革命情怀跃然纸上。一般文人的笔下,秋天都是悲凉阴冷的。毛泽东把深秋写得色彩斑斓、充满活力,也是为抒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革命家的气魄。现代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就是用了“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个关键句子作为诗眼,“木棉”是树,“橡树”也是树,这两个意象是平等的,这样就形象、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平等、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女性特有的价值观、独立的人格、女性的自尊得到充分的诠释和维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这句诗道出了诗歌欣赏的妙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这里只不过是谈了一些常用的方法罢了,抛砖引玉而已,诗歌赏析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从全局来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积极培养诗歌赏析的兴趣,平时还要博览群书,增广个人阅历,不断提高阅读素养和诗歌审美的水平,才能达到准确领会诗歌的精神实质和诗人思想情感的目的,受到诗歌艺术的熏陶和净化,做一个有品味、有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

[1]《历代名篇赏析集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2.

[2]《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周汝昌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

[3]《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4]《文学概论》: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

[5]《高等师范写作教程》:尹相如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9.

作者:訾先坤

第4篇: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长沙中考题型,了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快速把握诗词思想情感的基本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做一梳理与复习。(板书: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我们先来看一些中考例题:

二、考题呈现:明确怎么考。

(2013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2014年)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3分)

(2015年) 醉花阴①

李清照

②③④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10.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 的情感。

11.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 内心感受。 (2016年样卷)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借助一些物象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本诗歌中借助了哪些物象来表达情感?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有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与本诗中的“断肠人”,在情感上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预计2016年:选材,向课外拓展;考点,课外与课内的有机衔接

三、复习: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四、 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例题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

归纳:方法一,借助标题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

答:喜爱山林的情感和山中迷人美景挽留客人的热情。

例题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美景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归纳:方法二,借助关键词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思乡之情

例题三: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这首小令,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孤寂悲苦之情。

归纳:方法三,借助意象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孤寂(离愁别怨)

在中考中,为帮助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出题人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小注,这些注释对做题大有帮助。考生在解题时,参考小注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作内容。

例题四: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石大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照小注,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描写雨后月夜行路的情景,表达自己逆境中,坚守信念,乐观豁达的情怀。

归纳:方法四,借助注释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方法小结】方法一:借助把握内容情感。 方法二:借助把握内容情感。 方法三:借助把握内容情感。 方法四:借助把握内容情感。

三、临阵磨枪。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惆怅之情。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鱼。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以奢华著称,就是今天的南京。

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试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诗人通过“怀古”,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通过陈后主因《玉树后庭花》而亡国亡身的历史悲剧,(分析诗句1分)批判了其作为国君却奢侈荒淫,纵情享乐,不理朝政(1分);同时,怀古伤今,希望当政者能吸取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1分)言语之间融入了诗人深深的忧国伤时之情怀。(1分)

四、课外复习巩固练习题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5篇:鉴赏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教案

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鉴赏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解题思路

2、推究解题方法

3、分析答题的难点 教学方法:示例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以学过的三首古诗为例,展示原题原型及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妙处。 《终南别业》

3、分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空”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4. 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两句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又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情怀。

2、“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给人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终南别业》

3、“独”写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空”表达出诗人面对如此满山的美景,只能孤独一人欣赏,这表现出诗人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4、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以“雪”为线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

6、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

二、结合文题及答案探究

1、答题思路。

2、推究的方法。

3、分析答题难点。

思想情感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因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之情。(内容

情感)

(一)、从诗的类别上,讲述诗歌的情感。

送别诗: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劝勉安慰的豁达

3、坦陈心志的苦白 羁旅诗:

1、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诗:

1、渴望建功立业,保家为国的决心

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3、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山水田园诗:

1、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

2、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3、积极:追求淡泊闲适 安贫乐道

消极:不满现实,逃世避俗

(二)、从诗的意象上,谈谈诗歌的情感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落日——惆怅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流水——叹婉

大漠——苍凉

旷野——凄清 落花——感伤

红豆——相思

故乡——乡愁

(三)把握诗歌情感要“五看”

一看:诗歌的标题

二看:写作的背景(注解或作者的生平经历)

三看: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

四看:诗歌的类别

五看:诗歌描写的内容(展现的画面)

三、诗句的内容赏析

1、点明修辞/表现手法

2、描写了„„(具体内容)

3、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4、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补充: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有关知识

(一)常见的修辞:拟人

比喻

夸张

对偶

对比

衬托

双关

(二)常见的表现方法: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用典

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烘托

(三)表现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四、牛刀小试

(一)东坡⑴

【宋】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⑵,

莫嫌荦确坡头路⑶,自爱铿然曳杖声⑷

⑴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⑵市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野人:乡野之人,在野的无官职的居士,苏轼自指。

⑶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⑷铿(kēng):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曳(yè):拖。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初见嵩山(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从形式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1.七言绝句(或七绝或绝句)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体现了诗人感情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第6篇:情感的美文内容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小编整理的情感的美文,供参考!

心与心愿

在我确定爱上你的时候, 知道了你和他在一起,这感觉就像充满期待的野餐遇到突如其来的雨夹雪,只能在慌乱中遗憾结束。不是没有预兆,只是过于相信最后的一缕阳光,或者是不愿相信这是最后的一缕阳光。

你说,你最期待的结果是我们三个人和以前一样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不想有谁离开,不想有谁受伤害。但是这种结果必须要有一个人藏着卑微,一个人彰显大度,一个人可能游移不定。这种结果做电影情节比较好看,现实还是挺伤人的。人在爱情面前都是自私的,自私才算正常吧。你说他能做到这种豁达大度,我不信,如果你非要我信,我更多的是担心,担心这种豁达大度以后会给你带来伤害,所以我选择不信,我不希望他对你有豁达大度的爱。我走,走得越轻越好,有燃烧是要有一点点烟的,飘走就好……

不管是仇人还是恋人,都不要把人想得太坏或太好,要想得人之常情,准错不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是想说服你什么,我只是不想被你说服,你期待的结果我做不到,或者我根本就不想去做,别说我固执,也别说我没他大度,说我自私就行,这种自私没什么不好。

第一次没跟你说晚安,因为我决定走了,走的时候我想跟你说一声再见的,但是我们不曾开始,就无须结束了吧。我只想好好走,不想走的时候还要留下一路纷乱的脚印,扰乱你我的心。我走得可能自私,但是我宁愿走得自私也不愿走得自作多情,爱,不必完美。当你想起了,发现了,就当丢了一串没锁的钥匙吧。

我说过我愿意等你,会一直一直对你很好,给你最好。可是这好像在沙漠等花开,赤裸裸的不可能。我是应该趁还有能力走出这片沙漠之前离开,还是继续等这一朵花开呢?我不想朝着夕阳落下的方向去守望,等它消失等黑暗出现,我要朝着朝阳明天出来的方向去追逐,起码明天它会来……我之所以觉得那么爱你,可能是在爱的基础上加了一部分嫉妒,一部分骚动,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也是爱的一部分,我不愿去弄明白,但是我知道这一部分的嫉妒和骚动不会对你有任何伤害。我走,走得很不舍。不舍,可能只是余爱未消,但是会消。消不是消失,没结正果的爱是一种创伤,总会留下一些印记证明谁曾经爱过谁,不然心会有空洞,会很空很空。

曾经我想给你幸福,给你任何人都给不了你的幸福,那是我曾经炽热的心。现在只能希望你能一直好好的就好,一定要幸福,这是我仅存的心愿。不接受我的心就去完成我的心愿吧。

——致某人,我们的曾经虽然很细,但却很长;虽然很淡,但却很美。

风雨过后,清愁如期

人生经历是一场痛苦的戏,祈求结局时已然苍白老去。纵使拥有过华美的片段,依旧是沧海一滴,注定那时的辉煌都会被淹没的无声无息。

心承诺给岁月一个不老的誓言,约守春天,燃烧夏季,收获秋的凄荒美丽,珍藏冬冰晶雪舞的情意。不知是你的长发飘过了季节的流离,还是你已远去后回眸留下的期许。总有一个等待的理由,若今生不能时时相遇,不要远离,安请你去下一站,那里还有温馨的寄语。

不是要你跟随匆匆的脚步,只是这方已然错过了你,没有珍惜你绽放的绚丽,多少次想你在时折膝献上玫瑰的香泽,让爱的女神在花环锦簇中幸福。然而日月轮回中失去成为思念的索绳,纵使那片蓝天还为你静守,白云婉婉为你铺设着温柔。你是否能挥一挥衣袖,让风在你的肩头,为你轻梳长发,让你记忆的碎片里有一个熟悉的影象。

彼岸炊烟绿柳,芳草幽幽,隔空落寞的吟唱,不能穿过这遥远的距离,让你在春花秋月里感受。曾划过无桨的锋舟,手臂的滴血淌入爱的河流。那不是痛楚的伤害,那是激情的风铃,摇响爱的旗语,想你能看到,在宁静的夜晚回首,这里还有一个人,愿意为爱伫立成石头。

也许一切不可挽留,知道你离去时也曾苦苦守候,只是世界迷离,不能够在没有希望的孤独中安慰自己的心口。

淡然总是风雨之后,怀着一丝清愁,如期而至还是交替时光的黑夜与白昼。

清愁是相思最好的朋友,一点泪模糊了整个秋,没有在春水里畅快的遨游,秋寒凝结了你无数次的泪流。不知你的情怀深处那波涟漪,还能否在相见时激起浪花。

人生有太多的不能够,谁又能左右命运的弃守。也许真爱天生就无法圆满,佛前敬香保佑,一世的情缘,三生的邂逅。这不过是为相思释义,为爱雕刻丰碑永恒不朽。其实谁又能筑建温巢,潇洒红尘,飘逸无忌。

云水间无法断念,藩篱里缠绵不清。无法清修的思念之苦,攀上乌鬓,染上霜色;用千万缕发丝数着日子,白一丝,剪一段,长发短了,岁月老了,那方的你能否也用浑浊的眼神深情的张望。

清愁熬熟了思念,枫叶映着秋阳,瑟瑟的在无助的山腰抖动。风拾捡一片落红埋入远处沟壑,雨打湿余辉里的凄楚笑容,你安详的将美定在时空的格局里。

风过了,雨过了,清愁旖旎,若颜淡丽。

何处是故乡

华市长要退休了,准备和老伴回故里安度晚年。

在上下几百里,只要一提起华市长,无人不交口称赞,他和家父同龄,上海交大的高才生,高中毕业走出乡村后就一直在外省做事,从普通工人一直做到市长,华老每步都走得非常塌实、稳健。

三十多年来,华市长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培养和亲情,铺桥修路、捐建学校、资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虽然回来很少,哪样也没有少他,他始终是家乡人茶余饭后的表彰对象。对于华市长,老乡们都倾注了无限的感激和厚重的情谊。

华老已有十七年没有回乡了,留给故乡人太多的猜测和思念,知道他要告老还乡,所有人都表现了极大的友好和热情,镇村委会连续开会,商讨安置方案。

在一片“欢迎”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华市长和他的老伴带着一个保姆一同回到了故里,可回到家乡的华市长一下子傻了!

村里原来的臭豆腐摊位哪去了?他梦中的那间豆腐磨坊早已变成了小超市,那可是他儿时的最爱,经常和老伴在家回味着那一块块闻着奇臭无比、吃起来却不肯丢去的臭豆腐,现在的臭豆腐也到处都是,可怎么就没有了当初那种既臭又香的味道?

村西口的那个大池塘哪去了?那可是他儿时洗澡和摸鱼的好地方,到了夏天,只要家里来客,他就会和爸爸一个跟头钻进水里,一个小时不到,保证有两碗活蹦乱跳的鲫鱼上岸,有时还会有黄鳝和甲鱼。还有,让他牵肠挂肚的塘藕和菱角呢?那一根根雪白的莲藕,曾经勾起多少次对家乡的眷念;那些酥而香的菱角,上市的时候,嘴都吃破了,还舍不得丢。可如今……

东头的小山如今也建成了水泥厂,那可是他小时候和同伴放牛、放鹅、打猪草、摘野果、捉迷藏的最佳场所,那里曾经留下他太多儿时的梦和幼时的快乐。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有好几次,他没有完成作业,语文老师拿着柳条在这个山坡上撵得他满山跑,每次他都跑得老远,而他的老师只能在后面一边气喘吁吁地追着,一边大骂他这个不听话的坏学生。想想那段生活,真好!现在怎么会是整天浓烟滚滚?华市长始终想不通。

小时候,他最喜欢跟在妈妈后面,端着饭碗走巷串户,每家吃什么,喝什么,一目了然。如今家家户户是防盗门窗,望着那一张张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让人喘气都困难……

面对家乡几十年的变化,华市长不知是喜,还是忧?他一下子困惑了,这儿是自己太熟悉不过的城市?还是他日夜眷恋的故乡?

梦中的故乡,您在哪儿呢?梦中的儿时伙伴,你们又在哪儿?

其实,故乡并不遥远,她始终深藏于心底,那是难以割舍的乡愁,是心中魂牵梦绕的牵挂!

第7篇:诗歌情感汇总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全国新课标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江苏卷)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解析: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题不可,这便是强行赶鸭上架之为。首先,“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本身就有问题,“高度”不就是“什么样的评价”吗?其次,从四句的关系上说,第一句为总括句,后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为“才思”,第

三、四句为“诗风”,也不见有第三个方面呀?无奈之下,为迎合命题者,遂写上“诗品”二字,你敢说我答错?但这么答,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你不是迎合命题者的,于是思来想去,还是这样吧:“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但是觉得这么答又不合题,题目要求答出三个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词,这“比庾信”“比鲍熙”可不是名词!权且这么招吧,只要尽力去答了,至于结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如是理解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审好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福建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上 ㈠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计7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计1篇)

一.2013年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五.2013年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六.2013年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七.2013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九.2013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六.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十七.2013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计9篇)

(新课标卷II)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参考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

8.“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作者简介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 “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天津卷)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计6篇)

第8篇:情感诗歌汇总

望江南·收恨多少恨,埋没古尘中。

叹此生无极业障,红尘中辗转朦胧,伤世事一重。

长短令,荫下醉花浓。

浊酒一杯添索寞,离别时再撞一盅,唯洒泪苍穹。

钱的深思

钱,凡是有智之人,谁也想拥有。

无智的傻子,也离不开它,因生活必需。

人的一生,谁也离不开钱。

穷人想钱,夫人有钱也想钱。

有人为钱送了命,有人为钱伤透了心。

有人为钱失人格,有人为钱失贞洁。

有人有钱大腐化,有人有钱爱心加。

有人有钱使鬼推磨,把别人的命当儿戏耍。

有多少高官为钱丢官,丢职丢人格。

有多少穷人无钱看病把命洒。

钱啊钱,你是人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锐利刀。

钱字会演变出多少动人的故事,也会演变出无数变化。

人生在世,花自己应得的钱,用血汗换来的钱,最放心。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钱字,很值得人们深思。

你安好,我随意

人生自古别泪多,

思苦漫漫岁消磨。

花开花落怎由人,

缘起缘灭原是梦。

思随流水到天涯,

浊酒一杯问卿安。

掬一杯月光,对影流殇

蓦然回首,前尘已是几度春秋?自卿离后,愁肥人瘦,欲将这俗世繁华看透,寻一处芳泥静土,只与山水邂逅,舍我烦忧,弃我伤愁。莫道缘浅,只怨这本情债太厚,爱恨纠缠不休,让我如何离开轻挥衣袖。寻望,陌上花未开,彼岸谁等候?此情此景怎解缘由?

千年夙愿,难诉痴恋,执笔便是风花雪月,欲绘谁倾城容颜?又欲写谁红尘相伴?轻叹,叹一段似水流年,如何在情海中搁浅?夜难眠,自凭栏,风卷珠帘,心事参差谁剪?碎了一生眷恋,谁痛,谁念?若无言,不过是泪撒窗前,入墨一纸诗篇,忍尽肝肠寸断。若怪,只怪誓言难书,问一句情为何物?答一句朝朝暮暮,愿陪你看日落月出,一生呵护。饮一杯特制情毒,纵是穿肠烂肚,亲身目睹,也看不透谁最无辜。

谁又在红尘踌躇?月下,捻一地落红细数,默记情愫。撇开无情岁月,犹记当初。于桃花纷飞中漫步,寻一缕清香盈袖,觅一处永恒归宿。若不能天荒地老便是相忘江湖,轻轻撩过那些难忘,迈着伤痕累累的脚步,走一条浪迹天涯的路,待只待容颜迟暮,静守孤独。

那年年华静美,你亦是青春貌美,多情浪子怎能不对你痴醉?若相随,便是执子携手与子偕老,无怨无悔,不哀不悲。遇此繁华盛世,何不酌酒一杯?嗅你胭脂香味,岂能不大醉一回。醉就醉倒在芸芸众生里,独自安享静谧。

前尘旧梦,不若回忆。若忆,终失落于那一帘烟雨。意乱情迷,往事堆积,撑一把油纸伞,曾与谁执手相惜,吟那缠绵悱恻的诗句,念想能够郎情妾意,至死不渝。烟雨斜织,却未能织一件嫁衣,穿你身上待你长发及腰将你迎娶。

伞下的倩影又如何令我洞悉,雨落肌肤,冰冷了谁的脸颊,吾自多情,刚将容颜拾起,奈何却又葬落于这场烟雨,几番寻觅,终是扑朔迷离,若我再叹,只叹伊人远去,此愁怎寄,此情怎续?

是谁在阡陌红尘中独自徘徊,是谁在古道长亭外苦苦等待?休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注定能够彼此青睐。这一世情债,终敌不过你无情离开,此生还有谁爱,谁待?容我弹指回眸,早已是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如何携一片桃花入梦,暗香寄寒风,缕缕心痛。夜深露还重,相思味正浓。无处话离愁,寂寞谁同,孤独谁共,守着窗儿看破飞红。深叹,前世的擦肩,今生的相逢,都是红尘给予的嘲讽。

夜半央,雪入窗,谁念西风独自凉,叶落为谁伤?掬一杯月光,对影流殇。饮罢三尺惆怅,卿不见,何处诉衷肠?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情结费思量。天涯寻望,再回不到我的身旁,容我再深叹,余生两茫茫。

江南烟雨情

江南烟雨人留恋,仙雾弥漫。

往事忆,多少欢。

执笔抒情情难眠,凭谁堪语旧时年。

梧桐杜鹃,香幽离寒。

残颜孤影倚栏杆,弦断流年。

叹浮生,无常怨。

迷眸碧空望尘穿,锦瑟无端深情念。

沧海桑田,又见炊烟。

第9篇:古代诗歌情感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附常用词】

一、思想: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二、情感:

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惆怅、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

上一篇:学生管理系统作业下一篇:消防安全日常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