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2023-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分析化学误差分析总结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与误差消除

摘要:水准测量是目前高程测量方法中精度最高,也是应用最广的测量方法之一,在各大工程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研究水准测量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并分析出相应的消除方法对提高水准测量成果质量与精度,为工程建设提供高质量高程成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建设;水准测量;误差分析;误差消除

0.引言

水准测量又被称为几何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其中一种方法。其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读出仪器前后两尺的读数,进而计算出两点间高差的测量方法。[1]本文主要从水准测量中误差产生的三个方面,仪器误差、外界环境及观测误差来对误差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误差削弱或消除的方法。

1.仪器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1.1 i角误差

i角产生的原因就是水准仪所提供的视准轴线和理论的水准轴线不平行,导致出现了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叫i角。即使仪器是经过了正规机构的检验校正的,但也是无法完全消除仪器i角。这就导致当水准仪的水准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依然不能保证处于水平方向,使得水准尺读数产生误差,并且该误差与视距长度成正比关系,公式如下

式中、分别为后视距、前视距,由(1-1)式可知,在i角一定的情况下,若单个测站前后视距相等或者一个测段累计前后视距相等,那么i角误差便能消除。但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若要求前后视距严格相等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们只要按照相应等级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累计视距差限差要求来测量,i角误差带来的影响便可以忽略。

1.2 角误差

角误差即为交叉误差。假设当水准仪不存在i角的情况下,水准仪的垂直轴完全垂直时,随着水准仪在水平面上的转动,视准轴和水准轴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依然处于平行状态,所以此情况对测量并没有不良的影响。而当仪器的垂直轴发生偏斜时,随着仪器的转动,水准气泡会偏离居中位置,视准轴也会偏离水平方向,从而导致在水准尺上读数时出现偏差。[2]要想消除这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测量之前就要对仪器角误差进行严格的校正和检验。

1.3 水准标尺零点差

由于水准标尺制造工艺的问题与使用磨损的情况存在,每一对水准标尺都存在零点差,而且每对水准标尺两个尺子零点差都是不一样的。零点差的存在会对标尺读数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最终水准测量的高程成果产生误差。

由上式发现,如果水准测量测段能保证为偶数站的话,那么水准标尺零点差是可以完全抵消的。因此,在实际水准测量工作中,我们可以在相邻两测站上将两标尺交替作为前后尺,并保证每个测段都以偶数站结束,那么差可以将水准标尺零点完全抵消。

1.4 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

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简单来说就是水准标尺刻画的刻度与真实长度不符而出现的误差。设为标尺每米间隔平均真长误差,为测站高差,则测段的尺长改正数应该为

因此,在水准测量工作开展前,还需要对水准标尺进行检验。在水准测量工作结束后,在填写水准高差概略表时还要进行尺长改正,然后才能进行平差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消除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2. 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2.1 温度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水准仪i角的大小发生变化。原因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由于仪器内部零件材质不同,或者仪器受热部位不同,会使仪器内部零件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仪器i角发生变化。经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周围环境每均匀变化1℃,仪器的i角会变化约0.5″。[3]

因为温度变化对i角的大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复杂且难寻规律的,因此难以用相应有效的方法来完全消除其影响。但是在水准测量作业前,我们可以将仪器预先放置于外界环境下一段时间,使仪器内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趋于一致,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仪器内部零件因热胀冷缩而对i角产生的影响。在观测时,避免仪器被阳光直射,给仪器打伞,也能减弱i角的无规律变化。

2.2 仪器与水准标尺沉降的影响

仪器和水准标尺的沉降对水准测量高程成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其影响的出现。

2.2.1仪器沉降

在一个测站测量过程中,若所架设的仪器发生沉降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的标尺读数都会比真实读数偏低,这将直接影响测得的高差结果。假设仪器发生的是均匀沉降,我们采用———的观测顺序来读数,那么此站高差计算可得

由式2-1可以发现,采用后前前后的读数顺序可以消除仪器均匀沉降所带来的误差。同时,我们要保证架设仪器时一定要架设在土质坚实处,从而减小仪器沉降带来的影响。

2.2.2 水准标尺沉降

在一个测站测量完成后,此测站的前尺不动作为下一测站的后尺,而后尺往前进方向移动作为下一测站的前尺。若在换站期间,上一测站的前尺发生沉降的话,这会导致下一测站后尺读数比真实读数偏大,从而导致下一测站测得的高差偏大。这种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是难以发现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摆放尺垫时一定要放置在土质坚实处,避免放于草地上、土质松软处。同时,每一测段都进行往返测,这也能有效地抵消此类误差,这也是水准测量要求必须进行往返测的原因。

2.3 大气垂直折光影响

由于空气在不同的离地高度中密度分布是不同的,宏观上呈梯度分布,离地面越近,空气密度越大,反之密度则越小。这就导致光线在通过空气这种介质时出现折射现象,光线会向密度更大的一侧偏折,从而导致在水准测量读数时视线发生弯曲,引起读数误差。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湿度等情况的影响下,垂直折光偏折系数也会有所不同。上午地面吸热,离地越近温度越高,下午地面放热,离地越近温度越低。这会使得空气密度在一天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从而引起垂直折光的无规律变化。

为了削弱大气垂直折光对测量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观测天气,缩短前后视距,保证前后视距尽量相等,以及保证观测视线不要离地面太近等措施來实现。

3. 观测误差

观测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三点,其一就是水准仪与水准标尺的水准泡未完全居中引起的误差,其二是照准水准标尺刻度的误差,其三是读数误差。这三种误差都属于偶然误差,难以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消除。但经相关研究显示,这些偶然误差在每一测站中的误差影响还不到0.1mm,[3]因此这些误差基本可以忽略。

4.总结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对水准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误差我们都可以运用系统科学的措施来消除或削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要规范熟练地操作仪器,提高从业者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来实施,使用经过专业鉴定机构鉴定的测量仪器来作业,那么最终的水准测量成果必将是高质量、高精度的。

参考文献

[1]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33-36.

[2]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17-322.

[3]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40-246.

作者:林文成

第2篇:机械加工误差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机械化。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加工当中的应用,极大的解放了人力,使得现代化生产效率飞速提升。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在各行业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机械加工误差问题是应该引起所有行业共同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围绕机械加工误差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误差类型和应对方法,展开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机械加工;误差类型;精准度;策略

1、前言

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误差问题而导致其性能不稳定,从而影响生产加工的顺利进行。现代化生产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对于机械产品的使用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安全及技术规范。引起机械加工误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予以完善。

2、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

现代化机械加工的工艺系统一般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及各种加工零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当中存在的误差会导致机械加工误差的产生,所以,系统存在的误差是导致机械加工误差的原始因素,而呈现出来的机械加工误差实际上只是工艺系统误差的一个外在表现。因此一般将工艺系统误差称为原始误差,如果机械加工系统条件改变,那么,其误差也会随之而改变。机械加工误差主要是指各个零件加工后的实际结合参数与理想参数之间的一个偏差,几何参数包括零件的相互位置,其几何尺寸、形状等等。[1]各种各样的机械零件加工之后,如果它们的几何参数能够满足理想加工精度参数范围,那么就能够保证比较高的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误差与零件加工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符合程度是成反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当机械加工误差比较小时,零件加工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符合程度就越高,加工精度也就越高,而当机械加工误差比较大时,零件加工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符合程度就越低,加工精度也就越低。[2]实际上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陈述的是同一种问题,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提法。

3、现代化机械加工误差的具体类型分析

由于现代工业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非常广泛,所以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误差产生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对现代化机械加工误差的具体类型进行具体的分析:

3.1原理类误差分析

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如果选用了类似的大致轮廓,或者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形式,都有可能会引起机械原理误差的产生。一般来说,在机械加工时,按照规定要求需要对工件以及刀具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运动联系,比如说,滚切齿轮需要工件与滚刀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运动联系,这种规定性的联系就叫做机械加工原理。机床、夹具或者成型的刀具是用来保证这种加工原理或者说运动联系的。如果采用了比较准确的加工原理,那么,必须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机床和夹具,但是,这样一来,中间环节过多,会增加机床的运动误差,反而降低机械加工精度。除此以外,在使用成型的刀具对较为复杂的曲线表面进行加工时,刀具的刃口不能够完全符合理论曲线原理,因此也会产生一定的原理误差。

3.2机床误差分析

机床误差也是机械加工误差的一种常见类型。机床误差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安装、制造以及磨损。在机床制造、机床安装以及机床使用的过程当中,都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虽然机床在出厂之前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但在出厂时,检验的主要内容是机床的重要零部件形状以及位置,并且,由于检验方法没有在机床切削载荷的时候进行,所以,没有办法反映出机床的动态误差。[3]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机床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机床主轴误差。机床主轴即工件或者刀具的位置基准与运动基准,机床主轴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二,机床传动链误差。机床传动链始末各个元件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第三,机床的导轨误差。在机床上,不管是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还是相对运动,都是以导轨作为基准的,导轨几何精度是根据制造精度及其磨损状况所确定的,当然,和机床安装的好坏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导轨误差既包括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又包括使用磨损和不合理安装造成的误差。

3.3工艺系统的受力及热变形误差

工艺系统的受力及热变形误差也是机械加工误差常见的误差类型。在进行机械加工时,由于机床零部件、刀具等在外部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从而便会导致加工表面以及刀刃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引起机械加工误差的产生。为了减少外部压力而带来的变形误差,可以通过加强工艺系统的刚度、减少切削用量等方式。除此以外,机械加工过程中,摩擦热和切削热都容易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机床刀具等温度升高,产生变形,由此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其本来的运动形式被破坏,使得加工精度降低。

3.4定位与安装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夹具对工件进行固定,而定位和安装,则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两个必要动作。[4]定位元件对工件的位置进行确定,但是没有办法保证定位元件完全精确,一般来说都会给予其一定的误差范围,所以,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在进行工件安装时,往往都会依靠人工操作,即使是自动控制系统完成的工件定位安装,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为工件的几何形状以及尺寸很容易受到工件定位精度的影响。所以,定位安装误差是不能够被完全消除的,只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减少机械加工误差的策略

对上述机械加工误差类型的分析可知,机械的误差往往是不能够避免的,但是可以分析其原因,并且进行合理的控制,只要尽可能的减小加工误差,也能够提升机械加工的精度。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来减少机械加工误差:可以通过有效控制工艺系统的变形情况来减少机械误差,工艺系统由于受力会产生变形,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机械加工误差的产生,进而阻碍加工精度的提高。因此,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情况。在现代化机械加工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加工精度问题可能涉及到很多零部件之间的关系,如果采用普通的控制方法,将很难达到有效降低误差的要求,而就地加工方法也许能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5、結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并且常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误差形式。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就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加工误差,减少机械加工误差也是现代化企业所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必须要对各种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的提高加工工艺水平,推动我国机械加工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卢汛.减少机械加工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精度[J].科技风,2019(04).

[2]邱鑫.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及改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23)

[3]管西强.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产生的误差及优化控制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

[4]杨坤飞.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误差产生机理与解决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

作者简介:项术军(1980年1月-),男,汉,山东青岛人 大学本科,讲师 从事教育.

(即墨高级技工学校山东青岛266200)

作者:项术军

第3篇: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分析

【摘要】在測量工作中,高程测量是一项不可缺少基本工作,一般使用的测量方法有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等,在高程测量中,水准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分析了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以减弱水准测量误差影响。

【关键词】水准测量;误差;影响

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环境及仪器等,不利把控水准测量。产生的错误不容易发现,使得基础资料不准确,进而导致水准点间高差出现错误,对工程施工造成直接影响,带来时间及经济损失。所以,分析水准测量误差的影响影响很重要。

1、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中难免存有误差,按照水准测量误差产生原因不同,可将误差划分为三个方面: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

1.1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

1.1.1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误差

地球曲率影响高程测量,这点不能忽略,如果视距为100m,高程方面误差接近1mm,影响较大。该误差类1以于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以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可消除该误差对高差带来的影响。地面上空气密度以梯度呈现,光线进入各密度媒介时,产生折射,通常从疏媒介向密媒介折射,因为水准仪视线不理想。通常大气层上层空气密度疏,下层空气密,视线经过大气层,变成了向下弯曲的曲线,导致尺上读数变小,与水平线出现差值,也就是遮光差。

山地连续下坡或上坡时,前后视线和地面的高度增大,遮光差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体现相应的系统性,需要减少视线长度,提升视线高度,以此,将大气遮光影响减至较低。

如果天气晴朗,接近地面的温度比较高,使得下层空气密度相对较稀,这时视线变成了向上弯曲的曲线,导致尺上读数变大。视线线越接近地面,产生的折射越大,所以,通常视线要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比地面高出0.5m,就是为了减弱这种影响。如果地面平坦,地面覆盖的物体大致相同,前视距与后视距是相等的,前视距与后视距具有相同的遮光差方向,大小大致相同,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遮光差影响。

1.1.2尺子与仪器下沉误差

在转站过程中,尺垫会下沉,导致下一站后视读数变大,导致测量出现高差误差,通过往返进行测量,选取平均数值,以减弱这种影响。因为在野外开展作业,以自然土居多,一些土壤为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将仪器架设后,仪器会下沉,导致前视变低,读数减少,出现高差误差,按照“后、前、前、后”顺序进行观测,以减少这种影响。熟练操作,快速观测,将仪器安装在坚实的地面,踩实脚架等,可减弱这种影响。

1.2仪器误差

1.2.1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误差

水准仪水准管轴与视准轴相平行,尽管通过校正,还是存有一定误差。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并未严格平行,进而形成小夹角,由于这项误差的存在,水准量中时,出现读数误差。在相同站上进行测量时,当前、后视具有相等的距离,在两种情况下读数产生的误差也相等。所以,在后视减前视得到高差中,可相互搋肖误差。

1.2.2调焦误差

因为仪器制作有待完善,在转动角螺旋调焦过程中,透光镜出现非直线移动,使得视线位置改变,也就出现了调焦误差。在观测过程中,确保前视距与后视距相等,防止调焦误差的出现。

1.2.3水准尺误差

水准尺使用年限变长时,水准尺自身产生变形,导致尺面刻划出错等。为此,测量开始前,依照规范要求,逐项检查水准尺的零点误差等,以两根水准尺交替放置,让各测段的测站数是偶数,可将误差消除。

1.3观测误差

1.3.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因为水泡居中会产生误差,使得视线与水平位置偏离,产生读数误差。为将这种误差减至较小,在每次读数过程中,均要使水准管气泡处在中间位置。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观察,将伞撑在仪器上方,避免阳光直射而损坏水准管:使水准气泡居中,观测视线不要过长;后视观测结束后,前视观测时,需重新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方能读数。

1.3.2估读水准尺的误差

估读水准尺上的毫米,会产生误差。观测员在读数过程中,于厘米间隔内以十字丝进行毫米估读,厘米分格,借助望远镜,把视角放大,产生像。所以,和视线长度与十字丝的粗细等相关。

1.3.3水准尺竖立不直误差

当水准尺未竖直,前倾与后倾,相比竖直时,水准尺读数变大。当水准尺倾斜3°,于水准尺上2m处读数,产生的误差为2.7mm。尺子倾斜产生的误差和视线截尺高度、倾斜大小相关。将圆水准器安装在水准仪上,使尺子竖直,避免因不竖直而产生误差。

2、水准测量注意事项

因为不熟悉工作或粗心,导致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或出现测量事故,进而导致返工。所以,需要测量人员认真负责这项工作,把握水準测量的要点。观测、记录、立尺工作的开展应注意下述几点:

①水准测量时,多用步伐测或目估等消除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而出现的误差,选择合适观测时间,避免视线高度或长度对遮光造成影响。②仪器平稳放置在地面上,迅速观测,将尺垫与仪器下沉产生误差降至较低。③准确估数,在读数过程中,认真对光,将视差消除,确保水准管气泡处在中间位置,接着读数。估数结束后,进行检查,确保气泡居中。④视线不要过长,通常在75m以上;通常视线与地面高度保持在0.2m以上。⑤在读数过程中,要求记录员反复记忆,有助于核对,依照记录格式进行填写,字迹清晰。各计算结果通过校正,投入使用。⑥检查塔尺连接处,确保连接紧密,清除尺底泥土。要求扶持者站正,以双手扶尺,确保尺竖直。水准尺要固定在桩位上。⑦记录原始时,现场认真填写,出现记错时,要将错字行划上一条斜,在上方写上正确数字。⑧要求测量者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不可马虎,强化校对,确保准确。在观测过程中,阳光较强时,将伞遮在仪器上。

结语:

尽管误差无法避免,不能彻麻肖除,而当我们把握误差产生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将能把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为此,在水准测量过程中,要求观测者仔细,如果粗心将导致返工;测量时,熟练操作,快速观测;使用规范手段,执行正确步骤,司仪协同立尺,高效精准搞好测量工作。

作者:赵杰

第4篇: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 高二第一学期

第十章 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

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1. 装置漏气

2. 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3. 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4. 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

5. 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 6. 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1. 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 2. 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

3. 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等)

4. 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

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 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

2. 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 3. 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 4. 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 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 2. 坩埚不干燥 3. 晶体表面有水

4. 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5. 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

6. 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

10.3酸碱滴定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1. 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2. 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 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1. 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2. 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3. 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 4.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

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第5篇:能耗的误差分析

去掉交通工具能耗后建筑使用能耗的误差分析

去掉交通工具能耗后建筑使用能耗的误差分析

去掉交通工具能耗后的建筑能耗应该说比以前粗糙估算方法已有较大的改进,但并不等于已经相当精确,大致还有如下一些问题,并且产生了误差。

1)首先一个误差来自于前面计算公建能耗中的一个估计即假设1/3的公建用柴油,1/3的LPG和其他油品也从公建能耗中剔除出去。这个1/3的比例是估计设定的,与实际是否相符?要有调研决定,因此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2)本市住宅建筑能耗目前适合估算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不包括农村住宅建筑能耗,这是一个缺点,也是误差所在。因为农村住宅如果包括进去会有如下问题:①农村除使用商品能源外,还使用一定数量的非商品能源,其真实数量需由专题调研决定;②即使知道了数量也很难正确计算单位建筑的能耗强度,因为农村建筑面积无可靠统计数据,而且空置率相当大,缺乏真实性。

此外,城镇和乡村均有一小部分LPG用于助动车,但其数量不经调查,很难确定,所以未作为交通工具能耗扣除。显然这也是误差之一。

3)在现有统计局的能源消费统计模式中虽有城镇与农村的商品能源数量,然而这种城乡分口统计越来越不反映真实性。因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大量城镇人口向城郊结合部和乡村扩散(包括居住和工作);当然部分农村人口也常常进城工作,故城乡能源消费数据已不能正确反映其真实消费情况,要把它们甄别清楚又很难办到。以2004年为例,近1/9的农业人口占用了近1/5的商品能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这给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数据带来不小的影响。这也是造成若按人均计算住宅建筑能耗强度时农村消费偏高的原因。

4)本市公共建筑能耗目前也只能利用统计局三产能耗统计中的第

二、第三项相加,并扣掉交通工具能耗。这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为在第一项中也存有若干公共建筑能耗,只是目前无法区分开而已。一旦区分开,公共建筑能耗就会更大一些。这样公共建筑能耗就可用第三产业能耗减去各类交通工具能耗来表达,而且具有更足够的精确度。因此说到底很需要一个全市所有交通工具总能耗数据。这有待今后与交通部门的通力合作调研来解决。

第6篇: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

2 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1、实验感想: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就和搭档通过校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了很多的有关本实验的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无论是其发展历史、药理、分子结构还是物理化学性质。而从此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各个过程细节,但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的做实验,导致实验产率较低,误差较大。

在几个实验方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进行实验。我与同学共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由于加错药品而导致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由于抽滤的时候加入酒精的量过多,导致实验产率过低。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在抽滤时对酒精的用量减少,虽然结果依然不理想,但是我们仍有许多的收获:

(1)、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通过此次的开放性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明白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次的开放性实验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实验时有已知的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通力合作,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并制定方案,再进行实验得到要求中的产物。我们彼此查找资料,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求知精神,敢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九、实验讨论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练习了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操作,我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的产量为 理论上应该是约1.5g。所得产量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可能原因: a、 减压过滤操作中有产物损失。 b、将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时有产物残留。 c、 结晶时没有结晶完全。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些操作导致的损失可以避免所以我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我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乙酸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操作方法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乙酰化反应原理巩固和进一步熟悉了减压过滤、重结晶基本操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到乙酰水杨酸中杂质的来源及其鉴别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可能原因进一步更深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养成严谨的态度。

第7篇: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2、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

3、偏差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C、真实值与平均值之差C、平均值间的差值

4、下列各项定义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值之差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C、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5、四位同学读同一滴定管,读得合理的是()

A、21mLB、21.1mLC、21.100mLD、22.10mL

6、包含两位有效数字的是()

A、2.0×10-5B、pH=6.5C、8.10×105D、-5.30

7、可减小随机误差的是()

A、进行仪器校准B、做对照试验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做空白试验

8、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时,应采用()

A、F检验法B、t检验法C、μ检验D、Q检验

9、有两组分析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A、可疑值的取舍→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

B、可疑值的取舍→准确度检测→精密度检测

C、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可疑值的取舍

10、对置信区间的概念应理解为()

A、以真值为中性的某一区间内包含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概率

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含真值的范围

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11、准确度的高低用来衡量,它表示。

12、通常标准偏差的数值比平均偏差要 ,少次测量数据结果的随机误差遵循测量次数趋于无限次时,随机误差遵循分布; 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时,,当测定次数相同时,置信水平越高,则显著性水平愈,置信区间愈,所估计得区间包括真值的可能性,一般置信度定在和;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时,当在相同的置信度下,精密度越高,标准偏差s,实验次数增加,置信区间会。

13、用分度值为0.1mg的天平准确称取5g试样,记录为10ml的量筒量取5ml溶液,记录为,25ml滴定管滴定了22.4ml的溶液,记录为。

14、滴定分析中,应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尽量 ,终点误差or偶然误差),是(可避免or不可避免)

15、在不加待测组分的情况下,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步骤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称为种实验可以消除由于、或由配制溶液的蒸馏水还有待测组分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第8篇: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对未知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为物理的探究式教学,自主参与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挖掘。

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下面就从误差的分类和来源两各方面来分析常见的几种实验方法中的误差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误差及其种类和产生原因:

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 是不可能准确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较低;

2、实验原理和方法不完善等。

(二)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2、实验者自身条件等。

二、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2、完善实验原理和方法;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测量固体密度

(一)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圆柱体铝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圆柱体铝块的质量m;

2、根据固体的形状测出相关长度(横截面圆的直径:D、高:h),

2 由相应公式(V=Sh=πDh/4)计算出体积V。

3、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铝块密度。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刻度尺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4)测量长度时估读和测量方法环节;

(5)计算时常数“π”的取值等。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如果可以选择其他测量工具,则在测量体积时可以选 择量筒来测量体积。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热

胀冷缩”对不同材料的体积影响。

(4)对于同一长度的测量,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读数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 值。

(5)常数“π”的取值要尽量准确等。

(二)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小石块、水、细线。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内V1;

3、用细线系住小石块,使小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

4、根据公式计算出固体密度。ρ=m/V=m/(V2-V1)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顺序不能颠倒;

(3)选择较细的细线;

(4)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

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5)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进行测量;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顺序不颠倒;

(3)选择较细的细线;

(4)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

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水质(选用纯净水)” 因素对水的密度的影响等。

(5)测量质量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四、测量液体密度

原理:ρ=m/V 方法一: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用天平测出烧 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导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公式ρ=m/V=(m2-m1)/V计算出固体密度。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实验方法、步骤不完善;

(3)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2)尽量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3)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

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4)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说明:该试验方法中因为无法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在烧杯内壁上或多或少会残留一些水,还有不好控制水的多少,所以实验误差较大,建议一般不选择此方法测量液体密度。

方法二: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盐。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制出待测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

和盐水的总质量

;

;

2、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测出剩余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

4、根据公式ρ=m/V=(m2-m1)/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误差分析:

1、产生原因:(1)测量仪器天平和量筒的选取不够精确; (2)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的影响;

2、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分度值较小的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2)测量体积时应当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如“水

的蒸发”等因素对的体积影响;

(3)测量质量和体积时,要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

以上就是初中阶段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一些常用方法,以及这些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当然,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对误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但也要求学生能找出简单的误差原因,在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对每个实验中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其原因提出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9篇:工商税务业户登记信息误差原因分析

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是近年来税务部门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控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征管法》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省局工商税务登记信息对比软件正式在地税系统推广使用,工商地税业户登记信息对比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其遏制漏征漏管、减少税款流失的作用日渐显现,对征纳双方都加了一把锁。通过调查发现,各地普遍存在工商税务业户登记信息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业户登记量存在差距或登记内容不符。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工商税务业户登记信息误差原因分析

(一)、存在一户多证(营业执照)现象

一是业户为在银行开设多个账户而办理多个营业执照。国家为强化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对企业银行帐号实行一户一账号制度,即一个企业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经营账号,禁止多头开户。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企业内部实行部分承包或部分私营、部分合资等,户中户现象较多,一些大型企业其内部分工日益精细化,在会计核算上采取分类或分部门核算,统一纳税的方式,企业为方便经营和便于资金管理,需要在银行设立多个户头,但在现行制度下只能通过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来实现在银行部门开设多个账户的目的。二是一些企业为获取优惠政策而办理多个工商执照,如假外资、假福利企业等,或为达到偷逃税目的而实施账外经营或多套账、明暗账,或为假公济私而办理多个营业执照,其实质还是一个企业。三是企业为贷款需要办理多个营业执照。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证,在金融业日益企业化、市场化的今天,没有担保很难贷出款来,贷款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尤其是一些非国有企业。一些企业便独辟蹊径,通过虚构企业,以互相担保的方式来骗取贷款或在企业在未还清旧贷而得不到新贷的情况下改换门面重新要求贷款,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一些大型企业,是造成企业一户多证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企业在办理多个工商证后,一般不会再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证,而是以初始税务登记作为税务管理的凭据。

(二)、工商部门注销登记不及时

表现在工商部门对破产倒闭或由于其他原因早已不复存在的业户注销登记不及时,长期挂账,即只增不减,长期累积形成工商注册存档业户多于实际存在户。其原因包括:一是业户停业或倒闭后,未按要求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工商登记手续;二是企业在重组、买卖后,办新不销旧;三是企业在其法人或经营内容发生变化后,不按规定变更工商登记,而是重新办理工商登记,旧证随意丢弃,造成长期挂帐。

(三)、工商登记税务登记衔接不到位

按《征管法》要求税务登记的注册、变更是以工商登记的注册变更为前置条件的,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两张皮现象。一方面工商税务在信息共享方面虽然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仍缺乏受制度约束的信息反馈或传递机制,双方在业户登记流程上并无有效的衔接机制,以当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水平,在没有税务机关的有效督促下,纳税人办理工商证后一般不会主动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证;二是由于二者执法性质和内容不同,在登记范围、管理要求上都有所不同,“两证”在办理流程和手续上缺乏相互制约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办各证的现象,这直接造成双方在登记户数和内容上的不同;三是工商税务工作特点和执法重心不同,造成了工商部门与税务部门难以在对工商业户管理方面形成合力。

(四)、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不到位

纳税人怠于办理税务登记是造成工商税务业户登记量差距较大的根本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只注重对税收执法或有关征税?html> /> -->/> -->tm>2

上一篇: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国文化英文演讲稿