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释造句

2022-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用解释造句

宋铮:用国际语言解释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政策研究的困难在于,现有的理论框架大多基于欧美经济,与我国现实有一定差异,若生搬硬套就可能得出误导性的结论。

7月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关于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的半年报告,报告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称人民币汇率“重新回到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制度”。

就在7月,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经济评论》刊出一篇封面重点论文,题为《中国式增长》,论文的撰写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年轻的教授宋铮和他的两位外国同事——美联储明尼阿波利斯分行高级经济学家Kjetil Storesletten和苏黎世大学宏观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Fabrizio Zjlibotti。

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正副两位院长的推荐,本刊对宋铮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

新沪商: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虽然这次美国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但西方国家利用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施压,已经成了惯用招数。你们的研究是从什么方向得出与这相反的结论的?

宋铮: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积累了超过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少西方媒体、学者甚至政府机构据此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破坏自由贸易,过去两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进一步把这场争论推向了高潮。西方世界的媒体和政客们公然批评中国的贸易顺差,认为这是导致他们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观点不仅可能引导贸易政策走向极端,陷入互相报复的恶性循环,而且从理论上讲也是错误的。针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控基于一个简单的论断,即贸易顺差本身就是汇率出现偏差的证据,只要让市场决定汇率就可以恢复贸易平衡。

新沪商:这一看似显然的论断其实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汇率。

宋铮:虽然中国贸易顺差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人民币真实汇率却没有多大波动。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的计算,这些年来人民币真实汇率没有任何变化。如果真实汇率确实被低估,从理论上讲,我们应当观测到通货膨胀,因为扭曲的汇率会增加对非贸易品的需求,并刺激工资上涨。

然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严重的通胀压力。1997年至2007年,中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与美国同期水平大致相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在此期间中国工资的增长显著落后于产出的增长,致使劳动收入GDP占比下降了至少5个百分点。所有这些证据都在质疑汇率操纵及其对于贸易顺差的作用是否真实存在。

最近,经合组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海尔姆特·莱森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即发展中国家非贸易品价格相对偏低),是导致诸多学者判断人民币被低估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总结道:“根据回归拟合结果,结合中国收入水平,2008年人民币仅仅被低估了12%。”需要注意的是,在莱森的报告中,12%绝对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他强调,“2008年印度和南非(这两个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的汇率低估程度更为严重”。

总而言之,虽然有理由相信人民币真实汇率可能在未来几年里升值(通过通货膨胀或者调整名义汇率),所谓政府对于名义汇率的操纵不可能成为中国二十年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巨额贸易顺差从何而来

新沪商:那么你们研究的结论是,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究竟从何而来?

宋铮:我们相信答案在于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而非名义汇率刚性。让我们先从国际投资的角度看看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用“多余”储蓄(即减去国内投资的净储蓄)购买外国资产。也就是说,贸易顺差等价于净资本流出,中国正在为全球经济输出资本。这个从经济学入门教材中得到的结论看起来让人感到惊讶和困惑。

宏观数据和企业数据都表明中国的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过去十年间更是实现了惊人的年均6%的增长。为什么中国的储蓄非要投资回报率接近于零的美国国债?投资国内市场显然可以获得高得多的收益。解开这个“谜题”是理解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机理的关键。

我们的研究表明,不需要任何汇率操纵,一个简单的结构性机制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的贸易顺差。除此之外,我们的理论还解释了中国自1992年以来在各个方面呈现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征事实,包括高速经济增长、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大规模资源重组、劳动收入GDP占比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

新沪商:你的理论是什么?

宋铮:我们的理论建立在两个基础假设之上。首先,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存在差异,私营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其次,金融市场存在不对称的融资壁垒。国有企业融资比较容易,而效率较高的私营企业融资却相对困难。

这两个假设其实是关于中国经济的两个“常识”,很多研究都表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生产效率和融资能力方面的差异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比如就资本收益而言,国有企业仅有私营企业的一半;而就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而言,国有企业却高达私营企业的三倍以上。

新沪商: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命题,请详细分析。

宋铮:我们在论文里论证了两个核心命题:(1)第一个“常识”(即私营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第二个“常识”(即私营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了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

首先来看第一个命题。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是资源的大规模重组。企业微观数据表明,制造业私营企业(规模以上)职工占私营和国有企业(规模以上j职工总数的比重从1998年的4%上升到2007年的56%。这一趋势也可以得到宏观数据的佐证:同样的私营经济职工比重从1992年的7%上升到2007年的54%。

就资源重组的绝对规模而言,中国私营经济雇佣的职工数量在1992年至2007年间上升了近1.3亿人,相当于整个美国经济的就业规模。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当然与1992之后中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有关,但私营企业相对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却是背后真正的推动力。2007年私营企业的年资本利润率达到32%,超过国有企业近一倍。资源(包括存量和增量)大规模流向私营经济因此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个命题是理解中国贸易顺差的关键。虽然私营企业效率较高,中国金融机构显然更偏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私营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私营企业往往只能依靠留存收益、企业家个人储蓄和一

些非正规渠道为运营和发展提供资金。在大规模资源重组的背景下,国有和私营企业不对称的融资能力可以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乃至资本输出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由于贷款主要面向国有企业,而1992年以来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导致贷款的“有效”需求大幅萎缩。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储蓄增长很快,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从1992年的17%上升到了2007年的26%,而银行存款迄今为止依然是中国居民储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一方面是逐渐萎缩的贷款,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存款,这就形成了1994年以来持续累计的存贷差。到2007年底,中国银行业存贷差总额已接近GDP的一半。

大家知道,中国银行业资金用途大致可分为发放贷款和持有外国资产。如果资金出现剩余,唯一的出路就是持有外国资产。从宏观数据中可以看出,银行存贷差与外汇储备不仅同步增长,而且两者在数量上也非常接近(2007年存贷差GDP占比和外汇储备GDP占比分别为48.5%和44.2%)。

新沪商: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推论:资源重组规模越大,顺差也就越大?

宋铮:是的。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中国,私营企业比重增加越快的省份,贸易顺差也会越大。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的命题。

学术研究需要质疑精神

新沪商:有理有据驳斥中国政府操纵汇率论,以及橡究中国贸易顺差真相的研究,并不少见,你们的论文被《美国经济研究》采用,必有独到之处。复旦经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在向我们推荐的邮件中说,你们用西方接受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深刻阐述了中国贸易失衡的内在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无法改变这种经济结构的道理、能谈谈这项研究的过程吗?

宋铮:这项研究的起因最早可以一直追溯到10多年前。那时我在复旦读研究生,导师袁志刚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中国养老保险体制应当采用现收现付还是完全基金制度?中国政府和学界的专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完全基金制。

袁先生站在反方,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两种制度的优缺点,指出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应当采用现收现付,利用代际转移提高中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他特别强调,实行完全基金制的前提是养老基金可以投资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如果养老基金只能投资于国内发育不健全的金融市场,势必造成资源配置的更大扭曲。

我完全赞同袁老师的分析,因而也就对另一方的声音感到困惑。

我发现,支持完全基金制的专家学者大都引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artin Feldstein1998年发表在《中国经济评论》(China EconomicReview)上的一篇短文,并以此为主要的理论依据。Feldstein的论点很简单,中国实际资本回报率非常高(15%以上),明显超过经济增长率,所以代际转移不如直接投资,完全基金制因而优于现收现付制。但是,这篇文章没有说明养老基金如何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中国实现比经济增长率更高的收益率,而这正是袁志刚反对完全基金制的关键。

新沪商:疑问是研究的起点。

宋铮:带着很多类似的疑问,2002年我从复旦转入伦敦大学学院(UCL)。研究生项目主管安排刚加入UCL的Fabrizio Zilibotti做我的指导老师。由于家庭等原因,Fabrizio很快离开伦敦。之后,我跟随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在那里我认识了Fabrizio的好友和合作者、对养老保险研究颇有造诣的KjetilStoresletten。

有一次我把自己对中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想法说给他听,并告诉他Feldstein的分析。他听完哈哈大笑,说Feldstein一定会这样讲,因为他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支持完全基金制的“右派”。开完玩笑,Kjetil对我的想法认真起来。

可贵的是,他像一个中国人般地思考,感觉这是个非常严肃和重要的问题,事关数亿中国城镇居民的福祉。就这样,Fabrizio、Kjetil和我开始了一项漫长、至今尚未完成的课题,从金融市场不完善的角度探讨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新沪商:关键在于要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

宋铮:中国经济政策研究的困难在于,现有的理论框架大多基于欧美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现实有一定差异,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就可能得出误导性的结论。所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收集数据、整理文献、对比中国经济与欧美经济,努力构建一个可以刻画中国经济基本特征的理论分析框架。

这项基础工作于2008年初完成。我们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多个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特征,包括高投资率下保持稳定的资本回报率、高投资回报率下的巨额贸易顺差、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此外,这个模型非常简单,任何一个一年级的经济学博士生都可以看懂。当时Fabrizio说,“Wehave a diamond in our hands!”于是,我们三人决定把养老保险暂时放在一边,集中力量写一篇解释过去近2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文章,这就是《中国式增长》(Growing like China)。

新沪商:袁志刚教授对您这项研究的评价极高,认为是严正地回答了人民币汇率政策绝不是中国外汇储备高企的原因,而且这样的答案是与关联储的经济学家等一起经过科学的论证得出的,其力量自然胜过那些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偏见的所谓大人物所写的耸人听闻的“奇文”。是这样吧?

宋铮:2008年底,我们把文章送给《美国经济评论》,到2010年4月被正式录用,总共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在美国和欧洲的不少顶尖学校(主要是我两位合作者)和国际学术会议宣读了这篇文章,引起很多听众的兴趣,其中不少人之前对中国经济一无所知。

新沪商: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大概也为这项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宋铮:中国经济问题上升为当代经济学主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可能的趋势,而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质疑的声音当然也不少。有趣的是,这类声音更多来自于学界以外。

我们文章的一个结论是中国贸易顺差是结构性问题,与汇率操纵没有必然联系。这与时下西方主流媒体的观点冲突,有时也给我两位合作者带来一些小困扰,比如有一些言论批评他们的研究品格,甚至质疑他们已被中国政府洗脑。

中国经济学家的严峻使命

新沪商:袁志刚告诉我们,以国际上能够理解的现代经济学语言解释中国经济中所发生的事件,消除误解,应对指责,还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赢得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是今天中国经济学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使命。从您个人的感受出发,复旦为青年经济学者提供了怎样的成长空间?

宋铮:我在复旦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术自由。我的同龄人在其他学校为终生教职而竭尽全力发表论文,而我却可以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尝试各种各样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极限。

除了《中国式增长》之外,我在复旦的四年没有发表过论文。在有些学校,或许第三年我就已经被解聘了。我还要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一辈的学者,比如华民、张军、石磊、李维森和殷醒民等。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研究热情一直在感染年轻人,催促我们加倍努力。因为他们的存在,让经济学院成为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学术机构。

我过去的导师、现任院长袁志刚倡导“现代经济学本土化,中国经济问题国际化”。我觉得这两句话最能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所有教师共同的奋斗目标。

作者:马海邻

第2篇:重视用普通的生活案例去解释哲学理论

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同感: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最难教的是《生活与哲学》这本书。如果上课上得过于抽象,教师在台上“独唱”课本理论的话,学生肯定是听得一头雾水,云里雾里;如果只重视用普通的生活案例去解释哲学理论,甚至取代对理论的掌握,忽视理论应有的高度,就很有可能走向庸俗化而抹杀哲学。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提高哲学理论的教学效果,让哲学课堂更加生活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选案例材料

哲学课堂必须融入一定的案例材料,这既是理解相关哲学理论的要求,也是验证哲学理论的需要。有些年轻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往往容易出现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单纯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过分的通俗化,没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价值;二是单纯为了教学需要而选择了一些与学生生活毫无关系或联系不大的材料,不便于学生理解。

马克思曾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教学。教学过程的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快乐生活。从心理学上看,人在一定阶段占优势地位的需要,会有效支配个体当时的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某教学行为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但是这种趣味性不是低级的,而要能够在趣味中引起学生的反思。无论是哄堂大笑,还是会心一笑,或是在心里偷着乐,都要能够让学生从所选案例材料中有一定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知道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在学习“人生价值”“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时,笔者用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某选秀节目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如翟孝伟和马丽这一对残疾舞者用生命和爱去舞动奇迹,因故失去双臂的刘伟用双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弹奏钢琴。特别是刘伟那一句“要么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让学生们深受启发。用这样一些与学生年龄相仿或差距不大的名人的成长故事作为哲学教学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在感动中感悟生活。

二、重视体验参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学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获得一定的认知。

教师在课堂上可安排一些微型情景剧、小型辩论会等课堂活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因此,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参与这些课堂活动,能够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够锻炼协作、沟通、交际能力,最终自觉达成教育教学的相关目标。如笔者在讲授 “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前,预先设计了一个小的情景剧《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知道,但是多数人都没看过。通过两个学生夸张、幽默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情景剧最后提出的一个问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这样,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哲学上的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等知识点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三、融入地方特色

自身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因此哲学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也就尤为必要。

第一,用哲学理论分析解读地方的典型案例。身边的人和事往往更能引起个体的兴趣,因此,哲学课堂上使用的案例材料要多关注本地的新事、好事、大事,多关注身边的能人、好人、名人。这既是分析课本理论知识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乡的道德情感需要。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时,就可以选择这样一组材料:1分16秒,“最美司机”吴斌在剧烈的疼痛中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壮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身体保护学生;面对歹徒,湖北女教师周玉兰用生命守护659张高考准考证;听闻有人落水,“最美孕妇”彭伟平奋不顾身跳水救人;“托举哥”周冲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托举10余分钟,救下身体悬空危在旦夕的3岁女童……学生看完这些材料后会有所感动,有所启发,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在意识上拉近了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

第二,使用地方特色的语汇诠释理解哲学理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词汇往往是这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哲学课堂渗透这些词汇,不仅能够使课堂充满生活昧,而且对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一个地方都有許多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习惯用语,有的朗朗上口,有的寓意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发人深省。有时候,还得使用地方方言才能更有味道。举例来说,笔者曾用“太阳落到底,明朝没得雨”等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用“有一千,玩八百,还有两百不过宿”说明要树立长远眼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江北驴子学马叫,学不起来惹人笑”说明要学会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用“端人家碗,受人家管”说明事物发展要处理好内外因的关系;用“生意不在早上,只要遇到巧上”说明要巧抓机遇,促进事物的质变;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一日常生活中缝补衣服的简单道理来说明要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防微杜渐;用“铜匠的担子挑到哪响(想)到哪”来说明要有长远规划,不能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

作者:黄爱华

第3篇: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解读与反思

摘要: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采用复制拼贴、移植杂揉、反讽戏谑等手法,把“娱乐至死”精神发挥到极致,刻画出了一幅全民参与的狂欢图景。并非所有的网络造句现象都是无实质意义的娱乐化产物,有相当部分的网络造句现象来源于现实社会问题,只不过表达形式采取了娱乐式的戏谑手法。然而过度娱乐化,却会造成文化消费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伴随着网络造句现象不断蔓延。为此,需要对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消极影响进行理性反思,有针对性地加以消解,从而保障虚拟社会得以秩序化运行。

关键词:网络造句;后现代语境;消解路径;虚拟社会治理

互联网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最佳流行空间,两者间的联系恰如学者的论述,“作为后工业社会的标志之一,或者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互联网也许是后现代主义状态的最完美的说明书”[1] 。网络造句作为虚拟社会的常态化现象之一,在后现代语境下营造出一种吸引大众广泛参与的狂欢氛围,把“娱乐至死”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数字化生存状态下人们的潜在意识和行为逻辑。虽然虚拟社会公众并没有表现出对“娱乐至死”精神的刻意追捧,但网络造句现象的流行,正是大众狂欢与娱乐至死在虚拟社会泛化的一种标志,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现象解读

后现代语境解构了现实中严肃、单一、宏大和理性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娱乐化、多元化、个性化语境。网络造句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应然而生,特指在网络空间中,以虚拟社会热点人物、事件为素材,甚至是随意性地选取某些素材进行造句的一种虚拟社会现象。从“杜甫很忙”到“妈妈再打我一次”再到“待我长发及腰”,热闹喧嚣的网络造句现象刻画出了一幅全民参与的狂欢图景。人们通过复制拼贴、移植杂揉、反讽戏谑等手法进行网络造句,显露出明显的后现代语境特征,其最终产品充斥着荒诞化风格特点。在这种广场式的全民狂欢盛宴中,参与网络造句的行为主体普遍缺乏有深度的思考,他们以平面化、碎片化思维逻辑为主导,力求能够让他人同样仅需浅层思考就可以明白网络造句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为了使网络造句的作品产生幽默、讽刺的效果,人们把传统的、历史的、经典的、权威的事物和人物作为创作素材,肆意进行解构重构,颠覆性地加以戏说,“任由变幻无常的想象尽情驰骋”[2]。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很少对被进行网络造句的素材本体给予持续性关注,虚拟社会公众的兴趣点呈现出“快闪”式的断裂和突变,新的网络造句产生就意味着上一场网络造句的结束。“私人生活则成为刺激与厌倦之间的交替,以及对新奇事物不断的渴求,……没有前后连续的持久性,有的只是消遣。”[3] 在大众狂欢与娱乐至死的氛围中,人们希望通过网络造句来展示自身的独特价值,把娱乐大众和自我娱乐当成了一种时尚,因网络造句而流行的“淘宝体”、“咆哮体”、“Hold体”随处可见。人们热衷于跟风网络造句,甚至为了造句而造句,表现出了对过度娱乐式网络文化的盲目崇拜。

并非所有的网络造句现象都是无实质意义的娱乐化产物,有相当部分的网络造句现象来源于现实社会问题,只不过表达形式采取了娱乐式的戏谑手法。詹姆逊曾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政治无意识和对抗主流意识形态的双重视角。”[4] 现实社会属于主流话语空间,在多种客观因素的羁绊之下,大众阶层的表达机会和表达效果相对有限。面对现实中理性至上所制造的诸多压力,网络化的大众媒体成为了人们发泄排解的必然选择。大众阶层充当了网络造句现象的主要创作力量,利用网络造句搭建起了现实社会现象、现实社会问题与抗争性表达之间的超链接。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现象迎合了大众阶层反对权威和去除中心的潜在需要,帮助他们以嬉笑怒骂、讽刺调侃的非正式语境来提升表达的安全感。人们把网络造句当成是“智者的游戏”,以娱乐化的手法宣泄内心的郁积,从中享受反叛权威所带来的快感,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弥合现实社会中的阶层差距。在参与网络造句的过程中,人们对各种现实社会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多种意识逐渐觉醒,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无形中符合了 “击碎同一、认同多元”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多元价值观带来了多元化诉求,网络造句被赋予了更多的表达诉求和平等交流功能,大众阶层希望以此来反讽某些社会不合理现象,消解现实中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们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的“3Q体”以及“XX是个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高铁体”,是此类网络造句的典范。正如有学者所言,“狂欢式的暴动是当代中国民主的一种方式”[5] 。至此,网络造句现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实质,均展现出了明显的后现代语境特征。二、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现象的理性反思(一)文化消费主义日趋扩散

娱乐化是网络造句现象的典型特征,社会公众之所以热衷参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过于享受娱乐性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快感,更倾向选择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模式,而这正是后现代语境下文化消费主义日趋扩散的具体表现。约翰·费思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指出:“大众文化是产生快感的文化,娱乐快感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娱乐精神是大众文化的核心。”[6] 后现代语境下的大众文化以消费和娱乐为目的,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满足人们的快速消费体验。这种娱乐化的烙印在网络造句现象中清晰可见,“娱乐至死”精神不仅被网络造句发扬光大,而且被其当成首要实现效果。为了满足受众的网络文化消费需要,跟上不断变换的网络娱乐潮流,网络造句使用简单的复制拼贴手法,快速生产出大量同质化的大众文化产品。这种基于后现代语境的浅层创新反而造成了人们个性思维的消退,文化产品的精神内质逐渐孱弱,导致消费主义在网络文化领域中日趋扩散。抱着“游戏人生”的创作态度,网络造句毫无顾忌就地取材,高雅的文学作品、感人的英雄事迹、著名的历史人物、淳朴的传统美德,都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被颠覆解构,沦为娱乐、欲望、刺激、快感主导下的消费型文化快餐。不仅如此,伴随网络造句普及而扩散的文化消费主义,还让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产生对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出现断裂,网络文化趋于粗鄙化和媚俗化。商业利益也开始向文化产品渗透,一些网络造句被网络媒体当作刺激受众消费欲望的商业工具。许多西方学者对此也持有相同观点,他们把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消费主义称为“文化破坏主义”。

(二)虚无主义潜流暗涌

后现代语境中的反叛传统、去除中心、追求不确定性等因素,对网络造句现象影响颇深。一句网络造句的常用文体“神马都是浮云”,道出了网络造句现象的潜在思维模式,其创作者们以“怎么做都可以”的心态,去戏说、恶搞、调侃社会中被一贯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一切皆可戏说”的氛围中,人们的文化自觉、社会责任、政治认同遭遇淡化,信仰取向与价值取向难免会出现迷茫和失落,从而走向“什么都无所谓”的虚无主义误区。托夫勒曾对信仰虚无做出过警示,后果是“生活缺乏一个完整的秩序就如同行尸走肉,丧失生活秩序,就会导致精神崩溃”[7] 。不论是信仰虚无还是价值虚无,都会使人们陷入颓废感和虚无感,甚至迷失在网络乌托邦的世界里无法自拔。随着虚无主义所造成的信仰神圣感消退以及理想崇高感远离,部分网络造句创作者表现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在虚无主义的包围中自甘堕落,使用严重贬损的价值标准去解读社会现象,通过更加低俗化、恶俗化的网络造句释放个人消极情绪,刻意诋毁现代社会中人们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道德规范和伦理规范,网络文化的审美功能几近沦落为审丑。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虚拟社会价值体系的紊乱,会误导其他虚拟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网民选择虚无主义,人生价值、理想信念和终极关怀在网络空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失落、怨怼、迷茫、压抑、空虚将成为部分群体数字化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在网络造句现象看似轻松娱乐的表象之下,虚无主义正在潜流暗涌。

(三)非理性主义急剧膨胀

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现象具有非常明显的反对理性倾向,否定权威、批判主流、质疑真理之声不绝于耳,显露出的是急剧膨胀的非理性主义特征。受到非理性主义的感染,网络造句参与者赋予了虚拟社会超现实的色彩,认为以理性为基础制定出来的各种现实社会规范,会束缚网络化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片自我解放的呼声中,理性精神被放逐,网络造句参与者们开始以多元性、差异性、分离性为基础,自由建构虚拟社会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非理性主义随着网络造句的传播四处扩张,为虚拟社会增添了一种自由且狂乱的氛围。网络空间秩序因而变得混乱,高尚与低俗、真理与谬误夹杂在一起,不禁让人们对原有的评判标准产生些许疑惑。每当网络空间出现敏感公共事件或负面社会现象新闻,部分群体的非理性情绪马上高涨,以此为契机展开轰轰烈烈的网络造句运动。非理性主义让他们顽固且偏执,来自权威的结论被否定,来自专家的声音被嘲笑,来自公众的异议被攻击。充斥着非理性主义的网络造句会触发人们压抑在心底的某些情绪,“消解和吞噬人们头脑中原有关于‘进步’和‘至善’的信念”[8],使更多的人加入网络造句队伍,选择以非理性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闷、怨恨和抗议,一些潜在的社会风险也将因此被激化。

(四)个人主义不断蔓延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价值、自身利益和自主权利的实现。后现代语境中的去中心化追求与网络文化的个性化需求逐渐产生共鸣,个人开始取代权威在网络造句现象中扮演“中心”角色,致使个人主义不断蔓延。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网络造句中充当指向之后,“虽然给主体的自由开放了很大的空间,但同时个人也失去了其行为中的更大社会的和宇宙性的视野,以及那些更高的目标感”[9]。不少人把网络造句当成一种体现个人价值的便捷工具,其创作出发点和关注点完全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丝毫没有顾忌到社会公共利益,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由于普通社会个体特别是年轻群体是网络造句现象的主要制造者,在现实中他们的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与理想中预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程度存在明显差距。这一群体迫切希望能够借助网络造句在个人认同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至于网络造句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如何“出名”、“走红”才是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少数个体主动制造网络围观,充当网络造句素材,表现出不顾一切追求个人名利的狂热、扭曲心态。功利化的网络造句导致个人主义不断蔓延,参与其中的人们并非对危害性一无所知,但是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他们浮萍般随波逐流,沉浸在依托修辞狂欢制造出的自我崇拜当中。三、消解网络造句现象中消极影响的路径选择(一)强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

后现代语境下网络造句表现出的过度化狂欢与娱乐,会冲淡价值真理对社会个体网络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网络造句参与者在不自觉状态下淡化崇高并回避主流,表现出“价值虚无”的行为逻辑特征。然而正如缪尔达尔所说:“努力逃避价值观念是错误的,并且注定是徒劳的和破坏性的,价值观念和我们在一起,即使把它打入地下,它们仍然指导我们的工作。”[10] 主流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共同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奉行,笼统地“反元叙事”和“解构主流”,不仅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而且不符合最广大社会成员的意愿。强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需要实现主流价值观念与虚拟化社会形态无缝对接,进而在价值多元化的网络空间里占据主导地位[11] 。鉴于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差异性,应充分考虑当前的社会背景以及虚拟公共领域的技术特征,通过理论创新和形式创新,提高主流价值观念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度。以虚拟社会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尽量化解人们对主流价值观念高高在上、严肃刻板的固有印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在虚拟社会建立、完善以主流价值观念为指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让网络文化成为传递正能量的载体工具,帮助受众透过网络造句狂欢喧嚣的表象,真正意识到盲目解构主流、淡化理想信念的危害。同时促使人们选择具有积极意义娱乐观的网络文化产品,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参与网络文化创造,主动拒绝隐含低俗趣味的网络造句。

(二)提升网络公民社会的公共意识

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充满了个人情结,无论创作者抑或传播者,通常都是以个体为中心,注重个人感受。也正是因为如此,网络造句现象才会产生个人利益至上且不断蔓延的倾向。网络造句“私域化”的建构逻辑,反映出当前网络公民社会的不成熟,以及公共意识急待提升的现状。有学者指出,公共意识“是超越利己之外对他人及社会事务的关怀意识”[12],本质上是社会个体观念与社会整体观念的统一。就网络造句现象而言,提升网络公民社会的公共意识,首先应引导虚拟社会公众理性分析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发挥,从社会的整体角度来思考网络造句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同时作为多元化社会治理参与者之一,虚拟社会公众也应该自觉意识到移动互联时代与传统模式个人话语传播的不同,网络造句虽然是以自媒体为载体表达个人意愿,但其覆盖范围和受众规模远超想象。在一定程度上,虚拟社会的“公域”和“私域”完全重合。如果仅从个人角度出发,丝毫不顾虑个人言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难免会出现“公器私用”。在具体的实践中,虚拟社会公众应摆脱自我单一的思维图式,通过符合公共准则的方式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并行不悖,从而实现由个体意识向公共意识的演进。

(三)建构内生自律型虚拟社会秩序

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现象,来自于虚拟社会行为主体的自主意识和内在思想,强制性的外部他律体系对此作用有限。网络造句戏谑式的表达方式,更是让虚拟社会治理面临着道义和伦理的两难境地。秩序内生的启示在于,行为主体将各种社会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底线,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实施自我约束。建构内生自律型虚拟社会秩序,可以促使网络造句参与者自律自省,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取得平衡,这也符合虚拟社会内在的自治需求。“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掌握自身命运、在地方社区和全球社会中重新定义公民身份的机会。它也把自我治理、自主思考、教育后代、诚实经商以及同其他公民一起设计我们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的责任交给了我们。”[13] 虚拟社会公众主要通过网络社区、微信、微博等虚拟社交平台展开互动交流,这些虚拟公共领域也是网络造句现象的源发和传播载体。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内生自律型虚拟社会秩序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虚拟社交参与者共同认可。这就需要虚拟社交空间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共同参与规则制定,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构和重构虚拟社交空间行为秩序,引导所有参与者把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行为准则、价值准则,内化为自身的网络言行准则。以此来促成个人行为的社会化,提升虚拟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后现代主义对网络造句的消解影响。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让虚拟社会公众真正意识到,必要的虚拟社会秩序是对社会个体自身权利和自主意识的保障,而不是对个体自由活力的桎梏。

(四)推进虚拟社会治理创新

网络造句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以创新虚拟社会治理模式来消解其负面影响。政府作为虚拟社会治理主体,应关注到网络造句现象中的现实隐喻,将其作为体察虚拟社会民意动向和行为指向的重要来源。对围绕政治、民生、社会具体事件和特定群体展开的网络造句,政府应及时介入,主动引入网络监督、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社会治理措施,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参与的消解模式,防止网络造句成为社会负向情绪的催化剂。网络造句现象表露出后现代主义带来的社会思潮流变,现代公民社会伴随着虚拟社会公众的自我启蒙和相互启蒙逐渐成长。可是与当前公民社会不成熟的现状相同,这种启蒙也是一种尚不成熟的自我改变,虚拟社会公众在网络造句中表现出的能力、素养和意识,与虚拟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存在明显差距,应当给予合理安顿。并建立与当前虚拟社会公共事务参与体系相适应的意见表达机制、心理疏导机制、矛盾化解机制,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理解网络造句现象,适度满足人们的宣泄需求。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开展治理创新,前瞻性地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避免出现政府失灵。与此同时,网络造句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网络空间大众精神文化产品的不足。政府应加大主流文化和公益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投放力度,基于大数据、新媒体拓展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压缩负面网络文化产品的生存空间,使虚拟社会公众摆脱消极网络文化的诸多不良影响。

四、结语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压力、物欲、挑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失落、困惑、郁闷等情绪。网络造句现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后现代语境结伴而来,使人们在狂欢中颠覆理性、在解构中反叛传统。然而一味地追求狂欢和娱乐所带来的快感,只会促使网络造句现象产生异化,最终对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对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造句现象进行理性反思,有针对性地加以消解,保障虚拟社会得以秩序化运行。

参考文献:

[1]易丹.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48.

[2]爱德华·塞尔.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M].衣俊卿,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4.

[3]卡尔·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编译出版社,1997:40-41.

[4]詹姆逊.政治无意识[M].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86.

[5]HEROLD D K,MAROLT P.Online Society in China:Creating, celebrating, and instrumentalising the online carnival [M]. London:Routledge, 2011:127.

[6]约翰·费思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15.

[7]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郇建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7.

[8]杨金华.论后现代主义与信仰虚无主义[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2.

[9]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

[10]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谭力文,张卫东,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3.

[11]黄意武.网络文化生态的特征及其建设路径探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

[12]秦菊波.论现代公共精神与公民公共意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6):36.

[13]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2.

(编辑:李春英)

作者:陶鹏

第4篇:解释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jie shi【意思】:(1)分析阐明:有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人类社会现象才得到科学的~。(2)说明某事的含义、原因、理由等:~误会。

解释造句:

1、他对我解释这个问题。

2、她赶忙解释这个情况。

3、这契约不容许做别的解释。

4、这些记录找不出任何解释。

5、那你怎么解释这个?

6、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发生的事情。

7、是只有一种解释吗?

8、那么我为什么要解释这么多呢?

9、所以我们需要得到更好的解释。

10、所以解释这句话中的歧义,这些句子。

11、对于这一连串的事故你怎么解释呢?

12、是的,我喜欢你叫我马或其它那些马的名字——你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13、需要我为你解释吗?

14、在我更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你的生活方式或许正在杀害你以前我有一个重要的声明。

15、但是,遗传学也许不是唯一的解释。

16、当别人在说话或是在向你解释什么的时候,不要打断他。

17、目前我们对此无法解释。

18、我们将在下一节对此进行解释。

19、是的,大师,我以前听过你的解释。

20、但是你该如何解释?

21、你向他们解释了吗?

22、我有两个理由来解释这个问题。

23、毫无疑问,她们中的有些人将要这么去做。但是女权主义者对宗教的反感也可能有其他的解释。

24、体育记者会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会如此,而非仅仅展示"什么人"和"什么事"。

25、在这一部分中,我将试着解释这些组件是如何相互协作的,以让您能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5篇:成语解释造句

1、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造句:他长年累月~地工作。

2、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造句:诸葛亮是个~的人。

3、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造句:~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造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造句: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6、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造句: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四照玲珑。

7、自讨苦吃——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造句:可是我有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的要苗,就是偶尔要想想。(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8、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造句:他相信献忠确实是~地归顺朝廷。(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9、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造句: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地批评他们呢?

10、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造句: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全面发展。

11、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造句: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12、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1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1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16.、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造句: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17.、五光十色——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造句: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出自: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18.、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19、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0、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1、千方百计—— 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22、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造句:看他吃东西吃的的狼吞虎咽的,真是饿坏了

23、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造句:在这玉兔东升之时,一颗闪耀的流星从天空划过。

24、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造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25、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6、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27、焕然一新 ——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8、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造句: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9、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造句: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30、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3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四处都是.

造句:在历史上每当黄河决口,百姓便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32、爱不释手——喜爱得拿在手中不愿放下.

造句:-弟弟对这本漫画书爱不释手,已经看过好几遍了.

33、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样式.

造句:这位画家的中国画中融入了西洋画技法,显得别具一格.

34、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轻视,蔑视.

造句:他是个大富翁,这么一点小钱,对他来说就象九牛一毛,根本是不屑一顾的.

35、从容就义——沉着冷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造句: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36、对答如流——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造句:小刘驾车多年,你问他交通规则,他对答如流.

37、脍炙人口——比喻好的文艺作品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造句:他的诗歌脍炙人口,人们争相传诵.

38、快马加鞭——比喻快上加快.

造句:后天就要考试,我假如不快马加鞭,就复习不完这些讲义了.

39、老马识途——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 造句:多亏老马识途的李先生热心指点,这件事才得以顺利完成. 40、雷厉风行——比喻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造句: 张主任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41、乐极生悲——快乐到极点的时候,转而发生令人悲伤的事情. 造句:这类乐极生悲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足资鉴戒.

42、 理屈词穷——理由站不住脚,连辩解的话也没有了 造句:我被他驳得理屈词穷,只好服输.

43、礼尚往来——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就对你怎么样. 造句:我对他有求必应,他却不愿来帮我忙,连礼尚往来的道理都不懂.

44、力争上游——比喻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 造句:他在学习上踏实勤奋,力争上游,是人们公认的好学生.

45、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量不足,不能顺从其心愿 造句:他学历不高,担任这一职务感到力不从心.

46、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造句: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是从不顾什么道义的.

47、两败俱伤——争斗的双方谁也没有得到好处,都受到损伤. 造句:你们被这种无谓的争斗弄得两败俱伤,难道还不应该觉醒吗?

48、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49、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50、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51、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造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52、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造句:劫匪手里有人质,警察投鼠忌器只好让劫匪溜走了!-

53、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造句: 那家伙被人识破把戏,不得不抱头鼠窜,逃之夭夭了

54、胆小如鼠——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造句:我平时就胆小如鼠,晚上肯定不敢出门

55、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造句: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56、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造句:知识永无止境,个人所学如九牛一毛.

57、九牛二虎——比喻极大的力量。

造句:小明的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弄到了重点高中。

58、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造句:做这么简单的题不值得夸耀,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59、对牛弹琴—— 比喻不解风情。

造句:我很喜欢唱歌,生日那天,我决定为朋友们献上一曲,可她们却在商量买什么吃,真是 对牛弹琴。 60、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造句:小明的病才刚好,现在就生龙活虎的

61、如虎添翼——比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造句:有了阿迪的足球鞋,我在球场上简直是如虎添翼

62、羊入虎口—— 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造句:1 不要太冲动,现在他在气头上,你现在去找他是羊入虎口。

造句:2 前面就是鬼子的包围圈,不能轻易前进,否则很可能羊入虎口。

63、虎头蛇尾—— 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造句:他做事极没耐心总是虎头蛇尾 6

4、为虎作伥—— 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造句:做人要正直,不能为虎作伥,帮助坏人。 6

5、草木皆兵——发音:cǎomùjiēbīng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66、赤膊上阵——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67、乌合之众——发音:wūhézhīzhòng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68、四面楚歌——发音:sìmiànchǔgē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69、用兵如神——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70、有勇无谋——发音:yǒuyǒngwú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71、坚壁清野——音:jiānbìqīngyiě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1、锐不可当——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造句:战士们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奋勇杀敌,锐不可当,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2、转弯抹角—— 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造句:他说话直截了当,从不转弯抹角,大家都很欣赏他的直爽。

3、月明风清—— 月光明朗,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月夜。清:清爽。

造句:在每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她都愿意到院子里走走,体味一种难以言表的轻松和愉悦。

4、张皇失措——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造句: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地下党员,面对何种情况他都会沉着应对,不会张皇失措。

5、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造句:地震带来的毁灭是彻底的,整个城市的建筑物几尽荡然无存。

6.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造句:虽然我们取得了进步,但是比起强大的对手所取得的胜利,这点成功还是微不足道的。

7、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造句:大庭广众之下,她敢于用犀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完全不同于常人的看法,令人十分钦佩。

8、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造句:经过长途跋涉,朝圣者终于到达了自己心目中的圣地,一时激动得无法自己。

9、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造句:他想到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却落到如此穷愁潦倒的境地,不觉可悲可叹。

10、风尘苦旅——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造句:一辈子的风尘苦旅,终于让作为旅行家的他明白了自己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

11、低眉顺眼——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造句:他秉性刚直,一身傲骨,从不低眉顺眼,对权贵惟命是从。

12、生死祸福——人生中的出生、死亡、灾祸、祥福。有涵盖人生世事的意思。

造句:每个人都是在生死祸福中度过自己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却可以试着改变命运。

13、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造句:老人善于模仿各种鸟的叫声,或清脆悦耳或低回婉转,实在是惟妙惟肖,令人惊叹。

14、巧妙绝伦——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造句:那座建筑物不愧是由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所设计,真是巧妙绝伦,引人注目。

15、因地制宜——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造句:相关部门认为,只用一个办法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行的,要在考察后因地制宜地解决。

16、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造句:从祖国的高空鸟瞰大地,重峦叠嶂,江河纵横,好一派壮丽动人的风光。

17.雅俗之别—— 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造句:他认为艺术上是有雅俗之别的,所以一直注重自己的绘画创作所表达的内涵。

18.销声匿迹——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造句:犯下重罪的她销声匿迹了十几年,可终究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19、衰草连天——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衰草 :枯草。连天 :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造句:城中衰草连天,一片荒凉,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20、风雪载途—— 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风雪遍地。

造句:一路上风雪载途,使多年没有返回故乡的她对回家的期盼更加强烈了。

21、周而复始—— 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造句: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22、草长莺飞—— 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色。

造句:又是一年的春天,大地复苏,每片土地都呈现出草长莺飞的景象。

23、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虽然他们家刚搬来时和邻居有过冲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两家人也相安无事。

24、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造句:她本以为自己的谎言编得天衣无缝,却还是被细心周密的探长找出了致命的破绽。

25.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造句:犯下滔天罪行后,这个人是在劫难逃,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6、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造句:秋天到了,黄绿相间的树叶,缤纷饱满的果实,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27、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造句: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

28、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策:办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就像手被困住一样。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造句:他的病症如此严重,医生们都束手无策。

29、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造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无法抗拒的规律。

30、无动于衷——衷,内心;动,触动。心里一点儿触动也没有,毫不理会(置之不理)。

造句:面对危在旦夕的国家,他怎能无动于衷?

31.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端,头绪。

造句:这个人的表现真是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3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微接近灭亡。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造句:他已经年老体衰,生活是朝不保夕,如今又得重病,真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3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造句: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4、各行其是——行,指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自己按照自己的套路行事。

造句:大家作为班干部,必须和其他干部团结一致,而不能自作主张,各行其是。

35、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不可动摇。

造句:封建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

36、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亏:亏欠。篑:盛土的筐子。

造句:我们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否则终会功亏一篑。

37、骇人听闻——指人听了某些东西非常惊讶害怕,多指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良风气感到害怕。

造句:侵略者犯下了骇人听闻的暴行。

38、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淡另一方。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用于人)厚:优待,重视;薄:怠慢,轻视。

造句:他对待同事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所以威信很高。

39、焕然一新——改变陈旧的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造句:国庆节那两天,街道两旁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40、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豁:宽阔。然:的样子。开:宽阔。朗:明亮。

造句:经过她的指点,我豁然开朗,心情轻松多了。

41、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 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和一种安宁的生活环境。)

造句:乡下景色优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42、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像。 造句:那些童年的快乐,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

43、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喻:明白;晓:知道。

造句:邓稼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中国核武器的开放和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44、坚定不移——坚持意见,决不动摇。形容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毫不动摇。移:改变。

造句:只要坚定不移,诸事都会成功。

45、见异思迁——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

造句: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46、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过去。

造句: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啊。

47、斤斤计较——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碎细小。

造句:凡是做人做事,都不要斤斤计较。

48、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的样子。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造句:老师在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49、惊惶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措:方法,办法。形容突然遇到一些事情感到非常惊慌,不能镇定。

造句:遇到事情不要惊惶失措,要冷静处理问题。

50、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担任一些任务。

造句:他毛遂自荐,当上了班长。

51、门庭若市——门前和院里就像街上一样热闹。形容往来交际的人很多。

造句:人才交流会上,来求职的人非常多,真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52、明察秋毫——眼光敏捷,连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也能看得清楚。形容观察入微,能洞察极细微的事物。

造句:法官对案情的分析明察秋毫,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53、名列前茅——比喻名次排列在前面。

造句:小惠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54、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造句:小惠这次考试全班第一名,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学习委员。

5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物很奇怪,使人无法理解。也指人的行为不合常规,用来形容对事物很不理解或者感到奇怪、惊讶。

造句:这次班级选举,他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班长。

56、漠不关心——形容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造句:对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他漠不关心。

57、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所知。

造句:世界上有不少人正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着贡献。

58、难以置信——很难相信。

造句:他说的话令我难以置信。

59、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么做。

造句:他迫不得已地写完了检查。

60、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绝不动摇退缩,要一干到底。

造句:这次期末考试,同学表示要破釜沉舟,努力拼搏,争取得到好成绩。

61、其乐无穷——指某件事情所带来的乐趣无穷。

造句:每天进行早锻炼,保证身心的健康,真是其乐无穷。

62、恰如其分——说话或做事正合分寸。

造句:他这段话讲得恰如其分,谁都不得罪。

63、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造句:花园里的花千姿百态,吸引了不少昆虫。

64、心平气和——心里安静,态度温和。

造句:有什么话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

65、心悦诚服——由衷地高兴,真心地佩服。形容打心里对别人佩服。 造句:她的演讲,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令我们心悦诚服。

66、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极点。

造句:范进中了举人,欣喜若狂地高喊着:“我中了!我中了!” 6

7、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造句:池中的荷花星罗棋布地浮在水面上,吸引了许多游人来观赏。

68、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或事先有了全面的安排。

造句:这项任务很艰巨,谁都不敢轻易承担,但他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干”。

69、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逼真生动,像活的一样。

造句:吴承恩的《西游记》把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70、精打细算——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造句:小红对她的零用钱总是~,所以日常开销总是富富有余。

71、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造句:一篇文章经过精雕细刻,才会成为好作品。

72、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造句:放学后,值日的同学把教室整理得井然有序。

73、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造句:物理和数学比较相近,但是英语和这两门课可以说迥然不同。

74、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小明说话向来不考虑别人,喜欢居高临下,令人很不舒服。

75、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造句:做数学必须要学会举一反三。

76、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造句:这本书里面记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很喜欢读。

77、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造句:如果我们刻舟求剑,不想解决办法,恐怕做不出这道题来。

78、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诵。 造句:朱自清的散文脍炙人口,直到今天仍然被奉为散文精品。

79、扣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造句:这个侦探故事节奏紧张,扣人心弦。

80、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造句:班里两位同学闹了矛盾,经过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两个人终于又和解了。

81、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造句:你既然不会弹琴,就不要参加学校乐队了,否则你即使加入了乐队,也是滥竽充数。

82、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造句: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但参观世博会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83、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暂时落后,他力挽狂澜,终于战胜了所有对手,使我们队获得了冠军。

8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造句:这件事上你没有错,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找小明理论理论。

85、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造句:我们一起把英语课文演一遍吧,这样我们既可以练英语,又可以轻松轻松,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86、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造句:在世界上许多战乱地区,人民流离失所。

87、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造句:桂林山水如此秀美,真令人流连忘返。

88、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造句:这个画展非常好看,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89、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造句: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宁愿要几本书,因为我不喜欢买椟还珠。 90、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造句:做事可不能漫不经心,要认认真真,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91、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造句:爷爷奶奶逛玩早市,满载而归,买了很多菜才回来。

92、茅塞顿开——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造句:老师一讲这个道理,我好像茅塞顿开,忽然明白了很多事情。

93、诚心诚意——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造句:在了解实情之后,她懊悔万分,诚心诚意地向孩子道歉。

94、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触:触动。

造句:傍晚,看到天边的火烧云,使我触景生情,想起了许多往事!

95、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造句:这让我掌握了一些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地思索问题。

96、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造句:这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97、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造句: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98、当之无愧——当:承当。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造句:他搞了几项技术革新,被誉为革新大师,真是当之无愧!

99、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造句: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能到处传播,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00、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造句:对于金钱要适可而止,不能得陇望蜀的无尽追求。

10

1、滴水石穿——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造句:我们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才能够学好数学。

10

2、断壁残垣——残垣:倒了的短墙。垣:矮墙,也泛指墙。多指废墟。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造句:战争过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10

3、风调雨顺——调:调和。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适合农时。亦可喻指天下安宁。

造句: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个好收成。

10

4、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造句:在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10

5、赴汤蹈火——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造句: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10

6、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造句: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在观察事物时,多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

10

7、刚正不阿——刚:刚直;正: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造句:这位刚正不阿的法官因调查“涉黑”案件而遭人暗算。

10

8、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己:自己。见:见解,意见,想法。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造句:在辩论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10

9、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或合适的位置。

造句: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实践,老师的身心得到放松,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不少,真是各得其所。

110、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安然:平安; 恙:疾病,指伤害之类的产生忧伤的事。

造句:洪水吞没了我们的村庄,幸运的是村里人都安然无恙。

1

11、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是坏事。

造句:不切实际地办事,欲速不达,真是拔苗助长。

1

12、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淌水过河。形容历经路程的辛苦。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淌着水渡过大河。 造句:这些远来的客人跋山涉水来到封闭的小山村。

1

13、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造句:这篇课文生动精彩,让人百看不厌。

1

14、班门弄斧——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

造句: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1

15、搬弄是非——搬弄:挑拨。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造句:小明总是在他面前搬弄是非。

1

16、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造句:他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旷课。

1

17、变幻莫测——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分辨的人或事。

造句: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1

18、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巧妙的构思。

造句:这篇小说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作者确实是别巨匠心。

1

19、不耻下问——耻:羞耻,耻辱。下:谦虚、虚心的意思。形容人谦虚好学(多用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或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造句:许多大学问家都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120、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造句: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1

21、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造句:他已经成功发明了一种简易机器,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1

22、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 已:停止。

造句:这次考试他取得班级第一名,激动得不能自已。

1

23、不屈不挠——屈:弯曲,屈服;挠:弯曲。 比喻在压力,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表现十分顽强。

造句:抗日战争中英勇的中国军民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

1

24、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造句:今天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自诩是某某品牌产品的推销员。

1

25、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不值得辩论。

造句:听完别人的反驳,他的眼睛里露出了不屑置辩的神情。

1

26、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造句: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是不言而喻。

1

27、不约而同——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约:约定;同:相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造句:她一讲完, 大家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

1

28、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原指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没有折扣,一点也不打折,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造句:今天我从电视里看见每年吸烟而死的人很多,吸烟真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呀!

1

29、层峦叠嶂——峦:连着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重叠的山峰。 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造句:这是一片秀美的山峰,层峦叠嶂,雄伟壮观。

130、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所:表示被动;欲:想要。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造句:今晚世界杯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谁能取胜,请朋友们畅所欲言。

1

31、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造句:今天是国庆节,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1

32、称心如意——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意:心愿,愿望。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造句:现在的大学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真是难啊 ! 1

33、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开始。继承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第6篇:成语解释造句

爱不释手:形容对某种东西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西游记》这本书有趣极了,叫人看了~。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地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祖父最疼爱大哥,~,连带也把大哥的女儿当心肝宝贝。

按部就班:指依着一定的次序,按着一定的步骤来计划行事 。你不肯~地学习,老是想一步登天,难怪最后什么也学不成。

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 教育是~的大计,各国政府都投下大量人力、财力在教育事业上。

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遇到任何挫折都不退缩或屈服。 阿辉凭着~的精神,历经多次挫折,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班门弄斧:比喻不自量力,在专家或行家面前卖弄本事。有时用来表示自谦。我这篇小说,在各位作家面前,只是~之作,还请大家多指教。

半途而废:指事情做到一半便停止。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恒心,千万不可~。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人们都爱到这家购物中心购物,因为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

闭门造车:比喻人的行为与现实情况脱节。 作家想要写一部好作品,就不能~,必须去体验生活。

变本加厉:比喻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 小文时常偷同学的钱,后来还~,偷老师的钱,结果被学校开除了。

标新立异:作出新奇、独特的事,和别人不一样。她为了表现自己,整天在装扮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别出心裁:表示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手法。 李明设计的服装~,在本地服装界十分突出,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

宾至如归:形容招待客人周到、殷勤,使客人感到温暖。 这家酒店服务周到,让人有~之感。

不耻下问:指乐意向那些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与学习,一点也不觉得羞耻。老师虚心地向一位工友请教,同学都很敬佩她这种~的精神。

不攻自破:形容说话靠不住,不用攻击,自己就站不住脚了 。 当我们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行为时,谣言便~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谎言在事实面前将~。

不可救药:比喻情况严重到无法挽救。 【无可救药】大财不但抽烟赌博,现在还染上毒瘾,简直~了。

不可思议:形容无法想象或很难理解。 他蒙住眼睛,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山水画,真是~。

不劳而获:不劳作而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你这个懒惰虫老是想~,我才不让你得逞!

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 大哥自从退学后就~,整天在街头游荡,把爸爸气得差点断气。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什么也不知道。 宇平被车撞倒后就~,司机吓得连忙电召救护车。

不遗余力;把所有的能力都贡献出来,一点也不保留。 李博士十分热爱华族文化,对华族文化活动的推动向来~。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 我的钱明明放在这里,怎么会~呢?

不择手段:指为了达到目的,任何方法或手段都用得出来。 经理在发现小刘为了往上爬而昧着良心~后,就立即将他开除。

不自量力: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 你才懂得一点皮毛功夫就向大师傅挑战,未免太~了吧!

长年累月:指经过长期的时间。 由于~地在外航海,阿水开始厌倦海员的生活了。

趁火打劫:比喻他人有困难或危急时,从中获利。 小镇停电那晚,一些歹徒~,使许多商店蒙受损失。

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前人的教训,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你爸爸就是因为好赌而毁了这个家,你千万不可~啊!

愁眉不展:形容很忧愁的样子。 小林有两个测验不及格,难怪他这几天总是~。

出类拔萃:形容才能高出一般人。 家明在多次的比赛中表现突出,是~的羽毛球选手。

川流不息:形容人群或车辆、船只连续不断地来来往往。 深南大道是最繁忙的街道之一,从早到晚车辆都~。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找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他这种斤斤计较,~的作风令我不想与他合作。

垂涎三尺:形容嘴馋贪吃,也比喻贪图或羡慕之极。 小良望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不禁~。

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新马两国关系密切,~,在各方面都必须互相帮助。

从容不迫:形容态度非常镇定,毫不惊慌。 当大家叫他上台唱歌时,他~地走上台,表现得落落大方。

从善如流:形容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 小云一向~,朋友们因此很乐意向她提意见。

措手不及:形容困难突然到来,一时无法应付或来不及应付 。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摆地摊的小贩一时~,眼巴巴地看着雨水将物品淋湿。

打草惊蛇:比喻行动不谨慎,使对方察觉而有所防备。 为了不~,老陈偷偷地在房间里打电话报警抓小偷。

大刀阔斧:比喻做事大胆而果断。 他一上任后,就~地把公司改革一番。

大公无私:指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处理事情,毫无私心。 老板的儿子犯了严重的错误,老板~地把他降职,同事们无不心服口服。

大言不惭:指自我夸大而一点也不觉得羞愧。他没有什么学识,却~地夸自己无事不通,无事不晓,真是笑死人!

当机立断:在紧要关头立刻作出决定。 要不是阿里~,叫我们立刻弃船跳进河里,我们早就被炸弹炸死了。

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话。 大厦里根本就没有炸弹,你别相信那些~的传言。

得寸进尺:得到一点后还想得到更多。比喻贪得无厌。 我已让你一步,如果你还想~,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得过且过:形容过一天算一天,不作长远打算。也指做事不认真。年轻人如果胸无大志,~,将来肯定没有成就。

得意忘形:形容因过度兴奋、快乐而失去常态。 他中了头奖,不禁~,在街上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大。 黄老先生~,他说的话市民都很相信,他做的事市民很支持。

对牛弹琴;比喻找错对象说话。 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你找他谈音乐,不是~吗?

耳濡目染:经常听,经常看,无形之中受到感染。 小美的父母都爱好音乐,小美从小~,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发扬光大:指继续加以发展,并且不断提高。 我们不但应该保留华族的优良传统,还应该将之~。

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他~地埋头研究,就是希望在一个月内能完成研究报告。

奋不顾身:比喻奋勇前进,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 为了救出年迈的母亲,大永~地冲入大火中,把母亲背了出来。

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有如刮风闪电一般。跑车在路上~地横冲直闯,把路上的司机和行人吓得目瞪口呆。

第7篇:纯粹解释造句

纯粹拼音

【注音】: chun cui

纯粹解释

【意思】:(1)不搀杂别的成分的:陶器是用比较~的粘土制成的。(2)单纯地;单单:这种想法~是为目前打算。

纯粹造句

1、纯粹是假造事实。

2、我们把那种传闻视为纯粹的谣言。

3、由于我纯粹因惊慌而做的事,他们认为我很有勇气。

4、我加入这研讨会纯粹出于好奇心的作祟。

5、也可能超越那些,用纯粹的“单一性”或缺乏特殊个性的自觉意识来识别你自己。

6、不,这种感觉更像是对那些以如此巨大勇气走向死亡的男人和男孩纯粹的尊敬。

7、你的激情是纯粹和真实的;它来自于你的核心本质,来自于你的灵魂。

8、在这一阶段,我们谈论的是纯粹的内容和结构。

9、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性,因为他们在生理上被特定的人所吸引,因为纯粹的快乐,因为他们处于恋爱中,或简单的因为欲望和冲动。

10、因此,关于在跑步中如何着地的问题,应以最纯粹的形式再次被提出。

11、只是纯粹的语言,和开发者的创新。

12、他们的动机是纯粹的:他们掌握了技术在家里,看看如何使用他们的工作。

13、今天我仍不敢说自己明白了艺术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的确知道自己早年那些想法与艺术的本质毫无关系,而仅仅和纯粹的视觉刺激有关。

14、或者你可以考虑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已经可以选择退休了,但是由于从工作中获取的纯粹的快乐使他们宁愿继续工作。

15、它们有更纯粹的口感和极好的粘性。

16、“这是纯粹的又简单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正视它,并打败它”,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他的官邸外告诉记者。

17、他脸上绽放出最愉快的笑容——纯粹无比的快乐——你只有在小孩的脸上才能看到这种笑容。

18、但他承认,这并非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

19、无论你要租下整个小岛还是仅仅待在塞舌尔以此著称的奢华别墅中的一所,这次旅行的都能带给你纯粹的放松。

20、这些被暂停发货的有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和纯粹的稀土金属——所有这一切都是海关人员为符合政府出口配额而精心策划的。

21、那不是用光构成的正处于极其痛苦之中,将会浮出表面被清理掉,并重新获权返回到“纯粹之光与神圣之爱”中。

22、但是这一次,因为纯粹的复杂性,已使此图变得如此之受欢迎而在互联网上传播。

23、所以,对于我以及与我类似的人来说,它并不是“区区一只狗”,而是未来所有希望和梦想的化身,过去的美好记忆的化身,以及此刻最纯粹快乐的化身。

24、作为纯粹的技术人员,我觉得这些是我曾经使用过的最有效和最令人惊异的产品。

25、如果成本是因人而异、转瞬即逝、纯粹主观的;那么结论是,不能据其作出任何政治决策,包括法律裁决;甚至连使用这样的概念都不可以。

第8篇: 草坪解释造句

草坪拼音【注音】: cao ping

草坪解释

【意思】:平坦的草地。

草坪造句

1、这草坪的草该割了。

2、他们在草坪四周种了些玫瑰。

3、我终于被唠叨得不耐烦,给草坪除草去了。

4、我们的草坪要到五月中旬才变绿。

5、如果当宁回到我们的世界,他会怎么想我们的草坪?

6、你、我都不能像安德鲁?魏斯那样给草坪中的女子画画,但是在我们的草地上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女子画画。

7、甚至她在跨过白宫南草坪,或是从空军一号下来这样非正式的场合上,对其着装的评论也不曾停歇。

8、我预料由于你对植物感觉能力的关心,你自己将不再修割你的草坪、买鲜花、或吃任何水果或蔬菜,这种日子你是怎么过的?

9、经修剪的草坪中,蜱虫存活数量又与植被覆盖物和阴影多寡有关。

10、高低不一的积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就象洒落在人间一块块破碎的玻璃,无处不在:屋顶,树上,草坪,一切都是光亮,仿佛黑暗无处可遁.11、一所房子通常有自己的邮筒,一个种有植物,或者也许是草坪的院子,还有存放垃圾的地方。

12、很多时候我想向右,她却向左:比如什么时候给草坪割草,花多少钱买车,去哪儿度假,以及夫妻疲于应付的其他一切事情。

13、我想如果穿过草坪,我们就会很快到家。

14、在美国举行大选的两天之后,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召集他的工作人员,向他们交待了他总统任期剩余时间的工作。

15、考虑下使用自动洒水器或者把那些小花坛换成草坪。

16、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坪上,不担心衣服上会染上草渍。

17、我们朝停直升机的南草坪走去,切尔西走在我和希拉里中间,家里的宠物犬巴迪在我旁边。摄影师们拍下的照片把我带给亲人的痛苦暴露无疑。

18、如果一个房主接受种植草坪是不道德的这种观点,那么用什么来填充他的前院呢?

19、现在是一个为夏季活动准备些东西的大好时机,那些你喜欢的甲板、草坪、花园以及所有户外运动。

20、当您做到这一点后,您完全可以做到使用几把剪刀修建草坪并使用一把旧牙刷清洗您的汽车。

21、它外表丑陋,呈暗色橙形,直径大约有一英尺,有几英寸高凸起在屋后的草坪上,好像随时等着要绊倒我似的。

22、为了找到答案,他把一定长度的钓鱼线穿过锡罐的小孔,然后把这个锡罐固定到机动的草坪修边器的旋转部位。

23、他为格拉夫顿六户人家修剪草坪和花园,他们中一些是父母的朋友,此外他还是个积极的义务消防员。

24、等到他们回头又穿过草坪时,原来暗黑的一扇窗户亮起了灯:爱米丽小姐坐在那里,灯在她身后,她那挺直的身躯一动不动像是一尊偶像一样。

25、我们现在拥有了比当宁所能想象的还要平整和柔软的草坪,而我们现在与美好的关系依然紧张。

26、他们越往前走,那些房屋就变得越大,花园也是从稀疏的草坪扩展到密密麻麻围起来的篱笆和树木。

第9篇: 荒年解释造句

荒年拼音【注音】: huang nian

荒年解释

【意思】:农作物收成很坏或没有收成的年头儿。

荒年造句

1、那随后上来的七只又乾瘦又丑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个虚空,被东风吹焦的穗子也是七年,都是七个荒年。

2、那随后上来的七只又干瘦又丑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个虚空、被东风吹焦的穗子也是七年,都是七个荒年。

3、荒年未到以前,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约瑟生了两个儿子。

4、那年是个荒年。

5、一个好的农民必须为荒年做好准备!自然灾害,哪怕是像你遇到的这种不常发生的也总是会发生的。明年你的庄稼会长的更好的。

6、过去荒年暴月,弄得很多人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7、丰收年多积累一点,灾荒年或半荒年就不积累或少积累一点。

8、创41:50荒年未到以前,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约瑟生了两个儿子。

9、现在不但埃及,甚至所有埃及附近的地方也都进入了荒年。

10、对“荒年募兵”等学界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也进行了探讨。

11、荒年之后常有瘟疫。

12、在这荒年的1980年代许多内布拉斯加州人群离开他们的曾经繁茂的农场。

13、战争之后又出现了荒年。

14、人类已经习惯了在丰年储存能量来挨过荒年,可一旦荒年不再,人们囤积在肚子里的能量就再也甩不掉了。

15、作为埃及的王子,在过去的七年内,约瑟聪明地准备埃及迎接将要到来的荒年。

上一篇:中专班主任计划下一篇:张家界凤凰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