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党校研讨会

2023-03-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办好党校研讨会

办好乡镇党校 发挥主阵地作用

办好乡镇党校

发挥主阵地作用

---泗县乡镇党校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泗县全面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校教育党员、培训干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作用,为我县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乡镇党校切实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安徽日报》、安徽先锋网等媒体对我县办好乡镇党校、推进经济发展的做法给予了专题报道。

一、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建设,优化乡镇党校办学条件

加强软硬件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是搞好乡镇党校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这方面我们注重做到以下三点:

1、建组织,确保乡镇党校方向明确。乡镇党校办的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泗县严格落实“两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明确各乡镇、开发区党、工委负责人为乡镇党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为副校长。校长主抓全面工作,副校长具体负责党校日常事务: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内容,制定并落实各项制度,跟踪服务。二是强化组织。成立县乡镇党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乡镇党校工作联谊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

2、建阵地,确保乡镇党校场所规范。全县现有党员29045名,其中农村党员23126人,乡镇党校阵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开展了乡镇党校标准化建设活动,全县硬件设施统一做到五个一:一个能容纳100人以上的固定教室;一间满足专兼职人员备课、工作等需要的办公室;一个拥有一定数量党报党刊和500册以上书籍的图书阅览室;一间存放党校历年办学资料和图片、实物的资料室;一套党员网上远程教育的电教设施。目前,全县16个乡镇、开发区已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符合标准的固定教室16所,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160多台(部),开通了乡镇党校的先锋在线管理播出平台。

3、建队伍,确保乡镇党校师资优良。乡镇党校教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党校教育培训质量的高低。泗县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调整思路,优化师资选配结构,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内外结合”,即本系统土专家、能人与外聘专家、学者结合;坚持“上下结合”,即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领导上党课与种养大户、先进典型现身传授经验相结合;坚持“专兼结合”,即党校教师与各行业中专业人才相结合;坚持师资联聘,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共享,各乡镇可以互聘比较有经验的业余教师。现在泗县已经形成各级党校业余师资225人,其中种养大户、双培双带示范户152人,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党员的需求。

(二)高质量管理,规范乡镇党校办学秩序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我们在乡镇党校工作中,规范党校日常办学行为,建章立制,保证乡镇党校正常、有序开展。

1、制定计划,保证乡镇党校工作有序推进。按照泗县《关于加强乡镇党校建设的意见》,我们着力抓好乡镇党校计划工作,每年年初都对各乡镇、开发区党校工作计划进行督察,明确计划类型,要求具体可行,对办班时间、内容、对象、形式、授课人都详细安排。其中要求每年各基层党校办班不少于10期,培训时间超过5天的长班至少一期。

2、健全制度,确保乡镇党校有章可循。按照“科学建制,科学实施”的目标,全县乡镇、开发区党校统一落实七个制度:《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员守则》、《教育培训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制度》。本着“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各乡镇、开发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制度。丁湖、泗城等镇在工作中建立并完善了校长听课制、谈心制度,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

3、考核评比,促进党校工作有效开展。将党校工作列入乡镇党建和“三级联创”考核范围,并逐步加大比重。每年专题督查两次,平时纳入党建工作常规检查。同时纳入乡镇、开发区党委负责人岗位目标考核范围。2009年“七一”对在乡镇党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十三名同志进行了表彰。

(三)高效率使用, 凸显乡镇党校助推作用 乡镇党校建得再好,如果不能用好,就形同虚设。我县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使教育培训贴近农村,贴近基层,贴近需求,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喜学、乐学,学得好,用得实。

1、明确职能“用”,切实发挥乡镇党校应有的作用。乡镇党校是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主渠道。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党校姓“党”,明确职能,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一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是办好各类主体班次培训班,提高农村、社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四是办好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增强党性,提升政治素质。五是办好能力提升班,增强广大党员致富能力。六是拓宽办学渠道,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2、增强党性用,提高基层党员的政治素质。我们把乡镇党校教育与传统的“三会一课”、党员活动制度以及农村党员干部冬训、春训等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格局。把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轮训和培训的主要对象,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作为乡镇党校的必学内容,着力开齐开全培训班、轮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由县组织部、县纪检委、县宣传部、县党校等单位抽调专家组建宣讲团在全县乡镇、开发区党校巡回宣讲,每年两次,2009年就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专题宣讲。乡镇、开发区党校每年举办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组织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各3期,时间5~8天;每年举办一期村级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时间10~15天。2007年至今,全县基层党校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250期,共轮训党员50000人次,培训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广大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3、提升能力“用”,增强基层党员的致富本领。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政治理论+实用知识+致富技能”的教学新模式,组织科技专家、种养大户开设适宜各乡镇特色的培训班,提高培训效果。丁湖、草庙等乡镇在“致富课堂”上,先后组织2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开展了池藕、庭院经济、网箱螃蟹等特色种植、养殖经验交流活动,带动300多名农民党员走上了科技创业致富路。草庙镇金佃玲,种植500余亩优质高产梨,在党校培训班开课后,吸引带动附近种植户50余户,形成汴河两岸圆黄梨产业带。泗城镇在举办的种植培训班中,组织学员深入三湾大棚蔬菜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带动全镇发展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等经济作物4万多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4、社会服务“用”,增强乡镇党校服务大局功能。近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充分发挥乡镇、开发区党校的主阵地作用,与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结合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切实发挥青年、妇女、工人等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农广校、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等单位密切配合,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文化、经济、技能、科技等方面教育培训。县劳动就业保障部门与大庄、长沟等乡镇党校联合举办了5期外出务工岗前技能“订单培训”,培训农民党员450人,实现了参训人员100%就业。

(四)高起点创新,增强基层党校办学活力

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县坚持以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党校办学水平,凸显办学特色。

1、建立示范基地。我县乡镇党校坚持构建开放性课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建立乡镇党校示范基地。目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丁湖镇党校培训实践基地已经挂牌,同时拥有草莓种植、板材加工、粉丝加工、蛋鸡养殖等党校示范基地20个,基地企业的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4.3亿元。林木加工、面粉加工、畜牧养殖等产业基地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全县党校教育培训基地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农户4万户。基地品牌意识不断增强。2009年,党校示范基地新注册“素雅”牌粉丝、“贡苑”牌大米、“石龙湖”牌粉丝等9个商标。虹乡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宿州新联禽业有限公司及其产品被认证为省级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我县还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山芋之乡”。

2、拓展培训渠道。组织专家下乡。组建乡镇党校专家团,由县级10名专家和各乡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为广大学员提供各类疑难问题咨询。指导建立产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进行菜单式培训。目前全县已登记并运营的合作社已有67家,会员达9540人,固定资产3707万元,带动农户2.3万户。依托乡村工业实验园,加大对返乡农民党员的创业培训。先后为泗城、长沟、大庄、黄圩、刘圩、草沟6个乡村工业集中区培训农民党员2500人,先后有25名党员进园创业。目前,全县6个乡村工业园区共占地8182亩,现有厂房面积34.61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设备总投入5.04亿元。入园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6.49亿元,利税1.7亿,吸纳劳动力8455人。

3、构建“信息课堂”。依托全县174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切实把乡镇党校建设成为“信息课堂”、“空中课堂”,切实增强乡镇党校的凝聚力。一是利用电视上网工程广泛收集农业种养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典型等方面的课件,引导农民党员点播、学习。草庙、丁湖、泗城等镇抽调专人搜集资料,用于学习。二是用好先锋网站和万村网页工程。利用网络庞大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种养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服务农民增收。墩集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远程教育”的培训方式,为花生农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活动,给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和经营资料,统一组织花生收购、加工、生产,统一申报“小方子”花生无公害基地,年产值1000万。

二、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办好乡镇党校的前提。党校能否办好,关键在领导。县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党校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明确了办学方向。我县将乡镇党校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书记岗位目标考核体系和乡镇党建工作考核范围,有效地促进了乡镇主要领导重视,研究好、谋划好、实施好党校发发展的策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县领导坚持到基层党校上党课,宣传政策,深入群众,受到基层干群的普遍欢迎。

2、贴近需求是办好乡镇党校的保证。乡镇党校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不断适应广大党员干部发展要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书记渴求了解政策,我们就请宣讲团宣讲理论,解读政策。“双培双带示范户”、种养大户、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立足农村,辐射力强,我们就请专家指导,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做优。普通党员渴望发家致富,我们就强化科技、创业指导。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调整办班思路,顺应党员新诉求是我们一贯的办学思路。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农民党员返乡。我们及时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开设“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培训班”,宣传创业理念,点燃创业热情,较好地推动了全民创业进程。

3、 服务大局是办好乡镇党校的方向。党校要姓“党”,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我们县的中心工作是发展,发展的最关键内涵是人的发展。因此,我县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理论宣讲“主阵地”作用,为全县科学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证。2009年,重点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内容进行了宣讲,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培训党员干部,增强了干部发展意识。我们探索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建立党校基地,建立产业协会,推动了全县经济大发展。今年春,16个乡镇党校普遍进行了一次农业技术培训,有力地助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4、积极创新是保持乡镇党校活力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和活力。我们在乡镇党校工作中坚持形式多样的创新,推动乡镇党校科学发展。我们在办学理念上创新,不满足于课堂,走出去,建立党校示范基地,让学员在家门口培训、学身边人致富、听“土专家”传经送宝。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积极调整思路,把乡镇党校位臵前移,直接助推经济腾飞。组织专家到基层,指导学员建立产业合作社,依托乡村工业园就地转移劳动力,这些创新措施的实施,有力地增强了乡镇党校的影响力,打造了品牌。

第2篇:践行“党校姓党” 办好党的学校

2015 年 12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神圣殿堂。党校教职员工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切实做好党校工作,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党最忠诚、最信赖、最可靠的先锋战士。

高举党的旗帜 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坚持党校姓党,就是要立场鲜明地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换言之,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旗帜“落地”了。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就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高举起共产主义的旗帜。近一百年来,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移、不折不挠,高擎旗帜、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暗流险滩。只要我们始终高举党的旗帜不动摇,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犯方向性、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捍卫 党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陈云同志曾说:“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要“终其一生,为他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陈云同志在解释什么叫做“奋斗到底”时说,就是奋斗到死。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在党校工作的同志,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既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信上一辈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决不放弃、永不背叛。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培育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教育党校学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筑起捍卫党的信仰的“铜墙铁壁”。

传播党的理论

传播党的理论是党校的第一要务。1938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2015年 12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守护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党校应当认真研究、宣传、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坚持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净化“噪音”“杂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党校,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传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而不是传播别的什么理论。具体地讲,就是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大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理论的人讲理论,才能让党校学员真学真懂真信。党校教员要理直气壮地讲实讲深讲透讲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广大党校学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带头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宣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的标杆和楷模。

严守党的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

三尺讲堂有纪律。我们鼓励学术探索无禁区,但“无禁区”也不是绝对的,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在党校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党校必须模范遵守。我们鼓励和支持解放思想,但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

党校不是世外桃源,党校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听到的、看到的问题很多,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党中央要求干什么,党校就坚定干什么。党校向党中央看齐了,才能引导来到这里的学员向党中央看齐。如果党校都没看齐,又如何引导学员向党中央看齐?因此,党校教员传道、释疑、解惑的立场态度至关重要。教员个人的意见、批评往往是探索的,有时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对不对必须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我们反对毫无组织纪律性的言所欲言,更坚决反对借三尺讲台“兜售”离经叛道的“私货”。

锻造党的战士

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党校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从课程设置到讲义内容,从课堂教学到交流互动,从学术科研到党性锻炼,都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党校绝不容许有这样的人存在。

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党员干部来到党校学习,党校就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他们,加钢淬火,千锤百炼,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明白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白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白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真正把他们锻造成“特殊材料”制成的党的伟大战士。

第3篇:县委党校2011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总结

2011年,县委党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具体领导下,坚持以重点扶贫对象为突破口,以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环境有效改善为目标,以创建文明的村庄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部署早

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党校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校长吴开勇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蒋志立同志担任,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相关具体事宜由办公室同志负责,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年初制定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计划,建立了党员干部帮扶贫户制度。

二、多管齐下,扶贫方式多

针对农民致贫原因多,有客观条件造成的,也有主观因素引起的,因而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综合解决。

1、培育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一是发展林果业。立足当地实际,鼓励该村大力发展林果业。2011年,该村发展林果业比2010年增加600多亩。二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积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扶助了年出栏上百头牲畜的养殖大户户,通过积极努力,比2010年大有增长。

2、加强农民培训,实行智力扶贫。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在村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市场意识等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外出农民组织参加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市场营销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自主脱贫的能力。同时我校给该村订了阿克苏日报等报刊。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了村级班子战斗力。2011年,党校通过请村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代表来党校学习,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民主的、 1

公开的、公正的管理制度,强化支部建设,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4、认真做好了切实帮扶贫困户工作,党校班子成员带

领党员代表先后两次深入该村进行调研,落实活动任务,慰问贫困群众。党校一行人与结对村党组织成员和部分党员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村党组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以及如何开展好共建工作和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同时,党校教师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托帕克艾日克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为该村提供扶贫资金两次总计2000元。党校一行还入户走访了结对帮扶对象,深入了解每户家庭状况、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给5户的特困家庭、5户困难党员送去了由党校全体党员捐助的慰问金,两次总计达到2000元。

5、按县委要求搞好贫困户的慰问工作,在重大节日期间购买了价值2000多元的慰问品慰问了贫困户和“三老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学校还多次组织教职员工对林果业示范园进行管理、施肥等工作,为农民购买了3500多元的肥料;还购买了500元的文化用品解决了5名贫困村贫困户子女的上学困难问题。同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在“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中,我校为灾区送去“爱心包裹”3个。 在“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教职员工的文体生活。

2011年,党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得到了当地

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充分认可。2012年,我校将在认真总结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把办好事、办实事工作做得更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争取尽早把托帕克艾日克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村庄。

中共新和县委党校

2011年11月

上一篇:培智实用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上班上网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