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石油资源型城市是主要以石油作为城市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依托, 以石油资源勘探、开采和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它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稳定、环境壁垒以及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 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出现一系列问题, 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是这些城市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产业结构比例不均衡

通过对部分石油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可以看出, 尽管产业结构处在不断优化改善的进程中, 但第二产业比重较第三产业比重而言仍然偏高, 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道路仍很漫长。

(二) 植入新兴产业的微观环境较差

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 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环境破坏相对严重, 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生态问题都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 全国每年工业废弃物排放量中80%以上来自矿山开采、地表破坏等, 石油资源的开采也会对地表环境及耕地等造成破坏。石油资源型城市在环境方面的劣势,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 产业结构相对稳定, 可调整弹性小

石油资源型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 建设周期长, 占用资金多, 在企业规模上大企业较多, 小企业较少;其次, 石油资源型产业的固定资产专用性强移动性差, 资本难以从原来产业中轻易退出;另外, 石油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多,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改行和再就业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之资源型产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必备的基础战略型产业, 不能完全按照是否盈利而灵活地进行进退转移。这一系列特征都表明石油资源型产业结构可调整的难度相对较大。

(四) 产业转型观念有待加强

在石油资源型城市中, 由于深受石油资源产业的影响, 居民具有很强的资源意识, 发展经济也是建立在对石油的彻底依赖基础之上。资源意识能够使当地居民形成尊重自然的世界观, 促使人们专心于石油产业的发展, 在客观上使得石油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资源意识更多地妨碍了石油资源型城市人们的思想进步, 淡化了对劳动者质量的要求, 阻碍了人们对技术水平的不断追求, 延缓了城市技术进步的速度, 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形成了“靠油吃油”的观念, 缺少独创意识和创造力, 只会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不主动求转变, 这为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带来了很大的思想障碍。

二、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相关对策

(一) 制定产业支持政策,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石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还是要做足“石油”文章, 依靠石油石化产业的续发展和多元化发展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 要想方设法减缓石油产业的衰退;另一方面, 要通过主导产业的向前向后关联效应加快主导产业的深度开发, 促进产业的多层次化和高级化, 使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科技含量的后续精加工产业成长起来。除此之外, 还要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策略推动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 理顺政企关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实现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必须为转变政府职能拓宽思路, 逐步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既管市场又管经营的传统职能中分离出来, 不再对石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 剥离石油企业经营职能, 切实理顺政企关系。政府职能要由微观管理转到宏观调控上来, 转到维护公平、提高效率、改善环境上来, 转到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上来, 转到依靠法律、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上来。政府要彻底转变职能, 管市场不管企业, 管服务不管事务, 管企业外部不管企业内部, 集中精力优化投资环境。因此, 政府的职能应当定位为:制定和完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 并促进有效实施;制定市场则, 规范市场行为;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各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三) 重视科技, 构建激励性的人才机制

人才是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核心要素。因此,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通过规范人才市场, 彻底改变传统的政府统包统管的人才引入机制, 使基层单位真正拥有人才引进的自主权。各石油企业要深化用工制度改革, 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 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多劳多得;不断提高职工收入, 稳定人心;注重人才的培养, 给员工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 有目的、有计划地输送到高等学府深造, 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四) 加强综合治理,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污染是石油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必须综合编制石油资源型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继续加大环保投入, 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控制和综合治理污染源, 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 搞好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全过程控制, 实施技术改造, 调整产品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大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实现清洁生产。而对环境影响大, 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要限期治理。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引发了部分社会问题。文章针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明明.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2] 张春洋.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3] 高国力.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思路和对策研究[J].美中经济评论, 2004, 4 (6)

上一篇:学会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下一篇: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