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学案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15课学案

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学案(大全)

潼南一中学案

2014级历史必修(3)第5单元第15 课

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

)

学号(

)

评价(

)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结构整合】

1.背景

【目标重难】

2.兴起(标志、代表人物、阵地、活动基地)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内容(以五四运动为界)

前期:民主与科学(旧民主主义) 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民主主义) 【基础自修】(《优化学案》P64)

4.影响: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问题探究】

问题一:资产阶级为什么极力宣扬民主与科学?

【效果测评】

1.“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问题二: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2.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

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问题三: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为什么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3.(2012·北京朝阳统考)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

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4.(2012·佛山质检) 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出自《礼记·礼运篇》——编者),这几句话确可代表社会主义底神髓”。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原因之一是

A.社会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主张 B.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源自《礼记·礼运篇》

D.社会主义基本主张与《礼记·礼运篇》中的一些主张相似 【反思总结】 收获:

疑惑:

探究一: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探究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荀况)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庄周)

第2篇:第19课学案

()3.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三个面向”方针中不包括

A.面向现代化B.面向发达国家C.面向世界D.面向未来

班级姓名()4.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____年义务教育A. 5年B. 6年C. 9年D

12年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A.扫盲阶段 B小学六年级阶段 C从小学

1、1986年,,我国逐步实行义务教育。

到初中九年级教育 D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教育

2、到2000年,

()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

3、目前,我国、,已居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人才,党和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 B、素质教育 C、希望工程 D、义

4、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导学案

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实施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党和政府把、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7、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实际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等

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 水平大学的工作。

8、1989年,中国少年基金会首倡并组织实施了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

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

9、我国的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在

10、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我国高考制度在年被重新恢复。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1、 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互为基础又互为目的答:有了教育才能发展科技. ,有了科技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他们既[巩固反馈](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一、 选择题

()1.截至2000年底,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是 ①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②小学、初中的发展水平已经位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③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④国家在法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空前重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

()2.党和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有

①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不断提高考试成绩③要实施素质教育④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

务教育 ()7

、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基础教育B、职业教育C、中等教育D、义务教育 ()

8、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我国高考制度在哪一年被重新恢复 A、1976年B、1986年C、1977年D、1978年 ()

9、下列关于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1/3以上②获得国家发明奖的1/3左右③有些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④航天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B小学教育C基础教育D中等教育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邓小平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不抓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

材料三 科学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邓小平是怎样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答:教育培养人才,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和四化建设。

2)根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观点。

答:教育决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素质决定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3)以上三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发展战略? 答: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科教兴国

第3篇:初二政治第六课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师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做到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

3、知道学生应该怎样于老师交往与沟通。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师爱浓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习难点:“我与老师交朋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包括两个项目内容,第一个项目“我爱我师”,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师爱浓浓,让学生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老师的工作特点和对学生浓浓的爱;二是热爱尊敬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师应当受到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尊重,教育学生要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老师。第二个项目“我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强与老师的感情。 同步练习:

1、师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尊敬老师?

3、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

4、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5、当你与老师长生矛盾时,你打算怎么做? 自我测评:

1、人们把老师比喻成园丁、红烛、蜜蜂、渡船、人梯等。老师之所以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是()

A、老师的地位高B、老师的待遇好

C、老师有无私奉献的精神D、老师有较多的文化知识

2、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

A、尊重老师的劳动B、对老师要有礼貌

C、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D、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 A、老师不要管得太严B、老师不批评学生

C、学生不给老师提意见D、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

4、以下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尊敬老师就不能对老师提意见B、向老师提意见不必讲究方法和技巧 C、我们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尊重 D、老师就是老师,不能和老师交朋友

5、我国的教师节是在每年的()

A、10月9日B、9月9日C、9月10日D、10月10日

6、结合自己对老师工作的了解,谈一谈,老师给与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7、20世纪80年代曾流行这么一句话“理解万岁”,今天看来,他依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的基本准则,同样也适应于师生之间的交往。

请你提供几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或方法。

8、(1)数学课上,你发现老师讲课出了错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2)你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责任主要不在你。老师调查不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感到委屈„„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9、下面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三组镜头,看完后请完成以下问题。

镜头一:很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抄袭作业。镜头二:有些同学见了老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过去。

镜头三: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教诲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 (1)、上面三组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发扬尊敬老师的传统美德,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出那些具体行动

第4篇: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习目标】

1.流行的穿着大办、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学习重点】宋代服饰

【学习难点】宋代瓦子的产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

1. 北宋初年,崇尚____________。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受________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学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____________ 越来越严重。

3. 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________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________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_____ 多。

4. 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________。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____或___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_____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 宋朝缺____,人们多用_____车,也有___车。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那时的交通 比较发达,供住宿的________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________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________为元旦,最受重 1

七年级历史

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________贴________ 。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展示提升、深度研习

小组做关于本节课两宋的衣食住行特点的表格

四、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宋朝人的衣食特点,分析两宋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 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 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有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请据此回答2-3题

七年级历史

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种肉为最多( )

A. 狗肉 B.羊肉 C.猪肉 D.马肉

4.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

B.B.宋代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C.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5.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________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6.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 ) 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7.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 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9.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 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诗“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________)

七年级历史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 ) A.马车 B.牛车 C.船________D.轿子 13.判断改错题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⑴.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第5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瑰丽奇特的想象。

2.理解作者运用象征的写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要点点拨:

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以风、雷、电等自然事和一些神灵等作为象征对象,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文体感悟】 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原名郭开桢,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至1920年,写下了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与郁达夫、成仿吾组织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927年3月,发表著名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虚伪、残忍的反革命面目。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开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有名的著作是《甲骨文字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下《裳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个历史剧。《屈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他的长篇回忆录《洪波曲》,写出了他前期的经历和思想。1944年写了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等。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1978年6月12日逝世,终年86岁。 背景资料

《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国民党偷袭共产党新四军,致使新四军7000多人惨遭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为此,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说他要“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 作品人物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提纲挈领】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诗通过抒情主人公对风、雷、电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满腔义愤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内容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屈原

坚持真理的爱国者

感情

受到奸佞残酷迫害者

愤怒、慷慨、激昂 写作特点

1.语言节奏汹涌

构成这一大段抒情独白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以语言的节奏造成汹涌的气势,表现自然雄伟壮阔的气魄,展示人物心中潜在的复杂的变化着的情思,显示出感情的起伏,从而使这段独白充满了活力。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思念那长江,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

——这两节中“洞庭湖、长江、东海”的重复,强化了感情色彩。前一节是因狂风而起的联想,后一节以承接、重复来表达随着联想而跃进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无尽的思念。身处囹圄,而心驰于江河湖海、人民中间:舒缓的节奏,正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绵绵情爱的映照。 2.修辞灵活多变。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课文的朗读? 明确:愤怒、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 (2)初读课文,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甲生:我认为文章用词激烈,毫不隐讳。文中用了“暗无天日”“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来形容社会的黑暗与顽固,反映出黑暗势力的强大和与黑暗进行斗争的艰巨。

乙生:我从文中读出了屈原对祖国的满腔申请。他所思念的洞庭湖、长江和东海,就是他心目中的祖国。

丙生:诗人的抒情独白,震天撼地的呼喊,达到了最强烈的抒情效果。可以说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2、局部突破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文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则象征人民群众;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则类似于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甲生:我从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中,仿佛看见了闷热的夜空,一道道闪电正在尽情地撕裂着寂静的天幕,沉闷的雷声在天宇间滚动,间或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炸裂声,狂风呼啸,仿佛要卷走沉寂的夜空,带来绚丽的黎明。

乙生:我爱屈原,他是奋斗在黑夜里不屈的斗士,他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们。

丙生:我从屈原对洞庭湖的深情思念中,仿佛听见了湖水轻轻拍击沙滩的微响,那是诗人在自由的天幕下合着音乐的节拍舞蹈。

积累运用

拓展演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

)

劈.开(

)

稽.首(

)

驰骋.(

)

虐.待(

)

犀.利(

)

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时而伫立睥睨..

(

) (2)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

的剑呀!(

)

二、课内阅读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两个“你”具体指的对象分别是谁? A 你的本身就是火。(

) B 你就是我的生命。(

) 2.“你的本身就是火”,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能否改成“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炸裂呀!” 3.这两段礼赞的对象是谁?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4.这两段文字选自《屈原》的第五幕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5.试将“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改成陈述句。比较一下,看看效果有没有变化?

美文品读 :

《繁

星》巴 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第6篇:011第二单元第8课学案台阶

《台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课前延伸

1.新课导入: 2.给下列字注音: 凼 (

)

尴 尬 (

)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自由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二)合作探究 课上内容:

(一)分析父亲的形象

(1)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2)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3)为什么父亲造的台阶是九级,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4)、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

(三)巩固检测

1.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2.九级台阶造好后,父亲为什么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3.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1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后提升: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2.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四、布置作业:

做《自主创新学习》。

推荐阅读:

上一篇:医生医德医风个人总结下一篇:七年级暑假英语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