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成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它使用简便安全, 能较大限度减轻妇女的痛苦。但米索前列醇在给药方式、剂量有很大不同, 该院通过比较表明, 米非司酮200 mg顿服后, 间隔24 h阴道一次性放置米索前列醇0.6 mg, 24 h流产率100%。为寻找米索前列醇的最佳给药方式,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象探讨用不同方法给以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孕10~1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50例, 年龄18~45岁, 初产妇35例。孕周根据末次月经, 尿妊娠实验阳性及B超检查确定胎儿双顶径<3.0 cm, 无胎盘前置, 无肝肾疾病者。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孕产次、孕周比较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 药物:米非司酮25 mg/片, 米索前列醇0.2 mg/片。

(2) 方法:随机把对象分成两组。组Ⅰ25例, 米非司酮200 mg顿服, 服药前后2 h必须空腹, 24 h后将米索前列醇0.6 mg (研碎) 放置阴道后穹窿。组Ⅱ25例, 米非司酮用法同组Ⅰ, 24 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 若12 h后胎儿未排出再往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 mg。

(3) 所有服药流产者用药前进行妇科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B超检查胎儿大小和排除前置胎盘。用米索后记录宫缩强弱和胎儿胎盘娩出情况、阴道出血量的多少及不良反应, 流产当天行B超检查了解宫内有无残留, 若有残留行清宫术。

(4) 效果:完全流产:用米索前列醇后24 h内胎盘胎膜完整排出。不全流产:部分妊娠产物未排出需清宫者。失败:用米索前列醇24 h内未见妊娠物排出, 或用药后未见组织排出, 出血多行钳刮术。孕周愈小, 成功率愈高。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1) 两组24 h流产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组I中1例用米索前列醇1.0 mg引产成功, 其余用量均为0.6 mg, 无引产失败。组Ⅱ中4例米索前列醇用量为1.0 mg, 2例引产成功, 2例失败, 失败者24 h后因宫口开大, 妊娠物未及时流出行钳刮术。

(2) 两组引流产时间比较, 组I短于组Ⅱ,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时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 。见表2。

2.2 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两组中各有2例胎儿娩出后30 min胎盘仍然未排出而行钳刮术;胎盘胎膜残留者组I 4例, 组Ⅱ6例, 都在1 h内进行清宫。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中以发热最为常见, 组I发热20例, 占80%, 其中4例体温超过38℃;组Ⅱ发热有21例, 占84%, 其中2例超过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I中呕吐腹泻者4例, 占16%, 组Ⅱ8例, 占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 单纯阴道给药引产成功率高, 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1]。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的阻断剂, 可以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在用前列腺素前12~24 h口服米非司酮200 mg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用量, 缩短引流产时间[2,3]。Roux[4]报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平均引流产时问为8.9 h, 而仅用米索前列素组平均引流产时间为19.80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中, 两组12 h内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6%和84%, 24 h累积流产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2%, 米索前列醇的阴道用药组的成功率高于口服组, 不过, 还应扩大临床观察例数以进一步判断其差异性。

服药后呕吐、腹泻发生率阴道用药组明显比口服组低, 头痛、头晕、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米索前列素的不良与给药方式有关, 如何将不良降到最低点仍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不同方法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效果。方法 将妊娠101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50例随机分两组。Ⅰ组:米非司酮200mg顿服, 24h后阴道内置米索前列醇0.6mg。Ⅱ组:米非司酮200mg顿服, 24小时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若用米索前列醇12h后未见妊娠物排出均重复阴道给药0.4㎎。用米索前列醇24h内排出为成功。结果 两组引流产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2%, 引流产时间分别为 (5.70±4.82) h和 (7.06±5.25) h。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产时阴道出血, 胎盘, 胎膜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呕吐腹泻率明显低于Ⅱ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2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0.6mg及口服0.6mg用于终止10~14周妊娠, 引产效果满意。但Ⅱ组时间长, 不良反应多。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中期引产

参考文献

[1] 徐阳, 左文莉, 吴北生.米非司酮合并米索用于中期引产两种方法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9, 7 (4) :161-163.

[2] 吴愉, 程利南.药物终止16~24周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l, 9 (6) :348-352.

[3] 于晓兰, 左文莉, 吴北生, 谢息路.米非司酮配伍两种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 14 (6) :360-362.

[4] 王欣, 范慧云.中期引产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13 (5) :270.

上一篇: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从战略角度谈成本控制下一篇: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登记备案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