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2023-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本书通过叙述54个人生中最温暖感动的瞬间,告诉读者:平凡朴素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被书名吸引了,书回来后,我几乎是每天看几篇,每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陷入沉思。因为时间原因,我就把其中几篇的摘要和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想要看这本书的话,可以来我这借阅。

第一个故事——《当全世界遗忘你》。写的是一个名门千金因为生活变故后沦为一个靠洗衣服为生的单身母亲的故事,即便生活艰辛劳苦至此,每天临睡前,她都会为用装满热水的大茶缸为孩子熨烫第二天的衣服;会了让孩子每天都能吃上水果,她不惜为农民洗衣服去换带着淤泥的莲藕。。。。。。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了孩子,什么是一个人的品质,什么是美?一个人最强大的品质就是韧性,再泥泞也能生存。最美的就是,当全世界都混乱,都将你遗忘,你也能矢志不渝做自己坚信正确的事。

第二个故事——《被偷走的人生》。这个故事写的一个人因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出错,已过本科院校分数线她上了专科院校,又之后毕业面试也不成功。和一个孩子因为儿时高烧延误治疗失去了左腿而后以此为由,干什么都半途而废,成年后只能在家啃老的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反面事例,这两个

事例中的主人公都因为以此不能挽回的世故,人生也就此被偷走,他们以此为正当理由而悲情地裹足不前。其实我们深入想想,那些悲惨的遭遇,的确值得同情,也确实有命运的不公,但为何又要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人生所有的错误归结于它?!自己不负责、不承担自己的人生,哪怕是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第三个故事——《当郭芙蓉想起佟湘玉》。写的是作者做编辑时遇到一位女上司,并因此受教良多的事。这位女上司很具有职业精神,她总是说,事情要像它该有的样子进行。即便没人支持你,有人反对你,攻击你,你仍要按时保质地完成你的工作,因为那是你的工作。“卖大白菜,也要比别人优秀”。

故事分享完了,我想用作者在此书序言里引用哲学家叔本华的一段话作为我今天的结尾:

“很多时候,我们比自己所相信的更加愚蠢,但在另一方面,则比自己认为的要聪明。”

“我们在人生历程中所作出的重大举措和迈出的主要步伐,与其说是遵循我们对何为对错的清楚认识,不如说是遵循某种内在的冲动——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本能,它源自我们本质的最深处。”

“当我们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我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遵循着自己的原则行事,这些原则如一条看不见的绳线操纵着我们。人们各自随着这些原则的引领走向幸福或不幸。”

所以,在普世价值观之上,任冲动而生活未尝不好。

第2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

导语:望着书本上大大的几个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良久不能自拔。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

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 我们为何要上学? 那些失联的朋友在何方? 少女黛玉的痛苦,我们都有。 ——题记

看到它的第一眼,我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住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多么特别的一个名字!我忍不住伸手翻了翻。当“糖糖”把它递到我面前,说是送给我的时候,我更难掩心中的激动——这本书,它属于我!

在一个暖冬的千后,我泡一杯花茶,端坐在书桌旁边,听它讲述一个又一个美丽又让人受益匪浅的故事。

书中,“另一只眼睛看世界”告诉了我,不要只把视线定格在一个地方,地球上还有许我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事。“敬礼”让我体会到了人们对动物的一种爱。“我要去北京听摇滚”让我明白了一定要坚持我的梦想……

合上书,沉思。望着书本上大大的几个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良久不能自拔。当今,有多少人去追求这句话,真正理解这句话?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这句话,做好这句话?人们,请拿出镜子,再问问自己:你还是以前的他吗?你的伪装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在追求什么?你有对自己的目标吗?曾经让你热血的梦想去哪儿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现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为了让上级开心?为了让自己多点钱?为了显摆自己?说得好听点,这叫“无目标”,说得难听点,叫“傀儡”。是啊,如此表现,难道不是欲望和贪婪的傀儡吗?

我不禁想起我的小叔,他明明很喜欢英语,也如愿进了一家外企工作。然而,他的父母却十分不支持他的这份工作,威逼他辞掉工作,回来当一个“大家都很看好”的公务员。

如此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仅需要能力、毅力,还需要勇气。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了同学聚会。虽说是同学聚会,可我却几乎没有感觉到同学之间的温暖、友爱!大家一直在攀比,炫老公、炫家产、炫房子、炫孩子……与其说这些,还不如一起谈谈,想想自己的梦想呢!再对比一下,现在的生活是以前的你所希望的生活吗?以金钱、资本为中心,看淡了亲情友情;只顾培养孩子能力让他们学这学那,想过孩子的感受吗?以成绩、奖状为傲,孩子考差了就不停地打骂……那我想问问你,如果你喜欢的是这样的生活,那么,请你和孩子好好谈谈心,问问他,他喜欢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成绩、奖状、大人的颜面相比,您希望您的孩子哪个多些?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久久地看着这句话,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说又吞了回去,只化作一抹浅浅的笑颜。在心底,做出给这本书最好的承诺,“放心吧,无论怎样。我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和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在母亲失望的眼神里坚持玩收藏,终于玩成办个人展览的收藏家;

一位敢年近30才走进美术课堂的电工,现在是国内某知名设计师;

一位亿万富翁回忆,妈妈从名媛跌落到洗衣妇,依然坚持每晚给他把衣服熨平。让他穿得破旧却干净,那时他不懂,他只是朦朦胧胧感觉到,即便做洗衣妇,他的母亲也和别人不同……

他们的坚持是生命里自顾自的模样;人来人往中,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做到旁若无人。他们专注的样子,很自由。

前段时间网上有段文章特别火《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孩子。。我活了20来年,一直生活在这种不明生物的阴影之下。。。。

有这么一家公司,它工资高,活儿少,福利好,老板不SB还能学到东西,没事儿就放假,动不动就送东西,年终奖还特丰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它就是“别的公司”。。。

我们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可能会有所进步,可能会成为长辈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那真是自己想要的吗,整天背着壳子不累吗,活的开心吗?人生苦短,我们难道要为别人活一辈子!?

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记得一个朋友写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做的不是别人心目中的那个人,而是我自己!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本书是叙述54个人生中最温暖感动的瞬间。我在书店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被书名吸引了。书买回来后,我几乎是每天看几篇,每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陷入沉思。书中一个个人生感悟告诉读者:平凡朴素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现在,我就把其中几篇的摘要和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故事——《当全世界遗忘你》。写的是一个名门千金因为生活变故后沦为一个靠洗衣服为生的单身母亲的故事,即便生活艰辛劳苦至此,每天临睡前,她都会为用装满热水的大茶缸为孩子熨烫第二天的衣服;会了让孩子每天都能吃上水果,她不惜为农民洗衣服去换带着淤泥的莲藕。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了孩子,什么是一个人的品质,什么是美?一个人最强大的品质就是韧性,再泥泞也能生存。最美的人生就是:当全世界都混乱,都将你遗忘,你也能矢志不渝做自己坚信正确的事。

第二个故事——《被偷走的人生》。这个故事写的一个人因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出错,已过本科院校分数线她上了专科院校,又之后毕业面试也不成功。和一个孩子因为儿时高烧延误治疗失去了左腿而后以此为由,干什么都半途而废,成年后只能在家啃老的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反面事例。事例中的主人公都因为以此不能挽回的世故,人生也就此被偷走,他们以此为正当理由而悲情地裹足不前。其实我们深入想想,那些悲惨的遭遇,的确值得同情,也确实有命运的不公,但为何又要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人生所有的错误归结于它?自己不负责、不承担自己的人生,哪怕是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第三个故事——《当郭芙蓉想起佟湘玉》。写的是作者做编辑时遇到一位女上司,并因此受教良多的事。这位女上司很具有职业精神,她总是说,事情要像它该有的样子进行。即便没人支持你,有人反对你,攻击你,你仍要按时保质地完成你的工作,因为那是你的工作。“卖大白菜,也要比别人优秀”。

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很深。书中描写的大多是生活中稀疏平常的片段或自己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文字很平实,道理却很深刻,甚至有的篇章读起来让人红了眼眶。她把生活中的拧巴和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最朴素的人和生活,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而生活最大的意义便是对自己满意而已。虽然我并没有多少人生阅历和经验,起码我很喜欢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在追求自己喜欢的方式,不需要多少,哪怕接近一点,我们都是幸福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像是54张照片,普通的如同在你身边,故事雷同,共鸣强烈,虽不会留下什么文字在记忆里,却让某种感情在心里流淌。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道出现代人的现状和梦想,故事都不长,说的到位并且看得不累。在这些照片里有太多你我的影子,我们已忘记如何去表达,她却已淡淡行于笔墨间。

第3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

紫色的封面,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我喜欢的风格。打开这本书,心情是何等的平静。我也希望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做一个普通人,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点点滴滴,围绕的中心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做到,但真正实现却很难。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应该会很擅长,自然容易。但,在生活中,会事事都顺心吗?不,不会的。在人生的漫长路途中,难免会有坎坷与艰难,那我们想得到的方式,会如愿以偿吗?

书中写着这样的一句话,生活不是为了周围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就算怀揣这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夸张的成分,这一切,都是来自作者内心的感受。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看似简单,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人生的路途中,有着太多的考验。经过了那些严格的考验,才会进一步的了解生活的美,进一步感悟生活的乐趣。为了能以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努力的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我每天坚持锻炼,坚持写日记……

作为一个孩子,我不知道将来自己会做些什么职业。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自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样就会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书中写着“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这世界上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美好的一生。

第4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

“不是所有的爱好都要有用,只要这爱好带给你快乐,人总要找到一件喜欢的事情„„,可这些不当吃不当穿的,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我在想,一个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已经给自己打开快乐的大门了。就怕一个人除了工作,就没有自己的爱好了,当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那么获得幸福的权利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我们变成了生活的奴隶。因此为自己工作之余还有那么多无用的爱好,找到了坚强的后盾,别人无法知道,我的这些无用的喜欢带给我很多的“有用”。

才发觉,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人沉迷于业余爱好,原来8小时之内只为谋生的人太多了,只为谋生,不谈理想。我也已经进入到这个队伍,日渐平庸,甘于平庸,这样下去,将继续平庸。也许,当初就是为了安逸,为了快点经济独立;也许后来就会为了家庭,为了职称,为了房子„„为了各种理由。这样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永远也无法欣赏自己真正淋漓尽致的演出,哪怕只是为自己演出。写到这里,我竟然哭了。

作者说,她看书先看一本书的勒口。如果我自己也有一本自己的书,勒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高度概括,那说明他最想突出自身的那部分。可是我能怎样做自我简介呢?没有耀眼的学历背景,没有炫目的工作背景,更没有惊艳的人生成就,丢到人海里,被人踩到脚底下都不会有人发现。想到这,我突然有点紧张,联想到了人死了之后,追悼会上会给我怎样的悼词呢?也许就像填个报名表似的,姓名、性别、籍贯、职业,然后就没了,这样是不是对死都没有个好交代呢?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起码在活着的时候能给自己满意的交代,死后谁管得着呢,反正自己是管不着的。

“真正的快乐和悲伤都只能一个人孤独的解决。”这个只有亲身经历过,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体会吧。我认为这其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种解释。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别人生活里的参照物。身边总会有些特别念旧的人,他们一再地故地重游,千方百计的试图联系旧同学,旧同事,旧邻居,他们中有大部分人是在寻找参照物,通过现在的曾经的自己的同伴——用他们来验算当年自己的决定,测量对现实的满意度和当下的幸福度。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

偶然间在家里的书橱里发现了这本书叫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作者引用了美国哲学家亚伦•瓦兹说的一句话,快乐的秘密在于一句古语:“成为你自己。”然后展开了一系列她在学生时代以及后来的工作中,怎样一步一步实现了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而生活的人的描述。这本书的旨在让你了解到生活不应仅仅是为了让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相信,这世上一定有很多人大多都是在谋生,谋事业,谋成功,他们带着拧巴的表情做着拧巴的工作谈,将日子过得拧巴得像一团毛线,千头万绪理不清。他们不敢放弃现有的安逸,去颠沛流离。很多人说,生活是现实的,不是我们选择生活,而是生活选择我们。生活的确是现实的,它是材米油盐,但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利,是轰轰烈烈还是简简单单,是日理万机还是闲云野鹤,这都完全取决于个人。

也许每个小朋友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做老师,有人要做医生,科学家、歌手„„我记不得我小时候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了,但是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是肯定回答不出来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没劲,一点渴望的东西都没有,别人好像总是很有目标,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或是某种生活。而我就好像胸无大志,一点理想也没有。说文艺一点,就是一叶小舟,在汪洋的大海中浮沉,不知道自己将要停泊在何处。

看到这本书的作者介绍她自己,也是这样一个茫然无措的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她的母亲告诉她,你做你自己,最好的自己,我就会为你骄傲。突然我就觉得很感动,不是为自己找什么借口,而是觉得,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期待着我的,期待着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不善言辞,性格决定了我可能没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渴望什么样的生活,我也不清楚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我就会去喜欢它,我就是这样一个选择起来很难,但是一旦选择了,就一门心思去做的人。当然,我也和别人一样,期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与有趣相爱的人在一起。

“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书中这么说道,而我,也觉得一定会是很美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在美不过的事情了。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想法,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些人喜欢一群人聚在一起,而有些人却喜欢独处一样。在无聊的时候,有些人会拿起书本,在书籍当中得到解脱,而有些人则喜欢和朋友聊天„„现在的我们,往往过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为了能够得到成功,只有埋头读书学习,这就让我想到我高中的那个时候,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下课,中间插播的全部都是作业、习题、订正„„连吃饭的时间都只有区区的半个小时,自己居然也这么过来了,现在想想,当时的动力或许就是我上了大学之后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真正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一群学霸们依旧如同高中那样刻苦学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睡觉看电视和同学逛街,大把大把的时间就这样被自己挥霍了,可是后来想想,这真的是自己喜欢的么?

我先说说我最感慨的一篇文章吧,名字大概叫被我们扔进废纸篓的时间。这篇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学会拒绝。在我们这学期的繁忙的课程当中,很难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机会,偶然有一个下午不用上课,突然有朋友打电话说要一起逛街,或者是和你滔滔不绝的倾诉者那些伤心事,或者让你帮他做这个或者那个,而你现在手上分明还有自己想看的书或者想听的CD,却又总是碍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毫不犹豫的答应。这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开心。在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热情、尽心的前提是自己开心。别人找你并不是非你不可,每天有十个人找你,尽力做好其中一个人的事情就好了。对别人不忍心的人对自己是最残忍的。其实这点我也是深有感受的,比如自己突然想背单词,突然好朋友从北京千里迢迢的打电话给你倾诉他和男朋友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你碍于颜面不能中途叫停就一直这样听她说,结果你计划的单词没有背成;自己走了一天累了又被朋友缠着去逛街,却不好拒绝,只能在回来之后四肢无力的躺在床上。

你最好的时间总是被突然出现的人或事占据,你最想做的事往往成为一种牺牲,最后变成奢求,你每次都让位,其实你对自己最狠心。你的时间值得做有意义的事,你被耽搁置换的越多,你离你的目标理想就越远。你不能指望别人发善心不再打扰你的生活,你的生活你要掌握主动权。

再谈到的就是自己的闺蜜,现在还有联系么?她们或许是我们在属于自己的那座城市里面认识最久的人,当我们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注定要分散在全国各地,可是,曾经的这段友情我们还是要好好抓紧珍藏,别让它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在现在这所陌生的城市,只要想起自己的闺蜜们,那些成天看见我就说神经病的人,想着想着就笑了。我的最疯癫的一面居然毫无保留的展示给了她们,她们亦如此。还有关于理想。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想,有的人想留校,有的人想去政府,有些人想去大企业,不过,这些远大的理想是由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努力而拼凑起来的,换句话来说,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太过放纵,我们总该有一个目标,今天的,这个月的,一年的,未来十年的,有了规划的人生,会变得充实,让人有一种为未来奋斗的动力。

虽然我只选择了里面的三个话题,可是简单的概括一下这本书大概就变成了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宽容与忍让,让自己的理想铺就自己未来的成功之路,珍惜那些和你十分要好的闺蜜或者朋友们„我还是功力太浅,无法准确的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不过它给我的启发我会牢牢地记住。

我也会记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第5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

字左右

导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本书通过叙述54个人生中最温暖感动的瞬间,告诉了我们:平凡朴素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左右,欢迎阅读参考。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左右无意间,游逛豆瓣,发现了这本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一口气看下去了。很喜欢 ,因为自己就是总在毫不犹豫地一次次选择自己的生活。还记得人生中第一次重大决定,是高三的时候,决定了去做艺术生,当时的想法就是,与其高考考一个一般的三本,不如艺考考一个不错的一本。毕竟自己是有10多年国画基础的,那么喜欢画画的我,相信自己2,3个月也能学好素描和色彩。就这样,为了让父母允许自己的这个决定。我第一次,那么违背父母的意思。从小我就一直很乖很听话,父母的话,从来都言听计从。即使有不愿意的时候,我就算反抗也是背地里,不敢明着来。可是,就那一次,我自己决定了我将来要走的路——做一名设计师。

我将自己反锁在自己的小屋里,妈妈站在门外边,我哭着和她争辩,她说,考高中的时候叫你考美院附中,你自己不去,现在要你好好考大学,你又要考美院。当初给你机会了,是你自己放弃的。而且,上美院,就要10万呢,家里哪有那么多钱!我哭着,嘟嘟囔囔的说了一堆话,现在也记不清当时都说了些什么。总之,爸妈向我妥协了。自此之后,我去学校停了课,报了一个美术班开始学习画画了,那个时候,是我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快乐,激情,愉悦!每天骑着自行车,带上MP3,听着重金属和动漫歌曲,飞奔着去美院附近的画室画画。从一大早去到晚上很晚回家。每天画画,那是超级开心的事情,一座就是一整天,屁股连动一下都不愿意动。

后来考上了艺术类,学习了服装设计,并且在巴黎学习了三年。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时说学艺术花钱的父母,居然后来鼓励我出国学习服装设计。从一开始听说上美术类大学要花十几万,到后来,我整整花了50万去出国求学。父母的爱让我无以为报。家人的支持让我走的更远。现在我虽然还是个无人知道的小小设计,但是我会在我的梦想路上坚持的,因为,我爱我的选择,我愿意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左右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和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在母亲失望的眼神里坚持玩收藏,终于玩成办个人展览的收藏家;

一位敢年近30才走进美术课堂的电工,现在是国内某知名设计师;

一位亿万富翁回忆,妈妈从名媛跌落到洗衣妇,依然坚持每晚给他把衣服熨平。让他穿得破旧却干净,那时他不懂,他只是朦朦胧胧感觉到,即便做洗衣妇,他的母亲也和别人不同„„

他们的坚持是生命里自顾自的模样;人来人往中,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做到旁若无人。他们专注的样子,很自由。

前段时间网上有段文章特别火《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孩子。。我活了20来年,一直生活在这种不明生物的阴影之下。。。。

有这么一家公司,它工资高,活儿少,福利好,老板不SB还能学到东西,没事儿就放假,动不动就送东西,年终奖还特丰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它就是“别的公司”。。。

我们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可能会有所进步,可能会成为长辈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那真是自己想要的吗,整天背着壳子不累吗,活的开心吗?人生苦短,我们难道要为别人活一辈子!?

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记得一个朋友写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做的不是别人心目中的那个人,而是我自己!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读后感1000字左右

我最初买这本书时是被这独特的书名所吸引,书买回来了,我每天便会看几篇,后来,便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本书通过叙述54个人生中最温暖感动的瞬间,告诉了我们:平凡朴素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

作者林特特并没有她自己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最朴素的人、最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明白了人生中那些平凡但却必不可少的道理。 我细细品读完这本书后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直误解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的故事,和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其中“当全世界遗忘你”写的是一个名门千金因为生活变故后沦为一个靠洗衣服为生的单身母亲的故事,即便生活艰辛劳苦至此,每天临睡前,她都会为用装满热水的大茶缸为孩子熨烫第二天的衣服;会了让孩子每天都能吃上水果,她不惜为农民洗衣服去换带着淤泥的莲藕。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了孩子,读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什么是一个人的品质,什么是美?一个人最强大的品质就是韧性,再泥泞也能生存。最美的就是,当全世界都混乱,都将你遗忘,你也能矢志不渝做自己坚信正确的事。

“被偷走的人生”这个故事写的一个人因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出错,已过本科院校分数线她上了专科院校,又之后毕业面试也不成功。和一个孩子因为儿时高烧延误治疗失去了左腿而后以此为由,干什么都半途而废,成年后只能在家啃老的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反面事例,这两个事例中的主人公都因为以此不能挽回的世故,人生也就此被偷走,他们以此为正当理由而悲情地裹足不前。其实我们深入想想,那些悲惨的遭遇,的确值得同情,也确实有命运的不公,但为何又要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人生所有的错误归结于它?自己不负责、不承担自己的人生,哪怕是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要做的不是别人心目中的那个人,而是我自己!

上一篇:主题班会记录表防溺水下一篇:gmp知识竞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