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初中毕业的学生, 进入高中学习以后, 感觉学习不像初中那么容易。尤其数学, 在初中学得很不错, 但到了高中后, 就感觉数学不是那么好学。原因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搞好衔接教学, 让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中能平稳过渡, 是我们高一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结合目前高中教学实际, 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 以期抛砖引玉。

1 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

1.1 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明显,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懂“门道”。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 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不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 临近高考了, 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结果是事倍功半。 (4)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础知识、不去认真演算。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 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一新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

1.2 教材的差异

教材内容的形式不同。初中数学教材中, 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很贴近, 比较形象, 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则, 学生一般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 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 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 教师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 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 并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 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 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 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1.3 教法与学法的差异

教学方法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 知识难度不大, 教学要求较低, 因而进度较慢, 对某些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有充裕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 从而各个击破。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 让学生通过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 结果造成“重知识, 轻能力”、“重试卷 (复习资料) , 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而进入高中以后, 教材内涵丰富, 教学要求高, 进度快, 知识信息广泛, 题目难度加深,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 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疑, 启发引导, 开拓思路, 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 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 要求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掌握数学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2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算能力减弱, 解题不够规范, 思维不够严密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让学生参与, 提倡以表扬为主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不少学生盲目自大, 轻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加上初中课标对计算能力方面的训练要求也的确有所降低, 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原来有不少退步, 解题过程中在运算中容易出错。

2.2 现有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不少知识缺漏

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实施新课标才几年, 所用教材与初中教材在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在初中教材中被弱化或删减的一些知识在高中教学中需要应用, 这就出现了知识上的缺漏。如:韦达定理、十字相乘、二次根式、射影定理等。这些知识的缺漏, 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为这些知识大多数在高中经常要用到。

2.3 学生怕挫折, 性格比较脆弱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 娇生惯养的多, 很多都争强好胜、个性十足, 同时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很宽松的环境中,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 或受到批评, 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这是整个教育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也是影响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做好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措施

(1)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高中与初中衔接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主动学习和质疑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 逐步深入。力求通过教师的指导, 尽快达成学生从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2) 循序渐进, 防止急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不要在一开始就搞什么“一步到位”。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既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时可分步进行。

(3) 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 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 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 让学生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喜欢数学。

(4) 加强辅导, 防止分化。在班级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人人尊重困难生、人人愿意帮助困难生学习的良好风气。成立学习小组, 即提高了学困生的成绩, 又培养了他们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建立“学困生”辅导班, 定期辅导, 开辟专题讲座, 指导阅读课外书籍等。

总之, 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 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更好的为高一新生铺设一条成功的路。

摘要:初、高中衔接问题是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衔接问题做得好, 会全面提高高一甚至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 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主要问题,有效衔接与措施

上一篇:谈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下一篇: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一带一路”区域跨境支付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