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安全施工的监理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支模安全施工的监理

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其中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期间,则与要应用到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在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望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高支模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高支模型的意义

当下,人们越来越喜欢居住在高层建筑当中,此楼层不但可以在夜晚欣赏到夜空的静美,还可观赏整个城市的繁华。因此,建筑行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诸多功能型需求,便必须在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加以重视并进行有效地提升,也只有如此,才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模板支撑的高度与宽度得以大幅度地提升,因此,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便可得到更加宽泛的应用,而其中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作为新时期的高层建筑业的做主要施工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是此项工程质量确保的关键因素,只有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加以提升,方可更好的控制高支模失控的问题出现,方可确保施工风险系数大幅度降低。

二、建筑工程高支模型的概述

高支模技术应用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10kN/m?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15kN/m?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高支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展示出其承载力高的特点,在我国的高层建筑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高支模技术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施工中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其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的工程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相关人员对高支模技术也越老越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的影响,从而延缓工期的顺利进行,具体因素为:

3.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当前,因我国对高支模支撑体系严重缺乏,导致诸多施工单位与部门混淆,特别是在设计工程单位中,其应有的责任意识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了工程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总是束手束脚,无法准确地对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科学的把控现场管理力度严重缺失。

3.2各方责任不明

如果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就会导致施工的过程中各部门的主体责任缺乏明确性,特别是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单位没有认真做好工作,存在责任缺失的问题,就会造成工程监理工作中导致施工控制工作不到位,无法有效实施恰当的控制方案,不能对工程现场实施优秀的管理。在进行高支模施工過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和安全的过程中,由于控制责任落实不够清晰,施工单位就不能按照工程的施工方案及逆行,也无法发挥责任制度的约束作用,不能有效实现专家的科学论证,在转向方案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满足相关要求。

3.3管理职责不明晰

从我国当前的高支模施工管理方面来看,其相关施工团队,并未对自身的职责加以明确和落实,从而导致施工单位无法健全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并且也无法针对现场所处的情况告知给相关技术人员、专家等论证进行实现。

四、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在建筑该行业中,高支模技术的尤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领域中。然而,要想充分地发挥高支模技术的应用优势,则必须充分地发挥工程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使得监理部门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理,使得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得以保障。

4.1对现场组织机构予以完善,提高安全意识

在实际现场施工中,应当积极组织完善现场监理机构,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专家,使得现场组织机构充分地发挥。完善相关组织的制度,强化监理工作的工作职责,提高相关人士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首先,在对现场实施高支模技术应用时,应当让相关领导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组建,其主要管理负责人由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人员共同担任,对每一个参与部门的职能加以突出,对责任意识与主体加以明确,全面落实高支模现场施工的质量与监管力度。其次,将强相关监理人员对高支模技术的了解,提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加强其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保证相关部门人员对支撑管理体系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得施工监理人员具备更加优秀的管理能力与质量监管理念,最大程度上避免侥幸心理,使得监理部门得以细致地加强施工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最大程度上落实和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4.2控制高支模施工过程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十分的复杂,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监理部门的难度,优异相关监理部门的人员就更应该对监理工作加以重视,确保监理工作的全面落实。首先,监理人员应当派遣综合能力相对较高的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理工作,严格排查现场的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现工程某环节中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在得到准许后在进行后续的工作。其次,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应当及时对各部门的施工情况进行抽查,随机检查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对工程中所涉及的材料、人员以及设备等质量安全,进行最大程度地保障。最后,相关监理人员对现场的模板支撑架体承重体进行试验,使得所有承重体均达到相关的要求标准,只有所有实验数据均达标后,才可对施工验收进行开展,否则拒绝验收。

4.3施工过程重要节点验收与旁站监理

从根本上强化工程监理工作,则必须对工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施工的质量安全创造出良好的前提条件。首先,严格控制程序,专项方案审批、专家论证、修改完,进行了方案交底会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将施工技术要求和难点罗列清晰,分派相关责任人明晰。检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相关安全防具,相关人员对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细致的排查,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其次,在实际的施工中,相关人员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问题,要确保每一个参与工程的材料,均符合支撑搭建的要求。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架体搭设过程旁站,是否严格按照专项方案实施。最后,在高支模板施工结束后,总监及专业监理参加现场验收,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排查和检验,最大程度上满足工程验收的标准,确保架体满足稳定性与承载力需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的了解高支模技术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方可做好监理工作,方可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支模施工的安全与质量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石垒.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房地产导刊,2021(23):199-200.

[2]张艳菊.工程造价监理的控制与管理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27):120-121.

作者:渠亮

第2篇: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摘要:现代建筑的建设特点使得高支模应用越发广泛,由于其本身与现代建筑工程适用性高,对施工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自身的承载能力极高等特点,使得高支模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当然这一施工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其本身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一些外部手段对其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而工程监理工作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本文正是要从高支模方式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入手,展开对工程监理工作重点的分析,并探究出更具实用性的监理策略,希望能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工程监理;高支模;工程质量;安全

引言:

现代建筑的高度在不断提升,高支模的应用也在随着建筑增高而有所提升,于此同时,工程建设的质量保障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也变得更加紧要,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有序开展的情况下,通过工程监理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提升对高支模的应用水平,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问题,正是现代建筑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主要安全风险问题简析

(一)施工队伍的安全风险意识不强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施工队伍对于技术过度的自信,因而对相关的安全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还有部分施工队伍对于高支模技术中的主要要点把握不清,施工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判定其中的危险源,这也是造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隐患较大的重要原因[1]。

(二)现场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现场施工管理需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支撑,如果没有做到管理体系的完整构建,就很难理清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表现在工程建设中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风险隐患,比如说建筑设计单位在规划中如果不能谨守职责,做出精密的设计,那么工程监理就很难对建筑施工作业做好控制,难以形成一个可行的控制方案,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高支模施工中,如果控制责任不明晰,那么施工行为就容易失去指引,从而影响工程进展。

二、做好工程监理,强化对高支模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控制管理的策略探析

(一)強化施工建设前准备工作的监督

就建筑工程建设来说,施工计划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才能很好的指导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在进行施工进度规划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工程设计相关要求,结合现场实际的施工进度,确定每一工段的安装时间,提前做好材料以及相关的设备应用计划,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合理选择高支模的模板以及支撑架等主要材料的选取,模板可以采用胶合板的形式,而主龙骨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强度,以双方钢为宜,而次龙骨可以采用方木等形式,不论是强度还是尺寸都需要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也要保证牢固可靠,如果采用焊接形式,那么焊缝的高度应当不少于六毫米。在工程监理中还需要对相关的验收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不论是各种材料的进场验收,还是支撑架进场外观的验收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定。此外,工程监理人员一定要保证责任心,工程准备阶段的这些工作都要做到现场监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按要求完成[2]。

(二)强化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控制

高支模施工过程需要全程的监理参与,同时还应当将设计单位以及施工企业全部引入到监理队伍之中,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专家的现场勘察,对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高支模的应用方案提出科学的指导与修改意见。当然,对于工程建设的指导工作应当以建设方案为中心,以保证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有一个可靠的保证。在此就以盘扣架的搭建为例进行分析,盘扣架作为主要的支撑体系,其竖杆基础应当要做到混凝土垫层,厚度应当达到基本的要求,以保证其强度。而在竖杆则需要采用更加先进而实用的支撑框架体系,保证底板、模板等部件之间的距离合理。而模板之下的立杆与墙柱侧等之间的距离也要做好控制,不宜过大,以保持足够的支撑力度。主次梁的支撑需要施工单位高度重视,避免出现悬臂端过长等安全问题。立杆的连接套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可以利用铸钢技术,在套管深度足够的基础上,保证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不会有过大的间隙。立杆的垂直度必须要保证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坚决不可以让不合格的构架通过验收。在工程监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高支模构建的监督工作,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到严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避免出现问题的累积,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3]。

(三)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要求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方应当组建一支专业的监理团队,严格做好对工程施工的监督巡检工作,最为基本的就是要保证每日对施工现场的巡检。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要做到零容忍,现场予以指正,并做好相关的制度规定,比如说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对于施工队伍不能按要求整改的,应当要求其停工,这样才能有效的做好工程监理工作要求的落实。为此,工程监理方应当从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入手,虽然监理方很难做到对施工现场的全面检查,但是可以通过随机选取一段施工现场,对其工程建设的材料、设备应用等状况进行完整细致检查的方式,确保现场的安全性。监理方还应当做好对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督工作。监理人员应当在试验阶段做好对钢管、模板等实际承载能力的验收,确保其强度符合工程建设要求。比如说监理在检查时要注意梁板模板支撑的强度,在通过验收后,再行由施工单位进行浇筑梁板混凝土作业,此外,在浇筑施工时,还需要注意做好其对相关技术的监督,保证从梁中部向两端进行对称浇筑,还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合理规划出施工缝预留位置[4]。

(四)做好高支模的应用及拆除处理监督工作

高支模的模板应用一定要做到精细严密,在用完之后要及时做好表面的清洁工作,对于不同楼层的模板也要做到分层管理,减少混用产生的不必要的损耗。高支模的拆除工作同样重要,在工作中同样需要监理方的全面介入。在高支模模板的拆除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当先将其进行清理维护,保持其表面的清洁,模板的周边还应当注意做好保护,比如说涂封边漆以及做好螺栓孔的封堵等工作。而模板表面的平整同样重要,对出现较大损坏的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更换处理。当然,监理还应高度重视模板的运输,一定要保证不在施工现场堆放,及时运输。模板的清洁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应当保证高于周边的地面,避免受潮。在拆除模板的工作中还应当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使用大锤等工具进行强力的破坏,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损伤。高支模拆除工作难免会出现高空作业的问题,此时一定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警示等标志的设置,预先划出足够的安全距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减少安全风险隐患,在进行模板等材料的垂直运输时,一定要做到指挥、信号的统一,避免出现指挥混乱等问题,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三、结束语

现代建筑行业的在不断向高、精方面发展,这对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要求愈发高,此时,要保证高支模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就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目标,而工程监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全面强化对高支模施工全程的精细严密的监督控制,及时清查其中的风险隐患点,并给予专业的指导整改意见,保证高支模施工的安全进行,同时在高支模拆除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出现,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朝勇.浅谈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J].四川水泥,2021(07):143-144.

[2]杨沛.浅议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J].居业,2020(03):180-181.

[3]刘凤兰,陈林,吕永美.浅析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128-131.

[4]张建东.浅议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J].科技风,2019(33):112-119.

作者:宋宇

第3篇: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作用探析

摘要: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有必要采用高模板施工技术。为保证施工质量,维护施工安全,必须加强对高支撑模板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方案符合工程实际,施工措施能满足施工要求,避免施工安全隐患。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应注意高支撑模板施工的风险。中国建设部根据高模施工实际,制定了安全管理规定,对高模施工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工程监理;建筑工程;高支撑模板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角色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高模数建筑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对高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能够促进工程顺利进行的高模量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坍塌,因此需要根据高模量施工的适当分析,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在施工中通过工程监理全面落实监理施工现场规范,全员操作,保证高支撑模具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从而促进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1高模板施工引起的施工质量事故分析

1.1技术原因

在高模支护体系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高模支护的施工工艺认识不清,无法有效确定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导致施工现场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1.2控制原因

大模板支撑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立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将导致施工主体各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责任不明确,尤其是在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没有认真做好工作,存在责任缺失的问题,会导致工程监理工作在施工控制工作中没有达到指定的位置,无法有效实施相应的控制方案,无法实施优秀的工程现场管理。在高模量施工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控制责任不明确,不能按照工程施工單位的施工方案进行逆向施工,不能起到责任制约束的作用,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推理,专业策划施工工艺不能满足要求。

1.3直接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针对高支撑模具施工的具体特点采取预防措施,监理单位也没有对此予以重视,没有采取专项整治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案,监理单位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会造成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十分不利。

2工程监理在高模板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监理人员施工安全意识不足

目前,一些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缺乏对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综合特点、正确认识,对施工中存在的高安全隐患和事故缺乏重视,导致在具体的监理工作中,只注重施工质量监理,而施工安全控制管理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有效性。

2.2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系统完善的责任机制、处罚机制和制度标准,导致工程监理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主体不清、标准不统一、缺乏执行力和约束力等问题,严重影响质量安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2.3专项施工方案缺乏科学性

一些施工单位提交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科学深入论证,导致施工方案不符合相关标准但不符合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要求,科学性不足或无法施工。如果监理单位不认真审查施工方案,直接批准施工,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3项目监理对高模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控制策略

3.1施工前做好准备

鉴于建设工程的建设,我们必须在建设的早期阶段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要充分检查高支模施工所运用的资源,确保其在特定的施工期内,不因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原因,对施工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其次,工程施工过程必须规范化,因此施工需要参与,建立相应的系统培训和教育,鼓励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施工图纸的重点和难点,减少施工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同时有直接危险事故发生时,施工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妥善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工程的有序进行,也有利于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最后,对施工过程实施多重审核,确保施工过程科学可行,避免施工过程中重复修改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高支模施工,施工时最好准确进行。

3.2做好高支撑模板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在高支撑模具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并调整局部偏差,以确保能为建设项目建设者提供合理的指导。当高模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在高支模施工阶段,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施工项目中使用的每一种材料都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进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每一名施工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主体的责任,在项目施工中不会投机取巧,确保建设项目竣工后的质量符合最初的规划要求。最后,在施工完成后。根据建筑工程行业的基本原则,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部分不规范的方案要及时返工,以促进施工项目的全面完成,与预期目标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反而会更好。

3.3改进现场组织,增强安全意识

首先,在高位模式下形成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相对应的领导机构,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负责,突出各管理单位的责任、责任主体和责任制,全面落实高模量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管理保障体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查出责任人,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二是加大对各工程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确保全面了解、掌握高模施工技术支撑管理体系,让人们有更好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从思想上提升到对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视。最后,增加专项规划实施细则,对高层建筑施工进行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监理对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监督制度,并积极开展对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环节的有效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到位。

3.4提高监理单位的能力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要根据建设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监理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为优秀人才提供学习平台,然后为高支撑模具的施工保留更多有能力的团队。此外,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应根据现有规模和未来发展前景组建专项资金小组,积极鼓励相关人员改进和创新现有监理模式,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儿童管理部门需要对高支撑模具的施工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在检查中,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为基层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高支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4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建筑业的加速发展,高层建筑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高模板施工工具的要求非常严格。保证高模板施工质量,维护安全,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高支撑模板施工过程中,倒塌概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高支撑模板的施工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工程监理的全面实施,施工现场的监理更加规范,所有人员的操作都能按要求进行,确保高支撑模板施工的安全,对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赣州.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6):1-2.

[2]李鹏.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240.

[3]张天晓.高支模施工安全问题及对策[J].工程质量,2017,35(08):31-37.

作者:乔爱军

第4篇:高支模施工安全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至黄阁段(不含大学城专线)区间3标石碁~海傍站区间土建工程,起于YCK33+313.5止于YCK35+465.5,长2152m,全部为高架桥。

起点YCK33+313.5~YCK33+760.305为石碁站配线段,设计有四联,桥面宽度为9.3~13.3m 的现浇连续梁,跨度别为2×30+29m、4×30m、4×30m、3×30+27.76m,总长446.805m。

其中DZ1~DZ3为9.3m宽单箱单室箱型梁,DZ3~DZ

4、DZ15~DZ16为9.3m渐变至13.3m过渡段,DZ4~DZ15为13.3m单箱双室箱型梁。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们区间3标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项目副经理周来印为组长的高支模安全领导小组,并在今后的施工生产中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具体的组织分工如下: 组

长:周来印

施工作业队长:何勇 支架搭设、拆 除:黄发席

现场安全负责:张思亮

1.施工特点、重点

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期紧

本标段包括75个桥墩的下部结构、4联现浇预应力连续梁及165孔桥梁整孔架设,工程量大,加之前期征地拆迁及施工大电等因素影响,工程开工较晚,要求兑现合同工期,施工压力相当大。

2、安全控制的重点

由于现浇梁施工,均为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是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重点。

3.支架的施工方法

现浇段墩高7~8.5米,在承台回填及地基处理完成后,实际净空高度为5.7~6米,故现浇段采用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 1)、支架地基处理

一般地段地基处理,首先对支架布设范围内的表土、杂物及淤泥进行清除,然后填筑40~50cm厚,宽度为对应部位梁宽的片石后用18吨压路

1 机进行碾压。鱼塘地段抛石挤淤,填筑砂石后进行碾压。

2005年7月26~7月29日项目部委托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于对现浇段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了原基及换填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三个点位分别为YDK33+388.0(位于DZ3与DZ4之间),YDK33+477.0(位于DZ6与DZ7之间),YDK33+687.5(位于DZ13与DZ14之间)。三个试验点的试验成果汇总见附表(工程质量检测报告,NOL0601)。

试验结果表明:该地段试验点的土层在用片石回填处理后均能达到的最大试验荷载为300Kpa且在承载力特征值150Kpa时对应的压板沉降量与压板直径的比(S/b)小于0.015,判定三个试验点的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50Kpa。在地基土层达到要求后,在地基表面铺设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并在四周设排水沟以便支架地基表面排水。 2)、支架搭设及拆除

1、支架搭设:

⑴、我标段拟采用碗扣式多功能满堂脚手架支架,碗扣式脚手架支架全部为定作加工的全新支架,确保支架的安全可靠性。搭设作业时,先在处理合格的地基上沿桥轴线方向布设纵向地梁(30cm×16cm枕木)。支架底部承托均座在沿桥轴线方向布设纵向木地梁上,支架顶部设置顶纵梁(10cm×12cm)和横梁(10cm×12cm),其上铺设梁体模板。立杆间距布置为60cm×60cm,步距为120cm。支架纵横向设置剪力撑,剪力撑横向布置间距为3m,纵向布置间距为5m。顶部设单向风缆(靠墩方向),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支架上端与墩身间用方木塞紧。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高支架从其中的一下角落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2、支架拆除:

高支模拆除作业前,对参加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

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附件后结构件的顺序,一件一件的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拆除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它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

2 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并加强指挥、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聚,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禁止单人进行拆除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进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晃动影响作业安全。

拆卸现场设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作业区内。

严禁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原材料检测试验措施

⑴、对所有购进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进行验查,并登记记录。 ⑵、对有合格证的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的材料方准使用。 ⑶、各种原材料的检查项目及试验方法根据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⑷、复检不合格材料,做出标记隔离堆放,并停止使用,限期清出施工现场。

2、雷电期间作业安全措施:

⑴、施工场地的支架及所有临时设施场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⑵、雷电来临时,立即停止现场施工,将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将雷电来临和雷电已过的信号通知施工人员。

3、支架搭设及拆卸作业安全措施:

⑴、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城河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高支架两侧采用安全立网完全封闭。

⑵、大雾、大雨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高支架上的高处作业。雨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⑶、在架上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为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架,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 3 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⑷、架上作业人员应做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和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⑸、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⑹、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⑺、架上作业时,,不得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架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⑻、架上作业时,不得随意拆除安全防护措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⑼、高支模拆除作业前,对参加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附件后结构件的顺序,一件一件的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5、 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1、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什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达40%,这种事情对外会影响较大,要作为全建筑行业的问题抓紧工作。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⑴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际,对于恐怕发生坠落事故等事故的特定危险施 4 工,在施工前,制订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①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耍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②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

③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④不得攀爬脚手架。

⑤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⑥卸料平台外侧边,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

⑦所有操作层均张挂一道安全平网。 ⑵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柑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③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扳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④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立用夹扳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应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扳、竹头等,在无材料

5 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⑤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1/2处(靠近心脏似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问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l分钟。

⑥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种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2、 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件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⑴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①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存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②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期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③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④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⑤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⑥吊运一切物抖部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绑码,散料应用

6 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⑦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⑧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向下丢弃。

⑵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世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左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同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随着建设规摸的扩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机械伤害事故的增加。机械伤害、起重吊装伤害已排在“四大伤害”之中。应引起安全、设备营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机械伤害事故原因虽比段复杂,但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按机械的特点和工程特点提出危险环节和重点部位,多方把关。

4、高支模坍塌事故的急救援预案 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王民洲

付组长:王小华、周来印

组员:徐伟权、党寅、许道存、何勇 人员:100人

配备机械:吊车2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 救治中心:番禺市人民医院

①坍塌事故由组长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救援,并立即通知救治中心医务人员到现场待命,随时准备救治。

7 ②坍塌区应立即设置安全线,以免伤害的进一步发生。

③施工作业队就立即对施工人员进行清点,核实人数,以确定救援方案。

④有组织的清理塌体,吊车等机械配合作业,首先寻找受伤者。

⑤发现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⑥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同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送往医院治疗。

⑦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扳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⑧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立用夹扳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应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扳、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在地铁总质安室及石铁院监理的指导下,依据穗铁建总体[2005]693号文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及四号线区间3标的实际施工情况,编写了本标段的高支模安全施工方案,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指导审查。

二00五年九月十九日

第5篇:机械库房一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会

会议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会议地点:施工现场办公室

会议主持:刘军

参会单位及人员:

专家组:廖奇云、杨东、高峰、余政兵、刘敏

重庆正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高万云、张廷鱼、万小龙

重庆海领实业有限公司:吕波、唐显强

重庆渝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赵其洪、刘军

会议内容: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机械库房一吊一层砼模板支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证,结果认为《方案》内容基本完整、可行,局部应细化,可以作为施工依据,并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方案执行。

第6篇:高支模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昊翔电能运动厂房二期工程;框架结构;地上4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22.10m;标准层层高:4.50m ;总建筑面积:13852.00平方米;总工期:270天;施工单位:浙江舜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由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设计,苏州立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地质勘察,昆山世泰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浙江舜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高银根担任项目经理,章潮均担任技术负责人。

2、高支模结构概况:

本次高支模只涉及到本工程2号厂房中的A轴~B轴,14轴~16轴, 2号厂房其他部位和3号厂房均为标准层4.5米。

本次高支模高度为9.3米,其中A轴~B轴为9米,14轴~16轴为18米,其中14轴~15轴为9米,15轴~16轴也是9米。14轴框架梁VKL4(3B)断面300×750,15轴框架梁断面VKL2(3B)300×750,16轴梁断面VKL1(3B)250×800;A轴HKL4a梁断面250×800 ,B轴HKL3a 梁断面300×750。其A轴~B轴和14轴~16轴的中间均有3米×3米的井字梁,梁断面尺寸为250×500。

二、编制依据

本方案的编制是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政策、施工图纸、总施工组织设计为前提,结合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及公司建立的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安全管理方针、目标。

2、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2、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JGJ59-99

2、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2、4《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1995

2、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2、6《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

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2、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9《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2、10《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DGTJ08-016-2004 2.

11、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2.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2.

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

1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2.

15、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三、模板工程具体施工:

1、材料的选择和验收

1.1、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柱、楼板底模等全部采用九夹板,楼板模搁栅和墙板、模筋用50×100mm方木料,模板的支承系统和墙板围楞用Φ48mm钢管、扣件连接。

1.2、钢管、扣件的进场验收:

(1)、钢管应有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材料。

(2)、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3)、钢管使用前应对其壁厚进行抽检,抽检 比例不低于30%,对于壁厚减少量超过10%的应予以报废,不合格比例大于30%的,应扩大抽检比例。

(4)、钢管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5)、扣件必须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材料。

(6)、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7)、扣件使用前应进行防锈处理。

2、现浇构件模板方案 2.1、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模板楞木采用50*100方木侧立竖向排列,间距控制在不大于300mm,边上方木应遮盖住柱模板竖门拼缝。独立柱柱箍,采用每边单根螺杆加固,底道柱箍离地面200mm,中间柱箍竖向间距500mm,上道柱箍离梁底200mm。

2.2、梁模板:

2.2.1、梁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梁底模板背面楞木采用50*100方木侧立与梁轴线平行设置,底模板宽度与梁截面高度相同,梁底模板边方木遮盖住梁侧模板与底模板的拼缝,梁底方木排列间距不大于300mm,梁底模板背面楞木搁置于钢管承重支撑架体的上部水平小横杆上。

2.2.2、梁侧模板内楞采用50*100mm方木与梁轴线平行侧立设置,梁侧模板上、下道内楞分别与模板上下边齐平,梁侧模板中间应设置1道16对拉螺杆,水平间距不大于400mm,梁侧模板竖向外楞采用短钢管配合扣件设置:外楞钢管下端紧靠内楞并与梁底承重支撑架上部水平小横杆用双扣件紧固,上端与现浇板底钢管承重支撑架水平钢管用双扣件紧固,形成一个稳固的梁模板支撑系统。

2.2.3、现浇板模板:

现浇板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底面搁栅采用60×80mm方木侧立,中心间距300mm。现浇板模板与墙或梁侧模的交接,应使板模板搁置在墙或梁侧模板之上。

2.2.4、梁、板模板承重支撑:

1)梁、板模板承重支撑采用钢管扣件搭设排架。

2)现浇板模板排架:轴线内的现浇板支撑排架立杆,周边距柱或边轴线300mm,中间按纵横间距不大于800mm均匀排列。水平杆按设置步距纵横向布置,交叉处用扣件与立杆连接固定。梁板承重排架水平杆设置多道,底道水平杆上皮离地200mm(称扫地杆);水平杆步距为1500mm,即第二道水平杆离地1700mm,梁下或板下一道水平杆应加密处理,即最上道水平杆上皮离现浇板底900mm(梁

底150mm)。

3)梁模板支撑架:梁支撑架两侧立杆间宽度不大于600mm,两侧立杆沿梁方向纵向间距不大于800mm,主框梁底(即350×700或250×800的梁)中间还布置一根立杆,其间距也为800mm,具体各梁两边立杆、梁底立杆布置详见附图。

4)构造要求: A、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刚度。 B、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 本工程设置一道水平面整体性加强层(见剖面图位置); b. 水平加强层设置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 C、剪刀撑的设计:

a.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垂直向剪刀撑; b. 中部根据需要并依框架的大小设置; D、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大于200mm; b.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 E、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立杆连接方式为对接,严禁搭接。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因长期使用已经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本次高支模部位为该厂房设备安装部位,且基础已经做好,为:C30,1.4米厚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因此本次高支模的地基基础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符合要求。立杆下垫块为5mm厚方板。 F、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的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

从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结构砼浇捣施工采用二次进行,第一次先完成柱,且浇到梁底,待砼达到一定强度;第二次再完成梁板砼,排架的水平杆要与已完成的周边的砼柱连接,以加强其整体稳定。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钢管等材料不能在支架堆放。 c.浇筑过程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3、具体施工要求

3.1、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标准和《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3.

2、在支模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起拱。 3.3、严禁在楼板上任意堆载。

3.4、本工程是局部超高,因此此部分超高部位支撑系统应其它不超高体进行有机的连接,且柱子先进行了浇捣。

4、模板搭拆支撑架安全施工事项

4.1模板制作

A、模板在制作前,应检查模板所用材料的规格、质量是否符合模板专项技术方案的规定要求,对质量、规格不符合要求材料的不能使用。

B、作业前应检查所有机械及电源线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应试机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C、木工机械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该机械性能,熟悉操作技术,严禁机械无人负责或随便拆改安全防护装置。

D、使用的工具不得乱放,使用完毕应随时放入工具箱。

E、使用手锯时,锯条必须调紧适度,下班时要放松,以防再使用时锯条突然暴断伤人。

F、成品、半成品、木材应对方整齐,不得任意乱放,木材码放高度不超过1.2m为宜,木工机械周围的安全操作空间内禁止堆放材料。

G、木工车间、木库、木料堆放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废料应及时清理归堆,做好落手清,以免发生意外。 4.2模板安装

A、作业前应检查现场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施工要求,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后方可开始作业。

B、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模板及支撑材质是否合格。

C、地面上的支模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并同时排除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D、安装2m以上模板时,应搭脚手架,并有安全防护措施。

E、操作人员登高必须走人行梯道,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面上行走。

F、二人抬运模板时要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挎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高处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及监护。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用红白旗加以围栏,暂停人员过往。

G、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H、支撑、牵扛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牵扛等应设在1.8m高以上。模板安装过程中不得间歇,柱头、搭头、立杆顶撑、牵扛等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作业人员才允许离开。

I、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模板的同时将洞口防护好。

J、向基坑内运送模板构件时,严禁抛掷。使用溜槽或起重机械运送,下方操作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

K、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L、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略干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4.3 模板拆除

A、模板承重支架拆除必须在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标准值的100%后方可进行,且需有工程负责人、监理单位的的批准手续(拆模令)。

B、拆模的方法应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在拆除顶板模板时,要注意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停歇,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C、拆除较大跨度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多层楼板支柱时,应确认上部施工荷载不需要传递的情况下方可拆除下部支柱。

D、当水平支撑超过二道以上时,应先拆除二道以上水平支撑,最下一道大横杆与立杆应同时拆除。

E、模板拆除应按规定逐次进行,不得采用大面积撬落方法。拆除的模板、支撑、连接件应用槽滑下或用绳系下。不得留有悬空模板。

F、拆模作业时,必须设警戒区,严禁下方有人进入。拆模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平稳牢固可靠的地方,保持自身平衡,不得猛撬,以防失稳坠落。

G、严禁用吊机直接调除没有撬松动的模板,吊运模板时必须栓结牢固。 H、拆除大型孔洞模板时,下层必须支搭安全网等可靠防坠落措施。 I、拆模板时禁止使用50mm x 100mm木材作脚手板。

J、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防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K、拆模必须一次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混凝土楼板上的预留孔,应有防护措施,以免操作人员从空中陋落。

5、安全应急预案

5.1、目的:

本项目框架结构工程较高、工期短、时间紧,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难免有意外之事发生,为以防万一,项目部为保证施工过程中遇到紧急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能够沉着冷静,统一指挥调度,成立应急小组和防火领导小组及义务消防队。

5.2、领导小组:

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由安全员、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技术员、仓库保管员等所有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组成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现场工作。

5.3、职责:

5.3.1、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指挥,了解掌握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工作。 5.3.

2、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处理相关事宜

5.3.3、安全员、技术负责人等负责现场抢救伤员,及时通知当事人的家属,

派人做好接待,善后处理工作。

5.3.4、施工员、质量员等负责现场保护,维护秩序,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负责联络调查,受现场指挥小组命令,立即通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并现场自查自纠,清除隐患,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5.3.5、各管理人员和各班组长配合实施。 5.

4、施工现场应急处理 1)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急救

在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遇到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引起的严重创伤出血伤员时才瞄现场现实条件及时正确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清洁包括固定和运送等措施。

a、出血:采用压迫血法: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和弹性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暂时性救治,同时应及时附送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b、包扎、固定: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即可以预防感,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已搬运: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送医院抢险救。

2)施工现场的发生火警火灾急救

a、现场发生火灾火警事故时,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等基本情况,有报警人员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

b、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如切断电源撤离火场内的人员和周围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贵重物品,根据火场情况,激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器具。

c、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指挥调度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d、在扑救的同时要注意情况,防止中毒、坍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二次事故的发生,在灭火后,应保护现场,以便事后调查起火原因。

3)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a、不论是轻度还是严重中毒人员,均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防中毒现场,中毒物源,排除吸收的和未吸收的毒物。

b、及时向医院联系,并说明是初步的中毒原因,中毒食物。

c、如发现中毒人员心跳、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呼吸,心跳时间的不长,则应把中毒人员移动空气新鲜处,立即施行口对口(口对鼻)呼吸法和体处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5.3现场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 1)报救:

a、应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b、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c、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传呼机或传呼电话以便救护车辆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通过电话通讯联系;

d、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辆,同时把救护车辆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物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2)设施

配备急救箱、氧气袋、担架、必要药品等 3)应急电话:

项目

经理:高银根

手机:15900932863 项目副经理:何震明

手机:13501728639 安

员:阮张桥

手机:13671584811 技术负责人:章潮均

手机:13761447953 a、了解气候情况拨打电话“121”或“221” b、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抢救应拨打“120” c、发生火警火灾事故应拨打“119” d、发生偷盗、斗殴等情况应拨打“110”。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梁段:L1。

300*700混凝土梁梁下支撑横杆300第一道水平杆第一道水平杆扫地杆单立杆扫地杆600mm800mm梁断面图梁侧面图一根承重立杆,支撑钢管垂直于梁截面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30; 梁截面高度 D(m):0.75 混凝土板厚度(mm):110.00;

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脚手架步距(m):1.5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9.30; 梁两侧立柱间距(m):0.60;

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钢管支撑垂直梁截面;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8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0;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0;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35; 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 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柏木;

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

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 面板厚度(mm):18.0;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500; 次楞间距(mm):300;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主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60mm,高度80mm;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60mm; 次楞合并根数: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为 44.343 kN/m

2、18.000 kN/m2,取较小值18.0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

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其中,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50.00×1.8×1.8/6=27.00cm3;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0.50×18.00×0.90=9.72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0.50×2.00×0.90=1.26kN/m;

q = q1+q2 = 9.720+1.260 = 10.980 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0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10.98×300.002 = 9.88×104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9.88×104 / 2.70×104=3.66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000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3.660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9.00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18.00×0.50 =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50.00×1.80×1.80×1.80/12=24.30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9.00×300.004/(100×9500.00×2.43×105) = 0.214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 = l/250 =300.000/250 = 1.2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21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1.200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内楞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6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60×60/6 = 24.00cm3; I = 40×60×60×60/12 = 72.00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σ --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0.300/2=3.29kN/m;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18.000×0.90+1.4×2.000×0.90)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50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3.29×500.002= 8.24×104N.mm;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8.24×104/2.40×104 = 3.431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000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3.431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小于 [f]=17.000N/mm2,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 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1000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18.00×0.30/2= 2.70 N/mm;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5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E = 7.20×105N/mm2;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2.70×500.004/(100×10000.00×7.20×105) = 0.159 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2.000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0.159mm 小于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2.000mm,满足要求!

2.外楞计算

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80×80/6 = 64.00cm3;

I = 60×80×80×80/12 = 256.00cm4;

外楞计算简图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

0.50×0.30/2=1.65kN;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 = (1.2×18.00×0.90+1.4×2.00×0.90)×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 = 300mm;

外楞的最大弯距:M = 0.175×1647.000×300.000 = 8.65×104N.mm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8.65×104/6.40×104 = 1.351 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000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1.351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000N/mm2,满足要求!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 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 10000.00N/mm2;

p--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p =18.00×0.50×

0.30/2= 1.35 KN;

l--计算跨度(拉螺栓间距):l = 3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 2.56×106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1.146×1.35×103×300.003/(100×10000.00×2.56×106) = 0.016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1.200mm;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016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1.200mm,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 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2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76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8.000×0.500×0.300×2 =5.400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000×76/1000 = 12.920 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5.400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2.920kN,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00×18.00×18.00/6 = 4.32×104mm3;

I = 800.00×18.00×18.00×18.00/12 = 3.89×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4.00+1.50)×0.80×0.75×0.90=16.52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0.35×0.80×0.90=0.30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0.80×0.90=2.02kN/m;

q = q1 + q2 + q3=16.52+0.30+2.02=18.84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18.842×0.1002=0.019kN.m; σ =0.019×106/4.32×104=0.436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0.436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1.50)×0.750+0.35)×0.80= 15.58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100.00/250 = 0.4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15.580×100.04/(100×9500.0×3.89×105)=0.00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003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 100.0 / 250 = 0.400mm,满足要求!

七、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钢管。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4.000+1.500)×0.750×0.100=1.913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100×(2×0.750+0.300)/ 0.300=0.210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2.500+2.000)×0.100=0.450 kN/m;

2.钢管的支撑力验算

静荷载设计值 q = 1.2×1.913+1.2×0.210=2.547 kN/m; 活荷载设计值 P = 1.4×0.450=0.630 kN/m;

钢管计算简图

钢管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钢管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49cm3 I=10.78cm4

钢管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线荷载设计值 q = 2.547+0.630=3.177 kN/m;

最大弯距 M =0.1ql2= 0.1×2.547×0.800×0.800= 0.163 kN.m; 最大应力 σ= M / W = 0.163×106/4490.0 = 36.305 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000 N/mm2;

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36.305 N/mm2 小于 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钢管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547×0.800 = 1.223 kN; 钢管的截面面积矩查表得 A = 424.000 mm2;

钢管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2×1222.560/424.000 = 5.767 N/mm2;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20.000 N/mm2;

钢管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5.767 N/mm2 小于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 120.000 N/mm2,满足要求!

钢管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q = 1.913 + 0.210 = 2.123 kN/m;

钢管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677×2.123×800.0004 /(100×20600.000×10.780×104)=2.650mm;

钢管的最大允许挠度 [ω]=0.800×1000/250=3.200 mm;

钢管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2.650 mm 小于 钢管的最大允许挠度 [ω]=3.200 mm,满足要求!

3.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 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2):

q1 = (24.000+1.500)×0.750= 19.125 kN/m2; (2)模板的自重(kN/m2): q2 = 0.350 kN/m2;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2): q3= (2.500+2.000)=4.500 kN/m2;

q = 1.2×(19.125 + 0.350 )+ 1.4×4.500 = 29.670 kN/m2; 梁底支撑根数为 n,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为a, 梁宽为b,梁高为h,梁底支撑传递给钢管的集中力为P,梁侧模板传给钢管的集中力为N 。

当n=2时:

当n>2时:

计算简图(kN)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 RB=0.543 kN,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6.539; 最大弯矩 Mmax=0.172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022 mm;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 σ=0.172×106/4490.0=38.216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设计强度 [f]=205.0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38.216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设计强度 205.0 N/mm2,满足要求!

八、梁底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九、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 R=6.539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十、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0.543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9.300=1.441 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1.2×(0.80/2+(0.60-0.30)/2)×0.80×0.35=0.185 kN;

楼板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 N4=1.2×(0.80/2+(0.60-0.30)/2)×0.80×0.110×(1.50+24.00)=1.481 kN;

N =0.543+1.441+0.185+1.481=3.650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00;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1.700×1.500 = 2.945 m; Lo/i = 2945.250 / 15.900 = 185.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20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3649.627/(0.209×424.000) = 41.185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41.185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2取值1.018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1.018×(1.500+0.100×2) = 2.020 m;

Lo/i = 2019.610 / 15.900 = 127.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41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3649.627/(0.412×424.000) = 20.892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20.892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

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

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梁底支撑最大支座反力: N1 =6.539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9.300-0.750)=1.441 kN; N =6.539+1.441=7.863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7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00;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67×1.700×1.500 = 2.976 m; Lo/i = 2975.850 / 15.900 = 187.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2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7863.305/(0.205×424.000) = 90.466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90.466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2取值1.018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1.018×(1.500+0.100×2) = 2.020 m;

Lo/i = 2019.610 / 15.900 = 127.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41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7863.305/(0.412×424.000) = 45.013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45.01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

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80;纵距(m):0.8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9.30;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楼板浇筑厚度(mm):110.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500;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000×8.000×8.000/6 = 64.00 cm3;

I=6.000×8.000×8.000×8.000/12 = 256.00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000×0.250×0.110 = 0.688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0.250 = 0.088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 (2.500+2.000)×0.800×0.250 = 0.900 kN;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0.688 + 0.088) = 0.930 kN/m; 集中荷载 p = 1.4×0.900=1.260 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1.260×0.800 /4 + 0.930×0.8002/8 = 0.326 kN.m;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1.260/2 + 0.930×0.800/2 = 1.002 kN ;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 σ= M / w = 0.326×106/64.000×103 = 5.100 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5.100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 N/mm2,满足要求!

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V = 0.800×0.930/2+1.260/2 = 1.002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 ×1002.000/(2 ×60.000 ×80.000) = 0.313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00 N/mm2;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为 0.313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00 N/mm2,满足要求!

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

如下:

集中荷载 p = 0.900 kN;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0.688+0.088=0.775 kN/m;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V= 5×0.775×800.0004 /(384×9500.000×2560000.00) +900.000×800.0003 /( 48×9500.000×2560000.00) = 0.565 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 [V]= 800.000/250=3.20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565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3.200 mm,满足要求!

三、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0.930×0.800 + 1.260 = 2.004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539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1.040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7.111 kN ;

钢管最大应力 σ= 0.539×106/4490.000=120.037 N/mm2 ;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00 N/mm2 ;

支撑钢管的计算最大应力计算值 120.037 N/mm2 小于 钢管的抗压强度设

计值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7.111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38×9.300 = 1.287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0.800×0.800 = 0.224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00×0.110×0.800×0.800 = 1.760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271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00+2.000 ) ×0.800×0.800 = 2.880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7.957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7.957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00 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0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1.500+0.100×2 = 1.700 m; L0/i = 1700.000 / 15.900 = 107.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537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7957.344/(0.537×424.000) = 34.948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34.94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2取值1.018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1.018×(1.500+0.100×2) = 2.151 m;

Lo/i = 2151.136 / 15.900 = 135.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371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7957.344/(0.371×424.000) = 50.586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50.586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梁和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第7篇:高支模坍塌事故总结-施工八大员学习必备

西西三胞胎 案例1 西西工程

昨天上午,造成8死21伤的西单西西工程坍塌事故案在西城法院一审宣判。施工方3人和监理方2人共5名责任人因有自首行为,被从轻处罚。

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西西工程”4号地工程土建总工程师李乐俊被判有期徒刑4年;项目部总工程师杨国俊、项目经理胡钢成被判3年6个月;北京希地环球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派驻工地的总监吕大卫和监理员吴亚君均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根据检方指控,李乐俊、杨国俊、胡钢成、吕大卫和吴亚君5人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此前,此案的两次开庭都吸引了很多监理人员的旁听,甚至引发监理方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讨论,监理方的律师苏占军的博客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关注。

经了解,法院一审认定,监理公司虽不直接从事生产等活动,但其委派职工参与生产作业活动,因员工违反规章制动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院认为,事发后,5名责任人在公安机关电话传唤时,均能主动接受处理,法院认定为自首,依法均从轻处罚。

昨日,5名被告和其律师当庭没有表示是否上诉。

2 新闻背景

●2005年9月5日晚10时,由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施工的西单西西工程4号地项目,在进行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共造成8人死亡,21人受伤。

●9月10日,西西工程坍塌事故遇难者赔偿方案出台,每名遇难者可获赔20万元左右。

●9月26日,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被河北建设厅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11月10日,北京市建委对西西工程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做出处理决定。施工单位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被责成立即对其在北京市所属的施工项目全面停工整顿,同时决定取消该公司在北京市建筑市场招投标资格十二个月。5名责任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建委建议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2006年3月8日,建设部通报西西工程坍塌事故的处罚决定书,施工方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的总承包资质由一级降为二级,监理方北京希地环球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监理资质由甲级降为乙级。

●4月4日,西西工程坍塌事故案件移交西城法院刑一庭。

3

案例2

西西妹妹

2007年九月六日十四时许,位于郑州市航海路和中州大道路口以北一百米左右正在施工的富田太阳城(二期工程),其中心采光井模板支架突然垮塌,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从图片可见,中心采光井的平面尺度大约20米×20米,高大约16米至20米。这些参数与几乎整两年前的北京西单西西工程垮塌的工程参数相同,其垮塌的形态、死伤人数也与西西工程极其相仿(西西工程死8人、伤18人),可以说,这又是一个西西工程。有所不同的是,西西工程垮塌,其高大支承体系上方是负荷甚大的混凝土浇筑,而郑州工程的支承体系上方的荷载只不过是采光板,负荷要轻的多。这就是说,郑州工程的施工支承体系的设计和搭设,比西西工程要更加糟糕。

以下摘自《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对河南省郑州市“9.6”模板坍塌事故的通报》: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标准规范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方案要求现浇梁下立杆间距为0.4m×0.4m,实际搭设1.3m×1.3m,并且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二是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力,未及时制止施工人员违规作业行为;三是施工单位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施工工序错误,造成局部受力集中,超过模板支撑系统承载能力。

案例3 西西姐姐

据南京媒体报道,2000年10月25日上午10时许,位于南京市龙蟠中路与大光路交汇处、正在浇注混凝土准备封顶的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演播厅的天顶,在一声巨响中訇然倒塌,数十名施工人员瞬间被埋进了钢管和混凝土形成的“山包”中。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已有39位伤者被送往医院抢救,其中5人死亡(据悉,死者中1人为南京电视台摄像记者),另有2人下落不明。

记者于11时左右赶到事发地点时,只见演播中心施工工地周围围满了观者,工地大门已经关闭,记者出示证件仍未被允许进入。在附近居民的指点下,记者绕到大楼后面的演播厅外,从楼体的空洞处望过去,只见里面亮亮的、空空的,一位居民说,原本可以看见里面有许多钢管之类的东西,现在一起坍下去了。

居民区内看门的师傅称亲眼目睹了倒塌的全过程。这位师傅告诉记者,演播厅从外面看是6层,实际内部高度有三四十米,相当于8层楼高再加一个地下室,他所在的位置

6 刚好能看到正在浇铸的天顶平台,平台外层是木模板,10时不到,他看到木模板变形,不一会儿,支撑天顶的钢管(脚手架)开始弯曲变形,上面的施工人员一起往旁边的脚手架上让,可是中间的脚手架一起往下挤,只几秒钟,只见“轰”的一声,民工随着脚手架直往下掉,里边还隐约听到“啊”的大叫声。而围观者中有人议论:都是赶工期赶的。

12时左右,已有公安、交警、消防、武警、医护人员等进驻现场,其中不少部门的“头头”也亲临现场指挥抢救。记者获悉,已有二三十名伤员陆续被送往附近的空军454医院和市第一医院抢救。一位老婆婆敲着大门要求进去看一眼,说40岁的儿子在里面做工,到现在没看到被抬出来。

记者于12时10分左右第一个赶到454医院时,医院还没被“戒严”。看到正有一位伤员被推进电梯,记者随之跟上了4楼,陪同的一位小伙子满身泥浆,眼圈红红地告诉记者,他是幸存者之一,目睹了事件全过程。据这位小伙子描述,天顶平台是从8层楼高处一下砸到了地下室,当时演播厅里正在浇混凝土做基础,支撑的钢管可能搭得不够牢固,那天顶一下子就塌下来了,正在里面采访施工现场的两位记者也被埋进去了,里面究竟有多少人他说不清。

12时30分左右,一位陪同第28位受伤者进病房的穿迷彩服的小伙子准备离开时,被记者拦住,小伙子一脸不悦地称自己是从出事现场“飞”出来的,幸亏他反应快,看到东西往下砸,几步就“飞”了出来,算是捡回一条命,而和他一起“飞”出来的南通老乡则被钢管擦到了手指。小伙子在医院和工地之间已跑了几个来回,急着再赶回现场的他不太愿意向记者透露什么,记者一直跟到马路上,才从他嘴里套得一点情况:演播大厅有1000多平方米,天顶平台塌下的部分靠楼梯部位,约有(28×22)平方米面积,楼板12厘米厚,大厅里除掉搭起的30多米高的脚手架及支撑着平台,就是空空的了。小伙子称他看到了被砸烂的电视台摄像机镜头。

7 13时左右,各(媒体)记者纷纷赶到了454医院,一位同行告诉记者,上午南京市有关领导视察南京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原定先到南京电视台,在临时改变先去了有线,并在有线台多聊了会儿,否则,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就难说了。演播厅即将封顶,电视台两位记者正是作先期现场施工报道并将对市长视察作报道的,不幸被砸中。另一位同行从医院熟人处打探到,454医院已收治28名伤员,死亡3人,市第一医院收治11名伤员,死亡2人。

记者获悉,至13时30分,开列出的工地现场人员名单上仍有2人下落不明,公安出动了5条警犬在倒塌的废墟中搜索,没能搜到,现正在查询此2人是否确在工地。

另讯:南京电视台刘卓元记者,昨天上午与同事前往即将封顶的该台新大楼工地摄像,突遭塌顶,后被紧急送往空军454医院抢救,不到1小时,即停止呼吸,年仅26岁。另一名同事受伤。刘卓元,湖南人,199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同年6月来到南京电视台工作,任职于该台制作部演播科。

调查结果:

10月25日南京三建公司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模板支撑系统整体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1人重伤,24人轻伤。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在施工过程中因支架搭设不合理,特别是水平连系杆严重不够,三维尺寸过大以及底部未设扫地杆;梁底模的木枋放置方向不妥,排立杆的水平连系杆不够;屋盖下模板支架与周围结构固定与连系不足而引发的重大责任事故。

8

第8篇:机械(深圳)有限公司新建厂房一期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 基本说明

第二节 主要编制依据:

第三节 支模层概况

第四节 现有运输条件及作业保护条件

第二章模板设计 第一节 材料准备

第二节 2.2 超高楼面板支模

第三节 梁的支模

第四节 支顶安装

第五节 大跨度梁的支顶

第六节 模板系统构造及安装的技术措施

第三章模板安装 第一节 安装顺序

第二节 安装工艺及质量要求

第三节 模板系统构造及安装的技术措施

第四章模板拆除 第五章计算书:

第一节 80MM0×800MM×7.5M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第二节 600×600 柱4M 模板设计计算书

第三节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模支撑计算书 第四节 梁模板门式脚手架支撑计算书

第六章模板安装、拆除的安全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基本说明

工程名称:****有限公司深圳***区新建工场建设第一期工程; 兴建单位:****化工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建筑面积约9098m2 ,

****工程采用高支模。

**工场总高度为:19.5 米,共三层,层高分别为:7.5 米、6.0 米、6.0 米;最大梁 截面:350mm×1400mm,跨度为:10m;柱最大截面:500mm×500mm,高度为 5.82m;板最大厚度为:150mm,跨度为8.0m。 第二节主要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建筑施工和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00)

《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

工程设计图上级的有关文件及标准等 第三节支模层概况 综合上述建筑情况,本方案以最大柱截面500mm×500mm,高度5.82m;梁最大截面:350mm ×1400mm,跨度8m 板面高度5.82.0m 进行验算。

1.3、混凝土的输送方法

砼的浇筑采用砼泵管输送,柱的浇筑利用安装好的脚手架作为工作面,楼面砼的浇筑由○ 轴向○,采用THB125-37 型汽车泵机泵送。8 轴进行,砼的浇筑宽度取5 米,砼量为:115m3 在砼浇筑前,对模板及支架必须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砼。 在砼浇筑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及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 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第四节现有运输条件及作业保护条件

周转料的运输机具采用汽车吊、钢井架进行运输,外脚手架采用全钢管由地面起搭设开 始,距离外墙边线0.25 米,立管间距1.6 米,平桥宽度1.6 米,平桥高度1.8 米;外脚手架搭设总高度不同单位17.2m~24m。 第二章模板设计 第一节材料准备

80×80 木枋、18 厚大夹板、υ48 钢管支顶、扣件、门架支顶(

二、三层使用)交叉杆 (剪刀撑)、连结杆、水平拉杆、直边板拉水、可调上托、可调下托、脱模剂。 第二节2.2超高楼面板支模

楼板模板采用18mm 厚1830×915mm 优质建筑大夹板,梁侧模板采用18mm 夹板,梁 底模板采用18mm 夹板。楼板厚度为120mm,龙骨采用80×80mm@300mm,跨度控制在 1200mm 内,主龙骨采用80×80mm,跨度(即支撑间距)控制在915mm 内,首层采用6m υ48×3.5 钢管,上下加顶托进行梁、板模板支撑。主梁为1000mm 和跨度方向600mm;

次梁为1200mm 和梁跨度600mm 板底为900mm×1200mm 间距。

二、三层支撑采用门式 架,由标准架2 个、1/2 架组合,并在门式架(上)架可调支托调整至合适高度。 第三节梁的支模

1. 梁侧模板用18 厚建筑夹板,梁底模板用18 厚建筑夹板,梁侧压脚以及梁侧支撑(俗 称斜拉水)用短钢管支顶,用钢管夹锁紧,斜支撑间距为400,水平角度不大于45°。 2. 梁模板截面在400×1400mm 内,次龙骨采用80×80@300mm,主龙骨采用80× 80mm1 条,放在钢管式门式架的顶托上,跨度(即门式架钢管间距)在600mm 内。

梁两侧立杆@1000mm。

3. 梁模板截面为250×1000mm 的梁两侧立杆间距1200mm,梁距间距600mm,梁底 龙骨采用Φ48 钢管,钢管跨长为1000mm,间距400mm,钢管上顺底模跨度方向钉 三排木枋。跨度(即门式架间距)在600mm 内。

二、三层6m 层高支撑采用门式架, 由标准架2 个、1 上下加顶托安装板;2 个+1/2 个标准架安装,并在门式架(上)加 可调支托调整至合适高度;7.5m 高度梁板采用6m 长钢管,上下加顶托进行安装。 4. 矩形截面的受力木枋应竖向放置。 5. 模板支撑体系用料质量要求。

1) 支撑用多功能门式脚手架配件,有交叉支撑、驳心、锁臂、可调支托以及钢管等, 对折曲变形、严重锈蚀,配套不全的不能应用。

2) 所有木板、木枋的规格尺寸应保证,废烂、檐边、疤节、严重扭曲开裂的不能用 在受力部位。 第四节支顶安装

在多功能满堂脚手架加平水钢管(υ48×3),用扣件与水平拉杆连结,水平拉杆顶紧

墙柱边。门架之间彩剪刀撑连接,高度4.5 米内用三道纵横水平拉杆,高度4.5 米以上,每 增高1.2 米应相应加设一道υ48 钢管水平拉杆,水平拉杆两边顶紧柱子,纵横水平拉结。另设置剪刀撑纵横连结间距为6000。梁跨大于4 米时,模板按全跨的0.3‰起拱,梁截面高度≤900mm 的用一道υ12 穿芯螺栓沿梁中水平设置,水平间距700mm;梁截面高度为 1400mm 的用两道υ12 穿芯螺栓沿梁高分寸等距设置,水平间距700mm,螺栓用塑料套管 保护,以便拆除后再使用。 第五节大跨度梁的支顶

超过8 米的梁独立进行支顶,不跟随楼面模板一同拆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 进行拆除。本模板支顶设计适用于泵送混凝土连续浇筑情况使用。 第六节模板系统构造及安装的技术措施

1. 满足于模板支撑系统防跑模变形(压脚、支撑、对拉螺栓)、刚度、稳定性(水平拉 杆、大交叉支撑、借助构件支顶等)要求的构造措施。

2. 支撑基础,模板安装与钢筋安装的程序(大截面的梁或其他无法用架空绑扎梁钢筋的

特殊位置),模板与梁模板的拼接(一般采用楼面模板盖梁侧模板),模起拱,模板 安装按质量标准等;支撑所受力的地基按设计要求浇筑地面基层砼(150 厚),待有 一定强度后再立支顶进行高支模安装。

3.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 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 采用楼面模板盖梁侧模板,且比梁侧模板凹入2~3mm。

5. 有较大的集中重或施工荷载的支点应选择在门式架支顶上,或另加支撑增强。 6. 支撑宜采用先弹墨线后搭设的方法,保证沿在一直线上。

7. 每步门架均设不少于一度钢管纵横水平连杆,与竖向混凝土结构箍(顶紧)牢。 8. 钢管剪刀撑应在支撑外侧和支撑排距每排@≤6m 设置,剪刀撑宽度4~6m,角度在 45°~60°,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9. 可调节底座螺杆伸出长度不应超过底座螺杆长度的1/2。且不大于500mm。

10.模板需按规范的要求刷脱模剂,模板的拼缝应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要求和标准应符 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11.模板(高支撑)体系施工中由施工员加强对班组的施工过程进行管理、质量检查员参 加有量化的验收。 12.高支模体第安装完成后,施工班组报请项目部验收,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 检查员、安全员组成组收小组进行初检,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复检。 第三章 模板安装 第一节安装顺序

地基处理→钢管立杆位置弹线→钢管安装→水平拉杆→剪刀撑→在可调上托上安放木枋 →钉主梁底板→梁旁板→安装斜支撑→次梁木枋底模安装→次梁侧模安装及加固→楼板木 枋、模板安装→楼面垃圾清理,申请验收→梁、板钢筋安装、验收→梁板砼浇筑。 第二节安装工艺及质量要求

一、 梁板安装工艺 1.

在楼面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在柱子上定出水平线,安装柱模板。

2. 梁底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板跨 大于及等于4 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 跨度的3‰。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支顶在楼层高度4.5 米以下时,应设扫地杆,水平杆距离≤1.8m,剪刀撑每增加1.5 米应相应加设一道υ48 钢管水平拉杆。

4. 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斜支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根据梁高及楼 板模板碰边或压边来确定。

5. 楼面模板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代龙,支顶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 6. 通线调节楼面支顶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

7. 铺楼面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牢。 8. 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二、 安装质量要求

1. 模板及其支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承部分就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2. 木枋、木模板、材质应符合规范的有关标准,表面顺直无弯曲、扭转、平面几何尺寸 的截面尺寸符合的施工要求。

3. 可调上托在使用时,其端头必须紧贴木枋。可调上托在钢管支撑内必须保持有一半的 长度。

4. 拆卸较大跨度的梁下支模系统时,各个体的拆卸体系应从中间开始,向两端展开。跨 度在8 米以上的连续梁及框架梁、悬挑梁的支模体系,必须在其强度等级达到100% 设计值,才可拆除。

5.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按现行规范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节模板系统构造及安装的技术措施

1. 满足于模板支撑系统防跑模变形(压脚、支撑对拉螺栓)、刚度、稳定性(水平拉杆、 大交叉支撑、借助构件支顶等)要求的构造措施。

2. 支撑基础,模板安装与钢筋安装的程序(大截面的梁或其他无法用架空绑扎梁钢筋的 特殊位置),楼板模板与梁模板的拼装(一般采用用楼面模板盖梁模板),模板起供, 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等。

3.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 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

梁侧模板采用80×80mm 木枋作龙骨,直边板压脚,直边板25mm@450 斜支撑。 5.

一般采用楼面模板盖梁侧模板,且比梁侧模板凹入2~3mm。 6.

有较大集中重或施工荷载的支点应选择在门式架支顶上,或另加支撑增强。 7.

支撑宜采用先弹墨线后搭设的方法,保证沿在一直线上。 8.

每步门均设不少于一度钢管纵横水平连杆,与竖向混凝土结构箍(顶紧)牢。

9. 钢管剪刀撑应在建筑物支撑外侧及内间@≤10m 设置,剪刀撑宽度4~8m,角度在 45°~60°,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10. 可调节底座螺杆伸出长度不应超过底座螺杆长度的1/2。可调支托螺杆伸出长度不应 超过支托长度的2/3。

11. 门架组装超过5 个支架高的,必须加强上下(驳心与臂必须设置)、纵横(除钢管 扫地杆外,每榀门架两侧均设管水平拉杆)、交叉(双钢管剪刀撑)的联系构造,门 架接头上下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垂直度控制在0.3‰,且≤15mm。 12. 首层支撑当直接支承在砼面上,并做好排水措施,设置扫地杆。

13. 模板需按规范的要求扫胶模剂,模板的拼缝应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要求和质量标 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204—2002)的规定。 14. 跨度大于4m 的梁、板结构的模板要设置3‰L 起拱。

15. 模板(高支撑)体系完成后由施工员组织班组、质量检查员参加系统、全面的验收。 16. 边梁、电梯进周边的模板必须加强支撑,注意保护边角位置的混凝土质量。 17. 变形缝的梁按大梁支撑间距支顶,如有需要可再局部加密支顶的间距。

18. 梁支座,梁与柱、梁与梁相交处的支撑应认真检查,保证各支顶紧密、合理不遗漏 如有需要可再局部加密支顶的间距。 第四章

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间和拆除顺序:

1.

模板拆除,侧模拆除应保证混凝土边角不受损坏方可进行;而水平模板及支撑则由施 工员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试压报告,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204—2002)表4.3.1 规定,所发出的指令后执行。 2.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部荷载的承重能力,否则不能拆除该层楼板支撑,或采取合理 措施增设支撑(架)。

3. 模板(高支撑)的拆除顺序为: 1) 2)

拆除顺序:先装的后拆,后装先拆,先拆非承重梁板,后拆承重梁板。

模板拆除:先拆板模、次梁模支撑→拆除板模及次梁模模板→支撑模板运离现场 →拆除主梁从中间支撑往两端施工→边拆边进行支撑回顶(其间距1.5m2.0m)。 ~

第五章 计算书:

第一节 80mm0×800mm×7.5m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 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800mm,B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800mm,H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7500mm,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300mm。

柱箍采用80×80mm木方。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80mm,高度80mm。

B方向竖楞4根,H方向竖楞4根。

800

239 240 240 800

239 240 240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二、 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 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54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000kN/m2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3.000kN/m2。

三、 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15.66kN/m

A

B

240

240

240

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30m。

荷载计算值 q = 1.2×40.000×0.300+1.4×3.000×0.300=15.66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30.00×1.80×1.80/6 = 16.20cm3;

I = 30.00×1.80×1.80×1.80/12 = 14.58cm4;

1. 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12.000+1.4×0.900)×0.240×0.240=0.090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90×1000×1000/16200=5.568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 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12.000+1.4×0.900)×0.240=2.255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255.0/(2×300.000×18.000)=0.62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 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12.000×2404/(100×6000×145800)=0.30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40.0/250,满足要求!

四、 竖楞木方的计算

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12.53kN/m

A

B

300

300

300

竖楞木方计算简图

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 BH 两方向最大间距0.240m。

荷载计算值 q = 1.2×40.000×0.240+1.4×3.000×0.240=12.528kN/m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 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3.758/0.300=12.528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2.528×0.30×0.30=0.113kN.m 最大剪力 Q=0.6×0.300×12.528=2.255kN 最大支座力 N=1.1×0.300×12.528=4.134kN 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8.00×8.00/6 = 85.33cm3;

I = 8.00×8.00×8.00×8.00/12 = 341.33cm4;

1. 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13×106/85333.3=1.32N/mm2 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 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255/(2×80×80)=0.52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10.440×300.04/(100×9500.00×3413333.5)=0.018mm 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五、 B方向柱箍的计算

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 P:

P = (1.2×40.00+1.4×3.00)×0.240 × 0.300 = 3.76kN B 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1.88kN 3.76kN 3.76kN 1.88kN

A

B

510 510

H 柱箍计算简图

0.433

0.204

H 柱箍弯矩图(kN.m)

0.000 0.120

H 柱箍变形图(mm)

4.28 4.28 1.36 1.36 0.52 0.52 0.52 0.52 1.36 1.36 4.28 4.28

H 柱箍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433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8.552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1mm H 柱箍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8.00×8.00/6 = 85.33cm3;

I = 8.00×8.00×8.00×8.00/12 = 341.33cm4;

(1)H柱箍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433×106/85333.3=5.07N/mm2 H柱箍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H柱箍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275/(2×80×80)=1.002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H柱箍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

(3)H柱箍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1mm

H柱箍的最大挠度小于510.0/250,满足要求!

八、 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2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0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76.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12.92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8.552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第二节 600×600柱4m模板设计计算书

一、中小断面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断面长度B=600mm;

柱断面宽度H=600mm;

木方截面宽度=80mm;

木方截面高度=80mm;

木方间距l=300mm,

胶合板截面高度=18mm。

取柱断面长度和柱断面宽度中的较大者进行计算。

二、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与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 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正式中的较小值:

式中 γc──为混凝土重力密度,取24(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m/h;

β1──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85。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40.547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的新浇混凝土压力标准值 F1=40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3kN/m2。

三、胶合板侧模验算

胶合板面板(取长边),按三跨连续梁,跨度即为木方间距,计算如下:

胶合板计算简图

(1) 侧模抗弯强度验算: M=0.1ql2

其中 q──强度设计荷载(kN/m): q=(1.2×40.00+1.4×3.00)×600.00/1000=31.320kN/m l──木方间距,取l=300mm; 经计算得 M=0.1×31.320×(300.00/1000)2=0.282kN.m 胶合板截面抵抗矩 W=b×h2/6=600×(18)2/6=32400.00mm3 σ = M/W=0.282×106 /32400.000=8.700N/mm2 胶合板的计算强度不大于15N/mm2,所以满足要求! (2) 侧模抗剪强度验算: τ=3V/2bh 其中 V为剪力:

v = 0.6×q×l=0.6×(1.2×40+1.4×3)×600×300/106=5.638kN

经计算得 τ=3×5.638×103/(2×600.000×18.000)=0.783N/mm2 胶合板的计算抗剪强度不大于1.4N/mm2,所以满足要求! (3) 侧模挠度验算: W=0.677qa4/(100EI)

其中 q──强度设计荷载(kN/m): q=40×600/1000=24.000kN/m

侧模截面的转动惯量 I=b×h3/12=600.000×

18.0003/12=291600.000mm4;

a──木方间距,取a=300mm;

E──弹性模量,取E=6000N/mm2;

经计算得 W=0.677×24.000×300.0004/(100×6000.00×291600.00)=0.75mm 最大允许挠度 [W]=l/250=300/250=1.20mm

胶合板的计算挠度不大于允许挠度[W],所以满足要求!

四、木方验算

木方按简支梁计算,跨度近似取柱子边长a,支座反力即为螺栓(钢筋)对拉拉力,计算 如下:

木方计算简图

(1) 木方抗弯强度验算: M=qB2/8

其中 q──强度设计荷载(kN/m): q=(1.2×40.000+1.4×3.000)×300/1000=15.660kN/m B──截面长边,取B=600mm;

经计算得 M=15.660×(600/1000)2/8=0.705kN.m;

木方截面抵抗矩 W=b×h2/6=80×802/6=85333.333mm3;

σ = M/W=0.705×106/85333.333=8.262N/mm2;

木方的计算强度不大于13N/mm2,所以满足要求! (2) 木方抗剪强度验算: τ=3V/2bh 其中 V为剪力: v =0.5×q×B=0.5×(1.2×40.000+1.4×3.000)×300×600/106=4.698kN 经计算得 τ=3×4.698×103/(2×80.000×80.000)=1.101N/mm2 木方的计算强度不大于1.3N/mm2,所以满足要求! (3) 木方挠度验算: W=5qB4/(384EI)

其中 q──设计荷载(kN/m): q=40×300/1000=12.000kN.m I=b×h3/12=80×803/12=3413333.333mm4 B──柱截面长边的长度,取B=600mm;

E──弹性模量,取E=9000N/mm2;

经计算得 W=5×12.000×6004/(384×9000.00×3413333.33)=0.659mm 允许挠度 [W]=B/250=600/250=2.400mm

木方的计算挠度不大于允许挠度[W],所以满足要求! 第三节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模支撑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支撑高度在4米以上的模板支架被称为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对于高支撑架的计算规范存 在重要疏漏,使计算极容 易出现不能完全确保安全的计算结果。本计算书还参照《施工 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 用安全》,供脚手架设计人员参考。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0.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400mm×1400mm,梁支撑立 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1.2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200001200 1400 400 600 6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 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 荷载的计算:

1) 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1.400×0.400=14.000kN/m 2)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400×(2×1.400+0.400)/0.400=1.120kN/m

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2.000)×0.400×0.400=0.480kN 均布荷载 q = 1.2×14.000+1.2×1.120=18.144kN/m 集中荷载 P = 1.4×0.480=0.672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00×1.80×1.80/6 = 21.60cm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4;

0.67kN 18.14kN/m B

133 133 133 计算简图

0.039 0.024 弯矩图(kN.m) 1.55 1.50 0.92 0.34 0.34 0.92 1.50 1.55 剪力图(kN) 0.000 0.026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917kN N2=3.048kN N3=3.048kN N4=0.917kN

最大弯矩 M = 0.038kN.m 最大变形 V = 0.0mm 2. 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38×1000×1000/21600=1.759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3. 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545.0/(2×400.000×18.000)=0.322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4. 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2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33.3/250,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 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3.048/0.400=7.619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7.62×0.40×0.40=0.122kN.m

最大剪力 Q=0.6×0.400×7.619=1.829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7.619=3.352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

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8.00×8.00/6 = 85.33cm3;

I = 8.00×8.00×8.00×8.00/12 = 341.33cm4;

1) 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22×106/85333.3=1.43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 木方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829/(2×80×80)=0.42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6.349×400.04/(100×9500.00×3413333.5)=0.034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三、 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1.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0.92kN 3.05kN 3.05kN 0.92kN A B 600 600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272 0.076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0.000 0.073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3.773.77 0.19 0.19 0.73 0.73 0.73 0.73 0.19 0.19 3.773.77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272kN.m 最大变形 vmax=0.073mm 最大支座力 Qmax=7.549kN

抗弯计算强度 f=0.272×106/5080.0=53.64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2.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55kN 7.55kN 7.55kN 7.55kN 7.55kN 7.55kN 7.55kN 7.55kN 7.55kN 7.55kN A B 1200 1200 1200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2.416 2.214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0.606 9.942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9.56 9.56 7.55 7.55 5.54 5.54 2.01 2.01 0.00 0.00 7.55 7.55 2.01 2.01 5.54 5.54 9.56 9.56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2.416kN.m 最大变形 vmax=9.942mm 最大支座力 Qmax=24.660kN

抗弯计算强度 f=2.416×106/5080.0=475.54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大于205.0N/mm2,不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大于1200.0/150或10mm,不满足要求!

四、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24.66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 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五、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24.66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20.000=3.574kN N = 24.660+3.574=28.234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7;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5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0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98.57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77.1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92;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93.5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 [f],满足要求!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步距h(m) h≤0.9 0.9

1.35 1.0 1.0141.0261.0391.0421.0541.0611.0811.092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1.0221.0311.0391.0471.0561.0641.072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1.0151.0241.0311.0391.0471.0551.0621.079 1.097 1.114 1.132 h+2a或u1h(m)

1.62 1.0 1.0071.0141.0211.0291.0361.0431.0511.056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1.0141.0201.0261.0331.0401.0461.052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1.0121.0181.0241.0301.0351.0421.048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1.0121.0181.0221.0291.0351.0391.044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1.0101.0161.0201.0271.0321.0371.042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1.0101.0161.0201.0271.0321.0371.0421.053 1.066 1.078 1.091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六、 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 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1)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2)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3)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 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 立杆步距的设计:

1) 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2) 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 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3) 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 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1) 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2) 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 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3) 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 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4) 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 剪刀撑的设计:

1)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2) 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1) 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2) 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3) 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 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 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1) 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2) 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3)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 45-60N.m ,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4) 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 施工使用的要求:

1) 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 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2) 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 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3) 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第四节梁模板门式脚手架支撑计算书

1.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 2. 计算的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0米,门架型号采用MF1217,钢材采用Q235。

3. 搭设尺寸为:门架的宽度 b = 1.22米,门架的高度 h0 = 1.93米,步距1.95米,跨距 l = 1.83米。

4. 门架 h1 = 1.54米,h2 = 0.08米,b1 = 0.75米。

5. 门架立杆采用27.2×1.9mm 钢管,立杆加强杆采用48.0×3.5mm钢管。

6. 每榀门架之间的距离0.60m,梁底木方距离200mm。

7. 梁底木方截面宽度80mm,高度80mm。

8. 梁顶托采用80×80mm木方。

1——立杆;2——立杆加强杆;3——横杆;4——横杆加强杆

图1 计算门架的几何尺寸图

图2 模板支架示意图

一、 梁底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简支梁计算。

1. 荷载的计算:

1)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 25.500×1.400×0.300=10.710kN/m 2) 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40×0.300×(2×1.400+0.400)/0.400=0.816kN/m

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3 = 2.000×0.300=0.600kN/m

经计算得到,木方荷载计算值 Q = 1.2×(10.71+0.816)+1.4×0.600=14.671kN/m 2. 木方强度、挠度、抗剪计算

14.67kN/m A B

250 400 250 900

木方计算简图

0.000 0.770

木方弯矩图(kN.m)

木方变形图(mm) 0.000 2.902 2.93 2.93 2.93 2.93

木方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 为

N1=2.934kN N2=2.934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770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2.934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2.902mm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

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8.00×8.00/6 = 85.33cm3;

I = 8.00×8.00×8.00×8.00/12 = 341.33cm4;

1) 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770×106/85333.3=9.02K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 木方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93/(2×80×80)=0.6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木方挠度计算

考虑到门架宽度b=1.22m,顶托上放置木枋,其验算过程中,木枋挠度不能满足 要求,所以将门架搭设作相应调整。

A. 将两榀门架并在一起,左右错开各300mm搭设,立在梁两侧门架支撑间距为900mm。 B. 梁纵向门架支顶间距设计为600mm。

C. 顶托上木枋先顺梁两侧方向纵向放置。

木枋挠度计算:

E=9000N/mm2

I=1/12·bh3=(1/12)×804=341.33×104mm Q=14.671KN/m

A)按均布荷载计算木枋最大变形:

W=(QbL3/384EI)·[8-(4·0.42)÷0.92+0.43·0.93] =[(14.761×0.4×93)÷(384×9×341.33)]×[8-(4×0.42÷0.92)+0.43÷0.93] =2.749mm

木枋最大挠度小于900/250,满足要求。

B)按集中荷载计算木枋最大变形:

W=P'L3/48EI

P'=0.4×14.671KN/m=5.87KN W=(5.87×93×102)÷(48×9×341.33) =2.902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900/250,满足要求!

二、 梁底托梁的计算

梁底托梁选择三榀门架的跨度作为一计算单元。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61kN/m。

.96kN A

1.96kN 1.96kN 1.96kN 1.96kN 1.96kN 1.96kN 1.96kN 1.96kN 1.96kN 0.06kN/m B 600 600 600

托梁计算简图

0.315 0.289

托梁弯矩图(kN.m) 0.015 0.251

托梁变形图(mm) 2.50 2.49 1.97 1.96 1.45 1.44 0.52 0.53 0.01 0.01 1.96 1.97 0.53 0.52 1.44 1.45 2.49 2.50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315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6.431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3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0×8.00×8.00/6 = 85.33cm3;

I = 8.00×8.00×8.00×8.00/12 = 341.33cm4;

1) 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315×106/85333.3=3.69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 顶托梁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499/(2×80×80)=0.58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顶托梁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 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3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三、 门架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门架的荷载包括门架静荷载与上面托梁传递荷载。

1. 门架静荷载计

算 门架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 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kN/m)

门架的每跨距内,每步架高内的构配件及其重量分别为:

门架(MF1217) 1榀 0.205kN

交叉支撑 2副 2×0.040=0.080kN 水平架 5步4设 0.165×4/5=0.132kN 连接棒 2个 2×0.006=0.012kN 锁臂 2副 2×0.009=0.017kN 合计 0.446kN

经计算得到,每米高脚手架自重合计 NGk1 = 0.446 / 1.950 = 0.229kN/m 2) 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计算(kN/m)

剪刀撑采用48.0×3.5mm钢管,按照4步4跨设置,每米高的钢管重计算:

tg =(4×1.950)/(4×1.830)=1.066 2×0.038×(4×1.830)/cos /(4×1.950)=0.105kN/m

水平加固杆采用48.0×3.5mm钢管,按照4步1跨设置,每米高的钢管重为

0.038×(1×1.830)/(4×1.950)=0.009kN/m

每跨内的直角扣件1个,旋转扣件1个,每米高的钢管重为0.037kN/m;

(1×0.014+4×0.014)/1.950=0.037kN/m 每米高的附件重量为0.020kN/m;

每米高的栏杆重量为0.010kN/m;

经计算得到,每米高脚手架加固杆、剪刀撑和附件等产生的轴向力合计:

NGk2 = 0.181kN/m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总计为 NG = 0.410kN/m。

2. 托梁传递荷载

托梁传递荷载为一榀门架两端点产生的支点力总和。

从左到右每榀门架两端点产生支点力分别为

第1榀门架两端点力3.405kN,3.405kN 第2榀门架两端点力6.431kN,6.431kN 第3榀门架两端点力6.431kN,6.431kN 第4榀门架两端点力3.405kN,3.405kN

经计算得到,托梁传递荷载为 NQ = 12.861kN。

四、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H + NQ

其中 NG —— 每米高脚手架的静荷载标准值,NG = 0.410kN/m;

NQ —— 托梁传递荷载,NQ = 12.861kN;

H —— 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 = 6.0m。 经计算得到,N = 1.2×0.410×6.000+12.861=15.811kN。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稳定性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 N —— 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N = 15.81kN;

Nd —— 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kN);

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公式计算

其中

—— 门架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kh0/i 查表得到,=0.716;

k —— 调整系数,k=1.13;

i —— 门架立杆的换算截面回转半径,i=2.69cm;

I —— 门架立杆的换算截面惯性矩,I=10.92cm4;

h0 —— 门架的高度,h0=1.93m;

I0 —— 门架立杆的截面惯性矩,I0=1.22cm4;

A1 —— 门架立杆的净截面面积,A1=1.51cm2;

h1 —— 门架加强杆的高度,h1=1.54m;

I1 —— 门架加强杆的截面惯性矩,I1=12.19cm4;

A —— 一榀门架立杆的毛截面积,A=2A1=3.02cm2;

f —— 门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

经计算得到,Nd= 44.321kN。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N < Nd,满足要求! 第六章 模板安装、拆除的安全措施

1. 模板(高支撑)安装、拆除方案由施工员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 模板上堆放材料要均匀,要符合构件的使用荷载,泵送混凝土料应及时分摊到其他分地 方,临时料堆高度不得超过200mm。

3. 模板(高支撑)安装须有稳固的脚手架防护,操作人员上落应走斜道或稳固的靠梯,高 空作业无安全保护的要佩戴安全带。

4. 模板(高支撑)安装过程应保证构件的稳定性,有措施防止模板(高支撑)的倾覆。 5. 模板拆除时要搭设稳固的脚手架,不允许有空隙、松动或探头脚手板;临边做好防护措 施,与外脚手架之间拉设安全兜底网,下方设警戒线和监护人员。

6. 使用电器和机具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 规程》的规定。

7. 有关安全、防火、质量管理、文明施工,本方案未详之处,应执行公司和上级标准、规 定。

二、 模板安装示意图

1. 1.3m 高梁支模大样图。 2. 柱模板安装大样图。

3. 药品工场

二、三层高支模门架平面布置图。 4. 钢管支顶系统示意图;

5. 门式脚手架支顶系统示意图。

1.3米高梁支模大样图

注:由于甲方对混凝土外观要求较高,为防止材料缺陷,最低层龙骨木枋用2根平铺在可调上托上。

木枋80×80@300 两条木枋80×80平放 木枋80×80@500 顶紧梁侧模板

板底80×80龙骨, 300550350≤1200300 900900 柱模板安装大样图 钢管夹固定 υ48钢管@600 木枋80×80@300310310

药品工场

二、三层高支模门架平面布置图 10000 10000 1500 300

1500 1500 8500 8500

300 300 300 300 300 2950 2900 2950 2900

6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740000 250 275 木枋80×80@300 两条木枋80×80平放 ≤1000900梁 1300梁

楼板80×80骨廊@350 龙骨80×80 直边根压旁

剪刀撑@6000υ48钢管纵横@1000υ48钢管纵横@1000υ48钢管纵横@1000 可调上托 直边杆拉水

注:纵横水平杆2米一道,节点十字夹锁紧,剪刀撑6米一道 立杆钢管必须驳芯驳接,严禁钢管夹驳接立管。 附图:钢管支顶系统示意图 层高8.9米

木枋80×80@400 纵横水平拉杆 已完成地骨 剪刀撑@6000 门式架@915 可调支托

楼板80×80骨廊@35080×80龙骨 木枋80×80@500 木枋80×80@300300900300 纵向间距@600 门式脚手架支顶系统示意图

第41 页共41 页

第9篇:高支模方案交底

阶梯教室高支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一、 工程概况

主教楼及乡村培训基地阶梯室,因跨度大、荷载重结构设计在5.85m层设置了框架大梁,梁最大截面为500×1600,线荷载为31KN/M(国家规定为20KN/M),达到了国家2009年87号及达州2010年36号文,属于高支模论证范畴。现高支模专项方案已审批,现场阶梯教室已回填后已硬化并浇灌150mm厚垫层,200厚配φ12﹫150双层双向钢筋砼底板。

专项方案基本内容:板厚160mm,梁板支模承重架采用¢48壁厚3.5普通钢管搭设的满堂脚手架,普通的十字及旋转铸佚扣件。脚手架的立杆间距800-900,水平杆为1000-1200,扫地杆距地200,主跨大梁立杆设加密的承重脚手架,纵向间距500-600,横向距梁为250,梁中部设双立杆顶托,支撑梁底的水平杆均设双扣件。大梁承重架纵向、横向均搭设剪刀撑,立杆底座垫木设50mm厚通长木枋,梁模板为15mm厚的九夹板搁置于100×50的木枋上。

大梁钢筋绑扎注意梁摆正摆中,保护层采用花岗石及φ25的短钢筋,大梁下料精确,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梁钢筋全部置于柱筋内,梁腰筋、底筋满扎,底铁分均便于砼浇灌,梁钢筋成型后及时进行自检、隐检合格后方可支模。

由于大梁钢筋绑扎成型后稠密,砼下料较为困难,采用骨料粒径合理的预拌砼,浇灌时一次成型,加强振捣,不留施工缝;提前备齐振动棒、养护膜,对塔吊、砼输送机具进行保养、维护,预知停电停水的应急措施,加强护模护筋,观察架体的稳定情况,若有变形、下沉、挠曲现象及时汇报处理,浇灌中操作人员充足,轮班休息,防止中署,加强收面,防止砼开裂及冷缝。

交底人:

接收人:

西南职教园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部

二0一五年五月五日

上一篇:学生营养餐计划下一篇:西藏驻村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