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学领域下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法国高中哲学课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个人与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现并不乐观。鉴于哲学长期以来与批判性思维有着密切关系,以及法国高中哲学课程是其基础教育阶段传统特色课程,本论文聚焦法国高中哲学课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重点探究法国高中哲学课程是怎样的,它是否支持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两大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谈、课堂观察与个案研究方法,以Facione的批判性思维二维模型为统领性框架,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和苏格拉底问答法提问框架为分支框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究本论文核心问题,得出下列结论:在课程目标上,无论是理论上——哲学课程大纲中对目标的描述,还是实践上——课程实施者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哲学课程的目标与批判性思维二维模型中呈现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情感气质相契合。但是对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关注大于批判性思维情感气质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大纲中制定的哲学课程内容具有跨学科性、可迁移性、观点多元性三大特点,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着内在的契合。在市面通行教材中呈现出的课程内容则体现了哲学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内容,它并不是哲学知识点的罗列,也不是哲学历史知识的铺陈,而是围绕对于一系列概念相关问题的质询与探究展开,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框架遵循思维逻辑。这些特点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课程实施上,哲学教师常用的教学组织环节与批判性思维教学培养模式有着内在的契合,教学案例中的教师行为体现了哲学课程教学环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行为的契合度,说明哲学课程教学组织有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技能。另一方面,个案教师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传统的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特点,并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注重教学的逻辑性,注重拓展学生学科领域接触面,增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这些教学特点有益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情感气质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上,哲学课程外部评价形式——论文与文本解读,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情感气质的考察,而不是对哲学客观知识记忆程度的考察。在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上,评价者在实施评价时所关注的能力表现包含了批判性思维,评价的实施与批判性思维相契合。另一方面,哲学教师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遇到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学生书面表现与日常课堂口头表现之间存在断裂,二是课程的广博性与学生文化通识素养之间的张力,三是学生容易掉入相对主义陷阱。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归纳了法国高中哲学课程可以为我国高中教育如何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带来的启示:(1)在课程大纲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加入具体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情感气质。同时,提升一线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识以及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2)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学科领域大概念和问题为纲,而不仅仅聚焦于具体的知识条目,从而将课程对知识掌握的关注转向对思维能力的关注。(3)在课程实施上,可以考虑将苏格拉底问答法推广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4)在课程评价上,可以考虑改进课程评价形式,选择更能考察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情感气质的评价形式,从而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习得批判性思维。同时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表并让学生知晓评价指标,进而推动师生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关注。(5)尝试扩展现有的哲学相关教学内容,为高中生开设哲学启蒙课程。

关键词:法国高中;哲学课程;批判性思维

学科专业:比较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二)关于法国高中哲学课的研究

三、名词解释

(一)批判性思维

(二)法国高中哲学课

四、分析框架

(一)批判性思维二维模型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

(三)苏格拉底问答法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伦理

一、研究目标与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伦理

(一)提交伦理申请并接受伦理委员会监督

(二)征求学校单位与研究对象的同意

(三)保障研究对象的权利,保护其个人信息

第三章 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分析

一、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培养目标

(一)课程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实践者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认识

二、哲学课程大纲与教材中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大纲制定的课程内容

(二)教材案例分析

第四章 课程实施分析

一、课程教学环节分析——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

二、个案课程实施特点

(一)运用苏格拉底问答法进行教学

(二)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注重教学的逻辑性

(四)组织丰富的课程活动

第五章 课程评价分析

一、课程评价形式及目的

(一)哲学论文

(二)文本解读

二、课程评价实施的特点

(一)对理解进行评价,而不是对知识记忆程度进行评价

(二)对论证严谨性进行评价,而不是对观点本身进行评价

(三)对问题质询程度进行评价,而不是复述能力

(四)对书面表达的清晰度与准确度进行评价

第六章 批判性思维培养成效与不足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成效

(一)批判性思维情感气质提升

(二)批判性思维技能提高

二、不足与瓶颈

(一)学生笔头表现与口头表现之间的断裂

(二)课程的广博性与学生文化通识素养之间的张力

(三)学生易落入相对主义的陷阱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与启示

二、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网络资料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个案课堂学生发言频次记录表

上一篇:中医药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当代艺术中社会学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